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火的电影《志愿军 观影:雄兵出击》哪里可以看?

陈凯歌的90分答卷一张引发巨大争议的小女孩海报,一个争议颇多担当主演的儿子,再加上陈凯歌固有的“强烈表达欲”的江湖声名,让影片未映,就一片唱衰之声。晚六点场次并不满场,观影过程中也没什么声响,只是转头看去,借着银幕上的亮光,看到几个观众脸上闪着泪光。银幕上我们的战士拿着燃烧瓶砸向敌人坦克,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美国人的飞机、大炮将松骨峰炸成一片焦土,我们的战士被燃烧弹引燃,烧烂了皮肉,还死死地抱着敌人......看到课本上《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场景出现在了银幕上,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双眼。抗美援朝主题,陈凯歌交出了一份90分的答卷。影片海报已经交代了影片的宏观高层线、中观指挥线和微观战场线以及外交战线,这对线索连接和融合提出了挑战1.从一座桥到一座山2020年10月23日,电影《金刚川》上映,管虎、郭帆、路阳联合执导,吴京、张译强强联合,当观众期待一部《八佰》体量的抗美援朝电影时,走入影院才发现电影里并没有两军交锋的大场面,而是围绕金刚川上的一座桥展开,志愿军修桥,美国人炸桥,美国人用各种武器一次次炸烂了桥梁,志愿军付出巨大牺牲又一次次修缮,最终志愿军在金刚川上以人为桥墩,保障部队过河。电影的英文名The Sacrifice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主创对那场战争的理解,影片悬置了为什么要抗美援朝,剥离了对战争意义的阐释,着重述写中美围绕一座桥梁的交锋,于是在金刚川上,中美双方大战变成一场意气之争。《金刚川》悬置了对战争意义的探讨,让中美大战变成一场意气之争。作为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电影,本身是不合格的2021年9月30日,电影《长津湖》上映,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合执导,吴京、易烊千玺、朱亚文、胡军主演,影片以伍千里、伍万里兄弟为线索人物,连接了钢七连参加长津湖战役主线,呈现了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役中一个切面。陈凯歌主导的入朝作战前文戏内容颇具匠心,火车上以伍万里追打玩闹的方式介绍主要人物,拉开车门呈现长城、群山的壮丽景观让人印象深刻。林超贤将《红海行动》中积累的战争场面手法代入到朝鲜战场,于是机枪、步枪火力压制,盾牌强攻,坦克大战让人目不暇接。影片存在剧情融合程度不够问题,抗美援朝重大决策,钢七连接受穿插任务、大榆洞轰炸、冰雕连、杨根思烈士事迹无法通过叙事串联,特别是冰雕连、杨根思烈士与穿插连之间缺少连接,导致只能通过片尾列举的方式呈现。中国电影重工业发展为我们的历史讲述成功赋能,只是武侠化动作和战争场面弱化了历史本身的力量2021年12月17日,电影《跨过鸭绿江》上映,董亚春将40集的《跨过鸭绿江》电视剧剪成了一部154分钟的电影,呈现了抗美援朝从决策到志愿军入朝,发动五次战役,进入战略防御,边打边谈,最终取得胜利的过程,全景式展现了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剧版的《跨过鸭绿江》是近些年来少有的精品制作,高层决策、经典战役、典型人物都有完整呈现。影版的《跨过鸭绿江》以彭总视角呈现这场战争,主创有意保留了剧版的战争场面,而压缩文戏内容,部分剪辑比较生硬,虽然于观影无碍,但破坏了影片的整体性,算是个不小的遗憾。剧版的《跨过鸭绿江》是真正的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的优秀作品,影版剪辑保留了大量战争场面,弱化了文戏有些得不偿失2020年10月24日,一部只有13集的《战火熔炉》登陆荧屏,影片没有扛收视的大明星,也没有强大的宣发,凭借专业的细节呈现和精致的剧情设置,靠口口相传,收获大批观众。影片讲述曾任国民党军官的赵和被解放军俘虏之后,被四连连长带到了朝鲜战场。在异国战场上,赵和目睹了四连战士拼死冲锋,为了兄弟部队主动承受压力,拼死完成任务,从不解到逐渐融入连队,赵和在战火中成长为四连的一块“好钢”。导演董哲同时也是本片编剧,想要追索的主题是:敌我力量悬殊的背景下,志愿军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他的答案是从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到志愿军,党的军队像是一个学校,在这个学校里,经过战火淬炼,无论什么样的铁,都能炼成一块好钢。同年11月份,剧版被剪辑为一部90分钟电影《英雄连》,糟糕的剪辑和配音,莫名其妙的剧情,让影片乏善可陈。用电影去全景呈现一场历时两年多,有众多典型人物、经典战例,牵涉到高层决策、战场形势变化、内政外交等多个方面的抗美援朝战争,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管虎、郭帆他们选择一座桥作为切面,《长津湖》则是通过一个连队贯穿一场战役,《战火熔炉》也采用英雄连队去展现切面,《跨过鸭绿江》这样的长篇剧作可以有条不紊的展开,一旦剪辑成影版也只能是中规中矩完成任务。陈凯歌的《志愿军:雄兵出击》做了全景呈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尝试。按照电影的结构,《雄兵出击》是电影的第一部。陈凯歌以辛柏青扮演的李默尹为线索人物,串联起了入朝作战高层决策,第一次战役,并浓墨重笔的展现了松骨峰血战。如果说《金刚川》从立项到上映也就半年时间,为了赶工,只能通过一座桥去展现朝鲜战场上的中美大战,那么陈凯歌的《志愿军》选取了松骨峰作为焦点,并通过有序的铺陈,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决策过程,朝鲜战场上殊死搏斗以及外交战线上的明枪暗箭。从一座桥到一座山,是一种体量上的跃升,创作难度也成倍增加。2.一份90分的答卷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很多是命题作文。不过,命题作文分数也会存在巨大差异,这与主创的能力、偏好和努力程度息息相关。陈凯歌的导演能力毋庸置疑,对于电影艺术的热情也有目共睹,很多人担心的是陈凯歌“过盛的表达欲望”。从影片最终的效果看,陈凯歌成功完成了任务,完成了一个90分的答卷。从叙事来看,一部意在全景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必然涉及到高层决策过程以及经典战例、典型人物剧情。这方面最大的考验是如何将宏观决策、中观指挥和微观的战场执行巧妙串联起来。陈凯歌选择通过李默尹这个可以直接向高层申请入朝,熟悉彭总,并进入基层战斗的红军老兵作为线索人物。辛柏青的演技毋庸置疑,难点在于如何将人物、场景有机串联,在这方面主创团队有着力,但也存在不足。特别是李默尹要出现在不同的战场上,担负不同的角色,于是李默尹就成了一个多面手,即能指挥作战,又能指导通讯工作,即能提枪作战,还能指挥炮兵。他还是身在联合国辅助翻译李晓的父亲,这种多面手的设定倒是简单,但如果不加更为精致的设定,就会显得过于牵强。从主体来看,陈凯歌也抓住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两大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抗美援朝,二是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影片中,陈凯歌一方面呈现美军越境轰炸中国东北地区,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突出美军的骄横跋扈;另一方面借高层讨论之机指出,朝鲜有失则会危及中国东北这一重要工业基地。影片中的两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是林巧稚医生谈到新中国成立后,婴儿死亡率出现明显下降,为了保护孩子的生命,自己愿意付出一切;另一个是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天安门城楼上,主席若有所思的感慨道新中国一岁了。这些情节将中国渴望和平与稳定,但不得不加入战场的状况展现出来,以保家卫国强调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影片借助朱亚文扮演的归国武器专家之口,明确指出,中国在钢铁、石油这种战略物资储备上与美国的巨大差距,以及在防空、制空方面的重大不足。影片中武器专家热爱这个新生的国家,他相信科学、相信数据、相信纸面的力量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对抗美国无法取胜。针对此,在场的其他专家只强调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却无法有效反驳这一观点,总理意味深长的指出只能取胜,道出了基础薄弱的新中国要加入朝鲜战场的无奈以及作为职业革命者的决绝。从角色来看,黄晓明扮演的江潮分外精彩。面对领导指责时,喊出“尊重真理,纠正错误”的小心思,要求部队脱裤子过大同江,奔袭三所里坚持无线电静默,将一个有智慧、有担当、忠诚善战的将领形象演活了。张颂文扮演的伍修权让人印象深刻。张颂文演出了军人出身外交家伍修权的不卑不亢,以及联合国演讲中有礼有节的斗争艺术。伍修权坐到张子枫扮演的李晓边上,微笑着“叫团长”又呈现了生活中的面对自己人的平和风度。松骨峰上两个拒绝撤到后方的小战士让人泪目,两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员,演出了军人的倔强,也演出了同伴伤亡后,搏命的愤怒。肖央扮演的爱国华侨是个讨喜的角色,会开车、会英文、枪法奇准,身负残疾但顽强作战,期待之后的表现。张颂文是个好演员,他用内敛的方式表现愤怒,将外交家的不卑不亢精准呈现影片也存在一些可能引起争议问题。比如与外交线,战争线相比,伟人线较为薄弱,又加入了朝鲜战场背景介绍,剪辑有些突兀。陈飞宇扮演的孙醒出场早、第一个冲出硝烟、战场上闪转腾挪、松骨峰上唯一幸存者,用哪个演员是导演的自由,但对陈飞宇的这种偏爱可能会适得其反。陈凯歌明显克制了自己的表达欲望,但又借杨三弟角色,展现战争对人的摧残,借梁兴初和李默尹的角色阐释向死而生的伟大。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时,水中大火烧的满屏通红,这种写意场景如同《长津湖》中伍万里拉开火车门看到长城、看到中国的大好河山,算是陈凯歌献给观众的礼物,至于合适与否,自有人评说。 总体来看,作为一篇命题作文,陈凯歌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在剧情设计、细节把控方面确有独特之处,前半部分有条不紊叙事,中间不断积聚气势,三所里峡谷站,冒着枪炮扔下燃烧瓶的场景让人泪目,松骨峰大战与联合国外交战线交叉剪辑,让人震撼不已。3.他们为了我们走出影院,商场里人满为患,小吃店店主看我两眼泪,半是好奇半是不解,然后继续自己的活计。有人在茶百道前排队,有人在姐弟俩吃土豆粉,有人在大口咬着锅盔,有人在哄着哭闹的孩子......7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里,超过19万志愿军战士在他乡长眠,他们都是父母的孩子,他们可能也为人父母,他们饱经战乱,深知和平的来之不易,他们何尝不想在小镇上吃上一碗面条,喝上一口热汤,在有顶的房子里睡着热腾腾的被窝,或仅仅是享受家人相伴的时光?他们身后是一个崭新的中国,那里有家乡父老,有他们最想保护的人。他们面前是飞机大炮构成的嗜血猛兽,稍不留意可能粉身碎骨。但他们为了近代以来饱经战乱、被人肆意凌辱的国度,为了和平,为了正义,为了我们,毅然踏上了异国他乡......向英勇的志愿军致敬!
紫牛头条
时政
文娱
体育
科技
财汇
房产
社会
汽车
聚场
国内
国际
教卫
AI播报
扬眼画事
科技牛咖
B座西窗
名医团
钱眼
招考部落
微史记
二十八宿
军事
过足瘾
扬子鉴藏
新面孔
少年志
官博
《志愿军:雄兵出击》“三连三兄弟”来南京路演,高校学子致敬“最可爱的人”2023-10-09 14:56:17承志愿之志,谱写青春未来。在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全国首映典礼上,剧组受邀走进“工信七子”进行校园路演,将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无畏的铁血精神带入校园,同时以今日国防成就告慰英雄先辈,实现一次跨越时空的双向奔赴。昨天,电影主演王骁、陈飞宇、魏晨、尹昉如约而至,来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与新时代国防事业中的青年力量共同追寻先辈足迹,以此更好地续写祖国的青春未来。此外,电影主创们兵分两路,来到了南京当地影城同观众展开映后交流活动,与观众分享银幕内外的故事,一起感念先辈的付出,致敬“最可爱的人”。南航学子接续传承 路演现场抒怀凌云壮志早在志愿军入朝作战前,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确定改建、新建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各类正规院校,“工信七子”便应运而生,从和平崛起、旗帜飘扬的时代一步步走至今日。此次“承志愿之志,向星辰大海”主题路演活动正值南航71岁华诞,电影主演王骁、陈飞宇、魏晨、尹昉为他们送上生日祝福:“71年风雨兼程,愿未来更展宏图!”活动现场,有同学表示:“电影所呈现的立意让我非常感动,战场上的每一个英雄都是会流血、会怕疼的普通人,但他们为了家国大义奉献小我、不畏牺牲!”更有南航学子被片中呈现的不屈意志与民族风骨打动,从而坚定了热血报国的未来之路,“我们现在的生活是由70年前战场内外的英雄先辈拼来的,我会谨记南航第一批学子‘过去为祖国战斗,今天为祖国学习’的精神,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电影主演王骁则以梁兴初名言“打铁还需自身硬”鼓励青年学子“不忘初心,传承先辈精神,成为新时代的打铁匠!”青春热血筑梦军工 南理工人彰显传承力量南京理工大学脱胎于1953年创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在艰难困苦中奋起、在艰辛探索中前进。作为此次路演的其中一站,南理工学子同样向我们展现了保家卫国、稳固国防的青春热血。一位同学在观看影片后发表感受:“70年前的志愿军们没有使用过现代化武器,而现在,我们一定竭尽全力肩负时代使命,筑梦军工未来!”此外,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主演王骁、陈飞宇、魏晨、尹昉应邀参观南理工兵器博物馆,近距离观看了抗美援朝时期的馆藏武器,在片中饰演英雄战士杨少成的尹昉表示:“当一件件武器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就像再次走进了那段象征热血与荣光的烽火岁月。”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象征着一段波澜壮阔的民族记忆,更是万千先辈留给一代代中国青年的精神财富。从前,他们身后是祖国。现在,我们脚下是未来!百分百还原战场硝烟 泪与火交融令全场动容在与高校学子对话之外,电影主演们也兵分两路前往影城与当地观众进行了热烈的映后交流互动。活动现场,在谈及拍摄松骨峰这场戏的幕后故事时,魏晨分享道:“那些战火硝烟都是百分百地还原,身上的火是真实的燃烧,一场戏拍下来发现尹昉身上都有烧焦的味道,是睫毛和头发都烧卷了。”尹昉在现场也分享了自己爷爷曾参加抗美援朝的故事,“爷爷曾作为担架兵前往一线,在救助伤员时被炮弹击中,至今弹片还留在头部。”爷爷的故事给小时候的尹昉种下了一颗种子,在饰演抗美援朝真实英雄杨少成的过程中,情感也在自然而然地发芽。松骨峰上三连战士们的誓死不退让无数观众感动落泪,观众在观影后发表感受:“三连最后的喊话,三人都眼含热泪,那时落下飞雪,冷与热、泪与火的交融让人泪目。”现场一位观众也给电影带来了一份意义深重的礼物——一枚指南针,希望还在国外的志愿军战士们能够找到归家的路,如今生活在盛世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来时的路。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以气势恢宏的叙事、真实生动的情节、鲜活感人的人物让观众心灵深受震撼,目前已有超过1330万名观众走进影院深情致敬,勠力传承志愿军精神,影片也拿下了国庆档口碑第一。不少观众表示“已经二刷,这是国庆最有意义的纪念”“从小学生到耄耋老人都值得一看”。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校对 徐珩
微矩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志愿军 观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