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什么很少地震出现了地震云?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0年5月26日0时54分在北京门头沟区(北纬40.04度,东经115.95度)发生3.6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北京市地震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历史上,该地区自1970年以来,也发生过类似地震2次,此次地震属于正常地震活动,请广大网友安心。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是所有九寨沟人都难忘的一刻。7.0级的地震,让九寨沟景区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饱经考验:地震震级大,达到了7.0级;震源偏深,有20千米;诺日朗瀑布、火花海等景观和景区内旅游基础设施造成了较严重破坏,对景区内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也造成了较大影响。现在,距离8·8九寨地震已经2年了,在过去的2年里,九寨沟景区重建的步伐一刻未停。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发生6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发生在7点49分,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2020年5月12日,汶川地震12周年祭。这是一场全国人民一起为汶川加油,为中国加油的战役。地震带给我们的已经不仅仅是经济的下滑,资源的浪费,而更多的心灵的余震,想想那些妻离子散的家庭,无家可归的孩子,吃不上热饭的老人,还有那个在露天生育的孕妇。面对巨大的灾难、恐惧,每个人都是懦弱的,不顾一切都逃生是人类的本能,因为没有拯救落难同伴的愧疚也是本能。是漫长的,心灵的余震。人们总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学会接受自己的懦弱,与自己和解。但是遗忘这东西吧,你越是刻意就越深刻,那份心灵余震会延续陪你很久很久。难道说地震真的不可预测?或者说能不能对地震的预测更准确一些。以前人们对地震的预测完全是依靠传统化方式,比如像地震云、动物异常行为等。“地震云预测地震”,这个说法由来已久,大部分的人对这个说法表示认同并对此深信不疑,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地震云只是一些很普通的高巨云、层积云,这些云可以呈现出波状、辐射状絮状等形态各异的云状,又因为经常出现在傍晚晚霞十分,因此就很容易被大家误解为“地震云”,但其实二者并没有什么联系。那么动物能预测吗?动物比人类更敏感,它们可以感受到人类感受不到的轻微震感,但是它们行为异常的产生原因太随机,有可能是因为天气炎热或者说自身生理出现了问题,又或者是太开心。如果我们仅仅依靠这些来预测地震这样重要的事情,未免有些不靠谱。然而,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这一切正在发生改变。大数据分析与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开启了一种新的地震预报形式。利用地震发生时人类电波比地震波传播更快的原理,通过采集筛选卫星和气象数据,并结合统计分析,提前预警地震。有几组数据表明地震预警行之有效:提前3秒预警,减少人员伤亡14%;提前10秒预警,减少人员伤亡39%;提前20秒预警,减少人员伤亡63%。举个例子,如果08年汶川地震时,四川就已建立预警系统,那么幸存者将会多出3万人。另外,位于泽西岛的Terra-Seismic公司通过使用卫星数据,对地震预测的精准度达到了90%。现在,我们有幸生在这个时代,正在目睹一个奇迹——大数据正在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有望降低全球由自然灾害引发的人员伤亡和惨剧的发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为什么很少地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