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读书心得1500字后感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1500字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激荡三十年读后感15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1500字 篇1  这段时间里,我沉浸在这本《激荡三十年》中久久不能自拔。作者吴晓波先生站在国际视野的高度,透过民间观察的角度,用真实和激情相交融的优美文字,整体和个体相结合的描述手法,将一部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企业发展史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客观、全面、细致、生动地再现了几代企业家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与迷惘、喜悦与伤痛、成功与没落、经验与教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借用这样一句颇为矛盾的话语可能的确反映了1978到2008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  作者按照编年的体例介绍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每年出现的重要事件或现象,并归纳出这些事件或现象的原因,并在每年都附上一个典型的案例介绍,如广为人知的禹作敏倒台、健力宝的沉寂等。可以说颇有当代中国经济资治通鉴的感觉。作者以尖锐的视角帮我们概括了中国这三十年这样一个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早期、初期,在国家呵护和政策扶植下一批国营企业拔地而起,茁壮成长,但当时代渐渐步入改革开放成长期后,国家开始放手这些溺爱的“孩子”时,他们开始掉队了,他们原有的市场开始不断遭到自主能力更强的'民营企业和私有企业的猛烈蚕食,有些国企甚至砰然倒下。这10多年间,国营企业、私有企业、以及股份制公司的兴衰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有强烈的政府和民营资本博弈的色彩,改革之前,政府掌握了基本上所有的经济资源,而改革便是让民营资本一步步向国有经济领域发起进攻,这其中有成功,有失败,有挣扎,于是便有了书中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中国企业的三十年历程,有多少激动人心的辉煌,就有多少令人揪心的陨落。过去我们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现在我们发现,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年,一时风光无限,不久就销声匿迹。即便是一些巨型企业,也难以幸免地经历了从神话到噩梦的轮回,“泰坦尼克现象”此起彼伏。究其原因:正是在这个激情年代中,中国企业界和企业家形成了一种非理性的市场运营模式和思维,涌动在激情之中的那股不可遏制的投资和扩张冲动,上演了一出令世界瞩目的中国企业崛起大戏,可也正是这种过度泛滥的激情把中国的市场推向了新的无序和盲动,使如今的中国市场呈现出非线性的迷乱态势。更要时刻警觉的是,一旦我们因盲目自信、自我膨胀、急功近利而丧失理性,就有可能撞上那足以令船毁人亡的冰山一角。  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懂得了两个道理,时势造企业,识时务者为俊企业。在中国特定的国情背景下,事业要有所成就,一定要及时关注中央的政策走向,把握历史的风向,因为根据“丛林法则”——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种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积极反应的物种。只有能够不断适应政策及时代变化的企业才能长治久安,才能长盛不衰。企业这样,人亦如此!  读罢《激荡三十年》,不禁让我想起《三国演义》中的卷首词《临江仙》中那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十年的中国企业史,在历史的长河只能算是很短的一段,但由于处在改革开放这个时代背景中,却显得尤为不平凡。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有人窥见先机,一跃而起抓住了机遇,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和急速的膨胀;有人随改革的进程,在不断廓清思路的拉锯中起起伏伏;亦有人始终站在政策的前端,捞取着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的厚利;还有更多的人,他们以自己的勤勉、奋斗在这个英雄的年代,大写英雄的历史。作者的写作目的绝不是简单地为这段高歌猛进同时又充满曲折的30年商业史歌功颂德,恰恰相反,他正是要用饱醮激情的笔触,“在事实和理性的层面上抽丝剥茧”,为我们揭示“一个空前复杂而大半面目未清的时代”。同时也告诫我们,在进入改革发展事业的“深水区”,更要摒弃早已泛滥的激情和“自我崇拜的热焰”,以一种更理性的思想状态,更良好的职业操守、更奋发的拼搏精神,努力走向希望的春天,真正成就企业的不朽。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1500字 篇2  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六十年有余,若以1978年召开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界线,则前后两个时期刚好在这六十年中各占三十年的时间。而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三十年来所生所长的环境正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年代。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前三十年,我对那个时代的认识只能来自父辈的描述以及历史课本,而这最近的三十年,却是亲身经历并体验着国家、社会乃至身边的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改革开放的前些年正值懵懂孩提时代,对于很多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事情并无太多感触,但是当读到吴晓波先生所著的《激荡三十年》一书时,却如同又被打开了一扇时光之门,让我回归到那个时代,重新审视了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激荡人心的三十年历程。  《激荡三十年》这本书主要为我们描述了数百位中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们在1978年至2008年的三十年间的奋斗历史。文中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代表着中国改革开放缩影的这些企业家的成长历程。其中不乏王石、刘永好、任正非、柳传志、史玉柱这一代人的发家史和奋斗史,也有像丁磊、陈天桥、马云、江南春、求伯君这样在当代中国IT界叱咤风云的精英人物。同时,也详细记录了年广九、孙大午、褚时健、牟其中、唐万新、禹作敏、张国等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命运沉浮录。时至今日,无论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名人是成为福布斯富豪榜上的翘楚,又或是锒铛入狱成为阶下囚,又或是泯然众人成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激荡三十年》都将他们作为这本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例子,用他们的成功或者失败之路勾绘出一幅白描版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画卷,同时,也为世人讲述了一段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崛起的历史。  《激荡三十年》这本书之所以能够引人入胜,在于它既不是空洞无物的历史书,也不是虚拟缥缈的幻想小说,正是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个人经历,栩栩如生而又朴实无华的将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记录了下来。作者理性的站在各位普通企业家的角度,以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角分析了这些企业家的崛起史或是从成功走向末路的过程。这样,就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从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中,我们才真正了解到了衣着光鲜的成功者背后,也曾付出无数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努力,更加了解到这些创业者成功以后面对各方面出现问题时的种种困境。也许我们并不能深层次的去挖掘到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真正原因,但是起码我们通过这本书,真正还原了历史,感受到了那个时代。而这,恰恰是当今很多青年人所缺乏的。我想,吴晓波先生是否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才以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意在提高大家关心、了解国家经济发展历史的兴趣。事实上,这本书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同时,通过这本书中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回顾,透过这些各种各样的现代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和发迹史,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时势造英雄,这些风云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离不开时代的大形势,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无古人并无成功的道路可借鉴,因此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正如婴儿蹒跚学步,需要不断调整自我,不断明确目标,这样就不可避免影响到个人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先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事,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处事的方式是决定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是对受数千年封建主义思想紧紧束缚的人性的一次解放,但是并不意味着做事可以完全自由主义,如果不能坚持基本的价值观、道德观,在改革的过程中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则最终必然要走向旁门左道甚至锒铛入狱。  以上是读完《激荡三十年》后的一点点感触,我想再过三十年来读,《激荡三十年》仍然是一本好书,不仅在于其以纪实手法描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段激动人心的岁月变迁,更在于它激发了青年人对国家经济发展史的兴趣。【激荡三十年读后感1500字】相关文章:童真,激荡日记02-07激荡的意思与造句07-01蚂蚁精神的激荡作文01-30信任还在我心中激荡作文01-27激荡人心的励志句子(精选50句)11-19《激荡三十年》读书笔记10-12激荡三十年的读后感08-23激荡三十年读后感范文07-23豪情激荡的元旦祝福语12-27《激荡三十年》读后心得06-15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范文600字  《激荡三十年》是一本浅显易读的好书,它用平实的文字记录了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发生在祖国大地上激动人心的人、事变迁,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描绘企业家们奋斗历程的同时,让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有了清晰的了解,对三十年来各事件发生的前后逻辑因果关系有所了解。  读完这两本书,掩卷而思,究竟它能留给我们点什么?书中描绘了中国的企业家们如何进行原始的积累,他们中有成功的,甚至有成为福布斯富豪的,有失败的,最终沦为阶下囚的,也有沦为普通百姓的`。不敢怎么样,他们的探索至少告诉我们,他们有着令人敬佩的顽强生命力和创造力,能把握时代的脉搏,走在了时代前列。也许,在当时,有的人所走的路是被禁止的,甚至被披上种种政治色彩,引发至阶级斗争的高度,但不可否认,随着时间的变迁,他们所走的路被市场经济证明是正确的。三十年间,利益与风险的角斗铸就了企业家不平凡的成功路,正应了一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改革开放探索路上,真理与无知更替着,国家在这些勇敢者的带领下,跌跌撞撞地像个小孩,追赶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  不敢想象,如果没有这些勇敢者走出来,冲在时代的前列,改革开放会不会如此成功?我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大部分时间,切身感受了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一次一次听着勇敢的企业家们如何开拓属于他们的王国,这次看《激荡三十年》更给了我不小的触动,看来善于把握时代脉搏,走在时代前列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这是个快节奏的时代,稍不留意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抓不到时代赋予的机遇,我们无论做什么都须紧扣时代的脉搏,抓住发展的机遇,做不到时代的领军者,至少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激荡三十年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激荡三十年》读后感05-25《激荡三十年》读后感作文08-07《与专家对话感受心灵的激荡》读后感900字08-20激荡心灵的故乡随笔散文02-25激荡心灵的故乡抒情散文07-24成长在困难中激荡作文04-10心灵深处的激荡_600字01-21千年来激荡人心的名句07-25激荡过后还剩下什么随笔散文06-03
读《激荡三十年》有感3000字  读《激荡三十年》有感3000字  经济16-1 葛源方  注:此为中央财经大学陈运森老师《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学生作品  《激荡三十年》一书讲述的是1978至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企业改革发展史,对三十年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大事作了全景式的描绘。其实它也是一部中国崛起的历史,摒弃了从传统枯燥乏味的文件陈述,以鲜活灵动的典型形象,记录着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数百位企业家的成长经历,书中既有任正非、柳传志、马云、、吴仁宝等成功的典型,也记述了禹作敏、牟其中、姬长孔、沈太福等人的命运沉浮。全书以编年体的写法,透过一个个企业家的成功或者失败,勾绘出一幅中国经济三十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  一如笔者所述:"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读罢全书,我主要收获以下几点感触:  01  改革与违规  "很多时候,改革是从违规开始的。"  说这句话的是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城的温州基层干部陈定模。80年代中期,他怀揣一张图纸建设龙港农民城,使原来的小渔村成为了中国第一座农民城。根据当时国家的政策,"国有土地不得私自进行商业性转让",陈定模大胆突破,通过土地有偿出让的方式集资建城。  在当时那个年代,意识形态严厉地钳制着经济发展的咽喉,形式主义、平均主义的盛行和贫穷人民对财富的狂热产生剧烈的碰撞。经济特区建设之初,福建项南、海南雷宇、广东任仲夷,这些地方大员纷纷压上了自己的政治生涯,顶着社会舆论,冒天下之大不韪,一力推进改革开放。  "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的小岗村,78年立下生死状,分田到户搞包干;在全国一样穷的年代,穷出了名,穷成了洼地的华西村,69年在村里偷办起了五金厂;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牟其中、王石在浙江、珠三角一带做起"倒爷",依靠灰色收入积累原始资本;鲁冠球在改革开放前夹缝里搞乡镇企业,绕开民企重重暗礁和国企竞争。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苟延残喘,一无所有的冒险者孤注一掷,有的一步登天,有的昙花一现。  窥一斑而知全豹。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公司一直是在非规范化的市场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数以百万计的民营企业在体制外壮大,在资源、市场、人才、政策、资金甚至地理区位都毫无优势的前提下实现了高速的成长。而这种成长特征,决定了中国企业的草莽性和灰色性。正如书中所说,这三十年来,中国商业圈出没着这样的一个族群:他们出身草莽,不无野蛮,性情漂移,坚忍而勇于博取。他们的浅薄使得他们处理任何商业问题都能够用最简捷的办法直指核心,他们的冷酷使得他们能够拨去一切道德的含情脉脉而回到利益关系的基本面,他们的不畏天命使得他们能够百无禁忌地去冲破一切的规则与准绳,他们的贪婪使得他们敢于采用一切的手法和编造最美丽的谎言。  三十年风雨走来,这种从违规开始的改革,带来的不仅是一批走在时代前端的冒险者的成功,和一批批如雨后春笋的民营企业的崛起,还有突破重围习惯于"闯红灯"的后遗症,而这也造就了我们现今所看到的中国问题。  民营企业的草莽性和灰色性,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法制建设的滞后,以及因此而带来的改革者对现行法律的漠视与破坏。三十年改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跨越,其中产生的动荡和混乱,使得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呈现出本能的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则使得容易产生短期化的行为,追求短期的利益和发展,对产业和市场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长期准备。所有这些后遗症,随着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增长,在日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越来越展现出它的不适应性。  02  英雄与时势  梁启超先生在著作《李鸿章传》中曾写道"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而通读《激荡三十年》下来,感觉更像是在讲述一个道理――顺应时势者为英雄。  那个年代,每一个人都有权利选取参与历史的方式,每一种方式又都暗示着历史的必然选取。在这跌宕起伏的三十年里,很多企业和企业家因为把握政治脉搏潜力而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命运。  鲁冠球长于政策,也赢于政策。79年,鲁冠球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政府打算大力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他调整战略,集中力量发展汽车装配业务,很快成为全国仅有的三家万向节定点生产专业厂之一。他看到了国家出台的农机厂政策,看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看到了国家鼓励汽车产业的风口,才有了现在的"万向系".可以说,鲁冠球的每一次机遇,每一次转型都是顺应时代的潮流,都是相当具有政治智慧和政治眼光的选择。  不同与鲁冠球这样的时代弄潮儿,健力宝的李经纬成为了政企博弈中的牺牲品。1984年,健力宝之所以能横出空世,归功于李经纬一个跳出常人思维的想法和举动。为了让世人知道健力宝,李经纬将目光瞄准了洛杉矶奥运会,豪掷25万元赞助了12支国家队。那一年的奥运会,许海峰、李宁一战封神,女排更是以勇不可挡之势登顶,引发举国沸腾,健力宝因此一夜成名。然而,在那个中国经济野蛮生长的年代,李经纬出其不意地创造了奇迹,又因时运和性格铸成了悲剧。2000年前后的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变革大潮中,处置国有企业产权的时候,握有生杀大权的地方政府由于对经营层的极端不信任,外加此时健力宝集团又饱受效率低下和人心涣散的诟病,最终成为跨国公司和资本经营者们争相追逐的猎物。那一轮"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中,李经纬的"以身试法"恰恰彰显了资本在政治搅局中的脆弱,而整个产权改革中暗箱操的大环境也客观造就了政府与企业间产权分置时的互不信任。  众多民企在一轮又一轮改革中的浮沉起落向我们深刻阐释了一个道理"识时务者为俊杰".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时刻保持对政治和政策的敏感度,尤其是在行业选取、经营地域、资金调配等诸多方面需要顺势而为,才能趋利避害,发展壮大。  03  财富会改造一个人,如同繁荣会改变一个民族  吴晓波在写完这本书的时候写道"财富会改造一个人,如同繁荣会改变一个民族一样",但是,接下来他就提到"我很庆幸活在这个时代,但我希望他快点过去。"  一如狄更斯在他的《双城记》中这样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1978年~2008年的中国,在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2008年~2018年的中国,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一跃成为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大约是日本、德国、英国的GDP之和。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注定面临着解决不完的问题。面对来势汹汹的各种问题,中国有着在其特有政治体制下作为一个超大型社会克服、消化问题的独特能力。当我们站在时代的大潮中央,被裹挟着前进,往往无法辨认一个正确方向,一如我们不能确定在未来中国经济是会变得更好或是更坏。  但眼前所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跃式发展并非假象,相信所带来的巨大繁荣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一个民族。  读罢全书,不由感慨作者笔力之深厚,流畅的文字间既有纵观三十年风雨的激情澎湃,又不失细腻、冷静和睿智。全书从细微之处切入,逐渐为读者铺展开一张描绘着三十年中国企业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的宏伟画卷,以小见大,发人深省。  正如吴晓波书中所说:"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是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读《激荡三十年》有感】相关文章:【"四学四争"学习心得】红色基因激荡奋进力量07-17校长随笔:激荡与谋变 ――一个成长中的民办校长的反思04-25读《窃读记》有感12-30读窃读记有感01-11[热门]读《窃读记》有感07-04读追问有感07-19读《追问》有感06-06读《长征》有感07-19读《客家》有感06-10读《猫王》有感11-0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激荡三十年读书心得15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