草柳社区2014年入口打开后怎么出现的是这个呀

股票/基金&
朝韩离散家属团聚活动今日启动 家属团从束草出发
  当地时间日,韩国束草,韩朝离散家属团聚活动正式启动,他们从束草出发前往朝鲜金刚山参加离散家属团聚活动。(图片:东方IC)  当地时间日,韩国束草,韩朝离散家属团聚活动正式启动,他们从束草出发前往朝鲜金刚山参加离散家属团聚活动。(图片:东方IC)  当地时间日,韩国束草,韩朝离散家属团聚活动正式启动,他们从束草出发前往朝鲜金刚山参加离散家属团聚活动。(图片:东方IC)  当地时间日,韩国束草,韩朝离散家属团聚活动正式启动,他们从束草出发前往朝鲜金刚山参加离散家属团聚活动。(图片:东方IC)  当地时间日,韩国束草,韩朝离散家属团聚活动正式启动,他们从束草出发前往朝鲜金刚山参加离散家属团聚活动。(图片:东方IC)  当地时间日,韩国束草,韩朝离散家属团聚活动正式启动,他们从束草出发前往朝鲜金刚山参加离散家属团聚活动。(图片:东方IC)
02/17 14:3402/04 17:1002/03 16:24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青年记者会员登陆
· · · · · · · · · · · ·
业界资讯集萃
2014年1月27日·第343期)总局再发通知:完善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版权局公布2013年著作权登记情况南方报业转让《新京报》产权:价格2.94亿深圳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落户深圳报业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与瑞丽红河签合作协议南都旗下时尚生活刊物《风尚周报》停刊《中国画学刊》创刊海尔停止投放杂志硬广告人民网德文版正式上线中华网多语种全媒体平台启动微博伤不起,新浪动辄掉几亿报道称阿里巴巴就入股360达成一致阿里巴巴投资美国奢侈品电商1stdibs互联网巨头2013行业并购规模达6年最高《新闻周刊》延迟到3月重出印刷版BBC在Instagram推出15秒新闻视频服务研究预计Facebook将在三年内流失80%用户沙特阿拉伯印刷市场规模达8亿美元国际时尚杂志纷纷溃败美杂志广告去年多缩水 唯男性刊物增长一份纯数字杂志的探索之旅中国报业集团需延伸产业链冷眼看纸媒转型 请别丢了“报人情结”纸媒出路——脱离纸质谁在杀死中国的传统媒体?&&&&&&&&&&&&&&&&&&&&&&&&&&&&&&&&&&&&&&&&&&&&&&&& 人民网/近日,针对部分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在题材选择、节目内容、制作资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补充通知》。《补充通知》强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要履行好开办主体的职责,严把播出关,制作播出适合网络传播、体现时代精神、弘扬真善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从事生产制作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的机构,应依法取得广播影视行政部门颁发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不得播出未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机构制作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个人制作并上传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由转发该节目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履行生产制作机构的责任。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只能转发已核实真实身份信息并符合内容管理规定的个人上传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不得转发非实名用户上传的此类节目。《补充通知》要求,各地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要加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的管理,对生产制作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的主创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网络剧、微电影选题管理,确保所选题材积极健康向上。同时,采取举办创作座谈会、开展优秀节目评比、行业自律和文艺批评等方式,引导主创人员自觉坚持正确导向。《补充通知》规定,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上网播出前应完成节目信息备案;上网播出后,群众举报或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发现节目内容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立即下线。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生产制作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节目内容违反广播影视有关管理规定的,主管部门要按照《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予以处罚。2012年7月,原广电总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针对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研究制订了《补充通知》,旨在进一步完善管理,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防止内容低俗、格调低下、渲染暴力色情的网络视听节目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版权局公布2013年著作权登记情况 摄影作品最重视版权人民网/记者22日从国家版权局召开的“2013年全国著作权登记状况新闻通气会”上获悉:2013年,全国共完成作品登记845064件,较2012年的687651件增长了22.89%;全国共登记软件164349件,登记量较上一年增长18.04%;全国共完成著作权质权登记244件。作品登记量排名前六位的总和为747782件,占全国登记总量的88.48%。第一名,北京市428701件,占登记总量的50.73%;第二名,中国版权保护中心140558件,占登记总量的16.63%;第三名,上海市82563件,占登记总量的9.77%;第四名,重庆市33180件,占登记总量的3.93%;第五名,江苏省32488件,占登记总量的3.84%;第六名,山东省30292件,占登记总量的3.58%。从登记作品类型看,数量最多的是摄影作品434143件,占作品总量的51.37%,依次为美术作品154491件,占作品总量的18.28%;文字作品134108件,占作品总量的15.87%;音乐作品76741件,占作品总量的9.08%;影视作品14153件,占作品总量的1.67%;图形作品12934件,占作品总量的1.53%。&&&&&&&&&&&&&&&&&&&&&&&&&&&&&&&&&&&&&& &&&&&&&&&&&&&南方报业转让《新京报》产权:价格为2.94亿新浪传媒/  1月26日,广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新京报社产权转让的公告。公告称,2013年12月,经协商一致,广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同意向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定的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转让其持有的新京报社49%产权,转让价格为2.94亿元。由于新京报社为事业单位,本次转让事项不涉及工商变更等级,目前转让事项已完成。  公告称,根据中宣部《关于京华时报社新京报社资产权属变更工作专题协调会议纪要》等中央有关决定以及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同意&新京报&变更主管主办单位的批复》,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管、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新京报》变更为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新京报社已在北京市编办办理了“自收自支事业编制”登记手续。&&&&&&&&&&&&&&&&&&&&&&&&&&&&&&&&&&&&&&&&&&&&&&&&& 深圳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挂牌落户深圳报业集团文化部网站/&&& 1月20日,在一场简朴的揭牌仪式之后,深圳拥有了继文博会、深圳文交所、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后的第四个国家级文化平台——深圳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该基地的成立,使深圳成为北京、上海之后,我国第三个、华南地区唯一获得基地授牌的城市。&&& 20日下午,深圳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命名座谈会在深圳特区报业大厦举行,文化部副部长丁伟,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副市长吴以环等领导出席,并一起为基地揭牌。&&& 报业集团总编辑、基地创建办主任宣柱锡介绍,深圳基地创建已列为文化部、广东省和深圳市重点工作,基地将链接八个专业服务平台、两大园区及集团内外文化产业服务资源,形成完整的文化贸易服务链,打造华南文化进出口高端服务平台,辐射港澳、东南亚乃至全球文化市场。报业集团正在统筹相关机构、人员和资源,成立创意文化中心暨基地运营机构,启动基地“平台+园区”建设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平台+园区”的功能布局中,八个专业平台包括国际文化贸易展示交易平台、创意城市网络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国际版权交易平台、文化产业国际投融资平台、国际文化品牌宣传推广平台、国际文化贸易人才交流培训平台、粤港国际文化贸易合作平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和政策创新平台。同时,基地将重点建设深圳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运营综合服务平台,为基地八个文化贸易专业平台提供配套服务,并配合相关单位做好基地主体园区和基地配套园区规划、建设和运营工作,规划基地文化贸易专业平台体系,推动入驻基地企业与我国驻外机构及国外相关机构合作,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进出口提供完善的文化贸易服务链平台体系支持。园区,包括主体园区和配套园区,规划以深圳创意信息港为基地主体园区,打造国家级、国际化、数字化文化进出口高端服务平台和境内外高端文化企业总部、贸易服务机构、境内外文化创意专业媒体集聚区,同时规划在前海湾保税港区建设基地配套园区——保税文化贸易园,重点发展国际文化会展、保税文化交易、文化进出口仓储物流、国际文化市场信息服务等业务。&&& 基地挂牌后,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国际贸易渠道和国际交流平台,打造与文化创意产业链高度融合的文化贸易服务链,创建在全球文化市场竞争中有独特引领能力和资源集聚能力的国际文化贸易创新试验区,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去”。&&&&&&&&&&&&&&&&&&&&&&&&&&&&&&&&&&&&&&&&&&&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与瑞丽红河签合作协议云南日报/   近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先后与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管委会、中共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新闻宣传、人才交流、产业项目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   经过深入交换意见,瑞丽试验区、红河州先后与报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通过开展系列新闻宣传合作,发挥党报集团报刊集群和新媒体集群的平台优势和品牌影响,进一步加强对瑞丽试验区、红河州的新闻宣传,扩大瑞丽、红河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同时,还将开展人才交流,形成共同培养和锻炼人才的良性机制,有效提高双方人才队伍素质;开展在相关产业项目的务实合作,有效推动双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南方都市报旗下时尚生活刊物《风尚周报》停刊搜狐传媒/  1月25日晚,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内部人士向搜狐传媒确认,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方都市报出品的时尚生活刊物《风尚周报》即日宣布停刊。搜狐传媒致电《风尚周报》杂志官网电话,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不方便透露《风尚周报》目前的状况,但对于搜狐传媒得到的“《风尚周报》已经停刊”的消息,对方并没有否认。  搜狐传媒在《风尚周报》官网查询发现,其最近一期出版的周报日期是12月31日,封面文章为《成龙 我的英雄主义》。  另据内部消息,在南都的会议上,已宣布取消运管委,取消行委,取消品牌中心,实行党委会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负责制。目前南都分管的领导是集团副总编辑曹轲,南都总编辑是任天阳,南都总经理是陈朝华。  夏逸陶是《风尚周报》负责人。有媒体报道,夏逸陶对此遗憾的表示:我无数次地设想过这一天,也曾频繁地努力想争取哪怕再一点点可能。事实上,整个尚游中心的执委会都在为此努力。可惜,努力未能成功,但我们至少努力了。未来的工作,虽然没有风尚周报了,尚游中心的工作仍由苑总(苑喜)主持。在此祝愿大家新年吉祥,安宁,欢乐。  有知情人士爆料,2013年,《风尚周报》与南方都市报旅游、时尚版块合并成立南都尚游中心以来,在2013年整个年度亏损2000多万元。截止到搜狐传媒发稿前,这一消息并没有得到南都高层人士的证实。  据了解,《风尚周报》的刊号将由南都集团收回,刊号将用来办一本艺术市场方向的杂志。据知情人士称,目前《风尚周报》与南方航空机场贵宾厅的合作已经停止,其他与机构的合作业务也正在叫停。  《风尚周报》出版时间为每月1日、15日。一刊两册,是一本致力于为中国中产精英阶层提供专业服务的时尚生活方式读本。&&&&&&&&&&&&&&&&&&&&&&&&&&&&&&&&&&&&&&&&&&&&&& 《中国画学刊》创刊新浪传媒/  1月21日,《中国画学刊》创刊号首发式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举行。至此,经过近两年的筹办,这一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中国画学会和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携手共创的刊物正式面世。该刊的面世将对传统媒体产业的转型和拓展、中国画理论研究和创作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当下中国画方面的期刊众多、相关印刷品更为庞杂,并且,纸质报刊受网络冲击大,似乎并不适宜办刊,为何还要创办一份《中国画学刊》?主办方认为,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到十八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构想,渊源流长中国画,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目前正面临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振兴中国画艺术,推动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我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复兴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提升软实力,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当前中国画艺术标准混乱,理论批评失信,很有必要创办一份导向性明、学术性强、高品质的专门的中国画刊物。国内现有的美术期刊,或为综合性,或各有偏重中国画内容相对少,或注重商业炒作,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些状况一方面显示出当前美术类刊物的低靡,一方面也表现出美术刊物特别是中国画刊物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有权威学术机构的引领和良好的市场经济体制来运行。&&&&&&&&&&&&&&&&&&&&&&&&&&&&&&&&&&&&&&&&&&&&&&&&&&& 海尔停止投放杂志硬广告搜狐传媒/  22日晚间,南都周刊总编辑陈朝华上传一封《海尔来信》,称“海尔来信。她不和杂志硬广做朋友了。”海尔在信中宣布停止对于杂志硬广告的投入。此举引发众多业内人士对于传统媒体转型的讨论。  网络上传的海尔来信内容为:由于我集团战略调整,截止到2014年1月18日海尔及卡萨帝品牌杂志硬广广告媒体业务不再发生,如有产品线发生(硬)广投放业务,由经办人买单,海尔不会付费请周知。2014年1月18日前发生业务根据合同以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结算!(如)有异议,请尽快提出。杂志内文植入及新媒体可以按照合同刊例和折扣正常开展业务!感谢贵司长期以来对海尔的支持!给您带来不便深表歉意,敬请理解!&&&&&&&&&&&&&&&&&&&&&&&&&&&&&&&&&&&&&&&&&&& 人民网德文版正式上线人民日报/  人民网德文网页版()、手机版和PAD版于22日上午10时同时正式上线。  人民网德文版旨在第一时间向德语网友介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科学、文化、旅游等诸多领域的资讯,努力打造成为中国与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德语国家网民互相了解和交流的新平台。随着人民网德文版的上线,人民网已经拥有英文、日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韩文、德文共8种外文版本,标志着人民网多语种网络平台的建设日趋完善。&&&&&&&&&&&&&&&&&&&&&&&&&&&&&&&&&&&&&&&&&&& 中华网多语种全媒体平台启动中国新闻出版报/  1月20日,中华网多语种全媒体平台在北京启动。中华网2014年发展战略是:移动战略、区域战略、行业战略。中华网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互联网门户之一。2013年10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国广环球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收购中华网,给中华网注入大量优质资源,树立新理念,制定新战略,塑造新形象。目前,中华网已完成第一期业务整合及改版,一个全新的多语种、全媒体、多终端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出现在人们面前。&&&&&&&&&&&&&&&&&&&&&&&&&&&&&&&&&&&&&&&&&&&&& 微博伤不起,新浪动辄掉几亿搜狐新闻客户端自媒体/  因为CNNIC发布调查报告称,2013年微博用户规模和使用率首次出现大幅下降,报告发出当天,新浪股价应声下跌,市值缩水近5亿美元。话说CNNIC并没有指新浪微博,而是统指微博,但人们直接反应就是新浪微博活跃度下降。  其实指出新浪微博活跃度下降的并不止CNNIC一个,早前就有不少媒体报道过,只不过新浪官方不肯承认而已。这次倒好,甭管承不承认,股价先下跌再说,这可是在割肉滴血啊。新浪作为中国老牌门户,全指着微博支撑门面,从09年上线至今,新浪微博一直是中国网民不可或缺的产品,用户超过6亿,明星名人,新闻媒体,草根达人,甚至政府机构都在微博安了家,微博确实改变了很多人,也从某些方面带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新浪微博也一度遇到麻烦,迟迟不能盈利,发展遭遇瓶颈等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13年4月随着阿里巴巴以5.86亿美金投资新浪微博占股18%,微博短期内的盈利问题似乎得到解决,但人们更多的是担心新浪微博是否会逐渐丧失自我,而成为大号的美丽说和蘑菇街;接着新浪微博与淘宝账号打通,并推出微博淘宝版;前几日,微博和支付宝宣布全面打通微博和支付宝的账号体系,推出微博支付……未来微博不知道还要为淘宝做什么。  新浪微博已经逐渐成为阿里的一把枪,马云不会在乎微博的命运,但是微博却是新浪的全部希望。微博一旦有一点风吹草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受损失的还是新浪。  反观国外的Twitter目前也已上市,开盘即大涨,市值超过300亿美金,是新浪微博的五六倍,twitter的出道时间虽然比微博早很多,但实际上用户数量还少于新浪微博。twitter同样遇到内部矛盾,创始人离开,无法盈利,发展缓慢等问题,但twitter并没有急于求成,现在成功上市,未来盈利也指日可待!  除了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以外,微博本身创新无力使得难有更大的发展。功能多而全,却没有一个能对用户产生粘性,如今已经臃肿不堪,面对更轻便庚简洁的移动应用,新浪微博还有多少胜算?&&&&&&&&&&&&&&&&&&&&&&&&&&&&&&&&&&&&&&&&&&&&&&&&&&& 报道称阿里巴巴就入股360达成一致36氪/  据纽约投资新闻网站Brightwire的消息,据“三位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入股奇虎360 一事已经基本敲定,消息将很快对外宣布。  不过 Brightwire 也表示没有更进一步的细节信息。之前业内曾经多次传出阿里巴巴入股 360 的消息,不过双方均矢口否认了该消息。不过据之前36氪了解到的信息是,阿里确实一直在和 360 进行谈判,并且早在 360 和腾讯二审的时候,双方就已经开始接触了,双方很可能参考之前阿里入股新浪微博的形式,阿里对 360 进行战略入股。  目前 BAT 都在想办法布局流量入口,而 360 恰是三者之外最难预判的一个超级变量。无论是在 PC 搜索还是在移动分发上,360 势头都很猛,而这也恰好是阿里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尤其是在移动分发上,360 和 BAT 任何一方合作,都可能重新左右格局。相比之下,阿里和 360 两家冲突少互补多,谈拢的可能性大得多。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近一段时间以来阿里和腾讯在移动社交、移动电商、O2O,甚至是游戏分发和打车领域都打得非常厉害。再加上 360 在移动端强势的分发能力,以及和腾讯的“宿仇”,不失为阿里在新浪微博之外,又一理想合作伙伴。  不过这次的消息,来自国外的一家投资新闻网站,并且是援引匿名人士的消息,准确性依旧有待考证。不过有意思的是,再度传出阿里入股 360 消息的同时,也传出了腾讯将收购大众点评的消息。不管真相如何,2014 年注定是投资并购继续疯狂的一年,我们拭目以待。&&&&&&&&&&&&&&&&&&&&&&&&&&&&&&&&&&&&&&&&&&&&&&&&&&&&&& 阿里巴巴1500万美元投资美国奢侈品电商1stdibs新华网/  据科技网站Re/Code报道,阿里巴巴集团向增长最快的奢侈品电商网站1stdibs投资了1500万美元。1stdibs主要面向富裕人群,提供复古设计产品、珠宝、服饰和艺术品等奢侈品。  该美国电商公司的C轮融资原本不在计划当中,不过阿里巴巴主动接洽投资该公司,将作为战略投资者帮助1stdibs拓展亚洲市场。  1stdibs成立于2001年,累计融资额达1.17亿美元,投资方包括Benchmark、Index Ventures 、Spark Capital.等著名投资公司。它的融资基本上都是在它2011年任命DoubleClick前CEO、前谷歌高管大卫·罗森布拉特(David Rosenblatt)之后完成的。  罗森布拉特加盟以来为1stdibs带来了一支富有经验的在线零售团队,团队成员来自eBay、美国运通等公司。他还带领重建了1stdibs网站的基础架构,将纯分类列表和订阅模式转变成了混合供应模式。他指出,过去六个月里1stdibs网站流量翻了一番,用户注册量和业务量均取得了显著的增长。他还说,随着交易量的增长,平均每单交易额现已超过2000美元。  国际扩张也是罗森布拉特的重中之重,该公司最近在不断引入欧洲各地的经销商。他表示,公司将利用新融资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场地位和经销商数量,以及加速发展移动业务。目前,1stdibs月独立用户访问量约为200万。  “当初吸引我加盟公司的一点是全球市场。”罗森布拉特说。他还指出,如今1stdibs三分之一的业务收入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公司在供应和需求两方面均处于快速增长。“从长远来看,中国乃至亚洲应该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虽然1stdibs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计划,但罗森布拉特称,到1stdibs进军这些市场的时候他将会依靠阿里巴巴的经验展开行动。“我们资金充裕,但需要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他说道。  “1stdibs团队正是我们热衷于支持的那类创业者:富有远见卓识和对公司有强烈的使命感。”阿里巴巴发言人表示,“我们期待着未来与他们携手合作。”&&&&&&&&&&&&&&&&&&&&&&&&&&&&&&&&&&&&&&&&&&&&&&&&& 互联网巨头“大小通吃” 去年行业并购规模达六年最高广州日报/  有数据显示,去年互联网并购市场宣布交易121起,披露交易规模57.02亿美元,均环比上升约60%,并购完成案例规模达到六年来最高。  有分析师认为,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消费市场增长乏力,使得互联网中小企业面临经营困境,在互联网巨头多元化布局的发展策略下,中小企业择机被收购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与此同时,选择并购退出也成为投资机构愈来愈重要的退出方式。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互联网行业交易规模及案例数量仍会大幅攀升。  百度全资收购团购网站糯米网  昨日,在美上市的百度(NASDAQ:BIDU)和人人公司(NYSE:RENN)宣布签署协议,百度将收购人人所持的全部糯米网股份,预计该交易将在2014年第一季度完成,交易完成后百度将成为糯米网的单一全资大股东。  据悉,糯米网是一家团购网站,于2010年6月23日上线,定位于本地生活精品指南。2013年8月,百度宣布向糯米网战略投资1.6亿美元,获得约59%股份,成为糯米网第一大股东,该项交易于去年10月底完成。  据了解,当前团购市场的集中度正在迅速提高,前几大团购网站已经瓜分了主要份额。业内人士表示,百度在对糯米网战略投资后进一步全资收购,表明糯米团购业务和百度核心业务产生了明显的协同效应。全资收购后糯米团购业务将和百度包括搜索、地图等明星产品以及线下的销售渠道进行更深度的整合,必将对2014年中国团购市场格局产生巨大的冲击。  阿里巴巴、360否认入股传言  就“阿里巴巴即将入股360”的市场传闻,两家公司公关部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否认,认为这是一个谣传。   美国一网站Brightwire日前发布消息称,“三位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入股奇虎360一事已经基本敲定,消息将很快对外宣布。”  阿里巴巴一位前员工认为,数年前两家公司关系曾因雅虎一事闹得十分僵,至今没有缓和,合并可能性很小。  自去年以来,阿里巴巴也在加速并购步伐。其中,阿里巴巴去年以5.86亿美元收购新浪微博18%股权,成为国内互联网行业并购案例中规模最大的一桩。  分析师观点:移动互联网竞争加速  据投中集团统计,2013年互联网并购市场宣布交易121起,环比上升59%,披露交易规模57.02亿美元,环比上升58%。完成交易规模为29.45亿美元,环比上涨27%,案例数量60起,环比上升13%。整体来看,互联网行业并购完成案例规模达到六年来最高。  投中集团分析师张镜南认为,一方面,类似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等行业巨头手中拥有充足的现金,进行多元化布局是维持行业领先地位的重要策略,尤其是在布局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需求迫切的背景下,对已初具用户规模和行业知名度的公司进行收购,是拓展新业务最便捷的方式。另一方面,国内互联网行业小企业居多,一旦商业模式被复制,市场份额将很快被挤占,利润空间逐渐缩小。因此,依附于行业巨头对创业者而言也不失为理想选择。  此外,去年以来中概股赴美上市数量大减,大量投资机构迫切希望寻求多元化退出方式。据统计,2012年至今共有24家机构通过13笔互联网并购交易实现退出,虽然未能达到IPO的高额回报,却成为投资机构青睐的退出方式。&&&&&&&&&& &&&&&&&&&&&&&&&&&&&&&&&&&&&&&&&&&&&&&&&&&&《新闻周刊》延迟到3月重出印刷版搜狐传媒/  美国国际时事杂志《新闻周刊》主编Jim Impoco最近透露,纸版复刊将推迟到3月7日。复刊后的《新闻周刊》将改变以往靠广告收入补贴低价发行的模式,订费将占收入大头。  《新闻周刊》的营销副总裁Scott Miller表示,推迟并不意味着纸质版复刊遇到了挫折,而仅仅是因为想用更多的时间去准备。  2013年年底,在退出纸媒市场一年多后,《新闻周刊》对外宣布2014年年初计划再次付梓,回归传统纸媒市场。据新华社报道,“新版纸质《新闻周刊》预计2014年1月或2月面世”。  《纽约时报》去年援引《新闻周刊》总编辑吉姆?尹波科报道,重新回归的杂志可以看做对在线注册用户的“奖励”,定位类似英国杂志《经济学家》,有别传统竞争对手《时代周刊》。  《新闻周刊》创刊于1933年,上世纪90年代初全球发行量达330万份,不过后来发行量持续下滑,2010年降至150万份并易手,与美国野兽日报网站合并,2012年底出版最后一期纸质刊物。《新闻周刊》随后变身网络媒体,更名《全球新闻周刊》,2013年8月由另一家数字媒体集团并购。&&&&&&&&&&&&&&&&&&&&&&&&&&&&&&&&&&&&&&&&&&&&&&&& BBC在Instagram推出15秒新闻视频服务虎嗅网/  当手机和平板正从电视、收音机身上大肆抢夺人们的注意力,除了产生更好的内容、推广网页版和适配智能手机与平板的APP外,传统的广播电视公司还有什么手段能挽回甚至不断给自己争取更多用户?  对于BBC来说,其最被(外国)人熟知的除了新闻、纪录片外,还有质量上乘又可作装(哔-)利器又可作外语学习材料的英剧。但除此之外,BBC对利用互联网提升其服务水平与价值的“进取心”也让一些互联网公司抱怨不已——比如BBC提供大量免费、无广告的媒体资源(比如英语教学和互联网新闻服务等),这迫使互联网公司提升内容质量并降低广告价格,否则根本无法与BBC竞争。  而BBC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尝试显然不会就此停步。最近他们就有了两个新动作,一是和短视频社交应用合作推广移动新闻;二是在手机、平板、电脑三屏推出交互访问式的数字内容。  1、和Instagram合作推出Instafax  1月17日,根据外国媒体报道,BBC推出了一项名为“Instafax”功能,利用著名的图片分享应用Instagram分享一段(最多)15秒的新闻视频,主要用动态图像+文字的方式传播移动新闻。Instagram大家都知道,照片起家、活跃用户超过1.5亿、有短视频功能。BBC的短视频新闻上配有大字号文字,非常醒目,但大概是受时间所限,BBC还需要在每段新闻下加上很长的解释文字。而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新闻内容的用户,BBC鼓励其前往BBC官网查看完整内容。只是Instagram平台不支持应用内跳转到该网页,所以在整个体验上还有欠缺。  但不可否认,短视频与新闻的契合度非常高,富媒体显然成为让新闻更生动、更真实的第一选择,新闻类短视频的加入也可以带动整个短视频平台的热度。而且BBC也不是第一家采取这种方式传播新闻的媒体,因此这种新闻媒体与短视频的结合马上引起针对“国内媒体谁会率先效仿,又会在哪个平台播放”的讨论。  2、横跨三屏的数字内容品牌iWonder  在新闻数字化方面BBC一直走在前列,比如他们的电视节目的点播服务iPlayer。根据国外科技博客Engadget介绍,2013年12月25日-31日的几天内,用平板iPlayer看BBC的人数首次超过PC。同时BBC在此期间移动端iPlayer的下载量为941000万次。娱乐活动移动化趋势明显。  而今天(1月20日),根据搜狐IT提供的消息,BBC的官网号称为了“帮助保持英国人的好奇心”(还有对新闻和BBC的新鲜感?),推出一个名为“iWonder”,由原创视频和音频组成、图片、文字,可以运行在智能机、平板和电脑三端的新数字内容品牌,好“让用户以一种新的、交互的方式来访问内容,从而开发用户对BBC所有内容的深度学习潜能”。  从官方博客上看,现在这个平台的首个主题围绕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并且配有8个细分的交互式指南,其余17个交互式指南也将于1月底前被添加。而未来,包括BBC出品的自然、历史、艺术、宗教以及道德等主题也都将被加入到其中。  用新方法在网络上讲故事,支持更多的发布渠道,让传统的内容可以在更多平台、以更多形式出现在更多受众面前。BBC在新闻(或其他)内容、发布渠道、表现形式等方面一直没有停步地做着探索。&&&&&&&&&&&&&&&&&&&&&&&&&&&&&&&&&&&&&&&&&&&&&&& 研究预计Facebook将在三年内流失80%用户网易科技/  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人员近日表示,Facebook可能会在三年内流失80%的用户。  来自普林斯顿的团队声称,该社交网络网站“就像传染病一样”传播。它估计它已经进入衰退期,这一进程也将非常快速。  研究人员先是分析了MySpace的兴衰,利用分析结果来证明他们的理论能够准确预测一家社交网络的衰退。他们后来分析了Facebook的谷歌搜索量,两项分析的结果非常相似。  “基于拟合模型的推断,Facebook将在未来几年迅速衰退,在2015年至2017年之间失去峰期用户量中的80%。”研究人员称。“该网站的巅峰期已过,现已进入衰退期。”  为了解释社交网络为什么与传染病相似,该研究指出了针对一些思想所做的类似研究。“思想像疾病那样会在人群中传播,直至最后消失,它们被指表现出流行病般的模式。”他们说。  “思想表露者最终会失去对相关思想的兴趣,不再表露该思想,这种现象可以被认为是对该思想的‘免疫力’的获得。”  然而,研究人员承认他们的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议。  目前拥有上十亿用户的Facebook肯定会反对被比作传染病。不过该公司自己在去年10月也承认过青少年用户流失。  本周早些时候有分析师称,2011年以来,已有超过1100万青少年和大学生离开Facebook。  数字咨询公司iStrategy Labs发布报告称,它是采用来自Facebook的社交网络平台的数据得出那些惊人数据的。  专家们认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抛弃该网站,转而投向WhatsUp、Snapchat等应用的怀抱。  iStrategy的数据显示,相比2011年的时候,Facebook的高中生年龄段用户减少了429.208万,大学生年龄段用户减少了694.8848万。  去年年末,在首席财务官承认青少年对Facebook兴趣减弱之后,Facebook股价在短短一天内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在该公司公布季度财报后,其股价飙涨了约15%至57.98美元,后来一下子就坠至47.40美元。  该下滑是Facebook首席财务官大卫?伊博斯曼(David Ebersman)有关使用Facebook的青少年减少的言论所致。“我们发现日用户出现下降,尤其是青少年用户。”伊博斯曼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不过他随后补充道,“我们对美国年轻用户参与度的分析显示,该类用户的使用量整体上呈现稳定。”  Facebook并未披露具体的青少年用户量和下滑幅度。  另外一项调查发现,青少年离开Facebook是因为朋友们在上面分享的东西过于繁琐,他们也担心父母知道自己的动向。调查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转向Twitter和像Snapchat这样的服务,在这些服务中他们分享的信息要多于以往,像自拍照、学校信息、手机号码这样的信息分享量甚至大幅增加。青少年向研究人员表示,Facebook上的成年人太多,青少年经常在上面吐槽宣泄负面情绪,也时常发布吃了些什么之类的无聊信息。“他们还有Facebook账号,不过在线的时间少了,他们更多的是使用诸如Twitter、Instagram、Tumblr的服务。”&&&&&&&&&&&&&&&&&&&&&&&&&&&&&&&&&&&&&&&&&&&&&&&& 沙特阿拉伯印刷市场规模达8亿美元中国新闻出版网/  据2014沙特印刷和包装展组委会发布的消息显示,沙特阿拉伯印刷市场是海湾地区最古老和规模最大的印刷市场之一,它的规模已经突破了8亿美元,并保持着每年8%的稳定增长。目前,沙特每天的报纸产量和每个月的杂志产量分别为510万份和200万本,这为该地区印刷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利雅得展览公司副总经理齐亚德表示,沙特阿拉伯的印刷业是整个海湾地区历史最悠久且规模最大的。这里的经济增长迅速,政府开支和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文化和教育活动日趋活跃,零售业的发展也比较迅速,这直接促进了沙特阿拉伯印刷、广告和营销业的高速发展,并刺激了市场对印刷设备和服务需求的增加。  齐亚德说:“如今,大多数的政府机构都拥有自己的印刷设备。仅国防部这一个部门,就拥有20台印刷机。而各个大学和教育机构也都拥有自己的出版单位。”因此,沙特阿拉伯对先进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非常大,当地的印刷企业也迫切需要用现代化的技术和高效率的设备来满足市场需求。&&&&&&&&&&&&&&&&&&&&&&&&&&&&&&&&&&&&&&&&&&&&&& 国际时尚杂志纷纷溃败时代周报/  2007年岁末,设计师Marc Jacobs在洛克菲勒的Rainbow Room召开了年度假日聚会,并邀请了800名客人。主要客人包括来自Vogue、W和Harper's Bazaar等杂志的贵宾。衣香鬓影、喧歌闹舞、摇摇摆摆,红男绿女如飞蛾般穿梭,脱衣舞女郎、无上装帅哥,以及一场撒向贵宾的钱雨。这是时尚杂志编辑们最好的时光。葡萄美酒夜光杯,从纽约到伦敦,从巴黎到北京,穿越普拉达的华服,俯视蒂凡尼的珠宝……  时尚杂志的不景气之年  好景不常,2010年,英美就开始逐渐停掉一批出版物。殿堂级时尚杂志《i-D》也宣布改为两月一刊,去年《新闻周刊》索性停止纸质杂志出版,英国倒闭98家出版社,国外时尚平媒已风声鹤唳。随即,这场雪灾就蔓延到国内。2013年,财讯传媒集团旗下《东方壹周》和《他生活hislife》两本时尚刊物相继停刊。时尚传媒集团欲停止旗下三本刊物《Good Housekeeping时尚生活》、《COSMOPOLITAN Bride时尚新娘》和《Men's Health 时尚健康(男士)》的出版。2014开年伊始,南方都市报旗下唯一一本时尚刊物《风尚周报》也因营收艰难传将停刊。  无论发行量多么不济(上世纪90年代鼎盛时期,GQ发行量为13万,Esquire 6万,FHM 27万),奢侈品和土豪为了品牌溢价,一心跟洋气沾边,不惜砸入巨额广告费。时尚杂志类媒体圈以“人傻、钱多”傲视平媒的小伙伴们。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新媒体来势汹汹,时尚类杂志圈这块坚硬堡垒也被攻破。  拥有畅销杂志包括《周末画报》、《优家画报》以及数字杂志《iWeekly》,并和彭博合作有《商业周刊》(中文版及港澳版)的现代传播集团,2013年上半财年仅录得320万元人民币的净利润,同比下滑78%—320万人民币,还不够在北京五环外买一套房子。一名时尚集团高层也透露,除了《时尚先生》尚能盈利,其他时尚男刊也全线溃败,连大名鼎鼎堪称中国版《花花公子》的《男人装》也入不敷出。  与此同时,2013年以来,北京各报刊亭营业额均再创新低,日均营业额100元左右,即便是位置甚佳、人流量不小的核心地区,日营业额也不过300元左右,较2012年下降超过50%。由此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几乎每一家报刊亭附近都至少有一个竞争对手退出。  这意味着,时尚杂志编辑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快来了。每个人都在寻找模式,谁找到了呢?  “要么就会像恐龙一样灭绝”  时尚杂志其实很早就开始“拥抱互联网”,要么做个网站,或者弄个电子杂志,或者搞个APP,把媒体的内容搬上去,美其名曰数字化转型。IPAD兴起后,跟国外的IPAD端速度放缓不同,国内时尚杂志的IPAD版却全线飘红,并不是拥抱互联网,而是彰显“我们很上道”。  随即,这条投机的路子就被堵死。连传媒老大默多克在2011年推出的IPAD杂志,2012年就宣布关门大吉。事实证明,用传统媒体思维玩新媒体是摸着石头过河。转型是基因重组,不是换汤不换药。  现在E时代的时尚青年的生活方式:用99美分的低廉价格在iTunes iPad商店上下载到4月版的《Interview Magazine》,不仅包含330张高清画面和文字,还有炫酷的影音内容。嘿,谁还会傻乎乎等着月底的时尚大刊刊登四大时装周的图片,现场的高清大图、视频和毒舌快评当天就在社交媒体上大量刷屏,时效以分钟计算。嘿,谁还会把时尚杂志编辑当“女魔头”,青年更在乎身边意见领袖的声音,况且,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人都是平民偶像,人人都是内行人。时装迷们还自己建立了诸如、、thefashionspot这类甚至比时尚杂志还要专业的网站。传统时尚杂志类媒体的速度和话语权全面崩盘。  时尚杂志《Dazed & Confused》创办人兼主编Jefferson Hack曾说:“传统的传播方式在当前遭到了冷遇,无论是月刊还是季度潮流都过时了。而数字传播领域则方兴未艾,要么你去适应它,要么你就会像恐龙一样灭绝。”  数字化VS“媒体+社区+电商”  今天全民都在粉丝营销,微信二维码充斥每个角落,正因为苹果和小米把消费族群的生意做成功了。互联网思维最本质就是以用户为中心,运用大数据分析,关注用户需求,搭建“收音器”。把媒介当成产品运营,时尚编辑就是产品经理,找出你们精准的群族的需求,构建影响他们的价值判断和生活方式的媒介产品,再运用新媒体手段武装产品(如ELLE网站就变身多媒体平台,力推ELLE时尚视频节目),增强感官体验,开展互动,建立社交圈。  一言蔽之,无非就是千方百计跟用户交朋友,风格决不能是倨傲的女王,而是买萌耍贱接地气。在用户获取信息碎片化的时代里,只要你有一群忠实的粉丝,你就成功了。  比如德国颇受欢迎的新时尚杂志《I Like My Style》,这是目前第一本用户自己创作内容的时尚杂志。杂志建立在一个时装迷的社交网站ilikemystyle.net基础上,用户来自于世界各个角落,杂志的照片和文字都是用户上传和撰写。  再如大获成功的《WWWWD》洋葱电子报,以毒舌、恶搞、戏弄名人博得点击量。它报道的新闻全部出于讽刺时事,不过,没有一件是真实的。Alexander McQueen与歌手Bjork合作,为H&M推出的新系列,竟然在荷兰造成沙门杆菌爆发;Marc Jacobs 又推出副线品牌:Marc by Marc by Marc by Marc Jacobs。这些全是恶搞狂们在洋葱平台上自发臆造出的新闻。然而,这种方式却大受屌丝们的欢迎。  条条大路通罗马。传统时尚媒体的转型不仅仅是数字化一条路,还可以集合资源进行时尚产业链创新。  现阶段比较洋气做法的就是“媒体+社区+电商”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模式。举个例子,早前康泰纳仕集团《Lucky》杂志旗下的购物网站—上线。《Lucky》杂志一直与家庭购物网合作,梅西百货和丝芙兰等零售商都是杂志的供货商,目标受众为《Lucky》在Facebook上的粉丝,后者可以提前独享杂志专题上推荐的产品,推荐产品经过编辑过滤把关—“10双今秋最美鞋款”、“50美元以下最佳性价比护肤产品”等。粉丝只需在Facebook页面动动手指,就能直接把产品放进家庭购物网的购物车中。  Vogue也跟电商Moda Operandi联手,其用户可以预订到当季设计师品牌的走秀款。离我们最近的香港同胞,早已通过杂志网站搭建相关的电商网站,出售编辑推荐产品。  国内媒体的华丽逆袭  苏娟,奇虎360战略投资人,7年经验的平媒人,创办微信第一女刊“她生活”(微信公众号:Wchatherstyle),粉丝已超过30万,目前已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拥有20万以上活跃女性读者群体。  在10万粉丝已是骨灰级的微信公众号里,30万可以说是个天文数字。多年媒体经验让苏娟全职创业如鱼得水,她认为:“内容本质是不会变的,如何在信息越来越发达的时代提供有辨识度和传播生命力的内容,是传统媒体人应该考虑的问题。媒体做得最浅的是资讯、其次是知识,而能持续带来价值的,还是在传播过程中所积累的‘人’,这包括人脉资源以及人们在媒体当中的互动。”  现阶段一窝蜂做电商导购的网站不同,苏娟的“她生活”一直坚守媒体的核心产品—内容和价值观,媒体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用户是谁,要对用户说什么话,绝对不能有一丝含糊。对于没有灵魂和传达价值观的导购网站来说,“没有消费主张,用户用了导购,生活没有变化”。然而媒体可以弥补这点,让用户的黏性来自内容和价值观,用户可以持续聚集,甚至跟随媒体跨渠道转移。  “她生活”本质是媒体,但运行的是互联网的血液,尤其是移动互联网。  还有YOHO。2005年,梁超创立《YOHO!潮流志》之时,绝没有想过之后“YOHO!有货”竟然会在高富帅林立的时尚杂志圈成为一匹黑马,杀出重围。正因看准年轻人对潮流信息的需求,创刊半年后YOHO杂志开始获得广告收入。2006年,梁超又着手建立网站。“我们的目标受众群是年轻人,他们获取信息的来源都是多元化的,因此也需要有更多媒体形态。”梁超接受媒体访问时曾透露。  YOHO网站最初被定位为杂志内容延伸的资讯平台,并辅有与读者互动的功能。后来,越来越多的用户自发在网站发布潮流信息,还拉帮结派频繁互动,YOHO成为一个人气社区网站。  梁超又发现潮人们在YOHO社区常常讨论如何才能买到杂志和网站上发布的潮流新品,许多潮品牌在国内极少门店,甚至没有进入内地。  2008年,看准了用户这个庞大需求,拿到鼎晖和贝塔斯曼第二轮融资后,梁超推出“YOHO!有货”,正式发展电商业务。这个B2C模式的电商网站以经销、代销和联营的方式引入了近百个潮牌,每个品牌销售的货品都经由买手的挑选和配比,由YOHO统一仓储和物流配送。  梁超又找来当当网原CIO钮丛笑,重新组建了一个150人的团队,按照电商公司的架构划分为产品、市场、策划、物流、客服和技术等几个部门,为每个部门设立了独立的KPI考核指标,理顺后台流程。将“YOHO!有货”从下独立出来,注册了域名,并以销售为导向进行了全面改版。钮丛笑还重点对“YOHO!有货”的市场推广策略进行重新设计,将原有数千个百度关键词投放增加到65万个,增强了在媒体和线下活动的曝光率,并在主要的社交网站都建立账号与消费者互动。2013年,“YOHO!有货”实现盈利,并且销售额达到3亿。  然而,YOHO的本质依旧如一,“保持媒体的触角寻找未来潮流生活方式”。“媒体的部分一直会是YOHO的灵魂。虽然以后它在我们的业务占比中会进一步缩小,却会起到非常关键的潮流引领者的作用。”YOHO的CEO梁超如是说。  最后更振奋人心的消息是,前Nokia诺基亚音乐服务副总裁出任康泰纳仕中国区总裁。康泰纳仕目前出版有GQ智族、Vogue服饰与美容、Self悦己以及今年新推出的《Condé Nast Traveler悦游》,每个杂志运营有自己的网站。相信伊丽莎白?施梅尔的加入将会加强集团在中国数字出版方面的投入和重组网站。  媒体不会消失,只是介质变了。&&&&&&&&&&&&&&&&&&&&&&&&&&&&&&&&&&&&&&&&&&&&& 美杂志广告版面去年多缩水唯男性刊物增长新浪传媒/  据美国“波因特学院”网站报道,关于2013年印刷杂志广告的最终统计数据已出炉,结果喜忧参半。广告版面——该产业的传统评估指标,2013年下降了4.1%,在2012年8.2%降幅的基础上进一步下滑。  和去年相比,2013年第三季度的广告版面降幅仅为1.8%,创下了这两年以来的最好成绩,致使2013年全年的季度同比成绩超过了2012年。但是第四季度没有继续保持好成绩,下降幅度达到4.8%,这预示着年底的营销预算将进一步削减。  印刷杂志不景气的第四个季度预示着,将于2014年2月份由上市公司公布、3月份由报纸行业自行公布的2013报纸广告版面的统计数据也可能会差强人意。  我们很快将谈到综合评估指标,但是这里有个小趣闻。你能猜猜2013年哪类杂志获得了最好成绩,一反颓势,全年广告版面达到11.2%?  根据《媒体生活杂志》发布的数据显示,这个赢家就是男性杂志。《男士健康》(Men’s Health)和《男性健身》(Men’s Fitness)这两本杂志2013年全年广告版面增幅达到15%以上。《细节》(Details),《时尚先生》(Esquire)和《智族》(GQ)等杂志的广告版面增幅都达到10%或以上。而《箴言》(Maxim,降幅为16.8%)和《花花公子》(Playboy,降幅为5.4%)这两本男性杂志广告版面却都下滑了,这表明这两本杂志的发行量减少了,原因是这两本杂志所提供的图片内容现在都可以在网络上免费浏览,而且图片内容都很低俗,质量参差不齐。  成绩最差的要数以下三大周刊——《时代周刊》(降幅为11.4%),《经济学人》(降幅为16.1%),《伦敦周刊》(降幅为19.7%)。  所以在印刷杂志读者群中,男性话题是热点,而纯粹的新闻报道却遭受冷遇。  《媒体生活》给出的清单提供了细节信息,你可以一眼看出你最喜欢的话题或者杂志在去年的境况如何。娱乐和名人类杂志势头强劲,《纽约客》《纽约》以及《大西洋月刊》等高端通用标题类杂志的广告版面都呈下滑趋势。  在过去十年里广告版面出现疯狂增长的一些杂志-例如食物和住房类杂志-现在都趋于平稳,广告版面有小幅下降。  《媒体生活》是以媒体买家为导向。这个群体包括年轻的广告代理专业人士和专业的精品企业。媒体买家向来都是趋之若鹜,所以热点话题可以招揽到更多业务,相比之下业务量少的是会受到嘲笑的。  统计数据来源的美国出版署也提供了一份收入估测。这些评估数据要优于以广告版面为评估指标而得出的系列数据。  该评估指标同样也不包括数字广告。这不是杂志的优势领域,就连众多报纸的广告份额也被数字巨头和其它全数字产品陆续抢走。  平板电脑版本杂志的读者群及广告量不断增长,但是这个只占杂志财政收入的很小一部分。美国出版署的上线机构MPA进行的一项独立研究发现,对iPad广告单元进行评估的69家杂志2013年该广告单元上涨了16%。  以广告版面作为衡量一个杂志的财政健康状况的最大缺点是忽略了机构的数字转型。例如,2013年《大西洋月刊》全年广告版面虽下降了16.8%,但是该公司广义上的业务还包括大获成功的会议业务以及数字版本的季度商业新闻网站的强势发布。  如果将平板电脑版本的读者计算在内的话,2013年杂志的读者群数量趋于稳定或者说有略微增长。但是,包括皮尤中心发布的《2013年新闻媒体状况》在内的无数报道都称,杂志的单版销售量以及最高边际利润发行量收入等已经濒临崩溃。  特别是乘坐飞机时想看或者读点东西的旅客更倾向于使用数字产品,而不是在登机前买一摞印刷杂志。  令人不解的是,所有杂志的印刷收入——美国出版署公布的197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约1192亿元)——竟然在日报之上。日报在2012年全年的印刷收入为189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约1143亿元),可以肯定的是当2013年全年统计结果出炉后,我们可以看到日报印刷收入的大幅下跌。&&&&&&&&&&&&&&&&&&&&&&&&&&&&&&&&&&&&&&&&&& 一份纯数字杂志的探索之旅21世纪经济报道/一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13年1月19日,我最后一次作为主编签发了《看历史》杂志2014年2月刊,封面选题是《美丽岛足印》。不过,这期杂志因审读的原因最终并没有上市,直到5个月后,成为新历史合作社出品的《我们的历史》数字杂志第一期。从5月15日起,陆续在多看、拇指阅读、豆瓣、字节社(苹果报刊杂志商店)、亚马逊等阅读平台和静思雅听上线。虽然还是同样的内容,但从《看历史》到《我们的历史》,却是一次从纸张到电子的质变。变化不只是形式上的──将纸刊的主选题抽离出来成为数字杂志的一期。杂志不再是包容各种栏目和内容之“杂”志,而是聚焦一个主题,满足一群读者需求的“专”刊。虽然保持定期出版以聚合稳定的读者群,但从内容上更近于MOOK(杂志书)设计只需完成主视觉,包括封面和内页基本风格。在不同平台上,会因应平台、技术和需求,实现不同的形态。每期售价6元(推广期3元),只是原来《看历史》零售价的三分之一到六分之一。读者阅读体验变化自不必说,在这些形式变化的水面之下,是更彻底的媒体变革──从内容完成到制作上线,只用三天;其中豆瓣阅读是自己制作后审核上线,制作期只需三个小时,上线只需一天。而纸刊一般得10天才能完成制作、印刷、物流、上架等全流程。内容来自外部作者,图片和视觉设计来自外包,制作主要由平台完成,销售渠道是阅读平台,更不必自己操劳。团队由此只专注几个核心环节:产品设计、内容策划、外包发包、编辑,以及营销推广和用户互动。此前《看历史》内容团队有15人,现在只有5人;整个机构也从22人变为11人,分内容、产品和市场三个部门,除数字杂志外,还以相同的模式生产纸质图书、纪录片、活动以及客户定制产品等。由此,新历史合作社成为一个历史产品的生产组织平台,在上游与上百位作者、设计师、图片编辑等专业人员共同协作完成产品;在下游与各阅读平台和社交网络协作,实现销售和推广。由此,我们与协作者形成一种共生关系,构建新的规则。比如新历史合作社与作者签订5年作品使用权,期内可以各种介质和形式使用这些内容,因为一次性内容使用和单一形态的产品,在数字媒体中不足以产生足量收益。相应地,除支付基础稿酬外,作者也将与我们分享全程收益。基于此,我们尝试构建“一云多媒”的模式,“云”指作者池和内容云,足量的作者聚合和内容累积,才可能制作多样的产品,实现长周期的销售。学者赵楚曾经对我说,千字稿酬到五千元,数字媒体就起来了。在中国纸媒中,稿酬价格不足以养活专业的写作者。但数字阅读按下载收费,既有可能无人问津,也可能会出现百万甚至千万级阅读量,作品销售与收益直接关联,才可能使内容形成合理的价格。这种模式将会彻底摧毁传统媒体(出版)生态。现在腾讯大家、百度百家即是第一步。新模式的另一层含义是,在纸质报刊中,以《看历史》为例,内容生产成本只占媒体成本的20%-30%,大头是纸张、印刷、渠道和销售费用,而在数字媒体中,内容成本占媒体成本70%以上并且无限接近100%。这样,生产者可以专注于内容本身,并且分享更多的收益。当然,我们也与读者(现在叫用户)形成了新的关系。媒体不再是按照主编的意愿,自行决定或是主观臆测读者需要什么。《我们的历史》在上线开始,就能知道用户的反馈:多少人浏览、多少人试读、多少人购买以及他们下载后阅读了多少,他们看了什么以及说了什么。我们于是知道了他们是谁,可以为他们定制产品,也可以一起来生产、阅读和分享。而这一切最重要的结果,产品成为有生命的活物。在纸质时代,报刊一生出来就“死”了,不能被修改,不能互动,生命期短暂(一天或一月)。而数字媒体,在一有想法时就活了:用户和生产者可以共同创意设计,共同创造内容,内容在不同介质有不同呈现,可以随时修改,可以拥有很长的生命期(不仅是销售期),媒体行动的参与者(作者、生产者、用户等等)可以无界互动。这是一种美好的可能。2013年的半年,只是新历史合作社在数字媒体中的“试用期”,2014年会有更多新意思:《我们的历史》数字杂志会从一种变成系列书种;基于数字出版为作者开发自助出版通道;尝试借鉴《纸牌屋》模式从数据分析为用户定制产品等等。我一直认为,互联网不是传统媒体的终结者,它只是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将各种要素以以前不可能的方式聚合起来产生裂变。互联网带给媒体的,不是桎梏和死亡,而是自由和生命。当然,目前数字杂志还不足以带来商业收益。阅读用户从纸质到数字的迁徙才刚刚起步,更好的媒体形态还在探索中,媒体机构和业者仍在盲人摸象,而从售价20元到3元,一方面意味着成本的降低,同时也意味着(通过不同产品和长期销售)实现收益累积的周期更长。当然,媒体管控和审核方式,也在相应变化,这也将给数字媒体带来不确定性。2014新年伊始,就传来《中国周刊》、《全球商业经典》等报刊变故消息,这一如我一年前的预测。但这只是开始,未来数年内,纸媒会批量性的关闭,传统媒体机构会解体,媒体人员会大量溢出,各种生产要素(资本、人员;内容和商业资源)等会在互联网平台上重新组织,由此产生无限的可能。一年前离开《看历史》时,面对其他纸媒的邀请,我曾说了一句话:我不想去给纸媒送终。现在看来,媒体革命,是一次“喜丧”。(作者:唐建光,新历史合作社总编辑)&&&&&&&&&&&&&&&&&&&&&&&&&&&&&&&&&&&&&&&&&&&&&& 中国报业集团需延伸产业链非报产业多元发展中国新闻出版报/  据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央视市场研究(CTR)媒介智讯联合发布的《中国报纸广告市场分析报告》分析认为,2013年1-6月份中国报纸广告降幅扩大到6.1%,略小于2012年同期7.6%的降幅,但是下半年报纸广告会继续下降。早在2011年许多报业集团就感觉到报业增长“拐点”的到来,但是2013年的总体情况进一步表明,报业经济真正的“严冬”刚刚来临。  如何面对报业发展的困境和危机,大多数报业集团都在作积极的探索。在国家宏观经济趋缓、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下,报业集团除了继续做好主业,利用报纸的公信力和品牌优势,积极开拓非报产业,是走出“拐点”的有效途径。  非报产业现状和主要问题  我国报业集团发展非报产业已相当普遍,但是与主业的占比还不高,经济贡献还很低。济南等15家副省级报业集团非报产业的平均占比还不到20%,而且涵盖了文化创意、会展、物业等诸多领域。以济南报业集团为例,集团旗下一共有大大小小经营性公司13个,行业涉及文化传播、会展、房地产、家政服务等。由于各个公司都相对较小,总收入全部加起来还不到5000万元。  国内比较有影响的非报产业项目主要有《大众日报》投资建设的山东文化职业学院、深圳报业集团投资开发的华南文化产业基地、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传媒梦工场等。可以看出,我国报业集团发展非报产业起步较晚,规模相对较小,对行业的贡献率还很低。另外由于资源上的差异,报业集团在非报产业上的投入与布局千差万别,导致规模大小不一,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据统计,与报业关系紧密的文化会展、物业地产、物流配送等行业是大多报业集团的优先发展的产业。其次是酒店旅游、教育咨询与新媒体开发。游戏动漫、金融投资、商业销售、社会服务、数据库业务、电子阅读、电子商务等尚在起步阶段,市场份额很小。  众所周知,我国的报业集团大多由党报改制而成,从成立到现在经历了一个从“报办集团”到“集团办报”的历程。经过近20年发展,这些党报集团无论从总体规模还是品牌影响力都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报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总体规模偏小。目前许多报业集团制定了“以报立业,多元强业”的发展战略,但是非报产业到底占多大比重,非报产业在整个报业产业链中如何布局,许多报业集团缺乏顶层设计。正因如此,一些报业集团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非报产业全面开花、“丰产不丰收”的局面。  非报产业如何实现突破  首先,报业集团在制定非报产业战略时,一定要切合实际,通盘考虑。哪些非报产业是优先发展的,哪些能反哺主业,这些问题要有一个远景的规划。只有将报业作为主业不动摇,非报产业紧紧围绕主业来展开,方可形成以报业为基础的产业链。报业集团的主业是报,既包括纸质的报,也包括手机报、电子报等各种形式的报。因此,报业集团不能只靠报纸的“二次售卖”来维系,而是要延伸产业链条,向新媒体、物流配送、商业印刷拓展,向跨界的文化创意、物业地产、旅游会展乃至影视动漫等产业拓展。  其次,积极实施媒体平台经济战略。媒体平台经济战略就是借助媒体特殊的、固有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积极构建用户主导的平台,促进产业链双方或多方联络、合作、交易,进而获取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效益。积极实施媒体平台经济战略的优点,一是在集团顶层设计上明确了非报产业发展的方向,为非报产业发展打通了通道;二是明确了报业集团非报产业的主要客户群,即报纸的读者、广告客户以及其他经营业务客户;三是可以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实现报业品牌的延伸和增值。实施媒体平台经济战略,彻底改变了过去读者花钱订报纸、做广告的单一消费模式,通过媒体搭建的平台实现多向、多方的合作,最终实现媒体与读者之间的互利共赢。  “试验田式”模式不可取  目前我国报业集团发展非报产业通常采取“试验田式”的管理,一边试一边干。公司负责人干好干坏一个样,大不了再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不仅如此,集团还常常把那些采编岗位上的富余人员调整到非报产业岗位上去。集团决策层这样的态度注定了大多数非报产业要么“夭折”,要么“惨淡经营”。因此,要想使非报产业由“跑龙套”变成“挑大梁”,由“输血”变为“造血”,就必须采取现代管理制度,明确公司的独立法人地位,实行优胜劣汰的绩效考核机制;在集团层面上对非报产业实行分别管理、平等对待,可以成立经营管理委员会,与编辑委员会两套人马、两块牌子,平起平坐、平等对待。从资金和人才上,实行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形成由董事会(党委会)领导下的两大平行机构——经委会和编委会。集团各子报分别下设相同机构,子报的非报产业既受本报的社长领导,同时又受集团经委会的监督。这样的组织架构设计可以为非报产业创造相对公平的发展环境,从管理上改变非报产业“亲娘生后娘养”的窘境。  关于引进和选拔经营人才,报业集团要放下党报的架子,创新管理,把真正优秀的经营人才引进来、委以重任。除了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求贤若渴、公平竞争的文化氛围,最终用感情留人、文化留人。引进和选拔人才,不要苛求完美,苛求学历,苛求户籍和出身,只要有才干,有魄力,有为集团未来谋发展的理想和信念,就要大胆任用,不拘一格地提拔和奖励。在使用干部时,要彻底打破“终身制”和“铁饭碗”,打消“论资排辈”和“倚老卖老”,打破“官本位”和“裙带关系”,真正做到让想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舞台,干大事的有后台。  非报产业可选择多元发展  报业集团发展非报产业,眼睛不要只盯在文化产业上。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时期,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文化产业和服务业,也倡导发展实体经济。报业集团完全可以有选择地参与,尤其是要抓住互联网蓬勃发展所带来的历史机遇。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电子阅读、网上杂志等都可能是未来的“吸金”行业。目前,许多报业集团都在积极实施新媒体战略,将自己打造成为智能信息服务平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利用新闻门户网站的影响力,为读者提供定制性阅读,将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  我国将很快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业和社区服务行业也是可以大胆尝试的产业。在发展实体经济方面,报业集团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和媒体影响力,从事一些关乎民生和促进国内消费的产业,比如投资放心食品、自来水、城市建设,举办养老院、幼儿园、职业教育学校等。当然,最后不管发展什么产业,一定要符合社会的发展,符合市场的需求,紧紧围绕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带动整个报业的转型升级。&&&&&&&&&&&&&&&&&&&&&&&&&&&&&&&&&&&&&&&&&&&&& 冷眼看纸媒转型 请别丢了“报人情结”钛媒体/  传统媒体的局外人,脸上写着的则只有三个字——走着瞧。  报纸以及其它可被冠上“传统”的媒体,其处境确属风声鹤唳、四面楚歌,然而眼下媒体业界正恣意鼓吹的互联网思维、产品理念、客户服务等见面大旗,又是否真值得如此炙烈的追捧?  兹事体大  信息其实并不是一般的消费品,而是公共品。  都市类媒体所承载信息的公共属性给人的感觉可能并不那么强烈,但参考财经类媒体上公司新闻能够掀起的风波,无论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做多还是散布负面信息做空,都可见一斑。  同时在一个信息可以充分自由流通的社会,例如西方民主社会,信息更是形成舆论的基石。信息的充分流动是形成理性舆论的必要条件,而舆论则有潜力演化为左右到政治权力归属的民意。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体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有着强烈的政治属性。  以美国为例,其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言论自由不被任何法律剥夺,保证了人们通过媒体表达言论的宪法权利,同时成为媒体人特别使命的法理依据。在宪法的庇佑下成为第四权力,美国媒体必须恪守责任、自由、独立、真实、准确、公正、正义(语出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原则声明)等原则,记者本身也切实地拥有无冕之王的地位。  “力量越大、责任越大”,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兹事体大”,有义务倾向于保守与传统。这类似于刑事司法无罪推定原则所代表的保守态度—未经判决有罪,一律视为无罪。媒体在面对重大公共事件时,有责任引领社会进行冷静、全面的思考。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迟钝”的传统媒体所传递的信息或许看起来太无趣抑或太跟不上节奏,可能并不是合格的信息商品,但它们其实担负着更为深刻的公共意义。  在信息时代来临之前,媒体作为获取信息的渠道而存在,有着战略层面的垄断性优势。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乃至出现今天信息爆炸的局面,传媒的业态发生了质的改变,原来垄断性的渠道优势遭到了极低成本网络信息这个外部渠道力量的挤压。  无怪乎会有人在大变革的切身之痛下疾呼“新闻已死”,不过稍加冷静思考其实并不难看到媒体在当下的价值所在。传播、有效地传播,无论是前信息时代打通、维持信息的传播,到信息时代坚守原则与公信力,遴选有价值的信息,避免公众被碎片化的信息所淹没……  自始至终媒体所从事的,都是令信息这个公共品能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这一件工作。从这一点出发,传统媒体所秉持的从业基本原则及理念更难能可贵。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事情在中国会不一样吗?当然不一样。中国特色的权威政治本质上仍属于黑箱政治,能够连通黑箱的渠道更是稀缺且亟需。  例如香港三大左派报纸“文大商”(香港文汇报、大公报及香港商报)之一的香港文汇报,无论该报口碑如何、在香港发行量如何、公信力如何,只要西长安街上的那个大院依旧是讳莫如深;中联办依旧矗立在港岛西环,在香港这块纷扰之地能够塞进上述两家机构门缝的香港文汇报便是无可争议地独一无二。  这是中国媒体的现实更是无奈,高度的依附性以及源于政治现实的僵化性,令背负着“原罪”中国媒体在遭遇互联网冲击时更显躁动。  当然,信息确实是有其商品属性,中国传媒产业看似蓬勃发展的动力也在此。同时显然在中国,信息的政治属性扮演的并不是一个积极推动产业良性发展的角色。  从中国电子游戏产业从上世纪一段时间的夹缝求存到今天的庞大规模,以及整个国家各个层面对其态度的截然改观,可以对商品经济与意识形态的博弈有一定直观的感受。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政治生态已经融汇了一些基本的市场经济逻辑。因此中国媒体想要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在互联网大潮中的就必须应当清楚地知道,从“客户”的长远利益出发,他们真正需要的什么样的“产品”。物竞天择,中国媒体当然要进化出适合生存的性状。但本着使命感与清醒认识,中国媒体同时也要坚守媒体之为媒体的基因。  由于各自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中国的媒体人其实有着比自己西方同行更为原始且宏大的使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华尔街日报》驻京记者夏雷(Shai Ost)2010年曾在香港浸会大学谈到过互联网对中国媒体的冲击,他惊奇地发现,与互联网正在瓦解西方传统媒体生态不同,其正在中国为中国媒体打开一扇进一步向现代新闻实践靠拢的窗口。  对于禁锢于体制深处,却又在名义上、在心底里不甘现状的中国媒体人,他们最清楚体制的底线在哪儿。定位似有似无的“红线”,戴着镣铐跳舞,是他们日常工作的基本内容。在一个背负“原罪”,对从业操守淡漠的大环境中,中国的当代媒体人有着磅礴的使命。他们有义务有能力,为自己、为产业乃至于为整个中国社会把中国政治推向更为现代化的方向,在一股推动中国向前的合力中,媒体是不可能缺席的重要一环。  上述所谓使命之宏大,无疑会令媒体从业人员时常会感到大时代中小人物的渺小与落寞,同时这更是我这等曾经号称怀揣新闻理想者黯然离场的深层次原因。“文人办报”,且不论其开创的辉煌或留下的迷思,烙刻在中国历代文人身上的浓郁悲剧色彩,其之于中国媒体,倒是入木三分。向仍然坚守的中国媒体人致敬。&&&&&&&&&&&&&&&&&&&&&&&&&&&&&&&&&&&&&&&&&&&& 纸媒出路——脱离纸质财经记者圈/1月7日晨,邵逸夫辞世的消息开始在社交媒体、手机新闻客户端、车载电台铺天盖地袭来。与此同时,各大报纸已印刷出版,这则消息直到24小时之后才出现在各大日报、都市报的版面。在信息传播如此便捷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说纸媒还有什么优势的话,其“完整的逻辑、高质量的专业操作和克制的文本”可能是其仅存的优势和尊严。  突如其来的纸媒寒冬&&&& 2013年,纸媒面临着发行量下滑、印刷成本上升、广告收入下降的严峻形势,不少纸媒的突然消亡给这个冬天带来了一番别样的冷。  “执子之手,与子偕行—期待每一次交会,都有互放的光亮”,这是刊登在《新闻晚报》2013年11月1日头版的2014年报纸征订广告。“每一次交会”、“互放的光亮”,典出徐志摩的一首小诗《偶然》。怎想,一语成谶,《新闻晚报》却没能逃过该诗另一行文字的命运—“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2013年12月24日,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新闻晚报》在当期报纸上刊出了《休刊公告》,向订阅用户交代休刊后的退订转订事宜。  需要注意的是,《新闻晚报》的停刊,发生在解放、文汇合并成立上海报业集团的大背景之下。作为曾经的竞争对手,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各自旗下存在诸多同质化经营的报纸刊物。上海报业集团成立之后,自然而然,合并同类项的“并转”是在所难免的。与其说这是一起行业性事件,倒不如说这是一场因集团间合并带来的内部调整、资源优化。  步入新年,曾经是日报性质的《国际金融报》在没有告读者的前提下忽然停刊近一周时间,在1月6日重新出版的当天头版刊发了一则《致读者》,从此由日报改为周报。两起事件相隔仅10天不到,有媒体人唏嘘纸媒的大限将至,也有人将后者称之为“纸媒悲剧”的新范本。一方面,两起事件的接踵而至让圈内传媒人不由思考,纸媒蓬勃发展这么些年以后遇到了真正发展困境,是时候换种思路谋发展了。另一方面,读者则要欣慰传媒业“大浪淘沙”、“去粗存精”的时刻终于到来,淘汰过后留下来的都将是市场真正需要的。  当今传媒,渠道为王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冷兵器时代,纵有十八般武艺,但兵器的杀伤性大抵无差,面对开疆拓土的需要,谁拥有最好的马匹,谁就拥有了一半的天下。信息时代传媒业之间的攻城略地也不过如此,比的是信息的及时通达、剖析的专业且深度。前者好比是战马,后者则代表了兵器的杀伤力。  网络新兴媒体,与互联网相伴成长、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而迅速成长,从内容生产到读者手中,只隔了一个发送键。纸媒则有着漫长的印刷前流程,即使是在版面签发付印、卫星传版到了印刷厂,之后还有制版、印刷的流程。而真正到读者手里,还要经过邮局投递这一环节。在信息的及时通达方面,纸媒完败于网络新兴媒体。但在专业且深度的剖析、解读方面,纸媒“完整的逻辑、高质量的专业操作和克制的文本”依然是强悍的核心竞争力。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不仅是信息,它还是渠道。纸媒通过发行尽可能拥有更多的阅读人群,通过新闻专业团队的操作保证所提供内容的确准,通过独到的新闻视角和观点扩大自身影响力,最后把广告和新闻打包,在传播中实现收益。但是,纸媒上的内容并不是只印在纸上,门户网站借助强大的平台力量,几乎是以零成本的方式从纸媒攫取宝贵的新闻内容与信息资料,正越来越多地从纸媒那里掠夺更多的读者人群和纸媒赖以为生的广告收入。不得不承认,在网络蚕食纸媒的同时,纸媒用自己的内容资源喂养大了网络新兴媒体,而新媒体正逐渐抢占纸媒的市场份额,成为纸媒的掘墓者。从传统传媒人的情怀来讲,我们理解“内容为王”的骄傲,但从商业模式来看,如果纸媒在渠道的创新上消极应战,那么其结局就只有“呵呵”了—对于致力于转型成为现代传媒业的传统媒体,“平台为王”或许方为正道。  融合新媒体或是出路  对于“传统媒体是否会被新媒体取代”的问题,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强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斩钉截铁地回答:“不会。”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黄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有着类似的表示:“现在《纽约时报》更注重电子版的东西,但是无论如何,纽约时报的电子版有人关注,还是与它的纸质版有关。”来自移动互联网研究联盟的一份数据表明,仍有相当多的用户选择报纸作为重要的新闻获取平台,而且,“纸媒的影响力在于它影响了有影响力的人。”  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许多新闻,越来越多的读者是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新闻客户端及时获得的,而非通过日报或都市报,也不是通过手机报和电脑网页。手机报,曾经的最新媒体,如今却变成了明日黄花。1月12日,“新华每日E刊”,宣布1月15日起正式下线。  当许多传统媒体寻求转型,在新媒体平台诸如微博、微信等平台试图找回日渐式微的影响力时,却愕然发现,微博已经不再时兴,甚至微信也开始让人觉得“审美疲劳”。渠道的日新月异让人寒颤连连。“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愈发成为纸媒的宿命,而只有积极拥抱最新科技所带来的最新渠道,选择与新媒体主动融合,才是纸媒的唯一出路。时空流转,技术更新,信息的载体在变迁,不变的是从事传媒行业的传媒人。只要传媒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操守还在,或许有一天,纸媒作为一个新闻单位可以脱离纸质印刷而依然存在,其确准、详实、客观依然在大众的记忆中以纸媒的形象存在,虽然脱离了纸质的载体,但却依然被人尊敬地称为纸媒。(石畅)&&&&&&&&&&&&&&&&&&&&&&&&&&&&&&&&&&&&&&&&&&&&&&& 谁在杀死中国的传统媒体?南方传媒研究/一多年以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的提纲《谁在杀死中国的传统媒体》,彼时虽未及深挖,但至今读来,仍然言犹在耳。今年这一年,在传统媒体人纷纷奔向新媒体自媒体或干脆远离,加上传统市场化媒体营收的掉头直下,传统媒体已死或将死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都自媒体新媒体时代了,做纸媒还有什么前途?”充塞于耳的,都是这样的声音,有善意的提醒,也有无奈的哀叹。但是,新技术真的是杀手吗?“传统媒体的巨人正在倒下,原因值得关注,但不必惊慌。”《经济学人》2006年对新技术背景下传统媒体行业大势做了这样的概括。8年过去,好几个国际知名的纸媒关停并转。在国内,关停并转虽然还没有大规模展开,但也早已是一地鸡毛了。在信息的采集、传播方面,即时传播技术对于纸媒传统的采集传播方式的解构,对于媒体组织结构的冲击瓦解,都是不可逆的,这一点,对于国内国外媒体来说影响都是一样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向死而生,有人向生而死,鱼有鱼路,虾有虾道,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有各的道道,传统媒体公司决策不同,最终命运自然各异。但是,悲剧在于,在中国,与欧美不一样的是,技术借助了中国的独特性,正在整体上摧毁传统纸媒的基础,而不是媒体借助技术进步寻找自己的未来。勒紧传统媒体脖子的绳索,是中国的媒体管理体制和媒体机构自身挂上的。二在中国,纸媒被历史赋予的政治属性太强,虽然许多媒体早已是市场的产儿,依托市场而生,但其世所罕见的意识形态斗争工具性质,至今未能摆脱,无论你是否仰赖市场为生,媒体机构媒体组织机构从来没有获得过真正的独立的人格,本身并不拥有独立的健全的市场主体地位。虽然改革一再声称,要赋予纸媒这样的地位。这就意味着,纸媒在它的决策、机构设置、内容产品开发、投融资、人力管理等诸多方面,受制太多,无法与真正市场化尤其是美元下的蛋的技术主导型媒体公司相提并论,更不能跟其他国家的媒体公司相比,其利用新技术转型升级的欲望和能力,也因此而只能飘浮于表面。虽然市场化媒体依市场而生,但市场却并不是真正的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力量,自然,技术也就不是媒体转型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当面对新技术冲击的时候,欧美成熟国家的媒体公司,能够迅速地寻找应对改变之道,无论是向新媒体转身,还是内容付费,或转手或融资或关张,抑或其他模式,这种根据技术和市场调整变化的自由裁量权,中国的传统媒体并不真正拥有。这使得变化来临,中国传统纸媒总是反应迟钝,未来的局面自然更加严峻。面对挑战,中国的纸媒在体制、技术、资本、人力、管理、运营等方面,无一优势。过去纸媒的唯一优势在于提供信息所产生的公信力,如今这一块也在迅速被摧毁。三如前所说,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的采集传播已被不可逆地瓦解了,更悲剧的是,当某些新闻信息已经人所共知的时候,传统媒体依然还被要求不得对此报道评论,原本,传统媒体可以利用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和专业水准,提供可能更为独特的报道内容,而这种内容目前自媒体等都还无法完成。这对已经被技术冲得七零八落的纸媒来说,是釜底抽薪式的打击。中国的传统媒体过去是在政治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享受的是政治垄断下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孳息,过去日子过得还不错。这种与政治的关联性,使这个行业一直处在只生不死,虽然也有竞争,但这种畸形的竞争,该死的死不了,能发展的没机会,最后沦为一种整体性资源消耗战,资源投入不能产生效率,反而让行业一直徘徊在低水平。低水平的另一表征,其实就是这个行业的人,习惯于被豢养。我们这些传统纸媒的人,从机关而事业而不完整企业,大多有着传统文字工作的清高散漫,没有经历过真正残酷的职场生涯,付出远远低于技术性平台上工蜂似的职场生活,其结果就是组织效率低下,这种效率,根本无法跟技术性平台的效率竞争,甚至,不配跟传统产业竞争。这些,既与媒体管理体制有关,自然也与我们每一个人有关。我们今天不得不开始承受当年政治垄断保护的恶果了。四另外,中国还不是一个法治国家,纸媒并不能像成熟国家一样利用自己已有的品牌影响力建立起自己的付费墙来。于是,成为技术主导型媒体平台或公司的蓝领工人,甚至农民工,成为绝大多数纸媒唯一选择。不过,这一点也多少有些周瑜打黄盖的味道,你情我愿。虽然纸媒的内容似乎不值钱,被换成了技术型媒体平台的点击率和广告,但是,好歹,纸媒有价值内容的影响力,也借助技术型平台,超越了原来自己的传播路径和范围,无远弗届,对于纸媒提升技术主导变革时代的影响力,帮助甚大。这一点上,我做《中国周刊》,体会最深。对于《中国周刊》来说,不是技术瓦解了它的产业基础,而是技术为它的成长提供了帮助,社交媒体对于中国周刊品牌影响力的塑造,省钱省力,可谓居功至伟。当然,我们是否真的利用好了这个机会,为杂志发展夯实基础,那是另一个问题。新技术带来的媒体业态的变革趋势不可阻挡,传统媒体影响力的下滑同样不可阻挡,其空间和天花板已经明显,但至今我丝毫不认同传统媒体已死或将死的看法,哪怕事实上会死掉相当数量。在逃亡的慌乱中,在坚守的痛苦中,在旁观的幸灾乐祸中,在监管的铁石心肠中,我问朋友,凭什么其他产业有生有死就正常,中国传媒业就只能只生不死?或者一有生死,便是惶惶如业态的覆亡到来?这本身就不正常。慌乱摧毁着理性的判断。我的看法是,目前技术革命还不能全部瓦解传统媒体的采编方式,比如说南都周刊的《起底王立军》,中国周刊的系列封面报道,这些都需要组织资源的支撑。当然,未来众筹模式能否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观察。我依然坚信,即便在技术进步带来的颠覆性冲击下,能够提供关乎人性和个体命运的独特内容的纸媒,加上严格管理和合适的市场运营,一定能够在社会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并赢得尊重。我一直相信技术的进步最终是普惠的,技术革命的光芒也会照亮沉郁压抑的传统纸媒的心灵。我至今不认为技术革命是传统媒体的杀手,掘墓人,相反,我认为它们给传统媒体装上了翅膀。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把翅膀装上。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永远装不上这飞翔的翅膀的。(朱学东)
编辑: 青年记者
已有 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我来评两句
后发表评论。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6122号 &&&&&& 邮编:250014 &&&&编辑部电话:(97 196286&&&&&& && &&&《青年记者》投稿邮箱:&&& 杂志发行电话:(3&&&&&&&网站电话:(11&&&&&&&&&&&&& &&& &&&&& 《青年记者》邮发代号:24-213 &&& 《今参考·政界》邮发代号:24-216&&& &《今参考·商界》邮发代号:24-61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转载需注明来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三叶草新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