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自行车打气轮胎打气的问题

自行车轮胎气压
新型轮胎&&&&& 轮胎结构&&&&
各种轮胎的评价& 气压表
自行车轮胎气压单位& 气压管理&&
打气筒的选择& 气咀种类及转换
轮胎气压&&
推荐轮胎气压&&
最低和最高轮胎气压&&
轮胎气压单位
气压和面积的关系&&
车胎变位&&&&& 适正气压&&&&
体重与轮胎气压
23C和25C轮胎&&& 轮胎气压与轮胎性能&
专业选手们的体验及建议
摸索最适宜轮胎气压的方法
& 本文收集和整理有关自行车轮胎气压的资料供自行车爱好们参考。除了轮胎气压除外,也介绍与轮胎有关的各种知识。
& 山地车轮胎知识请看本网站「自行车之友」的「山地车入门(一)」
&& 公路自行车的前后轮加起来和路面的接触面只有12平方米。接触面相当于2个手指宽。有些公路自行车车架等价格很贵,要充分发挥自行车的性能关键在于车胎。在此介绍轮胎的构造及各种轮胎的性能比较。从外观来看新型和以往的轮胎很难区别,看它的横断面明显看出两者的不同点。
&& 下图中右边的图是以往的轮胎:胎体(皮肤色)上面复盖胎面(黑色橡胶部位)的简单构造。侧边的壁只有胎体因此软,用手触摸车胎与车圈结合处会很软。车胎整体刚性差,车胎容易裂。胎体园缘用钢铁很重。
&&& 左边的图是新型轮胎:胎体为了提高耐破胎性能,用纤维(褐色部位)包围整体,成为胎体的一部分。不旦防止破胎,侧边也不容易裂,提高了整体的刚性。近来钳入式轮胎的适正胎气降低的原因就在此,虽然胎气较低,但是轮胎的刚性强,低胎气下也能维持乘骑。胎面不旦是重视材质,在断面上也花工夫,中间部位有些尖,目的是更好地发挥握把力的调控力。
从以上看出车胎在素材、断面方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断发展,轮胎已经变成复杂的部件。
自行车的质量性能由「滚动阻力小」「振动吸收性」「耐破胎性能」「握把调控力」来老虑的话,各厂家的制品各有优缺点,例如有些「滚动阻力小」,但是「耐破胎性能」差等等。了解轮胎的现在的趋势,以及基本知识,选购时能够结合自身的情况,做个聪明的选择。
内部衬里的设计(compound)
内部衬里一般由一种被称为丁基橡胶的合成橡胶或聚异戊二烯的各种橡胶组成。橡胶为了提高耐久性、握把调控力、耐湿性等混入二氧化硅、碳黑。各厂家都有它们各自的配方,因此胎面橡胶的质量各异。碳黑是橡胶的补强剂,任何车胎的橡胶都含有的材料,它增加耐磨损性、耐切割等。橡胶黑的原因是加有碳黑。
胎体(kasing)
&& 胎体是成为车胎骨架的纤维层。影响乘骑及耐破胎等的重要部位。简单地讲放胎气的地方。材料是尼龙、棉布、化纤等。以尼龙为主,通常以TPI指数来表示尼龙丝的密度(1英寸中的丝的支数),该指数大表示柔软性高是优质车胎。在车体上复盖胎面构成的车胎。只靠TPI指数来判断车胎的质量是不足够的,因为现在的车胎已经很复杂,专业乘骑者一般根据目的选择适合的车胎。
车胎园缘(bead)
&& 车胎两端的固定车圈和车胎的部位。材料使用阿拉米德纤维、钢铁。公路自行车要求轻,因此多数使用阿拉米德纤维。钢铁便宜但是重而较难折叠。
补强材料(breaker)
防止车胎被玻璃等物切割的补强材料,可称作防破胎带。各厂家都努力增强防破胎带。但是制作车胎的技术越来越复杂,只考虑防破胎性能是不可能的了,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胎面(tread 直接和路面接触的部分
胎面影响握把调控力的重要部位,汽车把胎面分为两部分,自行车胎面较倾斜因此不分成两部分,和纤维层相补发挥其性能。
&& 胎面因设计思维的不同而有厚有薄。厚的当然耐破胎,耐磨损,但是重。胎面上的花纹也表现出各厂家的个性。
&& 胎面材质是很重要的,各厂家发挥着各自的技术、思维。上图中的①的断面呈三角形,这种形状向前直进时减少阻力,转弯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握把调控力。假如三角形角度再高些就失去均衡性。②的呈园形,这种形状向前直进时稳定,有安全感,骑感轻快,适合于自行车旅行。
各种公路自行车轮胎的评价
实心橡胶轮胎(tubeles tire)& 低能量消耗
&& 实心橡胶轮胎在公路自行车业界保持着传统地位,它的魅力是轻!构造上与钳入式轮胎不同点在于车胎园缘的素材、形状、尺寸以及内胎是贴在车论内侧。实心橡胶轮胎的优点有三,一是破胎时有内胎的话破胎处的孔随着时间扩大,而实心橡胶轮胎不存在此问题,因此漏气缓慢。二是振动吸收性高。三是滚动阻力小。这些因素降低乘骑者的能量消耗。&
内胎伸缩性能高,车胎因胎气的关系向外扩张,而车胎本身就抑制扩张。这两者所产生的不同的力产生乘骑者的能量消耗。实心橡胶轮胎没有内胎因此不存在上述问题。
实心车胎自然适应路面对它的压力,能实现舒适和轻快的骑行。一般认为
实心轮胎安装麻烦,但是不用内胎习惯了就容易安装。使用带状粘合剂更换车胎很简单。
钳入式轮胎(clincher tire)& 综合性能优异,公路自行车的轮胎的主流
&&&&& 现在公路自行车的轮胎的主流是钳入式轮胎。它的魅力是做动均衡。过去被认为钳入式轮胎振动吸收性比不上实心橡胶轮胎,近来该评价已有变化,尤其是最近的型号低胎气压也能保持低滚动阻力,扩大了调整领域。有些品牌的抑制重量的同时提高了耐破胎性。
&&& 钳入式轮胎比其它轮胎,在设计方面制约较少,因此设计的自由性较高,可复合利用各种新材料提高其性能。较突出的是车胎的抓地力。增强车胎的抓地力只靠轮胎的着地面调和性能是不足够的,轮胎整体就要有不输给抓地力的刚性是不可缺少的。钳入式轮胎比较容易实现其刚性。另外,自由选择性好,可选择各种粗细的轮胎,以及车圈。因为它较普及,自行车旅行时维修方便。乘骑感舒适而轻快。
管状轮胎(tubuler tire)&& 园形的轮胎骑行轻快&
公路自行车来说管状轮胎是较新的车胎。车胎园缘挂在车圈的构造和钳入式轮胎是一样的,管状部分和外胎一体化省去了内胎。可以说是钳入式轮胎的发展型。它的特征是:车轮的外周变得很轻,实现了车子的轻量化。破胎时可用粘合剂把轮胎固定在车圈上,方便而安全。横断面为园形的轮胎对路面的振动吸收性优异,拐弯时随着地面状况而变形。骑手们认为管状轮胎拐弯时操纵容易,其原因是轮胎的柔软性能除外,园形的轮胎有关。新型的制品采用了竞技用自行车轮胎的无缝技术,一般的管状轮胎缝合外胎来制成,而新型的轮胎是外胎卷在内胎上因此是无缝的,使得轮胎变得更园,提升了轻快的乘骑。作为公路自行车的轮胎管状轮胎是有发展前途的。
捷克的轮胎厂家独佛的制品
& 管状轮胎是内胎和外轮胎一体化成形,被称作「tubeles
tubuler」。&&捷克的轮胎厂家独佛的制品「clincher tubuler」
的结构是:钳入在车圈上的管状轮胎。请看右图,车胎与车圈接合处设有凹处,让车胎园缘钳入该凹处。两者的钳入及胎气压固定轮胎。该轮胎骑行轻快而著名。尺寸:700X23C&
& 图片所示的是[PANARACER]BTG-F 气压表。
●气压单位&&&
kgf/c :工学单位,接近bar值,1kgf/c P1bar
pa:同与天气预报的气压单位。相当于1牛顿力作用在每平方米面积上的压力。
psi:1英磅重量之力加在1平方英寸的面积上所产生的R力。
●用打气筒大约加气后,用气压表微调整
很久未骑的公路自行车为例说明打气的方法:松开轮胎上的气阀,插入气压表。指针所指的数据是2kgf/c,这个数据对公路自行车来说过低。所使用的轮胎上的推荐气压和最大气压如下:
推荐R:7.0bar(近似7kgf/c?)
最大R:7.7bar(近似7.7kgf/c?)
&&& 用打气筒打气至最高气压,考虑到拔出打气筒时会有些泻气,加气至8气压。
拿掉打气筒,插入气压表车胎的气压为7.6kgf/c。
&&& 假如使用最高充填气压超过10气压的打气筒,很容易打气至10气压以上,使得轮胎变得硬。采用推荐气压的上下数据较好。最高也要维持在厂家推荐的最大气压。
● 胎气压的高低影响骑行状况
刚性& 气压高刚性变高,振动吸收性能变低。
转弯& 气压高转弯时车胎的变形量减少,降低握把力。
滚动阻力& 气压高滚动阻力变低。
推动力& 气压低推动力较好。
自行车轮胎气压单位
轮胎气压的单位有psi(每平方英寸\磅)、bar、kpa、kg/cO
psi的换算&
1标准大气压(atm)=14.696磅/英寸2(psi)
轮胎气压单位换算表
※1kgf/cm2
= 14.2233psi = 0.980665bar = 98.0665KPa
※kgf/cO=kg/cO、kgf(kilogram-force的略)
气压的管理
&& & 轮胎侧面都刻有有最高和最低气压(MIN)~(MAX)的标志,有的只刻最高气压,例如「MAX INFLATE TO 6.5BAR / 90PSI / 620KPa」只表示最高气压。「BAR / PSI / KPa」是气压的值,打气筒都记有上述的某种气压单位,按要求打气。
&& 最简单的检查方法是用双手的姆指用力按压车胎,车胎能够稍微凹进去就可以了。
&& 一般的自行车车胎最好不要打满,打气至最高气压数据稍微前一些较好。打满气压的车轮容易滑行,缓冲性降低骑感不好。也容易破裂内胎。
公路自行车的车胎考虑到路面的阻力,一般较细而气压高,这种车子,稍微漏气骑手会感觉到。假如比适正气压低的状态下骑行,因路面凹凸不平而容易破胎。
&& 胎气约一星期自然漏气1气压左右。每星期一次要确认气压是否适正。
Kgf/cm² (R)
① 胎气过高成为内胎破裂、轮胎脱落的原因非常危险!另外,降低握把、刹车性能。
② 胎气过低,伤到论轮胎,容易破胎,降低操纵性能。
③ 较差的路面、或者雨天骑行,胎气约降低10%左右,就能增加和路面的接触面,提高驱动力、刹车性能。
④ 体重较重者稍微提高胎气;体重较轻者稍微降低胎气。
⑤ 胎气数天就自然降低,并不是破胎。内胎越轻漏气越快。3~4天就需要调整胎气。
⑥ 内胎被轮胎和车圈夹住的状态下打气,会产生如下图状态,打气前要检查一下内胎是否准确地收藏在轮胎内。
打气筒的选择
& 自行车车胎分为内胎和外胎。内胎像气球般充气,外胎保护着内胎。破胎指的是内胎穿孔。
打气要注意气咀的种类和形状。气咀有英式、法式、美式。一般的城市用的自行车的气咀以英式为主流。运动用车如山地车、公路车一般采用美式、法式。
&&& 英式气咀可用一般的打气筒打气,法式、美式因气咀的构造不同,勉强使用一般的打气筒可能会导致气咀破损。购买打气筒时应考虑此问题。许多打气筒配有法式改为英式,或者美式改为英式的转换头。有些自行车商店也出售这些转换头。
用转换头更换气咀
&Shrader valve&
汽车、山地车、摩托车用该气咀。压中间的突起物就可排气。
山地车、公路自行车用该气咀。打气操作较麻烦,解开塑胶盖子后,把螺纹栓松开至顶就可打气,最要紧的是打气后螺纹栓要扭紧。
一般自行车多数用该气咀,气压调节较难,不适合用在运动用车上。松开顶部刻有螺栓的部位套有胶管,半年或者一年要更换胶管,否则会漏气。
法式气咀改变为英式气咀的方法
松开红色的盖子。
红色圈的部位很重要。
螺纹式很容易松开。此状态下可以打气。
用转换头法式气咀改为英式气咀的方法
上图是法式气咀更改为英式气咀的转换头。
把左图的接头插入后,用普通的家庭用打气筒打气。
松开接头,扭紧盖子。千万不要忘记该操作。
使用转换头美式气咀改为英式气咀的方法
汽车、自行车都用该气咀。
打开盖子露出气咀。
上图是美式改为英式的转换头。
旋转转换头,期间会漏气不理会,继续扭紧,漏气停止。
&&& 轮胎气压指的是内胎的空气压力。标淮压力(推荐气压)刻在在轮胎让妗Lテ箍捎商テ沽撇舛āF胀ǖ慕制镒孕谐档挠⑹狡Р荒懿舛ㄆ梗谴蚱笨芍埂K菪淼淖罡哐沽Γ话憷此当昊囱沽Φ1~1.5倍。右图是各厂家的700C车胎的气压。黑点是标淮气压,红点是最高气压,绿点是日本规格JISD112的标淮气压。从表中可知车胎宽度大气压则低。作用在车圈上的力(车胎脱离副条之力),胎宽度越大变得越强,因此宽度大的车胎,所设定的气压低。窄的车胎胎气高因此滚动阻力小,质量小对空气的阻力小,多用在竞技用车上,乘骑感则较差。
& 自行车轮胎气压:公路自行车胎气压7气压左右,山地车胎气压3气压左右。
&& 推荐气压是厂家所推荐的胎气压。对推荐气压各国都有规定。如美国的消费者制品安全委员会(CPSC)规定推荐气压必需刻在车胎侧面。车胎加200kgf侧负荷,加气压至推荐气压的110%时车胎不可脱离车圈。有些厂家把推荐气压的110%作为最大气压。
日本JISK6302规定推荐气压数据应刻在不容易消除的位置上。日本JISD9112规定标准空气压力「应该是最有效的发挥车胎的性能的气压」。
&& 最低气压:为了发挥车胎性能所需的最低气压。车胎细气压要高,加在车胎上的负荷大,对抗其负荷要升高气压。
最低气压和最高气压的比较
最低气压和最高气压的相对比较表
气压和滚动阻力的关系
低压的好处是骑感好,容易转弯,雪路不容易滑。
※何谓滚动阻力(Rolling resistance,又称Rolling drag)
球或者车胎、园盘等园状物体滚动时所产生的逆方向的阻抗力。
滚动阻力系数Crr(10-3)
自行车用轮胎(内R约8气R、50km/h):滚动阻力系数 2.2 - 5
BMX车胎:滚动阻力系数& 5.5
汽车用车胎/n装路:滚动阻力系数10~15
汽车用车胎/砂地:滚动阻力系数300
铁路车轮/铁轨:滚动阻力系数0.2~1
●●& 胎气压和面积的关系
力&=&R力&x&面积
○ 面积大,压力相对小,可取得较大的支持力。
○ 压力大,面积相对小,可取得较大的支持力。
上述关系用在车胎上:〖力〗是人体及自行车的负荷(单位:牛顿),〖压力〗是车胎的气压,〖面积〗车胎和路面的接触面积。
&&& 细车胎和路面的接触面积小(滚动阻力小,骑行轻快),想保持同样的重量,需要提升车胎的气压。假如气压低,为了支撑其重量接触面积扩大,也就是说车胎下沉,滚动阻力变大。
●●& 车胎变位
&&& 何谓车胎变位:人体及自行车的重量使车胎变形,车轮轴,或者车圈变低的垂直距离称作车胎变位。例如,28公分的车胎下降5毫米
车胎变位是=5/28 X 100% =17.9%
&&&& 车胎变位大骑感好,滚动阻力变大骑行慢。车胎变位15%是适正气压。加大气压使车胎变位小于15%,滚动阻力则不一定变得很小。车胎变位15%最适合辅装路面,滚动阻力、轻快的骑行、操作性都极佳。非辅装路面降低气压。
车胎负荷、压力及车胎粗细的关系。
右图表示:车胎变位15%时的车胎粗细、车胎压力、以及车胎重量关系。纵轴表示气压,横轴表示前轮或者后轮一个车胎的重量。红色斜线表示车胎粗细(20~37毫米)。车胎的重量和车胎粗细的交差点为车胎气压。
车胎负荷的测定方法
&如下图前轮下面放体重计,后轮下面放和体重计同样高的台,请人帮忙扶着自行车,骑自行车并保持乘骑姿势。体重计所表示的是前轮的荷重,把自行车方向转180度,后轮放在体重计上,前轮下面放同样高的台,和前述同样的方法量后轮的荷重。前、后轮的重量之和为自行车重量和体重之和。
车胎荷重的推测
& 不用上述方法也可推算出自行车和骑手重量之和。一般来说前、后轮的荷重比为前轮35~45%,后轮65~55%。
例如 自行车重量和体重之和为80公斤来说,前轮的重量为40%计,
前轮的荷重是80公斤
X 0.4 =32公斤。
后轮的荷重是80公斤 X 0.6 =48公斤。
车胎的气压
举例:车胎粗细28毫米,前轮的荷重是32公斤,后轮的荷重是48公斤,车胎变位为15%,从上表格测定出的气压是前轮360kpa,后轮550kpa。
斜坡的气压
&& 上下斜坡时其斜度不同,前后轮的荷重和水平路比较是有变化的,但是上下斜坡时改变气压是不够现实的。
内胎的透气性
&& 内胎的透气性:气体在车胎内扩散,通过透气性车胎缓慢漏气,胎压下降。
影响透气性的因素:
① 内胎的材质;天然橡胶制车胎透过率大,因此天然橡胶制车胎容易漏气,但是滚动阻力小,常用在竞技用车上。
② 内胎的厚度:透过率与内胎厚薄无关。透过量车胎越厚越少。
③ 气体的种类:氮气的透过率比空气小,二氧化碳的透过率比空气大,因此二氧化碳打气筒加压的车胎,气压下降相对来说较快。
④ 气压:透过率不受压力的影响。压力越高透过率越多。严格来说车胎(内胎)内外压力差越大,透过率越大。可以说车胎外的大气压越小透过率越多。但是和车胎的压力比较,高气压和低气压的压力差很小可以勿略。
⑤ 温度:温度越高透过力变大(请看右图),透过量变多。夏季比冬季透过量多。
车胎气压的下降
随着时间车胎的气压下降,需要定期加压。补充气体时加压至比推荐的最小气压稍高些较好。也就是说,尚未下降至最小气压之前补充气体。始终保持最适正的气压,很自然打气的次数会增加。车胎的容量越小,气压下降快。胎气压随着时间有着右图的关系。
●●& 自行车骑手的体重与胎气压
骑手的体重
前轮 psi(bar)
后轮 psi(bar)
108(7.45)
114(7.86)
118(8.13)
68~79.5kg
121(8.34)
126(8.68)
79.5~91kg
135(9.31)
140(9.72)
三项铁人赛/TT
与后轮协调
下雨天、很差的路
-&4~7psi
+&5~7psi
6~10psi※
※ 不要超过125 psi(8.6)
上述所例是:在常温下取得最适合的滚动阻力和握把调控力的不同体重所推荐的胎气压。长时间骑行时受轮圈温度上升的影响轮胎气压可能上升「25psi」。路面的表面温度等的影响胎气压可能上升「5psi」。
<font size="4" color="#C和25C轮胎
& 现在23C轮胎是公路自行车的主流。但是也有不少人用25C,25C和23C轮胎的不同点是粗细,也就是胎气量。轮胎越粗滚动阻力越小,因为同样的负荷下细轮胎比粗轮胎变形大。公路自行车轮胎不能只考虑滚动阻力性能,还要考虑加速度,粗轮胎重,加速度时空气阻力增大。以下是专业乘骑者对23C和25C轮胎的评价。
乘骑时滚动阻力小
加速度时反应好
振动吸收性
坐着时的轻快感
站立时的轻快感
转弯时的握把力感觉
※「红字」是长途乘骑时必需的安全感。此次测试的胎气压是800kPa(8bar)。※
乘骑者对23C和25C轮胎的评价
&& 23C乘骑感轻快,这一点开始踩踏2~3步就会感觉到。平坦路上的乘骑,以及下坡时也感觉轻快。25C握把力、刚性、快适性不错。按理乘骑感应该稍微重,但是感觉不到有差异。下坡时握把向左右摆动的状况,两者有明显的不同。25C振幅较大。今天第一次乘骑25C,感觉不错。想以后练习时可用25C,假如习惯用25C,到比赛时用23C,可能会出现问题,还是小心选择较好。
从上述的表格来看:振动吸收性、握把力25C好过23C。
轮胎气压与轮胎性能
公路自行车来说胎气压非常重要。有些公路自行车乘骑者误认为轮胎气压越高乘骑感轻快。
实际上路面不是铁板一块,有凹凸面、裂缝、拐角、荒野地,雨天路湿而滑,有时浮有沙石。平坦路上很顺利,但是拐弯时滑行,上坡轻快,下坡很恐怖等。要经过各种路面状况的公路自行车来说并不是轮胎气压越高越好,最重要的是均衡。在此介绍用专用测试器测试的各种气压下轮胎的变化状况和乘骑感。
& 下表是600、800、1000胎气压下轮胎各性能的变化情况用数据表示。以800胎气压作为100,各气压下轮胎的变化用百分比来表示。可以大约了解胎气压和乘骑感的关系。因为每个人的乘骑习惯等各不相同该数据只供作参考。
轮胎的硬度和胎气压的关系
拐弯时的握把调控力和胎气压的关系
胎气压越高轮胎刚性强而硬。这表示加荷重时轮胎变性少。大大影响振动吸收性等。
● 胎气压越高拐弯时的握把调控力降低,其因轮胎的接触面积减少的同时轮胎松弛等复合因素造成的。
骑行时滚动阻力和胎气压的关系
推动力和胎气压的关系
~~~~~~~~~~~~~~~~~
~~~~~~~~~~~~~~~~~
● 胎气压越高滚动阻力越低。8~10气压之差比6~8气压之差小这一点很有意思。再提升气压,滚动阻力变化不大。
● 胎气压越低推动力越好,胎气压低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变形量增加。
专业公路自行车甲选手的体验(使用23C轮胎)
乘骑时滚动阻力小
加速度时反应好
振动吸收性
坐着时的轻快感
站立时的轻快感
转弯时的握把力感觉
& 加至10气压轮胎变得硬绑绑。尚未乘骑就感到恐怖感。乘骑很轻快,但是只是在平坦的直线路面上。凹凸路面非常容易跳起来,拐弯时对握把调控力感到非常不安而有些害怕。虽然乘骑感轻快,但是想到下坡、拐弯8气压也够严厉的了。存在各种路面的公路自行车10气压轮胎不可使用。用6气压骑行时感觉不到细小的凹凸路面,骑行轻快。但是好处只是振动吸收性。假如摇晃握把感觉到轮胎好像被压偏似的,跳跃时感觉上过强。
专业公路自行车乙选手的体验(使用23C轮胎)
乘骑时滚动阻力小
加速度时反应好
振动吸收性
坐着时的轻快感
站立时的轻快感
转弯时的握把力感觉
& 我觉得10气压轮胎比想象的好些。骑行阻力变低,但是其它内容相当受限制。骑行平坦的直线的好路面很快,但是拐弯时很恐怖,握把调控力明显变差。轮胎的刚性上升,一瞬间的反应是不错的,对我的体重来说气压过高。跳跃时按照我的骑行姿势后轮会跳起来。平坦的好路面也许适合TT等。6气压我感觉不到任何优点,骑行起来感觉很重。也许对体重很轻的女子有利点。6、8、10气压中8气压最均衡。
综合甲、乙专业选手的评论
& 公路自行车轮胎最重要的是调整得均衡。某项目优异但是失去了安全感不好。&
乙选手的评论中:气压越高「骑行平坦的好路面时滚动阻力小」「上坡时踩踏轻快」,相反「骑行平坦路面时的加速度的反应」「上坡时的骑行轻快感」
1000kPa时变差。
&& 其原因可能是:使力少,对轮胎的荷重稳定的状况下坐着骑行情况较好,但是使力高,站立骑行,或者跳跃时不能发挥抓地力而力量&跳跑&引起的。乙选手比甲选手这种倾向明显,原因可能是乙选手的体重比甲选手轻。从上述试验可知胎气压过高、过低都不行,根据体重、骑行时的习惯、喜爱需要进行微调整。
摸索最适合自己的轮胎气压
乙选手说:「重视握把调控力和均衡性的结果,采取7气压作为我的基础气压,根据路线状况、气候变更数据,其变更范围是6.8~7.2之间。不会超过自己的基准值。但是只做越野时提升至8气压。速度领域低,握把调控不怎么需要,也不用担心破胎」。
甲选手说:「我的基础气压是7.5,练习时0.3~0.5范围内调整。湿的路面降压至7气压,有些湿路面降压至6.7。越野时上升气压,某地段上升至9气压,在该路面做了好几处试验,了解到了该路面状况和不会滑行」。
&& 两位专业选手的评论可看出他们根据路面状况、比赛项目、分为练习与正式比赛不同状况,气候等微调整气压。他们比业余爱好者更加重视轮胎气压的调整。总地来说:要发挥轮胎的最佳状态,根据乘骑者的状况调整极为重要,参考专业选手们的经验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气压。
综合两位选手的体验
乘骑者的体重
&& 同样是7气压的轮胎,乘骑者的体重50公斤,另一位是90公斤,轮胎所受的气压变化完全不同。体重轻的适合低胎气;体重重者适合高胎气。
& 根据路面状况变更胎气。凹凸路面等荒野地多数降低胎气,雨天、或者湿的路面为了确保握把的调控力降低胎气。根据路线的断面变更胎气,例如单是越野时上升胎气,紧贴的拐角连续时降低胎气。
乘骑风格、技能
&& 根据乘骑者的乘骑技能、脚力调整胎气。有些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缺陷而调整。例如下坡,拐角困难者稍微降低胎气来摸求安全感。
下表为7位专业选手所采用的胎气
雨天、湿地
路面状况差
紧贴的拐角多
& 公路自行车的主流钳入式轮胎,低胎气时担心松弛、破胎而胎气800kPa左右为基准值。现在随着技术的的进步,新型的轮胎750kPa为基准值,看上表很明显看出这一点。雨天、湿地,路面状况差时几乎所有选手都降低胎气。尤其是雨天这种倾向明显。单是越野时几乎所有选手都上升胎气。以20
~ 50kPa刻度调整说明胎气的重要性及微妙处。甲、乙选手采用的680kPa稍微脱离比厂家指定的推荐胎气数据,这种程度应该没有问题。
● 前后轮胎气压不同如何?
甲选手:比赛时有些选手不喜欢前轮滑行,稍微降低前轮胎气,提升握把骑行。假如后轮胎气也同样降低,站立骑行时有时会有后轮好像是拖着般感觉,因此前轮低/后轮高是有效果的。数据个人各异0.3
~ 0.5较适宜。
B选手:长途骑行时降低前轮胎气是有效果的,握把调控力也不错,傅递到手的冲击力缓和,骑行轻快。但是降低得过低会失去均衡,50kPa以内调整较好。
● 单是越野是否有特定的调整
A选手:从上表可知越野骑行时不少选手提升胎气。「越野赛时胎气提升至8气压。握把调控力不怎么需要,也不用担心破胎。但是提升得过高后轮跳起来,根据自己的乘骑姿态及体重摸索出适合于自己的胎气。」
C选手:稍微提升胎气骑行轻快。越野赛对速度的要求不怎么高,高气压下的跳起可以不理会。但是结束比赛后有下坡时千万不要忘记胎气要降至7气压左右。
● 何谓推荐气压?
&& 厂家指定的推荐气压如何决定的呢?主要考虑安全性。极端脱离推荐气压的设定会有危险。另外,轮胎的尺寸、设计思维的不同所指定的推荐气压也不同
摸索最适宜胎气的方法
&& 当前公路自行车使用各种高级材质如金属钛、碳钢等,这些价格很贵。但是胎气的调整不需要花钱,把胎气调整好,乘骑者的技巧、自行车的技能都上升,轮胎真是神奇的东西,请摸索出其奥妙。
850kpa → 800kpa
→ 750kpa → 700kpa
(8.5bar) (8.0bar)& (7.5bar)&& (7.0bar)
&& 从850kpa高压开始乘骑,逐渐以20
~ 50kPa的刻度降低。拐角有恐怖感;转递到手的振动感不舒服时降低气压。降低过低时骑行感变重,拐角时轮胎倾斜等。边试验边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胎气。不同的路面状况感觉则不同,找出同样条件的路面重复体验是重要的。不同轮胎适正气压不同够复杂的了,最好自己制造出自己的测量标准。A选手的体验 滚动阻力和握把调控力比较的话,我重视握把调控力因此采用7气压。所选择的胎气要反映合自己的需要。例如下坡有困难者虽然上坡时辛苦些,稍微降低胎气较好。勉强的握把力调控最好避免。
C选手的体验&要掌握好自己极限胎气,不能相应预测不到的场面的胎气,不能说是适正胎气。「快」和「无谋」是不同的,最好不要超过8气压。
● 山地车轮胎气咀使用法式或者美式气咀。便宜的山地车装有英式气咀,英式气咀不能做细致的气压调整,因此不适合做运动用车。法式气咀适应高胎气压,可微调节气压。美式气咀根部宽,使用橡胶柔软,适合于荒野等粗糙路面。
● 山地车玩得爽轮胎气压很重要。骑行前必需检查轮胎气压。轮胎气压高滚动阻力小,但是牵引力变差,相反胎气压低滚动阻力变大,但是牵引力变好。轮胎气压与乘骑者体重有关,体重重者提升胎气20~30%,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胎气压。
● 山地车轮胎侧边刻有推荐胎气压,其数据大部分在250~450kpa范围内。越野骑行时降低至250kpa。骑行辅装路提升胎气但不要超过450kpa。根据骑行时的路面状况情况变更轮胎气压。
● 某专业乘骑者的体验:「山地车的轮胎气压极重要。3气压过高,感觉到轮胎硬绑绑,2气压感觉软些。山地车轮胎气压过高骑行时感觉到绑绑并跳起来。3气压和2气压比较感觉上天与地之差。3气压时抓地力薄弱有些害怕;2气压时轮胎像是紧抓地般使人稳定感。个人情况各异,从2气压开始试一试,每次降0.2气压,摸索出适合于自己的适正气压。」
● 小轮车的胎气压根据各人的体重、操作技巧、动作、乘骑姿势等千差万e。主流是6.5~8气压。有些人充气至推荐的最高气压,有些人使用耐高压的轮胎充气至10气压,相反有些人喜爱3~4气压,轮胎变得软软。没有适合于一般人的适正胎气压。从10气压开始慢慢降低气压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气压。
● 建议初学者(非体重很重者)采用4~5气压。
● 平地多数采用8气压,4气压以上不会有问题。气压高可以飞得高些,反应也快,最好选择适合于自己水平及喜爱的气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地自行车轮胎规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