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足球场尺寸的足球场都要喷水吗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女足有望&脱贫&&世界杯累积奖金或超过1000万
 编辑:天体
原标题:中国女足有望"脱贫" 世界杯累积奖金或超过1000万
  明日凌晨,2015女足世界杯将迎来更为激烈的1/4决赛。中国女足时隔8年再进世界杯8强后便遭遇了美国女足。1996年奥运会决赛中国女足以1∶2憾负美国队,1999年世界杯决赛中国女足点球大战惜败美国队,都让这场比赛多了一些复仇的味道。不过对于中国女足来说,明晨的比赛意义不仅在于复仇,更在于结束12年不胜对手的历史。胜利,是中国女足唯一的追求。
  屡败屡战从未停止追赶
  1999年女足世界杯,孙雯、高红领衔的铿锵玫瑰在决赛中与美国女足上演了一场巅峰对决,在那场漫长的战斗中,中国女足在点球决胜中以4∶5憾负美国队,继1996年奥运会获得银牌之后,再次获得亚军。
  1999年世界杯决赛,是中美女足的巅峰对决。然而此后随着铿锵玫瑰风流散尽,战胜美国女足似乎变成了难以实现的任务。在2003年1月的一场比赛中2∶0战胜对手后,此后超过12年的时间里,与美国队的23场比赛中国女足从未赢球,进球从未超过1个,场均净负1.87球。美国女足依旧停留在世界一流水平,而中国女足则滑落到世界二流。同时世界女子足坛的旧有格局也被打破,德国队连夺2003年、2007年世界杯冠军,日本队则获得了2011年世界杯冠军。而中国队在2011年首次无缘女足世界杯。
  距离产生美,距离也能催生追逐的动力。经历过2011年和2012年连续无缘世界杯和奥运会的痛苦之后,中国女足仍旧坚定地在追逐美国女足的路上奋斗着。几乎每年中国女足都要到美国去进行拉练,与美国女足和一些美国大联盟的女足球队进行对抗赛,虽然仍旧负多胜少,但一直在积累经验。2011年济南兵败奥运会预选赛后,中国女足在新任主教练郝伟的带领下卧薪尝胆,终于在时隔16年之后,再次在世界杯的赛场上迎来了挑战美国女足的机会。
  再次相遇机会就在面前
  明晨的比赛,绝对是这么多年来,中国女足最受关注的一场比赛。国际足联在官方网站上刊登了中国女足的专访,王珊珊等中国女足主力表示,“1999年世界杯决赛中美大战是我们梦想的开始。”
  2011年至2015年,中国女足用4年的时间完成了蜕变,用20天的时间4场比赛让世界惊呼,铿锵玫瑰又回来了。主教练郝伟在获悉8强战的对手将是美国队之后,通过微信朋友圈为自己的队伍打气:“喜欢和美国队交手!再接再厉!好运常伴!一起奋斗!一起战斗!”主力后腰谭茹殷说:“美国队的目标肯定是奔着冠亚军去的,我们也是,而且我们比她们年轻,没有背负那么多东西,所以可能比她们更放得开。”她不仅没有畏惧对手的强大,反而认为中国女足在这场比赛中将占据心理优势。前锋古雅沙表示碰到美国女足也不怕,因为,“中国女足不是弱队,我们击败她们也不是冷门。”
  事实上,面对美国女足,中国女足并非完全不占优势。中国女足的1/8决赛提前两天结束,中国女足比美国女足多了两天的休息恢复时间。美国女足的主力后腰霍利迪和左边前卫拉皮诺因为累积黄牌停赛,也让美国女足的实力受到一定影响。更为值得期待的是,中国女足提前一个多月开始备战,体能已经不再成为困扰中国女足发挥的最大问题。
  相关>>>
  中国女足有望一夜“脱贫”
  击败喀麦隆队进入8强之后,有消息称中国女足能获得的奖金已经高达400万人民币。国际足联早在女足世界杯开打前几个月,就向各参赛会员协会发去了奖金分配方案。按照这份方案,进入淘汰赛首轮也就是跻身16强的球队,每队将获得约33万美元的奖励,而进入8强的球队每队累计奖金约66万美元,如果进入4强,奖金额度还会大幅提升。如此算来,即便中国女足无法越过美国队这一关,她们也能得到约合409万元人民币的奖励。如果中国女足能战胜美国队,预计能拿到约合700万人民币的奖金。
  除了国际足联颁发的奖金,中国足协也正在讨论给中国女足追加奖励。一种方案是追加100万人民币奖金,也有人提议直接增加到200万元。再加上一些社会企业的奖金,本届女足世界杯中国女足的各种奖金累计很可能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这将让很多月收入只有几千元的女足姑娘一夜“脱贫”。
  对手>>>
  警惕美国女足放的烟幕弹
  中国女足认为自己有机会战胜美国女足,对此美国女足表示了足够的尊重,认为中国女足是一支非常强的球队。美国女足中场核心劳德诺说:“中国队本届杯赛到现在为止的表现很出色,这场比赛对我们来说不会容易,她们非常非常有组织,特别努力,进攻上很耐心。”后卫哈卢普尼则说:“中国队防守非常好,将空间高度压缩,想要突破这样的防守并不容易。”
  中国女足的表现已经引起了美国队的重视,然而太多的赞美之词对于中国女足来说也只能听听。美国女足虽然实力与前几年不能相提并论,但也并不弱,仅仅从球员的个人对抗能力上来说,中国女足仍旧处于下风。同时美国女足大赛经验明显比年轻的中国女足强,这也是中国女足的软肋。本组稿件由记者胡锐凯采写
  特别提醒
  27日7∶30,CCTV-5将直播2015女足世界杯1/4决赛:中国队VS美国队。
  (来源:成都日报)
·&···············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足球:一个国家的符号与传奇_历史频道_新浪网
足球:一个国家的符号与传奇
  因为拥有庞大的足球基础,巴西人多年以来便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自负与骄傲。他们认为,足球技能就是一项巴西人的种族特长,是遗传在血脉中的传统。
  公共汽车在夜色中飞驰,而车顶上的震动越来剧烈。三四个年轻人打开后排天窗,爬上了车顶。他们不断跳起来,狠狠地用双脚向下踩踏,发出“咚、咚”的剧烈响声。顶棚仿佛随时都能被踩塌。我们就站在车厢的中间,此时已经是凌晨1点。
  大概在15分钟前,我们登上了这辆开往城里的公交车。比赛已经散场,主队克鲁塞罗没有取胜,因而失去了晋级南美解放者杯半决赛的机会。街头涌上了4万多名球迷,根本不可能拦到出租车。在走了半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赶上了这辆公交车。
  起初,我还担心那些在车顶上搞恶作剧的孩子。他们大概十四五岁,穿着主队克鲁塞罗的蓝色球衫,脚下踩着拖鞋,不断从天窗钻进钻出。我想,如果汽车刹车或者急转,他们恐怕要摔出去了。然而,“恶作剧”的性质很快就发生了变化。这些孩子们开始打砸车厢,他们把身体吊在扶手杆上,摇动起来,把车窗踢碎。还有人从车顶扯下铁链子,像扔链球一样把车窗打破。车厢里立刻响起了玻璃碎裂的声音。车厢两侧的后视镜也被拆了下来,作为砸车的工具。
  为了躲避四散的碎玻璃,我们从车厢中部慢慢向前门挪动。这时我们开始感到恐惧,不知道这些暴徒是否会将愤怒发泄到我们身上。毕竟,这辆公交车上只有我们两个亚洲面孔。巴西公交车在车的前门处都安装了一个控制人流通行的闸机。刷卡或买票后,才能通过一个人。此时,售票员已躲到了闸机的后面,我们也迅速跟着他跳过了闸机。后面的暴徒开始冲向前车厢,前面的玻璃也随即都打碎。公交司机发现事态无法控制后,把车猛然拐进了一条小巷后打开了车门。车还没有停稳,我和摄影记者跳了下来,一路狂奔,希望迅速逃离这个危险之地。
  午夜的城市街头没有一个行人,只有两名衣着暴露的站街女郎在拐角处向我们挥手。在跑过了两个街区后,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吃夜宵的出租车司机。回到宾馆已经是半夜2点多了。
  这个略感不安的夜晚,是我们巴西足球之旅的一个插曲。它让我意识到,在巴西,足球拥有更多的内涵,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足球不仅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改变命运的机会,是国家认同的基础;同样也是种种不安定因素的导火索,甚至蕴含了危险。它能够给人们带来超越阶层的单纯的快乐,但也承载了各种社会矛盾。足球是一面镜子,映射出巴西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场南美解放者杯的比赛,由上届巴西甲级联赛冠军克鲁塞罗队对阵阿根廷豪门圣洛伦索队。在第一轮的比赛中,克鲁塞罗客场0∶1输掉了比赛,重回主场,至少2∶0取胜才能晋级四强。比赛受到了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四强争夺的生死战,也由于巴西与阿根廷的足球恩怨――无论国家队层面还是俱乐部,双方都视彼此为死敌。况且在本届解放者杯八强中,巴西军团只剩下克鲁塞罗一支球队。人们普遍认为,凭借主场优势,克鲁塞罗一定会反败为胜。
  比赛开球时间非常晚,被安排在5月14日周三晚上22点。19点我前往球场时,出城的大道已经堵得水泄不通,超市里挤满了购买啤酒的球迷。在靠近球场两公里的地方,我们就必须弃车徒步了。球迷们占据了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他们架起了烧烤炉,烤肉曜飨欤⒎⒆畔闫1槎殉闪俗蹲幼吹男∩剑锩媛窠似【啤
  有趣的是,克鲁塞罗的球迷组织叫“蓝色中国”(China Azul)。实际上,这支球队与中国没有任何关系。我们问一名球迷这个名字的来源。他告诉我,球迷组织原先叫“蓝色海盗”,后来他们认为中国人最多,所以改为“蓝色中国”,取人多势众之意。
  我所在的媒体席左侧是客队圣洛伦索队的球迷。他们有两三百人的规模,将队旗覆盖住了下层看台,训练有素,口号统一。球场的其他地方则是克鲁塞罗球迷所营造出的蓝色海洋,声势浩大,气场逼人。
  然而比赛并没有像主队球迷所期望的那样发展。反倒是做客而来的圣洛伦索队,在开场后不久利用一次快速反击率先破门,将总比分扩大为2∶0,取得了客场进球优势。这意味着,主队克鲁塞罗必须至少进3个球,才能最终赢得比赛。运气也没有站在主队这一边,在半场结束前,克鲁塞罗的射门击中了两次门柱都没进。我旁边看台的阿根廷人显得异常兴奋,他们的歌声甚至压倒了主队球迷的口号。
  下半场,火药味更浓。克鲁塞罗依靠定位球打入一球,此后两队发生了冲突,一名圣洛伦索队的球员被罚下。场面再度紧张起来,主队球迷的歌声主导了球场。但圣洛伦索队的顽强坚守,没有再让主队扩大战果。比分定格在了1∶1,两场总比分2∶1,克鲁塞罗队被淘汰。当比赛结束时,已经临近午夜零点。最终,我们也没有看到主队球迷的胜利狂欢,却在返程时经历了一次小型的骚乱。
  第二天中午,我把这段经历告诉了当地同行提亚戈普拉塔(Thiago Prata)。他是《米纳斯日报》负责足球版的记者。我们并肩坐在米内罗竞技队训练基地的球场边,旋转的喷水龙头正浇灌着翠绿的草坪,发出“哧哧”的声音,晴空万里,微风袭人。对面的山头则被贫民窟占据,破旧的房子犬牙交错,凌乱不堪。
  普拉塔说告诉我,在巴西类似的球迷骚乱时常发生,“或者源于热情,或者由于悲情”。就在此前一周,巴西还发生了严重的球迷斗殴的事件。在一场比赛结束后,一些极端球迷拆下了球场卫生间的马桶,将对方一名球迷当场砸死。
  普拉塔说:“砸毁公交车,也许只是一个偶然的事件。现在一些球迷组织会通过社交网络组织起来,在约定的地方进行械斗,这才是最暴力也最可怕的事情。”他继续解释说,在巴西一些球迷认为足球俱乐部的重要性高于他的自身生活,也高于自己的生命。所以当他所支持的俱乐部受到“攻击”时,他同样会认为自身受到了侮辱,“他们认为必须要做点什么,来捍卫自己的选择”。
  “巴西是世界上贫富分化最突出的国家之一,最富有的20%的人过着和欧洲人一样的生活;而最贫困的20%的人则过着和非洲人一样的生活。”普拉塔说,“人们认为穿上球衣就成了足球乌托邦的一分子,但实际上这个乌托邦并不存在。恰恰相反,足球往往成为宣泄不满的渠道。”
  克鲁塞罗队所在的米纳斯吉拉斯州(Minas Gerais,简称米纳斯),位于巴西的东南部,首府贝洛奥里藏特市(Belo Horizonte,意为美丽的地平线)。
  米纳斯州是殖民时代著名的金矿区,米纳斯的原意即为“矿区”(mining)。全境矿产丰富,有黄金、钻石、铁以及各种矿物。直到今天,州内许多古老市镇的街道仍被矿石末染成粉红色,河流中也掺杂着红色的矿石末。米纳斯州在巴西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圣保罗州及里约州,是第三大经济体。米纳斯人(mineiros,亦有矿工之意)性格与众不同,是巴西最独特的族群。他们与懒散浪漫的里约人和勤俭的圣保罗人,形成强烈的对比。他们甚至有些顽固,但极富责任感,谨慎、多疑、坚韧而吃苦耐劳。克鲁塞罗的主场――米内罗体育场,也是世界杯的主要球场,将举办包括半决赛在内的6场比赛。它的外形就像一枚巨大的齿轮,呼应了这座城市的工业特征。在本届世界杯全部12座球场中,它是最先完成改造的。
  米纳斯有两只巴西传统豪门――米内罗竞技队与克鲁塞罗队,他们的主场都位于贝洛奥里藏特。在2013年,这两只球队成为巴西足球最大的赢家。米内罗竞技拿下了南美解放者杯冠军,而克鲁塞罗则成为巴西甲级联赛的冠军。巴西足球的重心转移到了这座以黄金而闻名的城市。
  时隔一年,埃莫森 毛瑞里奥(Emmerson Maurilio)似乎还沉浸在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下半场到了第47分钟,比赛马上就要结束了。这时我们被判罚了一个点球,全场都鸦雀无声。然后,维克多神奇地把它扑了出来。我们进入了加时赛,最后通过点球取胜。”埃莫森站在俱乐部走廊里,指着背后的巨幅照片对我说,“你看,这就是维克多扑出点球的一瞬间。”
  埃莫森是巴西豪门米内罗竞技队的新闻官与发言人。他所说的比赛,是去年南美解放者杯的四分之一决赛的第二轮,米内罗竞技在主场对阵墨西哥的蒂华纳队。门将维克多(Victor)拯救了比赛,使米内罗竞技进入了半决赛。维克多的神奇表现并没有就此结束,在接下来的半决赛和决赛中,米内罗都被拖入了最后残酷的点球大战。维克多不可思议地扑出了一系列点球,成为左右比赛的人物,力保球队最后获得南美解放者杯的冠军。
  南美解放者杯是中南美洲俱乐部的最高荣誉。凭借这项冠军,米内罗的国际排名也迅速提升。在国际足联历史统计联合会(IFFHS)公布的最新排名中,米内罗竞技位列第六,她的前面是传统欧洲豪门:拜仁慕尼黑、皇家马德里、巴塞罗那、切尔西以及马德里竞技。夺冠不仅为球队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还带了滚滚财富。最后决赛有6万名球迷到场,在米内罗竞技的队史上排名第二,决赛门票销售高达1400万雷亚尔(相当于636万美元),创造了俱乐部单场最高的纪录。
  埃莫森拿出手机,向我们展示了球迷对维克多的追捧。他扑出点球的画面被一些球迷做成了文身,镌刻在脖颈的后面。球队夺冠的当晚,5万多球迷涌向了市中心的独立日广场彻夜庆祝。第二天,有5000多名球迷在俱乐部门口排队,等候进场“跪拜”奖杯。
  巴西从来不缺乏善扑点球的好门将,比如1994年世界杯的塔法雷尔。维克多延续了这个传统。因为出色的表现,他也被主教练斯科拉里招入国家队准备参加今年世界杯。几天后,我在训练基地见到了维克多。“对巴西球员来说,进入国家队参加世界杯是终极目标。目前我已经实现了,职业生涯不会再有遗憾了。”维克多对我说。一同入选的还有前锋若昂(Jo),他在解放者杯中打入7球,成为最佳射手。在巴西主帅斯科拉里的名单中,巴西本土联赛球员只有4名,米内罗竞技就占据了两席。
  米内罗竞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8年。22名热爱足球的学生在城市公园聚会,决定成立自己的俱乐部,他们宣称是米纳斯人民的俱乐部。1914年,4支最早成立的球队决定创建州联赛,在翌年的第一届比赛中,米内罗竞技夺得了冠军。现在市内的农产品市场,就是当年的比赛球场。
  上世纪30年代,在贝洛奥里藏特的城市斗鸡赛中,有一只黑白色的公鸡战无不胜。当地的报刊的插图师费尔南多 比尔鲁瑟其以这只好斗的公鸡为原型,创作了一副漫画。于是米内罗竞技便以这只公鸡为自己的吉祥物和形象代言人。所以,球队也被球迷称作“嘎鲁”(Galo,葡语公鸡的意思)。其训练基地被称为“公鸡之城”。球队的球衣也从此确定为黑白色。目前米内罗阵中最著名的球星当属前世界足球先生罗纳尔迪尼奥。不过在埃莫森看来,球队最神奇的球员是马里奥 德 卡斯特罗(Mario de Castro),他曾是一名医学院的学生,创造了100场比赛进195球的纪录。米内罗竞技与中国也颇有渊源,率领球队夺得解放者杯冠军的教练库卡,今年被国内的山东鲁能挖走。广州恒大的高效前锋穆里奇也来自这支球队。在去年的世俱杯中,米内罗击败了广州恒大。
  同城另一支球队克鲁塞罗的吉祥物是一只狐狸,它同样出于比尔鲁瑟其之手。我们在克鲁塞罗俱乐部采访了副主席约塞 弗朗西斯科(Jose Francisco),他今年80岁了,还没有想过退休。“我家就住在原来体育场边上。”约塞指着窗外不远处一栋白色公寓说,“7岁的时候,我翻墙去看克鲁塞罗的比赛,然后就成为球迷。”15岁的时候,约塞曾经在球队的青年队训练。1954年,当球队陷入危机时他开始担任俱乐部主席,从此进入了管理层。约塞的本职工作是一名电力工程师,90年代退休后才专职在俱乐部上班。“我一直在为俱乐部工作,但我没有拿过一分钱。”约塞说。
  克鲁塞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始人为当地的意大利移民。这些移民们最初组建了耶鲁体育会(Yale Atl tico Clube),后来仿效他们在圣保罗的同乡,在耶鲁体育会下组建了足球俱乐部――帕莱斯特拉(Palestra)。球衣的颜色是红、白、绿,与意大利国旗相同。俱乐部成立初期只接收意大利族裔,到1925年才容许其他族裔参加。1942年1月,巴西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联邦政府颁令禁止国内使用敌国的标示和名称。所以,俱乐部的意大利人都被迫离开,俱乐部也更名为“克鲁塞罗”,球衣换为蓝白色。克鲁塞罗是“南十字星”的意思,是南半球航海的导航星。
  去年克鲁塞罗夺得巴甲联赛冠军,但球队最辉煌的时刻还是在2003年。这一年,球队所向披靡,获得了巴甲联赛、州联赛和巴西杯三冠王。俱乐部入口处的墙上有一巨幅漫画,反映的就是当年夺冠的场景。上面有很多当年的巨星:索萨、麦孔、费利佩 梅洛、门将戈麦斯、老将济尼奥……球队的主教练是大名鼎鼎的卢森伯格。11年后的今天,当年的右后卫麦孔还被斯科拉里招进这一届的国家队。当然,球队最著名的“过客”当属“外星人”――罗纳尔多。他在克鲁塞罗效力一年后,就被荷兰埃因霍温队收购。
  巴西有众多大大小小的足球俱乐部,她们的历史都有百年以上。随便推开一家俱乐部的荣誉室,都能看到金光闪闪的上百座奖杯。足球王国的底蕴就是这样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形成的。
  位于圣保罗的桑托斯俱乐部是球王贝利与当红之星内马尔效力的母队;圣保罗俱乐部走出了拉伊、穆勒和卡卡;帕尔梅拉斯是里瓦尔多和罗伯特 卡洛斯的起步之处;苏格拉底曾在科林蒂安推行他的足球民主运动;济科永远属于里约的弗拉门戈俱乐部;与贝利齐名的小鸟加林查在里约的博塔弗戈扬名;还是里约,罗马里奥以39岁之身,在达伽玛俱乐部成为最高龄的射手王;现任主帅斯科拉里来自于巴西南大河州,那里是德国与意大利族裔的聚集区,是巴西足球的“异类”……在巴西,几乎每座城市、每个俱乐部都拥有几尊熠熠生辉的“大神”。即使不是球迷,未必如数家珍,但也对他们耳熟能详。
  作为南美最大的城市,圣保罗市中心有一座查尔斯广场,就是为了纪念巴西足球的创始人――查尔斯 米勒。
  1894年,年仅20岁的苏格兰后裔在巴西的桑托斯港下船,他的两手各拿着一只足球。无论在此之前,巴西是否有足球运动,查尔斯 米勒都是被官方所承认的足球创始人。年轻的米勒可能不会想到,他不仅改变了全世界足球甚至体育的发展格局,更改变了这个国家的社会生活,乃至巴西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命运。
  查尔斯 米勒就出生在巴西。他的父亲老米勒,曾经是苏格兰著名的铁路工程师。19世纪后期,就像许多欧洲移民一样,老米勒也来到新大陆淘金,举家定居巴西圣保罗。故土难离,他把自己的儿子送回到英国的一家寄宿中学读书。没想到的是,查尔斯成了圣玛丽足球队的左边锋。圣玛丽队就是现在英超老牌强队――南安普顿的前身。查尔斯开启了巴西的足球时代,现在巴西足球术语中有一个词叫“查雷拉”,意思是把球拉到脚后面,这也是和查尔斯这个名字有关的。
  足球来到了巴西,却没有马上风行。主要原因在于,由欧洲后裔带回的足球还停留在上流社会中,没有扩散到底层群体中。
  当时恰逢板球联赛,旅居巴西的英国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那项古老的撒克逊人的运动上。查尔斯和他的伙伴们组织了一场足球比赛,比赛的双方是来自铁道部门和煤气公司的员工。这场对抗赛开始引起了人们对足球的注意。
  从桑托斯港沿海岸线北上300多公里,是巴西的另一个中心――里约热内卢。如同圣保罗一样,足球也是在无意中闯入了里约人的生活。另一位英国人的后代――奥斯卡 科克斯在瑞士洛桑完成学业后,也带着足球回到了巴西。1901年,奥斯卡安排了一场足球比赛,参加者分别来自里约的板球队、竞技协会,以及当地好奇的年轻人。这是里约历史上第一场足球比赛。但比赛现场观众寥寥,只有几名球员的亲戚、朋友,以及11名无意中路过的网球选手。
  但足球依靠其固有的魅力很快在新大陆站稳了脚跟。1900年,巴西第一家足球俱乐部在里奥格兰德州成立,它靠近乌拉圭,是一个德裔聚居的地方。1902年,圣保罗州联赛开始,足球逐渐成为巴西白人的主流运动。两年后,查尔斯 米勒在一封信中写道:“一个星期前,一群年轻人邀请我给他们做裁判。他们告诉我比赛中一边20人,这可不行,但他们却坚持这样。我想这无非是好玩儿而已,结果等比赛开始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错了。就是这样的一场足球比赛,也有1500人观看。一年中这里卖出了不少于2000个足球,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一个俱乐部。”
  奥斯卡和他的19名朋友成立了里约的第一家足球俱乐部――弗卢米嫩塞。在里约,足球成为一项时尚而有魅力的运动。队员由来自里约富人家庭的年轻人组成,弗卢米嫩塞队就是一个展示绅士优雅和都市风情的舞台。每当有比赛时,女士们身着最时髦的服装,男士则西装革履,就像去参加晚宴和酒会。
  世纪之交的巴西正经历着一场重要的社会变革。1888年,巴西废除了奴隶制,是美洲国家中的最后一个。巴西当时有大约350万黑人奴隶,比其他国家都多,是美国的6倍多。无数刚获得自由的黑人涌入了城市,一个庞大而贫穷的新阶级出现了。他们改变了足球的发展方向,而足球也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只有当黑人与底层民众参与的时候,足球才真正的“巴西化”。在某种意义上,这是理解今天巴西足球的起点。
  最初黑人是被足球拒之门外的,但这并不能减小他们的好奇心。不能从前门去看比赛,他们就爬上隔壁的房顶来观看。很快,他们发现这项运动比板球有趣得多,而且还容易模仿:只需要一个球就够了。更重要的是,足球不像同样来自英国的网球和板球那样依赖于器材,根本不需要球拍、面罩。
  100多年后的今天,我在巴西采访时,一直想要搞清楚为什么巴西人那么热爱足球。无论在细软的沙滩、尘土飞扬的贫民窟、崎岖不平的街道、不规则的社区球场,都有人在踢球。答案很简单――在巴西,足球是一项真正成本为零的运动。巴西人踢球不需要穿鞋,光脚就可以。甚至也不需要足球,他们把袜子塞在一起然后扎起来就可以当球,或者一个大一点的橙子,或者用布绑成球形,里面填上纸。亚马孙地区的穷人,自己割橡胶用烟熏就可以制作出一个简易的足球。
  于是,这项没有任何限制的运动,迅速在穷人中传播,成为巴西最流行的体育项目。足球对于富人是一种个人爱好,而对穷人则是消磨时间的好方式。里约也很快成为美洲国家中拥有足球场最多的城市。
  但大球会之间也坚守着自己的规则,让足球成为白人和上流社会的运动,以此来证明白人的种族优越性。随着奴隶制的废除,黑人越来越多的进入原来只有白人才能进入的领域,所以足球成为白人坚守的最后一道防线。另一方面,当时球会要求球员必须是业余的,他们要有另一份工作养活自己,而这也成为黑人踢球的最大障碍。
  慢慢地,黑白混血球员逐渐进入了大俱乐部。但他们却还是为自己的肤色感到自卑。一名叫亚瑟 弗里德里希的球员是德国移民与巴西黑人的孩子,他看起来和白人没什么区别,就是头发像黑人一样卷曲。在每次比赛前,他都会把自己的头发拉直,然后像穆斯林一样戴上头巾来掩饰,并最后一个走进球场。
  里约州第一家招收黑人的球队是邦古竞技俱乐部,它创立于1904年,由一家郊区纺织厂的英国经理们建立。工人绝大部分是黑人,他们允许参加邦古队。但当时,里约所有的球队仍然保持着“贵族化”,拒绝黑人的加入。邦古是一支弱队,他们无法改变整个足球秩序。
  这时候,巴西足球又表现出来它的另一项特征――要改变命运,必须靠实力说话。葡萄牙人成立了一个名为瓦斯科 达伽玛的俱乐部,从各个阶层招收优秀的球员,也包括黑人球员。为了符合业余球员的要求,达伽玛队安排他们在葡萄牙人开的商店工作。1923年,达伽玛队在升入甲级联赛的第一年,就夺得了联赛冠军。站在领奖台上的11名球员中,有3名黑人,1名混血儿和7名白人。
  达伽玛的胜利,令其他大俱乐部恼羞成怒。他们排除了达伽玛另组了一个新的联赛。但达伽玛有广大的球迷支持,新的联赛反倒观众寥寥。不得已,达伽玛被重新请回,并对联赛规则进行了修改。黑人和底层白人不会再被拒之门外,但却要求会写自己的名字。于是俱乐部把队员送去上学,如果有人的名字太复杂,就干脆换个简单的,比如席尔瓦。
  达伽玛同时也为职业足球的发展铺平了道路。20世纪30年代,欧洲俱乐部开始购买拉美球员。为了留住他们,职业化成为必然。1933年,里约和圣保罗州分别成立了职业联赛。从此,肤色和阶级差别的障碍被打破。足球也从贵族运动成为了平民运动。
  足球传入巴西的时候,这个国家刚刚在1889年建立共和国。巴西本来就是一个多种族的移民之国,迫切的需要一个凝聚国人的精神支柱。而足球的迅速传播,令其很快就成为巴西的国家标志。
  1914年,英国球队埃克塞特城队在巴西与里约圣保罗明星队进行了一场比赛,被视为是巴西国家队的处子秀。大约有1万名观众现场观战,巴西队2∶0获胜。1919年,里约举办了南美洲冠军杯赛,巴西最终夺冠,混血儿弗里德里希打进了决赛唯一的进球。在此之前,巴西从未获得任何大型赛事的冠军。这次夺冠极大地刺激了巴西人的民族自豪感,而弗里德里希的球鞋也获得了至高的礼遇――放在市中心的珠宝店里供人们参观。
  人们对足球的狂热也引起了政治家的关注。1930年,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总统热图利奥 瓦尔加斯,开始将足球作为激发民族主义和巩固政权的工具。他设立了专门委员会管理足球,建立各地区的联赛体系。他还为巴西国家队参加1938年法国世界杯拨付了经费,并委派其女儿随队前往。
  在法国世界杯上,外号“橡皮人”的黑人球员――利奥尼达斯成为巴西第一个足球英雄。他在4场比赛中踢进了7个球,成为最佳射手,其中有一个球还是赤脚踢进的。巴西队夺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法国球迷给他起了一个绰号“Le Diamant Noir”即黑钻石。巴西队回国时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一家糖果公司开始生产名为“黑钻石”的巧克力。至今这种巧克力仍在巴西有很大的销量。利奥尼达斯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商业上,他成为巴西形象的代言人。巴西人仍坚信利奥尼达斯是“倒钩”踢法的创始者。实际上,智利人拉蒙 温扎加 阿斯拉在1914年最先尝试了“倒钩”。因此在西班牙语系国家里,就把倒钩球叫“chilena”,来源于智利(Chile)这个词。
  巴西人也开始用自己的方式为这项运动命名,而不是用英语“football”。但诸如“p bol”和“bolp ”(葡萄牙语中p 是脚的意思,bola就是球)都没有采用。最后足球记者开始用“futbol”这个名称,实际上是用葡语字母来拼写的英文。这时,“futbol”已经不再是查尔斯 米勒从英国带回来的那项运动了,它开始成为巴西国家认同的基础,甚至是民族精神与自豪感的象征。巴西著名女诗人吉尔卡 马查多在一首诗中如此赞美1938年世界杯的球员:“巴西之魂啊/谨以我诚挚的一吻/供奉于你们英勇的足尖!”
  搞清楚巴西到底有多少支球队、多少球员?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那些球队不断地出现又不断地消失,每年参加职业联赛的球队数量也不固定。但毫无疑问的是,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球队、最庞大的球员群体,以及最复杂的联赛体制。正是如此庞大的足球体系,支撑了巴西足球的繁荣昌盛。
  在一个阳光热辣的午后,米纳斯州足协官员马瑞阿(Mara Rubia Pereira)女士帮我试图理清这个问题。她打开电脑,先向我解释巴西全国联赛体系。巴西的全国联赛由巴西足协组织,一共分为四级,A、B、C级联赛各有20支球队,D级比赛有40支球队。参加全国比赛的球队就有100支。
  除去全国联赛外,各州还有自己的职业联赛体系。米纳斯州联赛分为三个级别A1、A2和B级。A1、A2各有12支球队,B级联赛的球队不固定,报名就可以参加,每年约20支左右。也就是说,参加米纳斯州联赛的职业球队大约有40多支,其中有5支参加全国联赛。每年州A1级联赛的前两名,可以晋升到全国D级联赛(如果前面的球队已参加全国联赛则向下顺延)。每年1~4月进行州联赛,5~11月进行全国联赛。一支豪门球队既要参加全国联赛也要参加州联赛,球员休息期只有1个月。为了应付繁忙的比赛,一线队球员一般多达40名左右。
  此外,各州足协每年还会组织大量的业余足球联赛和三个年龄级别的青年联赛(U13、U15和U20)。去年夏天,米纳斯州组织了一次全国青年足球的邀请赛,一共36支球队参加,比赛踢了一个月。
  我问马瑞阿,米纳斯州到底有多少注册的球员?她在打了几个核实电话后报出来一个数字――5.55万人。假如其中10%为职业球员,那么这个州也有5000多名。事实上,在巴西足球版图中,米纳斯还并不是球队最密集的地区。其球队与球员的数量,只能代表巴西足球的普通水平。
  巴西全国共分26个州和1个联邦区。而从足球地理上看,巴西足协将之划分为六大赛区:北部、中西部、东北部、东南部、圣保罗/内陆、南部。这其中,真正代表巴西足球水平的是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这两州所在的巴西东部沿海区域,是南美最富裕的黄金海岸,而且两州都拥有世界知名的大城市,都有闻名于世的两大球场:圣保罗的莫伦比大球场和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纳球场。
  以圣保罗州的联赛为例,其规模已经超过了中国超级联赛,单是A1级联赛就有20支球队。A2、A3级联赛也各有20队,第四级别联赛有44支队伍参赛,圣保罗杯20岁以下青年比赛队伍达到了88支。虽说乙级以下赛事只是半职业性质,但球员的水准也令人称道,不少球星也是从这里起步。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1999年世界足球先生里瓦尔多,他出道时就先后在圣保罗联赛的莫吉米林队和保利斯塔队效力。
  巴西的很多俱乐部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巴西全国足球联赛,一般认为是在1971年才开始,远远滞后于俱乐部的发展。在漫长的时期内,巴西国内的主流比赛是各州自己的联赛,而不是全国联赛。
  约塞老先生是巴西足球联赛发展的见证人,我问他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那是因为巴西太大了,在飞机没有成为主流交通工具的时候,球队不可能四处打比赛。”约塞回答说。巴西的国土面积略比中国小一些,从东南部大城市里约到北部亚马孙丛林中的玛瑙斯,距离比北京到广州还要远,现在坐飞机也要4个小时。
  1971年,巴西体育协会将大罗伯特杯改组,并更名为巴西足球锦标赛,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了今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巴甲联赛”。有趣的是,从一开始,巴甲联赛的规则就在不停的变化中。每一年都不一样,世界通行的主客场双循环积分制直到2003年才固定下来。这一方面原因在于,巴西军政府独裁时期,政治对于足球的过度干预;另一方面,则在于巴西足协的种种不靠谱――或为了维护大球会的利益,或完全出于自己的随意性与傲慢。很长时期内,巴甲联赛的规则复杂而离奇,外人不细研究根本搞不明白。
  比如以1978年的顶级联赛为例,当年共有74支球队参加,分成6个组(A到F)。其中4个组是每组12支,还有两个组每组13支。每组进行单循环赛。谁能晋级下一轮呢?全部晋级。每个组的前6名再组成4个组(G到J)。在这4个组中,每组前6名进入第三轮。前6组剩下的球队再组成6个组(K到P),每个组第一名进入第三轮。这样G到J有24支球队;K到P有6支球队。还在跟着我转吗?这30支球队再加上剩下的G到J和K到P里表现最好的两支球队,组成4个新的组(Q到T)。每组前两名进入下一轮,这8支球队再进行四分之一、半决赛和决赛。好了,巴西足协最后已经放弃用字母标注了,因为字母表已经快用完了。
  1979年的顶级联赛的参赛队伍达到了94支,2000年参赛球队破天荒的达到了116支。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也最混乱的足球联赛。为了摆平上一年的球队纠纷,原来所有的甲乙丙级联赛的球队,竟然都被糅合在一个联赛中。
  有些年份的联赛的规则只能用古怪来形容。1974年,分组标准要参照门票价格而定。1975年,球队净胜两球以上可以加分。1980年,巴西足协推出了一个独创的“赛季中升级制”。乙级联赛的第一阶段比赛的前四名,可以“晋升到甲级联赛中”,而且是直接进入第二阶段的比赛。
  1988年,巴西足协推出了一项新的规则:足球比赛要像篮球赛一样必须分出胜负。如果90分钟比赛打平双方立刻进行点球决战。当巴西足协宣布这条规则时,揭幕战维托里亚队和美洲队的比赛已经进行到了下半场。巴西足协的一名官员跑到最近的一个公共电话亭,打电话给巴伊亚州足协主席马尔克斯 迪亚斯。迪亚斯赶紧跑到球场告诉主裁判这一新的规定。巧合的是,那场比赛也恰好在90分钟内打成0∶0。主裁判随即叫来已经准备返回更衣室的双方队员,好多已经走出球场的观众又被叫回接着看比赛。结果维托里亚队点球5∶3获胜。第二场平局出现在弗鲁米嫩塞对博塔弗戈的同城大战,双方1∶1打平,但都拒绝点球决胜,离开了球场。但巴西足协坚持要求一定要点球决战。于是一个月后,两队又回到球场但只踢点球,弗卢米嫩塞5∶4获胜。
  庞大的球员群体、实力接近的俱乐部以及古怪而又多变的规则,使巴西联赛成为世界上最艰难、偶然性最大的联赛。当年夺冠的球队往往在第二年陷入保级区。你能想象巴塞罗那或者拜仁慕尼黑像坐电梯一样,忽而夺冠忽而降级吗?这种状况在巴西则屡见不鲜。
  但巴西并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待他们的足球环境。因为拥有庞大的足球基础,巴西人多年来便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自负与骄傲。他们认为,足球技能就是一项巴西人的种族特长,是遗传在血脉中的传统。我问约塞先生,为什么巴西会不断涌现超级巨星?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巴西人生下来就会踢球。”
  里约热内卢是一个颠倒的城市。富人住在海边,而穷人住的贫民窟则像马蜂窝一样聚集在山头。很多陡峭的地方都盖满了房子。事实上。这种景况并非里约独有,在巴西众多城市和社区都是如此。穷人与富人都是分开居住的。在葡萄牙语里,“faveala”(法维拉)就是马蜂窝的意思,所以贫民窟也叫法维拉。法维拉没有经过任何规划,乱糟糟的,像野草一样疯长,蔓延在整座山上。
  拉斐尔的家就在里约的一处贫民窟,从他的家走到度假胜地科帕卡巴纳海滩最多10分钟。我和他约在海滩边的LEME酒店见面。此前一天,我和拉斐尔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他个子高大而健壮,为人很热情,和每个人都做了贴面礼。拉斐尔告诉我,他业余时间在沙滩上玩“足排球”,上个星期他刚刚在一次比赛中得到了亚军。
  “足排球”是一种足球、排球与沙滩结合的衍生品,是目前里约海滩上最时髦的运动。场地和规则都类似于沙滩排球,参赛人数也是每方两人。参赛者主要用脚、头、胸和肩触球,像排球一样打过去,球落地则算输。
  从LEME酒店,沿着斜坡向上就是拉斐尔的家。他在路上向我讲述着他的童年时光,那时候房屋更加破败,整个社区都没有自来水,人们从山上引泉水下来,或者在山坡上挖一口井。“我以前就在那个地方洗澡。”拉斐尔指着山坡上的一根水管说。中学毕业后,拉斐尔做服务员、清洁工,基本上都是临时性的。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爷爷带他长大。后来他开始参加足排球的活动,依靠比赛奖金买了一部本田摩托车。于是,他就成了里约的一名“Motoboy”,相当于摩托车的士,同时也兼任快递员。每天早上6点他就起床了,6点半骑着摩托车带妻子下山,直到晚上21点才结束工作。他的妻子是一名护士。
  像很多孩子一样,拉斐尔的童年是在街上踢球度过的。贫民窟有一块自己的球场,他们在陡峭的山腰出整理出一块平地,景色绝佳,可以望到蔚蓝色的南大西洋。但是如果脚力太大的话,就要跑到科帕卡巴纳海滩上去捡球了。拉斐尔开始足排球的游戏很偶然,有一天他走在海边,看到巴西球星儒尼尼奥在玩足排球。“他当时缺一个搭档,就叫我过去,于是我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拉斐尔说。
  在拉斐尔家,他打开电脑展示他上周比赛的图片。他抱怨说,搭档是临时安排的,所以才在决赛中失利,只拿到了亚军。拉斐尔有着很好的身体基础,他的弹跳力量都很好,天生就是一个运动员。“足排球对技术要求很高,要合理使用身体任何一部分,对球进行合理的控制。”拉斐尔说。我们后来在沙滩上看拉斐尔比赛,发现这项运动更像杂耍,人们用尽一切办法,使用除手之外的各种部位来控制球。巴西人在足球中更看重天生的技巧而不是球队战术,这种技巧最纯粹的形式就包含在足球杂耍中。
  因此,巴西人不仅适应在任何地方踢球,而且还创造出足球的新玩儿法。在巴西,对足球的狂热态度,注定要使这项运动超越了其本身的规则限制,从而衍生出一系列新的运动形式。最著名的足排球狂热爱好者是球星罗马里奥。当他从巴塞罗那转会到弗拉门戈时,要求俱乐部为他准备两个沙滩足球场:一个在俱乐部,另一个在训练场地。他甚至出现在一部肥皂剧中,表演足排球。
  没有足球的里约海滩是不可想象的。海滩是城市文化的实验室,它塑造出城市的时尚。沙滩足球的兴起时间比足排球还要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它就已经是沙滩上的主流运动了。现在流行的沙滩足球比赛,是90年代为适应电视产业而发明的一种规范运动。5名球员为一方,比赛分为3节,每节12分钟,加上广告时间、前瞻和精彩片段正好构成一个小时的节目。由于场地小,比赛进行得十分激烈。一个小时的比赛平均要进超过14个球,而世界杯平均场进球也只有2个左右。巴西人希望这项运动能像沙滩排球一样进入奥运会。
  要踢沙滩足球不一定非要在海边。在巴西内陆的亚马孙州、南马托格罗索州和戈亚斯州,人们在河边沙地上踢球。相比普通足球,沙滩足球被认为对穷人的孩子来说更公平,因为它不需要穿鞋。
  讲完他与足排球的故事,拉斐尔带我爬到贫民窟的山顶。小时候他每天都要爬山,为了捕到那些彩色的小鸟。一只名贵的鸟的价格堪比一辆汽车。盘旋在贫民窟山顶的是黑色的秃鹫,它们是弗拉门戈队的标志。站在山顶上我们可以眺望里约最著名两个海滩:科帕卡巴纳和伊帕内玛,再远处是甜面包山。虽然现在抓不到什么鸟了,但拉斐尔会经常带一些游客来贫民窟爬山。这样他可以拿到一些导游费。
  无论足排球还是沙滩足球,更能体现了巴西人对足球的游戏心态。本质上,对巴西人而言,足球是最廉价的游戏和娱乐项目。在球场上,他们的玩世不恭、散漫不羁、标新立异、崇尚自由的天性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巴西社会学者吉尔伯托 弗雷曾经写过一本名为《主人与奴隶》的书,谈到了足球与巴西的民族性问题。他认为,巴西的混血人种形成了新的种族特征,完美融合了欧洲人和非洲人的精华。其中既包括日神式的理性,也有酒神式的癫狂。这种“混血”的民族性特征也被弗雷引申到了巴西足球风格上:“我们踢球的风格和欧洲人有很多的区别。因为我们性格中包括了惊诧、恶毒、狡猾、灵敏,同时还有荣耀和独创性。我们的传球……我们的假动作,我们进球的庆祝方式和舞蹈般的动作都构成了巴西足球的特点。”
  在弗雷之前,巴西人的种族性一直是个被人回避但却难以绕开的话题。由于葡萄牙在开辟殖民地期间,欧洲妇女在当地数量不足,导致葡萄牙男人和黑人妇女结合生下大量混血儿。直到今天,混血是巴西最明显种族特征。此外,巴西还是除非洲以外黑人最多的国家,也是除日本本土之外日本人最多的国家。同样的还有土著印第安人和相当部分的北欧人、南欧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
  在另一本书名为《赤道新世界》的书中,弗雷写道:“巴西人踢球就好像在跳舞。这也许是因为他们体内流淌的来自非洲的血统,也或许是被巴西文化中的非洲传统所影响,他们试图把任何一件事都当作舞蹈来对待,踢球也是如此。”
  种族与文化不同,导致足球风格也不尽相同。以德国、意大利等欧洲移民为主的南大河地区,就踢着一种更接近欧洲的足球,强调纪律性与严谨的战术体系。巴西主帅斯科拉里就来自南大河,他脾气火爆,纪律严明,对于个性化太强而不守纪律的球员一律踢出球队。
  另一方面,足球也深刻地影响了巴西的社会生活。语言方面表现的最为明显和直接。
  在巴西的葡萄牙语中,大量的成语、谚语和足球有关。巴西人说“不要给他球”,意思是“不要理他”。巴西人喜欢说“击中了门框”,意思是“太悬了”、“很危险”。当巴西人表达“一帆风顺”的意思时会说“右脚进场”;因为所有巴西球员在进入球场时,都会尽量调整自己的步伐,让右脚先踏上草坪。巴西有一句流行的谚语说:“守门员是一个可怜虫,就连场上的草都不愿在他们站的地方生长。”
  巴西人对“球”的叙述更让外人如坠云中,不知所以然。他们习惯把球看作女性,在葡萄牙语里,“球”是阴性单词(不像西班牙语和法语,“球”是阳性单词)。因为葡萄牙语中没有“它”这个词,所以球总是被称为“她”。在巴西的口语文化中,“球”被拟人化,有了各种各样的称谓。如果球员害怕触球,比赛解说员就会说他“称球为‘阁下’”。如果球员的球感很好,他“称球为‘我亲爱的’”。就像爱斯基摩人对雪有众多称呼一样,巴西人对足球也有许多叫法。巴西人阿罗尔多 马兰奥在他的《足球字典》里,列出了37个足球的同义词,如:“小孩儿”、“美女”、“胖子”、“小丸子”、“追踪者”、“小姐”……还有若干女性的名字也可以指代足球:“玛利亚”、“玛格丽特”、“莱昂诺尔”等等。
  “在巴西你可以叫球为任何东西。”巴西广播评论员华盛顿 罗德里格斯开玩笑说,“就是别叫‘球’。”巴西丰富的足球语言和“广播”的作用分不开。广播极大丰富了足球的谈资,比其他任何媒体对足球的影响都大。它使足球变成大众运动的载体,让全国的每个角落都能跟上比赛。广播也比报纸更适合巴西人,因为这个国家很大,并且很大一部分人口是文盲。
  早期体育广播员的目标就是尽量制造各种激动人心的语言,而不是平铺直叙讲述正在发生的事情。在1942年,雷贝洛 儒尼奥尔,他的解说生涯从赛马开始,创造了体育史上最长的元因字母。一个球员射门进球了,他喊道“高高高高高高高高……尔”(goal,进球)。他因此也获得了一个绰号――“最佳进球人”。他所开创的“高高高高高高高高……尔”的叫声,在历史中回响,开创了拉美足球解说员的独特风格,成为他们独特的标志。
  他的同事发现了这样喊叫的好处,播音员劳尔 隆加斯,绰号“电子球人”,像警笛一样的尖叫比其他人都要长。这有一个原因:因为他近视,看不清谁进的球。拖延的时间让他的同伴可以在纸上写下进球人的名字。
  今年4月18日对里约人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弗拉门戈将对阵同城球队弗卢米嫩塞。“弗拉-弗卢”的对抗,是每年里约州最火爆的一场球赛。球票为两个队球迷分开售卖,所以当我们去看球时,就必须确定和谁坐在一起。最后我们决定做一次弗拉门戈的球迷。我问一位巴西朋友,如果弗拉门戈进球了,该怎么庆祝?于是,他有节奏的挥起右臂,发出南美洲人特有的长音:“门――戈……门――戈……”
  里约有4支豪门球队:弗拉门戈、弗卢米嫩塞、博塔弗戈和达伽玛。弗拉门戈在巴西拥有最多的支持者,人数超过了3000万,相当于巴西15%的人口,比秘鲁的国民还要多。在巴西任何一个州,任何一个偏远之地,都能看到穿着红黑球衫的弗拉门戈球迷。事实上,我认为这件球衣更能代表一个真实的巴西,而不是国家队的黄绿球衫。一直以来,弗拉门戈被谁认为是属于大众与贫民的球队。在很多情况下,称呼某人是“弗拉门戈人”,近似于他来自贫民窟,如果弗拉门戈输球了,它的反对者就会喊:“嘿、嘿、嘿,法维拉安静了。”
  与弗拉门戈不同,弗卢米嫩塞被认为是贵族球队,最初由上层白人创立。弗卢米嫩塞曾有一名黑白混血的球员,为了掩盖自己的肤色,在上场前把面粉擦在脸上。比赛中,当他的“化妆品”掉下来,对方的球迷就开始大喊“大米粉”。从此,“大米粉”就成了弗卢米嫩塞的绰号。直到现在,每逢比赛,弗卢米嫩塞的球迷就往球场大把抛洒滑石粉。
  比赛的地点就在马拉卡纳体育场,那是弗拉门戈的主场。马拉卡纳是属于巴西足球和巴西球迷的,甚至堪称世界足球的圣殿。我们的位置在球门的后方,周围是弗拉门戈最忠诚的球迷。弗卢米嫩塞球迷则被安排在另一侧的球门后,他们穿着带有红绿白色的间条衫,也被称作“三色军团”。当球员们进场时,所有的球迷都欢呼跳跃起来,高唱支持球队的歌曲,呐喊声、鼓声如响雷般震耳欲聋。当比赛进行到下半场时,已是夕阳西下,火红的晚霞漂浮在球场上空的穹顶中,让我有一种梦幻的感觉。遗憾的是弗拉门戈以0∶2输掉了比赛,我们也没有机会喊出“门――戈……门――戈……”的口号。
  马拉卡纳体育场是里约的地标。站在里约耶稣山顶,眺望城市与大海,最显眼的建筑就是马拉卡纳体育场。它就像一个硕大的圆盘,正好降落在城市南北区的中间,这也象征了足球在巴西人心目中的地位。与耶稣山、面包山、科帕卡巴纳海滩一样,在任何一本旅游指南上,马拉卡纳都被注明为一个必去的地方。
  巴西人似乎在刻意维护一项传统,2014年世界杯的决赛仍旧被安排在了马拉卡纳。正是在这块球场,1950年巴西世界杯决赛中,巴西输给了乌拉圭。
  马拉卡纳体育场修建于1948年。此前两年,巴西刚刚颁布了新宪法,结束了十几年的独裁统治。早在1938年,巴西就曾表达想要主办世界杯的愿望,但第二次世界大战让世界杯中断了12年。战后,由于欧洲已经满目疮痍,所以巴西是唯一的竞标国。而当时的巴西也希望通过一次“大事件”,展示自己的实力与前途。就像茨威格在他的书中所宣告的――巴西是“未来之国”。“二战”结束后,巴西人对此也深信不疑。于是,巴西政府决定建造一座大球场,迎接1950年世界杯。
  马拉卡纳就是这样一个象征,不仅反映了巴西人在体育上的雄心壮志,也表达了他们所渴望的国际地位,凝聚了巴西的民族精神。巴西人很喜欢用一些大的东西表现他们国家的幅员辽阔和资源丰富。建造之初,马拉卡纳可以容纳18.3万名观众。这比当时最大的球场――格拉斯哥的汉普顿公园球场还要多出4.3万个座位。与此同时,人们满心期望巴西队在本土夺得冠军,尽管他们此前最好的名次是第三名。
  当年的世界杯有16个国家报名参赛,但最终只有13支球队来到巴西。1950年世界杯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赛制,之后再也没有用过。那就是取消了淘汰赛,将参赛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单循环,4个小组头名进入复赛,再进行单循环比赛。第一名就是冠军。马拉卡纳既是开幕战之地,也是决赛之地。
  巴西队最初并没有让国民失望,一路势如破竹。进入复赛后,更是以7∶1、6∶1狂胜了西班牙和瑞典。但他们最后的对手乌拉圭却磕磕绊绊。最后一场比赛,只要巴西不输给乌拉圭,就能赢得第一个世界杯冠军。为了见证这个荣耀时刻,有17.385万名球迷买票进场,这已经创下了世界运动史的一个奇迹。包括记者、官员和嘉宾,现场观众高达20万人。
  然而巴西队却输掉了比赛,1∶2被乌拉圭逆转。乌拉圭球员吉贾打进了反超的一个球,整个球场陷入了坟场般的寂静。很多年后,吉贾自豪地说:“历史上只有3个人能让马拉卡纳球场寂静无声。弗兰克 西纳特拉(20世纪最受欢迎的爵士歌王),教皇保罗二世,另外一个就是我。”
  这场半个多世纪前的比赛,经过不断地复盘、演绎,变成了一个难以理解的神话故事。巴西队为什么会输,这个问题已经不再重要。有趣的是这几十年来,巴西人对这场失利的反应。一场体育比赛的失利,被认为是一个新兴国家的失败。
  当时还不到20岁的约塞在收音机前收听了转播:“我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接下来很多人开始哭了。我们当时很强大,所有人都在准备庆祝胜利,但最后却输了。”巴西作家若昂 马克西姆在自己的书里这样写道:“吉贾的进球让整个马拉卡纳一下子沉默起来。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进球,但却有难以估量的历史分量。这个球一下子将巴西历史分为两个阶段:进球前和进球后。”
  巴西的历史上并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争。无论是从殖民地独立,还是摆脱独裁,巴西都走了一条和平的道路。自1889年成立共和国以来,这个国家也没有因为疆界问题而和邻国兵戎相见。就像巴西当时的主教练弗拉维奥 科斯塔后来接受采访时所说,巴西人心理上根本没有做好接受失败的准备,因为这个年轻的国家历史上还没有遭受过重大挫折。在整个巴西的历史中既缺乏重要的历史性时刻,也缺乏悲剧性的事件。
  所以1950年巴西足球在马拉卡纳的失败,就顺理成章地被认为是国家的失败,甚至是一次国耻。尤其是当一个国家希望通过一项运动来宣示实力、提升凝聚力的时候,这次失败就更具悲剧意味。巴西人把1950年世界杯作为划分20世纪的大事件,似乎只有在世界杯的时候,巴西才更像一个国家。作为唯一参加每届世界杯的国家,巴西的历史似乎可以以每4年为一个阶段来分开看待。
  1950年之后,足球在巴西成为国家运动。足球与民族精神、国家实力更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世界上恐怕找不到一项运动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这从巴西体育场的规模也彰显一二。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记载,巴西共有27座容量在4.5万人以上的体育场,有5座甚至超过了10万人――这些都超过了其他足球盛行的国家。这些巨大的球场,如同一座座“足球地标”,对于庇护一座城市的自尊来说越来越重要。
  2014年,是巴西第二次举办世界杯。尽管作为夺取桂冠最多的国家,巴西却从未在本土夺冠。这也让本届世界杯增加了更多的看点:五星巴西是否能在本土再增加一星?临近开幕,巴西几乎所有的商店都挂起了国旗,售卖巴西球衫和各种纪念品。电视台不间断地回顾,巴西队在历届世界杯上的精彩入球。但与1950年相比,巴西人对冠军的渴望已经不再那么强烈。他们不再认为巴西是理所当然的冠军,甚至西班牙、德国、阿根廷都比巴西更有机会。
  更激进的是,一些巴西人对在本土举办世界杯的抗议和抵制,这其中还包括1994年冠军队功勋罗马里奥。我们在巴西的旅程始终与各种抗议、游行相伴,这其中包括巴士司机、警察、公务员与学生。他们认为巴西政府花了太多的钱在举办世界杯上,但在医疗、教育、公共交通等民生领域投入太少。当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说“希望巴西为足球而团结起来”时,还是引来了一片嘘声。他们高唱抵制世界杯的歌曲《对不起了,内马尔!》:“对不起了,内马尔。这次我无法为你喝彩。”
  研究机构认为,世界杯将给巴西带来800多万游客,以及至少3000亿美元的消费收入。但这都不足以让巴西人高兴起来。显然把巴西的困境归咎于世界杯的举办有失公允。巴西的足球危机,只是日益膨胀的社会压力的反映之一。但是巴西人对足球的态度,却已发生了转变。这也是布拉特遭到嘘声的原因。无论巴西队最终能否夺冠,巴西足球都在摆脱过度政治化的影响,变得更加纯粹。带给巴西人骄傲的足球,作为国家运动的足球,提升民族信心的足球,开始回归它本来的位置――一项能带来快乐、带来机会的运动。
  (本文关于巴西联赛部分内容参考了赵顶词先生的《桑巴无影脚:巴西足球简史》一书。本文写作得到了赵顶词先生、王宇先生及北京国安球员陈志钊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责编:kzf)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每个领导心中都有个阅兵梦。一朝权在手,便把兵来阅。其实,山寨阅兵式的参与者多数也并...
彭晓辉认为,假设人只能学一门学科,那唯一要学的就是性学。身为国内唯一的人类性学研究...
中国不忘历史,主动回击日本右翼势力挑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世界杯足球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