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我们的灵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图形创意教学与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探究
下载积分:799
内容提示:图形创意教学与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探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20:46:0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图形创意教学与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探究.PDF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如何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新课讲授,尽量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内与课外结合
1、课前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每周两节政治课,我们有分工,其中有一次课前进行新闻分布与时事综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手去搜集、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每次由1名学生负责发布,由同学和教师为其评议打分。我们制定的评分标准:理论复习的要求是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联系实际、形式新颖、有特色、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创新;时事评述的要求是本周内5条国内、国际重大时事,并就其中一条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语言生动、简明扼要、形式多样。实践中,有的学生从网上下载资料、有的学生把一周新闻综述录下来一边播放一边分析、有的同学把一周新闻变成快板、有的同学为了向教材挑战,把教材通读了十遍,提出自己的观点,有的同学提出问题组织大家一起讨论,有的同学对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能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凡是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大力表扬、给予充分肯定。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新课讲授,尽量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
(1)创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培育思维土壤。
教师放下架子,改变“权威”的观念,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做到“三变”,即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问”。教师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用积极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课本让学生看,问题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并引进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给予积极评价,及时对学生闪现的思维亮点给予褒奖,使学生得到成功思维的体验。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形成,关注学生的主动求知和实践参与,关注学习主体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建立这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的思维培养有了良好的土壤。
(2)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思维灵感。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激发思维的起点。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情境,学生感到好奇,引起遐想,勇于发问。这就诱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起学生思维动机。我们在实践中得出:教师设置问题必须具有四性:一是问题的可辨性,是指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有争议的空间,使问题能达到此也是彼也是的效果。二是问题的趣味性,“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趣味性强的问题往往能极大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三是问题的直观性,通过具体直观的形象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使问题形象化、直观化,教师利用幻灯、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利用小品、实物演示来进行。四是问题的现实性,是指设置问题应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社会实际,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而不是设置一些抽象空泛的问题。中学生有一种求实心理,希望所谈问题能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有所帮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一下子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并能结合身边的事例进行论证。这种问题讨论的过程,既是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中学生进行自我反省的过程,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3)灵活运用多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
培养思维能力,关键在于使学生有获取知识的要求和能力。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能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一是做到符合学科特点,二是做到符合学生特点,三是做到符合教学的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运用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激发兴趣;二是通过新颖的课堂导入引发兴趣;三是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兴趣;四是设疑、解疑激发兴趣;五是鼓励学生质疑、答疑激发兴趣;六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七是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八是以形象的漫画激发兴趣;九是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是应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3、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思维实践能力。
(1)举办小型辩论会。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师则不如无师”。在政治课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辩论的方法,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首先在学生中征集辩题,然后由老师和学生代表最终确定辩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进行准备,辩论的整个过程从主持人到辩手到记时员到评委全部由学生担任,老师只负责组织、管理、确定评价标准和做最后的点评。我们的辩题有关于盗版问题、早恋问题、学生打工问题、成功与失败问题等,都是学生最关心最困惑的问题,理不辩不明,经过辩论不仅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协作精神得到了加强。学生自由辩论,各抒已见,辩论内容只要不违反原则,一律予以肯定。在辩论过程中,学生的扩散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有效的锻炼。辩论法的采用为学生的自由思维和充分想象创造了条件。在辩论课上,教师完全给予学生平等、信任、尊重,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大胆探索、畅所欲言,使学生思维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2)开展研究性学习。即由学生自选感兴趣的热点话题,结合所学的知识,通过社会调查、资料的查找、学生间的研讨、教师的辅导等完成研究性的学习。我们在高一、高二学生中,布置了研究性课题,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查阅资料,最后写出结题报告,受到领导的好评。并在宁波市政治学会年会上,上了一堂研究性学习汇报课,题目是《象山丹城超市发展启示录》。
(3)撰写小论文。政治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必须紧跟时代。“照本宣科”对政治学科而言那是自掘坟墓,因此必须加强时事政策的教育。为此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看报刊杂志,阅读新闻,如《中国青年报》、《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然后结合课本的有关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热点问题,并将其以小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如《超市为何越办越兴旺》《气象经济大门悄然开启》《桔子红了》等。
(四)教法与学法并重
1、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1)课堂教学运用过程展示法。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学习过程。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按照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具体的做法是,提出问题后,先不作任何提示,让每个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独立地进行探索、尝试,鼓励学生从多维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或方法,比课本上的结论或方法更适合学生自己的思维实际。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根据新知识的特点,运用最佳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每一位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和辩证思维能力。
(2)课堂教学运用层次教学法。教师根据知识结构的繁简和理解程度的难易,把包含在理论知识内的复杂和隐蔽的内涵,层层剥离,进行多层面的展开,逐级推进和激发,既使教学由表及里,深入清晰地揭示出整体知识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又达到了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目的。我们在教学中,首先对概念和原理作多层次的理解。概念和原理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抽象性,理解和掌握时可将其分解为多个层次,先一层一层地认识,理解每一层次表达的意思,然后再分析和综合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使其形成完整的易于掌握的知识,自然引起学生思维。其次对问题和情境多层次的创设。思维肤浅的学生,只能领会到问题中几个元素之间的浅层关系;思维深刻的学生则能深入问题内部,透过表层,掌握其内部元素间的深层关系,从而把握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因此,我们在问题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作全面、深入的层次结构分析,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架起思维的“梯子”,促使思维不断上“台阶”。
(3)课堂教学运用集体研讨法。对于教学中的问题,让学生充分的酝酿、讨论,自己探索结果,然后教师请学生汇报不同的探索结果,并说出每种结果的思考过程。教师虽然能很快判断出学生思维的正确与否,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水平,但不急于表态,而是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允许持不同意见进行讨论,通过研讨,让学生自己来判断哪几种方法的思考过程是正确的,哪些方法比较好。这样学生在发散的基础上进行集中,促进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发展。当学生在探索研讨过程中确有困难时,教师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策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分析、辨别,指导他们在“跌倒处自己站起来”。
(4)课堂教学运用设疑自解法。采用此法大致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在课上教师直接提出或引导学生发现涉及辩证思维的问题,但不分析解决此问题;第二步,学生课后自学教师指定的有关文章,自己到文章中去找观点,找方法,并用以分析解决课上所提出的问题,得出自己的见解;第三步,学生把心得写成小文章,并作适当的交流。这样做,既可避免过多占用教学时间,又可把课内课外的学习沟通,把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
总之,方法应该多种多样。适当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其他能力的效果。
2、善于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1)自学法。是学生与教材的直接对话,我们要解放学生的眼让她们去阅读,要解放学生的嘴让她们去讨论,要解放学生的脑让她们去思考。我们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把教材的知识按照其内在体系罗列出来,列出提纲;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自学课本,而且教师和学生一道重新编制课本,使教材的内容和结构适合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发现答案,使教材具有了崭新的意义;我们还要求学生在教师未上新课前,完全靠自学独立地完成相应的作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关注学生在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冒出的大量的创造性思维火花,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得出自己的看法,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来“保护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火花进一步燃烧、扩展,使学生的“不同意见”成为进一步学习和讨论的材料。
(2)系统法。即在学习和复习知识时,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不仅学不好知识,而且能力也得不到培养。系统法要求先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头脑思路清晰,然后分析具体的内容,弄清部分知识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然后再从整体上去把握内容,这样学习思路不仅清晰,而且“丰满”,使学生思维具有逻辑性。
(3)追根法。学习最忌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之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4)联想法。在学习中我们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是孤立的对待知识,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把握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更容易,思维能力自然提高。
(五)训练与检测齐进
1、精心设计题目,在训练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1)出综合性的题目。鼓励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知识,善于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实际解决问题当中加以运用。一般而言,综合性愈强、知识跨度愈大的题,要求解题的思维层次愈高,对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愈熟练,思维训练的价值愈大,学生也愈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根据问题进行多层次的变化,以减少坡度,顺利地从未知向已知过渡。这种综合性的题目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更为深刻和敏锐的洞察力,也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注重“一题多解”。倡导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思维多样性、灵活性,使学生在一题多解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变换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通过多方法、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激发学生多向、灵活、独特的思维。通过一题多变或多题一解,启迪学生抓住关键,总结规律,培养收敛思维能力。
(3)设计开放性题目。开放性题目摆脱了书本知识的束缚和已有答案的限制,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自己想法的天地,另一方面因为没有现成的答案,实质上也迫使学生不得不放弃对书本的依赖,养成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的习惯。通过开放性题目的训练,学生能在思考问题时注重多条思路、多种方案;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运用多个途径、多种方式,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采用转化、变换、组合、分解等不同的手法进行思考;学生的思维也朝着严密、深刻、全面的方向发展。由于开放题,所给条件包含着答案不唯一的因素,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有关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作全面分析,正确判断,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4)注重题型转换。教师按照专题的内容,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间接问题转化为直接问题,如把选择题,转换成简答题或论述题,把论述题转换成选择题或简答题,通过认真比较、准确迁移,学生的类比思维得到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锻炼。
2、充分利用命题指挥棒的作用,在检测中感受思维的成就
现代学生非常讲究实用,如果与他们的学习成绩没有关系,教师化多大的劲都没用。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命题权,让学生体会思维的重要性,并从中感受到平时思维训练的成就,更加激发思维的积极性。我们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对教师的命题要求非常严格,特别是问答题,不能出现直问直答题,必须能考出学生的思维水平。
本文章还没有评论我是怎样培养灵感思维的
我是怎样培养灵感思维的
“灵感”一词最早产生于希腊,它的原意是“神的气息”。是诗人和艺术家在创作构思时,吸入了“神”的灵气,使他的思维活动处于如醉如痴的迷狂状态中,从而产生了神奇般的创作能力,是“代神立言”。
世界上没有神,自然也没有借神力来进行的文艺创作。灵感之所以被认为是“神气”,是因为它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短暂性的特点,人们很难把握它。其实,灵感这种复杂的精神现象,乍看起来似乎来无影、去无踪,而实际上则是有迹可寻的。从反映论讲,灵感的出现是作者认识的飞跃;从心理学上讲,灵感则导源于特定的神经联系的突然沟通。所以,灵感虽以偶然的形式出现,却体现了必然的内容和规律,是偶然与必然的辨证统一。
诚然,由于灵感的突发性和偶然性,人们不可能有计划地安排灵感的到来,但科学已经证明:①灵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创造性思路,学习、实践是获得灵感的前提和基础。②灵感在潜意识中有酝酿的过程。③灵感在酝酿的过程中,受到相关事物启发时,可能突然出现。④灵感在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时易于表现出来。因此说,灵感是可以培养的。而且,根据多年实践的体会,我认为培养灵感思维最为重要,而且,也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是激情思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只有用带有浓厚感情的目光去观察世界,世界才会有诗意。古罗马历史学家西塞罗也写道:“我曾经听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心灵的火花,没有一种近似狂热的气质,他是不能成为一个优秀诗人的”。这说明诗歌和一切文学创作一样,都应同作家的感情相联系。我的感受是:情如海,诗如潮,只有感情的海洋才能泛起诗的浪花。你对世界的感情越真、越深,越兴奋,你感悟世界的能力就越强,灵感也就越多。例如,李白因为参与永王幕府事被唐肃宗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他异常兴奋,因此诗兴再次大发,诗歌创作又来了一个高潮,有名的《早发白帝城》便是在激情高涨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还有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也是如此。杜甫当时的心情与李白当时的心境是一样的,都是泪流于面,情动于心。李白想的是“千里江陵一日还”,杜甫想的也是千里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我们自己也都有在兴奋和激情下写出得意作品的经历。记得1993年6月,我去大庆,顺路到安达去看望何时中先生。席间,我声言不耽酒量,可十余个人都能背诵我的诗句来劝酒,比如说“犹见词书亲似酒,每闻诗味醉如泥。”(《自嘲》)“今日唯求能共醉,举杯劝饮一瓢诗。”(《送伊通诗友》)这既使我暴露了酒底,也使我异常激动和兴奋,也来了诗的灵感,于是举杯道:“杯满真情不许辞,人生几次遇相知。动员灵感皆担酒,典当春风聊买诗。”(《谢安达诗友举杯劝饮之厚意》)并且将酒一饮而尽。一首诗就这样出来。这首诗的写作过程我至今还历历在目,当时如果不是那么动情,那么兴奋,恐怕也就没有这首诗了。说激情很重要,还有一件事给我很深的印象,那就是我写《西安怀古》那首诗。本来,我上军校的时候在西安住了两年,我这个人还愿意观赏名胜古迹,应该说西安一左一右的好地方都走都看了,可当时我不写诗。写诗以后,总想回忆当时的情景补上这一缺憾。但是,却总也写不出来,原因在哪里?就是没有激情的火花,找不到感觉。后来,我在2000年又去了一次西安,只在那住了两宿,就写出了《西安怀古》:“秦腔唐乐古今闻,霸业风干剩几斤?渭水枯成黎庶井,烽烟凝作帝王坟。阿房烧尽星分火,雁塔劫余云抱尘。欲向城头寻旧事,有人独自夜吹埙。”为什么十年没写出来,而两天就写出来了呢?就是我说的,感情是海洋,诗是浪花,感情的海洋不激荡起来,诗的浪花就不会出现。所以,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激动,让自己动情。
&&& 二是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创立新观点,打造新形象。如我的一首《题孔庙龙树》便是逆向思维的结果。1999年我去孔庙,看到院子里有一棵叫“龙树”的大柏树,其树的主干上还长着一个大碗口粗弯弯曲曲的与该树一体的龙状花纹,无论怎么看都有点像龙盘着一样,因此也深奇之。不过,导游解释说;这棵树之所以长成这个模样,是因为当年乾隆皇帝在这棵树上靠了一下。这个说法虽不令人相信,却使我产生了一个逆向思维,于是写下了:“殿宇树荫幽古风,儒家春色鸟声中。文章度世原非误,老树听经已化龙。”在这首诗中,我把柏树化作龙形的原因归结为“听了儒家的经书”。其实,还可以作一种解,即“老龙附树在听经”。不过,这两种解释都是“反其道而思之”的结果。还有一次,我去泰山看日出,夜里登山,到了山顶等待太阳出来。太阳出来前,山顶已经聚了许多人,人们争着站领有利地形,以便能够在第一时间看到美丽的泰山日出。这时,我突然产生了一“叛逆”的想法:“我何不坐下来,让太阳来见我”。这个想法一出,马上就有了一首诗雏形,回来后整理成诗:“夜走泰山乌号号,残月半轮苔满道。逝水空山路撞猿,摩崖绝壁晨翻鹞。玉皇金顶雾初开,大小峰峦膝下排。稳坐松前倚石案,招呼红日见吾来。”(《夜登泰山待日出》用王勃滕王阁诗格)从最初的看日出,到“稳坐松前倚石案,招呼红日见吾来”,整个思路来了180度转弯,而且,这个思路又饶有趣味,诗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逆向思维并不神秘,我们常说的居安思危,就是一种逆向思维。2011年我随中华诗词研究院去北大荒采风,到黑瞎子岛时,就很自然地这产了居安思危的想法:“失地易归成此行,难欣东极塔高登。边防界线薄如纸,莫向国门说太平。”(《登黑瞎子岛“东极第一哨”塔楼有感》)本来,中俄关系是历史最佳时期,黑瞎子岛也收归了一半,边境看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平静安全。但是,没有永远和平的边境,“边防界线薄如纸”,说不定哪一天谁用手指一戳就会破的。这些都是逆向思维促发的灵感,另外,逆向思维还是古今翻案诗写作的基础,因此,我们写诗的人,应尽量掌握它。
三是连贯思维。当你对一个事物连续思考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灵感是很容易出现的。为什么?因为思维具有连贯性。思维的连贯性在于你对所思考问题的高度敏感,同时等待你对这一问题的深思熟虑。瓜熟蒂落,思熟灵感来,从连续地思考到对这一问题的顿悟,这也是自然的法则。清代陆世仪曾经说过:“人性中皆有自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可见“工夫不断”、“敲击不已”确是关键。记得2003年秋天,长春“真社”的诗友要给我开作品研究会,开会前一个月我就想:大家研究我的作品,我说点什么呢?始终是想不出来。但是,在这一个来月的时间里,我确实是“工夫不断”、“敲击不止”,始终在不断地想这个问题。到了要开会的前一天晚上,我告诉自己,不能再拖了,今天晚上一定要写个发言提纲。其实,我也是多年从事部队政治工作,写个发言提纲并不是难事。但是,我是想给我的诗“理出一个头绪”,就是说,我的诗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这个问题推到了晚上十点钟,还没有想清楚。于是,我决定先睡觉,留到后半夜再说。到了后半夜一点多钟,我醒来后再想这个问题时,很快就从脑子里跳出四个字:“旧体新诗”。这四个字一跳出来,我就异常兴奋,因为,“旧体新诗”既是对我的诗的最好定位,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而且,马上又冒出了两句话:“以旧诗的形式创作新诗;用新诗的理念经营旧体诗。”就是说,旧体——不离开格律,继承格律诗的一切优点;新诗——怀着现代人的情感,用时代的语言写时代的事物。第二天,我把这个想法与大家一说,大家也非常赞成我的观点和定位,在大家的鼓励下,我很快写成一篇“浅谈我的‘旧体新诗’”的文章。从此,我的诗词创作算是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从这一件事可以证明,保持思维的连续性是特别重要的。不要因为一时想不透,没有结果就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
然而,保持思维的连贯性必须首先提出一个明确的思考的内容,正如黑格尔关于灵感的论述那样:“要煸起真正的灵感,面前就应该先有一种明确的内容,即想象所抓住的并且要用艺术方式去表现的内容。灵感就是这种活跃地进行构造形象的情况本身。”例如,我2004年调到吉林市工作台后,就一直想写“雾凇”这一题材的诗,因为吉林雾凇是中国的一大奇观,冬天的江边几乎天天能看得到,玉树琼花,真是美极了,所以吉林市也的“凇城”之美称。但是,雾凇又极不好写,很多人写雾凇都脱离不了“玉树琼花”这个成语。出新,是写雾凇最大的难度。说句实话,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在这个问题上出新。但有一点,我始终在思考这个雾凇,没有放弃它。大概半年的时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我到江边再看雾凇,忽然就来了灵感,写下了《吉林雾凇》:“玉树婆娑映彩桥,阶霜渚雪日方高。严冬犹有春潮涌,一夜江声上柳条。”可以说,这首诗另辟蹊径,在雾凇产生的原因上做文章,想象这玉树琼花能开在严冬,一定是春潮在涌动,这涌动的春潮发出的声音,在夜晚悄悄地上了柳条,沾在枝头上。所以,这首诗在网上才得到普遍的好评。这就是连贯性思维的结果。然而,保持思维的连贯性,绝不是连续思考,不是说一天到晚只想一件事,不去干别的。而是无论在干什么,无论你多么忙,都要做到心静,都要在潜意识中对你所关注的对象保持高度的敏感(前面说过:灵感在潜意识中有酝酿的过程)。有时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愈是工作忙的时候,反而灵感来得愈快,而比较轻松的时候,恰恰却没有灵感的造访。为什么?就是有时虽然工作不忙,但却不能排除杂念,做到“一心向诗”。而且,由于清闲而思想上过于放松,思维也很难做到高度敏感。因此,清闲对于诗人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而心静却很重要。
四是联想思维。前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斯和斯塔林茨曾经用实验证明,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步骤建立起联系的关系。比如木质和足球,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联想思维可以使它们之间产生联系:木质——树林——田野——足球场——足球。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理解“踏花归去马蹄香”这句古诗了。从前有人令学生根据这句古诗作一幅画,一个学生画了几只追逐马蹄的蝴蝶,得了满分。这个学生用的就是联想思维,他的联想线路图是:马蹄——草原——花香——蝴蝶。这种举一反三的联想,多是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地进行。
有人把联想分为近距离联想和远距离联想。根据诗词创作的实践,为了便于操作,我曾经把联想分为六种类型,这里略举四种说明:
&&&(1)以形似进行联想。我到新疆吐鲁番路过达板,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在吐鲁番居住的老汉,70多岁第一次去乌鲁木齐,发现这里要比吐鲁番凉爽得多。回来路过达板时,又发现所有风力发电机的风扇叶都朝向乌鲁木齐的方向,于是恍然大悟地说:“怪不得我们那地方热,乌鲁木齐那地方凉,原来有这么多‘风扇’向他们那里吹啊!”这虽然是个笑话,但这位老汉的联想就是通过形似产生的。再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是以圆月像玉盘,又像明亮的镜子,以圆月与这两个物件的形状相似展开联想的。再比如:北斗星的形状像一个大勺子,我以此展开联想,也曾经写了一首诗:“列成诗阵一长吟,吟地吟天吟古今。吟到九霄情未尽,大勺北斗舀星云。”(《关东诗阵成立志贺》)
(2)以神似进行联想。神似多属于远距离联想。如豆子与人本不是同类,看起来很难进行类比,但曹植却做到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这首(《七步诗》)之所以能写得这么快,没有这种“本是同根生”的联想是不可能的。我去西藏两次,并读了几十本描写西藏的散文和诗歌,集中写了一百多首西藏的诗,其中有一些就是以神似来描写西藏的。如:“远处雪山摊碎光,高原六月野茫茫。一方花色头巾里,三五牦牛啃夕阳。”(《高原牧场》)这首诗的后两句,把牧场看成“一方花色头巾”,把“三五牦牛啃夕阳”也作为这“花色头巾”里的“图案”,这也是由神似而展开联想得来的诗意。
(3)以地名、物名、人名展开联想。大约是1990年,我去辽宁铁岭拜访于海洲先生,当时他恰巧不在,我一个人游龙首山,由此山名联想,写下了:“神龙翘首入层云,我到山前不见君。欲把心思说柳色,担心叶落负归人。”(《龙首山访友不遇》)另外,2002年去张家界写的“手握金鞭立晚风,一声号令动山容。如今我是石天子,统御湘中百万峰。”(《题张家界天子山》)也是以地名进行联想的。再如,根据人名展开联想,也可以写出诗来。如许清泉这个名子就曾给了我诗的灵感:“岂唯诗酒名,风骨亦铮铮。世水由它浊,心泉许我清。”
(4)全方位联想。全方位联想就是不局限于联想的某一种方式,而是调动一切可能的联想手段进行联想。例如(《题长白山石壁》:“大荒绝顶壁生风,流水滔滔万壑中。云帐散成虹雨露,春巢飞出夏秋冬。”这首诗先是由长白山原名“大荒山”这名字生发开来;然后想到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由天池冲波而下;再由云想到雨,由雨想到虹和露;最后由山中的鸟巢飞出的鸟联想到“大荒山”这个“巢”飞出了春、夏、秋、冬这四只“大鸟”。可以说,这首诗由近至远,由地到天,由现实到虚幻,有人说这是神来之笔,但我自己知道,这是运用联想的结果。
五是生命思维。简而言之,“生命思维”就是尊重自然,尊重万物,人与自然建立起平等亲切的关系。它的表现形态有三个方面:
赋物以生命。即把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象,都看作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有灵魂的,甚至是有思想的。例如:“坐赏半塘金彩莲,倏忽花睡碧云间。却怜池里轻舟过,摇醒含苞梦一船。”(《赏睡莲》)睡莲也是莲花的一种,本身是有生命的。当它被称作“睡莲”时,就已经被拟人化了。但她这时在人们心目中也只是会“睡”而已,“生命思维”不是简单地拟人。这首诗在假定睡莲会“睡”的基础上,进一步想象她“会做梦”,梦会被池中的小船“摇醒”。于是,作者可怜她,可怜她好梦还没有做完,便被那小小的“轻舟”一过,给摇醒了。这美丽的含苞欲放的梦,足可以装载一条小船呢!
物化自我。就是把人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物我同一,天地同一。物可以生命化,生命同样可以物化。如诗人可以把自身想象为一棵树、一座山、一滴露等等,以这种方式去体物。如《清晨过小昭寺》:“煨桑烟雾绕经堂,大殿众僧超度忙。我是石狮门口坐,胸中有佛未开光。”这里,我把自身想象为一座石狮,想到狮子也应该有心,然后想到“心即是佛”的佛教通语。暗示了连寺庙门口的狮子胸中的“佛”都没有得到“开光”,何况我一个过客。这首诗通过对自身的“物化”,反过来赋予了石狮灵魂和生命。这种物化自我是对生命思维的又一种诠释。
视无形为有形。亦即把无形的,无声的,无知感的事物视为有形、有声、有知感。如《白城包拉温都赏杏花》:“红尘紫陌入心胸,慢把诗思说万重。头枕鸟声山径卧,手中一叠杏花风”,“广漠青黄识草芽,春风昨夜入农家。林间坐到夕阳晚,撩起黄昏看杏花。”这两首诗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视无形为有形。鸟声本无形,岂能“枕”着?风亦无形,岂又能握着“一叠”?黄昏本无形,岂又能“撩起”?然而,这在作者“生命思维”的状态下,却都变成了“合理的想象”:其一,在万亩杏花林中,鸟声无处不在,且密度极大。在这样的环境下,躺在山径,头下仿佛挤满了“鸟声”,当然可以说成是“头枕鸟声”;其二,杏花林中,花枝锦簇,落英缤纷,风中有花,花中有风。作者在极度兴奋中感觉手中的风也是一片一片的,可以像花瓣一样叠起来,拿到鼻子边来嗅它的芳香。其三,赏花之激情不因日近黄昏而减退,但黄昏的“夜幕”慢慢降临。黄昏无形,但“夜幕”似乎可以“手感”。于是作者在想象中“撩起黄昏”,不想让“夜幕”降临下来,好多看一眼魂牵梦萦的杏花。
六是环境思维。环境思维,是指人思维在不同的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作品风格也有所不同。正所谓“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是也。环境思维的获得主要有两条途径,即直接直接获得和间接获得。
直接获得的环境思维。就是诗人到所想表达的环境中,亦或让以往的生活经历再现,并去体味、去感受环境氛围而获得的灵感。也许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想写一首郊游题材的诗,在家蹩了几天也写不出来,可一旦走出家门,来到郊外乡间或深山野林,诗便自然地产生了。2003年7月,我去西藏旅游,因高原反应严重,转而到了四川九寨沟。一踏入九寨沟人间天堂般的境地,忽有恍如隔世、第一次来到地球的感觉:“水奏琴音下断崖,野花倒挂涧边开。我是地球村外客,山床一觉梦生苔。”(《游九寨沟》)因为全身心地进入了这里的环境,这首诗就像山谷中流出来的泉水一样自然。这说明写诗需要身临其境,有了这个“境”,才会有“环境思维”。写诗20多年,我有一个感觉,就是每当写军旅诗的时候,便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境界。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在县武装部工作多年,武器库保管了数万支枪,但并没有感觉它多么重要,当有一次回乡走边防,看到边境线上手握钢枪的哨兵时,方觉得枪在军人手里的分量。很快写下了:“桦林哨所立黄昏,眼底苍苍是国门。三尺钢枪关社稷,一身荣辱系乾坤。”(《故乡边境行之二》)
间接获得的环境思维。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读书。我最近写《西藏绝句百首》时就发现,原来积攒下来的大约五百条零散诗句,一句也派不上用场,后来终于明白,原来的零散诗句都是在西藏以外的环境下产生的,自然不符合反映西藏那个特殊的环境。于是,我决定重新到西藏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中去寻找西藏的诗。就这样,我不但第二次去西藏感受那里的环境,而且用了八个月的业余时间,阅读了二十几本大约500万字的关于西藏的纪实散文。这样做确实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一首又一首咏西藏的诗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如:“啄食牧歌藉梦孤,长空展翅向平芜。一钩寒暮夕阳血,撕烂荒原残雪图。”(《雪域雄鹰》)“雪花仓储在高原,垛满群山垛满川。偶有天风从此过,吹携数片到人间。”(《雪山赏雪》)可以说,这些诗只能在西藏的环境中产生,连续数月的耕读,我在西藏广袤苍茫的氛围里徜徉,像冬虫夏草一样在经幡下禅定。这充分证明,经常地、反复地阅读某一类书籍,也是产生环境思维的重要途径。
培养灵感思维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的方法,这要根据每个人的思维习惯来有所侧重地去选择,对训练,我只是对自己诗性思维进行了一次总结。其实,这篇文章是在我十年前发表《中华诗词》上的“灵感的培养、捕捉与表现”的基础上修改而成。也有一部分是在2011年《中国诗词年鉴》上发表的“诗性思维的现代构建”一文中的内容,所以有人读起来会很“面熟”。
附:刘庆霖诗词选(30首)
日全食遐想
凌风上九天,一瞬梦飞旋。偷得全食日,归来作指环。
题张家界天子山
手握金鞭立晚风,一声号令动山容。如今我是石天子,统御湘中百万峰。
鲸吞六国鬼神惊,秦俑依然气势宏。若使我生千载上,定邀嬴政夜谈兵。
一线阳光绕指缠,世间物理不轻言。薄云似被遮深谷,小路如绳捆大山。
爆竹烟花充宇庭,相围电视酒卮倾。灯笼光引春归路,子夜钟声已泛青。
路边放蜂人
觅得芳菲作近邻,却依蜂意动迁频。千箱露冷风衣薄,甜在唇边是苦人。
公园清洁工
四月南风吹梦华,残霞满地鹊喳喳。清晨抱帚林间扫,不管开花管落花。
赏张焕秋书记书法
收尽奇峰研墨殊,烟波千里砚池浮。醉中笔力犹苍劲,九曲黄河是草书。
故乡边境行之一
边境穿行欲断肠,当年历史已微茫。界碑立处杂荒草,一朵花开两国香。
十年望月满还亏,看落梅花听子规。磨快宝刀悬北斗,男儿为国枕安危!
口令传呼换哨回,虚惊寒鸟绕林飞。秋山才褪军衣色,白雪先沾战士眉。
三载哨兵明月陪,壮心已共白云飞。他年若许天涯老,血洒边关铸界碑。
清早入秋壑,黄昏逗岭巅。行穿风领地,坐借雨空间。
踏露身将湿,扶枫手欲燃。舀来一勺月,醉饮古潭边。
弃槎乱石岸,起帐莽松林。明月抚琴过,绿风推牖临。
江山一握手,天地两知音。休问来时路,星繁不可寻。
五色云边住,二分田里耘。繁星皆旧友,峦嶂亦家人。
烟雨胸中气,江河掌上纹。春风吹鬓雪,与我最相亲。
站哨三更后,披风一水间。隔江峰独立,陪我月孤悬。
兔窜林中没,乌鸣界外还。花知边事定,放胆抱香眠。
手握钢枪立,春深孤岛边。云轻月半遮,露重夜微澜。
蛙噪千军喊,鱼游万艇潜。黑熊无护照,偷渡过江湾。
界碑陪我立,站哨在江陔。远市烟花涌,临村灯火埋。
枪尖除夕过,肩上大年来。为有心情好,霜眉白菊开。
秋日登大顶山
紫塞花飘登九顶,斜阳独步乱云中。乡情俱染秋深浅,雁语难分味淡浓。
昼读翻残山石页,夜行挑瘦月灯笼。归时但觉诗囊重,一句新词一座峰。
只为春风绽粉腮,女皇何必紧相催。枝虽入世横斜出,花未因人喜怒开。
晓艳但分霞彩韵,晚芳犹慕麝兰才。洛阳一贬名千载,信是香从骨气来。
云间小路拽妻还,桌挨泉声开晚餐。炒熟群山锅底谷,舀来明月灶边潭。
盘中野菜眼先嚼,杯里林花指未弹。萤火虫儿背灯盏,不时勾梦向星天。
最忆家乡四月行,群峰蔽日杂阴晴。梨花邀雪商量白,杨柳贿风先自青。
枕过春山留梦迹,担回溪水有蛙声。如今欲到翻为客,要向东君道姓名。
核潜艇咏叹
以水埋身在大洋,下潜姿势带幽光。轻眠不进港湾浅,散步曾量海底长。
核子鱼雷岂患虎,国家龙杖只防狼。未愁黑夜独行远,自有爱绳通曜乡。
秦腔唐乐古今闻,霸业风干剩几斤?渭水枯成黎庶井,烽烟凝作帝王坟。
阿房烧尽星分火,雁塔劫余云抱尘。欲向城头寻旧事,有人独自夜吹埙。
大沽炮台怀古
大沽口前徘与徊,忧时当日有人哀。笔签条约白银去,船载硝烟鸦片来。
大炮有心轰大盗,残阳无力泣残台。江山手柄已枯烂,却握昏昏不撒开。
再读晚清史
不病肌肤病在心,更兼软骨立难禁。虎狼身后嗅臀肉,鹬蚌胸前粪汗襟。
惯用烟枪打哈欠,偶闻舰炮自呻吟。几番未战先言败,清泪流干血亦沉。
历史无情亦有情,当年记忆总零星。村边斩尽自留地,城里拆光商贩亭。
杂草也含阶级性,好人多住马牛棚。谁为时代英雄汉?白卷先生张铁生。
松入风·边关潜伏
乌啼零落不堪听,夜半伏边庭。凉风吹拂钢枪管,刺刀上,一点流萤。蛛网分沾草露,界碑爬上虫声。&&&
风流年少亦多情,手握大山青。以身焐热边关土,五更时,撤走如星。脚印微芜月色,眼窝深陷黎明。
松入风·哨塔观察哨
远峦嫩绿欲裁衣,岗下见旌旗。界河平缓悠然过,野花漫,风色香饴。大地安宁可枕,阳光稠密能披。&&&
微观世界此中知,翠鸟落青碑。一时碑上啄红字,黄昏前,啼叫登枝。哨塔悬空警觉,钢枪静默忧思。
临江仙·边关秋望
久立峰峦凭石顾,淡烟漫起青苍。羡他仙叟坐溪旁。抓来云一片,牧作满山羊。&&&
雁叫声中秋万里,人生多少时光。一秋不比雁声长。黄昏虫咬尽,明月鸟栖荒。
戍边情(自度词)
卅年戎马已消磨,岁月未蹉跎。江南塞北,寒风热雨,哨谷伏坡。问人间几个能够,陆上枕戈,水上枕戈,天上枕戈。&&&
摸爬滚打俱经过,莫道果如何。钢筋铁骨,丹心壮志,驱鬼慑魔。更以身许国无悔,流汗也歌,流泪也歌,流血也歌。
行香子·昙花
数载灵根,数尺风神。霎时来、俏丽惊魂。一方天地,怀里芳芬。更情超柔,心超洁,品超群。&&&
莫言归宿,莫问来因。把尘缘、还与浮云。姣姣风月,淡淡秋春。有几人赏,几人念,几人尊。
西藏雪山行
为牧群山走苍穹,天堂隔壁印行踪。掌间紧握尼洋曲,鞭动冈仁波齐峰。
圣山识我鞭痕清,忽闻佛号半空鸣。数朵莲花侧身立,一时万壑云俱停。
我邀雪莲共举觞,牵魂惊魄是清芳。信能藉此慧根净,发我心中自性香。
莲影轻摇裂紫霞,日光缠足近仙家。立定雪峦叩天问:高原为谁叠作花?
天宇低垂泛幽蓝,蓝透冰湖蓝雪烟。蓝透天路如飘带,送人扶摇白云巅。
山巅风高响似雷,一只孤隼下重崖。两翅阳光载不动,斜阳滑落天葬台。
天葬台,台高踞,道是灵魂相揖处。肉身或能舍秃鹰,灵魂安肯依新主!
回首无言雪漫山,恍如隔世见经幡。当把诗句题幡翼,风吹遍遍诵长天。
弹襟最喜是绝尘,山中人神难自分。一抱残霞生篝火,烤到深宵话语温。
帐倚危峦银草垛,偎云欲睡梦难托。风自月谷涧边生,雪从星岩夹缝落。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散思维的培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