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帮忙!上海交大bbs工程热力学视频

宝贝与描述相符4.9分共23次打分 全部 追评 图片 有内容工程热力学
适用课程:&工程热力学 (01613_3JP)【访问量:132607】
工程热力学课程组
课程组顾问:沈维道教授
课程负责人:童钧耕教授
主讲教师:刘震炎、刘振华、胡国新、王平阳、汪国山
--------------------------------------------------------------------------------
工程热力学课程组工程热力学是上海交通大学最早的一类课程之一,最近再次通过复审,确认为上海交通大学一类课程。 工程热力学课程组顾问是沈维道教授,课程组由童钧耕教授领衔,目前有骨干教师童钧耕、刘震炎、刘振华、胡国新、王平阳、石玉美、汪国山等7人,课程组基本情况见表1、2、3。
表1 课程组人员职称职 称 教 授 副教授 讲 师 助 教 人 数 4 2 1 0 百分比 57.1 28.6 14.3 0
表2 课程组人员学衔学 位 博 士 硕 士 学 士 人 数 4 2 0 百分比 57.1 28.6 0
表3 课程组年龄年龄段 51-60 41-50 40以下 人 数 2 2 3 百分比 28.6 28.6 42.5
课程组目前承担工程热力学(本科,63学时)、高等工程热力学(研究生,54学时)、高等工程热科学(工程硕士,54学时)、热流体工程Ⅰ(本科,36学时)等课程,每年听课学生约550人。
工程热力学是机械工程、能源动力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技术课,课程组老师一贯非常重视课程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沈维道、蒋淡安、郑培芝等老一辈学者就出版了对我国热工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教材——工程热力学,在80年代初工程热力学第二版问世,前后印数高达接近20万册,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刚跨入新世纪,工程热力学第三版(沈维道、蒋智敏、童钧耕合编)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于2001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短短1年半内已第四次印刷,印数达40000册,不仅为国内许多高校采用作为教材而且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经常翻阅的参考书。此外,还出版了教学辅助书工程热力学总复习——理论概要和习题,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和热工基础(热流体Ⅰ教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年1月。
在校、院两级领导的指导下,课程组教师始终把课程建设放在重要地位,除教材建设外课程组教师完成了教育部项目“工程热力学网络课程建设”;校211子项目“现代教学实验”中的一个分项目——热工学;拍摄(与校教学技术中心合作)录像片“工程热力学导轮”,项目完成至今已有2000人次学生观看;编制冷却塔测试CAI课件;编制电子讲稿。
在课堂教学、双语课和考试方法上作了一些改革的探索,自2001年起开通了mail和网上答疑,在防治非典期间通过mail答疑同学更多。近年来在杂志及全国性会议上发表教研论文十余篇,主要教研论文见表4。
表4 主要教研论文表序号 论 文 名 称 会 议 或 杂 志 日 期 作 者 1 第二学位课程“工程热力学”教学初探 上海交大高教研究 1994年第3期 童钧耕 2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中国电力教育 2002年第4期 童钧耕 3 双学科热工课程教学探讨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0年7月增刊 童钧耕、浦保荣 4 实时全息干涉实验方法的探讨 实验研究和探索 1999年 梁华翰、王德忠、鲍毅、童钧耕 5 网络课程中几个关系探讨 高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应用学术研讨会 2001年11月 上海童钧耕、洪春华、王志香 6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编写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全国热工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2002年10月北京 童钧耕、蒋智敏 7 工程热力学网络课程制作中几个关系的探讨 全国热工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2002年10月北京 童钧耕、王华波 8 工程硕士《高等工程热力学》课程设置 全国热工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2003年7月 西安 童钧耕、邬振耀
课程组人员多人次获包括宝钢优秀教师奖在内的校各类教学将,课程组人员参与或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热工类系列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实践”,1998;“能源与动力学科两块三线的教学模式”,2001;工程热力学第三版获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二等奖;热工基础获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三等奖。
课程得到教育界人士和学生的丰富反馈,点击这里察看课程反馈信息。
--------------------------------------------------------------------------------
课程负责人:童钧耕教授童钧耕,教授,教育部热能与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热工分委员会委员。jgtong@
1944年10月生于上海市,1962年9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船舶锅炉专业学习,1967年7月毕业。1979年9月再次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攻读硕士学位,1981年12月毕业,次年获热工硕士学位并留校在热工教研室任教至今。
主讲课程:工程热力学、高等工程热力学、热工基础、热流体工程、热系统优化。
出版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热工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年1月;工程热力学总复习——理论概要和习题,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
近年来完成的课程建设和教改项目:“工程热力学网络课程建设”(教育部);“现代教学实验室——热工学”(校211工程Ⅰ期);“工程热力学导论录像”(校教务处);“高等工程热力学”、“生物热力学”双语课课程建设(校教务处)。
近年来发表的主要教研论文:
序号 论 文 名 称 会 议 或 杂 志 日 期 1 第二学位课程“工程热力学”教学初探 上海交大高教研究 1994年第3期 2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中国电力教育 2002年第4期 3 双学科热工课程教学探讨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0年7月增刊 4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编写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全国热工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2002年10月北京 5 工程热力学网络课程制作中几个关系的探讨 全国热工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2002年10月北京 6 工程硕士《高等工程热力学》课程设置 全国热工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2003年7月 西安
近年获奖:宝钢优秀教师奖,1997年11月;“热工类系列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实践”: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998,排名第三;“能源与动力学科两块三线的教学模式”: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排名第四;工程热力学第三版: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二等奖;热工基础: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三等奖。
科研方向:系统节能及其热力学原理、能源利用与环境。近年发表学术论文约20余篇。
--------------------------------------------------------------------------------
主讲教师:刘震炎教授刘震炎,教授。
所属学科:a、热能工程(含工程热物理)b、制冷空调研究方向:a、吸附制冷与材料热物性b、太阳能热利用技术c、多功能空调与空气净化
1968年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82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讲师。年在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能量转换与贮存研究所作访问学者,从事“储热及吸附热泵”的合作研究,获该所嘉奖。1989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热物理副教授,后任中科大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副主任。1997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1998年评聘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99年评为博士生导师并担任该校资源与环境工程系负责人。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热能工程(含工程热物理)教授、博士导师。
从1980年以来,先后讲授10门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程,其中给本科生主讲《工程热力学》(72学时或63学时)11次,其他给本科生或研究生主讲了《能源工程》,《热工基础》,《制冷与空调基础》,《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太阳能-热能转换过程》,《可用能分析》,《蓄冷式制冷系统》等课程,指导了一批硕士生和博士生,曾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
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取得省部级以上鉴定的科技成果7项,申报和批准的国家专利9项,其中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2项负责),中国科大科技成果奖2项(负责)。已主持完成了纵、横向科研项目十多项,其中包括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无污染固体吸附制冷系统传热传质强化”、中国科学院基金子项目“手提式导热系数比较仪”等。现正主持“多功能太阳能冷管”和“全年蓄能空调”等研究开发项目,也主要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光催化水解氢”, 国家863项目《太阳能制氢》及“光催化空气净化器”“空调空气净化”等项目的研究。&& 查看话题
求上海交通大学 工程热力学视频,下载(有效)
求上海交通大学 工程热力学视频,下载(有效)
请你打开这儿。http://cc./G2S/Template/View.aspx?courseId=5150&topMenuId=28498&action=view&type=1&name=&menuType=1 上海交大的工程热力学已经是精品课了,从精品课网上可以找到视频。 非常感谢,很需要哦。上海交大 工程热力学ⅰ 第01讲 联系qq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工程热力学 全74讲 视频教程 西安交大-理想视频教程网
当前位置: →
工程热力学是机械工程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它是一门研究热现象中,物质系统在平衡时的性质和建立能量的平衡关系,以及状态发生变化时,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学科。笔者收录的这部工程热力学视频教程是西安交大的精品教程,虽有缺失内容,但这些内容并不是重点内容。  工程热力学是关于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研究的方法是宏观的,它以归纳无数事实所得到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作为推理的基础,通过物质的压力 、温度、比容等宏观参数和受热、冷却、膨胀、收缩等整体行为,对宏观现象和热力过程进行研究。本教程是会员教程,如果你是会员,。如果不是会员。
?上一课件:
?下一课件:
&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 请一定升级到最新版WinRAR3.80才能正常解压本站提供的教程!
* 如果您发现下载链接错误,请点击谢谢!
* 所有教程均是由网上搜集,若有问题,通知我们!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453.12500 毫秒&&&&&&电话: &&手机:&&&QQ客服:问题咨询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交大bbs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