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个关于社区上海亲和源养老社区的选题

      先来个前言:  顶着婴儿潮 (baby boom)出生的85后们应该对这三个字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到大都面临着比其他年龄段孩子更加激烈的竞争,从高考人数暴增,史上最难就业年,留学潮到房价暴增以及未来养老等等社会问题。而如今,新一代的小宝宝们又面临着入托难,奶粉问题等等新一轮婴儿潮的到来。作为未来的宝妈和宝爸们当然不希望下一代会重蹈我们的覆辙,成为下一代“小白鼠”。可是我们又时而听说小学因招不上学生而关门,时而又听说幼儿园排队报名等等新闻,让我们不禁疑问,下一次的人口高峰到底何时来临?何时我们的下一代才不需要争夺有限的医疗,教育,土地等等资源?  这几年有很多次所谓的婴儿潮,比如2000年的千禧宝宝,2007年的金猪宝宝,奥运宝宝,2012年的龙宝宝等以后各种宝宝。很多人会担心都在一年生宝宝会不会造成同年的孩子竞争激烈,资源紧张?数据告诉我们除了2000年那次全球性的千禧宝宝婴儿潮,这种带有迷信色彩的特殊年份对宝宝的出生数量的影响在战争,独生子女政策和现代生育观念面前是完全被秒杀的。下面我来仔细扒由于以上三大因素引起的这三次婴儿潮。
楼主发言:74次 发图:
  有一个差不多是常识的原理:由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引起的婴儿潮会像回声一样一波一波的重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会越来越弱。因此到目前为止,中国大致经历过两次婴儿潮,而第三次婴儿潮也即将到来。根据人口分析专家的判断,下一次的婴儿潮应该在2015年达到高峰。但是楼主对此观点略有不同,认为应该在2017年左右到来。因此楼主将婴儿出生数量与26.29年前的出生数据,也就是中国人平均生育年龄做对比。说明前一波婴儿潮对后一波的回声潮的影响。  第一波婴儿潮与世界上很多国家一样,随着二战的结束来临。大概从1955年开始到1973年结束。其中经历了59-61年的三年特殊时期,婴儿出生数量暴减,之后又暴增,所以也有人把这一波婴儿潮分为两次。但是楼主认为从总体形式上看这20年的婴儿潮依然相当完整。楼主的麻麻就是在这第一次婴儿潮的暴增途中诞生的。楼主麻麻曾说“当时那一段时间孩子就多,我上中学是学校都分上下午班上课,每个班都50多人。”让楼主再一次相信了政府的数据。
  第二次婴儿潮也就是年所谓的85后。众所周知,独生子女政策传说中从79年开始实施,但是还并不严格。除了当时的管理能力还跟不上之外楼主认为还有第二个重要原因,也就是婴儿潮的自然回落。由于意识到孩子多了的各种麻烦,人们对于不停生小孩的欲望越来越淡。因此80年左右出生的小孩与上一辈基本数量相同。也就是一家平均两个孩子。之后随着楼主麻麻一代的成长,迎来了一次婴儿回声潮。也恰恰在这时,计划生育政策及时控制了人口暴增欲望。导致第二波婴儿潮刚刚冒头就被压抑下来。但即使如此,这一批婴儿的数量也是相当巨大的,其中1990年是这5年中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
  然而,在第三次婴儿潮来临之前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也就是传说中的千禧龙宝宝。此前第二波婴儿潮正面临自然回落,幼儿园,小学大量关闭。而此时独生子女政策也开始逐步放开,在2001年前后,借着千禧龙宝宝的风潮,新生婴儿数量再一次接近他们上一代人的数量。而这一次小婴儿潮也冲淡了下一波婴儿潮来临的前奏,成了下一次婴儿潮的挡箭牌,小白鼠。  从2001年以后,新生儿的出生数量一直持平。从数据上看,似乎与理论上该产生的第三次婴儿潮不相符。因此楼主认为,除了2000年开始的生育政策放宽和特殊年份导致一批夫妻提前要孩子之外,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生育年龄的延迟和生育率的普遍下降。2014年我国平均生育年龄从26.29升到了28.18。再加上一些城市家庭由于养儿成本过高而不生育的,导致第三次婴儿潮注定来得比想象中温和许多。  但是,温和不代表第三次婴儿潮就不会到来。从2013年开始,进入生育年龄的准爸爸准妈妈们会迅速增加。因此,请允许楼主大胆推测,从今年开始,婴儿数量会有较大幅度增长,2017年将会达到一个小高峰(也就是图上最后小红点的位置)。之后,2018年婴儿数量又会大幅下降。
  楼主第一次发帖。。。很用心有木有。筒子们给楼主点安慰啊。。。。。。  好吧。。。不管有没有人回复。楼主就当是单机版了。  楼主还想扯点题外话。人口高峰也是一把双刃剑,既造成了资源紧张,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从这张图上还可以得出,其实中国目前的老龄化问题还不一定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因为当60后退休的时候,正值70后和85前人口低谷。而85后的成长也可能成为中国最后一次人口红利,缓解老龄化问题,从2015年到2040年,85后的崛起有可能为中国跨过经济发展屏障提供一次机会(楼主说的是可能,不是一定)。  所以顶着婴儿潮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们既害怕下一次的婴儿潮到来,又期待着婴儿潮的到来。害怕是因为下一次婴儿潮会给我们的宝宝增加很多竞争的压力。期待则是因为,如果没有下一波的人口高峰,下一次的老龄化问题将会比第一波人口高峰来得更加严峻。
  小广告都起这么早啊。。。筒子们都没起吗?楼主自己顶自己一个~~
  中国到底有多少人口,有人说7.5亿,我虽然不认可这个数字,但我觉得没有13亿  
  没人理楼主 楼主以为是图做的不够清楚。再传一张。。。天涯的水印把2017的关键点挡住了。。。。。。
  @leefei007 8楼
05:59:21  中国到底有多少人口,有人说7.5亿,我虽然不认可这个数字,但我觉得没有13亿  -----------------------------  谢谢顶帖~不管怎样有人理我了
  算上漏统计的超生的 15亿只多不少
  楼主认为,正是由于下一次婴儿潮的难以预测,导致独生子女政策的开放变得如此困难。纵观从二战前到2013年近一百年的人口出生数量,出生人口的大趋势实际上是一条抛物线。  从2002年开始,生育率降低与下一波婴儿潮开始的博弈影响产生了长达十余年的婴儿数量持平。也就是未来生育率降低的整体趋势将与战后婴儿潮对人口的影响势均力敌。  做个小结吧:  人口增长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从短期来看,婴儿潮依然会对我国的人口产生一个震荡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抚养成本的增加,老龄化影响,人类生育能力的下降都将使出生人口下降变得难以逆转。而二战对人类影响的余波也会慢慢弱化,消失。对于那些50年以后的问题我们不一定会很关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下一轮人口高峰出现的时间和位置还是会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好像是个好帖子
  @傻不楞冬的小兔子 12楼
09:15:10  好像是个好帖子  -----------------------------  谢谢 好像看我帖子的人不少,为何都不发言呢?是因为写得太像论文了吗。。。囧。。。
  回复第10楼(作者:@精诚亲爱 于
07:13)  算上漏统计的超生的 15亿只多不少  ==========  排,再这么增加资源不够就得人吃人了  
  @leefei007
05:59:21  中国到底有多少人口,有人说7.5亿,我虽然不认可这个数字,但我觉得没有13亿  -----------------------------  @MANGOfh 9楼
06:53:40  谢谢顶帖~不管怎样有人理我了  -----------------------------  昨天某公安局局长8个身份证,龚爱爱全家每人几个身份证,想想有多少人是凭空虚造出来的
  楼主继续。很好的文章  
  最好。最后分析下 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影响  为何出生率为2.1是人口平衡点?  
  @please23737 17楼
22:00:53  最好。最后分析下 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影响  为何出生率为2.1是人口平衡点?  -----------------------------  嗯嗯 有人看楼主会继续的。
  首先谢谢大家顶帖。楼主目前在欧洲做关于老龄社区改造的研究,会把一些人口与城市发展之间关系的想法写出来和网友们交流。不过楼主都是一别写一边想,所以速度可能会有点慢。不过没关系,楼主可以权当自娱自乐了,只要有一两个网友顶帖就够了。
  @please23737 17楼
22:00:53  最好。最后分析下 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影响  为何出生率为2.1是人口平衡点?  -----------------------------  这个2.1的平衡点还需要详细解释吗?因为新生婴儿会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夭折概率呀。
  关于人口与经济的关系,虽然经济不是楼主的专业,但是楼主非常愿意讨论一下。楼主认为,从总体趋势上来看,经济发展与人口之间的相关性将会越来越小。  首先,我们的zf非常不情愿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已经陷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也就是由于一个国家低端制造业被更贫穷的国家所替代,而高端产业又无法与高收入国家竞争所导致的长期徘徊于中等收入国家无法进一步发展。
  上图是楼主本科期间做的关于北京三大产业结构与城市发展之间关系的分析图
  楼主用的都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城市化率73%其实是户籍人口比例。前段时间看到去年BBC的纪录片的China里的一句话说的很好--中国有两个中国,一个叫北上广,另一个叫其他地区。  很明显,1993年是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如果说从1993年到2008年是这个增长的一个连续阶段的话。对应的图中第一波人口高峰()的年龄,正好是20岁到46岁这个年龄段。
  如果把第一波人口高峰与经济腾飞的这黄金15年联系起来,很明显大家可以看到两者之间有非常强的相关性。等下哈~楼主做个人口和GDP关系图去。
  通过对糖丸的消耗量,可以比较准确的推算每年的儿童出生数量。  
  不好意思 天涯的水印总是把关键点挡住。楼主终于取消了水印。楼主找不到1978年以前的GDP数据。因此只能对比78年以后的。
  真的没人看吗?楼主后面还要扒关于老龄化的各种问题。。。。。。
  很多人都说我们的GDP虚高,而楼主也很赞同这一观点。尤其是由钢筋水泥堆起来的建筑产业GDP并不能反应国家的真实生产能力。因此楼主做了三大产业的分析。我们都知道,第一产业是农业,也是经济加速发展前的主要推动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了类似欧洲工业革命一般的加速发展。从90年代开始,工业的推动力开始远远超过农业。而在90年代初期,虽然大城市的扩张非常迅速,但是建筑业的发展还是滞后于工业发展的。在城市规划领域,有一个普遍的标准判断GDP是否虚高,也就是城市建设的动力是否来源于经济的发展。因为城市真正的扩张动力不在于盖房子,而在于企业扩大规模和招工的需求。因此,楼主认为至少2005年以前的GDP还不存在虚高的问题。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正好对应着第一波婴儿潮进入工作年龄(20-50岁),成为中国第一批劳动力潮。这一阶段正好对应的是从1993年到2012年,而从2012年以后,第一批劳动力开始退出制造业等低端产业。
  忘了说了 上图蓝线是每年度婴儿出生数,粉线是GDP
  到2023年,第一波劳动力潮将彻底退出劳动力市场。然而这是否就是传说中的人口红利消失?而人口红利的消失是否与我国目前难以逾越中等收入陷阱有着直接的关系呢?
  为此,楼主又做了一张20-50岁人口分布图与GDP增长相关分析图。可以看出,第一批劳动力潮与第二批劳动力潮是紧密相接的。也就是说当62年的人快到50岁的时候,91年的娃娃们正好进入20岁。而且我国的劳动力数量依然呈增长趋势,一直到2026年开始下滑。因此,人口红利是正好顺应了我国的“工业革命”的需求,从而加速了经济的发展。而人口红利的消失与目前中国的经济下滑问题是不相关的。工厂招不上人也并不是因为劳动力的减少,中国目前以及未来的十年都不是一个缺人的国家。
  都没有人看吗?楼主只是个89年的羞涩的妹子。。。不需要干爆照片那种事才能攒人气吧。。。。。。哭了。。。。。。
  因此,对于目前我国经济原地踏步的现状,基本可以排除人口减少的因素。而真正的原因应该是中国的制造业开始逐渐缺乏竞争优势而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困境。我们缺的不是劳动力,而是有创新能力的下一代们。而我认为这是与我们国家的教育水平和企业生存空间相关的,而和人口基数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小。  作为一个工科生,对于经济方面楼主只能扒到这里了。下面楼主要不管不顾地开始扒老龄化问题!!
  先上一张荷兰的老龄化社区。拍摄于工作日,购物中心里遍布悠闲购物的老太太们。
  战后婴儿潮不仅发生在中国,还发生在所有受二战影响的国家,其人口结构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度。而不同国家对于由婴儿潮引起的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却千差万别。
  @MANGOfh
04:48:00  都没有人看吗?楼主只是个89年的羞涩的妹子。。。不需要干爆照片那种事才能攒人气吧。。。。。。哭了。。。。。。  —————————————————  原来是妹子啊。。。我不关心人口,只关心妹子。。。快点爆照。。。。  
  而中国的社区超市则是这个样子滴。楼主并不强调二者的优劣,只是国情不同导致面对老龄化的态度不同。
  @高小宝123 43楼
05:44:53  @MANGOfh
04:48:00  都没有人看吗?楼主只是个89年的羞涩的妹子。。。不需要干爆照片那种事才能攒人气吧。。。。。。哭了。。。。。。  —————————————————  原来是妹子啊。。。我不关心人口,只关心妹子。。。快点爆照。。。。  -----------------------------  囧。。。请不要引诱楼主跑题好吗?等楼主打算征婚的时候一定爆照给你看~
  更新慢了点,等待中……  
06:14:28  更新慢了点,等待中……  -----------------------------  呃。。。楼上起这么早啊。。。楼主是时差党,还要赶论文。。。已经半夜了。等我想想明天继续好伐~
  比较有深度,85后和他们的孩子们注定竞争压力大。  
  理科生的大作,有理有据。这样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年青人而且是女人尤为难得。  
  @uzhang2010 50楼
07:42:18  理科生的大作,有理有据。这样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年青人而且是女人尤为难得。  -----------------------------  谢谢支持。其实身边很多二十多岁的女孩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只不过国内生活节奏太快,不会给老百姓足够的时间去搞这种不赚钱的研究。
  楼主认为 哪一年是真正进入老龄化的年份呢?或换个问法。进入老龄化的标准 是什么?  
  对于我们80后的人。在老龄化的过程中应该做点什么? 保证自己的经济收入能提高。又能减轻负担照顾老人的压力?  
  对于老龄化,楼主其实有太多想说的。只是不知道从何说起。从2008年以来,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开始改革,越来越多的人被纳入社会养老范围,然而,目前我国关于老龄化的讨论还主要集中在养老保险缺位这种火烧眉毛的问题上。而在这个问题之后,其实有很多社会发展模式看似与老龄化无关,但是却无形中为养老增加隐形成本的社会问题。  例如,当今美国有650万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的照料,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会增加到两倍。在中国我想类似的数字就会更加惊人。这不仅是一个老年人需要照料的问题,而是他们的家庭如配偶,子女,孙子女以及好友和邻里也会共同面临的问题。例如子女的工作地远离父母的居住地,社区的邻里关系淡漠,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等等都会增加这种隐形的养老成本。这种隐形成本到底有多少,目前楼主还没有这个能力作出一个精确的计算。但是可以通过一些色后悔问题进行合理推测。
  “扶不起”的老人,作为今年热门的话题之一,反映的不仅仅是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沦丧,我认为还反映了在当今社会流动性高的社区,邻里之间的凝聚力差到了何等地步。先看看老年人到底会聚集在什么地方。
  这是楼主做的一张荷兰某城市50岁以上人口分布图。这样一张图在国内是找不到相应的数据的,因此楼主只能找国外的。但是反应的道理是一样的。著名的美剧《纸牌屋》里一句名言:房子如同权利,位置决定一切。因此,越靠近中心的房子市值当然更高,因为有着更优势的交通,购物以及医疗服务资源。然而在荷兰,老年人却会随着房屋市值的增加逐渐搬迁到城市边缘区域。而这些边缘区域恰恰是最不适宜老年人生存的地方:房租低廉,高流动性,鱼龙混杂,社会矛盾最为尖锐。
  在中国,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社区:在计划经济时代由某单位开发,当时以本单位的职工为主。但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样的社区没有了当年邻里的和谐,取而代之的确是各种外地租户,居委会,物业经常缺位。盗窃时而发生,电梯时而摔死人,老人倒地上没人扶,房子说不准哪一天裂开一条大缝。。。。。。  是的,这才是真正的老龄化社区,而不是某开发商建设的依山傍水的高价养老别墅。中国的老年人大量被迫聚集在这种社会矛盾最为激烈的,凝聚力极差的社区当中。这是弱势群体在市场竞争中被边缘化的必然趋势,在所有国家通用的道理。
    这是开发商们正在盖的传说中的养老社区
    这是我国真正的老龄化社区:60-70年代的苏联式低层小板楼,社区无监管,车辆多,社会混合程度极高,常见于各种二手房租赁网站。。。。。。
  @please23737 53楼
23:48:14  楼主认为 哪一年是真正进入老龄化的年份呢?或换个问法。进入老龄化的标准 是什么?  -----------------------------  谢谢这位同学的提问。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各国的计算方法都不同。  我们国家认为:%的人超过60岁;到2051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达到峰值,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之后一直维持在3亿到4亿。  荷兰政府认为:早在1970年,人也就是19%的人超过55岁,已经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2030年达到峰值35%。  欧美国家由于战后马上开始搞经济,所以第一波婴儿潮来得比我们要早五六年。而我国在第一波婴儿潮来临后立刻采取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之后的老龄化加速。  按照我们国家的官方说法,我国的老龄化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的快速老龄化阶段。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现在的老龄化相对还不是太严重,虽然我国目前的老龄化程度已经超过欧洲,但是真正的重度老龄化将会在我们85后退休后才到来。欧洲人民认为他们的严重老龄化其实也只不过是我国初期老龄化的症状,并且他们将只经历初期症状,之后就消失了。之所以欧洲鬼子们整天叫嚣着老龄化问题,是因为他们认为50岁以后就是老年人,并且他们已经进入从70年代就开始解决老龄化问题了。而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还在通过计划生育加速老龄化。
  @please23737 54楼
23:50:28  对于我们80后的人。在老龄化的过程中应该做点什么? 保证自己的经济收入能提高。又能减轻负担照顾老人的压力?  -----------------------------  很遗憾,我认为作为个体,确实很难作出应对老龄化的对策。什么时候要小孩还是我们能够勉强控制的,可是怎样养老有时却不是我们个人能够选择的。这也是我下面要讲的问题--年轻人照顾老人和保障经济收入这两个本不该冲突的问题却成了二选一的选题。不得不说这确实是城市规划者的失职。
  顶楼主,好贴  
  @please23737 54楼
23:50:28  对于我们80后的人。在老龄化的过程中应该做点什么? 保证自己的经济收入能提高。又能减轻负担照顾老人的压力?  -----------------------------  对这位兄弟我只能说,照顾老人除了花高价请保姆和送养老院之外,尽量让老人回归自己的熟人圈子,把老人的朋友,同事聚集在一起成为邻居互相照料。尤其老年夫妻如果一方丧偶,另一方会变得非常孤单。而子女的照顾是很难填补这种空缺的。更何况我们自己也没有时间。这种孤独感只有老同事,老同学才能互相依偎。这需要老人的子女作出协调,同时我们政府也需要鼓励这种养老模式才行。。。。。。  很多人认为养老院是所谓的新兴养老模式,未来越来越多的老人会接受这种养老方式。对此我非常不赞同。抛开我们的民族传统,就算是独立自主的西方人也会很抵触被送进养老院。这不仅增加了政府的负担,同时会让老人有一种“即将离世”的心理暗示,非常不利。
  @MANGOfh
00:24:00  在中国,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社区:在计划经济时代由某单位开发,当时以本单位的职工为主。但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样的社区没有了当年邻里的和谐,取而代之的确是各种外地租户,居委会,物业经常缺位。盗窃时而发生,电梯时而摔死人,老人倒地上没人扶,房子说不准哪一天裂开一条大缝。。。。。。   是的,这才是真正的老龄化社区,而不是某开发商建设的依山傍水的高价养老别墅。中国的老年人大量被迫聚集在这种社会矛盾最为激烈的,凝聚力极差的社区当中。这是弱势群体在市场竞争中被边缘化的必然趋势,在所有国家通用的道理。  —————————————————  看到此楼,我忍不住给楼主致以赞赏  
  楼主继续  
  赞一个楼主妹妹,辛苦,有思想,我欢喜
  嘿嘿 谢谢楼上啦~~我倒是希望有人跳出来反驳我。其实楼主有很多可以发表论文的素材,只不过我们国家的论文,大家都知道的,有些问题是没法拿到桌面上讨论的。  好啦~继续谈养老的隐形成本问题。另一个我认为中国老龄化不严重的问题是:中国人真的很愿意赡养老人。在楼主小的时候,90年代,一大家子人可以住在一起,因为全家住的是单位的职工楼,一家子都在步行距离内上班。而赡养老人是天经地义的,同时也没有什么成本,多几双碗筷的问题而已。即使到了今天,很多子女依然像候鸟一样周末去看望老人,为老人的生活提供保障。即使不能为老人提供更多照顾,也多半是因为工作地点离父母太远。  当我有一次问我的一个荷兰朋友:如果你未来的工作地点和你父母的家很近,而你的父母生活得非常孤单,你会去陪伴并照料你的父母吗?人家给我的回答居然是:不,我还是更想要自己独立的生活。或许你们亚洲人不能理解,我们的政府也希望能替他们承担这部分负担。但是事实是,荷兰人永远不会认为照顾父母是子女的责任。  我并不是吹嘘我们如何高尚,而是跟欧美国家相比,我们实在是为政府扛下了太多太多的负担。而如果政府能够为这些纠结于工作和养老的年轻人们哪怕提供一点点政策支持,可想而知,这将会为我们的政府减少多少养老负担。
  对于城市中的中产阶级们,养老通常是请一个保姆照料老人的起居。一线城市一个保姆月薪5000,还不是我等普通白领能负担得起的。而农村呢?基本上老人要种地种到不能动为止,如果幸运家里有个媳妇可以留守,照顾老人。如果夫妻俩都外出打工,70岁以前的老人还可以从邻居那里得到有限的帮助,70以后就只有送养老院这一条路了。  对于农村养老的隐形成本,前面我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已经说过,养老院绝对不是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手段。除了文化传统,把老人搬进医院的成本实际上是远远高于把医院盖到社区里的。这也是欧洲四十年研究养老问题得出的宝贵经验。  对于城市养老的隐形成本,虽然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渴望独立,不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有的时候迫于房租,工作等问题不得不远离父母,被迫请高价的保姆,还失去了陪伴父母的机会。虽然这样会为城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增加了年轻人的生活负担,遏制了一部分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同时,请保姆的这种GDP完全是一种资源内耗!很多家政人员也是牺牲了照顾自己父母的机会,即使连春节也没有办法回家。因为有的老人一天都离不开人。
  因此,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由目前的城市发展模式产生的一系列养老成本,都是有很大压缩空间的。就像用一个有漏洞的篮子里装满水,既可以选择把洞堵上,也可以选择把水龙头开打。而盖更多的养老院,继续刺激农民进城,只是拧打了水龙头,底下的漏洞会被越冲越大。  去年我们的十八大大力强调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很多人想到了解决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水,食品安全等等有形的问题。  殊不知,其实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同等重要的。环境问题是可以通过毒死几个人告诉我们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可是那些原本不必要浪费的时间,多付的服务费用,多跑的火车,多排放的二氧化碳等等却是默默地消耗着我们辛苦创造的财富。  养老,生子,这些二十年前对于中国人几乎零成本的事情,到现在却成为了巨大的负担。当农民进城创造财富的能力已经不能支付他所付出的养老,生子成本的时候,我很想对某些还在推进城市化的领导们说:我们真的已经到了该堵窟窿,而不是多开几个水龙头的时候了,因为你的篮子底都快掉了。
    楼主是学城市规划的,忍不住吐槽在所谓的“新型城镇规划”指导下做的大量“新农村规划”方案
  楼主最近看到了太多这样的新农村规划方案。还有不少都要是真要盖,不是吓唬人的。  私以为,农村的发展不应该做成城市内社区的模样。农村之所以是农村就是因为它有耕地。自然发展的农村都是沿着耕地和干路带状分布的。如果农村不是房子包围公路而变成了公路包围房子,那它就是农村里的一片城市用地,只会迫使更多农民放弃土地。这样一种变相的城市化不知道当地的县委书记们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呢。。。。。。
  对于解决老龄化问题楼主来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首先,在于创造更多的农村工作机会。其实楼主认为所谓的新农村规划并不存在探索的问题。城市有着优势资源,对农村居民有吸引力,这是无法逆转的,也无需逆转。而农村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低开发成本,靠近原产地等等。自然会吸引一些低端的加工业,政府只需要对这些低端的加工业加以扶持,自然而然就会有年轻人愿意回到本地工作,即使工资待遇比不上城市内,但是如果看到家乡的发展前景,我相信年轻人会愿意回到父母身边的。之后,医疗,教育等等资源也会慢慢跟上。这是不用留学生来讲,是个成年人都懂的道理。然而似乎总是有一些人急于求成,明明路就在那里,还要打着探索的旗号干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政府有这么多钱盖居住区而不去振兴当地企业,你这是莫子意思呢?  其次,政府应该重视社区组织。让几百万老人排队进松堂关怀医院是不现实的。居委会和物业在社区内一个都不能少,一个代表居民的利益,一个代表物业公司的利益。而政府如果肯去算一笔大帐就会知道在这样一个老社区投资改造,甚至成立一个小型的养老院会给未来的养老投入和社会发展省下多少成本。而很多退休的老年人完全可以发挥余热去监管社区,帮助其他老年人。  这些想法我相信城市的管理者会比我更加明白,但是如果总是看到短期的利益和自己眼前的小账,那么城市发展将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出路。因为,路明明就在你眼前,可有人全还想找捷径。
  有很多人说,城市规划是扯淡,忽悠人的专业。楼主认为,这是由于zf完全把规划图当作表达zf发展的野心和功绩的宣传册。  实际上,从城市规划这个学科开始设立的那一天,从未有人把它当作纯粹的形象工程。即使历史上有某些专制的政府(如16世纪西斯廷教皇想要实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规划)为了炫耀个人功绩去做一些劳民伤财的大开发,都会遭受到个人的强烈抵制。由此产生了不同利益团体的博弈过程。之后为了均衡不同利益团体,才产生了城市规划师,使城市资源配置达到最优。  然而在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的中国,城市规划的技术我们学得很到位,无论是建造水平,还是作图技术,甚至可以说超过了欧美国家。但是对那些内在的城市管理手段,我们一概斥之为糟粕,甚至于90年代的城市管理类书籍都没有中文版。因为我们认为,我们和欧美国家体制不同,这些在中国行不通,学了也没有用处。城市规划也只能停留在工程和技术层面,而真正的经济问题有政府的官员来解决。  我承认,与欧美国家相比,我们确实有体制和制度上的差异。然而难道连一些底层的管理方法都无法借鉴吗?例如在社区内部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来最大程度地维护社区安全,表达居民利益诉求这样的小事我们也做不到吗?
  哈哈~真高兴还有人看。。。看到有人喜欢楼主,楼主好害羞有木有(送秋波+浮想联翩ing~)
  不错,mark  
  回复第19楼(作者:@MANGOfh 于
01:50)  首先谢谢大家顶帖。楼主目前在欧洲做关于老龄社区改造的研究,会把一些人口与城市发展之间关系的想法写……  ==========  楼主好牛逼喔,,  
  楼主辛苦啊!  人多的地方叹人多,人少的地方却不惜背井离乡到人多的地方打工!  什么时候能让城市人到农村打工,让他们明白人少有哪些好处,他们就明白为什么有春运!
  @果狸的小媳妇2013 78楼
06:21:35  回复第19楼(作者:
01:50)  首先谢谢大家顶帖。楼主目前在欧洲做关于老龄社区改造的研究,会把一些人口与城市发展之间关系的想法写……  ==========  楼主好牛逼喔,,  -----------------------------  谢谢。。。其实楼主只是个苦逼的留学生。。。。。。
  @深山之巫 79楼
06:40:05  楼主辛苦啊!  人多的地方叹人多,人少的地方却不惜背井离乡到人多的地方打工!  什么时候能让城市人到农村打工,让他们明白人少有哪些好处,他们就明白为什么有春运!  -----------------------------  其实中国的农村很多地方还没有经历过造城运动的摧毁,依然保持的自然村的发展方式。这是非常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式。但是却被普遍认为是贫穷和落后的象征。对于发展当地经济,地方政府只知道招商引资和等着国家安排项目靠天吃饭。然而外来企业却缺乏本地基础,原材料和市场都在更远的地方,仅仅是利用了农村廉价的土地。这样的发展模式除了给农村带来污染和创造了一批低收入的工人之外并不能帮助贫困地区发展。  正相反,当这些高污染的工厂在消耗完当地的环境资源之后找到了更加廉价的土地后就搬走了。这导致了一代工人失业,并且丧失了农业的生产能力。最后只能到更富裕的地区继续从事工业生产。因此,贫穷地区的工业化如果不加限制,将会将原本贫困的地区拉向更加贫困的深渊。
  宁摸社会主义的石头,不过资本主义的桥!这背后只有两个字,私利  
  @深山之巫 79楼
06:40:05  楼主辛苦啊!  人多的地方叹人多,人少的地方却不惜背井离乡到人多的地方打工!  什么时候能让城市人到农村打工,让他们明白人少有哪些好处,他们就明白为什么有春运!  -----------------------------  所以说只有保护农村,振兴农村的当地产业,限制城市的低端制造业涌向农村,才会有一天,无数的城里人都会想涌入农村生活的。
  楼主辛苦啊!  人多的地方叹人多,人少的地方却不惜背井离乡到人多的地方打工!  什么时候能让城市人到农村打工,让他们明白人少有哪些好处,他们就明白为什么有春运!  -----------------------------  @MANGOfh 83楼
07:05:26  所以说只有保护农村,振兴农村的当地产业,限制城市的低端制造业涌向农村,才会有一天,无数的城里人都会想涌入农村生活的。  -----------------------------  你的想法是不实际的!城市化大方向是不可逆的,无论人多人少,哪怕象俄罗斯那样人口稀少,莫斯科照样成为世界最拥挤的城市!  城市会向郊区扩张是一定的,它犹如魔力不断地吸引着外来农村或小城镇人口,密集的人口在有序的条件下创造出人类最舒适的生活条件和方式,但也提高人们的生活成本。象好的学校,好的医院,好的工作,无一不例外的存在于大城市之中!让人们为之挤得头破血流!  而农村只会留住一小部分人,韩日约5%,欧美约15%,未来中国是多少还不确定!所以说城市化是大趋势,逆城市化只是小趋势!但是目前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太快了,城市的硬软件速度远远跟不上涌入人群的速度,造成了众多的问题。
  楼主辛苦啊!  人多的地方叹人多,人少的地方却不惜背井离乡到人多的地方打工!  什么时候能让城市人到农村打工,让他们明白人少有哪些好处,他们就明白为什么有春运!  -----------------------------  @MANGOfh
07:05:26  所以说只有保护农村,振兴农村的当地产业,限制城市的低端制造业涌向农村,才会有一天,无数的城里人都会想涌入农村生活的。  -----------------------------  @深山之巫 84楼
07:19:39  你的想法是不实际的!城市化大方向是不可逆的,无论人多人少,哪怕象俄罗斯那样人口稀少,莫斯科照样成为世界最拥挤的城市!  城市会向郊区扩张是一定的,它犹如魔力不断地吸引着外来农村或小城镇人口,密集的人口在有序的条件下创造出人类最舒适的生活条件和方式,但也提高人们的生活成本。象好的学校,好的医院,好的工作,无一不例外的存在于大城市之中!让人们为之挤得头破血流!  而农村只会留住一小部分人,韩......  -----------------------------  你好~很高兴看到不同观点。其实我是赞同你的观点的。逆城市化在西方国家70年代由于大城市内部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城市化”。然而近些年由于城市复兴的兴起,很多人对逆城市化的理论是提出质疑的。但无论城市如何发展,如果乡村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多元的生存环境,我相信还是会有一部分人选择去农村定居的。城市是一种品质,乡村是另一种品质。我相信农村的发展是城市人与乡村人都愿意看到的,也是不互相冲突的。
  楼主辛苦啊!  人多的地方叹人多,人少的地方却不惜背井离乡到人多的地方打工!  什么时候能让城市人到农村打工,让他们明白人少有哪些好处,他们就明白为什么有春运!  -----------------------------  @MANGOfh
07:05:26  所以说只有保护农村,振兴农村的当地产业,限制城市的低端制造业涌向农村,才会有一天,无数的城里人都会想涌入农村生活的。  -----------------------------  @深山之巫 84楼
07:19:39  你的想法是不实际的!城市化大方向是不可逆的,无论人多人少,哪怕象俄罗斯那样人口稀少,莫斯科照样成为世界最拥挤的城市!  城市会向郊区扩张是一定的,它犹如魔力不断地吸引着外来农村或小城镇人口,密集的人口在有序的条件下创造出人类最舒适的生活条件和方式,但也提高人们的生活成本。象好的学校,好的医院,好的工作,无一不例外的存在于大城市之中!让人们为之挤得头破血流!  而农村只会留住一小部分人,韩......  -----------------------------  另外,郊区的扩张是一定的,同时也是需要限制的。否则你懂得,那就是摊大饼。而限制郊区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提高城市内部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需要发展城市群。农村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式,既可以成为更好的农村,也可以转变为城市。但是也正如你所说,城市化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农村一旦城市化就难以变回农村了。这也是为什么农村需要被保护,如果城市化不加以控制,我们有生之年就要经历饥荒了。。。。。。
  回复第45楼,
@MANGOfh  @高小宝123
05:44:53  @MANGOfh
04:48:00  都没有人看吗?楼主只是个89年的羞涩的妹子。。。不需要干爆照片那种事才能攒人气吧。。。。。。哭了。。。。。。  —————————————————  原来是妹子啊。。。我不关心人口,只关心妹子。。。快点爆照。。。。  -----------------------------  囧。。。请不要引诱楼主跑题好吗?等楼主打算征婚的时候一定爆照给你看~  --------------------------  @六月飞雪789 86楼
07:48:03  是妹子就该顶!  -----------------------------  谢谢。。。性别也有优势啊。。。。。。
  通篇看下来,读者不多,但我觉得帖子讲的还是挺中肯的。个人意见楼主分析一下城市与农村的对立矛盾会更好  
  通篇看下来,读者不多,但我觉得帖子讲的还是挺中肯的。个人意见楼主分析一下城市与农村的对立矛盾会更好  
  @叛逃的小贼 90楼
08:46:58  通篇看下来,读者不多,但我觉得帖子讲的还是挺中肯的。个人意见楼主分析一下城市与农村的对立矛盾会更好  -----------------------------  嗯嗯 楼主写的内容有点乱 以自娱自乐为主。有空会考虑分析一下的。只不过楼主缺乏农村的生活经验,怕分析得太过理想化。
  半夜忽然醒了,梦见出国前去看姥姥。姥姥问楼主:“荷兰在哪啊?”楼主答:“在欧洲”姥姥说:“这么远啊,你会说荷兰语吗?要是遇到困难赶紧回来啊,可别在国外乱跑。”  走的时候,80多岁的老太太多少年来第一次慢悠悠地走到电梯间送我上电梯。还冲我挥手,看着电梯门关上。
  可以肯定,以后无论怎么生,也不可能像毛周时代那样生育水准了。  经济越发展,福利制度越完善,老百姓越不愿意生孩子。  另外每个家庭的情况均不一样,生育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情,特别在几乎零福利的国家里,更是如此。所以搞什么计划生育,收什么社会抚养费,这些都是扯蛋!  目前我朝的生育水准明显下降了许多,有3个孩子的夫妇都很少见到了。一般头胎是男孩子的,几乎很少有人愿意生第二胎的。偏远落后的农村或郊区,有2个孩子的比较常见。市场经济程度高,加上通货膨胀不断,育儿成本越来越高,老百姓的生育欲望比20年前低多了。  这些是好事,顺其自然!   综上所述,老夫觉得现在该到了废除计划生育的时候了! 一是违宪,二是几乎零福利的国家,刁难老百姓生孩子上户口,如何彰现现代政治文明?!
  zf的手可是伸的很长的,一切跟着d走,现在敏感的词都发不出来了
  顶楼主
  @我就是法官 93楼
10:04:48  可以肯定,以后无论怎么生,也不可能像毛周时代那样生育水准了。  经济越发展,福利制度越完善,老百姓越不愿意生孩子。  另外每个家庭的情况均不一样,生育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情,特别在几乎零福利的国家里,更是如此。所以搞什么计划生育,收什么社会抚养费,这些都是扯蛋!  目前我朝的生育水准明显下降了许多,有3个孩子的夫妇都很少见到了。一般头胎是男孩子的,几乎很少有人愿意生第二胎的。偏远落后的农村......  -----------------------------  这位兄台,看了下你的帖子。感觉你也太激动了。。。。。。其实我想说的并不是该不该废除计划生育。我觉得有的时候我们zf最自己的执法能力过度自信。我的大学同学很多85后家里都有两孩子。即使在计划生育执行最严格的时候,顶风作案的人也不在少数。老百姓真想生再怎么限制也控制不了,真不想生解禁也一样。真正的问题实际上是养孩子的成本。如果你仔细看完我的帖子你会明白我说的,养儿和养老是相似的问题。这些年增加了多少隐形成本,导致老人养老水平下降,年轻人不想生孩子。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谈什么放不放开计划生育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亲和源养老社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