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豪仕达凯狄仕户外品牌怎么样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怎么样


2022-08-21 17:51
来源:
博尔塔拉报发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月18日,阿克苏盛元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纺纱车间作业。该公司以新疆棉花为原料,年产各类纱线1万吨,坯布8000万米。近段时间,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开足马力赶订单,确保市场供应。 艾则孜·沙木沙克 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面对当前疫情严峻复杂形势,我区广大民营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参与民生保供、农产品购销、物流畅通保障等工作,为打好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力量。
做好民生物资保供
8月19日清晨5时,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的新疆华凌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牛羊定点屠宰场配送中心内一派忙碌景象,几十名工作人员正将新鲜的牛羊肉搬运上冷链车,开始当天的配送。
在乌市重点城区实行临时性静态管理措施后,该公司牛羊定点屠宰场近200名驻场员工全部到岗,分布全市的46间商铺正常营业,每日销售牛羊肉28吨左右。
目前,该公司屠宰量占乌市牛羊肉供应量70%以上。为了保证市场供应,公司从塔城、阿勒泰地区调运活畜进行屠宰加工,并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各项防疫工作。
“公司畜源稳定,可保证市场需求,价格和疫情前一致。每天我们还会根据市场需求调配供应量。”新疆华凌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珲说。
新疆果大大农产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水果专业运营服务商,自10日起参与乌市蔬菜保供工作以来,日配送量从1000包增至1万包。
“17日开始,我们负责乌市和田街片区的社区蔬菜包配送,辖区居民数量大,我们对消杀、货源、配送都进行了细化,争取将新鲜、平价的蔬菜送到居民手中。”新疆果大大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子骏说。
为了拓展货源、稳定价格,该公司赴多地寻找蔬菜货源。目前公司配送的29元蔬菜包中,共有13个种类6公斤的菜品。“我们50人的团队,最快3小时就可以完成3800份蔬菜包的分包。”杨子骏说。
助力农产品销售
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的销售是农民最为关切的事。
8月20日上午10时,位于疏附县吾库萨克镇的疆果果健康食品产业园内,几十名员工在生产线上进行坚果加工。
“8月是中秋节商品的采购旺季,为了满足全国各地客户需求,我们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进行不间断生产,确保各类产品在节日期间送到消费者手中。”喀什疆果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文君说。
随着葡萄、新梅的成熟,疆果果公司同步推出了吐鲁番三色葡萄鲜食水果销售活动,依托公司在国内多个省市设置的产品前置仓,线上销售正常运行。为保证水果不间断发往前置仓,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严格的消杀防疫检测后,可实现48小时内发货。目前,伽师县新梅也同步在该公司的线上电商平台开展预售。
“今年我们计划收购新疆本地各类农特产品10万吨,其中鲜果1000吨以上。目前已收购300多吨木亚格杏、50吨冰糖蟠桃,9月将开展鲜枣、蟠枣、香梨等产品的采收销售。”陈文君说。
开足马力赶订单
18日,在兵团第一师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阿拉尔新农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生产线全速运转。
“目前,企业400多名员工全部在岗,公司日产奶制品100吨,可保障乌鲁木齐、阿克苏等地的日常需求。”该公司生产运营部副经理赵鹏飞告诉记者。
在位于疏勒县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的新疆豪仕达户外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员工们正在为订单忙碌着。
新疆豪仕达户外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于立海说,为保障企业正常运转,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公司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生产不断线。今年截至目前,已完成1万余支钓竿订单生产,实现产值600余万元。
连日来,新疆福克油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一线工人以及技术工人全部在岗生产。在福克油品生产车间,全自动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润滑油、润滑脂、工业特种油。
福克油品公司总经理涂晶介绍,当下正是润滑油销售旺季,新疆很多钢铁、汽车企业都在抢时间抓生产,作为下游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将加速生产确保市场供应,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记者托亚,参与记者米日古力·吾、韩沁言、马伊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3-05-29 19:18
来源:
中国山东网发布于:山东省
鲁疆同心!山东省第十批东营援疆工作成果丰硕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5月29日讯(记者 马文文) 丝绸之路奔腾入海、一跃边塞,早在千年前,东营与疏勒的缘分便在驼铃声中孕育。从渤海之滨到西部边陲,虽相隔万里,千年的缘分在时代的呼声中再度书写。
山东省东营援疆指挥部自2020年3月山东省第十批东营市援疆干部人才进疆以来,肩负重托,奔赴疏勒县援疆岗位,接过了对口支援疏勒的“接力棒”。按照抓实干部人才队伍管理这个根本,围绕项目建设这条主线,聚焦民生、智力、产业、就业、文化等七大重点任务的“1+1+7”总体思路,有的放矢找准援疆工作痛点、解决援疆工作难点。砥砺奋进,引领带动受援地产业发展、保障改善当地民生、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促进当地文化交融,全力推动疏勒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续写了东营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崭新篇章。
民生援疆,用爱聚力幸福生活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群众有需求,援疆就有行动。在民生援疆方面,东营援疆指挥部坚持办好解难帮困实事,从基层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急需的领域入手,落实到群众的吃穿用度,医疗、教育、生产全方位覆盖,不断提升援疆“民生温度”。
医疗卫生方面,疏勒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诊疗设备严重不足。东营援疆指挥部投入援疆资金420余万元,对医院整体院落功能区域进行了重新规划布局,新建设了住院大楼,对原有楼房上下水管设施、电路、消防管道等进行了改造,并采购先进的医疗设备,让百姓在家门口便能看上病、看好病。
东营援疆干部许多良,在担任新疆喀什疏勒县塔孜洪乡卫生院院长一年多的时间里,见证着卫生院三天一个小变化、五天一个大进步,全疆首个在基层卫生院中建立EICU、全疆首个在基层卫生院引进远程心电诊断系统、南疆地区首个在基层卫生院引进国内最先进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系统……他和所有援疆干部一起紧抓慢赶,用心务实,这样的实事不是个例。
三年来,省市两级财政累计投入援疆资金13.56亿元,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纾群众之苦,解群众之难,实施各类援疆项目25大项、596小项,带动医疗水平整体提升,优化整体教育办学水平。一个个民生项目建立,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智力援疆,用心推动“造血”转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东营援疆指挥部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创新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模式,按照高层次人才引领、中坚力量壮大、基层队伍培育“三措并举”的思路,精准引进培育急需急用人才,为疏勒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千余名援疆干部人才先后奋战在援疆工作第一线,大力发展“青蓝工程”“工匠联盟”“种子教师”等项目,带动培养了一大批当地医疗、教育人才,进一步提升疏勒县医疗卫生和基础教育水平,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专业队伍。
此外,东营援疆首次采取“一市包一校”模式,从山东4个地级市选派40名教师,从全省选派37名援疆医生,对疏勒县八一中学、疏勒实验学校、齐鲁疏勒二中、东营第二希望小学4所学校以及疏勒县人民医院、塔孜洪乡卫生院2所医院开展“组团式”帮扶。
疏勒县技工学校副校长、东营技师学院教师王岩说:“我们来这里工作,就是尽量把自己的所学所知留在当地学校,为当地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为了全方位提供疏勒县自身“造血”能力,智力援疆行动还采取了开办“齐鲁先锋”网校等培训措施,将全县15个乡镇、228个村、21个社区的“班班通”设备进行链接,开展常态化科技、文化、国语等教育,有效缓解乡村人才培训阵地不足的问题,为乡村人才振兴持续注入活力。
产业援疆,用力灌注发展活水
富民兴疆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打牢人才基础的同时,仍需做大经济规模,持续注入发展活水。产业援疆行动大力实施“消费援疆”工程,拓展鲁疆两地市场交流对接渠道,加大消费援疆力度,通过嫁接“山东优势”,孵化“新疆品牌”,助力疏勒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将新疆特色农产品外销推介的同时,东营援疆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实施产业援疆的第一要务,聚焦疏勒县当前急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围绕户外体育用品、电子产品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精准招商,主动邀请客商到疏勒进行考察调研,吸引了一批标志性、专业性的龙头企业进驻疏勒。
东营援疆指挥部通过招商引进行业百强企业威海宝飞龙钓具有限公司。在该企业的带动下,新疆豪仕达户外运动有限公司、新疆拓福户外运动有限公司、新疆信诺巧夫户外运动有限公司等13家户外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相继落户疏勒县产业孵化园,有效填补了新疆地区户外体育用品产业的空白,并量身打造了疏勒县户外体育用品生产基地,形成了当地产业发展的新优势,为疏勒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自投产使用以来,疏勒县户外体育用品生产基地固定资产总投资过亿,使用标准厂房60000平方米,生产的高中档碳纤维钓竿、碳纤维自行车、碳纤维钓台、冲浪板、皮划艇、冲锋舟等产品远销欧美及日韩,年产值达10亿元。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疏勒县户外体育用品生产基地已发展成为新疆地区规模最大、用工最多、产值最高、最具活力的户外体育用品产业基地。
产业援疆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精准发力,实现招商引资的不断突破。受援地专属引进的企业福利到民,项目建设持续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疏勒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了肥沃土壤。
就业援疆,用功做好踏实实事
手中有粮,心就不慌。援疆工作落实到人,稳就业促发展,提供大量优质岗位,着力解决受援地群众的发展问题。东营援疆干部、塔孜洪乡党委副书记张宝业表示:“要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不能简单一给了之,终归还是要靠市场,形成持续性的增收机制。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周边农民,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例如引进山东水发集团投资10.6亿元在疏勒县建设新疆喀什(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园,建成7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6500平方米的育苗中心、1000座日光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设施以及水发农校,每年可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培训新型职业农民6000名。经过培训,村民穆萨·约麦尔成为一名山东水发蔬菜产业园工人,“在家门口就业,每个月有稳定收入,不仅能照顾家人,还能学到蔬菜种植技术”,很多群众都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引进国内西瓜产业知名品牌——山东潍坊郭牌西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在疏勒县建设“蔬乐”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1座1008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大棚和106座共计44万平方米的冬暖式日光大棚,带动就业2000余人。
众多的岗位引进极大促进了就业,除了劳动致富,东营援疆行动还充分考虑疏勒县群众实际劳动力,对于没有劳动能力、不具备劳动条件的村民,采用分红等形式助力生产。“鲁疆情”食用菌项目的持续推广,推动了“村支部+龙头企业+农户”的菌类特色种植合作社的发展,吸收54户困难群众入社,当年实现分红30余万元。
东营援疆指挥部三年里累计引进项目210余个,计划总投资180余亿元,助力上万群众自主生产,为疏勒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文化润疆,用情深入群众内心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润疆工作始终坚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东营援疆指挥部大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通过深入挖掘全国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潘玉莲连续30余年致力民族团结的典型事迹,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此外,文化润疆行动将两地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融入到艺术创作中,邀请国内一流专家与自治区杰出艺术家,创作的大型历史音舞诗剧《班超》。该剧以汉简、汉字、汉马、汉画四个汉代典型元素为主,结合新疆各地出土的汉代文物、以克孜尔石窟壁画为代表的艺术元素,构建出整个舞台场景,传递出中华文化广博、深远的特质,让观众从美妙的感官体验中体味文化的奥妙。
同时,为进一步促进鲁喀青少年之间交流交融交往,东营援疆指挥部举办“鲁喀两地青少年手拉手夏令营活动”,新疆青少年亲自走上了山东的土地,近距离接触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体验式观光交流中开阔视野,加深了儿童之间的友谊。
一部部赏心悦目的作品,一场场友好交流的活动,让脱贫攻坚变得诗意盎然。在群众物质生活日益富裕的同时,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形式开展政策理论和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充盈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引导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援疆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援疆干部人才与各族群众感情上有纽带、文化上有认同、思想上有共鸣。
东营援疆干部人才日夜兼程,用爱、用心、用力、用功、用情,全心全意为受援地群众服务。从“带进来”物资、人力,即时解决受援地群众的棘手问题;到“留下来”产业、人才,按需打牢受援地蜕变的命脉根基;再到“走出去”产品、交流,大力灌注受援地发展的活水源泉,东营援疆让受援地群众家中有粮、眼里有光、心中有希望。三年攻坚,大爱无期,短暂的相遇永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落寞,两地友谊在时代的呼声中书写着更多的可能。
黄河之水润天山,山东省第十批东营市援疆工作任务成效显著,为援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相隔万里,却鲁疆同心,援疆的种子势必会在祖国的土地上生长发芽,为中华儿女留下宝贵的记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凯狄仕户外品牌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