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乒乓球突然感觉特别差员输了球说输了就继续好好调整,算不算心态好的表现?

初高中野球,大学被收编为正规军的来说说1)野球玩家竞争是很激烈的……中学时学校全住宿制,一千多学生一共6张乒乓球桌,僧多肉少,打的都是流水局,下午下课到晚自习开始前,每张桌会有8到10个学生。两个学生在台上打,其余人端着饭盒耐心排队,打6分局,谁输谁下去,下一个上来打,输者回到队伍末尾,依次循环。在中学时我的常态是上了台就跟生了根一样,一局一局赢下去,除非遇到其他3个“恶人”。如果在台上扎根太长时间,一般我就主动退位交班,因为得去洗澡了。嗯,我和另外三个打得比较厉害的统称为中学乒坛的四大恶人。打得多了,不用组织统筹,6张乒乓球桌就自动分成了高端局,中端局和低端局。你要是打得菜的,排队等个七八局,上得台来遇到四大恶人,咣咣咣0:5滚蛋,不但丢人而且也浪费时间对吧。所以小萌新看到“四大恶人”在哪桌打,就知趣地不在这儿排队,投奔低端桌去了。如果两大恶人分在两桌脚踢幼儿园,幼儿园学员们就会抗议,把恶人赶到同一桌去竞争。咳,不唠叨了,总之,从野球堆里崛起的选手,普遍有这样的特点:心理素质稳定,临机变化的意识强。流水局打的不是21分,也不是11分,是6分啊,而且连输5个是0:5光蛋下场的。如果心态不稳一不留神就滚蛋了,如果现用的打法被对面克制,不马上调整的话,也是瞬间滚蛋。2)野球玩家怎么学技术?我们中学有篮球足球比赛,没有乒乓球比赛。全校4个体育老师没一个教乒乓球的,野得不能再野了。所以那时候我们学乒乓球技术的途径是——看电视。每个教室都有电视,晚自习前能看会儿新闻联播,周末则可以自由使用。不过,自由使用也不能锁定乒乓球比赛,电视机是全班共享的,周末女生要看言情剧,男生口味多样,要看意甲的,要看乔丹的,要看电影频道的……如果有乒乓球赛得到隔壁3班去看,因为四大恶人当中有一个是3班的班长,掌管电视柜钥匙……看电视毕竟是野路子,看了刘国梁打球,学校里就有不止一个人发球的时候猛跺脚(然而跺脚发球并没有什么卵用)。只有平素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人,比如我,才会总结出一些有用的技巧。不得不说那时候乒乓球比赛的解说技术含量很高(90年代末),其实很多技巧并不是看画面明白的,而是听解说说的。我看电视总结的技巧有相当一部分是发球技术。发球是乒乓球手唯一不会受到对手干扰的技术动作(此知识源自某次乒乓球比赛的解说词),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在野球环境下练出来的。所以这是野球手的第二个特点:如果野球手善于动脑子钻研,很可能会有一手不错的发球技术。还有步法和站位。上了大学后,系乒乓球队招人,我就去了,“试训”的时候系队的教练在一边瞅,打了两三个球教练评价了一句:“嗯,野球手。”再打了三五个,教练:“咦,你跑得还挺勤的,中学时到底有教练教你没有啊?”我:“没有,我看电视学刘国梁的。”教练:“……”平复了一下心情,教练:“不过你虽然有移动的意识,但步伐不是太正确,急了容易受伤。这样啊,你先留下吧,我给你调整调整。”于是,我这个野球怪咖因为步法还行,成了系队新人的一员……3)野球手的弱点因为既打过野球,也当过正规军,所以大概能总结个几点。首先最普遍的弱点是中远台对攻能力弱。稳定地拉弧圈是需要长时间对练的,而且要持续地练才能保持手感,正规军如果三天不练上台打胜负局,前20个球肯定输得一塌糊涂。(至于题主这样的10年没打球的“前”正规军……)总之,野球手大部分没有长时间对练训练的机会。正规军打野球手,从发球和接发球开始就往远了拉,不给野球手近台弹拨攻击的机会,就能进入自己的节奏。第二普遍的弱点是反手能力弱,反手拉球也需要长时间对练,反手要能打上力量需要步法跟上,这些都是野球手普遍存在的短板。第三个弱点是步法,所以,对野球手进入对拉,多打变线,肯定没错。4)我们是乒乓球王国,是因为我们有多姿多彩的野球玩家群体。最后一点是纯抒情,不准备解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乒乓球突然感觉特别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