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百丑图里是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人物?

三天内拍卖
当前位置: >
文革最著名大字报漫画图{百丑图}不知道谁画的?但画的人物都是大名头。&&&拍品编号:&
领 先 者:
起 拍 价:10元最小加价幅度: 5元
运&&&&&&费:
快递:15.00
开始时间: 17:37:31
结束时间:
浏览次数:122次 出价次数:4次
线上收款方式:中介保护,即时到账
线下收款方式:
工商银行(3162948)
书店区在售的相关商品
作者:不详出版社:不详出版时间:不详装订:软精装品相:八品
品相描述:无
详细描述:文革中最有名的漫画,经历文革人们几乎家喻户晓。历史资料。不是手绘是印刷品。
最新20条出价记录
敬告: 您的出价表明已认同本站的 , 根据本网所售商品的特殊性及古旧书行业的具体情况,网站不支持7天内无理由退货。
最新20条留言
暂无留言记录。
您不是注册用户或您还没有登录,不能进行拍卖留言! &&&
您最近浏览的拍品记录
友情链接:文革美术 - 简介
刘春华 《毛主席去安源》“文革时期的美术”是一种历史阶段的划分,指1966年至1976年这十年中出现的各种美术。不言而喻,这十年间既有体现意识形态的美术,也有疏离甚至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对立的美术。前者如红卫兵的各种宣传画、和的油画,后者如吴大羽、、等人在地下状态创作的油画和水墨画。而“文革美术”则是指在当时的官方艺术体制下出现的,服务和表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政治意图的美术。显然,《毛主席去安源》应该归入“文革美术”范畴之内。 人们这样观察这一时期的现象,并不是艺术史上的特例,艺术史家在研究纳粹时期的德国艺术时,也持相似的态度。例如纳粹当政时期留在德国的创作于三十年代后期的作品,就不能归入纳粹艺术之内。将思想、艺术倾向显然不同的作品混为一谈,在客观上是对极权政治在艺术方面的罪行的掩护和淡化。
文革美术 - 内容
文革时期实际上存在着各种不同倾向的美术。第一类是在政治狂热中的群众,响应毛主席号召,紧跟中央文革战
漫画《群丑图》斗部署而创作的美术作品。这类作品以神化领袖、丑化“敌人”为主要内容,在文化大革命前期是文革美术的代表,主要出现在各种大字报、小报、自行印刷的宣扬毛主席思想的出版物中。其代表作如红黑套色版画形式的像、漫画等。随着运动后期对宣传出版的整肃和红卫兵之成为“知识青年”,这类不再占据压倒一切的位置。 第二类是由中央和地方权力中心(前期是中央文革下属的办事机构和各系统的革命领导小组。后期是国务院文化组、文化部,各省市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等)领导、策划下形成的美术作品。这类作品的主题是歌颂“无产阶级司令部”的历史功绩以及文化大革命的“丰功伟绩”。这些作品大都由各种创作组完成,这些创作组常由中青年美术挑头,由有实力的专业美术工作者在技术上予以支持,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的“改画组”。汤小铭的某些油画即经“改画组”的朱乃正等人加工修改而成。这一类作品有正式的展览和出版渠道,并获得新闻出版物的广泛宣传。在运动后期,部分获得“解放”的老画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他们在艺术上的迎合、紧跟,说明极左无所不及的高压是如何有效地扫荡了正常的人格尊严。 第三类是少数美术家的地下创作或半地下状态的创作。由于文革后期“路线斗争”压倒了“阶级斗争”,许多遭受拘禁的画家处于无人置理的状态,他们得以在私下偷偷作画。但他们的作品在思想、艺术倾向上差距很大,有一些是努力向当时的主流靠拢(在这些年代里画出许多“”即其一例)。而另一些则是一以贯之地画一些与时代主旋律毫不相干的东西,既以治艺,亦以自娱,吴大羽和黄秋园是这方面的典型。个别画家甚至采取某种象征性的图符,最具代表性的是陕西的石鲁和浙江的沙耆。石鲁以山岳、花草寄寓不屈的人格精神;沙耆在画面上即兴书写,对“无产阶级司令部”嬉笑怒骂无所顾忌。有意思的是,这两位艺术家当时都处于精神分裂状态——只有他们才可能不必考虑个人的安危得失。
文革美术 - 产生
泥塑《收租院》刚一出现,就被宣布为“雕塑领域的文化革命”文革美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的极左政治,是它萌生的土壤。1957年在知识分子中扫除异端和对中国文学艺术极其成功的整肃,为它的产生创作了意识形态环境;1963年9月,毛泽东宣称“反修也要包括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等都应该抓一下。”是它出现的前奏;1963年年底和1964年年初毛泽东关于文学艺术工作两次批示的传达,是“文革美术”诞生的号角;从艺术思想、艺术形式、创作方式和作品与政治的关系看,从1964年年末起,“文革美术”已经出现了。泥塑刚一出现,就被宣布为“雕塑领域的文化革命”。从艺术史的看,“文革美术”始于1965年。 血腥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由大悲剧变为大闹剧,终于在亿万人民的诅咒中收场。文革美术作为一种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社会艺术现象,结束于1976年年末。它对中国美术的影响,到七十年代末已所剩无几,但它在文化艺术方面的余波遗韵则袅袅不绝。可以肯定,即使参与文革的这一代人全都死光之后,仍然会有人为文革美术的僵尸大唱恋歌。这已被俄国、日本和德国一直有人对他们历史上的独裁者遗留的文化艺术一往情深的现实景象所证明。
文革美术 - 实质
文革美术是一种服务于具体的政治阴谋,追随于现实的残暴权势的美术(如果它能称之为美术的话),它的积极参与者直言不讳他们的活动本身就是“政治斗争”和“路线斗争”,从现实造神运动到叫嚷“走资派还在走”……这一切政治阴谋之间,都留有文革美术望尘而拜的可耻身影。 在形式语言方面,文革美术没有任何创作作为一个时代人类心灵史的艺术,反映着艺术的创作者和接受者的深层社会心理。文革美术现象反映的是异常社会环境中的和受虐狂,即对于屈从和统治的渴求,从伤害和被伤害中得到满足,而这一切都以放弃个人独立和为前提。文革美术是排斥人性、排斥个性的美术。这一点连文革美术的组织者也不否认,而且他们以此为荣。 在形式语言方面,文革美术没有任何创作。这不是因为参与创作的美术家低能,而是因为文革美术在体制绝对排斥艺术的独创。文革美术在形式上对六十年代以来的主流美术作品的模仿。恰如红卫兵的宣传演出是对“音乐舞蹈史诗”的拙劣模仿一样。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开始有人对文革美术作半遮半掩的赞颂。这些赞颂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在重振“革命美术传统”雄风的旗号下追怀失去的;一是在“理性的”“学术研究”旗号下追赶西方时潮。前者认为文革美术高过眼下的乌烟瘴气,后者认为唯有文革美术才是可以进入世界潮流的中国自己的现代艺术。新与旧,洋与土,保守与激进在这里殊途同归不谋而合,真叫人难以想象!但正是这一奇特现象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中国美术界某些人的偏狭——为了某种狭隘的目的,竟然可以赞赏黑暗、品位专制、咀嚼愚昧。人们常常听到的评语是“这些作品是真诚的”,“这些作品有气势”,“这些作品是真正中国风格的”……似乎只要真心诚意地做一件有“气势”,有“中国风格”的事,哪怕是生灵涂炭,就值得赞美。
文革美术 - 相关事例
到文革就热闹了,首先漫画打头阵。第一幅具有中国影响的漫画叫“百丑图”,连周总理都发了话:“这是一幅反动漫画,打击面太宽!”这幅画中间是坐着“敞蓬轿”(也许是“四川滑竿”,总之为了能露出少奇的形象),而周围抬轿的,鸣锣开道的,打旗摇扇的,舞枪弄棒的,跑腿跟班的,全是所谓“刘邓司令部”的干
第一幅具有中国影响的漫画叫“百丑图”将,比如邓小平、彭真、刘澜涛、杨尚昆,等等,凑够百人。这幅画引人注目之处在于每个人都极像而又极丑,一看就知道是谁,足见这位黑画家的功力。 另一套著名漫画是文艺界的“百丑图”,当时的明星大腕如孙道临、、、等均难逃画网,而且同样是极像而极丑。懂画的人都知道,画漫画的诀窍就在找缺点,然后极力放大。但到了梅兰芳就“没手逗”了,梅先生一丝缺点也找不出来,只好把原本的大无限放大,双眼皮画得更双,嘴巴无限缩小,结果成了现代漫画那种美女,要丑化反倒更漂亮了,真是没法子可想。那时被画得最多的自然是刘少奇,少奇的特点好找,大鼻子,小眼睛,暴牙,一头白毛,一脸寿斑。画得多了,这几个特点逐渐变成了象征符号,只要简单勾出鼻、眼、牙、毛、斑,就代表少奇了。 那时清华井岗山的小报出了一套长篇连环漫画,在中国也很有影响,名子好像是《》,把改造成勇于造反的英雄(化身),白骨精之类妖魔则是(化身),是压制造反的学校领导,而则是保唐僧,保走资派的“保皇派”,经过斗争,孙悟空胜利,猪八戒失败后变成“消遥派”,记得那一段最有趣,说是八戒在学校“文革小组”那儿领了若干散碎银雨,和中国粮票,扛着九齿钉耙,揣着关防度牒,腾云驾雾往广州方向“串连”去也。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艺术探索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艺术探索 -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21:37:42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file/40.jpg"
ALT="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TITLE="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file/74.jpg"
ALT="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TITLE="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file/1.jpg"
ALT="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TITLE="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
聚藏斋 邮箱: 电话: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9_7770_b.jpg"
ALT="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TITLE="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file/CurioPicfile/200908/Gucn_CheckCurioPic1.jpg"
ALT="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TITLE="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9_8704_b.jpg"
ALT="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TITLE="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img./photo/8HhcubkPri7L9jWNTCs3dA==/557947.jpg"
ALT="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TITLE="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file4/CurioPicfile/201104/Gucn_Pic2.jpg"
ALT="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TITLE="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81/upload/epailive/643/967/l.jpg"
ALT="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TITLE="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file/CurioPicfile/201010/Gucn_Pic6.jpg"
ALT="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TITLE="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upfile.kdnet.net/UploadFile/0.jpg"
ALT="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TITLE="文革漫画&百丑图和群丑图"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反右”、“文革”漫画和著名的《百丑图》--《博览群书》2007年07期
“反右”、“文革”漫画和著名的《百丑图》
【摘要】:正《辞海》对漫画的解释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这一解释是中性的,如果考查漫画在中国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漫画其实还有其他功能,比如在政治运动中漫画就曾经起到过巨大的暴露、讥刺和攻击的作用。
【关键词】:
【分类号】:J218.2【正文快照】:
《辞海》对漫画的解释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这一解释是中性的,如果考查漫画在中国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漫画其实还有其他功能,比如在政治运动中漫画就曾经起到过巨大的暴露、讥刺和攻击的作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敬;[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师春苗;[J];广东党史;2002年06期
伍小涛;;[J];世纪桥;2007年02期
萧永宏;[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顾晓静;[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宋荐戈;[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王玉贵;[J];史学月刊;2004年11期
郭德宏;[J];史学月刊;1998年02期
伍小涛;[J];学术论坛;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继绳;[J];瞭望;1984年14期
;[J];少年人生;2004年08期
方成;;[J];中关村;2008年06期
艾菲璐;[J];少年人生;2004年06期
IM;[J];少年人生;2004年24期
陈璞;;[J];中等职业教育;2009年21期
潘郁红;;[J];开放时代;2009年12期
;[J];科技潮;2002年07期
意达;[J];素质教育博览;2004年02期
;[J];少年人生;2004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苗子;;[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梅珞;;[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黎佳;;[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华君武;;[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何韦;;[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李阐;;[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中村卖扇;;[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白善诚;;[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黎佳;;[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鲁青;[N];吉林日报;2006年
本报实习生
姜艳艳 刘亚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左丽慧?实习生
沈双喜;[N];郑州日报;2008年
郭静;[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徐慧?崔嵬;[N];北京商报;2008年
谢其章;[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杨金霞;[N];民营经济报;2007年
舒米;[N];中国文化报;2008年
杨雅莲;[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本报记者  赵宇清;[N];黑龙江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源;[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阳;[D];复旦大学;2008年
姚婷;[D];湖南大学;2007年
陈丹蓉;[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乐凌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王玮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郭玉;[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周丽;[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曹露丹;[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白志如;[D];浙江大学;2007年
周檩;[D];厦门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记忆】文革中的《百丑图》与《群丑图》
1966年11月出现的《百丑图》,用漫画的形式,丑化国家、军队和地方政府的一百多名领导,包括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等。《百丑图》印出后,流传甚广。
传闻,是蒯大富为了继续扩大“井兵团”的影响,与他手下的人一起绘制的....
&&&&&&&&&&&&&&&&&
&&&&&&&&&&&&&&&&&&&&&&&&&&&&&&&&&&&&&&&&
&下面是上海版本&&&&&&&&&
&&&&&&&&&&&&
近百个职高权重的“走资派”被画在《百丑图》上,为此,谭震林曾上书林彪说:“文革”开展之后,“我们党被丑化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了,如“北京的《百丑图》出笼后,上海、西安照办。真正的修正主义分子,反革命分子,倒得到保护。”林彪随即将信转给毛泽东,并注:“谭震林最近的思想竟糊涂堕落到如此地步,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毛泽东遂将怀仁堂的风波定性为“二月逆流”。
&&&&&&&&&&&&
文革中还有一张著名的漫画《群丑图》,刊登在“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革命造反联络站(首都二司)”主办的小报《东方红》,在日出版的第21期上该漫画具名是“斗争彭、陆、罗、杨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筹备处宣”。
&&&&&&&&&&&
&&《群丑图》中有名有姓人物三十九个,记有:刘少奇、邓小平、陶&
铸、彭德怀、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贺&
里、薄一波、王光美、李维汉、王任重、彭&
真、肖望东、钱信忠、刘兰涛、何长工、吕正操、刘志坚、李井泉、林&
枫、安子文、梁必业、陈鹤桥、肖向荣、陆&
平、刘& 仁、蒋南翔、郑天翔、田&
汉、齐燕铭、周& 杨、陆翰生、邓&
拓、夏& 衍、吴&
晗、廖沫沙、谢继环等39人。&
最先出场的是陆定一。我们可以看到:鸣锣开道的他,实际上已经一只脚踏空在断崖边了。而画面上的刘少奇,还安稳地坐在轿子里发号施令。此时,还轮不到他出场。但是,他的位置则当之无愧地处于舞台的中央。替彭真抬轿子的是刘仁,而万里那时候显然还是二线明星,按规矩就要比坐他轿子的邓小平小整整一圈。
&后面还拖着六个组织的小旗帜。这种群体性政治漫画,至今仍不多见。他们用古代官员出巡招式,排列成S形队伍,向着“资本主义”悬崖走去。队伍的排列很有讲究,从他们手中的“道具”,可以看出文化大革命从准备、发动,直至该画创作时的1967年2月份,运动进展情况,次序一点没搞错。画中每人的“道具”,都有根有据,形象地说明了该人所犯的“罪行”,反映了此时段的一连串事件。该图简直是文革起始阶段的“图史”,很“耐看”。画中人物,运用漫画最基本的技法:大头小身体。尽管体态动作夸张,头部描绘却十分形似,没有刻意丑化,。显示了作者的功力和艺术素养。
《群丑图》出世时,当时尚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初级阶段”,画中人物和拖尾六组织,不少当时尚未“定性”,处于揭发批判和“派斗”阶段,为此引发很大反响,叫好的、反对的都有。特别在上层,指责声不断,认为“丑化党的形象,打击面太宽,是一幅反动漫画”。但该画毕竟附合“大方向”,并有“中央文革”支持,各地反而相竞翻印、复制。随着运动的进展,被点名、批判、揪出的当权派人物快速增加,有些地方出现了《百丑图》。
《百丑图》中人物硬凑成百人,都是头像。有多种版本,东拼西凑,是群众大批判漫画头像的摹本。尽管《百丑图》名声很大,但从历史、艺术、技法而言,同《群丑图》根本不在同一档次。
许多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记述中,常把《群丑图》和《百丑图》混为一谈,把二者混杂在一起。有些记叙,冠名《百丑图》,描述的却是《群丑图》。有的介绍《群丑图》,却说内含人物百人之多。搞不清楚的问题还有许多,如《百丑图》产生于《群丑图》之后,这是一致公认的。为什么“二月逆流”中,2月16日众老帅“大闹怀仁堂”,就提到《百丑图》?《百丑图》或《群丑图》究竟产生于何时?对这样重要的近代史料,我们还是稀里糊涂,自相矛盾。
《群丑图》的作者是翁如兰(女),1944年生于北京,著名元史大家翁独健的女儿。195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从师于著名戏曲人物画家叶浅予先生,主攻人物画。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因作《群丑图》被认为是“丑化中央领导人”,而被捕入狱,后被“下放部队农场改造三年”。后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成为文革后的第一届研究生,1980年毕业后留在中央美院任教,1980年。翁如兰毕业后留在中央美院年连系任教。1981年。翁如兰自费赴美留学、入读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研究院。1984年。翁如兰获取第二个艺术硕士学位。后侨居国外,从事绘画创作活动。
&&&&&&&&&&&
另一幅《群丑图》是单页,小八开。原图边加了“红卫兵上海市东风造反兵团翻印”
傅崇碧在《“文革”中的卫戍区》一文中回忆:
年武汉事件后毛泽东接见他,见到他“放在面前一大卷纸,主席问:‘那是什么?’我说从钓鱼台出来时,有人拦住我的车子,放进车里的,是什么我还没看。主席说:‘打开我们看看。’一打开,是一张彩印的大漫画《百丑图》。主席看到上面画的是贺龙等领导抬着刘少奇,罗瑞卿口内含着刀,许多被丑化了的党政军高级领导跟随在后。主席生气地说:‘这是丑化我们的党!这种东西不准搞!’主席马上叫秘书打电话给陈伯达,要他把此图全部收起来,不准在社会上流传。”
刘少奇的秘书刘振德在《机要秘书的回忆》一文中回忆道:
这两个回忆都提到了《百丑图》,但从其中有关于“抬轿子”的描述看,显然他们都搞错了,错把《群丑图》当成了《百丑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记忆差错在回忆录中是多么普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