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除了什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也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2022-09-13 22:00
来源:
大西北消息速览发布于:北京市(来源:中卫生态环境)
9月是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
一起来学习些民族团结小知识吧!
伟大的中华民族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民族团结基本知识
什么是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指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什么是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民族平等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之一它首先指各民族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的平等。
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新时期民族工作主题:“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核心是什么?
基本特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核心: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为什么要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
因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势,是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不断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也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着眼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强调了民族团结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加强民族团结的方向和路径,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
党的民族团结政策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不仅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大事和各级地方事务的管理,而且少数民族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还会受到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的特殊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原则: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国家统一为原则,任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级自治机关,同时也是国家的—级基层政权机关;二是民族区域自治及其自治机关,必须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规定享有自治权、行使自治权利;于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仅是民族自治,而且还是区域自治,是民族与区域相结合的自治。
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少数民族人口政策:一般规定: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两个或三个孩子;边境地区和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人口特别稀少地区的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三个以上的孩子;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农牧民夫妇可以不受限制地生育子女。
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政策:国家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支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受到了普遍重视、尊重,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政策。
来源:今义堂微信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原标题: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
  习近平同志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把民族团结紧紧抓在手上,坚持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是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全局,对增进民族团结、凝聚复兴力量提出的新要求,为加强民族团结和推进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是新形势下推进民族团结的重要遵循。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中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前途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既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也是当代中国追梦圆梦的力量之源、希望所在。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和合”文化、追求团结统一的民族大家庭。历史上,从建立起高于部落联盟的原始政治机构开始,中华民族经历数次大迁徙、大融合,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天下一家”观念和中华民族文化心理,这个反映中华民族同宗共祖、四海一家共同情结的精神纽带,使各族人民紧紧地结为文化相通、血脉交融、命运相连的民族共同体。正是这种坚持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激励不同地域、不同血脉、不同文明的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侮、抗击灾难、奋斗不息,谱写了一曲曲从纷乱走向统一、从动荡走向稳定,共同发展进步的壮丽凯歌。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这既是中华民族从悲欢离合的丰富历史中得出的珍贵启示,也是新形势下强固自身走向世界的唯一正确选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是当代中国各族人民最大的共同利益。团结就是力量,民族团结既是人心大势所趋,也是复兴力量所系。当代中国由大向强的转变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取决于经济、科技和军事等硬实力的增强,更取决于政治凝聚力、文化向心力、制度影响力等软实力的提升。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离不开民族团结所形成的稳定发展环境支撑,没有民族团结所凝聚的内在力量来贯穿,就无法形成合力,产生强大综合国力。因此,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依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基石。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所在,也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只有坚定地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才能保障中国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把共同繁荣发展作为增进民族团结的关键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经济发展了,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团结统一、实现人民幸福才能有感召力和说服力,才能有更大的促进团结、维护稳定的正能量。习近平同志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坚定不移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同时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争取人心来推动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明了发展对于新疆稳定和繁荣的巨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道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声。我们要把发展作为增进民族团结的关键来抓,把各民族群众反分裂、求稳定、谋发展的共同期盼,引导到投身于发展和改革的实际行动中去。
  实现新疆的大跨越、大发展,要应势而动、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要充分抓住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把自身区域性对外开放战略融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去,用好用足中央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好政策,利用好其他地方支持支援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在加快发展中促稳定、求进步、谋繁荣,实现到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新疆与全国同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边疆地区的发展最终要让各族人民受益,改革成果最终要惠及全体人民。要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使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坚持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大事、民生实事,把中央的支持、各地的支援、自治区的投入重点用于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的各项惠民政策,实实在在办好教育、就业、医疗等民生实事,让广大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解决好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更好地维护各族群众切身利益,让大家共享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从而汇聚起推进发展改革的强大力量。
  抓好民族团结这个新形势下最大的群众工作
  人民群众是实现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稳定的根本依靠力量和主力军。新形势下搞好边疆繁荣稳定工作,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依靠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帮助群众,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我国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以上,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很大比例。同时,我国还拥有上亿信教群众,尽管在总人口中比例不大,但绝对数不小。我们党一贯注重团结各民族人民,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和非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宗教信仰的各族群众都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新形势下,民族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发展民族团结,就要促进宗教和谐,这是新形势下最大的群众工作,迫切需要我们以更加清醒的头脑、更加科学的思路、更加扎实的作风开辟新的工作局面。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既要充分尊重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维护合法权益,增进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团结,又要加强信教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民族团结和统一的社会共识;既要阐释和弘扬宗教教义中向善、慈悲、宽容、中道等伦理准则,通过科学解经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确理解宗教教义,又要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发展进步要求的阐释,积极宣扬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好的理念,引导群众增强法治意识和文明观念,使之与时代进步合拍,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加强民族团结,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宗教极端思想。境内外“三股势力”打着宗教的幌子,驱使、控制、愚弄信教群众,策划实施暴力恐怖活动。他们漠视基本人权、践踏人道正义,挑战的是人类文明共同的底线。2000年《世界宗教与精神领袖千年和平大会宣言》指出:“我们的世界被暴力、灾难、战争和各种毁灭行为所破坏,而这些行为常常被说成‘以宗教的名义’。”境内外“三股势力”策划实施的暴力恐怖活动,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这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恐怖主义对各族人民的共同挑战。这些暴力恐怖活动的背后,都隐藏着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子。对宗教极端思想的放任,就是对人民群众的伤害。近期发生的多起暴力恐怖案件再次表明,边疆民族地区是境内外分裂分子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祖国统一的重点区域,是反分裂的主战场。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疆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把做好边疆民族地区的群众工作作为治边稳边的根本,贯彻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把民族团结的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抓,最大限度地把边疆各族人民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使我们党在边疆民族地区拥有最广泛、最深厚、最坚实的群众基础,牢牢掌握斗争的主动权,齐心协力打好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稳定这场硬仗,为边疆民族地区繁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创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赵周贤、汤俊峰)分享到:
(责编:万鹏、谢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除了什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