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中小学国考教师资格证及格线继续教育网中课题选错了会及格吗?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研指导 && 高中教研 && 外语教研 && 学科教研信息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及分析
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商函玉
摘自:《徐江教育信息网》
[摘要]: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是基础,是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听力训练一直是教学中的弱点,学生不仅对听力训练不感兴趣,而且十分惧怕听力测试。归其根本原因,听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了对词意的理解及迅速判断能力,对句式的熟练程度,甚至包括了对西方文化社会背景的了解等等。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听力理解的能力是广大英语教师必须面对和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听力教学,基础知识,文化渗透,心理障碍,听力技巧
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重要性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听作为语言交际方式之一更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里弗斯(Rivers)和坦珀利(Temperly)指出,听在人类交际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为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由此可知听力是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径。并且在外语的学习中,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听和读,达到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开展说写等活动。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外语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并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作为教学工作的检验与反馈的高考也在不断改革,近年来上海市高考英语听力题变化对教学也有很大的启发:听力考分比例上升,由以前的不设听力内容上升到近年的20%(卷面30分);听力内容均为长短不一的对话和短文段落,其题材各异,内容不一,设问多样;语速略有加快,语流自然。这都说明听力培养日益受到重视,教学中更应进一步加强,学生亦应重视。
制约学生英语听力发展的因素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提出了具体明确的目标:1、能正确理解课内外师生之间或学生的信息传递。2,能听懂日常生活中交谈内容。3,能听懂外籍人士谈话大意及他们就一般性内容的演讲大意。4,课外视听量不少于90小时。而大部分学生远远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那么制约学生英语听力发展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
一、教学滞后阻碍学生听力发展
1、教师对听力教学的重视不够
上海市广泛使用的英语牛津教材中每个单元都附有一个听力练习,内容大多围绕本单元的主题。但许多教师认为,这些练习的题型不符合高考听力题型;也有一些教师认为这些听力材料语速快,难度大,太费时,不适合学生使用,因而在教学中对这一部分有所忽视。即使使用这些材料,也局限于“放音、做题、对答案”,听后只是对生词和难句进行解释,忽视了听力技能、策略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曾有英语教学专家指出目前中学英语听力教学存在教学方法不科学,过程处理简单化的现象,因此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缺少合适的听力材料
目前,在高中英语听力课程中,主要以教材中所提供的课本听力内容和听力模拟考试形式为主。其中教材中与课文配套的听力练习的内容较少,听力的难度没有梯度,很难满足提高学生听力的要求。而听力模拟试题大多较少关注听觉信息输入中的趣味性,多样性和科学性。市面上虽然听力材料种类繁多,但是仔细看看就能发现大多数出版社只把目光盯向高考模拟、各种英语等级考试,很少能够然按照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编写。而听力教学对听力材料的要求应该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听到综合听,使学生逐步适应。但是这种辅助用书的缺乏给一线的英语教师带来了很多无奈。
3、大班化教学存在局限性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而言,进行分层教学还存在很多困难,大多数学校都是一个班级四,五十名学生。同一个班的学生虽然处于同一年龄层次,但是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教育条件,智力因素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差异。差异的显著会给英语听力的“统一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是舍两头而取中间,仅能照顾到中等层次的学生,无法“培优补差”。这样就造成了较高层次的学生感到教师授课内容浅,速度慢,在课堂上无所事事,经常开小差。而较低层次的学生则感到教师的授课内容偏难,速度偏快,学习提不上兴趣来,久而久之,便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这种“齐步走”的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一部分学生的听力发展。
二、学生语言知识薄弱阻碍听力发展
1、学生语音基础不扎实,词汇量小和语法知识不足
部分学生不了解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和有关英语连读,失去爆破,弱读,同化,重音,节奏等方面知识,不熟悉英语口语的特点,不能排除同音和近音的干扰,如sheep发音为ship、fill发音为fail、把close发音为clothes。那么,在听到fail或clothes的发音时,他可能听成fill和close。
词汇是英语知识的基础,若没能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即使在听的过程中能模仿出听到的声音,也无法把它与所代表的词汇联系起来,这样便失去对词义的了解,以致影响整体听力理解的水平。
大部分学生的语法知识匮乏,导致他们看不懂结构复杂的句子。看不懂自然就听不懂,更谈不上理解了。如果不了解英语语法结构的规律性,就不能正确理解句子和段落乃至语篇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2、学生未能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文化孕育语言,“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我们的学生长期处于母语文化的背景中,缺乏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因而在英语听力理解中,母语与英语两种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差异就对听力理解产生显著影响。例如在一篇关于介绍Zora Neale Hurston(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黑人女作家)的听力材料中,有一句:Zora was born at a time of racial tensions between blacks and whites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虽然字面意思很容易明白,但是如果不了解美国年发生的关于废除奴隶制的美国内战,以及内战期间美国南方奴隶主和北方新型资产阶级之间强烈的矛盾冲突,黑人和白人之间的激烈种族冲突。就无法真正明白句子的含义。又比如在中国人的头脑中大象是巨大的代名词,在西方因其在识别道路和方向上的天赋而成了超强记忆力的象征,由此产生了“elephants never forget”“I have memory like an
elephant.”等习语。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在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中,就会产生很大疑问。
三、学生的心理障碍阻碍听力发展
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处于焦虑,厌烦的状态时,大脑会一片空白,什么也听不进去。因此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听力的必要条件。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受到听力考试的影响,许多教师以考代练,这样学生不可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接受信息。长此以往,在听力教学中学生就会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不能沉着冷静,集中精力,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甚至在没有开始听之前,就存在畏难情绪,恐惧心理。这势必给自己设置了信息输入的屏障,降低了信息加工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
以上是影响高中生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然而听力理解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深层次的综合理解的能力问题,只靠简单机械地放录音、听录音是难于提高听力水平的。只有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好的学习策略,才能达到听力教学的目标要求。
改进听力教学的措施
一、明确听力训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英语是一门有声的语言。它是用来传播和交流思想的,其重要用途就是交际。在交际中,首先就是要求能听懂对方的话,否则就不能进行交流。我们的学生在完成书面练习方面不那么困难,但在同样难度的听力形式出现时,他们的反应就迟钝了,听不懂,也就说不出。这种情况的产生与我们平时在教学中比较偏重单词和语法的讲解有关。忽视听力的培养会使学生产生语言障碍,在语言的运用中困难重重。久而久之,英语学习成了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对听力训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二、科学合理地选用听力材料
首先,选择难度适中的听力材料。既要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又要保护学生听的积极性。研究表明:语言输入话语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学习者只要获得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即只要能听懂对方的话语,语言既可习得。所以听力材料应难易适中。第一,听力材料中出现的语法和单词大部分应该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第二,语速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第三,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听力水平。条件允许的话听力材料可不全班统一,尽量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听力材料。没有条件的话,全班集体使用的听力材料要适合大部分学生,并且也应该前后连贯。教师还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建立听力档案,记录学生的听力水平以及所取得的进步。
其次,选择真实,多样的听力材料。听力中的对话内容是真实的口语交际语言,它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选择听力材料时要注意所选的材料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如学校师生对话,图书馆借书还书,体育活动,打电话,购物等等,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语言,从而提高英语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听力语篇题材涉及面要广,包裹文化教育,风土人情,时事,科普知识等。
最后,高中英语教材里也有很好的听力材料,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根据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听力材料的难易程度,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和使用教材。除课文配套听力材料外,还可从《美国之音》,《新概念英语》,《走遍美国》中转录部分内容作为训练材料。这些材料中的文章由浅入深,语音纯正,有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
三、在教学中强化学生基础知识
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在日常教学中就一定要切实落实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首先,要重视语音教学,培养学生纯正的读音和敏锐的语感。教师要认真教好音标,打好语音基础。同时加强学生对连读,重读,失去爆破等句子朗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达到切实掌握和熟练应用的程度。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多朗读,多背诵,多听录音,多模仿,渐渐地加强语感。其次,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词汇可通过平时阅读积累,日常生活积累和课堂积累等多种渠道进行。要引导学生正确记忆单词,教师应传授给学生一些记忆单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分类记忆法,字母组合记忆法和中心词记忆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要求学生背记习语,俚语,了解词语的习惯搭配及一词多义现象。同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检测措施,随时抽查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情况,做到勤检查,多督促,以此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第三,加强语法教学。英汉语言结构存在差异,如英语复合句中从句的位置比较灵活,而汉语通常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排列语序,在听时可以运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但听音过程是快速的心理活动过程,需要在瞬间内完成。所以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有关的语法知识。由此可见,英语语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仍应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从培养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角度来看,也必须教好语法。
四、在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生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听力内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存在于词汇的文化内涵,风俗习惯,生活常识,地理历史概况,宗教传统和价值观念的许多方面。要想使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进行大量的输入补充。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精心准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在获取听力信息之前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如让学生听有关欧洲旅行的短文之前,教师可先展示已经准备好的关于欧洲的地图,把重要的国家的英文名称写在黑板上,使学生学会相关地名的英文表达。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已有的文化知识,结合看到的地图,清楚地了解旅行的路线及各地的特征等。再如,在遇到有关“谈论天气”的听力材料时,应该给学生讲解为什么在英国人们见面时总喜欢谈论天气。介绍一下英伦三岛所在地理位置:三面环海,海洋性气候,天气变化无常,于是,天气就成为人们喜爱的话题之一。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完成听力活动,曾强了自信心,同时也意识到,听力训练不仅是为了听懂篇章内容,它对于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也是很重要的。
在课文的教授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重文化背景的渗透。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语言材料文化意识强,内涵丰富,是学生积累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的优秀题材。因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鼓励学生欣赏英语文学作品和原版电影,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尤其是英文原版电影,其中文化信息量大,涉及生活面广,而且从中能观察到很多“语用”现象,这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感性地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推荐与课文有关的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作品欣赏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例如,在学习Abraham Lincoln一课的时候,学生了解到林肯主张废除奴隶制,教师就可以适时介绍学生阅读《汤姆叔叔的小屋》,同时介绍作者斯托夫人这位美国女作家及这本书对引发美国内战所起的作用,并带领学生欣赏以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电影《乱世佳人》。文学作品和电影的欣赏使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了解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了在美国南部棉花种植园中黑奴的悲惨生活和受歧视的状况。
五、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为提高听力水平,针对学生的自身的心理因素,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帮助学生树立上好听力课的信心。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遵循先简单,逐步复杂的规律,这样学生成功的机会就多,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学生自信心提高了又促使他们精心去听,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同时,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看到学生对听力做出的积极反应应该给与热情的鼓励表扬,善用激励与评价手段。其次,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与学生交流,阐述课文内容,讲解练习,创造性地设置英语教学的语言氛围,使学生平时在英语语言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逐渐培养听力理解能力。最后,不论在赛场,考场或其他场所,当我们过分紧张,惧怕时,可采用深呼吸的方法,即深深地吸气,慢慢地呼气,使自己的身心放松。学生只有保持一种稳定的情绪,才能集中精力去听题。
六、重视学生听力技巧的培养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常见的技巧大致有:超前准备,对内容情节的预估;对上下文没有听清楚的内容进行合理猜测;抓住要点,找主题大意;随听随记,抓特定的细节;推断说话人的态度;熟悉和了解一些常用的套话,即表达不同功能的句型和结构。如训练学生从所听的对话中迅速确定说话人的身份,职业,并且明白说话人的意图。如听到“This is Mr. Black’s office. Can I help you?”就能断定说话者是秘书。听到“Could you…?””Why don’t you…?”就知道是提建议等。这些技巧在母语习得中可以自热地完成,而在外语听力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总之,听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很多。要想提高听力理解的能力也绝非朝夕就能达到的。多听多练固然有用,但是仅有量的积累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克服听力路上的种种难题,卸掉心理包袱,合理安排听力训练,加强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充实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在久而久之的多听多练中,使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各委员会办公室2004年11月
2、《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英语语音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4、《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宋安莲,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思考,《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2
6、颜晓梅,浅谈新课标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7
7、周俊婵,融文化背景知识于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10
8、蒋杰,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策略的研究与实践,《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9
9、朱筱杭,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策略和技巧,《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1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论课题研究选题及方案设计技巧
论课题研究选题及方案设计技巧
摘自:《天津教研网》
课题研究的难点在于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方案的设计。课题的选择是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的重要环节,选定要研究的课题,是整个科学研究的起点,能否选择合适的课题对任何科学研究,都有决定性的意义;课题研究方案是进行课题研究的计划和方法,是课题研究实现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分析省部级重点课题----《在各学科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研究》(以下简称课题)的选题过程和研究方案设计情况,说明课题的选题和设计技巧,供大家参考:
此课题的研究方向是在各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劳技、地理、语文、外语、政治、历史、心理学、教育学、音乐,体育、美术等)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适当的方法实施环境教育。本课题涉及学校教育(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的各个层次、各级各类。评审专家组在本课题的评审意见中指出:“此课题选题实用性强,有现实意义,对中小学教育有指导意义,研究目的明确、清晰,研究内容丰富、具体;总体设计方案可行,研究成果明确,有应用意义”。此课题的选题和方案设计具有典型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选择课题
1.课题来源
课题来源(问题的提出)可谓五花八门、多种渠道:诸如实践中寻找、经验总结、信息交流、比较对比等:以本课题为例,课题来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现实生活中亲身感受。长期以来,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存在严重局限性,由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人口膨胀、耕地减少、森林枯竭、草原沙化、气候变暖等问题对人类生存的威胁越来越严重:而且更可怕的是目前这些问题并没有为每一个人所清醒地认识和理解。人们不管是从事工业、农业、牧业等生产活动,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和贪图过度享乐,可随意开采资源、过度放牧、乱排废物等,到处都能看见或听见环境被污染、生态被破
坏的现象和事件。出现这些现象和事件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缺乏环境保护知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2)长期教学实践中体会。本人在9l级大专专科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环境化学概论》的教学过程中,惊讶地发现:90%以上的中学教师和校长竟
然不相信地球缺乏淡水,而且认为环境的恶化与自己毫不相干;不了解为什么国家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不了解沙尘暴起因、温室效应、酸雨及厄尔尼
诺现象等比较常见的环境问题。这些事实清楚地说明,在学校教育中严重缺乏环境教育。环境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来说,除依靠科技力量、经济制裁和依法
治理以外,还必须持久、系统和全面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努力培养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从而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
此,我深深感到广泛、持久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确定课题范围
提出笼统的课题以后,需要进一步了解、加工相关材料,使课题更加精炼、有价值。以本课题为例,需:要做以下几项工作。
(1)查阅资料。查阅并收集有关资料、科研情报的目的:一是,可以尽量充分弄清前人在本课题相关研究领域的最前沿成果、研究方法和被关注的程度,以防止重复劳动.从而可以确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和目的;二是,经过了解、分析、比较找出本课题的优势,估计可能遇到的困难、现有的研究条件、实验设备和人力、物力等自身研究能力,从而可以分析课题的可行性;三是,同时可以搜集有关资料。
据搜集相关材料和科研情报了解到:目前关于环境知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实际例子多、谴责检讨多、法律法规多、监测数据多等,环境问题确实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其重要性和迫切性逐渐被世界各国政府和人们所认识,人们的环境意识日益提高。世界各国普遍开展了各项治理活动,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了强硬措施,世界环境状况初步得到好转。例如,采取了一些“污染企业关闭、排放污染物定标”、垃圾处理、“氟里昂”和“六六六”的禁用等具体措施,对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因为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导致了一边治理、另一边破坏的恶性循环。更值得一提的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环境教育问题”却强调的少、措施也不得力,而且人们根本不重视教育手段,只重视惩罚。从此得出结论:必须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课题的研究,尽快找到对所有的人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全社会应加强环境教育工作,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2)确定研究方向。环境问题内容广泛、复杂交叉,包括环境保护政策、教育、措施、治理与检测等;所涉及的学科门类多,包括生物、化学、地理、物理、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药保健、法律政策等;环境教育的内容丰富,教育对象也普遍,涉及到全社会的各行各业。所以必须找出环境教育的突破口、切入点,以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
“要让环境教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是全社会开展环境教育的突破口,也是最有效的途径。”这是经过总结归纳、全面分析以后所得出的结论。初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有些地区虽然强调在某些某类学校应开设环境教育课程,但是其内容不全面、方法生硬死板,收效甚微。所以有必要更深入研究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加强环境教育的必要性、渗透方法及其具体内容,这就是本课题所研究的方向。
(3)确定研究类型。本课题属于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各学科教学理论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改革,并探寻新教育措施和途径,所以属于开发性研究类课题。
(4)明确指导思想和原则。以马列主义、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坚持“客观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原则。客观性主要表现在尊重客观事实,掌握第一手材料,实事求是地评价;科学性主要表现在找出事物内在联系,概括其发生变化的规律,并在实践当中检验、修改;可行性主要表现在正确估计可能遇到的困难、现有的研究能力和研究者的积极性;创新性主要表现在课题的独到之处,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和现实意义。
3.分析特色与可行性
经过分析、比较,应归纳出课题研究的前景、研究价值和现实可行性,这是课题研究的内在动力,思想基础。以本课题为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选题新颖,目前在我国居领先地位;实用,为各级各类学校的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提供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材料;创新,便于推广落实,实施环境教育的方法富有创造性;具有现实意义,可行性较强。本课题不但受国家政策支持,学校、教师和学生也都容易接受,而且所需的经费少,也不需要太多的设备条件和场地。
二、制定研究方案
选定课题以后,不要急于操作,首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计划,在思想和物质等方面进行充分准备,使课题研究工作具有计划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为此需要作以下几项工作:
1.大胆设想,总体规划,分解任务
根据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原则,结合现有的科研条件,一要大胆提出理论假设,明确研究思路;二要策划总体规模,制定出研究方法、时间进度和成果体现形式;三要把整个课题研究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若干个阶段,分期分批、分层次、有计划地完成任务;四要提出课题的具体名称。以本课题为例,可分成以下几个小问题。
(1)说明必要性。本课题从环境污染的现状和严重性出发,研究我国在各学科、各层次学校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目的、意义以及其紧迫性,列举大量的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的事实说明加强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2)探讨实施方法。即探讨在各学科、各层次学
校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3)列举实施内容。即从学校心理学角度,结合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特征和现状,列举对各类学生实施或渗透环境教育的具体内容。
(4)验证推广。即选择一定数量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典型学校进行试验,在实践当中推广、使用,验证所提出的理论、实施方法和渗透内容的准确性:并找出不足之处,及时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5)推出成果。即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分学科汇总,并编辑出版书籍,使实施环境教育的工作落到实处。
(6)结题升级。进行结题论证、广泛推广,进入更高层次的课题研究计划。
2.确定重点、找出难点
本课题的重点,也是其创新部分,即探讨进行环境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本课题的难点,也是其关键部分,即列举渗透环境教育的具体内容,在实践当中验
证、推广、使用;汇编并出版书籍:
3.确定工作步骤及时间进度
确定工作步骤及时间进度的目的是把分解的小问题更加具体化、定量化,以保证研究工作按时完成:以本课题为例,一般按下列步骤完成整个研究工作:
第一步:×年×月一×年×月,组织有关的研究人员,深入到各学科、各层次学校教育的实践当中,以走访、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了解广大群众、教师和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态度等情况。
第二步:×年×月一×年×月,进行统计归类、分析总结,形成书面材料(论文),概括地说明实施和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以下问题:进行环境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列举渗透环境教育的具体内容:
第三步:×年×月一×年×月,在实践当中验证推广:
第四步:×年×月一×年×月,汇编并出版书籍:
第五步:×年×月一×年×月,进行结题论证、推广、升级。
4.确定研究方法
以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以及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为依据,确定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研究方法。必要时可综合采用多种方法。可采用的方法是:调查讨
论法、观察发现法、试验推广法、比较改进法、统计归纳法等。
5.经费预算
以节俭、高效的原则预算经费,包括旅差费、会议费、资料费、实验推广费、印刷费等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证多少分及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