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国家正在研制更新型的飞行火箭,去往外星球大战寻找智能生命?

专家称霍金“地球200年内灭亡说”有伪
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专家称霍金“地球200年内灭亡说”有伪
霍金预言世界末日
专家称短期移居外星球不现实
  专家称“地球末日说”不可信
短期内移居外星球也不现实
  地球会在200年内毁灭?人类要移居到外星球?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近日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预言,地球将在两个世纪内毁灭,人类必须抛弃地球才能存活。昨日,关于“霍金预言地球末日”的消息在网络疯狂流传,关注度高居不下。对于霍金此番言论,我国专家表示地球在200年内毁灭是不可能的事,短期内移居外星球也不现实。
  霍金预言世界末日
  据报道,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接受美国著名知识分子视频共享网站BigThink访谈时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
  霍金表示,人类如果想一直延续下去,就必须移民火星或其他的星球,而地球迟早会灭亡。至于这个时间期限,霍金预言:两个世纪。
  他说,人类基因中携带“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于地球的掠夺日盛,地球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人类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能将赌注放在一个星球上。
  网络视频一天点击60万人次
  百度视频中,关于霍金预言的视频被放在显著位置。仅一天时间,视频的播放次数将近60万人次,评论数千条。有网友留言,霍金是著名天文物理学家,此番预言肯定有相关的依据。也有网友嗤之以鼻,认为霍金在哗众取宠,地球毁灭论已经不新鲜,不值得相信。
  部分网友从地球保护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霍金此番言论是为了警示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石油已快枯竭,可利用的水资源已经愈来愈少,可用耕地、森林每天都在剧减,新型垃圾导致的基因变异加快,新型疾病的不断出现以及未来的核战导致的直接和间接伤害,人类如果继续伤害地球,也许两百年都等不到了。”
  专家认为警示意义大于实际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认为,200年内地球毁灭不大可能。但是,从警示人类的角度来看,我们过度开发资源、利用资源,不注重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导致地球环境日益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日渐恶劣,霍金提醒我们保护地球未尝不可。而对于外星人是否存在,王渝生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但人类至今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外星人曾造访地球。而就目前来说人类移居外星球的可能性不大,“当然,多年以后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移居外星球也许成为现实。”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则明确地表示:“我不确定这是否是霍金的真实言论,但我确定,地球在200年内毁灭是不可能的事,人类短期内也没有能力移居外星球。”(记者蔡文清
实习生莫燕铭)
[北京晚报]
专家称霍金“地球200年内灭亡说”系对人类忠告
 中新网南京8月10日(记者
唐娟)近日,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此消息一出,引起坊间热议。对此,10日记者采访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张D,他详细翻译了霍金所发表的观点原文后,表示,霍金之说更多的不是建立在相关科学依据上,而应该理解为“霍大师对人类的一个忠告”。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近日在接受访谈时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此消息一出引起坊间热议,也使得网上对霍金之说展开讨论。有网友认为是“闲扯事”,但大部分的网友“末日情绪”被再次点燃。(编者注:霍金访谈英文原文为:If
we can avoid
disaster for the
next two centuries,
our species should
be safe, as we
spread into
space.相对应原文直译为“如果我们在未来两个世纪内能避免灾难的话,我们的种族随着走向太空将应能变得安全。”)
  张D表示,虽然时下全球气候呈现异常,地质灾害增多,但就此认为地球即将终结是缺少科学依据的。霍金所提观点也并不是针对地球寿命而谈的什么学术问题,而是谈及的社会问题。所谓的地球“终结”说,也是作为一个科学家对人类现如今的生存方式所表达出的担忧。霍金提及了古巴的导弹、政治的争斗以及人类无限掠夺的本性,因此霍金所说的“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于地球的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才是毁灭地球的真正灾难。霍金为人类找出的解决之法就是向外太空移居。
  张D认为,霍金所说的
“人类不应该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或一个星球上。希望我们可以将篮子容量扩大后再将其扔掉。”是霍金乐观的认为以现在人类的科学发展水平,在二百年内找到适合移居外太空的方法或类地星球是可能的。不过张D同时表示:“虽然科学家都在找寻类地星球和移居外太空的方法,但是否能在二百年内找到却不一定。因此如果人类不正视自已的错误,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那么霍金所说也就不是危言耸听了。”
<font size="3" color="#0年内地球毁灭
霍金的伪科学
  作为在世最伟大的科学家,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宇宙之王”霍金在8月10日在接受BigThink网站采访时,抛出了震惊世界的“人类毁灭论”。
  霍金说:“如果能在未来两百年里避开灾难的侵袭,人类应该就安全了,那时我们可以移居到太空。”霍金同时指出,在这两百年里,人类面临的危机次数可能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在他的眼中,除非人类开始在外太空居住,否则会从地球上消失。
  霍金说,人类天生“具有自私和侵略性的本能”,这种本能帮助人类在历史上无数次灾难中幸存下来。霍金表示,人类长期生存的唯一机会不是局限于地球,而是应该扩展至太空。人类大规模移民外太空实难想象,但是,霍金认为这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他说:“人类不应该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或一个星球上。希望我们可以将篮子容量扩大后再将其扔掉。”
  霍金“地球毁灭论”这一惊世骇俗的预言,绝对是一个破产的预言。难怪有评论指出:虽然霍金的研究领域和思想境界是常人所难以企及的,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让人敬佩。然而近年来霍金并无新的研究成果问世反而痴迷于用电脑动画的形式揭示人类“外星邻居”的生存状态和怪诞模样,不知道是否也成为了好莱坞大片的忠实粉丝,如果只是自娱自乐沉迷在自己想象中的世界也就罢了,此番又以地球将灭亡的预言来吓唬人,却也有失大师身份。
  美国知名科技博客作者克里斯-马特斯治科(Chris Matyszczyk)表示,他想搞清楚霍金对人类未来的最新观点是否存在矛盾之处。不久以前,霍金曾暗示,外星人可能仇恨人类,有一天会将我们消灭。于是,马特斯治科反问,我们探索宇宙难道是预感到那里要爆发事关人类生存的大规模“太空战”?我们难称精良的装备难道可以赢得这场战争?
  后来,霍金又表示,时空旅行真的有可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不进入他们的时区,从而避免与仇恨人类的外星人开战?问题是,如果外星人也具备时空旅行的能力,在过去和未来到处追杀人类,那又该怎么办?无论如何,如果绝大多数人甚至整个人类最终到达外太空而非继续留在地球,人类生活肯定会与现在截然不同。
  以棒球为例,球是否还会从上往下飞行?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像霍金一样发挥无限想象力,构建对未来认识的问题。马特斯治科指出,从本质上讲,这超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想象,尤其是在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时期,比如当前,我们仅能预测几个月的事情。然而,在有些地方,有些人必须开始思考人类如何放弃飞船,漂浮到太空温泉疗养地享受。
  另外,按照科学家的估计,如使用化学染料飞行器,要到达最近的星球也需要5万年,这显然早已超过了人类的寿命。如果要在人类的寿命期限之内到达外星球,人类就必须研制出接近光速的飞行器还要想出办法来抵挡外太空中对人体有害的种种辐射。
  此前霍金就已经爆出过“不要和外星人说话”的奇妙言论,他在一部最新纪录片中称,外星生命几乎是肯定存在的,但人类最好避免与其接触,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竭尽全力寻找它们。因为试图与外星种族接触“有点太冒险了”。“如果外星人真的有朝一日到访地球的话,我想结果和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时的情景差不多,那对美洲的土著居民可不是什么好事。”
  霍金,人类的思想偶像,全球的科技偶像,决不可如此不靠谱地预言,让人类心疼!
[睿商在线]
霍金称人类下世纪必须移居外星球
  本报讯(记者张梦然)下个世纪人类大规模殖民外星球?此言一出必有人认为是大放厥词,但如果放言者是霍金,恐怕要多一分思量了。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与英国《每日电讯报》等8月10日(北京时间)报道,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接受一家网站采访时表示:地球毁灭是迟早的事,人类若想延续生命与文明,只有移居外太空一条出路。
  “大思想”(BigThink)是由一群知识分子创建的视频分享网站。9日该网站在邀请霍金分享他的“大思想”时,得到了霍金忧心忡忡的看法。他认为,人类必须要放弃地球,不然迟早会面临灭绝的局面。
  霍金称,在下个百年内,人类想要躲避灾难将何其不易,更遑论未来的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战争、资源殆尽、人口过剩,这些都是正在膨胀的威胁。可以说彼时人类“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天灾人祸降临的次数可能超过以往任何年代。
  但霍金又称:“我乃乐观之人,如果人们能在本世纪或下个世纪逃灾避祸,则有望长期生存。”然而“这唯一的机会不在地球,应延伸至太空”。
  霍金认为,正是人类骨子里自私和侵略性的因子,能帮助人类一次次渡过生死攸关的局面。因此他以“不该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比喻不能把赌注只压在一个星球上。“我们可以将篮子容量扩大后再将其扔掉嘛。”
  尽管言辞耸人听闻,但透漏了霍金对资源掠夺日盛的不满。今年以来,这位“可能是当今在世的知名度最高的科学家”频频露脸,发出诸多警告。4月的《泰晤士报》报道霍金提醒外星人肯定存在,要避免接触(这一观点现被批评与移居外星球的言论相矛盾);5月份他再劝诫人们莫要乘时间机器返回历史。但《每日电讯报》称,放弃地球,应该是霍金迄今为止发出的最可怕警告了。
  那么,如果依他老人家所言,肯接受我们大规模迁徙的星球是哪个呢?美国密歇根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凯瑟琳?弗里斯告诉大家:“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恒星是4.2光年外的比邻星。”这意味着,人类最好到那时掌握了光速航行,用上4年多即可到;否则利用当前火箭技术的话,要5万年。
  总编辑圈点
我们尊重每个人的话语权,但没必要全都信以为真,即便他是大师。的确,宇宙万物皆有消亡的一天,居安思危难能可贵。但要说地球面临的各种“天灾”使我们必须在百年之内逃离家园,显然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据。至于“人祸”,二战以后世界上已经65年没有爆发全面冲突,怎见得人类未来一定解决不了其他问题!做这种预言,大师比普通人其实强不到哪儿去。衷心希望霍金先生还是多出些“奇性定理”之类的成果,或多留些像《时间简史》这样的科普范本。
[科技日报]
霍金“地球毁灭论”值得重视
  中新网8月11日电
香港《大公报》11日刊文说,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日前曝出惊人言论,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人们必须要明白保护地球环境已刻不容缓。
  文章摘编如下: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8226;霍金,日前在接受美国著名知识分子视频共享网站“Big
Think”访谈时,再曝惊人言论,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
  人类从来不缺乏预言家,末世论也不是霍金的独家发明,东西方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中都有。如16世纪法国奇人诺查丹玛斯预言“1999年恐怖魔王从天而降”,后来不攻自破;更神秘如玛雅预言“2010末日”,还有彗星撞地球之说,瘟疫蔓延之说。
  但是,霍金归结出来的原因却是最有说服力的,指出毁灭源自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对于地球的掠夺日盛”。
  气候极端异常
  国土资源部最新报告指出,今年,中国气候极端异常,部分地区前旱后雨,瞬时暴雨,持续强降雨,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群发。
  其它国家也极端天气不断。年初,北半球受到强烈寒流和创纪录的大雪侵袭,从韩国到俄罗斯,从西欧到美国大平原,都有酷寒和暴雪,赤道地带和南半球则是暴雨不断,造成肯尼亚、澳大利亚和巴西发生洪水和泥石流。邻国巴基斯坦大水灾的灾情,比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和今年1月的海地地震,都来得严重,受灾人数达1380万,造成超过1600人死亡,200万人无家可归。
  早在战国时,《孟子&#8226;公孙丑》中便有“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的警示。可惜的是,善于预言的同时,人类演绎了贪婪的极致,也掉进了麻木的深渊,任何呼吁和宣教似乎都显得苍白无力,只有恐怖的灾难让人痛彻心扉。这简直成了一个怪圈,至今找不到自我救赎之术。
  保护地球环境
  按照科学推算,地球年龄约为46亿年,在地质历史上,地球的气候发生过显著的变化。大约在1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在当前人类习以为常的状态,现代人类成型并逐渐发展。可进入工业时代以后,人类对地球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天然植被的大面积破坏、空气和水资源的污染,造成了地球环境的严重改变,气候变化异常,干旱、暴雨、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增多。
  残酷的灾难面前,我们仍然有充分的理由相信:2012年过后,地球还会是好好的。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保护地球环境已经刻不容缓。保护地球环境,向低碳生活靠近,顺应自然发展,使地球环境逐步走上自我修复、良性发展的轨道。只有这样,我们人类和地球上的生命才能长存,避免毁灭的厄运。(李千帆)
霍金称地球两百年内毁灭
人类应尽快移民外星
  最吓人的言论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日前在接受美国著名知识分子视频共享网站BigThink访谈时,再曝惊人言论,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
  霍金表示,人类如果想一直延续下去,就必须移民火星或其他的星球,而地球迟早会灭亡。至于这个时间期限,霍金预言:两个世纪。霍金说:“人类已经步入越来越危险的时期,我们已经历了多次事关生死的事件。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于地球的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人类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不能将赌注放在一个星球上。”
  但是,如何前往外星球?科学家估计,如果用化学燃料的飞行器,前往最近的适宜生活的星球要5万年。如果想要在人类寿命期限内移民,我们必须研制出接近光速的飞行器,同时还要保持舱内的人们在飞行过程中能持续抵御来自外太空的种种辐射。
  相关新闻:
  霍金警告人类不要主动接近外星生命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为发现频道录制的一部最新纪录片中称外星生命肯定存在,但对于外星生命人类的态度最好是不要去将他们找出来,避免接触,否则风险很大。
  霍金认为外星生命存在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因为宇宙实在太大。整个宇宙大约有1000亿个类似于银河系的星系,每个星系有数亿颗恒星,这么大的一个地方,你很难想象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因此,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外星生命一定存在。至于存在的具体位置,有可能是在别的行星里,像地球一样。也有可能存在于恒星的中心,甚至还可能漂浮在星际空间。霍金觉得大多数外星生命可能就是类似于细菌以及简单的动物,实际上地球有生命以来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由这两种生命形态所主导。
  至于智能生命,霍金认为他们也存在,但他们对人类是一种威胁,与这些生命进行接触,对人类来说结果将是灾难性的。霍金认为外星智能生命在与人类接触之后很可能会袭击地球,掠夺地球上的资源。(据《新闻晚报》)
  霍金警告外星人会洗劫地球应尽量避免接触
  新华社电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一部25日播出的纪录片中说,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人类不应主动寻找他们,应尽一切努力避免与他们接触。
  美国探索频道当天开始播出系列纪录片《跟随斯蒂芬?霍金进入宇宙》。霍金在片中向观众介绍他对是否存在外星人等宇宙未解之谜的看法。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5日援引霍金的话报道,宇宙中存在超过1000亿个星系,每个星系至少包含大量星球。仅仅基于数字就几乎可以断定外星生命一定存在。
  “真正的挑战是弄明白外星人长什么样。”霍金说。在他看来,外星生命极有可能以微生物或初级生物的形式存在,但不能排除存在能威胁人类的智能生物。
  “我想他们其中有的已将本星球上的资源消耗殆尽,可能生活在巨大的太空船上,”他说,“这些高级外星人可能成为游牧民族,企图征服并向所有他们可以到达的星球殖民。”
  霍金认为,鉴于外星人可能将地球资源洗劫一空然后扬长而去,人类主动寻求与他们接触“有些太冒险”。
  “如果外星人拜访我们,我认为结果可能与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当年踏足美洲大陆类似。那对当地印第安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霍金现年68岁,21岁时确诊患上运动神经元疾病,几乎全身瘫痪,依靠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交流。他以黑洞研究和量子宇宙论等享誉科学界,著有《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科普著作。
  延伸阅读:人类将凭借“黑暗力量”进行星际旅行
  北青网-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星际旅行是人类永恒的梦想,然而正如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在其著作《银河系漫游指南》中感叹的那样,“宇宙空间的浩瀚无际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即使距离我们最近的半人马座比邻星,也在4.2光年之外。这是日地距离的20多万倍,相当于在地月之间往返5000万次。若乘坐美国“旅行者1号”以每秒17公里的速度离开太阳系,我们将在7.4万年后到达比邻星。由此观之,星际旅行似乎是痴人说梦。
  但科学家的奇思妙想不会因此止步不前。《新科学家》最近报道,两套全新的恒星飞船设计方案出炉,试图利用宇宙间的“黑暗力量”。纽约大学物理学家刘珈(Jia
Liu,音译)设计了一种由暗物质驱动的宇宙飞船,而堪萨斯州立大学的数学家路易斯?柯林(Louis
Crane)和肖恩?韦斯特摩兰德(Shawn
Westmoreland)则相信,人工黑洞将成为宇宙飞船穿越星系的唯一动力。这些激动人心的方案有可能使我们――或者说使我们的后代――实现星际旅行的梦想。
  黑暗力量:无限接近光速
  暗物质飞船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可以自宇宙间的暗物质粒子获得能量,无需携带任何燃料,其加速能力亦不会因为重量问题受到影响。
  事实上,暗物质的本质直到今天仍是未解之谜。根据一种前沿的理论,它有可能是一种弱相互作用的亚原子粒子。这种中性伴随子没有电荷,但有相对应的反粒子。在特定情况下,两者会相互碰撞而湮灭,并将全部质量转化为能量。1000克暗物质粒子将释放高达1017
焦耳的能量,相当于同等质量炸药的100亿倍,可为火箭提供充足的能量。暗物质占据了宇宙间物质含量的90%以上,而我们目前看到的不过是宇宙总物质量的10%。
  根据刘珈的设想,暗物质飞船的引擎相当于一只“盒子”,盒盖的开启方向正好是飞船的运动方向。暗物质进入后,盒子会闭合并缩小,从而提高暗物质的湮灭速率。湮灭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将通过另一只盖子释放出来,这一过程处于永恒的循环之中。刘珈认为,火箭飞行速度越快,它所获得的暗物质也越多,速度也将随之不断提高,其加速度将取决于周围暗物质的密度、引擎的作用区域和火箭的质量。假设恒星飞船的质量仅为100吨,作用区域为100平方米,它将在几天内接近光速,到达比邻星所需的时间亦将从几万年缩短至几年。鉴于化学火箭效率极低,仅能将质量的10%转化为能量,核聚变的效率亦不过1%,反物质火箭将成为黄金标准。
  不过,这套方案还面临一个小小的问题。迄今为止尚不存在详尽的银河系暗物质地图,目前已知最大的密集区距银河系中心达2.6万光年之远。刘珈认为,假如外星人选择了暗物质火箭作为星际旅行的工具,那么暗物质的密集区,很可能相当于大城市的交通枢纽地区。
  人工黑洞:山中一日,世上千年
  柯林认为,关于暗物质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人工黑洞将成为未来星际旅行的唯一方式。1970年,斯蒂芬?霍金论证了黑洞并非全黑,当其中的物质转化为亚原子粒子团时,黑洞便会“蒸发”。柯林认为,以伽马射线光子为重要成分的霍金辐射将成为飞船翱翔太空的主要动力。
  根据柯林的设想,创造人工黑洞需将大量能量聚焦于小范围内。他计划利用一个宽达250公里的太阳能板为伽马射线激光器充电,它运行于距日数百万公里的轨道上,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来搜集能量。由此产生的黑洞质量将达数千万吨,体积却不过一只原子核大小。下一步是使其进入恒星飞船后部的抛物面镜的焦距内。经镜面反射而成的平行光束将成为推动飞船前进的排气管。
  据柯林介绍,小型黑洞的辐射量远远超过质量接近恒星的大块头。一个重约100万吨的黑洞是完美的能源:它既能产生充足的霍金辐射,也可确保其质量不会在百年内消耗殆尽。这是黑洞飞船的“最佳平衡点”,其航行速度有望于数十年内达到光速。在黑洞内添加其他物质可进一步提高其加速度。对于旅行者而言,时间会变慢,其衰老速度将小于地球上的人类。你完全有可能在有生之年抵达距离250万光年之外的仙女座星系。
  柯林认为,这种设想看似不可思议,却是唯一可行的星际旅行方法。只有拥有生命的宇宙才能够制造黑洞,并诞生出其他的宇宙,没有生命的宇宙终将消亡。外星人或许早已发现了黑洞的奥秘。因此,创造人工黑洞将成为与外星智能对话的有效手段。黑洞的霍金辐射将造成时空波动,未来人们有望检测到这种全新的引力波。
  太空迷航:想飞之心,永远不死
  早在“黑暗动力”之前,科学家们便已设计了无数雄心勃勃的星际旅行方案,宇宙飞船的进化史亦是一部人类梦想史。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是上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的一次性航天器“东方1号”。尽管其活动范围仅限于地球轨道,但毕竟开辟了人类通往太空的道路。
  之前的1958年,美国科学和宇航委员会便提出将太空移民作为“人口爆炸”问题的解决方案。然而,“五月花”号宇宙飞船需要用五代人的时间才能抵达半人马座,你至少需要工作700年才能攒够旅费。鉴于这漫长的百年之旅只有星光相伴,有人建议在飞船尾部接连投下氢弹,利用爆炸形成的屏障捕捉10%的能量。
  数年后,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巴萨德(Robert
Bussard)提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设想:利用“冲压发动机”来创造电磁场,捕捉星际间的稀薄空气,并通过压缩氢气引发核聚变,产生巨大的推力,这也是暗物质飞船的灵感来源。其他设计还包括一种由激光束推动的巨型太阳帆。然而,这些方案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也许比半人马座还要遥远。
  近年来,虫洞和空间跳跃理论的发展给星际旅行带来了新的希望,至少它们为科幻剧《太空堡垒卡拉狄加》中的异想天开提供了素材。根据广义相对论,时空可以如橡皮膜一般弯曲、拉伸和压缩;所谓虫洞即是指通过时空的捷径。基于这一原理,只需打开卡拉狄加号的驱动引擎,引发时空弯曲并制造出人工的虫洞,便可于瞬间抵达宇宙的另一边。在《星际旅行:深空九号》中,可以将人即时传送到第三象限的稳定虫洞更是成了重要的太空战略据点。
  与虫洞历史同样悠久的是黑洞学说。黑洞飞船的设想第一次出现在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的科幻小说《地球帝国》中。在2008年的电影版《星际迷航》中,史巴克和罗慕伦帝国统治者尼罗的飞船均被吸入黑洞,后者被传送到距离现在的25年前。最近,霍金亦开始宣传这一理念,提倡寻找一个业已存在的黑洞。然而,在浩瀚无际的太阳系“撞见”黑洞的概率又有多大呢?
  或许情况并不如人们想象中那样悲观。上月末,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首次实现了粒子流的对撞,这次成功重启有望于今年带来超对称暗物质研究的重大突破。或许在有生之年,我们将有机会目睹“黑暗系”宇宙飞船顺利升空。
&&& [中青网]
物理学家霍金预言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
  据中国日报消息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日前在接受美国著名知识分子视频共享网站BigThink访谈时,再爆惊人言论,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
  霍金表示,人类如果想一直延续下去,就必须移民火星或其他的星球,而地球迟早会灭亡。至于这个时间期限,霍金预言:两个世纪。
  霍金说:“人类已经步入越来越危险的时期,我们已经历了多次事关生死的事件。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于地球的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人类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不能将赌注放在一个星球上。”
&&& [汉网]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电话:010-& E-mail:雪源(中学物理教师)工作站
当前位置:&&
世界航空航天发展简史
上传: 何雪平 &&&&更新时间: 18:15:51
世界航空航天发展简史
升空飞行是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愿望之一。千百年来,中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飞行的美妙神话和传说,而家喻户晓、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的嫦娥奔月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科学技术长期落后,飞行的探索直到近代一直处于盲目的冒险和无尽的幻想阶段。在人们认识到简单模仿鸟类的扑翼飞行方式并不能使人升空之时,在近乎偶然的发现情况下,人们开始转向轻于空气的航空器的研究。1783年,载人热气球和氢气球相继研制和试验成功,标志着人类在征服天空的漫长历程中迈出了历史性的伟大一步,实现了古老的升空飞行理想。
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新型动力装置&&内燃机。与此同时,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的理论、试验研究也初步进展。这两方面的发展为重于空气航空器&&飞机的诞生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19世纪后期,欧洲和美国都有许多航空先驱者探索研究、试验滑翔机和动力飞机,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综合前人的探索工作并依据自己的研制成果,美国的莱特兄弟于日试飞成功历史上第一架有动力、载人、可操纵的飞机,开创了现代航空新纪元。
20世纪头十几年是航空技术初步达到使用化、飞机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航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空气动力学也在本世纪初建立起来。升力理论、阻力理论和飞行力学理论成为指导飞行器设计、提高飞机性能的关键因素。正因为如此,,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相继组建了国家级的空气动力学和相关技术的专门研究机构。从此,飞机的研制和试验从个人盲目实践行为变成有科学技术指导和严密组织的工业门类。航空的发展走上了真正科学的道路。
在飞机诞生的同一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建立了火箭和航天飞行理论。此后,法国的埃斯诺&贝尔特利、美国的戈达徳、德国的奥伯特也阐明了利用火箭进行太空飞行的基本原理。1926年,戈达徳研制发射成功历史上第一枚液体火箭。经过徳、美、苏等国一大批火箭先驱者的努力,液体火箭技术逐步发展成熟。1942年,德国研制成功实用的弹道导弹,为战后发展大型导弹和航天运载火箭奠定了基础。战后在冷战的背景下,苏美两国大力发展弹道导弹。1957年8月,苏联研制成功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日,苏联利用洲际导弹技术研制成的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类终于跨入了航天时代。
航天技术发展之快是航天先驱者们未曾预料到的。相关技术的成熟特别是航空领域的许多技术的直接应用加快了航天的发展。同时冷战和太空竞赛客观上为航天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动力。航天时代开始以来,仅过了4年,载人太空飞行便取得了成功,实现了古老的人类遨游太空的理想。1969年7月,美国的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标志着人类征服太空取得了又一次历史性突破。
航空航天技术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航天技术又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高技术学科。它以众多科学技术学科为基础,集中应用了20世纪许多工程技术新成就。同时,航空航天技术又为这些科学技术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手段,提出了新任务。高度综合性的航空航天技术的发达程度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
第1章& 飞行器分类
一般把在地球大气层内或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太空)飞行的器械统称为飞行器。通常飞行器可分为三大类: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和导弹。
航空器是指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航空器根据飞行原理分为空气静力飞行器(又称为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和空气动力飞行器(又称为重于空气的航空器)。空气静力飞行器依靠空气的静浮力升空飞行,包括气球和飞艇;空气动力飞行器依靠本身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的空气动力升空飞行,包括飞机、直升机、滑翔机、旋翼机和地效飞行器等。
航天器是指主要在大气层之外的空间飞行的飞行器。例如人造地球卫星、空间站、航天飞机和载人飞船等。航天器在运载火箭的推动下获得必要的速度进入太空,然后在引力作用下完成类似于天体的轨道运动。
火箭是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而升空,可以在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飞行的飞行器;导弹是一种弹体带有战斗部、依靠制导系统控制其飞行轨迹的飞行器。导弹与火箭都属于一次性使用的飞行器,人们往往把它们归为一类。
1.1 航空器
航空器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则来分类,有的根据飞行器的活动范围、使用条件分类,也有的根据飞行器的外形特征、产生升力的原理以及用途来分类。
按照产生升力的原理,可将航空器分为如下两类。
(1)空气静力飞行器
空气静力飞行器也叫做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包括气球和飞艇。其主体是一个气囊,其中充以密度小于外界空气密度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由于气球所排开的空气重量大于气球本身的重量,故能够漂浮在空气之中,就像软木塞漂在水里一样。由于空气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这种航空器在上升时,其升力(浮力)也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到达一定高度时就停止。气球没有动力装置,升空后只能随风飘动或被系留在固定位置上。飞艇装有发动机、螺旋桨、安定面和操纵面,飞行路线可以控制。
(2)空气动力飞行器
空气动力飞行器也叫做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是靠自身与空气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升力升空飞行的。这种航空器主要有固定翼航空器和旋翼航空器。固定翼航空器包括飞机和滑翔机,由固定的机翼产生升力。旋翼航空器包括直升机和旋翼机,由旋转的机翼产生升力。此外还有一种模拟鸟类飞行的扑翼机,很早就被航空先驱们所探索,但至今尚未取得载人飞行的成功。
飞机是最主要,应用范围最广的航空器,其特点是装有提供拉力或推力的动力装置、产生升力的固定翼和控制飞行姿态的操纵面。飞机按用途可分为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两大类。军用飞机是按各种军事用途设计的飞机,主要包括歼击机(战斗机)、截击机、歼击轰炸机、强击机(攻击机)、反潜机、侦察机、预警机、电子干扰机、军用运输机、空中加油机和舰载飞机等。民用飞机泛指一切非军事用途的飞机,包括旅客机、货机、公务机、农业机、体育运动机、救护机和试验研究机等。
1.2 航天器
航天器是指在稠密大气层外环绕地球,或在行星际空间、恒星际空间,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各种飞行器,又称空间飞行器。航天器可以分为无人航天器与载人航天器。无人航天器按是否绕地球飞行又可分为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器又可分为载人飞船、航天站(又称空间站)和航天飞机。载人航天器与无人航天器的主要区别是载人航天器具有生命保障系统。
人造地球卫星是一个人造天体,它遵循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围绕地球运行。人造地球卫星是数量最多的航天器。人造地球卫星与其他飞行器相比,有以下优点:无需动力就能在大气层外长时间运转;活动范围大,高度从几百千米到几万千米;能不受限制的飞越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甚至全部地区上空。
由于具有上诉优点,卫星能在很短时间内从一定高度上对广大区域或空间进行探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卫星的用途越来越广泛,既能用于科学研究(如空间探索),又能为国民经济服务(如通信、导航、气象、资源勘探、大地测量等),还能为军事服务(如侦察、预警等)。
卫星按其用途可分为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科学卫星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主要包括空间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等,如中国的实践二号科学探测卫星。应用卫星直接为国民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服务,主要有通信及广播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导航卫星和侦察卫星等,还有专门用于军事的截击卫星,部分卫星还具有多种功能。应用卫星如中国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等。技术试验卫星主要用于各种在轨试验,如中国的实践一号试验卫星。
(2)空间探测器
空间探测器是指对月球、其他天体和空间进行探测的无人探测器,也称深空探测器。探测器的基本结构和人造地球卫星差不多,只不过探测器携带有用于观测天体的各种先进观测仪器。
空间探测器按探测对象分为:月球探测器、金星探测器、火星探测器、土星探测器、木星探测器、哈雷彗星探测器、太阳探测器和宇宙探测器。例如,携带地球各种信息的先驱者号宇宙探测器,目前已经飞出太阳系,试图寻找地球外智能生命。
(3)载人飞船
&载人飞船是载乘宇航员的航天器,又称宇宙飞船。宇宙飞船是三种载人航天器中最小、最简单、最先使用的一种,可分为卫星式、登月式和行星际式三种。前两种已在20世纪发射成功,后一种有望在21世纪问世,并且很有可能是载人火星飞船。宇宙飞船只能使用一次,一般可单独飞行数天到十几天,也能作为往返于地球和空间站之间或地球和月球之间及地球和其他行星之间的太空&渡船&;还可与空间站或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进行联合飞行。目前发射最多、用途最广的飞船是卫星式飞船。卫星式飞船实质上就是更大的人造地球卫星,不过它能载人,因此它要比人造卫星大得多,要有专门的防辐射的增压舱及生命保障系统、应急救生系统和回收系统等。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就是一艘卫星式飞船,它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轨道舱是宇航员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返回舱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航天员乘坐它上天和返回地面;推进舱为飞船的飞行和返回提供能源和动力。
(4)空间站
&空间站是宇航员在太空轨道上生活和工作的基地,又称轨道站或航天站。空间站实际上是巨大的载人飞船,一般设有工作舱、服务舱、对接舱,并有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空间站上进行的科学研究及实验主要是考察长期失重的影响和失重下的一些科学实验。美国有天空实验室,前苏联有礼炮号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航天工程,共有16个国家参与研制和运行。国际空间站结构复杂、规模大,由航天员居住舱、实验舱、服务舱、对接过渡舱和太阳能电池板等部件组成。
(5)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世界上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也是一种多用途的航天器。载人飞船、空间站都是一次性使用,耗资很大,因此需要发展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运载工具,降低成本,这就是航天飞机。航天飞机集火箭、卫星和飞机的技术特点于一身,能像火箭那样垂直发射进入太空,又能像卫星那样在太空轨道飞行,还能像再入大气层滑翔着陆,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航天飞行器。航天飞机由一个轨道器、两个固体助推器和一个大型外挂油箱组成。世界上到目前为止共有7架航天飞机轨道器,它们是&企业& 号(试验机)、&哥伦比亚& 号、&挑战者& 号、&发现者& 号、&阿特兰蒂斯& 号和&奋进&号以及俄罗斯的&暴风雪& 号。由于前苏联社会动荡和解体,&暴风雪&号始终未能投入使用,其继承者俄罗斯由于经济原因取消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计划。目前,一种无需助推器和外储油箱、具有航空器和航天器两者特性的&空天飞机&正在研制试验中,如美国的&冒险星&计划。&空天飞机&将填补传统的航空器和航天器飞行范围之间的&真空地带&。
1.3 火箭和导弹
火箭有时指火箭发动机,有时又指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作为完整飞行器应为后一种说法,即火箭是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
火箭发动机按使用的能源分为化学火箭、核火箭和电火箭。化学火箭又分为固体火箭、液体火箭和混合推进剂火箭。以火箭为动力的飞行器按用途可分为无控火箭、探空火箭和运载火箭三类。其中,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既可以是战斗部,也可以是各种航天器。
无控火箭弹(炮)为近程无控单级火箭,带有弹头。通常设计简单,无制导系统,命中精度较差,但可多发齐射,覆盖面大,弥补了精度之不足。可车载或机载发射,机动性较好,比火炮使用方便,破坏威力也较大。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前苏联著名的柯秋莎火箭弹,其巨大威力曾让德国法西斯吃尽了苦头。
探空火箭是在近地空间进行探测和科学试验的火箭。探空火箭一般为无控火箭,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发射方便等优点。利用探空火箭可以在高度方向探测大气层结构成分和参数,研究电离层、宇宙射线、太阳紫外线和x射线、陨尘等多种日-地物理现象。探空火箭比探空气球飞得高,比低轨道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飞得低,是30&200km高空的有效探测工具。
导弹是一种武器系统,因此完整的应叫做导弹系统,它应包括导弹及其地面设备。导弹本身一般由战斗部、动力系统、制导系统及弹体四大部分组成。
导弹按发射位置和目标可分为:地地导弹、地空导弹;空地、空空、空舰导弹;舰舰、舰地、舰空导弹;岸舰导弹;潜地、潜舰导弹。
导弹按攻击目标分为:反飞机、反舰、反潜艇、反坦克、反雷达、反辐射和反弹道导弹等。其中,反雷达导弹是指利用敌方雷达的电磁辐射进行引导,摧毁敌方雷达及其载体的导弹,又叫反辐射导弹。在电子对抗中,它是对雷达硬杀伤最有效的武器。
导弹按作战使命可分为战术导弹和战略导弹。战术导弹是指用于打击常规目标的导弹。战略导弹是指用于打击战略目标的导弹,通常携带核弹头,用于打击政治和经济中心、军事和工业基地、核武器库、交通枢纽等目标,以及拦截来袭战略弹道导弹。战略导弹按射程分为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
导弹按弹道及结构特点可以分为弹道式导弹与有翼式导弹。弹道式导弹是指在火箭发动机推力作用下按预定程序飞行(称为主动段),关机后按自由抛体轨迹飞行(称为被动段)的导弹。有翼导弹又分为巡航导弹和可作高机动飞行的导弹(一般为十字形翼面)。巡航导弹是指依靠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和弹翼的气动升力,主要以巡航状态在稠密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乐星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