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这想找一部电影不知道名字怎么找的名字?

本文谈两个问题:- 时间上的衔尾蛇式悖论如何产生?如何破解?
- 电影的名称为何叫做 "TENET"(信条)?诺兰究竟想要表达什么。这篇文章充满了剧透。如果您还没有看过电影,强烈建议收藏本文,看完电影之后再来回顾。破题:《信条》这部电影好在哪里
《信条》显然又是一部时间系电影,相同主题的佳作(不限电影)太多了,我这里简单列一些:
《前目的地》、《源代码》、《降临》、《十二猴子》、《终结者》系列、《环形使者》(loop)、《你的名字》、美剧《守望者》、五金侠的《时空线索》、诺兰自己的《星际穿越》、游戏《命运石之门》等等……https://img3.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p5052743.jpg" width="720"/>这类时间系电影最令人惊艳的 "Punchline"(佳句绝章),就是创造了一个衔尾蛇式的故事——过去决定未来,未来决定过去,原因在未来产生结果,结果在过去产生原因——从而产生了 "宿命" (Predestination)。
对这类时间系作品有深入研究的人,比如野生民哲本人,在电影院里坐上 20分钟就已经猜到了整部电影的架构。第一次看时就在拼命搜寻细节了。
所以电影中主角从一脸懵逼中加入 "信条",到最终发现自己才是 "信条" 的创立者,这种衔尾蛇式故事的立意本身并非独创。https://img3.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p5052742.jpg" width="720"/>但诺兰的电影仍然比起同类题材电影拥有巨大的飞跃,并不在于 "Punchline",而在于 "旋律" 和 "Wordplay"。
第一,《信徒》的影音文本超凡脱俗,首次发明了时间正放与倒放交错进行的试听奇观,其想象力让人惊诧不已,而背后对剧本的打磨、表演的安排和调度、视听效果的融合,体现的是世界顶级电影工业的 "工业实力"。这方面我就不再讨论了。
第二,《信徒》和诺兰的所有电影一样,并不满足于打造一个视听奇观本身,而是要借这个奇观作出他个人化的表达,向大众阐述他的某个价值观。放在这部电影里,他的布道自然就是 "信条" 这个词本身了。1. 衔尾蛇式的命定论为何产生
我接下来要说的是 "衔尾蛇式" 悖论(时间悖论)的哲学破解,它不仅适用于信条,也适用于一切类似题材的作品。
1.1 时锥
我们平时只能看到面前的事物,看不到脑袋背后的事物。因为眼睛和面孔的构造,对于人类接受外界光线,存在着锥形区域,这里称之为 "视锥",视锥之外的事物是不可见的。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p5052744.jpg" width="418"/>上升到物理学,光是有 "速度" 的,因而一个光源在时空之中能扩散到的边界是有限的,我们把时间引入座标,所有光传递的信息存在着类似 "视锥" 的 "光锥"。光锥的边界之外也是获取不到光的信息的。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p5052745.jpg" width="592"/>进一步上升到 "时间" 这个哲学概念,我们每个人在具体的时间中有可能接受到的一切信息,在我们生命所约束的范围内。这里可以生造出一个概念,"时锥" 来。"锥" 不 "锥" 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是否一样存在着所谓 "视界",或者说信息的边界。
在 "时锥" 之外发生的事物,对我们而言就是不可知的。
1.2 时锥之外不可知
我们假设 "时锥" 能被人为控制,那会发生什么呢?比如切断现在的小孩和过去历史的一切联系,他们会知道什么是 BB机、大哥大、扣机吗?他们会知道什么是 "OICQ"、"冲浪"、"MUD"吗?
比如把一个孤岛上的人民历史教科书全部篡改,就像电影《分歧者》那样,他们还能意识到自己祖先、文化、宗教偶像、所使用的语言来自哪块大陆吗?他们会不会认为自己是周围岛链上的 "岛链语系" 人类呢?https://img3.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p5052747.jpg" width="380"/>OK,这是个浅显易懂的道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决定于我们能接触到信息的范围。因此,"衔尾蛇式" 的奇妙故事不一定是由 "上帝" 或者 "命运" 这种不可知论的概念决定的,它也可以合乎逻辑来自于 "时锥" 的边界效应。
简单而言,我先不讨论宇宙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先假设一个时光旅行者能够回到过去,从而创造出不同版本的未来,然后时光旅行者离开或者死掉了。试问,活在一个被改变的未来中的人类,能否获得时光旅行者所在的那个版本的世界的 "信息"?
结论是无法知道。因为那些信息在我们哲学上的 "时锥" 之外。
1.3《信条》是 "时锥" 内的故事
所以时光旅行者悖论,即便能真正制造出衔尾蛇式的故事——比如来自未来被天网派遣的毁灭者,留下的残骸让过去的科学家造出了天网(其它例子就不剧透了)——也无法论证因果论错误了,在强因果论逻辑下,很可能是真正的 "原因" 发生在我们所处的 "时锥" 之外。回到电影 《信条》,"主人公" 既是 "信条" 组织的招募对象,最后观众发现他又是 "信条" 组织的创建者。如同《星际穿越》里小姑娘莫费发现的"幽灵" 传来一个座标,让他父亲成为了 NASA 探索外星的宇航员,最后却是他父亲在坠入黑洞发现的四维空间中用 "引力" 把座标传送给了过去的莫费。
——这都是我们观众在诺兰创造的 "时锥" 之内看到的故事。
假如时间旅行可以创造多个版本的话,"信条" 组织并不一定是由 "主人公" 创建的,时间旅行也不是发生了一次,而可能在哲学上发生了很多次,每次都创造了一个新的 "时锥"。这是一个螺旋的过程https://img1.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p5052748.jpg" width="720"/>直到它最终变成了完美的衔尾蛇,未来都是由过去决定的,"第一推动" 从 "时锥" 内消失了,那个可以导致人类毁灭的 钚251 像多玛姆一样被关进了时间的牢笼,和那位对小女孩高喊 "不要靠近我啊啊啊啊" 紫色的章鱼怪一样,永远也无法达到 "真实"……https://img1.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p5052749.jpg" width="589"/>这时就产生了一个最终的、稳定的 "时锥"。
1.4 强因果论下的可能性?
如果把强因果论作为前提,像我这样的时空侦探就会变得像吉良吉影一样敏锐,从当前时锥中残存的信息发现背后的可能性。如同我曾在 《前目的地》的影评中给出过一个七次轮回的极简解法,大家也可以开动智慧推测多少次轮回,改变了历史,才能产生《信条》中的衔尾蛇。
在强因果论逻辑下,《信条》很显然至少至少可以推测出四次。第 N 个版本,"信条"组 回到过去,招募了我们 "主人公.n",这时的 "主人公.n" 并不是信条的创造者,他记忆中也不存在这个衔尾蛇。阻止大爆炸后,他只是前往一个新版本历史想要确保 ”未来“ 有人阻止爆炸。
这次,"主人公.n" 在过去招募了 “尼尔.0”,但尼尔的宿命对他们还都是不可知的。
“尼尔.0 ” 帮助 “主人公.n+1”拯救了世界,并且牺牲了。 "主人公.n+1" 拯救世界后,前往过去招募了 “尼尔.1”,这一次他知道尼尔未来将为自己而死,这是“尼尔”系列第一次遇到知道自己命运的主人公。
在 “尼尔.1”在 “主人公.n+1”培养后,帮助 “主人公.n+2”拯救了世界。“主人公.n+2”与 “主人公.n+1”不同,这一次双方都互相知道对方的命运。
于是我们最终得到了 "主人公.n+3",他被 "尼尔.2" 版本所救,加入“信条”。由于拯救世界时,发现双方都了解对方的命运,通过尼尔的话促使 “主人公.n+3”认为自己就是 “信条”组织的创立者,回到历史中杀死了其他骨干,并亲自创立了信条。
而我们看到的 《信条》电影中的版本,已经是 N + 3 + x 版了,这 x 个版本都是因果循环的衔尾蛇,不再导致差异。所有小于 n + 3 版本的因果全部消失在 "时锥" 之外。1.5 历史能否改变?很多人认为《信条》中发生的历史是不可改变的,这个观点不对。用《信条》自己的逻辑来说,历史有可能被 改变,也有可能无法改变,身处历史中的人并不知道,因为人的意识可能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如果历史真的无法改变,那么大反派他们的努力就毫无意义了,未来人根本不需要费这个功夫去尝试。至于改变历史,是创造了平行时空?还是上一个版本的未来“湮灭”了,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这些都是 “时锥”之外的信息,就像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宇宙一样,我们并不知道。1.6 时空侦探发现的凶杀案
作为时空侦探,我们发现了其它时锥残留在当前时锥中的关键信息:
- 尼尔是被 "主人公" 招募的
- 招募尼尔的 "主人公" 已经知道了尼尔的命运
仅这两条信息,我们就可以推测出至少四个版本历史的存在。
然后继续按强因果论的逻辑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惊悚的可能性:"主人公" 本不是 "信条" 在多维时间中的创建者,在N+3版本之前,每个 “主人公”都可能被 “信条”清理掉了。可 N+3 版本的他 "逆袭" 了,抹掉了其它因果的可能性,杀掉了历史上所有的知情人,成为了 N + 3 版本之后的 "信条" 创立者。
最可怕的一点在于,"主人公" 究竟是自以为这是 "命中注定", 还是他足够智慧的 "逆天改命" 呢?
哈哈哈,这一点并不重要。因为留在我们眼前的这个,用尼尔本人的话说,叫做 "现实" (Reality)。https://img2.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p5052751.jpg" width="720"/>要保护这个 "现实" 的存在,知道逆行设备的人越少越好,究竟这个人是 "主人公",还是 "时锥" 之外不可知的另一个 "第一推动",并不重要。因为衔尾蛇才是时间悖论中的 "稳态"。1.7 衔尾蛇才是时间悖论中的稳态
时间旅行一旦成立,历史可能 "迭代" 出无数个版本,毁灭全人类的可能性也永无终结。如果我们把主角设定为一个要终结一切历史悖论的超级侦探,他必须要设计出完美的衔尾蛇来。
当旧历史诞生中的推动者,在新历史中招募了过去的自己,形成了时空衔尾蛇,那么因为时间旅行衍生出来的无数种版本的无数种可能性,就坍缩为了唯一的 "现实"。所有可能的罪恶就从这个唯一的 "现实" 中消失了。
如同某部神作中,以反恐怖主义为目的的时间旅行者,却被认定为恐怖主义者,最终被他自己招募的过去的自己所枪杀。而且因为某些原因,这个时间旅行者没有自己之外的父母,也没有自己之外的儿女,在浩瀚的时空可能性中孑然一身,成为了完美的闭环。https://img1.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p5052750.jpg" width="540"/>这样,"祖父悖论" 被衔尾蛇自己给吃掉了,就不害怕任何一种原因导致拥有逆天改命能力的时间旅行者逆天改命,他/她成为了时间方程式上的唯一解。
这是时空悖论的稳态,是一切想要终结时空悖论的时空旅行者的共同和唯一目标。
1.8 诺兰《信条》的衔尾蛇是不完美的
诺兰在 《信条》中貌似制造了一个时空衔尾蛇,形成了稳态。但这个稳态并不成立。因为诺兰设计的时空旅行机器允许 "逆向旅行者"。
尽管可以通过时空旋转门变成 "逆向旅行者",但人的生命长度仍然是有限的。如同一个可以加速时间的人游泳也不一定能赶上海豚,一个 "逆向旅行者" 最终也只能前往几十年前的过去。https://img3.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p5052753.jpg" width="596"/>而《信条》中的历史发生,说明 "未来" 的 "逆向旅行者" 一代代地往前传递信息,传递了很多代才到达当代。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逆行的这几百年历史中任何一个节点的逆行者都是有选择的。《信条》中这位好莱坞电影祖传前苏联狂人只是无数种选项的一种,是源自无数个未来的某一个过去所缔造的。
如果我们是2100 年的逆行者,在2020年《信条》中形成的衔尾蛇,只意味着一种方案的失败。事实上应该有几十、几百种方案在 "同时" 进行着。
除非诺兰能把衔尾蛇上升到发明逆向机器的未来,形成更宽时间轴上的闭环,这个闭环把时间机器消灭在时间的循环里,就像那个永远到达不了未来的钚251一样。故事才算完整了。2. 电影的名字为何叫 "信条"
看完了第一段所有内容的读者,会知道诺兰的《信条》除了 "时间衔尾蛇" 这个 "Punchline" 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在人文领域给出的命题,如何在 "命定论" 和 "自由意志" 中作出选择。
"命定论" 认定未来唯一的悲观结局,而 "自由意志" 论认为未来决定于人的选择,还有不一样的机会。
大反派俄裔盎格鲁人,选择的是 "命定论"。由于人类的未来必然走向资源枯竭,未来的人类在发明了逆行机器之后,想回到后冷战时代摧毁 "时间" 本身,让过去的人类重新有选择的机会。
于是,逆行机器所产生的时间旅行效应,把人类一个确定的 "命运" 带到了 "现在",现在的人将如何选择呢?诺兰通过主角的作为给出了他的答案。
2.1 主角们的三次选择
男主角在拷问那一幕后,终于了解了逆行机器的原理。他作出了第一次主动选择,在已知丢失钚251的前提下,他仍然要回到过去,最初的动机其实是拯救他辜负的女主角。这个动机与诺兰在《星际穿越》里给出的动机相似,是 "爱"。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p5052754.jpg" width="720"/>第二个主动选择,是男二尼克所做的。他在大战尘埃落定之际,仍然走回了战场。因为他知道只有自己才能解开最后那道锁,阻止爆炸,尽管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他的慷慨赴死是如此淡定,连悲壮的发言打气都不需要,只有给主人公的微微一笑而已。
第三个主动选择,则是主人公明明知道回到过去招募尼克,最终尼克会为了开门而牺牲在自己面前,仍然成尼克之美,回到过去招募了尼克。
于是,整个故事的衔尾蛇式结构,看起来是决定了一切的命运,但驱动命运的每个关键选项,都是主角这些个体遵从自己内心的道德与正义所做出来的 "选择"。
这就是 "命定论" 前提下的 "自由意志",是诺兰为 "命定论" 与 "自由意志" 二元选择所给出的答案。
2.2 TENET (信条)一词背后的 "Wordplay"
TENET 是回文,想必所有人都看到了。在电影 《信条》中,"信条" 一词的表象是作为组织的名称出现的。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西方宗教在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神秘组织。所以给观众的表意,就是一个组织的名称而已。
而故事中的角色,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选择 "诠释" 了诺兰心中 "信条" 的含义。它并非字面上的教条主义,并非对现有教条的机械服从。服从本身,代表着人物面对已知命运的一种选择。
明明直到遵从某个行动最终的结果不利于自己,却毅然选择了遵从它,因为主人公们源自内心的道德、正义使他们认可这个过程和产生的意义,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或牺牲。
这个主题也并非诺兰的独创,文艺作品中太常见了。本人印象中最深刻的,还是小学时看《JoJo奇妙冒险》第一部中的齐贝林。他修行波纹功时从老师那儿已经得知了自己终将一死,但在战斗中遇到这一宿命时,他选择往前迈出大步,坦然接受自己的结局,并把波纹传给了 JoJo 从而获得了最后胜利。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p5052755.jpg" width="720"/>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当我看到《信条》中尼克微微一笑走向自己的死亡时,心中也是激赏的。
如果要用中文去阐述,最接近的词或许是 "义"。
2.3 从 "命定论" 到 "义不容辞"
西方关于 "命定论" 与 "自由意志" 的二元对立,对于中国文化而言是格格不入的。没有专门解读,我们很难理解什么是角色对话中随口蹦出来的 "自由意志"。
因为中国文化中,"命" 的真正对立面是 "义"。
面对 "命运" 这个命题,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内核,有其乐观主义的一面,如 "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进一步到当代的 "愚公移星"(《流浪地球》)等等。这已经和一神论宗教的解决方案,"启示录"、"诺亚方舟" 截然不同。https://img3.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p5052757.jpg" width="701"/>更大差别其实在于悲观主义的一面。不同于 "西西佛斯" 或 "伊卡洛斯" (蜡质翅膀逐日鸟人)这类通向毁灭的自我崇高,中国人对命运作出悲观主义论断时,即便 "惶惶然如丧家之犬",追求的最高理想仍然是 "知其不可而为之"。
何时停止 "为之" 呢?回答我们说,"生无所息",真正休息的地方,看起来 "睪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息矣"。正所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这个逻辑下,无论对命运的推测是 "过拟合" 式的错误,还是先知般的洞见,都不影响 "义" 的决策。正因为如此,也不需要 "自由意志" 这样的机会主义观点(相信 "chance","odds" 是存在的)去否定 "命运" 的可能性,回避对未来的预判。
既然 "义不容辞",为何害怕去面对各种可能的命运呢?
《信条》中的真正主角 "尼克",他的作为更接近中华文化的 "舍身取义" 了。
可以看出来,诺兰的 《信条》比起他 《星际穿越》里的宿命论来有进一步的发展。《信条》里有《星际穿越》一样的衔尾蛇故事,但《星际穿越》的好结局来自主角对命运的 "无知",而 《信条》里却是对命运的 "无畏"。
2.4 TENET 更深层的 "至善精英" 观
如上所说,诺兰通过电影为 "TENET" 这个词赋予了他自己的理解。这个理解本身是对亚伯拉罕一神论宗教通向自由主义这个历史过程的继承与发展。
曾经的一神论宗教,全都建立在 "命定论" 的基础之上,每个人都是 "命运石" 的奴隶,要在预言中的天启或末日审判之前,救赎自己的原罪。这种服膺于教会统治的宗教哲学,曾经成为分裂成千百个小邦的西欧封建社会唯一的凝聚力,却在大航海时代与文艺复兴时期日渐失去影响力。因为新的生产关系需要的是自由而廉价的劳工,而不愿面对农奴们头顶上那专横的封建领主。
在这经济基础上复兴的 "自由主义" 思想,在殖民主义的需要下保留了 "一神论" 作为社会动员、仇恨动员的能力,同时为之增添了 "自由意志" 的新内涵,当人人都可以与 "神" 对话、选择自己的 "命运" 时,就从政治上打破了农耕时代 "教会" 对劳动力的掌控了。
于是,一神论的 "命定论" 和自由主义的 "自由意志" 论成为西方文艺复兴之后持续至今的文艺创作主题,因为文艺创作的原动力本就是诠释和化解 "冲突"。
诺兰内心的选项,是他一贯的精英性善论。
无论《信条》中人类终将走向资源枯竭后的末日,和《蝙蝠侠》中日趋堕落的高谭,本质是一回事。诺兰从不否认 "命定论" 对人类社会走向自我毁灭的悲观预言(一神论宗教的立论基础)。
而创建 "信条" 的神秘主人公,手中掌握了最巨大的 "权力",但他是一个 "通过考验" 的人,他发自内心良善的决定使得这个杀死所有知情人的孤独者,只是在行驶 "必要的恶",以保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所以 "信条" 的主人公,和高谭市能够监听所有人电话的布鲁斯威恩,超越一切法律制约不受管束的义警 "蝙蝠侠" 一样,是能出淤泥而不染的至善。https://img9.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p5052756.jpg" width="720"/>诺兰一直认为,这个世界需要极少数超级精英,经历过 "考验" 的至善的精英,突破法律和教条的约束,才能有所作为、保护全人类的福祉。这个观点是他在自己大多数电影里反复贩卖的观点。
而 《信条》这部电影将之上升为 "信条" 这个神秘组织,我隐隐约约感受到诺兰 "电影布道" 之下更深层的用意。
2.5 诺兰引而不发的伏笔
《信条》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个动机,一个是未来的人类无法生存下去,想用时间机器摧毁时间本身,让过去的人类有重新选择的机会,这种机会是基于混沌的(chaos)。
另一个动机,是主人公代表的 "信条" 组织为了保护现实中的人类,通过自己的选择和牺牲创造了时间上的衔尾蛇,避免了人类的灭亡。
这时大神诺兰的高度就体现出来了,作为一个故事,《信条》只讲完了第二个动机,却没有回答第一个动机。当摧毁时间的爆炸被阻止后,"主人公" 和 "信条" 这个组织如何看待未来势必到来的,人类资源枯竭、走向毁灭的命运呢?
诺兰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绝不是他没有这个高度或能力,而是他引而不发,留给观众去思考。当他不做回答时,谁也不能替他回答。我只能从 《信条》 这部电影推论出一种可能性:
"信条" 这个神秘的组织,既然能阻止 "过去" 发生的时间湮灭悲剧,他们也具备能力去改变未来可能发生的资源枯竭命运。就像诺兰在 《蝙蝠侠3》中阐述的那样,高谭需要一个义警,需要一个黑暗骑士,如果不是布鲁斯威恩,可以是下一代的罗宾。
2.6 "命定论" 与 "自由意志" 派生出来的四种路线
"命定论" 与 "自由意志" 是文艺复兴后西方文化的核心冲突之一。由此派生出四种路线,反反复复地在西方文艺作品中呈现。
第一种是对 "命定论" 的憎恨,上升为对一切秩序的憎恨,从而虚构出一种要毁灭一切秩序、创造 "Chaos" 以破坏 "命运" 的主义。通常被文艺作品包装为 "安那齐" (但许多安那齐主义者自己反对这种诠释)。
无论是诺兰《蝙蝠侠》里的 "影武者联盟",还是 "小丑",或是继承忍者大师的 "贝恩",都是相同的目标,将高谭和全世界带入 "Chaos" (混沌)。而 《信条》中,毁灭高谭的核弹变成了湮灭时间的算法炸弹,本质上却是一回事。
诺兰总是让主角们把这些反派揍得很惨,但他从未否定过这些反派的最终动机,也就是世界将因为人类的堕落走向自我毁灭。诺兰其实一直借助渲染这些反派,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第二种路线则是对 "命运" 的恐惧,转而变为不惜一切代价去改造命运。最典型的道路是 "逆乌托邦",创造一个极端的极权来控制人类,逼着人们离开那注定的自我毁灭。
这个极权可以是 凝视着大家的 "老大哥",可以是一个监控全局的人工智能系统(例如《我,机器人》),可以是一个安排所有人命运的超级预测算法(《西部世界2》里的雷荷波)……
当然,他们也注定被拥有 "爱" 和 "正义" 的主角们揍得很惨。
第三种路线,则是主角们的路线,出于心中对凡人的 "爱" 使他们既不能接受小丑,也不能接受老大哥。
于是他们的解决方案,是干掉 "坏人","相信人类的爱",让人们和社会自己去选。所以圣斗士星矢只管干掉波塞冬,饥饿游戏的凯特尼斯只管射死总统柯恩,西部世界2的德洛丽斯只管黑掉雷荷波。
这些好人只负责打坏人,未来世界怎么样不关自己的事,于是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过没有负累的小日子,不需要承担责任。
第四种,则是诺兰所在的路线了。既不做老大哥,也不纯粹碰运气,而是需要极少数善良但充满能力的超级精英。
这样的人必须足够自省、足够善良、经历考验,才能掌握那么大的力量。而这种人一定不用掌权,而是游走在体系之外,于是又不怕被 "权力必然导致堕落"。
这些善良的精英躲在黑暗中,随时可以蹦出来敲打前几种人,用精神去感染其他的人,暗中决定社会的走向。这大概是 "自由主义" 的最高境界,如老庄所言,"去其害马而已"。好莱坞大多数超级英雄电影,都在揍类似的思路,无非诺兰的视听文本做得最好。
2.7 我们的第五条道路?
其实,无论是 "命定论",还是 "自由意志" 论,之所以二元对立,因为它们统一于一个更深层的哲学立场上——精英主义。
一神论宗教主张的 "原罪" 说,由 "原罪" 产生了凡人走向堕落与毁灭的 "命运",只能通过 "神" 的 "大清洗" 得以重建。这都是把社会动荡的根源,归咎于所有的平民,并从精神上否定平民改变命运的能力,从而让他们异己化、接受宗教的奴役。
而能够在现世获得 "救赎" 的极少数人,宗教把一切美德都归于他们。这些道德高洁的个体不仅实现了自我救赎,还要牺牲自己承担世人的罪业,进一步引导和拯救其他凡人。
所以拥有原罪的凡人们过着 "命定论" 的生活,而道德高尚怜悯世人的精英拥有 "自由意志",两者看似对立,却从来不矛盾。
上述四条道路的差别,其实都是精英们的路线差别,选择毁灭凡人、统治凡人、放任凡人、守护凡人,然后几个精英们斗来斗去,决定全人类的命运。
《信条》不就是这样吗? "信条" 这个组织阻止了一场并不存在的爆炸,拯救了全人类,但我们只需要活在这个结果中就可以了。
人类社会当然拥有第五条道路。而且第五条道路是所有四条道路的反面。它不认为是拥有 "自由意志" 的精英创造了历史,反而是被认为 "命定" 的那些凡人创造了历史。
我们也曾经拥有一位超级先知,他比所有的世人都看得远,看见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一万年的未来。
在这位先知所处的时代,世上还有许多 "先知" 们,认为自己看到了时代唯一的命运。他们看到的时代命运,有的是历史五个阶段论、只能靠先进时代的精英,不能靠落后时代的凡人;有的是技术决定论,由于必然打败不了敌人,所以攘外必先安内,需要曲线救国忍辱负重;有的是工业决定论,只能一边倒、买不如租,靠强者的扶持来发展。
而我们的这位先知却不同意这些 "命定论",从来不相信因为凡人的愚昧,所以只能依靠其他的精英——用他的自己的说法,这叫做 "不信邪"。
他作为一名先知,却从未说因为先知,所以世人都必须听我的。按他的话说,他只是一个加工工厂,他的先知来自于凡人们提供的一切材料。
而先知终其一生,都是把他这个加工工厂所看见的各种未来,力求告诉给每一个凡人。他相信只有靠凡人们的觉醒,靠凡人们组织起来,靠凡人们行动起来——才能在拥有无数可能性的历史长河的某个节点中,产生超越时间片段的巨大分力,从而影响整个历史的方向。
最符合这名先知的身份,是 "教员"。在他的教导下,背负着 "愚昧"、"懦弱"、"一盘散沙"、"落后" 等种种原罪的凡人们,在峭壁之上凿出了天河,在荒野里挖出了石油,在零下四十度的寒冬里穿着胶鞋冲锋打退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在一穷二白的大地上初步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正是因为无数这样的凡人们,在先知引导下看见了各种命运的可能性,他们共同迸发出来的能量改变了所有精英预言的那些命运 "命运"。
我们这代人所生活的 "现实",正是他们那代人所努力的 "未来",我们是历史的见证者和继承者。
正因为有这样的见识,所以尽管作为诺兰的影迷,喜欢看他每一部作品,但几乎每一部作品我都必须要批判他的深层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诺兰对大多数人 "命定论" 式的悲观,和对极少数至善精英 "自由意志" 的乐观,并不符合我看到的事实。
但如果当代的人收缩了自己的 "视界",切断了和历史的联系,放弃了对未来的展望。也许就真的会像看电影 《信条》时那样,只能看到一个孤悬空中、因果循环、衔尾蛇式的历史巨轮。当人们接受命运的同时,命运也就变成了现实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找一部电影不知道名字怎么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