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怎么到奇台县县属于哪个区

当前位置:首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昌吉州 >> 奇台县 >> 奇台镇 奇台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奇台镇谷歌卫星地图) 奇台镇简介
  奇台镇位于奇台县城中心,辖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管辖10个社区居委会和一个南湖牧业村,全镇总户数17988户,总人口51657人,由26个民族组成。228国道、303省道纵横全境,下辖10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南湖牧业村。镇政府地处东大街113号,是集城镇经济、人口、城市低保、社会公益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务为一体的办事机构。全镇共有在职机关干部46人,社区干部74人、村干部4人。辖区企事业单位125个,市政、环卫、消防、邮政、电信、工商、税务、银行等公共服务部门齐全。联系电话 7211400  
镇党委、政府依托发挥一个功能(社区服务功能);围绕“两大”建设(构建和谐社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托“两大”优势(城郊地域优势、资源共享优势),构建三大体系(社区服务、劳务输出、社区保障),注重“四抓”工作(抓好特色文化建设,抓紧人居环境卫生工作,抓优计划生育工作,抓实安全社区(村)创建工作),实施五项“强镇富民”措施(盘活资源、兴办经济实体富民,强抓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层次利民,增强“造血”功能、多渠道支助-帮民,争取项目资金、夯实基础工程建设引巢带民,打造品牌、提高科技含量兴民),培育六个增收亮点(扩大劳务输出增收,兴办小作坊增收,发展庭院无公害农业增收,优化种植业结构增收,发展旅游业增收,强抓畜牧养殖大户反季节育肥增收)的发展思路,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好做实,开展了就业型、教育型、经济型、维稳型、学习型、文化型、服务型、环卫型、扶贫帮困型、双拥共建型等10种类型的“一社区一特色”主题创建活动,同时,奇台镇强抓“三大机遇”(县联系点领导和10个部门帮扶社区,“城镇居民进小区、社会管理进社区”,县城道路的改造机遇),努力构建和谐社区,促进了城区“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  
近年来,奇台镇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积极探索为民服务新机制,开展各项社区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城区三个文明建设。先后荣获全国基层双拥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民政工作全优镇,昌吉州民政双拥工作先进乡镇,昌吉州文化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目前,有4个社区获州级文明社区,5个社区获县级文明社区,1个村获州级文明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5.17万人
12平方公里
652325100
831100
0994
查看 奇台镇谷歌卫星地图
奇台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奇台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地区
简介
奇台镇
  奇台镇位于奇台县城中心,辖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管辖10个社区居委会和一个南湖牧业村,全镇总户数17988户,总人口51657人,由26个民族组成。228国道、303省道纵横全境,下辖10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南湖牧业村。镇政府地处东大街113号,是集城镇经济、人口、城市低保、社会公益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务为一体的办事机构。全镇共有在职机关干部46人,社区干部74人、村干部4人。辖区企事业单位125个,市政、环卫、消防、邮政、电信、工商、税务、银行等公共服务部门齐全。联系电话 7211400
  
镇党委、政府依托发挥一个功能(社区服务功能);围绕“两大”建设(构建和谐社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托“两大”优势(城郊地域优势、资源共享优势),构建三大体系(社区服务、劳务输出、社区保障),注重“四抓”工作(抓好特色文化建设,抓紧人居环境卫生工作,抓优计划生育工作,抓实安全社区(村)创建工作),实施五项“强镇富民”措施(盘活资源、兴办经济实体富民,强抓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层次利民,增强“造血”功能、多渠道支助-帮民,争取项目资金、夯实基础工程建设引巢带民,打造品牌、提高科技含量兴民),培育六个增收亮点(扩大劳务输出增收,兴办小作坊增收,发展庭院无公害农业增收,优化种植业结构增收,发展旅游业增收,强抓畜牧养殖大户反季节育肥增收)的发展思路,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好做实,开展了就业型、教育型、经济型、维稳型、学习型、文化型、服务型、环卫型、扶贫帮困型、双拥共建型等10种类型的“一社区一特色”主题创建活动,同时,奇台镇强抓“三大机遇”(县联系点领导和10个部门帮扶社区,“城镇居民进小区、社会管理进社区”,县城道路的改造机遇),努力构建和谐社区,促进了城区“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
  
近年来,奇台镇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积极探索为民服务新机制,开展各项社区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城区三个文明建设。先后荣获全国基层双拥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民政工作全优镇,昌吉州民政双拥工作先进乡镇,昌吉州文化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目前,有4个社区获州级文明社区,5个社区获县级文明社区,1个村获州级文明村。".  
老奇台镇
  老奇台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奇台县治旧址,自清乾降41年(1876)在此建成奇台县,县城名曰--靖宁城,设知县一名,典史一名,训导一名,奇台治行政,古城治军事,城内居民众多,商铺毗鳞,颇具规模,时间延续了113年,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代皇帝,曾为连接中原——西域的交通枢纽和商品贸易集用中心。“四乡田野,村庄相望,田亩轮歇,岁有余粮,最为富庶之区”。因同治3年,奇台县城毁于兵变,加之山原高亢,周回数里,内掘井恒,深至百余仞,莫能及泉,而将县治移至古城,即今奇台县城,而原县治所在地取名为老奇台。民国期间老奇台镇划为东乡,辖现在的七户乡、三个庄子乡、五马场乡和奇台农场,后又划2区,辖6保。解放后,仍划为2区,辖8个乡。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名红旗公社。1978年改为老奇台镇。
  
老奇台镇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东经89°51′,北纬43°39′。南部隔天山与吐鲁番、鄯善相接,并与七户乡相连,北与三个庄子乡接壤,东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县西吉尔镇为邻,西接农六师奇台县农场一0九团场。全镇东西宽13公里,南北长15公里,总面积195平方公里,可耕面积14.1万亩,实耕面积12.64万亩,城镇距奇台县城55公里,地处“二乡、三场、一镇”的中心,机构健全,功能齐备,交通方便,物阜民丰。
  
人口状况
  
老奇台镇总人口13692人,其中农业人口11916人, 有汉、回、维、哈、蒙、苗、满7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 3.9%,现辖5个村民委员会,41个村民小组,23个企事业单位,有个体工商户340家,集体企业2家,私营企业4家。
  
特色资源
  
老奇台镇是个农业大镇,地处“二乡、三场、一镇”的中心位置,流通市场活跃,秸秆资源丰富,镇党委、政府提出“农业兴镇、畜牧业强镇、二三产业富镇”的发展镇域经济工作思路,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全镇各项事业一年上一个新台阶。我镇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亚麻、油菜、玉米、打瓜、甜菜、土豆、花芸豆等, 2006年各类牲畜最高饲养量达到262284头(只),其中牛16035
头,羊142378只,猪103871口,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44%,盛产优质面粉和土豆粉条。.  
半截沟镇
  半截沟镇位于奇台县境东南,镇驻地距县城直线距离47公里,东与兵团农六师奇台农场相连,西与碧流河乡为邻,南括天山屋脊与吐鲁番接壤,北接青河县,镇域总面积约为1900平方公里。半截沟镇现辖11个村民委员会,93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23100人,其中哈萨克族4000多人,回族600人,还有少量的维吾尔族、满族和蒙古族等。镇域人口密度为12.2人/平方公里。
  
全镇共有可耕地面积约20万亩,耕种面积18万亩,其中山旱地4万亩,水浇地14万亩,退耕还林共退耕地近1万亩,森林覆盖率面积达18%,主要种植农作物有:小麦、大麦、亚麻、油菜、豌豆、蚕豆、玉米、打瓜、甜菜、土豆等。
  
镇域南部山区有天然草场52万亩,北部沙漠有可利用草场46万亩,丘陵和戈壁地区还有大面积的饲草料种植基地,畜牧业以牛、羊、猪、鸡和特色养殖(主要是驼鸟)为主。近年来,半截沟镇大力发展畜牧业,并在品种上做文章,牲畜最高饲养量每年在37.06万头(只),年未存栏数控制在13.93万头(只)。
  
镇域内两条主要河系:中葛根河与新户河,均属季节性河流。
  
中葛根河发源于博格达山区海拔4030米,3882米,3969米,3818米等的冰峰雪岭处。汇水面积为160平方公里,全长约60公里,灌溉着7个行政村近14万亩耕地,为奇台县第二大河流,现已筹备修筑中葛根水库,该水库设计库容1400万立方米,总投资约7200万元人民币。
  
新户河发源于博格达高山带,源头海拔高度3050米,汇水面积64平方公里,全长56公里,灌溉着下游9000多亩土地。
  
吉布库镇
  吉布库镇位于奇台县城正南32公里处,东临碧流河乡,西接东湾镇,北与108团接壤,属上山丘陵地带,全镇总面积444平方公里,耕地12.1万亩,其中河灌区8.6万亩,井灌区3.5万亩。
  
历史沿革
  
1950年3月成立4区委;1958年9月改称火箭公社党委;1970年,火箭公社所属吉布库、洞子沟、达板河、三十户、牧场大队依次改名为:天山、永胜、革命、上游大队和火箭牧场,1971年恢复原名;1981年,撤销公社革委会,建立公社管委会;1984年机构改革建立吉布库乡人民政府;2000年撤乡换镇,名为吉布库镇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
  
全镇辖12个村民委员会,36个村民小组。其中5个村为三级管理,7个村为两级管理,12个村中有5个村为少数民族村。
  
发展规划
  
十一五末: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72亿元;实现种植业产值1亿元;实现畜牧业产值2.2亿元;实现二三产业及劳动力转移产值0.4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45元。
  
2007年完成四大工程:1、1800万元达板河灌区改造;2、利用700万元“日协”资金改造吉布库河系东西干渠;3、600万元全镇自来水改造工程;4、镇村组道路全部砂石化。
  
2007年开始逐步培育六大支柱产业:1、生猪养殖,建成小区,引进加工企业进行深加工;2、设施农业,尤其发展温棚蔬菜,建成西槽子村和涨坝村蔬菜基地;3、制种产业,建成茴香、豌豆、瓜菜等制种基地;4、细毛羊基地;5、红花、蓖麻为主的油料产业;6、劳务输出,充分利用富裕劳动力,形成稳定的打工队,有组织、有计划劳务创收并不断形成规模。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全镇2006年末3660户,13967人,实现工农业经济总收入  元,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629元,较上年增加506元。其中种植业人均纯收入2221元,较上年增加91元;占全部人均纯收入的39.6%元;畜牧业人均纯收入2413元,较上年增加295元,占全部人均纯收入的42.9%;二、三产业及劳务人均纯收入达 981元,较上年增加122元,占全部人均纯收入的17.5%。
  
(一)种植业方面。总播面积为121000亩。一是粮食作物77100亩;其中小麦50500亩,小麦制种400亩,玉米12200亩,大麦12000亩,豆类作物2000亩;.  
东湾镇
  东湾镇位于奇台县城西南部,天山山脉北麓,南与吐鲁番、鄯善隔山相望,北与大泉塔塔尔相接,东与奇台县吉布库镇相邻,西与吉木萨尔县相连,总面积191.74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距奇台县城39公里,距乌市185公里,乌奇公路横贯镇境北侧,全镇有五个行政村,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570人,其中农业人口9870人,主要居住有汉、维、回、蒙、满五个民族。
  
东湾镇政府所在地位于乌奇公路以南15公里处,政府办公大楼座落于东街北侧,围绕政府楼及十字路口,分布有8个村民小组,居民点道路均已开通,绿化良好,家家通有自来水,医院、文化中心、学校等15个机关单位及商店、餐馆等服务行业分别集中在主街道上。
  
东湾镇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无霜期平均为155天,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全镇基本形成三个不同区域即:上山丘陵旱作河灌区,中部戈壁井河水混灌区和下部平原井灌区。东湾镇的气温环境和自然条件特别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全镇耕地面积8.6万亩,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亚麻、打瓜、裸仁南瓜等作物。
  
东湾镇路沿经济和畜牧业发展迅速。位于S303省道沿线大泉村的村民在沿线从事修理、美发、餐饮等行业的有50多家。2005年由14户农民自筹资金105万元修建的两层16间高档商铺现已投入使用。2007年,计划在大泉村沿路继续修建12套高标准的商铺,建成以大泉村为中心,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农畜产品交易、加工维修、金融、教育、商业、餐饮一条街。在畜牧业发展上,绵羊早冬羔直线育肥和生猪养殖是东湾镇的两大特色,东湾镇积极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发动农民开展直线育肥。目前共有育肥大户33户,全年育肥牛2400头,育肥羊35100只。生猪养殖成效显著,现有养猪大户33户,其中饲养量300口以上的养殖户5户,饲养200口以上的饲养户6户,饲养100口以上的饲养户10户,饲养50口以上的饲养户12户。中渠村农民康文广从改良生猪品种、提高养猪质量入手,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从小打小闹发展成为现在全疆首家民营种猪场。他今年又耗资100万元建成高标准的养殖小区。目前,该种猪场占地面积100亩,有猪舍17栋,库房2栋,种公猪18口,生产母猪400口,年提供种猪3000口,商品猪4000口。.  
西地镇
  西地镇地处天山北麓冲积平原,距奇台县城14公里。东临五马场、南临坎尔孜,西临西北湾,东北与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接壤。西地镇辖7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771人,汉族12766人,民族3005人,分属汉、维、回、蒙古族、满族、哈、锡伯、乌孜别克族、藏族等9个民族。国土面积3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万亩。
  
一、历史沿革:1961年,西地从东风公社划出,成立西地公社委员会。1966年8月在“0”的“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中西地公社改为东方红公社。1976年5月恢复原名西地公社。1981年,撤消公社革委会,建立公社管委会。1984年机构改革,西地公社改为西地乡。1999年5月17日撤销西地乡改为西地镇。
  
二、特色资源:该镇主要农作物有优质小麦、大麦、高产甜菜、玉米、西瓜、打瓜、中药材、作物制种、畜产品等。盛产优质面粉。北塔山石墨矿产资源丰富。
  
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西地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农牧业经济协调发展,经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西地镇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该镇主要农作物有优质小麦、大麦、高产甜菜、玉米、西瓜、打瓜、中药材、作物制种、畜产品等;2002年人均纯收入3426元,20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127万元,人均纯收入3895元。2004年全镇农牧民人均收入达4719元,2005年实现工农业经济总收入19403万元,较上年增长14.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93元,较上年增加792元,增长18.4%,2006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008元,比上年增加939元,增长18.4%。
  
四、发展规划:在今后的五年中,我们将以文明新村建设为突破口,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建设和谐农村为目标,着力“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创建新机制,培养新农民,塑造新风貌,建好村班子”,农村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明显改变,村容村貌明显变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明显加强。农村各项收入稳步增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到201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碧流河乡
  碧流河乡位于奇台县城南38公里处,东与半截沟为邻,西与吉布库接壤,南依天山,北至108团,南北长37公里,东西宽13.8公里。全乡总面积250平方公里,有耕地9.2万亩,水浇地8.1万亩,山旱地1.1万亩。全乡共计2810户,11007人,其中:农业人口10779人;少数民族505人,有汉、回、哈、满、东乡等十二个民族组成。碧流河乡有村民委员会7个,47个村民小组,其中:塘坊门村有9个组,560户,2352人,耕地面积16426亩;皇宫村有5个村民小组,341户,1459人,耕地面积12696亩;南沟村168户,661人,耕地面积2856亩;洞子沟村有5个组,313户,1226人,耕地面积9528亩;永丰渠地有5个组,266户,1118人,耕地面积11886亩;西戈壁村有8个组,350户,1600人,耕地面积17082亩;东戈壁村有14个组,602户,2475人,耕地面积21526亩。全乡有8个党总支部,29个党支部(其中:联合支部25个),有党员441名,其中女党员60名,少数民族党员16名,35岁以上党员146名,60岁以上党员102名。
  
碧流河乡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在西伯利亚和蒙古国高压控制下气温偏低,全年无霜期150天左右,11月上旬土地开始结冻,次年四月中下旬方解冻,冻土层厚达1米以上,年降雨量150—250毫米之间;碧流河乡有两条河系(碧流河、塘坊门宽沟),种植业以河灌为主,河水年径流量6500万立方米,引用水3900—4100万立方米,有300万立方米的宽沟水库一座,机电井13眼,广电覆盖率达100%,乡村道路初具规模,有砂石路140公里,条田基本实现林网化,高标准防渗渠200公里。
  
乡教育情况。全乡共有2个学校,1个小学,1个九年制学校。共有教职工83人,其中:男教师39人,女教师44人,共有823名学生,其中:小学生662人,中学生161人。乡农业情况。2005年全乡总播面积9.2万亩。2005年粮食作物6.1万亩,其中:冬小麦0.82万亩,春小麦2.68万亩;大麦1.2万亩;玉米1.3万亩;豆类1000亩。经济作物2.78万亩,其中:亚麻1.52万亩;打瓜0.5万亩;油葵0.3万亩;红花0.2万亩;土豆0.15万亩;蔬菜800亩;甜菜300亩。饲草(苜蓿)0.32万亩。引进新品种22个。.  
西北湾乡
  地理方位:西北湾乡位于奇台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公里,东邻西地镇,西接吉木萨尔县,南靠奇台县县城,北与库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相接壤。
  
历史沿革:1950年3月民主建政时,西北湾划分为奇台县第五区,成立了0第五区委员会;1958年9月成立东风人民公社;1971年东风公社改名为西北湾人民公社;1984年9月西北湾乡人民公社改名为西北湾乡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全乡总面积1080平方公里,是以农业为主,农牧业结合的城郊乡,是全县第二大乡镇,全乡辖9个村委会,39个村民小组,10个党总支,52个党支部,54个团支部。
  
人口状况:总人口20498人,其中农业人口19712人;有汉、维、回、哈、蒙、乌孜别克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25.5%。
  
特色资源:2006年我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畜牧业,围绕县委的整体思路,发挥城郊优势,坚持“强畜牧、兴瓜菜,增制种、促转移、建基地、抓招商”的工作要求。以科技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实现间套复播、反季节育肥、招商引资、劳动力转移、农产品品牌认证和项目建设“六大突破”,建好亚麻、甜菜、生猪、早熟土豆、蔬菜种植、制种“六大基地”,当好全县反季节育肥、农作物制种、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乡镇。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全乡总种植面积103000亩,西北湾乡属纯井水灌溉区,共有电井400多眼,水资源丰富。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5500万元,较2004年增加3092万元,增长13.8%; 其中第一产业产值达19050万元,较2004年增加2628万元,增长16%; 二三产业产值达6450万元,较2004年增加464万元,增长7.8%;农牧民人均收入达4602元,比2004年增加421元,增长10.1%。2005年畜牧业产值达9373万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49.2%,畜牧业人均纯收入1645元,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5.7%。2006年我乡域内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866万元,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产值达21450万元,增长12.6%,第二产业产值达2740万元,增长9%。第三产业产值达4676万元增长18.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22元以上,较上年增加420元以上。.  
坎尔孜乡
  坎尔孜乡是一个由维、汉、回等多民族构成的少数民族乡,全乡总户数907户,总人口4550人(其中:维吾尔族542户,人口达2583人)。下辖七个村委会,属两级管理。共有耕地23744亩,机动地总面积2635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5亩。2005年全乡农民所得总额为1810万元,较上年1605万元增加2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78元,较上年3557元增加421元。辖七个村委会,属两级管理。全乡现有党员158名,其中农村党员98名。2006年,该乡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9077亩(其中小麦4600亩、玉米4477亩),饲草料作物种植面积达700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3753亩(其中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为:甜菜3000亩、亚麻1400亩、裸仁南瓜872亩、打瓜3000亩、辣椒900亩、大麦500亩)
  该村牛羊最高饲养量达32639(头)只(其中牛4036头、羊28603只)。该乡文化阵地基础设施健全,全乡七个村都建有文化室。
  全乡各村共有居民点巷道115个,总长度达31.3公里。
  ".  
五马场乡
  五马场哈萨克族乡位于县城以东,直线距离23公里。东与老奇台镇和乔仁相邻,南至一零九团场,北至西地乡,总面积132平方公里。乡辖东河村、青海村、团结村、沙梁子村、铁买克布拉克村、阿哈什呼拉克村、半截泉村等7个村民委员会。共1647户8107口人,其中哈萨克族6302人,占全乡总人口的77%;汉族1020人,占全乡总人口13%;维吾尔族52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6%;回族23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 %;乌孜别克族9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 %,乡政府驻地在阿哈什呼拉克村。
  
五马场这一地名,始于清代光绪年间,当时这里为清军的第五军马场,解放前属北乡辖区,解放初属五区,1958年为红旗(老奇台)公社的红旗牧场,1965年4月,根据行政区划将红旗牧场由老奇台公社分出,成立了五马场公社。1966年底改名为反修公社,1978年恢复五马场公社,1984年乡镇建设时命名为五马场哈萨克族乡。
  
五马场乡是一个“以牧为主,以农促收,农牧并举”的乡。近几年来,该乡以市场为导向,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幅度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健康发展。2005年实现社会总产值590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5431万元,第二三产业470万元,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820元。在种植业上,按照“调减粮食作物面积,增加饲草料作物面积,推广高效经济作物”的要求,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种植业总产值达到2382万元。在畜牧业上,按照“长草短喂,增加总量 ;反季节育肥,提高效益”的思路,全面提升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畜牧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304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56.1% 。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力拉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山羊、马鹿、野猪、黄羊等野生动物在山区生活,乡境内有成片的芨芨草、落叶松、云杉、贝母、党参、雪莲、阿魏等。 康喀仁村,汉语惯称阳洼滩,是奇台县一处优美的游览避暑之地,位于天山北麓的大东沟内,沟南北高山相对,沟内有长流河水西泻汇入开垦河。盛夏季节,南眺远山,银装素裹,雄奇壮观;近赏山坡,绿草成荫,松林挺拔,山花飘香。近年来阿肯弹唱会常在这里举行。
  ".  
古城乡
  古城乡位于县城东南郊区,乡政府所在地古城村至县城直线距离5公里,具体位置在地理座标东经89度37分0秒,北纬43度59分47秒之间。全乡四址:东连兵团农六师110团场,西接奇台镇牧场和西北湾小屯村,南邻兵团农六师110团和108团场,北至奇台县城和西北湾乡头屯村,乡辖满营湖牧场,东靠满营湖干渠与东河交叉处至八户地水库西坝墙,南至柳树河子原红星社机井,西从许家老庄子满营湖大队新牛圈东100米处,北以满营湖老居民点以北第一道干渠为界,东西宽3260米,面积为30000亩。全乡总面积为49平方公里,总户数1565户,农业总人口6587人,辖11个行政村,属乡村两级管理,有汉、维、回、满、蒙、哈、锡伯7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34%;耕地总面积26958亩,占总面积的37%,人均占有耕地3.5亩。农业生产用水主要靠机电井汲水灌溉,共有108眼机电井。古城乡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夏季干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17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5℃,年极端最低气温-39℃,极端最高气温40℃;风向偏北,无霜期150天,日照时数3248小时,降雨量多的七月可达15.1毫米,当月蒸发360.2毫米,蒸发量是降雨量的20倍;冻土深度80厘米左右,11月初上冻,次年3月解冻,冻期120天左右,昼夜温差较大,温差在15℃左右。全乡一年耗电570.8万度,其中农业灌溉用电448.3万度,照明用电28.8万度。截止2004年初,全乡11个村已全部完成农网改造,农网改造高压线路总长为69公里。
  ".  
乔仁乡
  乔仁哈萨克族乡地处奇台县东部45公里处,交通便利,东临木垒雀仁乡,西与五马场哈萨克族乡为邻,南接三个庄子乡,北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至乌拉斯台口岸,边界线(93号界桩左右)长10公里,是一个边境乡、民族乡。全乡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耕地1.45万亩,天然草场30万亩,总户数623户,总人口3124人,劳动力2100人,其中哈萨克族占75%以上,乡辖两个行政村,二级管理。
  党建、精神文明建设
  
全乡有1个党总支, 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50人少数民族党员
人;2个团支部,团员208人,“五好”村党支部1个。
  
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可开发南山宽沟夏牧场天山风光旅游,北沙漠荒漠探险旅游,有硅化木群、魔鬼城,自治区最大露天煤矿及“拾钱滩”和黄金矿。
  
北山矿产资源:有煤、石墨、水晶、食盐、铁、金、铜等矿产。".  
七户乡
  七户乡位于奇台县南部,天山北麓丘陵山区,距县城65公里,西与总场三分场接壤,东与木垒英格堡毗邻,北与老奇台镇相邻,南靠天山,总面积270平方公里。七户位于七户村辖区内,清代光绪初年,有靳、张、范、刘、陈、韩等七户人在村内定居,惯称七户。1945年在村内筑有一处相当规模的城堡,由此而形成了较繁荣的山村集镇。1987年以前与老奇台镇、三个庄子乡统称为红旗公社,1987年乡政建设时正式命名七户乡。现下辖5个村民委员会,45个村民小组,其中:八户村民委员会,地处丘陵,辖4个村民小组,该村于1977年由洪水坝、双大门两个生产大队划拨4个生产队组建,因驻村八户而得名,1984年乡政建设时命名为八户村。清末民初,因该处有八户耕地而得名。东塘村民委员会,地处丘陵,辖11个村民小组,清代光绪三十四年《奇台县乡土志》中已有东塘地名记载。因地处龙口堡子以东,有三个环形塘湾,得名东塘。解放初属八区,农业合作化时属合丰合作社,1958年为红旗公社东风大队,1976年改称东塘大队,1984年乡政建设时命名为东塘村。屯庄梁村委员会,地处前山丘陵,东与木垒英格堡接壤,辖8个村民小组。解放初属二区,农业合作化时属平先合作社。1958年为红旗公社红光大队,“文革”初改称跃 进大队,“文革”后改称为平先大队,1978年改称屯庄梁大队,1984年乡政建设时命名为屯庄梁村。清代光绪年间,为防-,乡民在王华的提议、组织下,在村南一道山梁上筑修一处长20丈,高9尺的正方形屯庄,由此得名。七户村委员会,地处前山丘陵,辖12个村民小组,解放初属二区,农业合作化时属合丰合作社,1958年为红旗公社合丰大队,1978年改称七户大队,1984年乡政建设时命名为七户村。平顶村民委员会,清代光绪三十四年《奇台县乡土志》中就有平顶地名记载,解放初属八区,农业合作化时属平顶合作社,1958年为红旗公社立新大队,1970年改称平顶大队,1984年乡政建设时命名为平顶村。全乡居住着汉、回、藏、锡伯、维吾尔族等6个民族,共2380户,8071人。
  
七户乡属典型的逆温带气候,海拔1100—2200米,年平均降水量达350—4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840小时,年平均温度5℃,无霜期145天,最高温度月平均19.9℃,最低温度月平均-10.8℃,昼夜温差大,气候冬暖夏凉。全乡有天然草场15万亩,年播种面积6万亩。.  
三个庄子镇
  三个庄子镇与七户乡原属老奇台镇管辖,1987年从老奇台人民公社分出,成立了三个庄子乡,当时所辖5个行政村,该乡长期以来一直属乡、村两级管理。到1998年底,由原来的5个行政村分成24个自然村,管理变为乡、自然村两级。根据多年来的管理运行,由于自然村较多不便管理,加之村干部人员多、干部工资难以支付等因素,2004年,三个庄子乡党委、政府在报请上级部门同意后,将原有的24个自然村合并为6个行政村,重新实行乡、村两级管理。
  
三个庄子乡总面积89.32平方公里,辖土园仓、三个庄子、东城河、马莲滩、双涝坝和青年村6个村民委员会,居住着汉、回、哈、东乡、蒙古、塔塔尔、苗、藏8个民族,共计4556口人。该乡位于奇台县城以东33公里处,北邻五马场乡、南与老奇台镇榆树沟村接壤,东与木垒县相邻,西接109团场,处在S303线和S228线交汇处,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海拔高度890米,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属戈壁井灌区。该乡属半温带大陆性半荒漠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日照充足,无霜期140天-160天,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可靠的光热条件。三个庄子乡地下水资源丰富,埋藏深度南缘52米,北缘17米。全乡现有耕地6万亩,可耕地面积4.52万亩,其中机井灌地4.12万亩,河灌地400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油料、打瓜、洋葱、商品瓜、胡萝卜等。
  
近年来,三个庄子乡坚持""农业稳乡、牧业强乡、二三产业兴乡""的经济发展战略,先后建成了以优质小麦、高产玉米、打瓜、商品瓜、洋葱为主的五大农业支柱产业,培育壮大了以面粉加工、木材加工、油料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现有日处理小麦50吨的金盛面粉加工厂,年产150吨的油料加工厂和日处理原料5吨的炒货厂。2005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828万元,较2004年6075万元增加753万元,同比增长12%,人均纯收入达5100元,居全县第一。其中种植业人均纯收入2601元,占人均收入的51%;畜牧业人均纯收入1952元,占人均收入的38%;二三产业及劳务输出人均纯收入528元,占人均收入的11%。
  
通过土地置换,给予优惠政策等措施,三个庄子乡招商引资和集镇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2006年,已初步达成协议招商项目3个:一是云南一客商投资养路段渡假村开发建设项目。.  
塔塔尔乡
  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族乡成立于1989年7月,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的塔塔尔族乡。303省道穿乡而过,东与农六师108团相联,南隔东湾镇至天山山脉东侧西北处,西与吉木萨尔县相接壤,北至库尔班通古特沙漠。乡政府东距县城23公里,全乡917户4117人,分属塔塔尔、哈、汉、维、回、蒙古等8个民族,其中牧业人口3247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0%;少数民族669户,占全乡总户数的73%。全乡有塔塔尔族145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6%,主要集中在黑沟村。塔塔尔族乡实行两级管理,辖7个村民委员会(自然村),其中牧业村4个,有定居牧民291户1134人。全乡总面积1400平方公里,其中草场162.4万亩,分为南山山区和大泉湖平原区两个区域,南山山区夏牧场草场158.5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甜菜、油料、大麦、打瓜、无壳葫芦、亚麻及饲草、苜蓿等。全乡有机电井72眼,现配套利用的62眼,每用水量700万立方,亩均280立方,有效控制灌溉面积2.5万亩。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大泉塔塔尔族乡成立以来,在国家及区、州、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牧民搬迁定居为突破口,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加快发展乡域经济,努力改善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到2005年底,全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1989年的不足400元提高到3793元,粮食单产从147公斤提高到360公斤,牲畜存栏从1.05万头(只)提高到3.66万头(只),二、三产业总产值达到1034万元,农牧民抗御风险能力大大提高。目前,全乡有少数民族学校4所,教职工78人,在校生320人,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居全县四个民族乡之首。经过10多年的建设,全乡农技、兽医、卫生、计生、通讯等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农牧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民族和睦相处,各项事业稳步推进,乡域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多年来,国家和区、州、县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塔塔尔民族乡的发展,从水利、人畜饮水、品种改良、牧民定居,中低产田改造、中小学建设、卫生所建设、广播电视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一是加强乡村道路工程建设。五年来,全乡修建乡村砂石路55公里,县乡公路8公里,投资50万元完成黑沟村柏油路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乡村交通条件。二是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  
奇台镇特产大全
江布拉克景区
古城酒
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石城子遗址
恐龙沟
唐朝墩古城遗址
靖宁城遗址
吐呼玛克故城遗址
奇台药王庙遗址
墨湖
东地大庙
江布拉克草原
石钱滩
奇台县博物馆
阳洼滩景区
黑涝坝、白涝坝
奇台面粉
奇台四平头辣椒
奇台白洋芋
拉条子、刀巴子
奇台县葵花仁油
奇台镇景点大全
李明
江布拉克景区
第一窖古城酒文化博物馆景区
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石城子遗址
恐龙沟
唐朝墩古城遗址
靖宁城遗址
吐呼玛克故城遗址
奇台药王庙遗址
墨湖
东地大庙
江布拉克草原
石钱滩
奇台县博物馆
阳洼滩景区
黑涝坝、白涝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鲁木齐怎么到奇台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