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游记】长春-长春长影旧址博物馆门票——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2023年08月21日 10:56--浏览 ·
--喜欢 ·
--评论2021年6月的最后一天,在和大家告别后,我的大学时光也走到了终点,在回忆四年间发生的点滴、变化之时,大学时光匆匆结束。怀着不舍的心情告别了生活四年的校园,与此同时,想到毕业后很难再回北方了,抓紧时间再看看这里的风景,和东三省告别。离校前拍的最后一张照片于是,就这样,我一个人,背着精简得不能再精简的背包,手拿续航崩塌的一加7pro作为唯一的拍摄设备,开启了一段穷游。不为了享受,只为了开眼界,游览风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暂时远离束缚和限制,享受自我。遍览东北三省的省会:哈尔滨、长春、沈阳,最后来到最后的终点长白山。在哈尔滨感受东方莫斯科的异域风情,在长春回味伪满治下的无奈和挣扎,见证共和国电影工业的萌芽,在沈阳会好友,追忆大学的美好回忆。最后,在长白山,与云雾赛跑,与膝盖较劲,只为抢先一步,独享天池的浪漫,与界碑照一张合影。这便是我的东三省毕业旅行,或许没有多少波澜壮阔,没有条件创造冒险体验,只为让自己在东北的四年画上一个不那么完美的句号吧。大连站动车组长春·初见十分享受在东北坐火车的体验,穿行在东北平原上,看着远处低矮的山坡,新鲜感不断得到满足。在火车上,摇啊摇,困了就睡一会,饿了就吃一口在哈尔滨买的列巴,几个小时后,我来到了长春。长春火车站在东北三省中,吉林省似乎很没有存在感。但是,如果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长春也拥有自己的特点。火车到了长春已是下午,我计划在长春停留的时间不长,一下火车,就赶往伪满皇宫附近,可是景区已经关门,无心插柳地发现了独特的体验,阿姨们在皇宫门口扭起了秧歌,音乐可谓欢快,在带有殖民色彩、略有庄重感的地方,到了晚上依然要成为百姓娱乐休闲的场所,古朴的建筑是如此欢快的民间艺术,让我感觉,那些阻拦民众,庄重高耸的宫墙终究还是做了古,唯有民间文化一直流传。在东北待了四年,发现此地“夜生活”没有那么丰富,这可不能阻挡我探索长春夜晚的好奇心,骑着自行车,到处溜达,随路简单买一点当地特色,看看风景,做一把当地人的感觉,简单独特的旅行方式,也能给我带来无数满足感。东北老冰棍蟠桃第二天·访古在长春的时间不长,第二天精心挑选了两处目的地,吉林省博物馆和长春电影制片厂。眼前的伪满皇宫站修得很有特色,这种地铁站的设计深得我心。买上地铁票,朝着吉林省博物馆出发,途中,被长春多样的轨道交通系统惊讶。长春的轨道交通系统在东三省可以说首屈一指的完善,除了地铁线路,还有轻轨线路和有轨电车线路。做为游客,非常喜欢看轻轨两边的城市风光,全都是没见过的景色。吉林省博物馆最早在1952年与当时的省会吉林市开放,1954年,吉林省省会迁至长春市,博物馆也随之来到长春市。摇远的两汉时期,吉林省还是苦寒之地,可此时,文明也从此地开端,夫余人在东北建立起了政权,并与中央王朝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东三省早期的政权,由于气候因素,多形成勇猛彪悍的性格,尚武,实用,居安思危,严酷的生存环境促使这些文明具有开拓精神,就像欧洲的维京人,希腊人。这里是松漠雄风,鲜卑人、辽、金、满清。这些生于草原雪地的民族在中原扎根后,在生活习性上向中原农耕民族靠拢,北魏是这样,后来的辽,清也是这样,不断促进神州大地上各民族的融合。夫余人吉林省博物馆·松牧雄风吉林省博物馆·明清华章馆内还有专门展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馆,似乎当下各地都很关注非遗的传和保护,我也很中意逛这些展览馆,如果古董展品是一个地区历史的介绍,那么非遗馆就是当地民间文化的窗口,场馆中介绍了吉林省的曲艺文化、满族服饰、长白山下的采参人,还有传统美食。可惜,到了此地时,好物全都只留给了双眼,没有留给镜头。满族民居样式参观完吉林省博物馆,突然感受到,可能吉林省或者很多中国其他的地方历史也许没有那么辉煌,这些地方在历史上只是处于政治因素被开发,政治因素或是军事因素大于经济因素,到了和平年代,这些地方就会显得emmm有些小透明。诚然,人们都想观长安的未央风华,即使洛阳纸贵也会趋之若鹜,高筑墙、广积粮是南京的优势,东京是梦幻华丽的。可是,长安不是处处有,但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文明。任何地方的文明都有闪光点,这是为什么我去到每个地方都想参观一下当地的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馆&吉林省科技馆看完古代的文明,接下来我要去感受长春近现代的辉煌。对于Z时代的我们来说,长春似乎没什么曝光度,可是往前推一至两代,长春绝对是明星城市,因为这里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长影最早是日本在伪满洲国建立的电影公司,其间四处迁移,陪东北走过伪满洲国、国共内战、最终迎来解放。1955年2月,这里终于定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门前雕像歼5歼击机走进长影,昏暗的灯光和陈旧的设备、电影海报、老电影院的陈设,一下就把人拉到了过去。当然,在这里更重要的是了解电影背后的故事,如果你看过手写的电影台本,工工整整,如果你看过用心准备的电影道具和摄制间,有什么理由不感谢老一代电影人眼睛认真的工作态度呢?他们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这些电影,承载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回忆。有些旋律,即使现在听到,也会忍不住感动,有些画面,现在再看到,也会忍不住振奋吧。老一代的电影人收到了尊重,不禁思考他们做这些的驱动力是什么呢,一进入长影,就能看到陈列的无数奖项,无数第一,而在“第一”前面,还有两个字——人民。老式放映厅老电影分镜脚本电影《上甘岭》电影剧本从长春电影制片厂出来,穿梭于长春市区,看到很多中式穹顶和欧洲哥特式混搭的建筑物,把人拉到了长春被殖民的那段历史。九一八事件后,日本彻底占领了东三省,并在这里成立个傀儡伪政权,伪满洲国的首都设在了长春,一方面把长春作为政治统治的中心,一方面把大连作为资源掠夺的中心。长春这里坐落着通知一个国家需要的各种机构,如今他们都换了模样,一个人骑着共享单车,慢慢寻踪,作为长春第一天晚上的打趣。这里有,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文教部、综合法衙、民生部、军事部、国务院等等。军事部民生部交通部第三天·继续南下匆匆的长春之行就在今天结束,计划下午就要坐上开往沈阳的铁路,此行还有最后一个目的地,是很多人来到长春必须到访的地点——伪满皇宫。我住的地方离伪满皇宫很近,所以把这趟最“容易”的旅程留到了最后。中国历史很长,朝代兴替,在这片大地上都下了很多宫,有的是早已做了土,如未央宫、大明宫,有的则屹立不倒,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红墙金瓦,颇具富贵,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鼎鼎有名。然而,长春这处宫殿,风格却十分独特,除了建筑特色正如昨天所见的八大部,是一种中式和日式的结合,更加让这座宫殿特别的,是历史背景,这一处外国人设计建设,供中国“皇帝”住的宫殿,而它的目的,是殖民。1931年,日本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以极快的速度侵占了东三省,将其改造成伪满洲国,开始了对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和压迫。为了粉饰其侵略行为,日本人请了一位中国人的老朋友来做皇帝。1932年3月9日,前朝皇帝溥仪赫然出现在新京,让日本人给他举行了统治中国人的加冕仪式,称为伪满皇帝,不过多久,溥仪住进了这件宫殿。殖民者对溥仪的待遇看起来很好,不仅扩建,修缮了宫殿,还提供各种设施。伪满皇宫的装修也是古今中外混搭式,进入主殿——同德殿,直接就被屋顶的几盏金色大吊灯吸住了目光。馆中的设施无不体现中外混搭的特点。家具陈设也是既有中国传统的木制家具,也有西洋特色的沙发、地毯、小用具等等。溥仪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各种需求都得到满足。比如举办登基典礼、会见高官、举行重大活动的勤民殿;溥仪夫人的卧室;传统的中式药房;为溥仪的父亲准备的卧室;这不,连祭祀的需求都满足了,陈列着前清各代帝王和皇后像。还有很多专门用途的宫殿就不一一介绍了。在馆中也发现了溥仪的另一面,溥仪设置了内廷学生教室,召集少年皇族子弟以内廷学生身份在此学习文化、军事等知识,准备用于发展和控制私人武装,谋求复辟清王朝。是否真是如此,到底溥仪有没有这个胆量,作为今世之人,就不用妄自猜当世之事了吧。来到室外,还有更多华丽的设施,长春故宫占地面积不大,但该有的都有,设有御花园、跑马场、有溥仪的车库,甚至还有防空洞,一应俱全。有这么一句话广为流传,美丽的长春市在吉林大学校园内。着当然是一句打趣,吉林大学的校区确实多,但最具有特色,最能吸引目光的就是眼前的这所朝阳校区,昨日在长春市内寻找八大部遗址的时候就多次经过此地。同为古建筑,我看起来,地质宫的建筑风格多了几分苏联式建筑物的影子,从门口的大立柱和建筑的配色就能看出端倪。从三十年代的长春市区规划图来看,如今的吉林大学朝阳校区,曾经的长春地质学院这个位置是新皇宫的建设地点。可以确认如今长春站东部的伪满皇宫只是临时的住所,殖民者本来想为溥仪建一所规划更加板正,更加气派的皇宫,可是战争形式摧枯拉朽,计划最终没有落成,只搭建了地基,侵略者就被赶跑了。1952年,利用伪满新皇宫的地基修建,长春地质学院拔地而起,称为当时长春最气派的建筑之一。东北地质学院曾经的辉煌也映照出东三省曾经的辉煌,这所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矿产资源普查、勘探、开采、保护人才,一些响亮的名号,如李四光、喻德渊曾经在此任职。如今这栋建筑仍然是长春的名片,令人欣慰的是他没有披上网红的外衣,所以低调的同时显出一丝华贵。遗憾的是,在2021年,同样被拒之门外,甚至没能了解到这居然是一座博物馆,只能在面前的文化广场短暂逗留,作为长春的最后一站,之后前往火车站,南下沈阳。至此,毕业旅行第二站,长春之行就此结束了。长春站北广场
  (长春旧址博物馆一层展厅 摄影:冯雪)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武若曦):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先后拍摄故事影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  (180张照片墙展区 摄影:冯雪)  长影旧址博物馆珍藏和展示着中国电影70多年来的“故事”,全面展示了长春电影制片厂乃至中国电影的光辉历程和艺术成就。  (开拓者雕像 摄影:冯雪)  (兴山建厂展区 摄影:冯雪)  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满映”的接收工作,10月东北电影公司成立,1946年改成东北电影制片厂,1955年2月,中共中央文化部决定,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展厅里还原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门 摄影:冯雪)  这里记录着东北电影公司的成立与迁移。展厅中间按照1:1.5比例还原了兴山时期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门。  (图为演员培训班合影 摄影:冯雪)  1947年东北电影制片厂迁抵兴山后,举办了第一期演员培训班。1958年至今,长春电影制片厂又先后举办了19期演员培训班,培养的500多名学员中,至今仍有很多人活跃在银幕和荧屏上。 (七个第一展区: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 摄影:冯雪)  (七个第一展区:第一部长故事片《桥》 摄影:冯雪)  长春电影制片厂开创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先后拍摄了人民电影第一部多集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长故事片《桥》,并完成了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的译制工作,为中国的电影事业做出了开拓性贡献。(20世纪80年代长影配音演员为墨西哥电视剧《卞卡》录音 摄影:冯雪)(译制片展区 摄影:冯雪)  (译制片配音间 摄影:冯雪)  从新中国第一部翻版片(译制片)《普通一兵》开始,长影译制片至今走过了70年历程,相继译制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10余个语种、风格各异的2400多部外国影视作品,为我国译制片事业留下了宝贵财富。  (50年代电影展区 摄影:冯雪)  (50年代电影展区 摄影:冯雪)  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长影的辉煌达到巅顶,先后拍摄了《白毛女》、《平原游击队》、《上甘岭》、《董存瑞》、《英雄儿女》、《五朵金花》、《甲午风云》等一大批经典影片。  (《甲午风云》展区 摄影:冯雪)  (《甲午风云》展区 摄影:冯雪)  《甲午风云》以其思想和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奠定了它在中国当代电影史上的地位。这个展区是游客互动区域,我们可以切身体会一下“撞沉吉野”的壮烈。  (《保密局的枪声》海报 摄影:武若曦)  (《保密局的枪声》道具展区 摄影:武若曦)  1979年中国上映的一部国产电影,在当时票价只有3毛钱的情况下,创下了6亿人次观看、票房1.8亿元人民币的纪录,这部电影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保密局的枪声》。  (老电影院街景 摄影:冯雪)  (老电影院街景 摄影:冯雪)  这里还原了当时老电影院的外景,厚重的电影院玻璃门,上面还是挂着布帘的样子。地上散落的电影票根和影院的老海报,是70、80年代的最真实再现。  (字幕间展区 摄影:冯雪)(字幕间展区 摄影:冯雪)  2004年以前长影出品的电影字幕都是由字幕师写的,他们中出现了很多大书法家,比如苏平、周昔非、郝幼权、吴自然、姚俊卿、金钟浩等。2004年以前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影片字幕均在这里完成。(摄影棚展区入口 摄影:武若曦)  到上世纪80年代,长影已拥有7个摄影棚,为全国之最,修建了亚洲最大的洗印车间,并拥有亚洲面积最大的道具库。成为全国生产能力最强,产量最高的电影制片厂。 (第三摄影棚 摄影:冯雪)  长影有七个摄影棚,在电影厂中是棚最多的,据说这也是衡量一个制片厂大小的标志。三棚专门用来拍摄特技镜头;七棚最大,约1200多平方米,是上个世纪50年代扩建的。挨着第四摄影棚是小礼堂,也叫第十二放映室。(道具:雅马哈电子琴 摄影:冯雪)  长影摄影棚展区包括电影道具展、译制片展、第1、2、3摄影棚等,将电影工业主题旅游和长影的艺术史相互交融。  (农村题材电影道具展区 摄影:武若曦)  2008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立足服务“三农”,申请设立了我国第一家国家级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基地成立7年来,摄制出品影片140余部,《大太阳》、《云上学堂》、《信义兄弟》等一大批优秀农村题材影片先后走进院线、走向乡村。(辛亥革命展区 摄影:武若曦)  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史诗巨制《辛亥革命》成为长影改制以来首部票房过亿的影片。 (长春电影世纪城 图片来源:长影官网)  如今,在电影多片种、多题材全面繁荣的同时,长春电影制片厂电影产业发展也取得了可喜成果。我国第一家世界级电影主题公园长春电影制片厂世纪城、我国第一家怀旧型电影产业园区长春电影制片厂旧址博物馆、跨区域建设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海南“环球100”项目,构建成长春电影制片厂“三园一线”产业发展新格局,呈现电影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电影摇篮新景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春长影旧址博物馆门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