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牛顿晚年研究神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当前位置:
>>>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了力与运动的正确关..
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了力与运动的正确关系,从而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运动三大定律.他被人们誉为伟大的物理学家,他谦逊地说:“我站在巨人的肩上,所以我显得更高.”他的名字是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建立运动三大定律的是牛顿.故本题答案为:牛顿.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了力与运动的正确关..”主要考查你对&&物理常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初中物理课本之外的物理常识:比如: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厨房中的物理知识、与电学有关的现象等等),有关物理的发展史、对物理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等等。生活中有关的物理常识: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三、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8、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9、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10、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11、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降至沸点以下。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吸热,汤放热。把汤扬起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温度降低,倒入锅内后,它又从沸汤中吸热,使锅中汤温度降低。 (三)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2、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物理学史常识: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17、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18、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19、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20、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21、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巧妙而简单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双孔或双缝干涉)22、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伦琴射线。23、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概念—电磁辐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E与频率υ成正比。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贡献。24、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方程”。25、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一切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任何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26、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通过α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首先实现了人工核反应,发现了质子。27、玻尔:丹麦物理学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28、查德威克:英国物理学家;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研究中,发现了中子。29、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的径迹。30、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首次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认识原子核结构是复杂的。31、玛丽·居里夫妇:法国(波兰)物理学家,是原子物理的先驱者,“镭”的发现者。32、约里奥·居里夫妇:法国物理学家;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首先发现了用人工核转变的方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
发现相似题
与“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了力与运动的正确关..”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1380052179183006280584247606185311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的科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在前人研究基础上_百度知道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的科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并第一个测出引力常数为并第一个测出引力常数为G
B.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
D.安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磁体间的相互作用,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的科学,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提问者采纳
牛顿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本质上都是电磁相互作用,故C正确,故A错
试题分析,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D错:第一个测出引力常数是卡文迪许,故B错;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牛顿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B.开普勒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B.开普勒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
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B.开普勒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万有引力定律C.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D.伽勒发现了海王星
A、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故A错误.&&& B、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故B错误.&&& C、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C错误.&&& D、德国柏林天文学家伽勒根据勒威耶提供的海王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数据,用望远镜观察到海王星,从而确认了这颗太阳系的第八颗行星的存在.故D正确.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ABC.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了力与运动的正确关系,从而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运动三大定律.他被人们誉为伟大的物理学家,他谦逊地说:“我站在巨人的肩上,所以我显得更高.”他的名字是牛顿.【考点】.【分析】牛顿建立了运动三大定律.【解答】解:建立运动三大定律的是牛顿.故本题答案为:牛顿.【点评】本题考查了牛顿对人类的贡献.我们要学习他忘我的工作精神和谦虚的求实态度.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zhehe老师 难度:0.76真题:1组卷:0
解析质量好中差一品高考网 - 高中三年一路有你
高考网搜索、更快、更准、更精确
2014山东威海一模物理试题答案
2014山东省威海一模物理答案
完整版本【2014山东威海一模物理试题答案】最后一页下载!
1.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库仑在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时,提出了&电场&的概念
&& B.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建立了&惯性&的概念
&& C.奥斯特通过实验观察到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变化的磁场等能产生电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 D.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否定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观点
2.如图所示,一小球用轻绳悬于O点,用力F拉住小球,使悬线保持偏离竖直方向60&角,且小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为了使F有最小值,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应该是
  A.90&&&&&&&&&& B.45&&&&&&&&& C.30&&&&&&&& D.0&
3.空间站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周期为T,轨道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间站的线速度大小为v=&&&& B.地球的质量为M=
   C.空间站的线速度大小为v=&&&& D.空间站质量为M=
4.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它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为g。用
水平力拉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此力,最终物体停止运动。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平拉力大小为
&& B.物体在3t0时间内位移大小为v0t0
&& C.在0~3t0时间内水平拉力做的功为
&& D.在0~3t0时间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5.如图所示,虚线是用实验方法描绘出的某一静电场的一族等势线及其电势值,一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飞经该电场时,恰能沿图中的实线从A点运动到B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粒子一定带正电
&& B.A点的场强大于B点的场强
&& C.粒子在A点的动能小于其在B点的动能
&& D.粒子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
6.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皆为m,用轻弹簧连接,B放在
水平地面上。用竖直向下的大小为F的力作用在A上,待系统
平衡后突然撤去力F,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撤去力F的瞬间,A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B.撤去力F的瞬间,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mg
  C.撤去力F的瞬间,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F/m
  D.撤去力F后,若物体B不能离开地面,则A、弹簧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7.利用如图所示的理想变压器给用电器供电。在原线圈ab端接交流电压(V),原线圈匝数n1=1000匝,副线圈匝数n2=50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原副线圈的交流电的频率均为100Hz
  B.副线圈两端电压为U2=50V
&& C.通过原副线圈的电流之比为I1:I2=20:1
&& D.闭合电键K,变压器输入功率增加
8.如图所示,在水平面(纸面)内有三根金属棒ab、ac和PQ,其中ab、ac在a点接
触,构成如图所示形状导轨,金属棒ab的电阻不计,ac和PQ材料相同且粗细均匀。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用水平力F使PQ向右匀速运动,开始计时时,PQ与a点的水平距离为L,运动中PQ始终与ab垂直且和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在PQ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回路中电流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拉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第Ⅱ卷(必做52分+选做8分,共6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8道题。其中9~13题为必做部分,14~16题为选做部分。
2.第Ⅱ卷所有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3.选做部分考生必须从中选择1道题作答。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
【必做部分】
9.(7分)(1)用螺旋测微器测一圆形工件的直径,情况如下图所示,读数为&&&&&&& mm。
(2)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橡皮筋的弹性势能Ep与伸长量d之间关系的实验装置。他进行了如下操作:将长木板放在桌面上调至水平,橡皮筋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被小车拉长了d,小车由静止释放后带动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沿长木板运动。共做了三次实验,各次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的位置不同(即橡皮筋的伸长量d不同),分别打出三条纸带。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①该同学利用纸带已经算出了第3次实验小车的最大速度,请你根据第1次和第2 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对应的数据算出这两次实验小车的最大速度并填在表格对应的位置上。(下图为打点计时器连续打出的点的一部分)
   ②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是根据橡皮筋的弹性势能Ep等于小车的最大动能来探究Ep与橡皮筋的伸长量d之间的函数关系的
    b.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水平木板对小车的摩擦阻力
d.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分析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Ep与d成正比例函数关系
10.(8分)某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来研究电器元件Z的伏安特性曲线。他们在实验中测得电器元件Z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数据如下表:
U/V 0.00 0.2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I/A 0.000 0.050 0.100 0.150 0.180 0.195 0.205 0.215
  现备有下列器材:
  A.内阻不计的6V电源;&&&&&&&&&&&&&&&&&&&
  B.量程为0~3A的内阻可忽略的电流表;
&&& C.量程为0~0.3 A的内阻可忽略的电流表;&
  D.量程为0~3V的内阻很大的电压表;
  E.阻值为0~10&O,额定电流为3A的滑动变阻器;&
  F.电键和导线若干。&&
  (1)这个学习小组在实验中电流应选&&&&& (填器材前面的字母)
  (2)请你从下面的实验电路图中选出最合理的一个 & &&
 (3)利用表格中数据绘出的电器元件Z的伏安&&
   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分析曲线可知该电&
   器元件Z的电阻随U变大而&&&&&& (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
(4)若把用电器Z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时,电
   流表的读数为0.150A,已知A、B两端电压
   恒为2V,则定值电阻R0 阻值为_______&O。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1.(11分)如图所示,AB为半径为R=0.45m的光滑圆弧,它固定在水平平台上,轨
道的B端与平台相切。有一小车停在光滑水平面上紧靠平台且与平台等高,小车的质量为M=1.0kg,长L=1.0m。现有一质量为m=0.5kg的小物体从A点静止释放,滑到B点后顺利滑上小车,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g=10m/s2。
  (1)求小物体滑到轨道上的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本文标签:威海一模,物理试题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牛顿晚年研究神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