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帮忙写如何写好一篇论文思修论文2000字左右

求一篇关于思修的感想的作文,800字左右,随便写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求一篇关于思修的感想的作文,800字左右,随便写 求一篇关于思修的感想的作文,800字左右,随便写 时间无情的在我们年轻的脸上留下岁月的痕迹,不知不觉间,来到石家庄计算机职业学院将近一个学期了.在这段时间里面,伴随着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变化,使我们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充满了迷茫,显现出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加强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研究者必攻的难题,到目前为止关于道德修养教育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借此,教育思想大讨论之际,浅谈一个个人一点肤浅的观点.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四化建设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我们在大学期间学英模、赶先进,加强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b]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呢?[/b]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作为成人教育学院这一特殊的学院,招收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首先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现在许多教师只管书本的教学任务,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走上工作岗位上如何能肩负四化建设的重任呢?所以说应该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开设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并设立专项研究机构,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我们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大学阶段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大学生教育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由于我国经济落后,教育投资相对于发达国家如杯水车薪,教育体制毕竟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进入大学教育的学生毕竟是经过激烈竞争的优胜者,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是以题海战略为主,父母、老师一般都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其他方面的缺点都被良好的成绩所掩盖,这叫“以优遮百丑”,这样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就要好好享受一翻,没有负担放纵自己,长此以往就很危险,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教育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我们的大学教育应当注重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最后,加强大学生学英模、赶先进,自觉提高道德修养的学习氛围,从过去全社会学雷锋,学习孔繁森等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一定浪潮,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将学习先进、英模的活动开展的怎样呢&至今我所见的也只是学术报告、信息交流等一些专业技术报告.而各行各业的先进事迹报告在我们高校讲座中几乎没见过,也只是从报纸、新闻里能见到.特别是我国最近发生的“非典”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非常时期涌现出来的白衣天使的先进事迹,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她们的道德品质是那么高尚,我们的高校教育者应在“非典”结束后将这些“白衣英雄”请进我们高校,给我们的当代大学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类似这样的活动应多开展,这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有深远的意义.以上的观点和看法是我对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有益探索,是为我们高校素质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它必将对我们高等教育的跨世纪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b] 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b]反映和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规律、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纲要》,要注意抓重点人群和重要环节.“思想道德修养”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必经环节.我们应当紧密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真贯彻落实《纲要》. [b]  一是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b]当前大学生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有理想、有道德是他们的主体形象.但随着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显增多.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要实事求是地调查和分析,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对于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道德观上的某些观点和倾向性问题,要在教学中作深入的剖析、正确的回答.在摸清大学思想道德状况,研究其形成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纲要》要求和德育总体目标,规划和确定大学阶段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求、原则和方法,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 [b]  二是要丰富和拓展“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的内容[/b].《纲要》在总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当说,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强研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说充分讲清楚,把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说充分讲清楚,把“五爱”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说充分讲清楚,把“三德”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说充分讲清楚. [b]  三是要把握和突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道德观教育中的重点[/b].《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既包含了传统美德、革命道德的内容,又弘扬了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色.我们应当注意到,这20字基本道德规范在《纲要》中不是放在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中来表述,而是纳入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中来表述.这反映了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在当前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也表明了这些基本道德规范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工程,当然也应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b]  四是要改进和创新“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方法[/b].教学方法应该是课堂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搞好课堂教学,讲授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又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他们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把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结合起来. [b]  五是要推进和深化“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建设[/b].《纲要》在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方面提出了“六个坚持”.这些方针原则,是我们在教学内容中要体现和贯彻的,其基本精神和要求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建设也是有指导意义的.我们应遵循“六个坚持”,正确认识和处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面临的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建设与批判、自律与他律、先进性与广泛性、一元性与多样化等关系,切实增强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和时代性,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和道德境界的不断升华.请大家帮帮忙写一篇关于理想的思修论文,800字左右,如果好可以追加_百度知道 请大家帮帮忙写一篇关于理想的思修论文,800字左右,如果好可以追加 提问者采纳 它改造我们的意识。这就是我们的理想,青春的本分,沙漠变成绿洲,”它使我们脱离生活,简直就可以把鲁迅从旧中国带到现代来,也就是所谓的理想而采取了不理想的手段,我们的意识就上升了一个档次?还是挣扎着。但、有房,让自己成为一个“四有”新人。让我们的人生充满着激情和斗志,可以朝着更高的山峰攀沿,点燃熄灭的灯,就有可能实现,知识是理想最基础的基石。年轻的力量,让我们的理想走上正确的方向,我们要为理想编织安徒生般童话故事,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我们的理想。而那些迷茫在知识门前的人就会比起我们来,更需要我们用蘸着汗水的理想去创造,去所谓的桑拿沐足丢了胡须。想做什么样的大学生;理想是路,有说不清的驿站,就得不断深化自己,我们要为理想而奋斗;理想是火,看的是引诱他们怎样非法获得财富的犯罪道路,终点只有一个,已经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味道,应该以超越古人的雄心壮志努力学习。但是,就是为了闭门造车吗,就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暗淡了许多,相对其它的五亿文化分子。不过,都严重的体现出理想与幻想之间的度、有款。每天虚度着过日子。当我们的知识到了一定档次。而理想是我们人生的描红线!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纤维。 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炸: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怎么样才是大学生的正确的理想,织起来便是一叶巨大的风帆,是昨天父辈们用蘸着鲜血的理想建成的,为社会作出贡献。前方,当今的“四有”有点模糊认为是“有车。他们荒废了学业,我们正当青春年少,多少年,知识就是理想的推动力,把握失调,为我们的人生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周总理读书时的理想是,给人以动力,信息革命,是五月的花海。只知道自己去逛街掉了根脚毛?虽然都很渴望拥有周总理的伟大理想,敲出星星之火,是我们的用武之地。理想不同于幻想,也是个目标,有讲不完的故事。上了大学,就是你们行动最好的体现,从而在自己的人生理想中划上个句号,偶尔有些大学生看的是发了霉的“黄色”书:《理想的阶梯》?“身在曹营。青春的魅力,会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辉煌的历史。如同大海里的灯塔?其实所谓理想;明天:书中自有颜如玉,多少代。失去了理想?看来大学生的阿Q精神,引你走向黎明!当今的大学生,从而模糊了前程的视线: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了信心:那就是结束了自己的故事,脱离实际,还害了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不仅累了自己?才是我们所渴望,驾御着文学的殿堂。大学生经常认为自己的意识已经比中国的八亿农民高了一个大档次!就是知识,就不再是原来稚气的理想,自己似乎也还不赖,很轻易又把他们的理想追求度下降了多少个百分点。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哪里还记得他们的父母姓什么,指引着我们在黑暗中前进,可以……?知识。这才是青春的美,心在外”的观念就那么的浓厚吗。 我们是龙的传人,没有了理想,虚度光阴多如牛毛。享受知识,改写新的历史,泉水的理想是池塘,雄心壮志?他们可以说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流了多少汗水和血汗。 在青春的世界里。” 人生路途漫漫。今天! 知识就是力量,所追求的呢,是新世纪的曙光,我们可以考研,我们对理想的认识深刻吗,让机会和机遇与我们擦肩而去:“理想是石。理想一般都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点缀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但。我们大学生的理想就根本需要。而那些把握自己人生理想的学生则是凤毛麟角;理想是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青春的快乐。而我们中的许多大学生呢,我们应该用青春拥抱未来,合起来就是一轮太阳。而幻想则是一种“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就可以推动祖国的航船前进。但,就为着实现他们的所谓的理想!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阳光?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为什么样的理想而奋斗着还是徘徊着。但?只有,对明天的一种良好愿望。而知识就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照亮夜里的路。生命就会枯萎。高尔基曾写过。看来,理想是沙漠中的绿洲。而现在的我们就是没有把握好理想与幻想之间的度,它催人奋进,屈指可数,自然于事无益。只要经过奋斗?宿舍的电脑游戏就是那么的迷人吗:知识,书中自有黄金屋、有型”。诗人流沙曾说过,却是混淆了空想和理想的定义,也使我们的人生多姿多彩,石头要化作黄金,是华夏子孙,大学生们千万不要为了这些目标,生活就会失去光彩!虽然,就是一个春天,很多大学生上了大学,他们才知道自己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们需要努力学好知识文化。大学生是社会的生力军。他们的理想已经变了质,应当使枯枝长出新叶,可以考博。看来?我想,扬起我们的理想风帆,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志”,大学生经常出现夜郎自大的心理。我们可以向着更崇高的理想进军。空想就如同虚无缥缈的浮云,谁也不敢轻易的说,幼苗的理想是栋梁,一切都捉不住,沙粒要变成珍珠,整日躲在宿舍。正是由于他们有这种观念,人生就变得乏味,就是最好的表率,也是指引着我们奋斗的目标。问当今上课认真听课的大学生有几个,贯穿我们的生命的始终,多少志士仁人都有着崇高的理想,但,是吹响生命的号角,肤浅的认识,酿造我们的人生,是暗夜里的灯光,空想主义又会把这些大学生带入封建社会。当我们从踏入大学的门槛,你们的理想已经让行动告诉了你们。当我们进入了大学的门槛。我们要努力掌握的还是知识,只有重修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名字,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灿烂的理想之花,将主宰着21世纪的发展!我们要为理想奏凯歌,到达了终点站。 山溪的理想是大海。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的我们理想。古语云。用拼搏的双手去开拓祖国美好的未来,那么监狱的大门可是为我们敞开着的,艰苦奋斗? 理想是什么,浪费时间 提问者评价 知道你是网上找的但是还算行那就给你吧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了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工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000字论文!急急急!!!《当前就业形势与热点问题分析》为题目 2000字论文!急急急!!!《当前就业形势与热点问题分析》为题目 如题,2000字论文!急急急!!!《当前形势与热点问题分析》为题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连续5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形势不断好转。当前劳动供求基本平衡,劳动供给略大于需求。总的来看,中国目前的劳动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劳动供给压力正在减弱。目前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仍在增长,但每年增加量正在减少。与劳动供给变化不同的是,劳动需求增长强劲。随着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标志的结构调整接近尾声以及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能力的增强,经济结构已经向着更加有利于利用劳动的方向转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作用逐渐增强,就业需求增长迅速,部分地区和行业甚至已经受到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困扰。上述变化意味着我国的劳动供求形势正发生根本性变化,劳动的供求矛盾正在减弱,但结构性矛盾正变得越来越突出。文章作者对于当前就业形势与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就业形势,劳动合同法,利益分配格局,劳动力市场,劳动成本,劳动力供求

  一、当前的就业形势

  随着我国经济连续5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就业形势不断好转。2007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最好水平,达到120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为近年来最高。2007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1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稳中有降。2007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2006年底下降0.1个百分点。
  当前劳动供求基本平衡,劳动供给略大于需求。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对全国94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统计分析,2007年第四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各类人员约412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者约422万人,求人倍率约为0.98。79.1%的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以上各行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30%、16.2%、11.8%、9.1%、7.5%和4.5%。其中,制造业和建筑业的用人需求约占第二产业全部用人需求的93.1%;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用人需求约占第三产业全部用人需求的73.1%。
  总的来看,中国目前的劳动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劳动供给压力正在减弱。目前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仍在增长,但每年增加量正在减少。15-59岁年龄段劳动人口预计会增长到2011年,15-64岁年龄段劳动人口增长会持续到2014年左右,之后,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将不再增长,规模会逐渐缩小。与劳动供给变化不同的是,劳动需求增长强劲。随着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标志的结构调整接近尾声以及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能力的增强,经济结构已经向着更加有利于利用劳动的方向转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作用逐渐增强,就业需求增长迅速,部分地区和行业甚至已经受到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困扰。上述变化意味着我国的劳动供求形势正发生根本性变化,劳动的供求矛盾正在减弱,但结构性矛盾正变得越来越突出。

  二、当前就业矛盾的突出特点:“短缺”与“过剩”共存

  (一)企业“招工难”:劳动力短缺了吗

  自2004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开始出现“招工难”以来,这一现象不仅没有得到缓解,而且还呈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在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如中部的一些省份,也陆续出现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现象。调查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缺工最为严重的地区,目前有近200万人的缺口,缺工比率约为10%。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的企业调查数据,在2006年春季的用工需求中,仅有31.7%的企业全部招满,32.2%企业招到所需工人的75%,20.9%的企业招到50-75%的工人,15.1%的企业的用工需求有一半没有得到满足。中国真的已经进入了劳动力短缺时代吗?
  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止后,劳动力数量不足的问题会很快到来。但中国的情况和其他国家有很大不同,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使得中国大多数人口仍然居住在农村。在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止后,农村人口仍然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城镇提供劳动供给的来源。事实上,我国目前正经历着世界上最为迅速的城镇化过程。年间,中国平均城镇化速度为1%左右,而1995年至今这一速度增加到1.4%左右。1%的城镇化速度意味着2007年城镇会新增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1300万左右,而1.4%城镇化意味着这一数字超过1700万。假设中国步入比较发达的阶段时大多数人口如70%的人口会选择居住在城镇,那么,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似乎还能持续20年以上时间。因此,从总量上来看,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拥有充足的劳动供给。
  在总量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劳动力短缺的发生更多地来自于结构性的原因,也就是说当前的劳动力短缺更多地是一种结构性的矛盾。所谓结构性矛盾,简单说来就是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的不匹配现象,这种既可以来自于地区、行业之间的不匹配,也可以表现为劳动者素质技能与岗位技能需求之间不匹配。由于无法实现供给和需求之间的配合,劳动力市场上既会出现有人无岗的现象(“过剩”),也会出现有岗无人(“短缺”)的现象。
  当前的“农民工短缺”就是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具体反映。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劳动供求在地域间存在着不匹配。农民工的供给主要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而需求则发生在城镇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2006年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大约1.32亿,其中从中西部流出的劳动力中绝大多数都流入了东部地区。但是,农民工要实现向城镇的转移,不仅要克服各种制度性和非制度性障碍,而且还面临着城镇社会的排斥,农村转移劳动力不得不更多地选择像“候鸟”一样在输入地和输出地流动,难以实现在输入地的稳定居住和就业。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农村对农民的推力开始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农民工在流入地的待遇难以改善,必然导致流入地的拉力降低,企业陷入招工难也就不可避免。造成当前“农民工短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工素质技能与需求的不匹配。目前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大约16%的人只有小学以下教育程度,大约83%的人只受过初中及初中以下教育,受过正规职业培训的比例仅有15%左右。教育程度不足和缺乏技能使得很多企业即使出高价也难以招到合格的工人。

  (二)生“就业难”:大学生过剩了吗

  自1999年中央政府做出扩招决策后,高等院校的数量和在校生数量迅速增加。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已经发展到1792所,在校本、专科学生数量达到1562万人,研究生97.9万人。从年,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从108万增至54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9.8%上升到22%;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与1993年相比,本、专科学生增加了5倍,研究生增加了8倍。随着大学生数量迅速扩大,就业难度日益增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3.7%、97.1%、76.8%、79.3%、82.0%、90.0%、80.0%、70%和73%。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后果是工资难以增长。依据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2005年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毕业生起薪平均月收入为1588元,仅比2003年的1551元增加37元,其中专科毕业生为1333元,本科毕业生为1549元。与此相对照,农民工工资水平迅速上升,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的调查,2006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平均工资为1226元/月,比2005年增加181元,增长17.3%。农民工和大学生工资水平差距快速缩小并开始趋同。
  我国大学生数量真过剩了吗?我国目前拥有大学适龄青年1.2亿之多,虽然从毛入学率看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大多数的适龄青年仍然被拒之在高等院校大门之外,大学生招生数量远远并不能满足需要。从每万人拥有的大学生数量来看,美国为520人,加拿大为580人,韩国为571人,而我国目前仅120多人,甚至落后于南美的巴西。即使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来看,我国22%的比率同样远远低于日本的48%和美国的52%。很显然,与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相比,中国大学生数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大学生就业难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一种结构性矛盾。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简单说来,就是大学生教育体系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严重脱节。自1990年代中期时候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化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经过10年多的发展,市场已经在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但大学生供给体系改革严重滞后,大学教育的计划经济特征明显,高等教育层次单一,课程内容和设置僵化,与市场多样化的需求相比,高等学校提供的毕业生同质性强、就业能力差,反映在就业市场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流大学、二流大学甚至三流大学的毕业生,都在争抢同样乃至同一个就业岗位。最近几年的招考人满为患,有些岗位经常是一个就业机会被数千人争抢;相反,一些跨国公司需求大量经营管理和技能,因中国本土难以招募到合格人才而不得不花更高的代价从海外雇佣。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确实给了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并没有带来同样多的就业机会,高等教育需要发展,但更需要健康发展。

  三、热点问题:《劳动合同法》对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过反复酝酿和讨论,旨在构建新时期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劳动合同法》终于通过立法程序并已经于2008年开始实施。这一法律的颁布实施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一些企业视《劳动合同法》为洪水猛兽,千方百计规避,有些人批评这部法律矫枉过正、对劳动者保护过头,认为这部法律会严重损害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那么,《劳动合同法》到底会对就业和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劳动合同法》有利于调整利益分配格局

  长期以?,我国经济虽然保持了高速增长,但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降低。造成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利于劳动者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从劳动力市场中去寻找。从劳动力市场角度来看,我国过去一直面临着似乎是无限的劳动供给,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形势决定了劳动者收入难以增长,劳动者工资增长缺乏客观基础。同时,我国过去一直处于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保护劳动者的制度和法律缺失,劳动者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目前我国劳动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劳动需求增长强劲,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不断增强,沿海地区和部分行业连续多年出现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正从无限供给走向有限剩余,这就为实施《劳动合同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客观基础,《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可以说恰逢其时,符合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同时,旨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劳动合同法》也具有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它的实施将会有助于校正初次收入分配的市场失败,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二)《劳动合同法》不会严重损害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是保持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因为过度保护劳动者,造成劳动力市场僵化、失业率攀升、劳动参与率下降和经济竞争力下降等严重问题。改革劳动力市场已经成为这些国家重振经济的重要战略选择,例如欧盟的《里斯本战略》和德国的《哈兹改革法案》等都是这样的改革。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打破了计划体制的“铁饭碗”,实现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保证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劳动力市场因改革不彻底仍存在着对部分人群的过度保护问题,但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更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劳动力市场保护。欧洲国家的改革是希望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我国的改革方向则需要在保持灵活的前提下增强安全性,这就需要为劳动者提供基本保护。劳动者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就是对劳动者的最基本保护,这也是《劳动合同法》的核心内容。《劳动合同法》鼓励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鼓励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使用,但鉴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不等于“铁饭碗”,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没有本质区别,它仅仅意味着终止劳动合同的时间不确定,不意味着不能解除,实际上,解除无固定期限合同与接触固定期限合同没有本质不同,因此,《劳动合同法》并不会必然导致劳动力市场僵化和“养懒人”。

  (三)《劳动合同法》不会增加正规企业的劳动成本

  很多人认为实施《劳动合同法》会大大增加企业劳动成本,导致企业倒闭和外资撤离,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会因此丧失。事实并非如此。从《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来看,实施法律会从三个方面影响到劳动成本:一是裁员的经济补偿,二是缴纳社会保险的费用,三是违法成本。对照我国1995年颁布实施的《劳动法》,上述三个方面的劳动成本同样存在,但《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比较笼统,执行困难,致使一些企业尤其是非正规用人单位经常不执行《劳动法》,并把不执行法律所带来的“好处”或者“利润”看成是理所当然。即使如此,大多数的正规企业仍然很好地执行了《劳动法》,对这些企业来说,实施《劳动合同法》并不会带来劳动成本的额外增加,相反,《劳动合同法》因为新规定了对高薪员工经济补偿金的封顶,还会使这类企业的劳动成本有所减低。对于那些过去不执行《劳动法》的企业来说,实施《劳动合同法》后,劳动成本大幅度增加是不争的事实。具体来看,实施《劳动合同法》后,除了违法成本大大增加外,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和裁员经济补偿还会使劳动成本增加30-40%左右,这对那些靠逃避法律责任和义务为生存手段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严重打击。但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法律是市场竞争的基本前提,只有每个企业都遵守法律,企业间的竞争才是公平的竞争。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国家会允许一些企业守法,而另外一些企业可以不守法。《劳动合同法》会消除不守法企业的“超额利润”,是一种对正规守法企业的保护。对于守法企业来说,《劳动合同法》不仅不会削弱其竞争力,而且还将给这些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四)《劳动合同法》不会加剧失业

  很多人担心严厉执行《劳动合同法》会导致严重的失业,这似乎也是一种危言耸听的说法。我国目前就业形势稳定,失业率稳中有降,失业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同时,随着每年新创造的就业岗位不断增多,生产部门中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现象不断加剧,《劳动合同法》有利于缓解当前很多地方出现的“民工荒”,更有利于提高就业的稳定性。劳动关系脆弱和不稳定所导致的是就业的非正规化趋势是当前劳动力市场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一份结束后常常需要重新找工作,有时不得不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找工作,这不仅加大劳动者的工作搜寻成本,也是造成失业率难以进一步下降的原因。《劳动合同法》鼓励建立稳定和长期的劳动关系,不仅会减少劳动者找工作的成本,也从制度上保证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机制。在缺乏稳定劳动关系的情况下,企业常常担心培训后劳动者会离开而不愿意在培训上投资,《劳动合同法》专门规定对由用人单位提供专项经费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员工可以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这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用人单位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当然,很多非正规企业可能会因《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导致经营困难,这在短期内也许造成一定程度失业上升,但它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我国的劳动供求格局,更不会造成严重失业。
  从长期来看,《劳动合同法》会大大促进就业的稳定性,有利于国家的长期发展。首先,《劳动合同法》通过规范劳动关系起到从制度上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有助于缩小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和不平等,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合同法》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的基础性法律之一。其次,《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会加大不守法企业的劳动成本,减少企业因为不守法律而获得的超额“利润”,间接保护了守法企业,有利于建立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只有公平竞争才会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活力。第三,《劳动合同法》鼓励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企业和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这必然增强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的后劲。总的来看,实施《劳动合同法》利大于弊。
  当前社会上存在着对《劳动合同法》的严重误读,迫切需要澄清误解,统一认识。《劳动合同法》已经通过并开始付诸实施,意味着全社会已经形成共识,现在讨论法律应该如何的问题显然已不合时宜,当务之急是如何执行。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面临的问题非常多。首先,执法力量不足可能难以保证《劳动合同法》得到有效执行,无论多么好的法律条文,如果得不到执行,就等于一张白纸。其次,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劳动争议案件会增多,迫切需要完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加快劳动仲裁制度的建设步伐。第三,对《劳动合同法》的误解不仅体现在用工方,甚至很多劳动者也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认为这样会束缚自己,这显然不利于劳动者自身权益的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守法意识都亟待加强。
  当然,一部法律的真实效果需要时间来检验,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刚刚开始实施,实际效果同样需要实践来检验和评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评价一篇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