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网如何军民融合网

|||||||||||||||||
&>>&&&&&正文
都市报如何在新时代转型 共谋融合发展
  华西都市报是中国第一份都市报,引领风潮长达20年之久。“都市报从不缺乏创新基因!”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都市报应该如何在新时代转型?走过20年的岁月,都市报的明天将有什么机遇与挑战?
  正如多家媒体总裁、总编辑所说,在都市报发展至今的第20个年头,推进媒介融合已经是势在必行。作为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这条路上,肯定会面临诸多挑战,在下一个10年、20年,都市报还能保持这种新锐,保持对未来发展战略比较前沿的思考,那么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南都报系总裁
  新媒体产品从做新闻变成做服务
  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都报系总裁曹轲看来,都市报正面临转型关口,但未来仍然看好,期待本次研讨会成为中国都市报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在中国都市报20年暨媒体融合发展研讨会上,电商与大数据时代的媒介融合,是一项重要议题。“电商的涵义就是用互联网手段进行营销和交易,媒体应该是电商价值链条上的重要环节。”曹轲说,2014年华西都市报与阿里巴巴进行的电商合作,帮助阿里巴巴在四川选定、对接10个电商基地,这就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新探索。
  他说,以前整个南都主要生产的一个核心产品就是南方都市报,而未来曹轲则希望南都整个的全媒体内容生产能够适合于移动互联网的生产需求。网络承担的功能要超越现在的都市报,形成一个更高层面、更丰富的全媒体产品形态。
  钱江晚报总编辑
  新媒体融合都市报迎来机遇
  钱江晚报总编辑李杲阔别成都十余年后,再次来到这里,他直言羡慕这里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如同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李杲认为媒体融合的发展一样驶入了快车轨道。他点评2014年是中国都市报在新媒体融合上的试水之年,都市报媒体摸爬滚打的大胆尝试,做出过许多值得肯定的创新。
  李杲认为,新媒体融合以后,既不是一个传统意义的媒体,也不是目前意义上的新媒体,而是一个全新模式新型媒体。李杲说,这个新型媒体,首先是包含多种媒介,纸质媒介、PC端、移动端、可视化、微信微博等立体的传播方式,其次是以品牌为纽带的融合。
  李杲直言,大数据时代正是考验都市报定力和自信的时候,同时也是都市报运用新的传播媒体和方式,扩大影响力,提升话语权的机遇。
  大河报社社长
  王自合
  传播介质互融互粉为受众提供个性化需求
  2005年来成都后,这次是大河报社社长王自合第二次来成都。从双流机场到宾馆的路上,王自合对这个西部城市充满了好奇。
  王自合打算在研讨会上以大河报发展为例,分享媒体融合的大河经验。“在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互融互粉’的发展理念,即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从用户角度出发,打通内外机制壁垒,共享资源。”王自合说,在互融方面,我们打通了报社内部的传播介质、体制机制;在互粉方面,我们构建了自媒体平台,与用户平等对话,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实现了与读者、用户及客户的共荣共赢。王自合说,在受众定位上,应该充分考虑既有受众群体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向受众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充分满足受众需求,进而增加用户黏度。
  齐鲁晚报总编辑、总经理
  重回读者时代靠服务赢得读者
  在报业市场摸爬滚打了20多年,齐鲁传媒集团副总编辑、齐鲁晚报总编辑、总经理蓝海对报业沉浮有自己独特的体会。蓝海说,现在业内人士提的报网融合发展,指的更多是报业转型的一种渠道与方法。他认为“报业最重要的是是重回用户时代,重回读者时代。”至于最时下蓬勃发展的电商,他认为也可以为报纸所用,用它给读者服务,创造更多价值。
  在蓝海看来,报纸最核心的资源在于读者。而这么多年来,报纸对读者了解得太少。因此,这里也潜藏着一个巨大的空间,报纸要更多地去了解读者的需求,了解读者的喜好,才能更贴近读者,为读者服好务,增强报纸与读者之间的粘度。蓝海相信,未来,报纸结合自身特点革新图存,开拓创新,肯定能重建一种模式,让读者舍不得离开它。
  潇湘晨报总编辑
  伍洪涛
  传统纸媒需要重构生产流程
  第一次以成都为目的地的潇湘晨报总编辑伍洪涛,用了“从容”两个字来形容与他想象中不一样的成都,“成都的建筑很有节奏感,没有那么的高楼林立,给人比较宜居和舒适的感觉。”
  潇湘晨报与华西都市报很有渊源,因此对于创刊20周年的华西都市报,伍洪涛除了祝贺,更有感谢。“感谢华西都市报在潇湘晨报创立时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人才。”他认为,华西都市报的创立开启了一个时代,也标志着一个时代,更创造了一个时代。“华西都市报毋庸置疑地在中国媒体的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研讨会,非常渴望能和来自各地的媒体掌门人一起,探讨在新历史背景下未来媒体的新形态。
  伍洪涛说,目前很多的纸媒在尝试媒体融合,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盈利模式,需要重构生产流程。“真正的新媒体产品应该从盈利模式反推传播模式。”
  南国都市报总编辑
  都市报开创报业经济如今进入新的阶段
  “成都,没有想象中冷。”从海南到成都,2小时的飞行时间,南国都市报总编辑尚林一出机场就感慨。
  上一次到成都已是 3 年前。从机场到市区,12公里的路程,给尚总留下了干净、整洁的印象。“成都,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好的。”尚总说,这里就是一个魅力洼地,吸引汇聚着人、物,带动经济上行,层次提高,向前发展;这里作为中西部龙头,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热点。而最特别的是:这里既生活舒适,又能干成事业。
  尚林说,20年来,都市报作为报业主流,开创了报业经济。当下,报业进入新的阶段,适应着新常态。受互联网影响,报业变革――传播方式、盈利模式、组织架构都随之发生着变化。新媒体、融合是当下报业正探索的发展之路,虽然已经探索了数年,但仍处于转型的初始阶段。包括欧美报业,都没有一个非常成型的模式。
  春城晚报总编辑
  杜少凌
  要有自信和勇气让子弹飞一会儿
  自古川滇是一家。作为成都的近邻,来自昆明的春城晚报总编辑杜少凌对四川、对成都都感到很亲切。“我们两个地方是山水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通、情感相睦。”
  身为一家都市报的总编辑,他认为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目前需要解决三个主要问题。“一是要解决持续造血问题。二是要认清融合的主体是谁。三是要选择合适的融合对象。”对于成熟媒体而言,需要“以我为主”地去对待媒体融合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血要热,脑子要冷,战略要坚决,战术要考究。要有让子弹飞一会的自信和勇气。”这是他在媒体融合发展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
  作为新媒体的使用者,他对新媒体带来的压力并不感到恐惧。“新媒体一直在自我吞噬,同样随着技术的革新,他们也在变成传统媒体。融合不应当是亦步亦趋,而应当着力共同打造出更新更好的平台产品。”
  新疆都市报社社长
  通过论坛探寻融合发展新路径
  在新疆都市报社社长石锋的眼中,全媒融合的概念是一个具有分歧的概念。“有的是指在内容层面的融合,有的是指在不同平台的融合,有的则完全以产品为核心,把所有的手段综合在一起的融合。”
  融合方式不断推陈出新,新疆都市报也在进行着很多尝试。“我们有网站、微博,微博有上百万的粉丝,然后还有APP等移动客户端,当然接下来的发展重点在微信。”参加此次论坛,石锋也想一解心底的疑惑。“在数字转型、新媒体发展方面,大家都很迷茫。希望通过论坛找到头绪,找到好的发展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华西“i战略”超越传统框架
  彭兰教授兼有计算机与新闻学专业双重背景,是我国最早从事网络传播教学和科研的学者之一。
  对于华西都市报这20年的发展,彭兰说,业界和市场给它的评价是:新锐。在她看来,从10多年来的观察来看,学界、业界对媒体融合的发展方向存在着困惑和迷茫,但同时也欣喜地看到包括华西都市报等在内的媒体在超越传统理念上所做出的努力和实践,令人很受鼓舞。
  彭兰说,现在来看媒介融合,就是传统媒体被改造、被新媒体化的过程。“很欣喜的是,包括华西都市报等在内的一些媒体,已经在超越过去媒体融合等于全媒体业务的扩张这个框架。”彭兰说,“我看到华西都市报提出的‘i战略’后,很受鼓舞,很多内容跟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是观察者,你们是实践者,而且已经取得了成果。”
  寄语华西
  中国第一份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创刊20周年,持续20年引领风潮,值得祝贺。
  ――曹轲希望华西都市报探索出一条报业发展之道,继续引领都市报业,再执牛耳,再创新辉煌。
  ――尚林华西都市报一纸风行,开创了中国都市报的先河,希望以日为新的起点,再创新的辉煌。――王自合祝愿华西人从容地为自己的理想而生活,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祝愿华西人都有一个好的前途。
  ――蓝海下一个10年20年,华西都市报还能保持这种新锐,保持对未来发展战略比较前沿的思考,一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彭兰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想玲 陆阳阳王 丹 李媛莉潘 波 席秦岭摄影吕甲郝飞
责任编辑:hn_新闻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移动互联网、金融、制造业如何融合创新
&&&&来源:
摘要: 沙龙: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整个世界,金融、传统制造业如何与其进行融合创新?
施中渊:各位嘉宾、各位媒体大家好,我是来自东方汇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施中渊,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在这里分享一下我们关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金融等等的话题。
早上的主题演讲也提到了,我们感觉。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我们看不见它或者看不懂它,甚至有时候看不起它,然而到了今天,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深刻地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基本上我们和互联网是分不开的,特别是这几年移动互联网的介入,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完全展开了一个全新的尝试和改变,比如腾讯公司荣总用微信向我们阐释了互联网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想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
在互联网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本对它的推动力确实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大伟大的互联网公司的背后,我们都看到了资本的力量,也看到了金融资本的力量。这面有很多神奇的故事和传奇。
互联网有一个特点,它是一个轻资产公司,特别是在中国,中国的资本市场在互联网融资和推动方面起的作用都不是非常大,我们也看到很多伟大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腾讯也好、阿里巴巴也好、百度也好,他们都是在海外挂牌上市。现在我们就面临着一个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金融做一个创新,来对我们的互联网有一个更大的促进作用呢?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一起探讨一下。
创新工场的王总,在这一块您有什么样的想法可以与我们分享的?
王世忠:虽然我们不太了解金融,可是我们非常了解移动互联网,就像刚刚汇报我们过去四年的工作中就谈到,大家经常会说到底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我觉得其实这个都不重要,还是我想强调的那一句话,互联网它就是一个工具,用互联网能够帮助你把这些工作变得更有效率、成本更低。就金融而言,我的年龄比较大,我过去工作的时候最怕的一件事情就是去银行,当时好象只有工商银行,我可能要花至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去排队,而且我每次取很多钱,大概一次取三五千回来,为什么?不是我花钱花得多,而是我经常怕去排队,有时候我们前面的大爷、大妈取50块钱,可是花费的时间也是一样的。我现在几乎不再需要去银行了,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当然这是互联网金融一个很小的地方。
未来的互联网,昨天我们和李常委一起吃饭的时候,谈到阿里巴巴的淘宝支付宝,大家说马云是钻了空子,其实不是。很多新的所谓新技术它的一个最主要的前提就是生活中的需要。支付宝的诞生是源于中国人之间没有诚信制度的建立,既然这样我就在中间做一个担保。随着金融互联网的发展,大家发现原来支付宝不仅仅是担保功能,我还可以用它做很多事情。不管金融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我相信它会越来越普及。未来的趋势我相信随着技术的提高,会层出不穷。
施中渊:我们金融资本对整个互联网的推动作用方面,我想问一下广东天使会的俞总,你们在金融这一块对广东包括现在投资的一些企业会有什么样的促进作用吗?
俞文辉:互联网金融是一个热题,我非常喜欢互联网,互联网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它是一种更开放的心态,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企业是一种颠覆。传统是封闭的,而互联网是开放的,传统是不喜欢改变,而互联网是喜欢和拥抱改变,这是最大的一个区别。互联网金融我觉得需要更多的创新点,然后与传统企业融合,因为里面的机会点非常多。可以想像未来有一点,可能银行会消失,正如传统媒体会消失一样。移动是颠覆传统。我是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
施中渊:刚才听了易联谭总的演讲,非常精彩,给我留下的银行非常深刻,谭总是香港人,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事业也做得很大,可是人很低调。在移动互联网方面,请您再与我们分享一下。
谭威强:刚才王总就说过,每一次我参会都会有一个理由。当时在美国看到互联网可以把一个信息几秒钟就从东岸传到西岸。我读书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要给家里写一封信,一般是星期天寄出去,可是我收到父母回信的时候,后来我看看见互联网上发一个电子邮件,1秒钟就可以看到了,这多么方便啊,于是我就把互联网带去了香港。很幸运的是有一位长者给了我300万创业。第二次创业,99年的时候我带着100个人的团队,当时很多人说每条电信天线都去到家里多好啊,我们把这个团队带过去,由于也很缺资金,要对整个网络进行改造,第一次既然没有去融资,那么第二次不如去市场融资,于是我们第二年由融了49亿,改成有线宽带。第三次创业,我听到很多朋友说我一到星期五就收不到电子邮件,怎么办?我说不如开一个软件数据托管中心,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在创业板上市,后来我把它卖掉了。现在我们公司有7000万的用户,香港把儿童和老年人撇开,即使让你占有全部市场也只有几百万,而现在我们的用户有7000万。到了07年,怎么解决手机用户的电贸支付呢?全球都是用Visa解决的,可是苹果在中国没有Visa是不能做交易的,我们基于这2点,我们又进行了创业,让中国所有银联卡用户都可以在苹果上做交易。
施中渊:互联网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格局,北京是互联网新媒体的基地,上海是视频、游戏的新娱乐基地,而广州、深圳我们定义为是一个新通信,以腾讯为主的微信、网易邮箱等等这样的格局,江浙一带以阿里巴巴为主,是一个电子商务高地和平台。进行十来年的发展,这种格局大概形成了。作为我们南方,作为广东高新区,作为我们佛山,未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能够分到如何一杯羹,我们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在互联网产业里还有哪些产业方便来到我们千灯湖,真的做到我们这一次的会议主题一样,北有中关村,南有千灯湖,让我们千灯湖未来成为互联网某一个细分行业的高地。
首先想听一听阿里的吴总,这一块阿里做得非常不错,您有什么建议和想法可以给到我们?
吴仲文:我先延续施总刚才提到的一个问题,刚才说到互联网的创新,它除了是互联网新的消费人群的趋向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关于大数据、云计算这一块。包括互联网金融、保险等等这一些产品,它们并不是说出来了之后直接面对消费者就可以应用起来的,它背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刚才大家也提到了“双十一”商家大量数据的背后是用什么来支撑的?阿里还有一个公司叫阿里云,里面有巨世塔这样的产品是做一个融性数据库,专门帮助我们企业做决策。这个数据库阿里云上周也宣布在金融领域推出了一个互联网金融的新产品,叫聚宝盆,这个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大数据的挖掘,因为我们开放这样一个平台,希望更多的金融行业比如说银行、证券、基金等等各种各样的公司参与到这个平台来,它能够为我们消费者服务的是通过大数据的挖掘,从而产生更多的分析和决策,来帮助我们更多的创业者或者做专业服务类的新兴公司,由他们来研究我们用户的一些体验和用户的一些习惯趋势等等,创造出更贴合我们互联网时代用户群的产品,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延续刚才施总所说的第二个问题,关于在南海我们这样一个很传统的制造业重地,它所产生出来的一些新的创业思路。刚才我听了蔡总的分享之后,很想提的一个问题是,蔡总刚才说好象微软有这样的一个软件出来,可以3秒钟生成360度的虚拟3D用户体验,然后他的产品跟用户之间的交互性就能做得更好。这也是一个属于专业领域的创新点。
在南海我们的制造业更多是集中在消费品类,比如说我们的家居、建材、服装、箱包、旅鞋、童装、母婴等等各个领域,这些都是属于消费品比较集中的行业,我们能否再畅想一下,在未来我们的品牌商厂家的发展未来不是单打独斗的,因为要考虑到用户的体验,他能够一站式地买到自己合适的东西。我们是否也可以畅想一个场景,我们在一个3D的虚拟家居空间里,由我们的东鹏瓷砖、由我们的乐从家具、由我们的服装等等所有消费品类各个领域、各个品牌产品做成一个一个虚拟的应用场景空间,然后我们的消费者通过移动端、通过手机、iPad也好能够很快一站式地选购自己的产品,这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一种附加值,而未来也是属于每一个品牌或者每一个类目的跨界营销,这里面会有无限的想像空间,因为未来互联网的消费者信息、产品价格、供应链的很多信息都是透明化的,我们没有必要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得那么辛苦,我们可以更多地在这里面强强联合。
施中渊:东鹏集团作为我们佛山本地相当不错的一个企业,蔡总在演讲的过程中向我们介绍了东鹏集团与互联网连接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也做得比较深入,东鹏在整个电子商务化的发展规划以及对未来佛山传统产业、企业如何进入电子商务化,这一块怎么走,有一些什么好的建议,想听一听蔡总的分享。
蔡初职:我觉得今天参加这个会议真的不虚此行,听了几位专家从前沿的消费理念帮助我们传统产业洗脑,现在更多的是我们决策人不行,因为我们的决策人的年龄都比较大,他们也没有在互联网体验里花很多的时间,这有变成我们的决策人和互联网有一个脱节的过程。当我们的基层提交一个非常好的方案,能够让客户和消费者感动的伤害,而没有能进入到我们的计划当中。南方日报和高新区举办这个活动,我觉得从这个层面上可以让我们更多的企业决策人来参与。参加这个会议之前我们也犹豫,因为东鹏准备在香港上市,感觉时间安排不过来,但是这个话题对我确实诱惑力很大,刚才谭总说我们能去拥抱它,因为我们不可以去拒绝它。谭主席,我一直很纳闷,因为支付宝只能在网上购物、网上交易,为什么不能在线下消费、网上支付呢?我今天吃饭多少钱,我就做成一个订单,你再把它支付完成。其实这里面有非常广阔的空间。我也用网银支付网上购物的消费,可是我也是要刷卡。其实刷卡不是不可以,我们去银行办手续的时候,排队确实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我这里有一个提议,易联能不能针对于我们传统产业线下消费的人,为我们提供线下消费形成订单、网上支付的方法,我觉得可以在我们佛山试点,我们东鹏一定全力支持。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相关新闻: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您当前的位置在: >>>
“创意设计+传统制造”风靡全球,也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的重要举措
政采如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中国财经报网
“创意+手机制造”使苹果公司变身行业大佬,卡通形象与制造业结合成就公仔玩具风靡全球……创造力与现代工业融合产生了巨大的效益。近日国务院确定了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提出通过完善标准、加大政府采购力度等方式加强引导,推动更多绿色、节能环保的创意设计转化为产品。二者融合发展的意义何在?政府采购在融合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政府采购发挥引导作用的途径是什么?记者就此进行了相关采访。
经济升级的重要步骤
什么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比较典型的事例是台湾的创意农产品“掌生谷粒”,这家企业将大米、茶叶等农产品包装成创意设计品牌,将普通粮食转化为礼品,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再比如,目前在国内盛行的艺术玻璃行业,虽然玻璃制造业已经被列入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行业,然而将创意设计与玻璃制造相结合的艺术玻璃业却展现出蓬勃生机,一块儿艺术玻璃可以创造较普通玻璃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融合”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物质财富。但是,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的意义,绝非仅限于经济效益。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从另外两个角度分析了二者融合发展的意义:从产业辐射的角度来说,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GDP的比值为3.48%,有相关机构预测2013年的比值为3.77%,单从数字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还不能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但文化创意产业对其他产业的辐射作用不容小视,比如会展业,它对周边酒店业、旅游业、制造业等产业的带动系数就达到了1∶9;此外,文化创意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趋势与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旋律直接相关,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文化创意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可直接促进其他产业在内涵、设计、品牌、服务和管理等各要素上的创新和升级。从经济发展战略角度看,文化创意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不仅是某一个行业在层次上的发展和提升,而且是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促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步骤,这也是其融合发展的根本意义。
市场“催化剂”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产品都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创意设计与制造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的融合更为明显。这种融合大多以相关技术发展为基础,采用业务合作或是艺术授权等市场方式实现。“文化创意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是市场的化学反应,财政在其中要扮演‘催化剂’的作用,即只改变速率而不改变性质,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政府采购作为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制度,应该充分发挥竞争机制,做推动产业发展、回归市场本质的‘催化剂’。”范周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化学反应的结果可好可坏,虽然文化产业普遍被认为是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的一种低碳经济形态,但有学者也提出了文化产业的高碳发展问题,比如,演出设备高耗能,演唱会扎堆、无序竞争,各地大型实景演出盲目跟风等。“这就需要大力发挥政府采购引导融合发展方向的作用。通过加大采购力度,完善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引导文化创意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向绿色、环保、智力密集、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范周进一步提出建议,政府采购应该服务于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动相关市场体系建设,构造有序健康的市场环境,通过扩大市场规模、扶持产业发展、引导行业方向,形成健康有序的市场体系。另外,尤其应该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因为它们是82%的行业创新的缔造者。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制度
自文化部提出公益性演艺活动主要以政府采购的方式公开面向各类院团招标以来,各地纷纷展开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活动。之后,文化部又印发了《“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将逐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制度,支持民营文化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入采购目录。同时,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参与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重大公益性文化活动和其他公共文化服务。尤其在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要求下,广东、山东等地将公共文化类服务纳入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中,并且对其进行了细分。但是,对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的采购仍比较罕见。早在2006年出台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运用政府采购来重点扶持创新型民族文化企业。范周认为,由此可见,政府采购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扶持和调控作用。他说,政府采购应该充分利用政策工具,推动经济社会目标全面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是经济结构战略升级的要求,因此,应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支点,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向“实用化、生活化、大众化”方向发展。上海市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一部马正红也从实操的角度提出了具体建议:“采购人应当合理提出文化创意融合服务的采购标准,坚持环保节能理念;对符合产业扶持政策、绿色环保的创意服务,应该优先采购;在组织采购活动过程中,则要对此类项目设定合理的评标因素和分值,对符合环保节能、合同能源管理要求的,要在评分时给予适当加分,或者在价格上给予一定折扣,不能一味地唯价格论。”
应优先采购绿色创意方案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做出了部署。会议确定了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五大措施。其中第四条提到要突出绿色和节能环保导向,通过完善标准、加大政府采购力度等方式加强引导,推动更多绿色、节能环保的创意设计转化为产品。这表明可持续战略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政府采购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运用好、发挥好这一宏观调控工具,对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和谐社会、重塑智慧城市的新格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笔者认为,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政府采购中,要突出绿色和节能环保导向,通过完善标准、加大政府采购力度等方式加强引导,推动更多绿色、节能环保的创意设计转化为产品。具体措施有:
一是在追求高效率、低能耗、建设美丽中国的今天,采购人应当合理提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采购需求和标准,牢固树立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
二是对符合绿色和节能环保导向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规范、简洁、高效的要求,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合理设定评标办法,对符合绿色和节能环保导向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方案优先采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类项目,招标采购的标的是“创意、设计和服务”,与一般的货物、设备或工程等招标有着很大的区别,评审因子不能一味体现和突出价格指标的重要作用和主导地位。评标标准的制定应当科学化,突出绿色和环保导向,对评标因素或因子的权重赋值要合理,不能按常规的思维去给评标指标进行赋值。选择服务单位时,鼓励的主要是创意、设计和服务的能力竞争,而不是价格竞争,对于符合绿色和节能环保导向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方案应当加分,而且加分幅度应当加大,以体现优先采购。
(作者单位:上海市政府采购中心)
中国财经报订阅信息
《中国财经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185,邮发代号:1-153。每份月订价20.50元,年订价246元。欢迎广大读者到当地邮局订阅(可破月、破季)。
咨询电话:(010)812805
联系人:中国财经报社发行部 冯志强
中国会计报订阅信息
《中国会计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271,邮发代号:1-358。每周出版一期(每周五出版),每期16个版。月订价15元,全年订价180元。可破月、破季订阅,欢迎广大读者到当地邮局订阅。
咨询电话:(010)812805
联系人:《中国会计报》社发行部 冯志强
中国政府采购报订阅信息
《中国政府采购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276,邮发代号:1—388 ,全年订价198元,每月定价16.5元,每季定价49.5元。零售每份3元。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欢迎广大读者到当地邮局订阅。
发行热线 :010-812489
新闻热线:010-807590
广告热线:010-
传 真:010-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甲54号
·邮编:100161 咨询电话:(010)812805
·京公网安备号 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网融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