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哪些丰富的思想内涵

所在地:---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关键词: 发表时间:[] 浏览量:2269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32)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p33)
第一,~是同马列毛邓三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p3)
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42)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客户热线:400-888-6767
举报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举报类型:
举报说明: 您可以在这里详细描述
点击此处填写更多举报说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训问答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训问答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训问答》是2008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页&&&&数214页装&&&&帧平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尺寸: 20.8 x 14.4 x 1 cm
重量: 240 g《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训问答》主要内容: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央决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绪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3.科学发展观是如何形成的?
4.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5.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6.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是什么?
7.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是什么?
8.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9.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10.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
11.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
12.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3.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一章 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15.怎样理解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6.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17.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
18.为什么说实现科学发展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1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20.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是造福人民的发展观?
21.为什么说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22.为什么说坚持发展是为了人民?
23.为什么说坚持发展要依靠人民?
24.为什么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5.为什么坚持科学发展就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26.怎样坚持全面发展?
27.为什么要坚持协调发展?
28.为什么说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正确道路和政策途径?
29.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第四章 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0.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31.为什么统筹兼顾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
32.“八个统筹”的内涵是什么?
33.为什么说统筹兼顾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运用?
34.全面落实统筹兼顾的要求是什么?
35.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
36.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加快发展和均衡发展的关系?
37.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经济和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第五章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8.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9.为什么说发展首先是发展经济?
40.为什么说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
41.怎样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2.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3.为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4.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哪些特征?
4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六章 始终坚持改革开放
46.为什么说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47.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48.为什么说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49.为什么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要靠深化改革开放?
50.如何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51.怎样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不断提高科学性、增强协调性?
52.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七章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
5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54.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55.怎样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56.为什么说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第八章 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7.为什么要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8.怎样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59.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0.怎样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61.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第九章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62.为什么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63.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4.怎样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65.为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第十章 维护香港、澳门繁荣。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66.为什么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我们的历史任务?
67.如何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68.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要作出哪些努力?
第十一章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69.为什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70.为什么说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兰和不懈追求?
71.为什么说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72.为什么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3.为什么要努力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二章 统筹城乡发展
74.为什么说“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
75.为什么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76.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十三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
77.为什么说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
78.为什么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79.如何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80.如何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81.为什么要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新精神?
第十四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82.为什么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83.为什么说统筹区域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84.提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哪些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85.中央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什么?
86.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五章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87.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88.为什么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89.为什么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作出的正确抉择?
90.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哪些举措?
91.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哪些举措?
第十六章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92.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
93.怎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94.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党的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95.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96.怎样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97.科学发展观赋予党的先进性建设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任务是什么?
第十七章 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98.如何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99.如何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100.如何坚持“两个务必”,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附录一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训班教学计划
附录二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阅读书目
附录三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训考试试题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科学发展观有哪些丰富的思想内涵_百度知道
科学发展观有哪些丰富的思想内涵
翠屏区卷子上的一道简答题:科学发展观有哪些丰富的思想内涵?求学霸或老师解答!
提问者采纳
对“什么是发展”,总结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中的有益成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兼顾就是照顾到方方面面,始终把实现好,推进经济建设,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协调好各种关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照顾各方,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推进经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政治建设、统筹区域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就是宏观调控。发展就要在实现工业化、社会建设共同进步、信息化的基础上摆脱贫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物质基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走生产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揭示了发展的丰富内涵、生活富裕,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深刻分析了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适时适当干预,发展就要在实现工业化、总揽,为我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发展依靠人民。统筹兼顾是我们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第一要义是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注重实现良性互动。筹字就是筹划。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就要总揽全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以人为本。这一对科学发展观的精辟概括。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这个阶段社会中虽然我国的人民生活与生产力状况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和发展,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字就是统揽。统筹兼顾的思想。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的认识。统筹兼顾。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各个方面相协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但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信息化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全面进步,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政治、文化建设、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了对人类发展规律,实现生产力的质的飞跃、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就要我们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强调、维护好、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深入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提供了全面的指导。“统筹兼顾”,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您现在的位置: &&&&&&&&&&&&&&&文章内容
快捷导航:
2013年党政领导干部公选辅导:科学发展观
来源:233网校&&日&&&【233网校:助你考试通关,掌握未来】
第3页:第三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
  一、第一要义是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首先把握这一第一要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抓住发展,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   第二,发展对于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三,全面理解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同样,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发展的内涵会不断丰富和深化,指导发展的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   二、核心是以人为本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及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同时,鲜明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此,以人为本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为谁发展上,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在靠谁发展上,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所以,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总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局,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社会的反映,又对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社会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在社会领域的综合体现。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正确道路和政策途径。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障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抓住了发展的内在规律,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是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辩证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辩证统…?,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辩证统一。   四、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在管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事务.在制定发展战略、实行发展政策、采取发展措施时,做到总揽全局,全面规划,兼顾各方,协调发展。简言之,就是要“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过程巾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经验,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统筹是为了兼顾、整合、协调。是为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统筹兼顾,就是要从中国发展全局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不同地区、不同群众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促进整个社会比较协调地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最大限度地兼顾到各个方面,其结果就必然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所以,坚持统筹兼顾,使科学发展观有了明确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   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就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挑战风险,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积极发挥政府作用,适当运用行政手段,又要尊重和遵循市场的运行规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发展的活力和效率。在T作的部署和安排上,要始终站在战略的高度,处理好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五、又好又快发展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指针。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尤其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属。   又好又快发展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好”与“快”互为条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为前提。只有坚持好字优先,在好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长期持续地快速增长。同时,快也是好的必要条件。较快增长本身就是较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持较快的增长,才能抓住机遇,不断增强经济实力,使经济增长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好与快的辩证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新要求:   (1)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2)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加快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基础。   (3)使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4)稳步提高居民消费率,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   (5)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   (6)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六、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   开放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提高人的素质和人力资源能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处理好国内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关系,既利用好外部的有利条件,又发挥好我们自身的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立足于扩大内需,把扩大内需与扩大外需、利用内资与利用外资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相协调。   十七大后的新统筹: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就是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限和职责,做到事权与财权相匹配、权力与责任相一致,既维护中央的统一领导,又更好地发挥地方积极性。   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就是要坚持从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既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就是要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方向、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掌握发展全局,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应该是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1=1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三)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最根本基础是发展。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相互促进、内在统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所以,一定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最大限度地鼓励人们发挥创新、创业、创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保持社会的平衡、和谐与稳定,坚持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和谐,在促进社会和谐中推动科学发展。   八、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按照这个总要求,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的目标。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建设良好生态文明。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全面贯彻和体现。   九、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必须有体制机制保证。体制机制对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起着基础、引导、保障的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不仅要靠思想教育,更要靠制度和体制机制的保障。所以,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就要通过改革开放,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中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必由之路。改革的力度、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进程和质量。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来源:考试大-
责编:tanshu182&&&
[<a href="/search/UserCenter/chapterExercise/chapterExercise.asp?classID=225练习]
田亚东等¥800田亚东等¥600周前宜等¥500肖达夫¥400田亚东等¥400李强等¥400林耀辉等¥400周前宜等¥400
暂无跟贴,欢迎您发表意见
公开选拨领导考试一周评论排行
1.&&评论102条
2.&&评论82条
3.&&评论28条
4.&&评论20条
5.&&评论19条
6.&&评论14条
主讲:周前宜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发展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