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研学旅行收费标准政策有哪些变化?


前言
近年来,随着各中小学研学旅行项目的启动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中小学学生赴境外旅行活动指南(试行)》、《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等系列政策的出台,研学旅行逐步走进公众的视野。
作为旅游、教育等多个行业融合的产业,研学旅行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2018年国内研学旅行人数达到了400万人次,市场规模达到了125亿元,人均消费3117元/次。
2018年我国研学旅行机构数量达12000家,逐渐由政府转向由企业主导。
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消费与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观念、教育资源及水平等因素成正关联,我国有66%的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企业分布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最多,占比达35.11%。
企业格局1:以小微企业为主,年接待量较小
目前,研学旅行机构以小微企业为主,员工规模30人以下的企业占到整体比例的60.7%(不包括兼职),员工规模30人以上的占到40%。年接待量较小,由于10人以下的规模型企业占比较高,承接能力有限,所以500人以下占的比重成最高。因此研学旅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团队的扩充空间,这也是一些投资机构很看中的一点。
企业格局2:整体营收规模处于较低水平
从事研学旅行的相关机构组织中,部分企业受品牌影响力较低以及获客渠道不足等因素影响,整体营收规模处于较低水平。2017年总收入规模2000万元以上的占比10.7%,总收入规模在100万元以下的占比38.30%。
企业格局3:第一梯队企业争先挂牌“新三板”
目前我国已有研学旅行机构超过12000家,研学旅行第一梯队企业,如世纪明德、明珠旅游等已成功挂牌“新三板”,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研学旅行已经被列入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必修课,其学校渗透率会飞速提升,市场在迅速扩张,未来前景不可限量。那么,市场的发展前景究竟有多大呢?
前景1:行业需求主体宠大
我国中小学学生数量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反映出我国研学旅行需求规模的增长。截至2017年,全国普通初中在校学生人数4442.06万人;全国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达2374.55万人;全国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达10093.70万人。
前景2:关于研学旅行的政策发布日渐密集
自2013年以来,国内关于研学旅行的政策发布日渐密集。多个政策出台提供了行业发展利好,而行业也正迎接不断扩充的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2月至2018年3月,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原国家旅游局等部委印发关于研学旅行的文件达11个。
其中,2016年12月,教育部、发改委、原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2018年3月,《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各地陆续出台研学旅行政策
随着中央政策的密集发布,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号召。自2016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发布后,研学旅行市场开始呈现火热发展。不少地方政府也紧随其后,出台推进研学旅行发展的相关政策。
2018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旅游局等10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针对学校组织研学旅行的年级和时间安排做出了详细规定。并提出要计划使用5年左右的时间,创建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营地2个以上、全国基地20个以上。遴选公布省级营地10个以上、省级基地100个以上。
2018年10月,武汉市旅游发 展委员会、武汉市教育局共同发布了《武汉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标准编制》,为实现研学旅行的规范化发展,出台了对机构、基地、研学导师等制定详细的考评标准。
前景3:研学旅行消费需求后劲可期
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研学市场起步较晚,但市场需求很旺盛,发展速度也比较快。据调查,约3/4的受访者表示了解研学旅行,80%左右的人表示对研学旅行很感兴趣,六成左右受访者参加过研学旅行。从参加研学旅行的意愿调查来看,70%的人期望旅行时长是6-10天,人均花费能接受在3000-10000元的所占比例达88%,64%的人认为目前市场上的研学旅行产品能满足需求。
各区域主要热门旅游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沈阳、武汉、西安等愿意参与研学旅行的比例基本达到70%以上。
前景4:三年内适龄人口渗透度有望超10%以上
随着研学旅行被纳入教学计划,研学旅行逐渐成为刚需,未来3-5年研学旅行的学校渗透率会迅速提升,单以我国K12教育体系来看,目前我国幼儿园至十二年级阶段人口未1.8亿,其中游学、夏令营比例在5%左右,近1000万人。游学业务每年增长速度超过100%,三年内在适龄人口渗透度有望达到10%以上。
前景5:国家投入增长有利研学旅游市场发展
根据《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一般情况下,学校每学年组织安排1-2次研学旅行活动,每学年合计安排研学旅行活动:小学3-4天、初中4-6天、高中6-8天。
《意见》提出各地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交通部门、铁路部门、文化、旅游等部门通过执行儿童票价、减免门票等方式支持研学旅行开展。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将研学旅行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
其中政府方面主要是通过财政教育经费的形式进行补贴。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2557亿元,比上年增长9.43%。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4204亿元,比上年增长9.02%。教育经费总投入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间的分配占比分别为7.65%、45.49%、15.60%、26.10%、5.17%。其中与研学和营地教育相关的包含:国家会拨款到各个教育局和学校,学校和教育局有责任和有义务在每个学期里,给学生提供小学三天、初中五天、高中七天的出校、出市、出省的研学教育。保守估计,研学旅行和乐园教育市场规模未来可能会发展到2000亿左右。
作为泛游学概念中的细分领域,研学旅行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它的行业趋势不是模糊不清,而是可预见的未来方向。
趋势1:研学产品的丰富将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研学旅游在产品层面的丰富将成为未来的发展重点:工业科技研学游、农业研学游、文化研学游、拓展研学游等。
2017年,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一共推荐了204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14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主要涵盖的也是这几个类型的研学旅行目的地类型。
趋势2:旅行社和游学机构的结合将形成研学市场的新格局
传统的游学,旅行社做的是只旅不学,而专业的游学机构做的则是只学不旅,而在教育部意见推出之后,旅行社和游学机构基于市场刚需,迫切要升级产品,旅行社的产品升级,无法做到研学,只能在产品服务上升级;而游学机构的产品升级,已经满足了学的要求,而怎么去做到游,所以,在未来的研学市场上,旅行社和游学机构的结合,将形成研学市场的一种新的格局。
趋势3:多样、个性的实践成为行业探索方向
不同主体,研学旅行市场需求不一样。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学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研学旅行机构应该加强课题顶层设计,通过研究旅行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拿出可供推广的区域推进的模式和经验,探索新型育人模式,指导学校多样化、个性化的实践。
研学旅行企业的商业模式是通过为客户提供线路产品、主题课程、住宿、旅游景区等专业服务,赚取差价或收取服务费。研学旅行业务流程可概括为四个主要环节:
企业收入渠道来源方面:《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提出各地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
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也就是说研学旅行的经费渠道来源有多种,包括家长自费;教育经费+家长自费;教育经费+家长自费+社会公益补助;学校自费+教育经费+家长自费+社会公益补助等。
研学在当代旅游中,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种“旅游趋势”,但研学旅行不是“春秋游”,也不能是学校课堂的“搬家”,研学旅行应该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
做好研学旅行,要根据当地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学生以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亲身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做到实践育人的效果。
文章来源:北青研学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海南三亚研学旅行,商务合作—微博:@李可为-三亚会奖旅游

合肥市就有序开展 2023年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下发通知。
通知要求:2023年全年,全市中小学(含中等职业类学校、民办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安全有序安排研学旅行时间。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市管学校在 6 月、12 月上报研学旅行活动开展情况。各地各校要在确保安全基础上,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创新方式方法和途径,增强研学旅行的教育性。积极组织与活动有关的征文、演讲、方案展评等“后研学游”活动。
合肥市教育局将召开全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年度经验总结交流会、征文、演讲、方案展评、优秀活动选荐等活动,进行典型推介、评选表彰。
来源:安徽校校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学旅行收费标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