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言学史》林玉山 (湖南人民出版社); 求作文电子稿格式,电子照片,重重有赏!!!!速度越快追加赏!~~

语言学演示文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语言学演示文稿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6.1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易考网-Easy考研网提供考研试卷专业清单-考研一站式_Easy考研网_考研资料、考研专业课试题、考研专业目录、考研参考书目、考研咨询、考研辅导报名、考研书籍、考研会员服务
报考指南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
&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
考研专业课全程服务专家网站-让研究生为考研的你服务 &&&&&&&&&&&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050102)
● 培养方案
&&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培养德才兼备的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要求研究生具备较为全面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的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风和文风,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在国内外的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胜任本专业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
&& (二)研究方向
1、& 对外汉语教学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2、& 语法理论与应用 Applied Grammar
3、& 文化语言学 Cultural Linguistics
4、& 语言逻辑 Logic of Language
5、& 传播语言学Communication Linguistics
&& (三)学制
&&&&&&&&& 三年
&& (四)课程设置
&&& 1、必修课程:
& (1)学位公共课: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 哲学 Philosophy
&& 第一外国语 First Foreign Language
&& 计算机应用 Computer Application
& (2)学位基础课(每个学生修3门):
&&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Theories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 Language
&& 汉语语法研究(上,下) Methodology in Grammar Research
&& 汉语语法论著导读 (上,下)Selections in Chinese Grammatical
&&& &&&&&&&&&&&&&&&&&&&&&&&&&&Research
&& 传播语言学Communication& Linguistics
&& 语言逻辑 Logic of Language
&& 语言与社会文化 Language and Social-Culture
&& 语法范畴研究Studies in Grammatical Category
& (3)学位专业课(每个学生修2门):
&& 西方语言学理论Theories in Linguistics Abroad
&& 现代汉语词法研究 Studies in Modern Chinese Morphology
&& 现代汉语句法研究 Studies in Modern Chinese Syntax
&& 语言学名著选读 Selections in Linguistics
&& 语法分析Grammatical Analysis
&& 语言与中国文化 Language and Chinese Culture
&& 语义学与语用学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 应用语言学原著选读Selection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 English)
&&&&&& 动词及相关格式 Verb and Its Structure
&&&&&& 应用语言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Applied Linguistics
&&&&&& 符号学Semiotics
&&&&&& 现代逻辑与语言研究 Modern Logic and Linguistic Research
&& 专题讲座 Lectures on Special Topics
&&& 2、选修课(每个学生修3门):
&& 20世纪汉语语法学 Chinese Syntax in 20th Century
&& 语言哲学 Philosophy of Language
&& 社会语言学 Social Linguistics
&&&&&& 语料库的原理及应用 Principles of Corpus Linguistics and Its Application
&&&&&& 语言测试理论 Theory of Language Testing
&&&&&& 汉语语法应用& Chinese Applied Syntax
&&&&&& 《》研究 Studies in "Ma Shi Wen Tong"
&&&&&& 配价语法研究& Studies in Valence
&&&&&& 广告语言艺术Linguistics& Form& in& Advertisment
3、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报考者补修课程
&& 现代汉语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 汉语虚词研究 Studies in Chinese Function Words
&& 逻辑 Logic
&&& 5、社会实践活动:
&&&&&& 专业调查:汉语规范化的理论与实践
&& (五)教学和培养方式
&&& 1、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打好专业基础。
&&& 2、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路。
&&& 3、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硕士论文一篇;发表专业论文1-2篇。
&& (六)成绩考核
&&& 课程学习考核采用闭卷、开卷或者撰写专题论文的方式进行;成绩可以按百分制计,也可以分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不及格五等;必修课及格标准为“中”,选修课及格标准为“及格”;学位课程三分之二以上达到优良者,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 (七)学位论文撰写
&&& 1、第四学期末,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
&&& 2、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有一定的创意和前沿性。
&&& 3、正文一般不少于三万字,外文提要2000字符,中文提要800字。
4、论文的封面、中外文提要、正文、附录和参考文献的编排,都必须符合国际通行的学术论文规范,所有的注码必须注明:①国别(或时代)、②作者(或译者)、③书刊名称、④卷次(章节)、⑤页码、⑥出版社、⑦出版时地;否则不能参加答辩。
&& (八)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 1、论文答辩
&&& (1)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辩委员。
&&& (2)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2位(或以上)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
&&& (3)答辩委员会由4-5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组成。答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答辩人的导师和副导师不能担任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 2、学位授予
&&&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 教学大纲
☆ 汉语语法论著导读(上)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应用语法学方向硕士学位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阅读汉语语法的一些经典名著,熟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内容,理解并掌握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教学上有五个环节:1、讲解经典名著的学术背景、作者情况、主要成就、阅读要点,2、学生阅读原著,3、答疑讨论,4、学生写读书报告,5、评阅。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吕叔湘& 说“自由”和“粘着”& 《》62、1期
第二章&& 朱德熙& 变换分析中的平行性原则& 《》86、2期
第三章&& 胡裕树& 试论汉语句首的名词性成分 《》82、4期
第四章&& 文& 炼& 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 《》82、1期
第五章&& 林裕文 谈疑问句& 《》85、2期
第六章&& 胡明扬& 现代汉语词类问题考察& 《》95、5期
第七章 范继淹& 论介词短语“在+处所”& 《》82、1期
第八章 范& 晓& 动词的“价”分类& 《》(五)语文出版
社& 1991年
第九章 范开泰& 语用分析说略& 中国语文85、6期
(三)主要参考文献
吕叔湘《》
朱德熙《》、《》、《》、《》
胡附、文炼《》
张斌、胡裕树《》
赵元任《》(《》)
(四)任课教师:齐沪扬
(五)总时数:54学时
&&& (六)考核方式:选一个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题目做一篇课程论文
☆ 汉语语法论著导读(下)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应用语法学方向硕士学位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研读汉语语法的一些名篇,熟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流派、主要人物、经典成果,理解并掌握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教学上有四个环节:1、学生阅读名篇及主要参考文献,2、教师讲解经典名篇的学术背景、作者情况、主要成就,3、课堂讨论、答疑,4、学生写出学习心得报告。
&&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十章陆俭明 “还”和“更” 《》(6)
第十一章邢福义 “但”类词对几种复句的转化作用 《》1983年
第十二章李临定 受事成分句类型比较& 《》1986年5期
第十三章史有为 词类问题的症结及其对策 胡明扬《》北京
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
第十四章廖秋忠 现代汉语篇章中指同的表达 《》1986年2期
第十五章马庆株 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 《》3期
第十六章邵敬敏 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1993
第十七章沈家煊“语义的不确定性”和无法分化的多义句 《》
第十八章陈& 平 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 《》
(三)主要参考文献
陈& 平1991《》重庆出版社。
陆俭明 马真1985《》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临定199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廖秋忠1992《》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马庆株1992《》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邵敬敏2000《》商务印书馆。
沈家煊1999《》江西教育出版社。
史有为 1997《》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邢福义2001《》商务印书馆。
(四)任课教师:张谊生
&& (五)总时数:54学时
&& (六)考核方式:选一个与讲授内容有关的题目做一篇研究论文
☆ 语言研究方法论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基础课。本课程内容由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和语言研究方法论两部分组成,后者又包括语言形式分析方法、语言调查方法等。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从科学方法论的层次上理解和掌握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
&&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讲& 方法论原理
第二讲& 思维方法论
第三讲& 自然科学方法论
第四讲& 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五讲& 结构分析原理(单位、关系、功能、层次)
第六讲& 最小对立体原则
第七讲& 连续统现象与典型分析
第八讲& 语法化分析
第九讲 田野调查法
第十讲& 文化背景比较法(古今比较、中外比较、地区比较、宗教比较)
&& (三)主要参考资料
&&& 《》,桂诗春、宁春岩,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版。
&& (四)任课教师:齐沪扬
&& (五)总时数:54学时
&& (六)考核方式:考试
☆ 汉语语法研究方法论(上,下)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应用语法学方向的学位基础课。本课程以语言研究方法论为基础,着重讲授语法研究的方法论,尤其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各种方法。要求学生能从方法论的层次上理解和掌握语法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自觉地运用所学到的各种方法,解决语法研究中的具体问题。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说
第一讲& 现代语言学方法论原理
第二讲& 语法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第三讲& 语言研究和言语研究
第四讲& 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
第五讲& 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
第六讲& 形式到意义和意义到形式
第七讲& 归纳法与演绎法
第三章、语法研究的方法论
第八讲& 调查和实验
第九讲 统计研究法
第十一讲 定性研究法
第十二讲 对比研究法
第四章、语法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十三讲 结构分析和层次分析
第十四讲 替换分析和变换分析
第十五讲 语义指向分析和语义特征分析
第五章、其他相关的研究方法
第十六讲 语用分析方法论
第十七讲 话语分析方法论
第十八讲 跨语言比较方法论
&& (三)主要参考资料
陈原主编1989《》上海教育出版社。
方经民就1993《》河南人民出版社。
复旦大学语法修饰研究室编1991《》复旦大学出版社。
桂诗春、宁春岩1997《》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四)任课教师:张谊生、齐沪扬
&& (五)总时数:54学时
&& (六)考核方式:从方法论的角度写一篇汉语语法学术论文
☆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硕士学位基础课,全面讲授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着重引导学生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理解和掌握汉语交际和汉语习得的理论,结合汉语和汉文化的特点深入理解和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用社会语言学和教学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理解和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规律。
&& (二)基本教学内容
&& &引言&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和对外汉语教学学科
第一编&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概论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
第二章&&&&&& 世界汉语教学的形势
第三章&&&&&&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简史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一)——发展世界汉语教学
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
第二编& 汉语与汉语教学编
第六章&&&&&& 汉语分析——汉语理解和表达的种种因素
第七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语言习得理论
第八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和语言交际理论
第九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第十章&&&&&& 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进行汉语研究和汉语教学研究
第三编& 中国文化与汉语教学编
第十一章& 文化与语言
第十二章& 研究语言中文化积淀的科学——文化语言学
第十三章& 研究语言中社会因素积淀的科学——社会语言学
第十四章& 汉语交际中的交际文化因素研究
第十五章& 汉语交际中的背景文化因素研究(一)——中国民俗文化研究
第十六章& 汉语交际中的背景文化因素研究(二)——中国思想文化研究
第十七章& 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进行中国文化研究
第四编& 语言的机趣、语言文字游戏与汉语教学编
第十八章& 语言的机趣
第十九章& 谜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第二十章& 对联与对外汉语教学
第二十一章&&&&&&&&&&&&& 其他语言文字游戏与对外汉语教学
&& (三)主要参考资料
《》,范开泰,语文出版社(即出)。
《》,吕必松,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吕必松,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1996年。
&& (四)任课教师:范开泰
&& (五)总时数:54学时
&& (六)考核方式:选一个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题目做一篇课程论文
☆语法范畴研究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基础课。语法范畴关涉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两个方面,语法范畴也最能体现不同语言语法的特点。本课程将站在普通语言学高度,立足于现代汉语语法,讲清现代汉语语法范畴的性质、特点、类别等问题。
(二)基本教学内容
&&& 第一章& 语法范畴和语法研究
&&& 第二章& 汉语语法范畴的民族性和普遍性
&&& 第三章&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 第四章& 数量范畴
&&& 第五章& 体范畴
&&& 第六章& 时间范畴
&&& 第七章& 方所位置范畴&& &
&&& 第八章& 语气范畴
&&& 第九章& 关于汉语语法范畴的几个问题
(三)主要参考资料
《》,吕叔湘。
《》,高名凯。
《》,高名凯。
《》,张斌、胡裕树。
《》,赵元任。
《》,马庆株。
&& (四)任课教师:陈昌来
&& (五)总时数:54学时
&& (六)考核方式:论文形式
☆传播语言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课程是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基础课。本课程以传播学为基础,着重论述语言的传播,内容涉及传播语言学的产生与研究范围、语言符号、语言信息、语言运用、语言理解、语言传播的类型、语言传播的媒介、语言传播的效果等有关语言传播的各个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语言符号的传播的方式、过程和功能,能分析语言运用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传播语言学的产生与研究范围
&&& 一、从传播学的基本理论谈起
&&& 二、传播研究两大学派的启示
&&& 三、语言在传播中的作用
&&& 四、传播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语言符号
&&& 一、现代符号学和符号的功能
&&& 二、语言符号的特点和意义
&&& 三、语言符号的类别
&&& 四、有关语言符号研究的两个问题
第三章&&& 语言信息
&&& 一、有关信息的基本概念
&&& 二、语言信息的结构特征
&&& 三、语言信息的分类
&&& 四、语法研究中的信息分类问题
第四章&&& 语言运用
&&& 一、语言运用的三个阶段
&&& 二、语言运用的原则
&&& 三、语言运用的信息量选择
&&& 四、语法研究中信息量的问题
第五章&&& 语言理解
&&& 一、语言理解的心理过程
&&& 二、语言理解中的选择性因素
&&& 三、语言理解中的个体差异理论
&&& 四、有关句子理解的研究
第六章&&& 语言传播的类型
&&& 一、语言传播的结构类型
&&& 二、语言传播的心理类型
&&& 三、语言传播的功能类型
&&& 四、现代汉语句类研究的特点
第七章&&& 语言传播的媒介
&&& 一、语言传播媒介的发展
&&& 二、语言传播媒介的差异
&&& 三、当代社会语言传播的大众媒介
&&& 四、传播媒介的差异与语体的有关研究
第八章&&& 语言传播的效果
&&& 一、影响语言传播效果的各种因素
&&& 二、改善传播效果的语言技巧
&&& 三、语言传播取得良好效果的理论基础
&&& 四、语言研究中有关“信息噪音”的问题
(三)主要参考资料
& &&&《》,齐沪扬,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四)认课教师:吴为善
(五)总课时数:54学时
(六)考核方式:选一个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题目做一篇课程论文
☆ 语言与社会文化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基础课。本课程属于语言学的边缘学科,其内容处于语言学与文化学的交叉地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汉语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进而上推古代文学文献语言中的文化背景,下及现代社会语境中的文化介入,提高在宏观上研究语言、社会、文化综合关系的能力。
&&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讲& 语言文化综论
第二讲& 民族心理与语言
第三讲& 价值观念与语言
第四讲& 民族文化交流与语言
第五讲& 宗教与语言
第六讲& 历史地理变迁与语言
第七讲& 婚姻家庭亲缘与语言
&& (三)主要参考资料
《》,陈原,学林出版社1980年版。
《》,萨丕尔,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戴庆夏,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陈建民、谭志明,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语用所,语文出版社1991年版。
《》,姚汉铭,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版。
《》,沈锡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沈锡伦,台湾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 (四)任课教师:沈锡伦
&& (五)总时数:54学时
&& (六)考核方式:论文形式
☆ 语言逻辑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基础课。本课程依据广义逻辑思想,运用符号学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从语形学、语义学、语用学诸方面和语言的指谓性和交际性对自然语言,尤其是交际语言中的逻辑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汉语实际,研究成功交际和有效交际的规律。
本课程引导要求学员通过学习,突出交语言表达式的实际运用作为符号过程的特征,研究其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指称;不但研究陈述句逻辑,也研究非陈述句(疑问句等)逻辑;不仅研究说话者如何应用语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及实现自己的意图,而且研究听话者如何思维语言现象中的逻辑问题,突出课程的操作性和应用性,加强理解和表达的思维语言训练,以期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思维、语言和逻辑
第二章&&&&&& 逻辑的自然推理
第三章&&&&&& 语境和语境句
第四章&&&&&& 意义与指称
第五章&&&&&& 言语行为
第六章&&&&&& 隐含和预设
第七章&&&&&& 会话含义与合作原则
第八章&&&&&& 模态语句和模态推理
第九章&&&&&& 模糊语言和模糊逻辑
第十章&&&&&& 问句逻辑
第十一章& 修辞逻辑
第十二章& 成功交际
第十三章& 谬误和诡辩
&& (三)主要参考资料
&&& 《》,周礼全主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 (四)任课教师:曹予生
&& (五)总时数:54学时
&& (六)考核方式:论文形式
☆动词及相关格式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专业课。动词是句子的句法语义结构的核心,以动词为中心构成句子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在语用的作用下,形成可以用来交际的句子。现代汉语动词有许多特殊性,探讨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及其特殊性,有助于认清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面貌。本课程有助于研究生正确全面认识汉语语法。
&& (二)基本教学内容
&&& 第一章& 动词研究和动词中心
&&& 第二章& 现代汉语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
&&& 第三章& 从句法角度看动词和动词的类
&&& 第四章& 从语义角度看动词和动词的类
&&& 第五章& 以动词为中心看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对应关系
&&& 第六章& 特殊动词及其句法语义结构
&&& 第七章& 动词和句型、句式
&&& 第八章& 动词的时间性特征
(三)主要参考资料
《》,胡裕树、范晓。
《》,胡裕树、范晓。
《》,李临定。
《》,张斌、胡裕树。
《》,张斌。
《》,赵元任。
《》,马庆株。
《》 林杏光等。
《》,孟琮等。
&& (四)任课教师:陈昌来
&& (五)总时数:54学时
&& (六)考核方式:论文形式
☆ 语言学名著选读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专业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阅读语言学的一些经典名著,熟悉语言科学的基本内容,理解并掌握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教学上有五个环节:1、讲解经典名著的学术背景、作者情况、主要成就、阅读要点,2、学生阅读原著,3、答疑讨论,4、学生写读书报告,5、评阅。
&&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传统语言学
叶斯柏森《》
第二章&&&&&& 结构语言学
索绪尔《》
布龙菲尔德《》
赵元任《》
第三章&&&&&& 生成语言学
乔姆斯基《》
乔姆斯基《》
乔姆斯基《》
第四章&&&&&& 格语法
菲尔摩《》
第五章&&&&&& 人类语言学
萨丕尔《》
第六章&&&&&& 社会语言学
祝畹瑾《》
第七章&&&&&& 文化语言学
罗常培《》
&& (三)主要参考资料
《》,胡明扬。
《》,冯志伟。
&& (四)任课教师:范开泰
&& (五)总时数:54学时
&& (六)考核方式:选一个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题目做一篇课程论文
☆ 应用语言学导论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专业课,全面介绍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基础理论,着重引导学生了解汉语语言教学(包括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语言规划和社会语言工程(包括规范化、标准化和语言国情调查)、中文信息处理(包括中文信息的编码和输入输出、汉语语料库、汉语的自然语言理解)、辞书编纂等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当前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任务
第二章&&&&&& 语言教学(一)语文教学
第三章&&&&&& 语言教学(二)对外汉语教学
第四章&&&&&& 语言规划和社会语言工程
第五章&&&&&& 中文信息处理(一)中文信息的编码和输入输出
第六章&&&&&& 中文信息处理(二)汉语语料库的建设、加工和应用
第七章&&&&&& 中文信息处理(三)汉语的自然语言理解和计算应用工程
第八章&&&&&& 辞书编纂
&& (三)主要参考资料
《》,于根元,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年版。
《》,于根元,书海出版社1996年版。
《》,桂诗春,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陈原,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陈原,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陈原,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 (四)任课教师:齐沪扬
&& (五)总时数:54学时
&& (六)考核方式:选一个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题目做一篇课程论文
☆ 现代汉语词法研究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专业课。本课程在大学本科阶段的现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法专题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有关现代汉语语法中词法部分的专业知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同学们将来从事汉语教学和研究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此外,在教授汉语词法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培养他们对汉语词类问题的兴趣,积极引导他们了解本学科最新的成果和发展,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研究相关课题的理论和方法,踊跃参与有关课题的讨论和研究。
&&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现代汉语词类综说(划分词类的原则和标准,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汉语的语素,词,词组的关系)
第二章&&&&&&& 现代汉语体词(名词和数词、量词的句法特征,名词的语义特征和相关小类,名词充当状语和名词的多项连用)
第三章&&&&&&& 现代汉语谓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内部小类的语义特征同句法功能的关系,动词的配价,特定的小类与句式,形容词的有标与无标)
第四章&&&&&&& 现代汉语加词(区别词和方式词的句法功能、来源与范围、相互关系,方式词同副词在句法、表达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第五章&&&&&&& 现代汉语代词(代词和汉语的指代系统,代词的篇章功能)
第六章&&&&&&& 现代汉语副词和连词(评注性副词和限制性副词、副词的连用和否定,连词和复句)
第七章&&&&&&& 现代汉语介词和方位词(介词短语的句法功能,前置词(介词)和后置词(方位词)的照应、配合关系)
第八章&&&&&&& 现代汉语助词和语气词(动态助词、结构助词以及助词的语法化现象,语气词和语气范畴)
第九章&&&&&&& 词类问题总结(兼类、同形、活用的范围和关系,分类和归类)
&& (三)主要参考资料
《》,吕叔湘,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朱德熙,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朱德熙,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张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 (四)任课教师:张谊生
&& (五)总时数:54学时
&& (六)考核方式:写一篇8000字左右的有关现代汉语词类问题的学术论文
☆ 现代汉语句法研究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专业课,着重介绍汉语语法学界近百年来在句法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关于句法研究的方法的介绍,2、关于句法理论的研究与介绍,3、关于汉语句法学领域内重大课题的研究与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汉语句法研究发展的脉络,清楚汉语语法发展的规律。由于汉语句法涉及的范围很大,要研究的课题很多,因此,本课程的讲解不追求体系的完整,不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采取专题的形式,着重于学生学术思想的形成,研究思路的开掘和研究方法的掌握。
&&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讲& 与句法研究有关的规律性的问题
第二讲& 汉语句法学中的研究方法
第三讲& 与句法分析有关的语义、语用分析方法
第四讲& 语法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
第五讲& 课堂讨论(一)
第六讲& 现代汉语短语研究概述
第七讲& 现代汉语短语的范围
第八讲& 主谓短语、述宾短语与主语、宾语的若干问题
第九讲& 偏正短语、述补短语与定语、状语和补语的若干问题
第十讲& 联合短语、同位短语、连谓短语和名词、动词连用的问题
第十一讲& 实词和虚词组成的短语
第十二讲& 与短语功能类型相关的一些问题
第十三讲& 课堂讨论(二)
第十四讲& 汉语句型句式的研究
第十五讲& 汉语句类的研究
第十六讲& 汉语复句的研究
第十七讲& 关于汉语的歧义结构
第十八讲& 有关语法范畴的研究
第十九讲& 课堂讨论(三)
&& (三)主要参考资料
《》,吕叔湘,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朱德熙,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张斌、胡裕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张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其他有关语法研究的著作和论文。
&& (四)任课教师:齐沪扬
&& (五)总时数:54学时
&& (六)考核方式:自选与语法研究有关的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0字的论文。
☆西方语言学理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专业课。本课程重点介绍和评析西方语言学尤其是近50年来的西方主要语言学流派,使学生全面西方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方法上的建树以及西方语言学对中国语言学的影响。
&&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传统语言学
第三章&&&&&&&&&& 历史比较语言学
第四章&&&&&&&&&&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三大流派
第五章&&&&&&&&&& 生成语言学及其发展
第六章&&&&&&&&&& 当代其他形式主义语言学
第七章&&&&&&&&&& 当代主要功能主义流派
第八章&&&&&&&&&& 汉语语言学与西方语言学的关系
(三)主要参考资料
《》,胡明扬。
《》,冯志伟。
《》,金顺德、余如珍。
《》,刘润清。
&& (四)任课教师:齐沪扬
&& (五)总时数:54学时
&& (六)考核方式:选一个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题目做一篇课程论文
☆ 语言与中国文化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专业课。本课程以历史文学文献为纲,以其语言表达为纬,把两者结合起来,从中梳理出语言文化的各种线索。与“语言与社会文化”课相比较,本课程更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对汉语的影响,这种影响极为深广,至今仍在汉语应用中表现出来。据此,本课程将力图以翔实的资料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与汉语的关系。
&&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讲& 避讳
第二讲& 禁忌语言
第三讲& 委婉语言
第四讲& 礼与语言
第五讲& 法与语言
第六讲& 道德与语言
第七讲& 民俗与语言
&& (三)主要参考资料
《》,罗常培,北京大学出版社1950年版。
《》,游汝杰、周振鹤,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游汝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邵敬敏主编,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
《》,宋永培、端木黎明,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陈原,学林出版社1980年版。
《》,萨丕尔,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 (四)任课教师:沈锡伦
&& (五)总时数:54学时
&& (六)考核方式:论文形式
☆ 语义学与语用学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课程是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专业课,旨在介绍近几十年来国际学术界在语义学和语用学这一学科领域中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语言学家提出的种种观点加以评论。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某些有代表性的语义学和语用学理论;二是语言学领域内语义研究和语用研究的一些重点课题。课程以专题的形式安排,主要突出国外语言研究的思路和方式。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懂得:语言学作为科学的研究,首要的不在于解决问题,而在于提出问题;评判科学研究的价值,首要的不在于它的正确性,而在于它的可证伪性。因此,本课程不侧重知识的传授,不讲究内容的完整,而在于思路的分析,方法的评论,从而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语言研究乃至所有科学研究的规律和方法。
&&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讲& 指称论
& 一、“意义”的意义
& 二、指称
& 三、意思
第二讲& 意念论
& 一、意念
& 二、非自然意义
第三讲& 行为论
& 一、符号说
& 二、布龙菲尔德的语义观
& 三、行为主义语义理论的发展
第四讲& 验证论
& 一、经验主义语义观
& 二、实证方法
第五讲& 用法论
& 一维特根思坦的语义观
& 二、言语行动
第六讲& 事实和先设
& 一、所指先设
& 二、语用先设
& 三、词汇先设
& 四、事实先设
& 五、语境先设
第七讲& 有定和无定
& 一有定和无定的概念及形式标志
& 二、有定和无定的倾向性规律
& 三、有定和无定所涉及的因素
第八讲& 对举和空位
& 一、相对性是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
& 二、对举是言语表达和理解的重要途径
& 三、空位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现象
& 四、言外之意是空位对举的联想补充
第九讲& 词义分析
& 一、概念意义
& 二、文化意义
& 三、附加意义
& 四、联想意义
& 五、指称意义
& 六、限制意义
& 七、语法意义
第十讲& 语义场理论
& 一、索绪尔的共时研究
& 二、特里尔的历时研究
& 三、场论的提出
& 四、场论的研究领域
& 五、场论的局限
第十一讲& 义素分析法
& 一、语义成分描写方法的探索
& 二、语音特征分析的启发
& 三、语义特征和义素分析法
& 四、二元偶分和无标记特征
& 五、正负值和变项
第十二讲& 结构语义分析
& 一上下义关系
& 二、同义关系
& 三、反义关系
第十三讲& 语义和语法的关系
& 一乔姆斯基的语义观
& 二、语义现象和语法现象的划分
&&三、语义表达式与深层结构的关系
& 四、语义表达式与表层结构的关系
第十四讲& 句子的语义结构
& 一格语法研究
& 二、语义结构与命题
第十五讲& 同义句和歧义句
& 一同义句的结构分析
& 二、歧义句的结构分析
&&& 第十六讲& 什么是语用学
& 一、语用学——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
& 二、语用学的由来
& 三、语用学和语义学
& 四、语用学的研究方法
第十七讲& 指示语
& 一、指示与指示信息
& 二、人称指示
& 三、时间指示
& 四、地点指示
& 五、话语指示
& 六、社交指示
第十八讲& 语用含义
& 一、什么是语用含义
& 二、格赖斯的“会话含义”学说
& 三、礼貌原则
第十九讲& 前提关系
& 一、“前提”、“蕴涵”和“断言”
& 二、前提的逻辑语义关系
& 三、前提的语用分析
第二十讲& 言语行为
& 一、言语行为的基本概念
& 二、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 三、间接言语行为
& 四、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
第二十一讲 话语结构的语用分析
& 一、会话结构的语用分析
& 二、话语结构和模糊限制语
& 三、信息结构分析
&& (三)主要参考资料
《》,徐烈炯,语文出版社1990年版。
《》,何兆雄,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89年版。
&& (四)任课教师:范开泰
&& (五)总时数:54学时
&& (六)考核方式:论文形式
☆应用语言学原著(英语)选读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专业课。本课程将选取应用语言学英语原著对选读对象,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应用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
(二)基本教学内容
&&& 主要以Taylor的“《》”(Clarendon& Press,Oxford)和Radford的《》为阅读对象。
(三)主要参考资料
《》,胡明扬。
《》,冯志伟。
《》,金顺德、余如珍。
《》,刘润清。
&& (四)任课教师:陈昌来
&& (五)总时数:54学时
&& (六)考核方式:用英语写评述或原文翻译成汉语。
☆语法分析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专业课。学会分析问题或分析语言现象,是语言研究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语法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分析语法的方法。“语法分析”课就是要向学生介绍和评判这些分析方法的优劣以及这些方法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价值,使学生能正确有效的分析语法问题和语法现象。
&& (二)基本教学内容
&&& 第一章& 语法分析方法的演变
&&& 第二章& 语法特点和语法分析
&&& 第二章& 语法分析的目的和程序
&&& 第三章& 句法分析的各种方法
&&& 第四章& 语义分析的方法
&&& 第五章& 语用分析的方法
&& (三)主要参考资料
《》,张斌。
《》,胡附、文炼。
《》,张斌、胡裕树。
《》,范开泰、张亚军。
《》,吕叔湘。
&& (四)任课教师:范开泰
&& (五)总时数:54学时
&& (六)考核方式:论文形式(自选论题,不少于3000字)
☆ 现代逻辑与语言研究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课程是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专业课。本课程根据语言研究的需要,讲授现代逻辑(主要是数理逻辑)的相关内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现代逻辑意识和修养,获得语言研究所需要的现代逻辑工具。要求学生通过现代逻辑的学习,能领会现代逻辑的基本思想,并初步学会运用现代逻辑的方法分析和处理语言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讲& 从传统逻辑到现代逻辑
第二讲& 现代逻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第三讲& 命题逻辑初步
第四讲& 真值形式和真值表方法
第五讲& 命题逻辑与语句分析
第六讲& 词项逻辑(类逻辑)与词项分析
第七讲& 定义理论和意义的刻划
第八讲& 谓词逻辑初步
第九讲& 模态逻辑与语义分析
第十讲& 逻辑语言学和语言逻辑学
&& (三)主要参考资料
&&& 《》,[美]J·D·麦考莱,杭州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 (四)任课教师:曹予生
&& (五)总时数:54学时
&& (六)考核方式:考试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课程是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专业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从语言学的角度阐述“符号学”, 事实上“语言学”中处处都有形无形地包含着“符号学”。课程主要论述语言的再发现、传达的通讯和解译的通讯、创造的意义和被创造的意义以及符号学的扩展,即文化的解读。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对符号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尤其能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认识符号的本质,并能分析现实社会中的有关现象,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语言的再发现
&&& 什么是符号,什么是记号;“创造语言”;命名行为;话语的牢狱;“使用符号的动物”;有关语言的新认识;语言只是单纯的手段吗;作为文化的象征的语言;理解方式的逻辑;理解方式的方向性;对美学功能的关注;作为文化模式的语言;时间会说话,空间能发言;行为方式背后的“习惯”;绘画、电影与故事;幻想、神话与梦;婚姻、城市与建筑;意义作用——表现——传达;意义作用的两极;“语言是精神,精神是语言”
第二章& 传达的通讯和解译的通讯
&&& 通讯;传达的结构;“理想的”传达;“代码”的作用;“机械的”传达和“人的”传达;“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代码”和“语境”;“解译”与“解释”;以“发讯者”为中心和以“收讯者”为中心;无意义诗;“占卜”;通讯的另一种形式;“符号现象”与“推理”;“推理”与“代码”;“谚语”;“迷信”;侦探以及医生的推理;“假设性推理”;“假设性推理”与人的通讯;“意义”的意义
第三章&& &创造的意义与被创造的意义
一、符号与意义作用
&&& “传达”与“意义作用”;“符号”与“符号功能”;“符号形式”与“符号内容”;“符号形式”与“符号内容”的非对称性;符号中的“相同”与“不同”;“分解”与“差异”的作用;“分解”与“动机”;“不变项”与“可变项”;“符号形式”;“二重分解”;“符号内容”;&& “连续性”的保证和“一般化”的可能性;处理新经验的框架;“意义”与“指示物”的力学;“规约性”与“非规约性”;“类象”、“标志”、“象征”
二、分解与意义作用
&&& “分解”与“代码”;代码与意义的作用;“示差性特征”;“对立”与“中和”;“有征”与“无征”;“指示义”与“内涵义”
三、符号与句法
&&& 代码中的“语义学”规定和“句法学”规定;句法对“外界”的依赖程度; 以语言为例;作为讯息处理手段的句法;“基础规则”和“变形规则”;分解和句法规则;句法规则与创造性;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和句法;句法的样式——“线性”;依靠空间配置的句法;为什么会有线性;句法特征与意义特征的关系;“范列式”和“句法式”;句法等级的意义基础;意义性选择限制;作为句法性范畴的“词类”和意义特征;创造的可能性;“惯用语”现象
四、“文本”与“说话主体”
&&& “句法单位”和“文本”; 在“语言”中;规定“文本句法”的代码;微观整合性;宏观整合性;文本与“说话主体”的人;动物的环境世界;代码的约束力;依靠“立体”的文体的补充完善;“框架”与“格式”;文体的所在;“文本”与“语境”的中和;“主体”的意义与意图;作为代码的文本的“体裁”
第四章& 符号学的扩展
一、从符号的“美的功能”向艺术符号学、诗学扩展
&&& “结构”与“功能”;“实用的功能”与“美的功能”;如何传达;“美的功能”与创造性;脱离“代码”;“代码”与“讯息”的紧张关系;“异化”与“必然性”;“美的讯息”中的反复;句法层次中的非等价性与惯用语化;作为形成意义的场所的“美的讯息”
二、向文化符号学发展
&&& 为何论述语言;语言活动与文化活动;作为“符号”的文化对象;从莫尔斯电码到姿势;礼仪和衣服;“工具”是不是符号;作为“符号内容”的“文化价值”;“说话的符号”与“不说话的符号”;语言与文化的相同性;“民间传说”;“迷信”与“游戏”;日语与日本文化;“对立”与意义作用;从“无征”到“有征”;“双重意义性”;作为“对立空间”的世界模式;“中心”与“边缘”;作为文化结构的“狂欢”;作为批判性学科的符号学
(三)主要参考资料
&&&& 《》,[日]池上嘉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四)认课教师:吴为善
(五)总课时数:54学时
☆配价语法研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基础选修课。本课程详细介绍配价语法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包括配价语法的理论背景和发展历史,着重讨论现代汉语配价研究的现状。通过对现代汉语动词、形容词、名词以及某些短语和句式的配价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配价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自觉地运用配价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现代汉语的具体问题,以便为语言研究和教学,尤其是语言的计算机处理服务。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理论背景与研究现状&&&&&&&&&&&&&&&&&&&&&&&&&&&&&&&&&&&&&&&&&&&&&&&&&&&&
&&&&&&& 1配价语法的理论背景
&&&&&&& 2汉语配价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 动词的配价研究(一)
3零价动词的配价研究
&&&&&&& 4一价动词的配价研究&
第三章、动词的配价研究(二)
&&&&&&& 5 制作动词的配价研究
&&&&&&& 6 无宾动词的配价研究
第四章、动词的配价研究(三)
7交互动词的配价研究
8索取动词的配价研究
第五章、形容词的配价研究
&&&&&&& 9一价形容词的配价研究
&&&& &&&10二价形容词的配价研究
第六章、名词的配价研究
&&&&&& &11一价名词的配价研究
&&&&& &&12二价名词的配价研究
第七章、短语的配价研究
13述结式短语的配价研究
14谓宾式短语的配价研究
第八章、句式的配价研究
&&&&&&& 15重叠式把字句的配价研究
& &&16述结式把字句的配价研究
第九章、配价语法的作用和局限
17配价语法的作用
&&&&&&& 18配价语法的局限
& (三)主要参考资料
沈阳、郑定欧主编(1995)《》,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沈阳主编(2000)《》,语文出版社。
袁毓林、郭锐主编(1998)《》,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袁毓林(1999)《》,江西教育出版社。
(四)任课教师:张谊生
&(五)总时数:36学时
&&& (六)考核方式:写一篇有关现代汉语配价研究的学术论文
☆ 社会语言学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介绍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国内外研究的概况、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并重点介绍了中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若干课题。
&&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语言学
第二章&&&&&& 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 社会变迁与语言的发展
第四章&&&&&& 语言的社会变异
第五章&&&&&& 语码
第六章&&&&&& 汉语和中国社会结构
第七章&&&&&& 语言迷信
第八章&&&&&& 语言规划和语文生活
第九章&&&&&&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程序和调查方法
&& (三)主要参考资料
《》,郝德森,丁信善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祝畹瑾,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郭熙,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四)任课教师:吴为善
&& (五)总时数:36学时
&& (六)考核方式:论文形式
☆ 语言哲学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课程是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语言哲学是英语国家由“哲学的语言转向”而形成的重要哲学理论。它从哲学角度所作的关于语言基本性质的探讨,对语言研究领域的开拓和深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语言哲学理论基本内容的述评,吸收其合理内核,形成科学的语言哲学观和方法论。
&&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讲& 语言与哲学:分析哲学
第二讲& 语言的结构
第三讲& 语言的类型
第四讲& 语言与实在:指称理论
第五讲& 语言与意识:意义理论
第六讲& 语言与真理:真理理论
第七讲& 解释与翻译:解释理论
第八讲& 语言与社会
&& (三)主要参考资料
&&& 《》,涂纪亮主编,三联书店1988年版。
&& (四)任课教师:曹予生
&& (五)总时数:36学时
&& (六)考核方式:论文形式
☆ 语料库的原理及应用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选修课,介绍语料库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国内外研究的概况、语料库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动态,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作为中文信息处理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汉语语料库的设计、语料采集、切分、词性标注、短语分析等基本内容、当前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本课程还介绍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中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并组织学员进行实验。
&&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语料库语言学概说
第二章&&&&&& 汉语语料库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第三章&&&&&&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中常用的计算机软件(一)
第四章&&&&&&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中常用的计算机软件(二)
第五章&&&&&& 汉语语料库的建设——设计和语料采集
第六章&&&&&& 汉语语料库的加工——切分和标注
第七章&&&&&& 实验(一):当代汉语语料库的设计
第八章&&&&&& 实验(二):当代汉语语料库的语料采集
第九章&&&&&& 实验(三):当代汉语语料库的语料切分和词性标注
&& (三)主要参考资料
&&& 《》,陈原,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 (四)任课教师:任海波
&& (五)总时数:36学时
&& (六)考核方式:选一个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题目做一篇课程论文
& ☆ 语言测试理论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选修课,全面介绍建立在语言学理论和语言学方法基础上的现代语言测试理论和方法,并引导学生就现代语言测试实践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西方现代语言学理论模型
第二章&&&&&& 西方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实验方法在语言学中的应用
第四章&&&&&& 现代语言测试的理论框架
第五章&&&&&& 语言测试中试题的生产程序
第六章&&&&&& 语言测试中不同题型的具体命题问题
&& (三)主要参考资料
《》,李筱菊,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杨惠中、C.Weir,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版。
《》,[英]阿里·戴维斯,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 (四)任课教师:齐沪扬
&& (五)总时数:36学时
&& (六)考核方式:选一个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题目做一篇课程论文
☆ 20世纪的汉语语法学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20世纪的汉语语法学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选修课。本课程着重介绍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的概况和各个发展阶段上的成果与特点,同时介绍各家在具体专题上的研究成果。
&&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自觉的模仿建立时期
第三章&&&&&& 革新探索时期
第四章&&&&&& 普及与曲折发展时期
第五章&&&&&& 走向繁荣和独立的新时期(上)
第六章&&&&&& 走向繁荣和独立的新时期(下)
第七章&&&&&& 回顾、现状、展望
&& (三)主要参考资料
《》,林玉山。
《》,龚千炎。
《》,邵敬敏。
&& (四)任课教师:陈昌来
&& (五)总时数:36学时
&& (六)考核方式:论文形式
☆ 汉语语法应用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硕士选修课,旨在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和研究内容,较深入地掌握汉语语法的内在规律和应用方法,从而为从事汉语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汉语语法和语法分析
& 一、汉语语法的特点
& 二、语素
& 三、词和短语
& 四、句子
& 五、句法分析
& 六、单句分析
& 七、复句分析
第二章&&&&&& 符号、信息和系统
& 一、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汉语语法研究
& 二、与语言符号有关的问题
& 三、与信息传达有关的问题
& 四、信息类别
& 五、语法系统
& 六、语言单位的对立和不对称现象
& 七、语法分析的心理学基础
第三章&&&&&& 领悟与节律
& 一、句子的理解策略
& 二、句子的理解与信息分析
& 三、动词的“向”
& 四、汉语语句的节律
& 五、散文节奏的几个问题
& 六、格律诗的理解问题
& 七、格律诗的表达问题
第四章&&&&&& 描写、解释和应用
& 一、分界问题
& 二、方法问题
& 三、与语法研究有关的几个问题
& 四、对语法问题的理解
& 五、关于语法教学
& 六、关于语法学习
&& (三)主要参考资料
《》,张斌。
《》,胡附、文炼。
《》,张斌、胡裕树。
&& (四)任课教师:齐沪扬
&& (五)总时数:36学时
&& (六)考核方式:论文形式(自选论题,不少于3000字)
& ☆ 马氏文通研究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选修课。《》是新旧世纪之交出现的中国现代语法学的奠基之作。它开创了汉语语法学研究的新纪元。新旧语法观的交汇使这部著作呈现出改革与守旧、创新与机械模仿等错综复杂的格局。作为一个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研究生,应了解一个世纪前这部著作的语法思想及其对后人产生的影响,本课程将对研究生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帮助。
&&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实字
0、字类总说
第三章&&&&&& 虚字
第四章&&&&&& 词
1、词类总说
7、前词、后词
第五章&&&&&& 次
0、次类总说
1、主次与宾次
2、正次与偏次
3、前次与同次
4、马氏立次缘由的探讨
5、次的嬗变、位、位次
第六章&&&&&& 句读
0、句读总说
4、对《》句读论中矛盾根源的探讨
5、对《》读的性质的再认识
第七章&&&&&& 修辞
0、修辞总说
1、字语的和谐美
2、句式的整齐美
3、节律的变化美
4、表达的形象美
第八章&&&&&& 评估
1、历史的回顾
2、成就与不足
3、《》行文的矛盾
&& (三)主要参考资料
《》,吕叔湘、王海棻。
《》,杨树达。
《》,章锡琛。
《》,何容。
&& (四)任课教师:沈锡伦
&& (五)总时数:36学时
&& (六)考核方式:论文形式
☆广告语言艺术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课程是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选修课。广告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涉及社会、管理、市场、心理、美术等各种学科的要素,其中又以语言符号作为主要的传播手段。本课程将语言理论和广告实践结合起来,对广告语言在语音、语义、语法、文字以及修辞各方面要素的运用手法加以范围分析、研究。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分析现实广告语言的得失,并具备一定的实际创作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
u&&&&&& 概述篇
一、符号和语言传播
二、语言变体和同义手段的选择
三、汉语的特征和灵活性
四、商业传播的“语境”和对策定位
五、消费行为和群体心理
u&&&&&& 策略篇
一、声韵调的连缀效果
二、双关效应的要素和手段
三、词义聚合关系的运用
四、外来品名的再创造
五、命名的理据和传播效应
六、熟语的文化特质和变化运用
七、结构形式的对称
八、信息结构和句式变换
九、信息对比和字体变换
十、语言形式的回环美
十一、通感的语言表达
十二、对举和空位对举
十三、疑问形式的运用
十四、肯定和双重否定
十五、强调的手段和效果
十六、事实和预设
十七、言内之意和言外之意
u&&&&&& 案例篇
(三)主要参考资料
&&&& 《》,吴为善,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四)认课教师:吴为善
(五)总课时数:36学时
(六)考核方式:选一个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题目做一篇课程论文
● 培养计划表
& 学& 科、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1. 对外汉语教学&& 2. 语法理论与应用&& 3. 语言与文化&
&4. 语言逻辑&&&&& 5.传播语言学
各学期教学周时数
第一外国语
政治理论课
自然辩证法(理)/哲学(文)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文)
汉语语法研究(上,下)
齐沪扬张谊生
语法研究方法论(上,下)
张谊生齐沪扬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传播语言学
语言与社会文化
语法范畴研究
语言学名著选读
西方语言学理论
现代汉语词法研究
现代汉语句法研究
语义学与语用学
现代逻辑与语言研究
语言与中国文化
应用语言学原著选读(英语)
动词及相关格式
应用语言学导论
专题讲座(含讨论班)
20世纪汉语语法学史
语言测试理论
语料库的原理及应用
配价语法研究
汉语语法应用研究
社会语言学
广告语言艺术
论文写作与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程
汉语虚词研究
考研专业课全程服务专家网站-让研究生为考研的你服务 &&&&&&&&&&&
&&&& &&&& &&&& &&&& &&&&
相关文章信息
&¥22&¥14&¥10&¥8&¥10&¥23&¥8&¥46.9&¥62.1&¥64.9&¥35.9&¥85.5 &¥55&¥45.8&¥49.8&¥35.5&¥22.2&¥44.8&¥43.7&¥20.7&¥18&¥9.5&¥22.9&¥22.1 &¥48.2&¥30.7&¥31.1&¥14.7&¥22.1&¥67.9&¥76&¥11.00&¥21.00&¥13.00&¥39.34 &¥20.7&¥42&¥23.7&¥14.7&¥35.5&¥32&¥21.5&¥41.3&¥13.9&¥11.1&¥10&¥28.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发电子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