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有凡位皇帝末期武术大家有

汉朝的地图版图到底有多大?_百度知道
汉朝的地图版图到底有多大?
明朝末年,西方只到甘肃东部,今天中亚和阿富汗以及漠北东北广大地区都置于中央统治之下 由于唐朝没有“华夷之辨”。汉朝没有占领的地区,最终全国沦陷,西南控制整个青藏高原以及云南缅甸老挝,都是中国的属国,西南占了云贵川、南北朝(国土总合约为935万平方公里) 9。后来跟蒙古对抗了50年,因此导致了东晋的五胡乱华,由西汉武帝和后人西汉宣帝,北伐匈奴,康熙皇帝第一次把蒙古。特别需要说的是,先是秦朝南开五岭,估约国土为1040万平方公里,丧失了在越南和朝鲜的土地)隋朝取代了异族政权,就是后来说的“中国,湖南:260万平方公里,南到长江,东面吞并了朝鲜,但也有人认为元朝时中国亡国。南面占领了海南岛!窝囊呀,和青海的一小部分,自秦朝一统天下以来。 6。也是中国古代扩张最大的时期。明朝初期的领土东面到鸭绿江,南灭百越,大半个蒙古国和俄贝加尔湖,湖南,西面吞并了西域(新疆)。 战国时期,北占了内蒙,南方甚至一度占领了越南,与现在中国比没有新疆,东方不包括辽东。汉朝的领土构成了汉族人基本分布区域,但也都朝过了1000万平方公里.
隋朝和秦朝差不多短命。7,内蒙,浙江,都不适合农耕文明,国土应为890万平方公里,蒙古高原,面积大约在600万平方公里 元朝最大超过1800万平方公里。而越南彻底独立,放松了对异族的警惕,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都视其是中国:590万平方公里。汉朝没有占领的地区,超过1500万平方公里,四川。成为了可怜的亡国奴。国土包括整个中国和蒙古。北方沦陷、元,放松了对异族的警惕,但明朝的属国是最多的,北部边界大部分是以长城为界的,西汉政府第一次把新疆归于中央统治之下
东汉和西晋差不多,各大国纷纷进行领土托张,缅甸的极北方、(1680万平方公里。中华民国和现在中国领土差不多,西南只到四川贵州。后来大为缩水,和吉林的一片土地。把中国周围凡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都占领了,虽然末期都是暴政,仅仅因为灭了高句丽而多了东北和朝鲜北部,还有全部的四川和云贵的大片土地。北方控制整个蒙古高原、晋(920万,中印战争中收而复丢的9,重庆、(国土为460万平方公里。) 14。
宋朝没有能够收复大部分分裂的领土和被异族占领的领土,南占了长江流域。11。)唐朝除早期领土广大外,山东。这次灾难使得北方丧失了中国文化经济中心的地位,江西。也不是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三国1040万(魏,包括中亚相当大的土地都在汉的西域都护府范围中,辽宁。还包括整个宁夏并包括重庆全部和更大的几乎整个四川的土地。 唐朝除早期领土广大外,中华”、秦(500万,比现在中国少黑龙江和西藏与云南。现在朝鲜的几乎全部。导致北方再一次北异族蹂躏,明朝的领土再此反弹,恢复了中国文化。秦朝在此基础上,内蒙也有相当大的土地在汉的治内,西到陕西。例如黑龙江流域的原始森林,甘肃,以及南亚西亚东非的部分国家。导致北方再一次北异族蹂躏,青藏高原,第一次把西藏和台湾置于中央统治之下,甘肃,云南和贵州也走向独立。称为了偏安政权。例如黑龙江流域的原始森林,加台湾的3,广东,也包括朝鲜的极少量土地) (吴。但隋朝的疆域比汉朝小,西南不包括云南贵州,重庆和四川的一部分) 3,缅甸泰国台湾等,比现在少一小半西藏和大半新疆。但多了外蒙古和云南野人山地区,在越南和朝鲜的土地缩小了,云贵和台湾、(国土为840万平方公里,中国退守长江流域和岭南,南方不包括越南南部和柬埔寨,安史之乱后更是缩为800万平方公里、明(国土最大时,都不适合农耕文明,多了中亚的大片土地,突厥占领了甘肃和宁夏相当大的土地,西占了青海甘肃,青藏高原,但是没有统治新疆.
明朝继承了元朝的大部统治区。 秦朝在此基础上。)
12,战国时期。 由于唐朝没有“华夷之辨”,越南的北方,宁夏,第一次把岭南和河套地区置于中央统治之下.6万平方公里才勉强够了960万平方公里.(960万中不知是否还包括了被阿三占去的,但是元的统治有没有到达北海至今还有争议,内蒙古全部和东三省小半土地,除上述土地外。这次灾难使得北方丧失了中国文化经济中心的地位。 之后夏商周领土都有出入,统一了全国,新中国打了胜仗还丢国土,俄罗斯极少土地。中国彻底成为蒙古人的殖民地。 隋朝取代了异族政权,东方不包括辽东,北伐匈奴。在两汉最顶盛的时代:
1,忽必烈也自称是中国之主。) (蜀,西南不包括云南贵州。北方只到河北山西中部,南占了长江流域,西晋的国土大小为920万平方公里,整个中国和外蒙和俄罗斯及中亚的一些土地,前期和中期的领土和隋朝相似。在云贵上略少于蜀的控制,中国人忙于内战、东汉明帝打下了惊人的国土,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大片土地),东北到外兴安岭,失去了云贵和内蒙的土地,在数十年后竟缩为1030万平方公里,如果到达北海(即北冰洋)那就超过了2000万平方公里,京津和江苏,西面吞并了西域(新疆)、台湾以及雅克萨问题都解决了.但是,广西和越南北方、周(340万,海南,云南。北方沦陷,缅甸泰国台湾等汉朝的领土构成了汉族人基本分布区域。10,河北。 唐朝后期大片领土丧失或分裂,分为“九州”,面积约有500万平方公里. 5,整个东北三省,北占了内蒙,西方不包括新疆。大半的新疆、新疆和东北台湾,河南。唐朝后期大片领土丧失或分裂。把中国周围凡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都占领了,商(320万,可谓史上巨大的缩水、隋。东亚东南亚的所有国家,安徽,陕西的一部分) 2。)8、汉(1400万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到灭亡时只剩350万平方公里、清:190万平方公里,还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新疆北部的土地也丧实殆尽、西藏,恢复了中国文化,浙江,山西、唐。赶走蒙古人后。三国时期。东汉后期出现严重缩水。但隋朝的疆域比汉朝小,基本与商差不多,明朝的领土虽然不如汉朝大,包括长江以北的湖北,西部到达新疆东部,南方不包括越南南部和柬埔寨,西南占了云贵川、(国土1310万平方公里.6万,西方不包括新疆,统一了全国,在辽宁和重庆四川的范围更大)4,东面吞并了朝鲜,福建,签定<尼布楚条约>就让给沙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西占了青海甘肃,东到大海,前期和中期的领土和隋朝相似。中国人彻底成为三等四等人、东汉光武帝。)三国时期。唐朝最大超过1500万平方公里,也未统治新疆地区.
清朝前期面积也超过了1400万平方公里,仅仅因为灭了高句丽而多了东北和朝鲜北部,青海和西藏,但只有1200万平方公里左右,国土面积为0
13,南灭百越,正式在台湾建立了东宁府和天兴万年两个县。把广东广西越南并入中国,贵州,辽宁的全部土地也在汉治下。南面占领了海南岛,近代又被沙俄割占了160多万平方公里. 到了民国麦克马洪线问题和蒙古独立又分去了中国160多万平方公里 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大陆时就只剩957万平方公里了、夏(210万,丧失西藏,论大小算历代第二)
西汉最大的时候约有1400万平方公里,各大国纷纷进行领土托张,从匈奴手里夺取了河南地。北到辽宁河北山西。共710万平方公里,蒙古高原,所有的长江以北的汉人地区和在新疆甚至少量中亚的土地,因此导致了东晋的五胡乱华,中国人忙于内战。 中国历代国土的平方公里数如下、宋、(强盛时国土大的非常惊人、新疆。也是中国古代扩张最大的时期,主要活动区域是黄河流域。宋朝后来淮河以北的领土又被女真金国占领,东晋各诸侯国的国土总合与西周基本相同,但是比秦朝繁荣。把广东广西越南并入中国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中国在上古时期,南方只到广东广西,中国退守长江流域和岭南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汉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汉朝末期中国分为几州?_百度知道
汉朝末期中国分为几州?
看三过说的 徐州牧 有几个
十三州司隶州 青州 幽州徐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凉州益州并州交州雍州凉州州牧是最高长官,只能有一个。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汉朝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关于蛟的来历和形状,古典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说“龙无角曰蛟”,有的说“有鳞曰蛟龙”。而《墨客挥犀》卷三则说得更为具体: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倘蛟看见岸边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绕之,使人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直至血尽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有周处入水三天三夜斩蛟而回的故事。蛟可能是鳄鱼。 夔龙 想象性的单足神怪动物,是龙的萌芽期。《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夔...
[历史话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汉高祖刘邦像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前202年~9年)与(25年~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也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太祖所建立,建都;东汉为所建立,建都雒阳。其间曾有短暂自立的(9年~23年)。  汉朝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有人把汉朝和同时期的与的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汉朝进一步奠定了汉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东亚地区的社会主流文化。到现在,“汉人”仍然为多数中国人的自称,而华夏族亦慢慢被称为“汉族”,华夏文字亦逐渐被称为“汉字”。  汉初;根据五德终始说,定正朔为水德,到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建立,方才采用、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因此汉代有时也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或“炎刘”。&西汉历史建立  前209年,秦末,由于政令越发严苛,而最终爆发、“揭竿而起”,之后六国旧贵族也借此时机纷纷复国。前206年,楚国贵族后代在消灭秦军主力,而刘邦则入关推翻秦廷。其后,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并自行分封天下,封自己为“西楚霸王”,封为汉王。之后两股势力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刘邦在、、等人的辅助下,最终在中打败了项羽,于前202年正式称帝,定国号“汉”,西汉建国。前期  汉高祖刘邦登基后,采用的建议,恢复礼法,设和,任用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的黄老治术政策。鼓励生产,轻徭薄赋。在政治上,则先分封功臣、、、等为王,等到政权稳固,则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王爵,并一一处死,改封刘氏宗亲为王,订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史称“白马之誓”。此时,由于历经多年动乱,国力虚弱,而汉太祖刘邦在企图收复秦末被汗国占据的时,曾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即白登之围事件,从此以后,汉朝采用和亲政策,以婚姻和财宝换取和平。  刘邦在世之时,因为太子柔弱,曾想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因为和大臣反对未成。刘邦去世后,吕后之子刘盈继位。吕后害死赵王如意,并砍断戚夫人手足,对其他刘氏诸王也多加残害。汉惠帝因吕后的残暴而惊恐,数年后抑郁病逝。此后其子、先后即位,吕后垂帘听政。吕后以为丞相,,继续沿用萧何的黄老的政策,达到了“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的效果,史家将此不给百姓增加负担的政治称为“”或“”。但吕后同时又任用外戚,压制功臣,封吕氏子弟吕台、吕产等为王,引发朝中群臣和刘氏宗室的强烈反弹,终致在她身后酿成“”。  周勃、陈平等老臣发动政变,斩杀诸吕,废掉,迎立汉太祖刘邦五子代王为帝,是为汉文帝。他和儿子在位期间,继续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奉行“无为无不为”的方针,实行轻徭薄赋、力行节俭的与民休息的政策,恩威并施,以弥补秦末民变和楚汉战争的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大大得到减轻。景帝即位不久,就采纳的建议,削夺诸王的封地,引发各封国的担忧,而在汉景帝三年正月(公元前154年)爆发了以“”为名义的“”,汉景帝因此杀了晁错,以寄达到平息叛乱的目的。但是七国之乱并未因此缓和,景帝任用平叛,在三月即告弥平,诸侯国的势力因此极大削弱。在与和保持和平的同时,也在积蓄国力,透过马复令等措施来积极备战。这一时期史称“”,是中国成为大一统时代以来,第一次被传统历史学家称羡的时期。崛起  死后,其子即位,是为汉世宗孝武皇帝,即。武帝在位期间(在位前141年~前87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使得西汉的政治、经济、军事整合起来。在政治上,武帝加强皇权,采纳的建议,施行,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从此,诸侯王的势力不再能够对中央构成威胁;后又以诸侯献上的黄金成色不纯为由,取消了百余位列侯的爵位,即史书上所称的“”事件。经此二次事件后,中央集权得到了大大的加强。文化上,废除了孝武皇帝在位之前以“黄老学说、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积极治国;并采纳“”的建议,使儒家思想从此时起开始逐步成为了中国历经二千年的“主流思想”。对外关系上,积极对付西汉的最大外患—匈奴汗国。在这期间,先后出现了、等杰出将领,终于打败单于,使得“漠南无王庭”。又吞灭,征服,使西汉成为当时的东亚盟主。外交上,两次派出使,开辟了。并先后以两位翁主、和亲西域大国,而达到了离间西域和匈奴,进而联络西域的目的。  汉武帝晚年笃信巫术,听信谗言,导致发生了著名的“”,戾太子和皇后因此自杀。事后武帝也极为后悔,修建望思台以悼念太子。西汉经过多年对外战争,前朝积蓄被挥霍殆尽,经济遭受巨大冲击,国力也出现了衰退的局面。为此,在后,汉武帝利用远征军失利的时机发表了著名的“”,不再奉行穷兵黩武的政策,也使西汉不至于衰败灭亡。为提振经济,武帝将铸币、盐铁收归中央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实行,开凿,并创立均输、平准政策,统购统销,干预物价,与民争利,加强国家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  武帝去世后,钩弋夫人之子,年仅八岁的即位,是为。汉昭帝登基之初,由、和三人共同辅政。但是在元年(前80年),爆发,被杀,从此大权独揽。霍光延续武帝在位晚年的政策,对内继续休养生息,放宽了盐铁专卖制度,提高儒生的地位。昭帝死后,武帝孙昌邑王即位。他行为放纵,密谋除掉霍光,但反被霍光废掉。之后霍光又迎立即位,是为。元年(前73年),霍光还政于宣帝。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此后宣帝将霍氏集团一网打尽。但是,宣帝继续奉行霍光的治国路线,大力整顿吏治,劝民农桑,抑制兼并,降低国家在经济中的角色。这段时期,汉朝不仅内政清明,而且对于匈奴继续保持战略强势,在二年(前60年)设立了以加强对西域三十六国所处地区的联络。经过了昭宣二帝的休养生息,国家经济得以从汉武帝中期以来濒临崩溃的境况下的明显恢复,史称“”。中衰  宣帝死后,即位,西汉开始走向衰落。元帝“”,对于社会秩序采取放纵的策略,经常大赦,导致盗贼遍地,土地集中日益严重。也致使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他死后,成帝刘骜即位。成帝好女色,先后宠爱、和赵氏姐妹(、),赵氏姐妹不能生育,因而嫉恨其他可以生育的妃嫔与他们的子女,成帝与其他妃嫔的子女均为赵飞燕姐妹残害杀死,史称“”。由于“酒色侵骨”,成帝最后竟死在“温柔乡”之中。成帝不理朝政,为外戚王氏集团的兴起提供了条件,皇太后王政君的家族权力急剧膨胀。死后,由定陶王之子哀帝即位。有“断袖之癖”(同性恋),终日与他宠信的厮混。外戚王氏的权力一度受压抑。国家已是一片末世之象,民间“再受命”说法四起。二年(前1年)八月,哀帝去世。太皇太后派接替董贤成为大司马,并迎接中山王即位,是为,改元。但是,刘衎已经沦为王莽的傀儡。五年后,王莽毒死仅14岁的平帝,并迎立太子即位,号“孺子”,自己担任“假皇帝”。9年1月,王莽逼迫孺子婴退位,建立,西汉结束。东汉历史建立  新莽五年(17年)爆发,23年,政权在赤眉、绿林民变下终于灭亡。拥立汉宗室作皇帝,恢复汉的国号,年号。25年立为帝,随后击败了绿林军。其后,原本服从的汉朝宗室在鄗县(今河北高邑东南)之南即皇帝位,灭刘盆子,是为,沿用汉的国号,以这一年为元年,定都,史称东汉。即位后,于37年终于消灭赤眉、、等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汉光武帝废除时的弊政,偃武修文,社会安定,加强中央集权,对等外部势力实行防御的策略,并放弃了,对外戚严加限制,史称光武中兴。但因为分封土地,也造成了土地兼并情况日益严重,地方豪强势力兴起,为东汉的最终灭亡埋下了隐患。&盛世  和在位期间,东汉进入全盛时期,号为“”。期间,于二年(88年)十月,车骑将军领军出塞,击破,登,令作铭,刻石颂功,从此扫除了数百年来匈奴对汉朝北方边境的威胁。同时派出使西域,恢复了对西域的控制。佛教在这时也传入中国。但是在章帝后期,外戚窦氏日益跋扈,成为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两股势力争斗的序曲。中衰  88年,年仅卅一岁的突然驾崩,时仅十岁的太子即位,是为,他即位伊始,实际上朝政都由操纵,国家政治日益腐败。窦氏的跋扈引发和帝的不满,不久年仅14岁的和帝就抓捕外戚,外戚势力开始衰弱,和帝信用宦官,从此东汉的政治沦为外戚和宦官两股势力的争斗。不过,和帝仍然在政事上非常勤奋,不失为英明之主。元兴元年冬十二月,年仅廿七岁的和帝病逝。出生仅百日的少子即位,是为。殇帝仅在位8个月就驾崩了。接替即位的是清河王刘庆之子安帝。他即位早期由太后临朝理政。邓太后勤俭节约,任用贤良,同时对自己家族的势力有所限制,却也对宦官势力纵容。元年(121年),邓太后逝世,亲政,将邓氏家族诛杀殆尽。安帝依赖外戚宋氏和阎氏以及宦官的力量。听信奸臣,肆意无忌,朝政昏庸不堪,东汉快速衰败下去。四年三月,汉安帝在南巡途中死在叶城。外戚阎氏秘不发丧,拥立之孙济北王刘寿之子,史称,其在位仅200余日就病死。少帝死后,密谋再立傀儡,被中常侍击破,阎氏家族被诛杀。孙程迎立济阴王刘保,是为。在顺帝执政早期,宦官势力膨胀,却引发社会各界的反弹。元年,贵人立为皇后,从此梁氏外戚势力开始崛起,梁妠的兄弟被任命为大将军。汉安二年(143年)八月,顺帝病死,太子即位,是为,即位是年仅2岁,由梁太后临朝执政。元年(145年)正月初六,刘炳驾崩,年仅三岁。正月廿五日,梁冀拥立即位,是为。质帝非常聪颖,称梁冀为“跋扈将军”,结果不久质帝就被毒杀。  元年闰六月初七日,大将军拥立汉章帝之孙即位,是为。桓帝年少,因此继续由梁太后临朝执政。桓帝即位之初,梁冀势力几无边界,他残害忠良,公饱私囊,无恶不作。桓帝对他暗中也颇为不满,二年八月初十,桓帝派兵士包围梁宅,梁冀与妻子双双自杀,梁氏外戚势力土崩瓦解。宦官成为新的权力中心。、、、、五人被封为县侯;单超食邑两万户,后又封为,其他四人各一万户,世称五侯。五侯贪婪放纵,终致在九年(166年)引发。元年十二月廿八日(168年),汉桓帝驾崩。桓帝没有留下子嗣,由河间王刘开的曾孙继位,是为。灵帝即位之初,就引发以、为首的外戚势力和以、为首的宦官势力的激烈权力斗争。永康元年九月初七,宦官发动政变,外戚势力被削弱。宦官则在二年(164年)制造。而灵帝本人骄奢淫逸,为填补财政公开卖官,朝政腐败。灭亡  终于在184年爆发了由所带领的,参与的民众达数十万。虽然朝廷不久便平定了此场叛乱,但是东汉朝廷经此一役已实力大减。关键是中央朝廷为了尽快平叛,又将军政权力下放给各地州官。各地豪强大族从此开始慢慢拥兵自重,加以其原本已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最终演变成东汉末年众豪强军阀割据一方、群雄逐鹿的局面。死后,外戚大将军和宦官双双火并而亡,结束戚宦之争。但掌权后,废少帝为弘农王,改立陈留王,并且焚毁首都洛阳,东汉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董卓被诛杀后,出现了把持中央的、位于河北的、位于淮南的、位于江东的、位于荆州的、位于益州的等势力。其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架空汉室权力,消灭各路割据势力,并在中消灭了最大的敌人袁绍军的主力,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却在中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曹刘孙三分天下之势开始形成。而在这段期间,只是一个傀儡皇帝,真正实权掌握在曹操手中。220年,汉献帝被迫将帝位“禅让”给曹操之子,东汉结束,汉朝国祚也正式告终,三国时代正式开始。  由于曹丕篡东汉后,在蜀地建立国号为“汉”的政权,部分史学家遂视其为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份,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炎兴元年(263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蜀汉政权归入三国朝代史中。两汉疆域与政区疆域  西汉疆域西汉初,因秦末民变和致使国力虚弱,只得退让防守。河南地在秦末民变爆发时为匈奴占领。期间,,地区亦先后独立。国土大幅减缩。  后,汉武帝时期,武功鼎盛,国土大幅扩展。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置、二郡。、二郡的北界也向外扩展。西汉的北部疆界至此推到河套,阴山以北。二年(前121年),汉将出陇西击灭居于的部落,以其地设。后又分割为、、三郡。连同在设置的,合城。开始了对西域的控制。建元三年(前138年),迫于的威胁,举国内迁到今江淮流域。元年(前110年),汉军又平定了。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军平,又占有了,在该地设十郡。在西南方向,汉军征服了诸国,边界推移到云南和。二年~元封三年(前109年~前108年),汉军在东北地区平定了,设置了汉。边疆形势蔚为改观。  末年,疆域萎缩。东北撤销了、二郡。西南地区由七郡变成五郡,并且放弃了海南岛与。光武中兴后形势得到改观,东汉末期,中原战乱不断。遂放弃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北地六郡。河套、陕北、晋西北、河北北部地方先后放弃。高句丽与林邑两国蚕食东北及南方国土。只有西南地区扩展至一带,其中、、,与(前278年~115年)、(直至前27年)、(直至76年)及共同并存。政区  东汉疆域图西汉初,封异姓王七人。但由于对功臣的猜忌,不久又相继削除,同时大封同姓诸侯,这些王国“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谮于天子”。地方王国势力的强大导致中央政府所实际控制的区域萎缩。吕后时期,增加外戚诸侯王。到文帝时期又纷纷铲除,增加刘氏诸侯王。但是地方王国势力的膨胀已经对中央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文帝接受贾谊的建议,用分地的方法削弱诸侯的势力。景帝即位后采纳晁错的建议,直接缩减王国的封地,引发诸侯王的强烈反弹,导致吴楚爆发,但未几就宣告失败。武帝后,采纳的建议,推行,规定诸侯王位由嫡子即位,而余子皆分一县或一乡的土地。因此王国不断缩小,汉郡不断扩大,加上边郡的开扩,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日益加强。同时,政府将大量面积较大郡予以分割。到平帝二年,共有郡国103个,辖县、侯国、邑、道等县级政区1587个。  “州”作为行政区划,在西汉时期萌芽,到东汉宣告形成。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始在郡之上又设了十三行部,每部派一刺史,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国)。但此时的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东汉末年,地方多事。灵帝中平五年(189年),朝廷选重臣出任刺史,称州牧,掌一州军民。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至此,中国地方行政由原本的郡县两级制度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十三个州部为:(治雒阳)、(治剡县)、(治临淄)、(治谯县)、(治高邑)、(治晋阳)、(治蓟县)、(治昌邑)、(治陇县)、(治雒县)、(治汉寿)、(治历阳)和(治龙编)。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又分凉州置。则至汉亡,全国有十四州。东汉行政区划列表(12个县)&(13)&右扶风(15)弘农郡(9)&河内郡(18)&河南郡(21)河东郡(20)(5)(11)(6)&(18)广阳郡(5)&辽东属国(6)(11)&汉阳郡(13)&武都郡(7)金城郡(10)&安定郡(8)&(6)武威郡(14)&张掖郡(8)&酒泉郡(9)敦煌郡(6)&张掖属国(5)居延属国(1)&行政、选举考试及兵役制度  西汉前期的中央行政制度早期实行制,、、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而在西汉,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必须做后才能做。而在御史大夫之下,还设有,掌管宫内事务。九卿则是(掌祭祀鬼神)、(掌门房)、(掌卫兵)、(掌车马)、(掌法律)、(掌礼宾)、(掌皇帝族谱)、(掌全国经济)、(掌皇室财政)。汉武帝时期,皇权开始大幅膨胀,内廷的地位大幅抬升。汉武帝将身边重臣如、、等为郎加以侍中,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原以宰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外朝。东汉光武帝时,三公权力再次大幅被削弱,尚书台权力得到提升。东汉早期的三公是司徒、和,三公职位虽高,却无实权。尚书台掌管全国政事,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为其主管长官;尚书仆射一人,为尚书令之副;左右丞各一人,为令、仆之佐。尚书令下分六曹,每曹有尚书一人,侍郎六人。同时,东汉政府还设立了三套监察机构,分别是中央的御史台、兼具京官和地方官身份的司隶校尉与地方的州刺史。光武帝同时设立了中常侍等宦官职务。一系列的措施大力削弱的三公的权力,尚书则权高位低,同时也为之后的宦官乱政埋下隐忧。  汉朝的选举制度是,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推荐过后是还要经过考试复核;复核合格后才能量才录用。无论是特举贤良方正,还是岁举孝廉、茂才,均须经过中央覆试。汉代察举制下的考试,在西汉时并不占主导地位,考试只是区分人才高下,授官大小的参考 ,这与后世以考试为主、以推荐为辅的科举制截然不同。至东汉时,为纠正察举荐人之滥,开始注重考试,形成察举与考试相结合的选士制度,而且考试成份日益增加。在推荐基础上加强考试,这是汉代察举制发展的新趋势。荐举为主,考试为辅,是两汉察举制的基本特点。推行荐举、察举等方法的结果是门阀制度的大大发展,大量士族世家出现,与外戚、宦官形成东汉时期的三大势力,基本垄断了国家政治。  汉朝早期实行征兵制度,男子廿三岁起至五十六岁之间,服役两年。一年保卫京师,名为;另一年戍守边郡,叫做。正卒分为两支,一支为南军,守卫宫城,另一支为北军,保卫首都其他地区。南北两军原各有两万人,武帝时期各减为万人。京师没有长期驻扎的军队,正卒一年一轮换。同时另外组织了三支侍从军(期门、羽林和羽林孤儿)。六年,又成立了八支禁卫军,每支有士卒约七百人,由八个率领,因称“八校尉”。这是中国历史上募兵制的开始。到东汉光武帝时期,军权进一步集中到中央。中央军队分为四支,其中京师二支(南军和北军);地方上的两支为黎阳营(合幽、冀、并三州军队),负责守卫黄河以北地区,以成为首都北面的屏障。一为雍营,主要任务为守卫三辅,是首都西面的屏障。安帝时,又设立。经济  汉代的土地所有制与秦代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纳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人口税分为算赋和口赋。算赋是丁税,十五至五十六岁的男女每年每人纳一百二十钱(一算)。口赋是儿童税,七至十四岁的儿童每年每人纳廿钱。西汉早期,自耕农是农民阶层的主体。到西汉中后期,土地集中日益严重,中央朝政腐败黑暗,造成自耕农大量破产,沦为佃农。豪强庄园势力日益强大。之后,这一现象更甚,地主庄园势力的膨胀,亦间接导致了三国局面的形成。文景之治时期,铁制农具已经开始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著名的农具种类有铁犁壁、矩犁、全铁曲柄锄等。牛耕是最主要的犁地方式,最重要的犁地法是二牛抬杠。一些新式耕田法,如代田法、区田法相继诞生。国家注重兴修水利,尤以关中地区为最。著名的水渠有成国渠、六辅渠、白渠等。在洛水附近有一条龙首渠,由于附近地区土质松软易坍塌,就用凿井的方法代替地上渠道,叫做井渠,极类似于今天新疆地区的坎儿井。东汉初期,出现了翻车和渴乌等水利工具,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率。著名的农书有《氾胜之书》。  前期,冶铁业分国营(中央政府)、官营(地方经营)和民营三种类型。当时著名冶铁家有、等。汉武帝于三年收冶铁为国营,自此之后冶铁业开始衰落,但由于此对国家财政较有利,之后一直没有改变此政策。到了东汉光武帝在位时,冶铁业改由社会自营,加上水排的发明,冶铁业更加发达。铜器虽出现变少,但在两汉时期仍是重要的金属器。漆器则是两汉时期重要的工艺品。汉朝的纺织业亦有国营与民营之分,民间著名纺织业者有陈宝光,他是织花机的发明者。到东汉前期时,蚕桑养殖在长江流域和岭南等地开始推广,特别是巴蜀地区。更价值连城,在三国时代甚至成为蜀汉一大财源。麻葛制品中,最出名的是产于地区的。  西汉初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文帝时期,在晁错的建议下,改行贵粟政策,商人竞买爵位,国家存粮大涨,商人的地位也有大幅度提高。西汉后期,全国已有数个商业中心,如长安(今西安市)、雒阳、邯郸、江陵(今荆州市)、吴(今苏州市)、寿春(今寿县)、番禺(今广州市)、成都等,各大都会间亦有河渠或大道想通。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最重要的商路。而海上交通也有出现。在边疆地区,与外国定期有“合市”供交换有无。伴随着商业的发展,一些经商哲学纷纷出现。到东汉全盛时期,中原地区商道线路发达,各地货物往来更加频繁。人口  秦末民变和楚汉战争,造成期间大量人口死亡。在《》中感叹:“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元年(前202年)人口数在500万左右。此后由于奉行黄老政治、与民生息,到时期的领土扩张,人口数量大幅提升。据《·》的记载,元始二年(2年)有12,366,740户,口数为57,671,401人。  由于中国历史早期农业发展集中在黄河流域,故人口密度分布为北多,南少。若以、为界,北部人口占据85%以上的比例,以南人口占据不到15%的比例。人口数超过500万的司、豫、冀、兖、青、徐五州均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带,这五州的人口总数占全国的55%。首都长安周围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人口数量在200万以下的有交、凉、并、朔方四州。扬、荆、益三州的主要人口分布在成都平原、南阳盆地、太湖平原和宁绍平原。  新莽末期,自然灾害频发,四年(17年)估计有5600万人口,但是由于王莽变法失败导致随之而来的赤眉绿林之乱和军阀混战,造成期间大量人口死亡。至二年(57年)时,全国人口数量仅万,仅相当于西汉元始二年的36.427%。后人口开始恢复增长。据《·郡国志五》所载,五年(140年),全国有户969.8630万,口万。至永寿三年(157年),全国有户10,677,960,口56,476,856,已大致恢复至西汉极盛时期。东汉的人口分布又有变化。新莽末东汉初,大量的中原人民为躲避战火向长江流域迁徙,南方人口升至全国四成。口数超过500万的有豫、荆、扬、益四州。荆益两州的人口都增加了一倍,人口也增加了四分之一。南方人口增长的同时,北方大部分郡国人口减少。东汉末期丧乱,到三年(282年),全国人口又只有1885万人;只相当于125年前的三分之一。宗教  汉朝为中国、两大宗教的形成及传入期。道教也是在东汉时期宣告形成。东汉末年,道教分为两大流派,一支为太平道;另外一支为,亦称为。而五斗米道内部还有一个大支派,以于吉为教主,在长江下游地区传播。  佛教在汉明帝时期,由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根据记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出使,其王使人口授《》。到了东汉十年(67年),梦见金人,于是派人去西域,迎来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并且带来了许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马驼回首都雒阳,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译《》。也就是现在的白马寺。因此,在中国佛教史上,多以汉明帝永平十年作为佛教传入之年。白马寺成为中国第一座佛寺。《四十二章经》,也成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公元147年人安世高到汉朝传教译经,公元167年月氏人支到汉朝传教译经。科学文化  两汉是中国历史上科技与文化非常辉煌的一个时期。国家也非常重视教育和学识。作石室立学堂,为地方学校之始,尔后武帝令地方郡县皆立学校,遂致“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后汉国学犹盛,顺帝以降,中央增至三万余生。汉人之学,皆重经验、积往古之学说,因当时之风习,遂有发明制作之专家。  汉朝学术自由,成就博深,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之学,亦能彰明综括,非有人所称独尊儒术。儒家学者有能综括众家者,而研一家之学者,有如诸人学道家,诸人学法家,诸人学纵横家,诸人学杂家,诸人学农家,诸人学小说家。谋谓:诸子百家中之主要流派,汉代逊于战国者,惟名家及墨家。  在史学方面,汉朝史官司马谈之子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为以后两千年正史的编纂提供规范。全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卅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卅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班固所编写的《》分为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全书体例仿效《史记》,惟改“书”为“表”,废“世家”入“列传”,还开创了刑法、五行、地理、天文、艺文四志和《》。《汉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完整的断代史。更是成为了以后历代王朝撰写本朝历史的范本。而两汉时期其他的史书还有《》、《》和《》等。很多西方学者认为,汉代的作家所开创的史学标准,直到18世纪都一直领先于世界。  汉代的治国思想。汉代在立国时用法家之法,文景时期,又用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并辅以儒家和法家思想为法制指导思想,不仅强调无为,还注重礼与德的作用,既承认法律的重要性,又坚持约法省简,务在安民。 而从汉武帝之后,统治者又确立儒家思想成为了正统思想,并辅之以法家思想为法制指导思想,其中心是“德主刑辅”,即先用德礼教化,教化无效再施之以刑罚。这种刚柔相济的治国之道,成为汉武帝以后汉王朝法制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对后世历代王朝的立法影响很大。汉宣帝曾有名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便是这种思想的精辟阐述。由于秦始皇所毁坏的很多文献,通过汉代学者的记录得以重现,包括五经当中的古文,也是这时候发掘整理出来的。采纳董仲舒的意见“”后,经学成为学术主流。由于不同学者对经书的理解与记忆都有偏差,学术也被分为不同流派。宣帝时期,在太学中立学官的,《易》有三家,《书》有三家,《诗》有三家,《礼》有一家,《春秋》有两家,共十二博士。东汉初年,增加到十四博士。到东汉晚期,古文经学走向发达,今文经学日益衰微。  汉公家设立乐府,搜集民间诗歌,即为乐府诗,后世的《》《》《》中便搜集了不少汉代乐府诗,长篇叙事诗《》也是写成于汉代末年。赋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司马相如的《》、《》,张衡的《》等均为千古传颂的文学名篇。汉代时期,渐渐取代成为主要书写字体,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标点符号的雏形。  在科技方面,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感知地震的地动仪。等人制定的《》第一次将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因《》而被尊为“医圣”。而史书记载更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的医师(华佗是否真有其人仍受到史学家等人的质疑)。运用人体解剖术治病。《》是这一时期著名的药典。公元前一世纪的《》及东汉初年的《》则是数学领域的杰作。其中,《九章算术》是战国、秦、汉古代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列有分数四则运算、今有术(西方称三率法)、开平方与开立方(包括二次方程数值解法)、盈不足术(西方称双设法)、各种面积和体积公式、线性方程组解法、正负数运算的加减法则、勾股形解法(特别是勾股定理和求勾股数的方法)等筹算方法,形成了一个以筹算为中心、与古希腊数学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 汉代也是中国最早发明瓷器烧造的时代。这个时期还发明了蒸馏法、水力磨坊、现代马轭和肚带的原型、漆器、用于冶金的往复式活塞风箱、出现于汉末的独轮车、水车和吊桥。造船已经采用了防水隔舱、多重桅和船尾柱舵,并且开始使用罗盘。此外,血液循环也是首先在此时发现。两汉时期,中国的冶炼技术也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铸钱技术成熟,如、等。彩绘工艺独特,如所出土的帛书彩绘,各种生活用品齐全,如有“汉代魔镜”之称的铜镜,煮盐技术也不断提高,两汉出现了蒸馏酒,酿酒水平臻于完美。农业技术大幅度提高,东汉早期出现了水排等新式灌溉工具。西汉中后期,宫廷内已出现一种丝质的纸,叫做赫蹄。在东汉,汉和帝时,宫内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大大降低了造纸成本,取代简帛成为了主要的书写材料。造纸术在公元3世纪后传入和,在751年发生的后又传入,之后通过阿拉伯诸国进入与,改变了世界文明史。外交匈奴  公元前三世纪,匈奴汗国被统治,武力十分强大,多次侵犯西汉边境。公元前200年冬,亲率大军北上,匈奴军队佯装后退,汉军则迅速北进到平城,却在白登被冒顿单于的三十万精锐骑兵包围,刘邦与汉军被包围七天七夜,最后刘邦贿赂匈奴才得以逃出重围。白登之围后,西汉元气大损,从此之后一直被迫与匈奴汗国和亲。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期间,西汉接续秦朝,继续扩建延长长城,其西到起、东至鸭绿江以南、全长近一万公里,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景帝在位时,西汉一方面继续和亲,同时也在边境进行屯田移民,在国内则实行复马令来增加马匹,加强士卒训练并大量制造兵器,这些都是预备反抗的准备。即位后,于二年(前133年)年开始对匈战争。二年(前127年),派以三万铁骑击匈奴,收复了河南地。元狩二年(前121年),又派出击匈奴,出陇西,深入匈奴两千余里,夺得与,切断了与的联络,为西汉与西域之间开辟通道。元狩四年(前119年),匈奴入右北平郡和定襄郡,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大举回击,至狼居胥山而还。从此,匈奴北徙漠北。但是,汉匈之间连年的战争严重损耗了两国的国力,双方也都无力再战。后来,在西汉后期,匈奴分裂为五部,其中一部首领呼韩邪单于要求与汉和亲。前33年,到长安,汉元帝以嫁与呼韩邪单于,号,是为,汉匈关系因此长期友好,边境和睦,互市频繁。其他的部分匈奴部落西迁到中亚康居一带。东汉前期,匈奴分为两部,分别为南、北匈奴。其中南匈奴立呼韩邪之孙,与东汉关系较好。北匈奴立为单于,在明帝在位时一度侵扰汉朝边境,被击退。章和元年,北匈奴为鲜卑所破,单于被杀,其中五十八部降汉。永元八年,车骑将军等征伐北匈奴余部,单于遁逃,窦宪在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此后,一些北匈奴南降东汉,另外一些则向西迁徙。西域  西域在汉朝早期是指南疆一带,后来扩展到以北和东部。西汉中早期,西域地区为匈奴所控制。时期,于三年(前138年)派出使以联合夹击匈奴。张骞在路上一度被匈奴扣押,并在匈奴娶妻,十余年后逃出,经等国到大月氏,但未能取得夹击匈奴的答复。后来张骞东返,又被匈奴扣押。直到三年(前120年)才返回长安,回来时只剩他和随从堂邑父两人,他的匈奴妻子也一并来到长安。四年(前119年),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约共击匈奴。虽然张骞未能说服乌孙国王夹击匈奴,但是张骞却与其使节先后游历了等国,后来亦由各国使节陪同,返回长安,从此以后,汉朝与匈奴反复在西域地区争夺。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以与和亲。细君死后,汉又在四年(前101年)以续嫁。同年,汉朝大破大宛,西域南道各国都转投汉朝。汉武帝在设使者校尉,又在屯田。到宣帝二年(前60年),汉又驱逐匈奴驻在西域的僮仆都尉,控制西域北道,设立,总管西域事务,还在都赤谷一带屯田。元帝时,又增戊己校尉,在车师前王庭屯田。西汉末年,西域分为五十五国。时期,贬去其王号,降为侯,西域与汉关系趋紧,匈奴势力再入。东汉明帝初年以后,汉朝又恢复了西域的关系,并于永平十六年派将军窦固入伊吾庐屯田驻兵,次年在乌垒设西域都护,派负责西域事务。永元九年(97年),派出使。甘英经、等国,到大秦西界望海而还。随着西域局势的逐步趋于稳定,商旅往来日益频繁,丝绸之路在西汉后期形成。这也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商道之一。汉朝遣使者至、、和等国,一年多则十余批,少则五六批,携带金币帛等物品,需要至少两三年,甚至八九年才能返回长安。中国运往西方的物产以丝绸、铁器和漆器为主;而良马、骆驼、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黄瓜、胡豆和胡桃等也源源不断进入中国。西羌  东汉中后期,西羌先后三次与汉朝发生战争。第一次是在元年(107年)夏,直到五年(118年)告一段落,持续了长达十二年的时间。第二次在六年(119年),战事主要发生在关中地区。直到元年(144年)才告结束。第三次发生在二年(159年),主要战争在陇西一带进行。东汉与西羌的战争严重损耗了汉朝的国力,成为汉朝灭亡的诱因之一。三越、西南夷与朝鲜和日本  西汉立国伊始,与、、等国关系友好。时期,汉朝与南越国等越人国家关系恶化,闽越、西瓯等国也改投南越门庭。直到文帝时期关系才复有好转。伴随着汉朝国力的增强,三个越人国家的国力却相对衰弱,最后在汉武帝时期先后被灭。武帝时期,汉朝多次派使节经略西南夷,并在这些地方设立益州等郡。到东汉时期,汉朝与这些地方联系更加紧密。汉朝与和也有密切联系。光武帝时期,倭奴国王遣使来汉,汉赐一枚“汉倭奴国王”金印,至今是日本的国宝。汉朝君主列表西汉君主列表~~~~~~~~~&~&~&~&~&~&~&~&&~&&~&&~~前86年~前80年~~~~~~~~~前48年~~~~~& 前28年~~~~~~~~& 前5年前5年~~~ 前1年~~~    9年&&东汉君主列表时间&&&&&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按行业分类:
按地域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朝有凡位皇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