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总复习六年级(下)毕业升学总复习(二) (数的运算)蔡小

小学数学 四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小学数学 四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5[人教版]
乘法的初步认识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实验小学(325500)
苏浙闽(3)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45-46例1。二、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学生的数学记事本。三、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乘法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为后面的知识做铺垫。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的基础参差不齐,也许有少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乘法,但是对于乘法的意义,他们是不理解的,同时也有很多学生对乘法是一无所知的,这就造成了教学的难度。  (一)教学目标: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2.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并且根据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3.在学习活动中认识乘法,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二)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本节课的特色:1.通过快速地听算,不仅训练学生的听力,同时为新知制造一定的障碍,激起求知的欲望,从而主动地去探索。2.一个教案两手准备。站在学生的起点,充分地预设,追求精彩地生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教学策略选择:本节课从听算入手(因为我觉得摆图形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所以我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创造),当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几个几连加"这句话表示加法算式的说法之后,要求学生写出100个4相加的加法算式时,就为学生的学习制造了一定的障碍,促使学生去动脑筋、去探索新的表示方法,接着更深一步学习并理解乘法的意义。最后把P44页的主题图作为练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四、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一、 听算游戏2+3+3+1; 2+2+2+2;5+9+11+15;5+5+5+5+5+5; 10+10+10+10+10;  给这些算式分类。为什么这样分?并且着重学习加数相同的那一类。学会用"几个几相加(连加)"来表达连加算式。      通过听算(师念算式,生写算式并算出得数)为新知埋下"伏笔"。类似5+5+5+5+5+5的算式,可能有很大部分的学生只听到加数5,而记不住到底有几个5。这就非常自然地让学生自己发现能用"几个几"来说算式。二、探究1. 感知乘法编算式:你能编一道象这样的算式吗?  请每个人编一道连加算式,并让你的同桌听算.看谁能把同桌难倒.(生编算式)2. 探究乘法的过程 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用另一种方法来表示100个4连加的算式?提示:应该写出哪些数呢?为什么?在100与4之间应该加一个什么符号呢?让学生大胆创新并说出想法,再介绍乘法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学习乘法的读、写法。[备选]在这里可能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乘法的知识,我们不乏给学生一个介绍知识的机会,听他说。教师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孩子们听孩子们说,最后再加以补充即可。3. 突出相同加数能把你们自己编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说说你的想法,在这个算式里如:3×5=15,3表示什么意思,5表示什么意思?最后总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是表示。4.知识的深化  你们能把我们刚才听算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2+3+3+1; 2+2+2+2;  5+9+11+15; 5+5+5+5+5+5;10+10+10+10+10;  学生在写算式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经历写长长的加法算式,有一种想创造简便写法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让充分感知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学生都希望自己是发明者,创造一定的机会让他们有所发展,有所表现。数学课就显得特别生动,孩子们发现科学的美和趣,这就成功了一半。  我有意选这几个算式,想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提高知识,能灵活运用知识。  2+3+3+1=3×3  5+9+11+15=20×2三、 应用:1.书44页:快乐的星期天: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决吗?2.你能给珠子重新划分,使它能用乘法表示.  把P44页的主题图作为练习的内容,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不同意思的乘法算式,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并且通过重新划分珠子,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四、 总结及作业1、师生一起回顾学习的过程并总结。2、找一找生活中能用乘法表示的数学问题,并把它写成一篇数学日记.学会写数学日记,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也可以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还可以提出有疑虑的地方,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利于我们发现问题,从而达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五.教学片段实录师:同学们会用小棒摆物体吗?说一说你会用小棒摆什么物体?生1:我会用小棒摆三角形;生2:我会用小棒摆树;......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我们来玩"摆图形游戏"好吗?请你想好一个你最喜欢的简单图形.(稍停几秒钟)看看在规定的时间内你能摆出几个这样的图形. (学生摆图形)师:数一数,你摆一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学生数)你摆了这么多个图形,要用多少根小棒呢?请把你的想法写在本子上. (学生写算式)师:谁愿意来讲一讲你的算式?汇报算式: 5+5+5=15
(师边写边问:几个几相加?) 7+7+7+7=28
(师边写边问:几个几相加?) 3+3+3+3+3+3= 18
(老师听糊涂了,你能说的明白些吗?)师:谁还有更多的?你摆了多少个?(生念师写)师:如果你摆了20个三角形,就有20个3加在一起,你们觉得这么长的算式,这么多的数加在一起,写的时候......?生1:太麻烦了!生2:手也会酸的!生3:写得时候会数错!生4:老师,写20个3相加算式太长了,能不能象读一样简单一些?师:是啊!看来我们有必要创造一种新写法,把20个3相加写简便些.(稍一会儿,就有学生写出了新写法)指名(1)3+3+3......;(2)3+3+......+......;(3)3+3等等师:大家真能干!这些新写法数学书上都找不到.但就像科学家们的创造一样,刚创造出来的新东西,往往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小朋友的创造也不例外.下面,把我们的新写法和原来的20个3相加的加法算式比一比,看一看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逐渐体会到:新写法虽然简便了,但没有把20个3相加表示出来)师:让我们在第一阶段创造的基础上,再来创造出既简便又表示20个3相加的写法.好吗?生1:3+3+3+3......20生2:3+20生3:3.20生4:3 20生5:3+3+3+......+320个3(师板书后竖起大拇指):我们都是小小的创造家!对于这5位同学的创造,你有什么要说的吗?生5:我认为前面两种表示的方法不对,生3和生4的方法比较好.生6:我喜欢
,我想在3和20的中间加个
.(请学生写:3
20)生7:我想加个
.(请学生写3
20 )......师:你们知道数学家们想到了什么符号? (多媒体出示:你知道吗?由于相同加数的加法是特殊的加法, 300多年前,一位英国数学家想到把"+"转过来成了"×",用"×"把3和20联系了起来.)(随之引入乘法,算式的读法及写法.)五、 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公开课,在试教的过程中,我按照我的设计思路上课,结果总觉得学生直接从数字入手研究,似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不能完整地建立知识联系,所以我对再教时的教案进行了整改,以上的实录是整改后教案的一个值得反思的片段。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我应用教材P45页中的"摆图形",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有时候教材的编者意图往往没有得到我们教师的认同,往往回盲目地去创新,结果是走远了!在这点上,我认为应该在创新之前要读透教材。  本节课,我认为,特别在学生的创造方面做地比较好,我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理解、所得写下来与同行们一起探讨,不知能否引起共鸣?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弗赖登塔尔也说过: "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可以这么说: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活动越主动、充分,那么所获得的体验就越深刻、丰富.因此,数学教学应极力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活动.1.激起学生再创造的心理需要.再创造意味着对原有知识与经验的扬弃,学生只有亲身体会原有知识与经验的不足,才会产生再创造过程的欲望与动机.在上面的实践中,我们充分抓住了在写"几个几"连加算式用加法算式很麻烦的时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确实有必要创造一种新写法,把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写简便些.使学生的再创造获得了强烈的情感动力.2.挖掘学生身边的再创造生长点.数学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类经验的总结,小学数学中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是千丝万缕,密不可分.这启示我们在组织再创造的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身边生动的以及丰富的数学事实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再创造获得现实的数学活动经验的支撑,使学生再创造成为可能.在上面的教学探索中,我们有过失败的经历.问题就出在没有激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已积累"用'......'和'等等'表示还有很多"的经验,直接要求学生探索20个3相加的简便写法,结果学生无从下手.而本文的案例,效果就大不一样,学生个个都有简便的写法.虽然有雷同的,但思路一下子跳出了以往的框框,再创造出"既简便又能表示20个3相加的写法"就有了可能.3.注重学生创造知识的过程.  再创造的教学引导学生们经历了符号化的过程,领悟了其间的数学本质,透彻地理解了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再创造的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更重要的是人心智的其他方面得到启迪与唤醒.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执教:苏浙闽设计:苏浙闽
沈正会指导:曾仁调小学数学 四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小学数学 四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小学数学六年级(下)毕业升学总复习(二) (数的运算)蔡小_百度作业帮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毕业升学总复习(二) (数的运算)蔡小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毕业升学总复习(二) (数的运算)蔡小
请发送正确的题目
谁知道你的题目啊小学数学 四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小学数学 四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数学总复习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