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玄幻小说毒药名字大全可以自创吗

第一次写小说,别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慢慢提升,但有一样必须马上 GET!网文新手,一定要学会「破圈」!有人一定就会直呼哦买噶,第一次写怎么可能写出破圈的东西?NONONO,小助手不是让你作品破圈,而是要做到思维的破圈~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跳入思维惯性的圈子里,写小说也不例外。可是这样会跳入千篇一律的怪圈。所以今天,小助手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学会打破「万一······怎么办」的思维惯性。这样,你构思出的故事内容和情节新颖独特,令人眼前一亮。小助手根据《怎样写故事:小说与剧本创作的6W原则》一书中提到的技巧,和大家一起康康如何打破思维惯性,话不多说直接上眼~ 温斯顿·丘吉尔曾说:所有的想法都要考虑进去,无论有多古怪。每一个故事,从最简单的图画书到史诗般恢宏的小说,都始于这样一个问题:嗯……万一……怎么办呢?不是说我们要去故意问这个问题,正好相反,故事的灵感往往都源于无意中的小事所激发的想象力。就像午夜时分,一颗鹅卵石击中了你的窗,但你的感受却是一块巨大的岩石将窗户撞成碎片。激发小说创作灵感的可能是一闪而过的念头、影影绰绰的想法、一张摄人魂魄的图片,但是它挥之不去,将你弹射出熟悉的确定世界,进入一个迷人的、尚未被涉足的不确定世界。这就是我们需要故事的原因:突发事件总是始料未及,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需要作家们去探索那些万一发生的情境。第一步是将最初闪现的念头转换成一个站得住脚的假设问题。这听起来很简单,是不是?好像你要做的就是在寻常的生活中探寻到不寻常之事,把「万一……怎么办」这几个字重重地摔在它面前,开始着手写作。事实上,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是这样学习写作的。唯一的问题是,这一招并不管用。纯粹靠想象编出一场决然的突发事件,并不是故事需要的假设问题。一、幼儿园学的知识(包括现在学的)都大错特错很多作者呕心沥血,多年磨一剑,但最终呈现出来的不过是一堆宏大、曲折、不寻常的事件。这些稿子也是被出版代理商拒稿的那 96% 的一部分。手稿所附的信件内容透露出作者胸有成竹,很显然,他们不仅确定自己写的是个故事,还确定它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他们并不傻,甚至可以说博学广智。为什么这些原本可以成功的作者都错得如此雷同?那些关于故事的错误观念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因为,「故事是一堆宏大、曲折、不寻常的事件」这个观念早在幼儿园时期就已在我们的意识里生根,从那时起就不断被强化,这也难怪想要把它连根拔除难如登天。基于这个观念的写作教学导致了很多失败。所以,让我们重返小学,来看看我们含辛茹苦的老师们如何不经意地把一些观念灌输给我们;再来看看脑科学如何解释这些观念让人如此信赖的原因。好,想象自己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现在,老师告诉你,创意写作的时间到了。你拿出笔记本,取了支铅笔,等着她给你提示语,就是你要写的那些假设问题。下面就是这些提示语,这些问题从新泽西国家考试的假设问题中精选出来,这里做了删减:假设小美正沿着沙滩散步,她发现一个漂流瓶,里面有一条留言,她该怎么办?请写一个故事,想象下她接下来会做什么……假设小明醒来,发现他家后院有个城堡,他该怎么办?他听到里面传来奇怪的声音,然后……假设你走进班级,发现课桌上有个闪闪发光的大箱子,你会怎么办?你打开箱子,发现······很显然,这些假设都设定了宏大、曲折、不寻常的事件。人物认为将要发生的事往往被意外打断,迫使他们面对突发事件,目前来看,没问题。它看起来是个像样的故事开头,是不是?因为事实上,它很符合大脑的喜好——不同寻常的事、罕见的事。我们必须马上全力关注,否则只消一转身的工夫就会发生让人崩溃的事情。因此,「突发事件」还有一个说法是意想不到的事。意想不到的事让我们充满好奇,所以用那些提示语开启一个故事看起来非常完美。但问题是,这些意想不到的事很难展开,因为它们缺乏我们之前谈到的那个重要因素:上下文。我们来看看,那些写不成故事的提示语是如何忽略上下文的。二、你让我意想不到!意料之外的事能瞬间抓住我们的注意力,因为它来不及思考。一旦被吸引,我们自然而然地开始着手弄清故事里在发生的事,最好再推测一下是要肝肠寸断还是卿卿我我。对意想不到的事做出这种「坐好,保持警惕」的反应,是一种求生机制;如果不这样,我们会美滋滋地对所有投过来的警示牌视而不见,因为除了寻常之事,我们没想过还有什么事情会发生。然而,意料之外的事将我们从熟悉的路线上转移,迫使我们考虑可能发生的现实:你确定把车停在了屋子前面,但是现在不见了;你期盼着重要的另一半能六点钟到家,但现在已经深夜十二点;你很确定你的狗训练有素……哦,哦。突发事件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它要么颠覆我们认为将要发生的事,要么在我们设定好的计划里加入了一个必须马上去处理的小插曲,哪怕原来的计划只是下班回家,订外卖,看第一千遍《甄嬛传》。一旦打破一个模式,你就不得不重新思考那些你深信不疑的东西。大脑就是这样运作的。科学家称之为「模式饥渴」。这就是为何我们从出生起,就不断地探测可靠模式的范围。如果我大声哭,我的妈妈就会给我喂奶。懂了!原本看起来随机、混乱到令人抓狂的事,在特定模式的作用下,变成了可理解、可信赖的秩序,令人心安。想一下:如果做这件事,就会发生那件事。注意,并不是说我们喜欢这个模式,只是意味着我们懂得如何与之安全沟通,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往往我们明知它是恶魔,还能与之密不可分。一旦我们识别出一个模式,就会给自己编个故事来说明它是怎么一回事——解释背后的「为什么」,因此得出应对办法。然后我们就把它忘得一干二净。大脑就是这样。不是我们的记忆出现了错误,而是我们已经把信息强塞进了我们信赖的无意识,一天中有三万五千个决定几乎都是那部分大脑做出来的,从而保证意识常处于警惕状态,没错,提防狡猾、老套的突发事件。我们很少去想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所以我敢打赌,昨天晚上睡觉之前,你们没有一个人在想,啊,我真希望明天太阳能升起,因为有一大堆事情要做,如果不升起的话,肯定要耽误事。但是想象一下,如果太阳没有升起,会怎么样?找一个习以为常的模式,打破它!这才是应该写进故事里的事,因为掌控这种局面必定超出了我们正常范围内的驾驭能力。所以,假设问题应该围绕着一个打破模式的突发事件进行。那么,如果这样设想,「万一太阳不升起来,怎么办呢?」然后开始写你的故事,这样有什么问题吗?问题大了。如作者 @闲得无聊的仙女 在盐选故事《小醋精》中,女主因在实验楼遇到了变态,慌不择路跑进了男厕所。哎,这时看见有人在,便像看见救命稻草一样抱住,因为害怕,便一直跟着这位男同学。没曾想,却是缘分的开始。所以,要学会制造一些突发状况。三. 没有被充分利用的假设毋庸置疑,从幼儿园起,那些设置假设问题的人,都是有预设答案的。故事最开始确实因意外而起,它颠覆了我们的期待。但是就整个故事而言,远远不止如此。因为即便小明发现了城堡,你在书桌上发现一个大箱子,小美在瓶子里发现一条留言,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这些事物的确打破了人物熟悉的外部模式,但是除非我们知道它们对弗莱德、玛莎和简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否则就只是一堆不寻常的事件而已。不仅不能扩展为一个真正的故事,而且它连任何联想都启发不了,只会引起这样的反应:哇!这太诡异了!无论作者是八岁还是八十岁,那样的假设问题都会让他深受打击,因为它们混乱无序,因此毫无指向性,并缺乏意义。从那样的假设问题开始写,你可以写出任何东西。弗莱德发现他是个国王!或者是个巫师!或者是他的玩具都活了!那应该是无拘无束的,是不是?你可以放飞自己的想象力,看看它会把你带向何处。但是有一个与直觉相反的事实: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并不是解放了你,而是将你束缚得不能动弹。大量的研究显示,我们面对的选择越多,我们越可能任何选择都做不了。不仅如此,选择过多常常会引发焦虑。当你有无数选择的时候,你怎么能知道哪一个是对的?万一选错了呢?在众多选择面前,不管你选哪一个,哪怕遇到一丁点挫折时,你内心都会有个扬扬得意的小声音扯着嗓子说:「看,我告诉过你应该选另一个!」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看到写作提示时,常常呆若木鸡。不幸的是,在无尽的选择面前,那些可怜的小孩不像大人那么有优势,比如大人可以突然间想起,嗯,对了,我们肯定需要先去清理下冰箱,等会儿再说。不,被老师盯着,那些孩子不得不写点什么出来,但他们写出来的东西通常是一串同样夸张、随机、无意义的事件,听起来是这样的:小明走进城堡,发现一个来自火星的小丑。他乘坐一架外形像独角兽的宇宙飞船而来,小明跳进飞船,穿越到了中世纪,那里有一个骑士正在和一个有紫色触角的巨型章鱼搏斗,然后小明醒了过来,发现原来是一场梦。结束。你明白我的意思吗?那些提示语对创作一个真正的故事没有任何帮助,所以那么多孩子的故事结尾都说这是一场梦。我们在八岁时就知道,一旦叙事的坑给自己挖得太深,唯一的出路就是:宣布这是个梦,再继续往下写。悲哀的是,在我们小学毕业后,仍旧不理解什么才是一个有效的假设。怎么证明这一点?下面说三个提示语,都是曾经让孩子们抓心挠肝的假设问题。它们选自全国最受欢迎的创意写作基地之一。考虑到篇幅有限,这里对提示语做了压缩,但是主旨不变:如果有个巫师对你施了惊悚术,然后你高举匕首,准备好咒语,朝着可恶的巫师冲去,这时发生了什么?如果你半夜被一阵犬吠吵醒,朝窗外一看,只见一张脸对着你,你该怎么办?如果在当地集市上,一个算命先生告诉你将要遇到两件事:一件好事,一件坏事,你会怎么办?这些假设问题之所以不理想,是因为尽管每一个问题都不寻常,都具有外在戏剧性,但是这样的突发事件不足以驱动故事的发展。就它自身而言,只不过是彼时彼刻发生的一个外在问题,只要在表面下点蛮劲就能解决。因为,如果没有悬念,情节就会只关注这个离奇事件,而不关注这个事件对某一个人产生的具体影响。它们只是一堆宏大、夸张、不寻常的事件,这一点要重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的小说就是在这里停滞不前,以至于最后无疾而终。四、主旨是什么?或者说如何让假设问题去开启一个故事你的小学老师好心好意教你一些东西,为什么一定要把它们抛弃呢?因为它们已经植根于你的意识中,并一直在影响你对写作的认识。你只要瞥一眼热门写作网站上的写作命题就会发现,缺乏语境的命题是写作必备,这一观念已经被深深植入我们的集体写作意识中。自从你五岁起,它就被无声无息地内化了,很难清除。若想将没有启发性的假设问题转化为跳板,写出实实在在的故事,需要一个具体的策略。因此,需要为外在命题提供一个内在的核心。具体该怎么做呢?就是问一个问题,成年人在某个念头灵光乍现的瞬间会问的一个问题:你的主旨是什么?不同年龄层的作者都很容易无视一个简单、基本的问题:所有的故事从第一页起,就都有一个主旨。也就是说,身为作者,你在动笔写第一页时,就要知道主旨是什么。更关键的一点在于,故事主旨确立了一样东西,这也是那些流于表面的假设问题共同缺失的:主人公内心矛盾的原因。换言之,故事的核心在哪里,故事到底在讲什么。因此,要弄清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要通过故事传达什么主旨,因为这个主旨会告诉他们故事的内在核心是什么。例如:在患难时刻,朋友应该团结一心。当别人质疑你的时候,你要相信自己。行动之前,先考虑会给别人造成的影响。这些简单通俗的主旨自身就传达出故事的内在核心。诸如:一群朋友将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彼此之间的忠诚将受到挑战,最终他们体会到了团结一心(或各持己见)的重要。参考《牛仔裤的夏天》。一个人物想试着挑战一个人生中从未面对过的难题,当每个人都告诫她不能去做的时候,她不但没放弃,而且还鼓起内心的勇气,全力以赴(或半途而废)。参考《花木兰》。一个人物非常非常想做一件事,好吧,可能会伤害别人,于是内心纠结着要不要去做(或毫不犹豫地去做)。参考《桃色交易》。每个主旨都让我们窥见了人物艰难的内心抉择,这也是那些夸张、外在的戏剧性假设问题迫使主人公去面对的。重点是:主旨是在主人公的内心矛盾中应运而生的。关注外部情节的假设问题将触发内心矛盾,最终形成主旨。主旨就是对不痛不痒的假设问题加以改造,使之具备力量,开始驱动故事的生命力——这里关键词是开始,因此你的小学老师犯的另一个错误是他以为你拿到假设问题的那一刻,写作就开始了。不是这样的。即使假设问题启动了一个清晰的主旨,具备了一个好故事的基本要素,但如果想把一缕飘忽的灵感具体化,这还只是第一步。因为故事是在具体事件中产生的,不管假设问题阐述得多么完美,背后都需要具体事件的支撑。所以如果你的假设问题写出来一团糟,或者不尽完美,并不需要担心。一也许听起来很简单、常见,而且不堪一击。没关系。不要把它当成整部小说的基石,它只是一束微光,照射出具体事件的可能性。一个有效的假设问题就像一个醒目的、巨大的X标记,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从哪里挖下去可以找到具体细节,由此,个说明性的、不完善的假设问题与一个从完成的小说里总结出的假设问题有天壤之别。实际上,你的假设问题故事获得生命,主旨得以呈现。例如,假如你的主旨是这样的:心怀仇怨可能招致突如其来的祸端。下面这个假设问题便是围绕复仇的主题(没错,是从一个非常有名的悲剧故事里选出来的):如果两个年轻人疯狂坠入爱河,却发现他们的父母是宿敌,怎么办?(《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假设问题好在哪里?它所构建的意外事件是很私人的,势必让那些爱幻想的年轻人梦想破碎,直面无法逃脱的矛盾,而为了避免恶果,他们坚决抗争,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很显然,比命都重要)。关键要素是,假设问题(他们父母之间长期以来的宿怨)中蕴含了内在的、不可避免的外部冲突,这将触发内心矛盾(他们强烈地渴望在一起,尽管对各自的家族忠心耿耿),这种矛盾是故事里固有的,不可避免。从当下的一个问题,你能马上预见出一连串的矛盾即将升级。给一个小提示:《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经典故事,妇孺皆知。读完之后,很容易提取出简洁、有力的假设问题,不仅能抓住故事精髓,而且还提示了所蕴含的主旨——尤其是因为我们已经知道是什么了。举这个例子,是因为它清晰、简洁地说明了故事开始之前该具有哪些认知,而不是因为你要照着它去想假设问题。此外,你的假设问题是为你自己而设,而不是为了其他人,并且篇幅不必局限于一行,它可能是三四行,甚至五行,只要能让假设问题鲜活起来就可以。例如,以盐选作者 @十两相思 的专栏《桃花错:命中注定重新爱你》中《月光成熟时》一章为例,本文的主旨是:要想获得自由和爱情,就必须摆脱抗争。那么本文的假设性问题来了:男主裴景钰要想和女主在一起,但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继母及其女儿是最大的阻碍,怎么办?所以,男主就必须要反抗。因此,在前文中,可以看到男主对他的妹妹裴嘉佳的态度非常恶劣,根本没有哥哥对妹妹的疼爱。而裴嘉佳呢,在男主和女主交往期间,一直设法阻拦,想要和男主在一起,甚至以她自己的性命相逼。在男主心里,十分讨厌裴嘉佳,讨厌她的妈妈,可裴嘉佳母女就像一张网一样束缚了他的生活和自由,女主若是一直和自己在一起,也会受到牵连伤害。男主一方面为解脱,一方面为护女主周全、获得自己的爱情,他就必须要想尽办法摆脱掉掉她们母女。这一点,作者在后面的情节中有详细阐明:他从小到大被人威胁过两次,每次都是裴嘉佳。裴景钰确定自己这一刻十分讨厌她。可是他太清楚这对儿母女在裴振启心中的地位了。他可以放弃裴家的一切,但凭借裴嘉佳的执拗,她能利用这被他弃如敝敝的一切整死我。······所以他笑着留了下来。和我分手,避免裴嘉佳对我出手。奔赴美国、管理公司、培养人脉,蚕食他父亲的权利。毕竟没有人会防着自己的儿子。顺便,设计裴嘉佳那个水性杨花的母亲。可以看出,男主内心里一直有女主,之前的离开只是不得以而为之。这也就能解释了,为什么前文男主出国离开时,要对女主说「等等我」。我撇下嘴角,扬起眼睛,嘲讽他:「我凭什么等你,做梦呢?」······裴景钰轻嗤一生,皱着眉眼,看起来有些狠,说话却慢条斯理,像是威胁:「行,别等。我走了你随便谈,我给你一个一个地记着,回来找你和他们算账。」可是女主并不知道男主的困境啊,男主的行为让女主心灰意冷,所以女主不会一直等着男主。待男主回来时,发现女主在相亲,于是他便开启了漫漫追妻路。由此,矛盾就出来了。解构一部已经完成的作品是一回事,而看着一部作品如何一步步完成是另外一回事。接下来,我们就用一个例子贯穿全书,看看故事是如何被写出来的。五. 如何完成作品?1. 一个念头刺中了你莎士比亚也许知道,在度过了那个无与伦比的幸福之夜后,罗密欧和朱丽叶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从中获得了很多提示,匕首、长剑、毒药都随之进入创作中来。可能你也知道你故事中的许多细节,甚至已经写了一些章节,甚至完成了整本书的草稿。这些都先不谈。我们回到最开始,就是你被一个闪念打动的那个瞬间。深呼吸,闭上眼睛全身心去体会。现在,你能集中精力去感受这个念头刺中你的那一瞬间了吗?引起你注意的可能只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图像。《天使雕像》的作者E. L. 柯尼斯伯就是这样获得灵感的。这部小说讲述了一对年轻的姐弟离家出走之后,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神奇地度过了一个礼拜。柯尼斯伯格说,这个念头最初是这样闪现的:「我和三个孩子正在参观博物馆,在复古展厅里来回走动时,猛地看见一把蓝色丝绸椅子上有一粒爆米花。一根天鹅绒的绳子拦在房间的门口处。这一粒孤零零的爆米花是怎么跑到那把蓝色丝绸椅子上去的呢?」或许那个刺中你的闪念正好与你想表达的主旨有关。斯蒂芬·金在谈《穹顶之下》时曾经说:「从一开始我就想去写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或许这个假设问题本身一下子就吸引了你:万一有个律师连一丁点的谎言都不能说怎么办(《大话王》)?假如你能看到自己未出生之前的世界,会怎样(《生活多美好》)?或许像某个假设问题一样,它是突然冒出来的,没有答案,但挥之不去。有个作家是这样说的:「我一直在想一个故事,围绕着一个讨厌狗的女人。这个女人有点奇怪,不太合群。我的朋友们偶然间得知我不喜欢狗,尽管我小时候有三只精巧的雪纳瑞小模型。他们不停地问我,‘你为什么不喜欢狗?’我也说不上来,但因为这个故事的想法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所以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想到孩子们一直向我提出想养只狗,我总是说不行。我不可能帮他们找只狗来养,因为我知道两件事:一是他们会爱不释手;二是不久的将来,那只狗就会死去。这意味着我要帮助其他家庭成员(还有我自己)抚平伤痛,而我不想这样,永远不想。有一次我把这个想法大声说了出来,告诉了已经成年的孩子们,她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么多年没有养成狗就是因为这个疯狂的原因。她们震惊了,感到抓狂!我也知道这很疯狂且不理智,但是我一直都是这样想的。这时候我开始认真思考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个不喜欢狗的主角。」这样,原本在作者记忆与思想中随机性的东西,被这个念头刺中,为接下来的想法埋下了种子:「我开始琢磨,如果一个不喜欢狗的女人会害怕去爱,不光是狗,而是几乎一切事物和所有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如果她相信自己不值得为失去而承受悲伤,那她就要带着这个错误的想法度过一生吗?假如发生了一件事(与狗有关,十有八九要与狗有关),证明她的想法是错误的,会怎么样呢?」就这样——螺丝轻微地一拧,她的故事开始了。2. 为什么你在乎这个想法?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你一直会想着这个念头?问问自己:为什么它总是挥之不去?为什么我会在意这个想法?深挖下去,看看这个想法到底是什么地方吸引了你。如果你的答案还是很模糊,或者你的第一反应是,嗯,我之所以会琢磨这个想法,是我需要打个盹。没关系,没有标准答案。甚至你可能发现自己误解了这个想法的来由,它完全可能是受另一件事情的启发。头脑风暴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所有这些问题的目的是走进你的故事核心。即使现在小说才刚起步,也请注意这个过程可能是艰难的,因为你要认真地问自己:「它对我来说,到底哪里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最振奋人心的部分是你常常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了事物的意义。就像琼·狄迪恩曾经说过的名言:「我写作完全是为了找到我在想什么,我在看什么,我看到了什么,而它们又意味什么。找到我的渴望和我的恐惧。」这就是要去深挖的东西。因为作为作者,我们都渴望做一件事:去交流。与他人建立连接,成为人类宏大对话的一部分。也许还能赚点小钱,毕竟作家也得吃饭。3. 主旨是什么?这里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你想要你的读者思考什么?你要揭露人性的哪个方面,来帮助我们避免在未来的生活中重蹈覆辙?没错,随着你对故事的挖掘逐渐深入,它可能变化、拓宽甚至原路折回,但没有一个主旨肯定写不下去。从这儿开始,你要关注故事要应对的具体难题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这个难题对于主人公的意义在哪里。你的答案或许非常笼统、简单,比如善良是很重要的,或者我们比自己想象得更有韧性,或者技术在很多方面使我们变得无助,但原因不明。我们的目的不是现在就把细节敲定,而是让你知道去哪里寻找细节。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挖得越深,你的储存就越充足。事实上,作家经常偷偷袒露内心,说他们最大的恐惧是害怕自己正在写的东西太普通,太不起眼,没有人会感兴趣。讽刺的是,那正是人们的兴趣所在。为什么?因为那些普通、日常之事,诸如爱、忠诚与信任,都是些老生常谈,但我们又常常在寻找一种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用一种新鲜的方式去体验日常生活。鉴于我们都没有当过火星上的机器人,与银河系里的入侵者搏斗(我觉得没人这么做过),那么去写跟某个人发展一段扑朔迷离的关系也是有帮助的。所以,一个关于火星上的机器人的小说想要写得好,也得围绕爱、忠诚与信任的主旨。简单来讲,同时这也非常令人宽慰:在开始阶段,几乎每个故事都是陈词滥调。陈词滥调只是些老生常谈,让人觉得是顶旧帽子,而故事就是要让它变成一顶新帽子。塞缪尔·约翰逊曾睿智地指出:「一个作者所具备的最令人赞叹的两项能力,一是让新奇的事物看起来熟悉,另一个是让熟悉的事物看起来新奇。」因此,如果在最初阶段,你的主旨听起来平淡无奇,不必担心。因为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只需要知道在哪里可以深挖下去——故事渐渐形成,讲述刻骨铭心的失去、追悔莫及的遗憾,或者人物要做出的一个力挽狂澜的抉择。4. 构建你的假设问题鼓起展开具体想法的热情,带着抵达主旨的决心,我们来构建你的假设问题吧。目的不是要一步到位,实际上,试图一步到位是很多作者中途放弃的罪魁祸首,因为这样做就像试图将打地基、建造、刷漆、卖房子一站式完成。结果,你只能落得埋在一堆砖头底下。所以,我们先做一点打地基的工作,没错,因为就算你的假设问题未能完全展开,你还有机会修改完善。比如,在创作念头刚闪现的时候,刚才那位想写狗狗的作者就尝试设想了假设问题。她这样写:「如果一个害怕负责任的女人认识到这样做是错的,而这个认识为时已晚,会怎么样呢?」这是个好的假设问题吗?根本不是。没错,它的确设置了一个不错的小问题,也有决心,但是太抽象了。此外,虽然她知道她的小说围绕着一只狗展开,但这个假设问题跟狗没有任何关系。如果她准备开始写这个故事,她最终只会写出一堆模棱两可、浮于表面的情境,另外加进去一两只狗,这完全没有故事性可言。所以,深刻认识到故事缺少了什么之后,她回到起点,重新写了假设问题:「如果一个女人一生中都与爱(不管是人、事物还是狗)保持距离,不幸的是她被迫与一只狗的相处最终证明她这样做是错的,而且她的觉醒为时已晚,会怎么样呢?」这样写好多了。但是,还可以再收紧一些,因为目前我们不知道这个女人到底为什么感到悲伤,对于这只狗,我们也有诸多疑问,而且这个女人和狗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也不得而知。所以她又写了一遍,她这样写道:「假如一个女人一直认为,她一辈子都成功地与爱(不管是人、事物还是狗)保持距离,然而现在却处在了失去一切的边缘——失去她亲近的人、安稳的工作和对现实的寄托,她该怎么办?在这个痛彻心扉的时刻,她有了一个机会将一切挽回,但是首先她必须说服身边的人相信她没有自杀倾向。所以她想出了一个计划:把一只狗偷来一两个小时。因为她认为假如「拥有」一只狗,身边的人(都是爱狗人士)就会相信她精神稳定,生活回到了正常轨道。但当她已经离不开这只狗时,她被迫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正是她一生中都在回避的东西——与人交往,才能帮她承受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失去。」答对了!那个假设问题有了上下文、意外和冲突,造成的后果很容易激发小说的第三条轨道——这个人物内心翻腾的斗争。但是那个斗争究竟是什么?很多问题随之而来,至少包含这些:为什么她不能抛弃那只狗?「让事情回到正轨」指的是什么事情?她要跟谁做斗争?而她是谁?作者一时没有思路,但这样的迷茫肯定大有裨益。实际上,这才切中了要害。你的假设问题最直接的目的不是告诉陌生人你的书讲什么内容,也不是为了吸引住读者,而是要告诉你自己,在开始雕琢情节之前,需要做哪些探索。以上是对新手第一次写小说的一些建议。建议虽是建议,但只有经过不断练习,才能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武器」。大家可以结合文中挑选的盐选案例,学习别人的亮处,取长补短,相信你也一定可以写出精彩的故事作品!加油哦~
"毒物旁边往往生长着解药"是小说家言的传奇说法,查良墉先生很喜欢搞这一套,《神雕侠侣》中对此有很精彩的描述。该说法蕴涵着朴素的中医思想和理论,差不多是以毒攻毒,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之类的!故事情节读起来像小肠一样曲折,千回百转的很有吸引力。但是,如果新药研发有这么简单的话,我们大概都会失业了!@einstanyun那个说蛇毒说法的完全错误,蛇毒血清是用蛇毒注射马等大型哺乳动物,然后从血液中制备马血清。马血清中包含着大量能够中和蛇毒蛋白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不过,血清的副作用也比较大,主要是人免疫系统对于马抗体的抗抗体反应,但是相比较蛇毒要命来说,忍忍也就过去了。不过蛇血清里面倒是也有蛇的免疫球蛋白,蛇抗体的结构我还是蛮感兴趣的!稍稍有点联系,可以牵强到"毒物旁边往往生长着解酒"的是抗生素。抗生素实际上就是微生物之间的化学武器,一大坨细菌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互相释放毒物,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由于自然环境中不同微生物之间是混合生长的状态,所以某一个微生物周围存在能够对这种微生物有毒杀作用的抗生素是很正常的。不过这种情况下,小说中的方法用于抗生素的治疗是不大可能的,倒是有很大可能会感染破伤风。只有当现代微生物分离技术的发展后,产抗生素的细菌才有可能被成功分离、认识以及开发临床使用。我们临床上使用的一大波抗生素都是这样得来的!我觉得这个理论先不说对不对,还是蛮有意思的。举三个栗子:1.在人体的胰腺里面,同时存在有两种细胞:β细胞(占胰岛细胞的65-80%),主要用来分泌胰岛素,这是唯一一种降血糖的激素。α细胞(占胰岛细胞的15-20%),主要分泌胰高血糖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如果一个人注射胰岛素过多引起低血糖,我们可以注射胰高血糖素来“解毒”。2.人体甲状腺边上有四个甲状旁腺,主要分泌甲状旁腺素,其生理作用主要是升高血钙,降低血磷,调节钙离子水平。如果甲状旁腺素异常过度分泌,可以导致高血钙和严重骨质疏松(病名为甲旁亢)。其实“解药”就在边上。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可以合成和分泌降钙素,顾名思义,它可降低血浆中钙,抑制钙、磷的吸收,是甲状旁腺素的拮抗物。临床上遇到特别高的血钙我们可以注射降钙素来治疗。3. 2016年GARNiDELiA的歌曲《極楽净土》一时爆红血洗B战,被誉为“一旦单曲循环就再也出不去的毒品”。主要是由于其魔性的旋律和特别魔性的舞蹈:那么这首歌的解药在哪里呢?如果你搜索“极乐净土”,可以发现另一首歌:注意这是一首佛教音乐,评论数却大的惊人,原因是很多人搜索“极乐净土”时候误入的。而且很多人表示这首《极乐净土》可以解《極楽净土》之剧毒(大误),而且就在毒药边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玄幻小说毒药名字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