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练习馆会员练习行为是什么意思!!主要这个练习行为是什么意思???

北京市瑜伽馆会员练习行为研究--《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北京市瑜伽馆会员练习行为研究
【摘要】:
瑜伽起源于印度,和我国古老的气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如今它正以一种传统的健身项目走进大众的视野,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然而随着瑜伽的盛行发展,一些负面的报道也兹然产生。一方面是瑜伽的大肆宣传,另一方面是瑜伽的负面报道。看来亟需为瑜伽来正名,让它得到科学、正确的引导、让更多的人接纳它。本文依据瑜伽的特点以及瑜伽会员练习行为的特点,对目前北京市瑜伽馆会员练习瑜伽的现状进行描述,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以期为提高会员练习瑜伽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上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本研究以北京市18所瑜伽馆会员的练习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观察法等科研方法对会员练习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北京市瑜伽馆会员年龄80%为20-40岁,90%是女性会员。94%的会员练习瑜伽年限在一年以上;63%的会员每次练习瑜伽的时间为1-2小时;33%的会员一周练习一次瑜伽;67%的会员在课堂外不会自己再主动练习。
2、长期练习瑜伽存在正面和负面两种效果。正面效果为:60%会员感觉柔韧性提高,39%会员感觉精神状态得到改善;负面效果为:1%会员感觉身体出现疼痛,2%会员感觉身体疼痛感有加重的倾向。
3、会员练习瑜伽的动机经过量化处理最终获得4类主要因子,分别为追求健康生活因子、改善身体形态因子、易于习练因子、社会宣传因子。追求健康生活因子包括平和心态、保持健康、寻求一种生活方式、减压、康复医疗;改善身体形态因子包括减肥、塑型、提高柔韧;易于习练因子包括简单易学和不易疲劳;社会宣传因子包括瑜伽很时尚、瑜伽很流行、好奇和消磨时间。
4、北京市瑜伽馆会员练习状况面临的问题有:(1)60%的瑜伽指导员在课前不会就会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咨询;(2)7%的瑜伽指导员授课内容中不含冥想练习,5%的瑜伽指导员授课内容中不含呼吸控制练习;(3)66%的会员认为体位是瑜伽中最重要的部分;(4)3%的会员表示他所在的瑜伽馆经常更换瑜伽指导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G806【目录】:
ABSTRACT6-11
1 前言11-13
2 文献综述13-22
2.1 国外瑜伽发展现状14
2.2 国内瑜伽发展现状14-15
2.3 瑜伽理论研究现状15-17
2.3.1 瑜伽功效的研究15-16
2.3.2 瑜伽美学的研究16-17
2.3.3 瑜伽课程的研究17
2.4 关于体育行为的研究17-20
2.4.1 关于体育锻炼行为研究17-19
2.4.2 关于体育消费行为研究19
2.4.3 关于体育行为现状研究19
2.4.4 关于体育瘦身行为研究19-20
2.5 练习行为的概念、结构与要素20-22
2.5.1 行为的定义20-21
2.5.2 行为结构与要素21
2.5.3 练习行为定义与要素21-22
3 研究对象与方法22-25
3.1 研究对象与调查对象22
3.2 研究方法22-25
3.2.1 问卷调查法22-23
3.2.2 文献资料法23-24
3.2.3 专家访谈法24
3.2.4 观察法24
3.2.5 数理统计法24-25
3.3 研究步骤25
4 结果与分析25-56
4.1 北京市瑜伽馆会员练习行为的现状25-35
4.1.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25-32
4.1.2 北京市瑜伽会员练习行为的表现形式32-35
4.2 北京市瑜伽馆会员练习行为的效果研究35-40
4.2.1 会员练习行为的即时效果35-36
4.2.2 会员练习行为的长期效果36-38
4.2.3 瑜伽损伤情况38-40
4.3 北京市瑜伽馆会员练习行为的形成因素40-51
4.3.1 影响会员练习行为的外因40-45
4.3.2 影响会员练习行为的内因45-51
4.4 妨碍北京市瑜伽馆会员正确练习行为的形成因素51-54
4.4.1 余暇时间不足51-52
4.4.2 缺乏合适的练习环境52
4.4.3 缺乏对瑜伽的正确认识52-53
4.4.4 会员急于求成的思想53
4.4.5 瑜伽指导员水平局限53-54
4.5 培养北京市瑜伽馆会员正确练习行为的举措54-56
4.5.1 大力提倡"轻瑜伽"的概念54
4.5.2 建立与居民小区相配套的瑜伽练习场所54-55
4.5.3 倡导瑜伽融入大众的生活方式中55
4.5.4 引导会员循序渐进练习55-56
4.5.5 规范瑜伽指导员的培训机构56
5 结论与建议56-59
5.1 结论56-57
5.2 建议57-59
5.2.1 对瑜伽馆管理者的建议57
5.2.2 对瑜伽教练的建议57-58
5.2.3 对瑜伽会员的建议58-59
6 致谢59-60
7 参考文献60-63
8 附录A63-68
9 附录B68-70
10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龙绍赟,梅丽兰,郭蓉;[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李萍,王莉华,赵伟;[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朱瑛,马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周爱玲;[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科版);2005年01期
曹阳;[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李德玉;[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陈丽霞;[J];山东体育科技;2004年04期
孙明兴,潘治贤;[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孙金蓉,苏红鹏;[J];体育学刊;2005年05期
冯唯锐;[J];体育与科学;2005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志兰;[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欧阳江琼;[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彭小静;[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高林洲,韩来国;[J];安徽体育科技;2002年04期
胡勇刚,杨恒心;[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4期
谭刚,龙建新;[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沈晔;;[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6期
陈冬梅;;[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3期
黎晋添;宋允清;;[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刘贤辉;;[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刘桐华,徐兰蕙,万延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蔡有志,留森华,陈岭;[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章小辉;张璋;林通;余志健;;[A];2006年全国体育仪器器材与体育系统仿真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黄一飞;;[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傅纪良;黄文浪;;[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陆亨伯;廖淑珍;;[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闫成栋;;[A];2006年体育仲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罗亮;侯斌;;[A];第22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周艳丽;周珂;;[A];第22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秦梅;;[A];第22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卫;[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陈钧;[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方明;[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李艳翎;[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刘新民;[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董杰;[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王慧琳;[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池建;[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王健;[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张勤;[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么娥;[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丁庆建;[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纪新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许彩明;[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徐桂贞;[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段晓霞;[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麦炳耀;[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方千华;[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隋力;[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李宏权;[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庞宇;王晓芳;;[J];昌吉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赵栩博;刘荣;;[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蔡端伟;李艳;;[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颖;[D];吉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楚兰;[J];湖北体育科技;1999年04期
姜周存;[J];山东体育科技;1999年01期
付荣;[J];宿州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谷崎;[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年03期
裴立新,王毓瑞,韩佐生,郭层城,熊振强,舒有谟,武富刚,马世平,霍旭忠,岳继翼;[J];体育科学;1999年04期
王志斌;[J];体育学刊;1996年03期
姜周存;[J];体育学刊;1996年04期
陈汉有,王丙振,马乃欣;[J];体育学刊;2002年03期
林旭,陈思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陈青,龚云,王宗兵;[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晓东;[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么娥;[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龙绍赟;[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浭;;[J];棋艺(象棋版);1981年03期
;[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1年07期
黄泽全;;[J];体育博览;1982年02期
杨静宜;刘绍曾;;[J];体育博览;1986年02期
;[J];父母必读;1986年06期
朱丽;;[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9年11期
崇惠友;;[J];体育博览;1992年04期
;[J];北京成人教育;1996年03期
;[J];北京统计;1998年01期
;[J];中国考试(高考版);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钱七虎;郭东军;陈志龙;;[A];钱七虎院士论文选集[C];2007年
;[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李雪瑞;王秀兰;冯仲科;;[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马静;柴彦威;;[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杨红;杨树红;;[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孙琳;;[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许德明;;[A];全国首届急诊医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姜庆寰;修济刚;郭大庆;宋伟;洪少峰;;[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陈同顺;;[A];课题研究报告与论文选编(1995年-2000年)[C];2000年
赵莉;;[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徐景霞;[N];中国教师报;2005年
本报记者  孙斌 徐霞;[N];华夏时报;2005年
毛学农;[N];江淮时报;2005年
记者 赵凤华;[N];科技日报;2005年
本报记者 郝涛;[N];市场报;2005年
本刊记者 米雅昆;[N];消费日报;2005年
李煦;[N];中国建设报;2005年
殷新宇;[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袁一雪;[N];北京科技报;2006年
记者 郝中实;[N];北京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媛;[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彭剑波;[D];清华大学;2009年
夏林茂;[D];清华大学;2005年
刘刚;[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李莲芳;[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董雪玲;[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李晓京;[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黄利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李伟;[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崔一梅;[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琴;[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陆强毅;[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高立武;[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乔丽;[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张薇薇;[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李倩;[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张云;[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兰艳丽;[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刘莉娟;[D];首都体育学院;2008年
陈文倩;[D];首都体育学院;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北京市商业瑜伽馆会员健身行为研究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北京市商业瑜伽馆会员健身行为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1:56:2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北京市商业瑜伽馆会员健身行为研究.PDF
官方公共微信查看: 2499|回复: 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50积分7734精华8帖子
本帖最后由 秋梓 于
14:33 编辑
14:21 上传
当很多人反应练习虎式的时候,感觉对弓腿的姿势很难受;在练习半蹲式的时候,很多人蹲姿已经保持的不成形了。在人的一生中,常会遇到一些令人难以忍受的事情,有时它们不是身体的困乏,也不是有什么所谓的疾病,而恰恰是外界强加给你的身体结构,这种结构有时就是压迫和摧残。你有没有想过呢……?一禅谏言
随着时间推移,瑜伽广泛而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教练们,感觉到了一点,就是“教习瑜伽”与“练习瑜伽”来说,对比起来,实在不是一回事!
在很多教练者脑子里,曾经受到这种误区观点的影响:意思是说,只有会练了,才能会教瑜伽,并且还要苦练。事情若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恐怕全国上亿的瑜伽会员练习者,都可以做瑜伽教练了。她们或多或少的都会练习,有的甚至练的体式功力,一点也不比教练差,并且很多人都是练了七八年、十多年瑜伽的老练家。
是否会练了,就是会教的呢?这里就说说瑜伽“教练”跟“会员练习者”之间练的体式,究竟有多大的差别呢?让一禅来细解说一下其中的不同。说完后,答案就会明白了。
先摘录并引用爱杨格《瑜伽之树》一段话:瑜伽的真正果子不是肉体上的成就或表演。瑜伽行者向来不测量氧气的摄取量,他们对这个没有兴趣;他们在意的是藉着和谐的呼吸保持头脑和心的清净,这是靠呼吸法达成的。行为所结的果子会告诉你时候走在正确的路上。
这段话瑜伽大师爱杨格在书籍中。大家好好读读这本书,这是太适合广大教练们学习的一本好书。
教练顾名思义就是教人练习。既然是教人练习,跟自己练习,二者肯定是不同的。作为教练员,要不要苦练体式呢?这里给你一个答案:体式一定是要练的,但作为教练来说,学练体式的方法和内容,这跟会员练习者是有很大差别的。
那种死板苦练体式,带操式的强制练习模式培训,基本上属于培养会员练习者的范畴,与培养教练所学所练无关。
举个例子:一位练习者因体式练的超级棒,想去参加培训当教练。当他来到培训机构时,几天后他成为了这家培训机构的首席导师。这事情成为了瑜伽内的笑话。因为这家培训机构,是根据他体式做的超级棒来定义谁是老师的。本来想学习教练的人,结果成为了教练的老师,此事情很有哈哈镜的味道,呵呵。 & && && && && && && &
那么,作为教练员要学什么,练什么呢?按照体式角度,教练要学会自己感知体式,学会分解体式、学会引导体式,学会解说体式,学会辩证体式;此外学会还有很多……一禅在这篇博文里逐条为大家解说一下。
1、学会感知体式:首先是作为教练员要练习的部分,这说明教练跟会员练习者之间,有了很大很多的不同。为何要感知体式呢?答案很简单,教练者在每一个体式下,要体会并感知明白,哪个姿势带来了什么状态,比如,收缩与舒展;绷紧与放松;呼吸的长短等等,都需要让自己感知清晰。这样就真实的体会到,身体在体式状态下的真实效果,如此在教习瑜伽时,才能起到实际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说到这里,有些人会问:苦练体式的练习者难道不是感知吗?答案是是否定的。同样是在练习,为何不同呢?因为,当你在苦练体式下,你目的追求是体式的结果,因此会忽略了这些体式的感知过程。体式感知是感觉器官通过身体姿势过程,带给头脑的一种反应、反馈;而苦练则直接奔着体式目的去,一种接纳的目的,也因为,你作为苦练者,根本体会不到感知的其中过程。
比如,一些人吃饭只想吃饱,于是你会吃的急、吃的快,结果你仅仅是吃到饱而已,至于吃出了什么味道,你对于其中并不知道;这与细嚼慢咽的品味食物是根本不同的。这也就是说,苦练是粗表,感知是细腻,二者是截然不同的效果。
体式原本没有高低度难度之分,教练按照自己的能力感知并体会进行,这是最诚实的。因此,瑜伽八支分第一支持戒第二条:诚实。当你追逐体式目的结果时,过程所有的诚实就失去了瑜伽真实的意义,你的改变就无从谈起。而瑜伽很多丰富多彩的内容教习和练习,就从感知过程里产生的。
我们举个例子:练习船式控制角度,作为练习者会遇到这类现象:腿部颤抖,控制乏力,有时呼吸急促。当遇到这些问题时,练习者会继续反复练习,直到达到效果,因为她们要的是目的。
而作为教练者同样遇到这些身体问题怎么办呢?很简单,她们要学会感知记录这些体会到的问题。比如,腿部颤抖在什么角度时会强烈,在什么角度会减弱?控制乏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何解决?是腰肌问题还是平衡问题把握不好?呼吸急促造成了这个船式练习什么结果,是匆忙了事,还是越练越急促等等……
教练员在感受体式记录这些问题时,也就需要能够拿出相应解决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教习方法关键之一。现在,我们看到大多数的教练者,没有这些方法,因为她们的瑜伽课,基本是带操模式课,会员练习者腿是不是抖动的,教练们是根本不知道的。也因为,这些教练曾经的培训,基本就是会员的练习培训模式。
某次,一位会员下课问教练:我练蛇体式,前行的时候,腰怎么一点力气用不上?教练的回答很简单:多加强练习吧,就会用上力气了。会员又问:有没有增加腰部气力的方法?教练回答:还是多练习。这位会员带着失望又疑惑的神情回家了,因为她没有得到答案,单单的一句多练习,似乎令人还是疑惑不解。
有一天,她上网遇到我便咨询这个问题,我告诉她:你有三个原因,一是你的呼吸过短。二是前后开始展开的姿势角度过大。三是你前行的时候,你的两臂可能打开过大,或者把气力过于集中到手臂上去了。如此三个问题,造成了你腰部很难用的上力气。
她惊讶的说:哇,原来有那么多问题啊,我的确是呼吸短,还有就是你说的,我的两臂开的挺大的,我问我的教练,她居然只说让我多练习。我告诉她:你这位教练并没说错,多练习一定是需要的;但作为好的教练者,若能给你指明方法和问题的所在,那么这位教练就真正懂得教习了。
遇到这类事情实在很多很多,但大多数的瑜伽教练,因为是练习体式模式培训出来的,而非感知体式训练出来的效果,因此就导致了很多很多的教练,基本只懂得练,并不懂得如何教体式内容的问题。
练是表层的,感知则是教练需要的进一步深层的内容与方法。这就是至今很多教练员所缺乏的,至今很多教练教无可教的尴尬局面,也足以说明了这一点。《瑜伽师地论》记载:人有六识功能,即“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当我们需要弄明白一个姿势时,人的这个六个感官的识功能,需要感知到一个姿势的过程,包括产生的问题。
第六识叫做心识,由前五识汇集而成。说的通俗一些,就是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受。姿势在练习的所有过程。当你感官感受到这些所有的过程,你的心识就知道问题所在,方法所在,如何解决等,你都会逐渐的明晰起来。
比如:虎式练习的要点在腰背上,练出虎式生发的气魄,弓腿的程度让你在加强腰背的力量时,让你整体的姿势演练,变得更加有力而虎虎生机的状态。猫式的控制在腰身上,通过腰身驱动四肢,让腰身变得充分灵活而控制有度。蛇式的灵动在脊柱上,通过脊柱的延伸,前后灵动而又柔美顺畅。战士式的要点在精神意志上,练出战士的英雄气概……
当教练们感知到了,把握了体式的要点,那么就真正练懂了体式。体式会告诉你,它会说话,肢体语言跟心灵语言的结合,教练们的感受是最真实而又丰富全面的,并且是美好的完整效果。这就是教练者第一步要训练的课程。假如教练者还是在体式苦练下功夫,那么你占据的角色基本就是会员练习者,你跟她们没有差别了,切记哦!
爱杨格在《瑜伽之树》上阐述:你得全神贯注,以虔诚、奉神、专注的心演练姿势;方法应诚实,表现应诚实。演练姿势时,必须知道身是否接受了心的挑战,或心是否接受了身体的挑战?你的身体实际感受到姿势了吗?还是因为书上说过这个姿势对身体有某某功效,所以你就照做?你是受到书本的影响,一心追寻别人写出来的经验?还是演练时你用清纯的心,根据自己的体验对姿势有了新的见解?
好好体会爱杨格这段话,你就知道感知体式过程的重要性了。
2、学会分解体式:会员练习者一般不会清楚这个概念(因为练习者无需知道),而教练者有些人听说过,但多数没有听说过。什么是分解体式呢?很简单,就是一个体式的完成,本身都是由无数若若干小体式组合而成的。这一条作为教练者来说,一定要懂得并学会如何分解它。
分解的体式训练对于教练们的意义很重要,让教练者进一步懂得了体式的分解,如此就能够懂得,体式在练习过程中,问题出自哪里,真正如何解决等。此外,这条重要的因素,就是分解体式还可以避免练习受伤。由于学会了分解,让我们的教练们,就学会了体式的“变体”,通过变体教习,教练们的课程方法就更加灵活精确了。
懂得和学会了善于分解体式,教练者就能够根据会员练习者的不同体质,不同身体情况,进行有效的合理分解教习。如同画画,一笔可以画出体式,但作为教练者,要学会分解笔划,一笔一笔分解开。如此,自己才能真正懂得瑜伽体式的笔画分解之道。
比如,拜日式很多人会练习,教练一般知道如何带着练习,但说到分解拜日式,恐怕不是很多教练懂得的了。在传统的拜日里,每个姿势都有心灵的音、身体的韵律、身形的分解,每个姿势都有其中的内涵,其中的练习要点等……
学会了分解体式,教练在课上教习时就能够了解到,会员在练习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是哪个出现的,甚至包括状态等。否则,只看到练习的结果,几乎是不明要点、不明其中原委的,甚至判断还是虚假的。此外,体式的分解跟身心灵之间的关系是即丰富而又妙趣无穷,人体本身就多层性质的,各种体式分解带来的效果与感受自然就不同了。
摘录爱杨格《瑜伽之树》二段段话:1、印度思想把身体分为五个层面:构造层、生理层、心理层、知性层、灵性层。2、西方人容易过度伸展,想要得到些什么,想要速成,他们想把姿式做成,可是这样一来就感受不到反应了。肉体过度伸展使得知觉器官变得迟钝,由于皮肤失去敏感,心就无法感受到动作的反应。
3、学会引导体式;这条是大多数教练所知的,但也是大多数教练头痛的。尤其是刚培训出来的教练们,苦恼不堪的就是这个问题。很多教练只会带着练,不会善于引导,其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心态问题。
我们可以随便问一个刚培训出来,第一次上瑜伽课的教练,假如引导不好是什么原因?答案:肯定是紧张。因为紧张,教练不但发挥不出来水平,更糟糕的是,她们今天的应聘可能会砸锅了。面对这样的教练,会馆老师和会员们一般都不买账的。
由于一些培训机构和老师在培训教练时,过多注重的是体式单一练习,而没有注重人的心态,精神和体式感知、分解等培养方面的训练;如此,这样培训出来的教练,基本是带有很多缺陷的。有时,我们戏称这种教练的培训:基本就是会员练习课!
这类机构与老师的培训误区在于,你不会横叉之类的难度体式,你如何去教瑜伽,如何让会员们服气呢?这种似乎令教练都接受的观点。结果,有一天,会员们都会横叉类的难度体式时,教练们已经不知道该咋教咋办了!
所以,不要走入这个培训误区。教练要学会用任何其中的姿势,教会会员们调理身体,精神,心理、身体部位等多方面的问题,会员们整体转变了,他们一辈子记住你的,你就是他们的老师。假如你靠横叉来上课比较,会员做到时,会员私下会这样说:不过如此。结果,你在她们眼里,并非是老师,仅仅是带操的班头。
引用爱杨格《瑜伽之树》的一段话:Asana(体位法)是姿势(posture)的意思,是身、心、灵在统一状态中安置身体的艺术。姿势有两种层面:一是“做姿式”(posing),一是“反思姿式”(reposing)。“做姿式”是动作,当做出某个体位法时,四肢和身体能在固定的位置,叫姿式(pose)。“反思姿式”是指反省、思考做出来的姿式,重新思考以及重新调整姿势,使得四肢和身体依适当的顺序安置在位置上,并且感觉安适,舒缓,心能“体验”到骨骼、关节、肌肉、纤维、细胞的宁静与安稳。
4、学会解说体式:除了会引导外,作为教练者进一步要学会解说体式。一些培训老师在教练培训课上不以为然的跟教练说:要什么解说嘛,那些都是玩嘴皮子的理论,教会让人家去练是最实际的。真的如此吗?
倘若是这样的话,我相信,很多很多人都会做教练了。我不想说一些培训老师的无知(因为她们算不算培训老师,远远还是个未知),这里,我只想说:瑜伽博大精深,语言是瑜伽里一门系统的教学文化。
在瑜伽里,有语言的声论,词论,梵语论、奥义论,数论等很多很多的哲学内容。在印度的瑜伽大学里,想作为一名瑜伽老师,要学的内容是很多的。绝不是一上来就玩体式练习,若是这样的话,你完全可以去印度的大街上,去拜师学体式卖艺了。
有不少教练问,我学那些解说的学问做啥,我只是一个教练啊?这里我们不敢相信,你只能是一个没有瑜伽专业知识和文化的教练,你只能是一位练家把式,你非真正的教练。我们可以相信,教练上课一定需要语言的引导和解说的。
我们就来看看一些不善解说体式带来的现象:口令式解说,很多会员反映:这类上课效果很乏味,教练的口令我都会背诵了,她说上一句,我已经知道下一句,这种口令都烦死了,气氛很沉闷的,也不知能不能换个口令。这类现象不算糟糕的。
糟糕的属于这种:就只是带着练,基本不说的,即便能说的就几句。甚至还有会员遇到问题了,教练基本不回答,即便回答也是一句:多练习吧!
这类瑜伽教课,我相信会馆老板,根本不必找教练,找一位会员带着做即可,或者放录像光盘也可以。我们看看,国内很多难以应聘工作的,大都都是这几类教练。说她们不够专业吧,人家的体式练的还不错。说她们够专业吧,很多会馆根本不需要,这令她们很苦恼,怎么也想不通。
不要想不通,原因很简单,教瑜伽跟练瑜伽本身是一个不同的领域。教练不但要练,但一定要练教习的内容。包括理论,理论带来的不是嘴巴功夫,而是修正头脑的功夫。这个功夫是《王瑜伽》的努力方向。我相信,一位好的教练员,在上课时,将体式解说的清楚,那么会员练习的一样会练的很清楚,练的更起劲。
作为人类这个智能生命来说,有一种不可忽略的习性,就是面对做一件事情,时间长了,她们总想要做明白,或者搞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这是人类天生的探究未知事物的本领。教练者的你不是在上动物训练课,你要切记:你教的对象,都是智能的人类。时间长了,她们一定会挑剔明白的。
摘录爱杨格《瑜伽之树》一段话:瑜伽的学问始于行为规范,以建立道德、身体、心理和灵性的品行。不认识英文字母,是不可能学习英文读写的。同样地,不知道持戒、内修、体位法、呼吸法、收摄、心灵集中、禅定这些瑜伽基础,就不可能住在真我的居所里。因此,我要求大家从外围开始,去了解瑜伽的深度,这样你们才能进入种子。只有极少数特殊的人,能从存在的核心开始。
5、学会辩证体式:瑜伽宝库里的哲学部分里,占据很大的领域。自古至今,那些流传不衰的各类经典,还有纠正人性观念的哲理精髓,其蕴含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和心理上。一个人正常的人,在日常做事和行动中,她们的体式都是合理、辩证的。
这种辩证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本能。比如,当你遇到红绿灯,或者遇到一堵墙,你会做出停留或者转弯的判断。这就是行为规则的辩证。除非,你不要命,或者直接撞墙走过去,呵呵。我们估计没人想那么做。
既然我们不会选择玩命,那么,有些练习瑜伽者,何苦会做出玩命的体式练习行为呢?看看现在很多会员练习者受伤就知道了。这是没有辩证的练习,责任多少也在教练者身上,因为没有辩证的教习。一些人会问,苦练不好吗?
苦练可能适合意志力强的个别或者少数人,他们带有某种目的而作的行为,而多数人则不适合。无论练什么,都要因人而异的,比如,很多人因为工作忙碌导致体质很虚弱,来寻求瑜伽得到调理,而练习的结果恰恰是疲劳不堪。
一位教练好不容易预约了一家企业的瑜伽课,经过第一天晚上教习后,第二天早上,企业负责人通知她:我们预约的课程结束了,你的课不适合我们企业员工。教练愕然问:是我的课不好吗?还是其它原因?负责人回答:员工们反应练的太累了,我本想让你教她们恢复精力和体力,而你教的相反了,这不,今天早起好些个迟到了,理由是昨晚太累了。
这位教练默默无语的走了……但愿她能明白!
有一部分教练可能用一个苦练的模式,以为适应于所有人。这就是思维的智障。看看会员练习者反映的情况,这种思维智障的教练,似乎有很多。听起来这话有些令这些教练们不舒服。呵呵。若真的不舒服,那么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触动。看来,做好一名瑜伽教练,不容易的,但方法方向正确了,就不会走弯路,如此就容易了。
摘录爱杨格《瑜伽之树》一段话:如果你是瑜伽老师,应该要有一些病理学知识,要知道疾病的成因,如何发展,身体哪些部位会受到影响。做瑜伽老师很不容易。或许你可以立刻判断出这个人有什么病痛,可是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直接对治病灶,就得从外围着手。
学会辩证哲理,让你的事业,生活和瑜伽教习之道,更加美好。此外,作为教练的训练和培训内容,还有很多,有空一禅会介绍给大家。让我们的瑜伽教练事业更进步,为了让会员练习者的健康更受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禅合十!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瑜伽练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