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三汇学堂抬亭子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新华网四川频道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断22年 渠县三汇彩亭会惊艳亮相
&& 日 22:08&&来源: 新华网四川频道&&
“快看,快看,彩亭来了……”4月17日(农历三月十八),渠县三汇镇西坪新区彩亭大道,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汇彩亭会在这里隆重上演。这是中断22年后,三汇彩亭会的再次大规模集中演出。
当天,在川东北这个千年古镇,数万群众从四面八方蜂拥至,争相一睹难得一见的三汇彩亭。在欢快的耍锣声中,车车灯、狮舞、抬总爷、踩高跷等表演之后,四台分别名为《船舟借伞》、《火焰山》、《寒江关》、《走基层》的彩亭惊艳亮相于世人眼前。记者看见,四台彩亭高约8米,由几名脚夫齐步慢走抬着沿道巡演,彩亭上的饰演的人物闪闪悠悠、似坠非坠,让观众提心吊胆、惊讶万分。在名为《火焰山》的彩亭铁环上,涂脂抹粉、着上戏装的铁扇公主婷婷玉立,花翎凤冠,衣袍如帆,珠光闪烁,煞是好看。美猴王居中,不时在两个铁环间翻着筋斗,似斜非坠,险中出奇。牛魔王在底座上面,左右小妖各一,其头顶斜撑一柄芭蕉扇,扇角层叠“8”字形的铁环。“站得这么高,表演的这些小孩子一点也不害怕,真是令人称奇!”一位专程从达城赶到三汇的群众啧啧称赞道,上次看见这么大规模的集中演出,还是22年前,庞大的表演队伍和追随“彩亭”的人流当时把他都挤抬起来了……
三汇镇文化干事廖瑞向记者介绍,《船舟借伞》、《火焰山》、《寒江关》分别从古典小说《白蛇传》、《西游记》、《杨家将》中的情节和人物中取意而来,《走基层》则反映了渠县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画面。除了这四台高亭外,还有《豆母娘娘》、《麻母娘娘》、《送子娘娘》三台矮亭。为传承创新彩亭艺术,今年在彩亭的设计创意上注重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表演内容和形式上融入了时代元素。
据悉,三汇彩亭会的形成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始于清初,盛于清朝中后期至民国年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民俗内涵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全国都属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现是三汇彩亭第八代传承人的陈清安向记者介绍,三汇彩亭会以亭子造型和表演为主要内容,每年农历3月16日至18日,在三汇镇街道和码头进行传统民间文化活动表演。彩亭会以抬彩亭、祭拜“三圣娘娘”、看彩亭为主要内容,连续三天,规模宏大,热闹非凡,赛似过年。
陈清安告诉记者,三汇彩亭融铁工、木工、刺绣、缝纫、建筑于一体,汇文学、绘画、雕刻、力学于一炉,结构巧妙,造型奇特,色彩绚丽,工艺精湛,凸显了“高、惊、险、奇、巧”的艺术特色,是川东地区民间艺术瑰宝。
记者了解到,三汇镇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汇彩亭”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曾多次赴省、市、县表演。由于种种原因,“三汇彩亭会”在1992年后一直停办。为宣传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达州民间优秀文化,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传统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时隔22年后,当地党委、政府克服重重困难,重开“彩亭盛宴”,为当地群众奉上了一场精美文化大餐和视觉盛宴。(杨东 陈三江)
编辑:龚雅丽
页面功能&&|&&字体:&&&&|&&
精彩靓图 |
市州新闻 |
·······
社会新闻 |
·······
经济热点 |
·······
娱乐魔方 |
·······
四川要闻 |
···· ······
新华社记者看四川|
········
热点回顾 |
中断22年 渠县三汇彩亭会惊艳亮相
新华网四川频道今日共16版&&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1&&第22201期&&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出版&&日 星期五
& > 市州观察(07版)
中断22年三汇人又抬起彩亭走起来
&&&&“彩亭来了!彩亭来了!”4月17日,停办了22年的三汇彩亭会在达州市渠县三汇镇上演,吸引了当地以及周边成千上万的群众观看。&&&&在欢快的锣鼓声中,《火焰山》、《船舟借伞》、《走基层》、《寒江关》等4台造型奇特、色彩绚丽的彩亭格外引人注目。记者现场看到,《火焰山》这台彩亭,在不足两平方米的戏台上,竖着一根高达10米左右、经过特殊工艺锻打的铁杆,从上到下共3层,错落有致地立着8个小朋友,有的扮演成孙悟空,有的扮演成牛魔王,有的扮演成铁扇公主。扮演孙悟空的小朋友还不时翻上一个筋斗……&&&&八个“轿夫”轮流抬着一台彩亭,缓缓前行,彩亭闪闪悠悠,似坠非坠,凸显了“高、惊、险、奇、巧”的艺术特色,令现场观众惊叹不已。“太精彩,太热闹了,就像过节一样。”当地居民王荣海边追看彩亭边告诉记者。&&&&三汇彩亭会,是渠县三汇镇独有的以亭子造型和表演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形成于清初。它集铁工、木工、刺绣、缝纫、建筑于一体,融文学、绘画、雕刻、力学于一炉,是川东地区民间艺术瑰宝。2008年,三汇彩亭会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每年农历三月十六至十八,三汇镇都要举办彩亭会。由于种种原因,1992年后就停办了。”当地工作人员易明富介绍,彩亭作为一种民间造型表演艺术,沿袭至今,是三汇人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如今三汇人又抬彩亭,更多的是寄予美好的愿望,体现了三汇人对艺术和美的不懈追求。&&&&陈国岳&杨东&陈三江本报记者&万瑶&摄影报道•&•&•&•&•&•&
•&•&•&•&•&•&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中断22年 渠县三汇彩亭会惊艳亮相
  “快看,快看,彩亭来了……”4月17日(农历三月十八),渠县三汇镇西坪新区彩亭大道,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汇彩亭会在这里隆重上演。这是中断22年后,三汇彩亭会的再次大规模集中演出。
  当天,在川东北这个千年古镇,数万群众从四面八方蜂拥至,争相一睹难得一见的三汇彩亭。在欢快的耍锣声中,车车灯、狮舞、抬总爷、踩高跷等表演之后,四台分别名为《船舟借伞》、《火焰山》、《寒江关》、《走基层》的彩亭惊艳亮相于世人眼前。记者看见,四台彩亭高约8米,由几名脚夫齐步慢走抬着沿道巡演,彩亭上的饰演的人物闪闪悠悠、似坠非坠,让观众提心吊胆、惊讶万分。在名为《火焰山》的彩亭铁环上,涂脂抹粉、着上戏装的铁扇公主婷婷玉立,花翎凤冠,衣袍如帆,珠光闪烁,煞是好看。美猴王居中,不时在两个铁环间翻着筋斗,似斜非坠,险中出奇。牛魔王在底座上面,左右小妖各一,其头顶斜撑一柄芭蕉扇,扇角层叠“8”字形的铁环。“站得这么高,表演的这些小孩子一点也不害怕,真是令人称奇!”一位专程从达城赶到三汇的群众啧啧称赞道,上次看见这么大规模的集中演出,还是22年前,庞大的表演队伍和追随“彩亭”的人流当时把他都挤抬起来了……
  三汇镇文化干事廖瑞向记者介绍,《船舟借伞》、《火焰山》、《寒江关》分别从古典小说《白蛇传》、《西游记》、《杨家将》中的情节和人物中取意而来,《走基层》则反映了渠县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画面。除了这四台高亭外,还有《豆母娘娘》、《麻母娘娘》、《送子娘娘》三台矮亭。为传承创新彩亭艺术,今年在彩亭的设计创意上注重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表演内容和形式上融入了时代元素。
  据悉,三汇彩亭会的形成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始于清初,盛于清朝中后期至民国年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民俗内涵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全国都属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现是三汇彩亭第八代传承人的陈清安向记者介绍,三汇彩亭会以亭子造型和表演为主要内容,每年农历3月16日至18日,在三汇镇街道和码头进行传统民间文化活动表演。彩亭会以抬彩亭、祭拜“三圣娘娘”、看彩亭为主要内容,连续三天,规模宏大,热闹非凡,赛似过年。
  陈清安告诉记者,三汇彩亭融铁工、木工、刺绣、缝纫、建筑于一体,汇文学、绘画、雕刻、力学于一炉,结构巧妙,造型奇特,色彩绚丽,工艺精湛,凸显了“高、惊、险、奇、巧”的艺术特色,是川东地区民间艺术瑰宝。
  记者了解到,三汇镇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汇彩亭”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曾多次赴省、市、县表演。由于种种原因,“三汇彩亭会”在1992年后一直停办。为宣传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达州民间优秀文化,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传统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时隔22年后,当地党委、政府克服重重困难,重开“彩亭盛宴”,为当地群众奉上了一场精美文化大餐和视觉盛宴。(杨东陈三江)
稿源: 新华网四川频道 编辑: 张麒麟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当前位置:
中断22年重现古镇 昨日万人赏三汇彩亭会&&& 10:11:11
昨日上午10时30分,在欢快的锣鼓声中,中断22年的传统“彩亭会”如期开会,数万人从四面八方蜂拥至渠县三汇千年古镇彩亭大道,观赏这一原生态传统文化视觉盛宴,品尝精美文化大餐。
据了解,三汇“彩亭会”始于清初,盛于清朝中后期至民国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每年农历三月十六至十八举办“彩亭会”,是渠县民间固定的传统民俗活动。由于种种原因,渠县“彩亭会”在1992年后一直停办,到今年已经停办了22年。今年“彩亭会”重现三汇镇,旨在宣传保护我市非物质文化,传承达州民间优秀文化。
上午9时,1200米长的彩亭大道上挤满了十里八乡赶来的数万观众。街角,正在扎“亭子”的三汇彩亭第七代传承人王安大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已过古稀之年的他不善言辞,但手速飞快,不到10分钟,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便变身成活灵活现的“美猴王”。刹时,掌声雷动。
上午10时30分,三汇彩亭会正式拉开帷幕。雄狮开道,彩龙护驾,《走基层》《火焰山》《船舟借伞》《寒江关》《痘母娘娘》《麻母娘娘》《送子娘娘》等7台传统和创新融和的彩亭依次展现在观众面前。在约4平方米的彩亭上,一根近10米长的铁杆支架支撑着装扮成各式故事人物的幼童上下翻飞,令人叹为观止。伴着脚夫的步伐,彩亭不停晃动,似坠非坠,惊险不已。因采取有完备的保护措施,亭上的幼童并不害怕,非常卖力地表演着,博得观众阵阵喝彩。
·陈三江 安强 本报记者 谢建荣·
相关报道:
| 法律顾问 |
COPYRIGHT @ 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 新闻QQ: 新闻投稿邮箱: 图片投稿邮箱:
热线电话: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汇学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