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缘起

人大考研-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辛逸04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人大考研-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辛逸04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辛逸;一、个人简介;辛逸,1960年8月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二、研究方向;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制度变迁以及人民公社制度史;三、目前开设主要课程;博士生:中共党史与当代中国史研究方法;硕士生: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本科生:中共党史(社会主义时期);四、科研项目(独立主持);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辛逸 辛逸 一、个人简介辛逸,1960年8月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中国史教研室主任。山东师大历史系史学学士(1982年)、史学硕士(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2000年)。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当代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 二、研究方向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制度变迁以及人民公社制度史。 三、目前开设主要课程博士生:中共党史与当代中国史研究方法。中共党史与当代中国史前沿。中共党史与当代中国史主文献。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硕士生: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共党史与当代中国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本科生:中共党史(社会主义时期)。三农问题研究。学术论文写作。 四、科研项目(独立主持)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民公社制度史稿》(10ADJ002),年。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农村人民公社经济制度研究》,已结项。 五、科研成果专著:1、《农村人民公社分配制度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5月版。2、《中国共产党与和谐社会构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2月版。3、《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5月版。 主要论文:1.《&农业六十条&制订与修改的历史考察》,《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第1期。2.《“农业六十条”的修订与人民公社的制度变迁》,《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第7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23期转载;《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12年第11期转载;《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12年第6期转载。3.《口述史学新解――以山西十个合作社的口述史研究为例》,《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8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23期全文转载。4.《从‘以农补工’到‘以工补农’――新中国城乡二元体制述论》,《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9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5.《三年困难时期城乡饥荒差异的粮食政策分析》,《中共党史研究》2008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16期全文转载;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08年第10期全文转载。 6.《简论大公社的分配制度》,《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5期全文转载。7.《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及政策述论》,《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7期。8.《政策偏向与年农村饥荒――以粮食分配政策为中心的考察》,载宋永毅、丁抒主编:《大跃进――大饥荒:历史和比较视野下的史实和思辨》,(香港)田园书屋2009年,第491-505页。(第二作者)9.OntheDistributionSystemofLarge-ScalePeople’sCommunesThe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Press2011.PP.130-147【《饥荒》(论文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11年)】(本文据本人2007年11月维也纳大学汉学系“大跃进新视角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撰写。译者:JiaguRichterRobertMackie)10.《自上而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初期山西省委与长治老区的十个合作社》,《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6期。11.《长治老区互助组织与社会主义―――山西十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重新解读》,《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1期。(第二作者)12.《开题报告质量控制的程序与要素》,《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第5期。13.《‘多予、少取、放活’――中国共产党六次代表大会报告关于农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演进》,《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2期。14.《学术阅读与学位论文写作规训:提高文科研究生质量的重要途径》,《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5期。15.《农村人民公社家庭副业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5期。16.《文科研究生学术精神的培养――以研究生毕业论文为例》,《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7期。17.《人民公社研究述评》,《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1期;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08年第3期全文转载。18.《对大公社分配方式的历史反思》,《河北学刊》2008年第4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08年第11期全文转载。19.《试论大公社所有制的变迁与特征》,《史学月刊》2002年第3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02年第7期全文转载。20.《50年代初中共党内在农村问题上两次论争述评》,《山东师大学报》1999年第3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1999年第9期全文转载。21.《1955年浙江‘砍社’事件初探》,《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2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00年第11期全文转载。22.《中国的工业化与农业的现代化》,《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9期。23.《农村人民公社所有制述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24.《探索区域科学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6期。25.《最大的国情与终极的关怀》,《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4期。(第二作者)26.《关于农村人民公社的分期》,《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27.《制度‘创新’与农村人民公社的缘起》,《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28.《幻想的破灭――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史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法学卷》(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版。29.《按需分配”的幻灭:大公社的分配制度》,《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30.《卡斯特罗与蒙卡达事件》,《史学月刊》1995年第4期;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1995年第9期全文转载。 31.《攻打梦卡大兵营始末》,《拉丁美洲研究》1989年第4期;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1995年第9期。32.《论里根经济学》,《山东师大学报》1991年第4期。33.《英国工党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山东师大学报》1991年第1期;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1995年第9期。34.《‘三反’运动研究的一部新作》,《中共党史研究》2008年第1期。35.《人民公社研究述评》,《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36.《实事求是地评价农村人民公社》,《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第3期。37.《权利是不能超越时代的――村民自治的困惑与出路》,《今日世界》2002年第7/8期。38.《敢问路在何方――中国农业问题的反思与前瞻》,《今日世界》2002年第2期。39.《卡斯特罗生于何年》,《世界史研究动态》1988年第2期。40.《敦刻尔克大撤退质疑》,《山东师院学报》1981年第2期。 六、获奖、兼职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指导教师。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班主任。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思想工作优秀成果奖。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成果奖。2004年,北京市总工会“教育创新标兵”。2002年,全国中共党史研究学会优秀论文(年)一等奖。自2002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校工会常委、兼职副主席。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特约研究员。 七、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0872电子邮箱:xinyi_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人大考研-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辛逸04等内容。
 考研辅导机构对比一、师资对比 启航讲课内容:马克思主义原理 研界地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马 原辅导第一人,国家考研阅卷组成员,全国著名考研政治辅导专家。 辛逸 讲课...  考研辅导班名师的评价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郝立新:人大博导,研究生院副院长,不过讲课一般,还好...辛逸:很当真负责的老师,现在 辅导老师人品好的不多...  关于考研辅导班的研究介绍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一个是人大的老师,特别是人 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里面...辛逸、李海洋、王茂水、肖秀荣--陈先奎老 师是...  2.王海军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社政司...5. 辛逸 启航考研政治首席主讲, 辛逸原来是海文老师, 但是由于授课质量问题...  考研培训机构排名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人大、中传具备核心的院校资源和优势;优势专业和优势...政治师资:陈先奎、杨凤城、包仁、辛逸、李海洋、...  政治考研策略 1 辛逸老师考研是为了一个跳板 也...报名电话: 研究生准备 3+2 三段式 由薄到厚 由...的老师 毛特 杨凤城 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马列学院博士 ◇考研资深辅导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辛逸: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特约评论员(因...  考研英语复习资料:海文高分学员的考研经验_研究生入学...真是没得说,张锦峰老师、岳华亭老师、辛逸老师??...我觉得理解很重要,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 ...  考研基本知识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考研...在启航这门课由杨凤城老师 或辛逸老师主讲.大家...如哲学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等8个...808毕业论文网提供各专业,此篇试议回归“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不确切的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请分享我们
808毕业论文网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 >>
>> 浏览文章>>
试议回归“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不确切的论文开题报告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试议回归“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不确切的论文开题报告的优秀论文范文论文片段:
谈及“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大家首先会问:“为什么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弄清楚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们接着会问:“教育要回归什么样的生活世界?”如果前面两个问题都搞清楚了,接下来我们还会问:“教育要怎么样回归生活世界?”  然而“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个命题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该提法是不科学的。对于这样一个不确切的甚至是错误的命题,我们不认真考究其错误所在,而是急于展开下一步的工作――研究教育要回归什么样的“生活世界”、要怎么样回归等问题,这就难免会使教育领域内产生一系列的争议与问题,进而阻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说的缘起与争议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不确切的,为何不确切?这得从“生活世界”说起。  “生活世界”最初是由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提出来的。近代以来欧洲科学领域内理性主义、实证主义的盛行,使得科学逐渐失去了对人们生存和生活意义等方面的关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胡塞尔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并且呼吁科学要返回“生活世界”。就胡塞尔“生活世界”来说,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具体的客观生活世界;另一方面是指作为主体的个人的主观生活世界。  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是以一种哲学术语的形式提出的。就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来说,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哲学领域的东西不能随便移植到教育领域,但是在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人们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看待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哲学中所讨论的很多问题,比如真理问题、理性问题、知识问题、实在问题、方法论问题等等,最后都可以归结为人的问题。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人主要是指置于特定的社会文化传统之中、受传统影响并且作用于传统的人。哲学上是这样,教育领域也如此。教育中所讨论、所研究的一切问题,同样可以归结为人的问题。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通过教育使特定社会中的人幸福、快乐,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针对我国教育领域内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解决。正因为如此,一些人针对我国教育领域内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说提出了“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口号。其出发点是反对过去的教育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是为了把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实现对人性的关怀。虽然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哲学问题终究是哲学问题,我们不能把它与教育问题混淆起来。教育领域内出现的很多问题可以借鉴哲学中类似的做法却不可以简单照搬移植。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口号提出后不久就成为了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大家各抒己见,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主要是围绕教育要不要回归生活世界、要回归什么样的生活世界、要怎么样回归等问题展开。  针对“教育要不要回归生活世界”的讨论,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教育应该回归“生活世界”,当然反对的声音也有。其实我们的教育一直都没有脱离过生活,因此,“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坚持教育应该摘自:硕士论文答辩回归生活世界那得有一个大前提:原有教育脱离了生活世界。然而原有教育真的脱离了生活世界吗?它是怎么样脱离的?我们的教育一直都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人类几千年以来的文化精髓,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这有错吗?这脱离了生活世界吗?难道说这些知识与生活无关,它们不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教授科学文化知识就是脱离生活世界?  也有论者认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并不否认科学知识教学,而是反对“为科学而科学,为知识而知识”的倾向。但是在什么程度上可以称作是“为科学而科学,为知识而知识”呢?并且仅为了反对“为科学而科学,为知识而知识”的倾向,我们就提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说法,这是不是太笼统了?是不是会产生很多歧义?在接受知识动态发展观点的同时,应该承认知识存在固有的系统性和相对稳定的逻辑性,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甚至是要求“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世界中所运用的实用知识不同,一些高深的科学知识可能存在着很难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问题,然而这些知识又是必需的,这类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世界,为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打基础,对于这类知识的教学可能会存在着“为科学而科学,为知识而知识”的情况。然而两类知识不能说孰轻孰重,它们都很重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为科学而科学,为知识而知识”也是没错的。  在“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思想的指导下,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于是有学者辩解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针对教育脱离生活而提出来的,提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为了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我们不能片面肤浅地看问题,应该追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深层意蕴。然而若是为了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那我们为何不直接说“加强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为何要用一个歧义丛生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来代替呢?是为了追逐时髦,还是纯属是在玩弄辞藻?  一国的教育是不能随便模仿他国的,因为只能模仿到表面的东西,绝不能模仿到内部精神。我们为什么要把西方哲学术语中的“回归生活世界”挪用到我国教育领域呢?这样的提法歧义丛生,使教育实践陷入了极大的混乱之中。各国教育都有一定的历史和传统,教育的发展得以传统为基础,通过各方面的改进与完善来展开,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提出的劳教结合、教育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等教育方针政策就是针对已有教育中的问题与缺陷而提出来的,这样的提法同样是要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这是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的基本途径。我们为何弃之而不用能[3]?  二、“生活世界”不可以回归  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人的整体远在任何能设想的客观化的事物之外。……人的存在可谓是‘敞开的’。人总是超过了他对自己所知或所能知的一切。”确实,个体生命成长的复杂性远在我们的认识之上,然而人的复杂性又源于其生活世界的复杂性,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值得强调的是,加强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非“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不能够回归的。摘自:
西,绝不能模仿到内部精神。我们为什么要把西方哲学术语中的“回归生活世界”挪用到我国教育领域呢?这样的提法歧义丛生,使教育实践陷入了极大的混乱之中。各国教育都有一定的历史和传统,教育的发展得以传统为基础,通过各方面的改进与完善来展开,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提出的劳教结合、教育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等教
808毕业论文网整理提供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对本站论文进行摘编、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论文范文由网友上传,由于数量过多,我们无法考究每篇论文的来源及作者,如果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或改正!
试议回归“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不确切的论文开题报告由整理提供,808毕业论文网免费提供各类喜欢我们就将我们分享给10位以上的好友.“嗯微问答”第70轮:巴西和巴西利卡是什么关系?
93.一派千秋:正在复习外国建筑史,好多知识好多细节好难背……&*……()%……昨天看到巴西利卡,就在想,巴西利卡和巴西是什么关系呀?该不会巴西这个词和古罗马有什么渊源吧?今天一查字典,发现巴西利卡是Basilica,而巴西是Brazil。这就牵扯到了概念翻译的问题了,呃…………那么那部很牛的电影《巴西》又是怎么回事呢?NV引申:对建筑史和城建史的学习离不开对社会经济政治历史演化的学习吧?离不开对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的理解吧?该怎样灵活深刻地学习建筑史和城建史呢?唐克扬:试析:林子强、杨子荣、张子强和小强之间的关系和联系。魏皓严:巴西和巴西利卡之间的关系类似于蔡国强和蔡国权和蔡国庆之间的关系。方晓风:建筑史的教与学的确是个话题,我教的建筑史是开卷考,不用都去背,大概知道位置即可。真实的历史远非书本所能记载的模样。所谓历史也都是观念的产物,作者在某个观念的指引下拣选素材,组织线索。建筑史的学习更显费劲,应付考试的学法是一回事,真正能帮助你理解建筑的是另一回事。许多建筑师都有游历的经验,空间的感受以及细节十分丰富的地方历史,非亲历难以明白,而书本很难展现种种生动而丰满的细节。书本的建筑史注定是挂一漏万。就个人的体会而言,生活史是理解建筑史的基础。对现在的小孩来说,我国的教育大有问题,为了升学,他们被隔离在正常的生活世界之外,所以反而生活史的理解成为难题。建筑史的学习对于成为一个好的建筑师应该有助益,但靠背恐怕不是正途。而在历史学习之外的价值观养成是更重要的教育目标,但现行的专业教育体系中没有专门的手段,学生所受的影响只能是潜移默化,效果堪忧。没有相应的价值观指引,历史只是枯燥的事实罗列(这还得建立在信史的基础上),学起来吃力不说,知识点之间没有关系,无法形成系统性的参考作用。译名之间的相似性在这种情况下成为关注的趣味点,是个悲剧。历史,不光是建筑史,本来是很生动、很有意思的事情,但往往被我们搞得很无趣。无论哪个专业,历史都是思考的起点,研究如果离开历史是不成立的。所以研究生开题,上来要做文献综述,其实就是局部历史线索的梳理,但现在执行起来往往稀里糊涂。当下中国又是戏说成风,光追求好玩了,实则弱智化,贻害更深。王韬:高铁上看一本西安城市史,讲的都是宫殿庙堂陵墓,看不到多少市民生活。中国自古制史就有这个倾向,所以小说《白鹿原》值得推崇,因为是关于活人的历史。建筑史也有这个问题吧,现在的建筑史城市史是技术史和思想史,但都不是生活史。魏皓严:今天的提问虽然二兮兮的,但是我蛮喜欢这个提问的孩子,他心思活泼好联想、无拘无束。还能自己去查英语,其实已经有研究素质啦,赞一个。另,既然有了联想力、好奇心和追究的方法,那么电影啊、文学啊、绘画啊、史记啊,等等,都能帮助你还原一个生动的关于建筑与城市的生活史。枯燥的学习就充满了八卦和狗血剧情般的乐子。比如美人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白居易(这个老“色鬼”)利用园林来干嘛了?《红楼梦》里宝玉和黛玉一般在哪里约会?哈哈哈。唐克扬:用今天的眼光去回顾过去可能是没有意义的,虽然俺也不反对戏说乾隆。相反,今古之间的隔膜,感知上的、社会制度的,反倒是有意义的,是所谓研究的可能突破点。魏皓严:辣么如何才有意义捏?如果没有了今天的眼光,做研究有啥意义呢?唐克扬:对研究来说,看到的是今天还是过去都没有关系,实际上我们看到的都是过去。但是意义不一样,意义产生于相对的关系之中,这有一个连续的问题。王韬:我现在越来越倾向一种主观视角看历史,器物环境和社会条件这些没生命的东西反应不出不同时代不同时空感受下的生命节奏和心境,十二个时辰一天如何度过,拈花而笑的心境,洗手焚香读一段书的感觉…我觉得外部环境的变化远没有内心时间感对生活的影响大。唐克扬:面对西安的时候我也觉得力不从心,因为太多的细节已经淹没在简单的官方语言中。能把一间房子的变迁说清楚也就不错了。王韬:做这一段才知道我们是多么不在乎眼下的历史。78年以前的,总觉得像前科犯的记录一样恨不得抹个干净。尤其是文革十年,史料基本上是空白,我们那本书也是这一章最短。唐克扬:20世纪中期的中国居住,确实缺乏具体的史料。我自己总结,是一种普通建筑和非常建筑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我简化地说一说,明星建筑是个人创造的泡沫,而普通建筑是被历史推动的沉默的大多数。王韬:不过按社会主义原则,劳工住宅建筑应该是历史主流,明星建筑师为帝王将相做的非常建筑反而应该是配角,泰格的minimum dwelling就是这种观念,可惜人都是见利忘义的猴子啊。历史是个social construction,没有人能整体把握所谓历史,每个人所知道的只有60-70年的个人片段史,我们所有的只是所有这些片段史的堆积、叠加、咬合,就像艾未未在大英博物馆的那一地景德镇瓜子,随便撮一堆儿就是个历史。唐克扬:现代主义就是以英雄主义开始以个人主义结束,以集体之名创造了集体的幻像。王韬:从A点移动到B点,有从步行车马汽车飞机等无数方式上的进步。现代时空距离压缩,人们总想着到了之后干嘛干嘛。而过去旅途漫长,既然到达是个遥远的事,人们反而关注旅程中的人、事、一草一木。所以心境比环境重要,个人史比宏观史重要。下期预告:建筑师要下工地吗?追寻梦足迹:我是一名建筑学学生,最近去工地实习,现场很多技术员都说学建筑学的不会下工地?(第一次提问有点小忐忑)想知道为什么很多人都说建筑学专业不应该下工地???NV引申:不去工地能做好实践建筑师吗?工地啊工地,不只是一块施工的场地这么简单吧?工地是建筑师与其他各行各业各色人等合作与博弈的战场吧?图纸建筑师靠谱吗?“嗯微问答”简介:专业领域: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景观建筑学缘起:嗯工作室发起的微问答,邀约天南地北、志趣相投、各司其职、各擅胜场的学者专家,利用移动网络空间和碎片时间群殴式地回答各种专业相关问题,激发未来精英。现状:除了回答问题,还不时造歪楼、说夜话、扯八卦……从业界敏感议题延展到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多层面。如果您还想了解其他栏目的精彩内容,请关注“嗯微问答”订阅号1 查找微信号:noffice-why,或扫描二维码。2 关注后留言即可提问。3 回复“嗯微问答”即可获得往期问答索引。4 访问以下链接,关注“嗯微问答”同名官方新浪微博/nofficeqanda(责任编辑:张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