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兰惠灵顿哪个宜居和惠灵顿旅游精彩景点尽在新西兰两大城市?


上篇——新西兰(一),从克莱斯特彻奇到皇后镇
新西兰的南岛和北岛被库克海峡(Cook Strait)所分割。新西兰文化中提及的这个人Captain Cook和土澳的Captain Cook是一个人,他是第一个到达土澳东海岸和有记录环新西兰的第一人。1645年荷兰的地图制图员将新西兰命名为Nova Zeelandia,该名字取自于当时荷兰的一个省Zeeland. 而New
Zealand这个英语名字,则是由詹姆斯·库克船长(Captain James Cook)将这个荷兰语名字英语化后的结果。
北岛面积为113,729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14大岛屿。在2018年的新西兰第34次人口普查中,北岛人口达到360万,占据了全国人口的76.48%。其中仅全国最大的城市奥克兰以及惠灵顿,就占据了整个北岛人口的一半。而面积更大的南岛,却只有110万的人口。相比于南岛多雪山的复杂地形,北岛相对来说要平缓的很多,可居住面积更大,天然的沙滩更多,经济活动也更加频繁,人口分布明显倾向于这里。
惠灵顿 Wellington
惠灵顿,而不是奥克兰,才是新西兰的首都。我觉得这有必要点出来,这就好比许多人认为悉尼,而不是堪培拉,是土澳的首都一样。这两个在地球另一边的国家的首都在名气上总是被其国家最大的城市碾压,被另一边的地球人所忽视。
欧洲人在惠灵顿的殖民史从1839年9月第一批英国殖民者的到来开始,这个时间甚至早于新西兰的立国条约的签订。怀唐伊条约(Treaty of Waitangi), 是英国政府与北岛毛利人部落的各个酋长签订的和约,这也是新西兰国庆日Waitangi
Day日期的由来。其主要内容大抵为毛利人同意将这片土地的主权交给英国,以此换取武器、酒精、衣服等欧洲工业产品。惠灵顿于1865年正式取代奥克兰成为首都。当时淘金热在南岛盛行,南岛的人口越来越多,独立的气息越来越浓。考虑到这一点,为了防止南岛成为一个独立的殖民地,1863年时任殖民地总理阿尔弗雷德·多梅特(Alfred
Domett)在当时位于奥克兰的议会表达了将政府迁移至库克海峡(Cook Strait)附近的必要性。惠灵顿由于其拥有良好的天然海港条件以及位于新西兰中央的地理位置而被最终定为新首都,当时人们认为整个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的舰队都可以塞进这片海港中。
也同样是因为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惠灵顿是世界上最多风的城市,平均风速达到17英里每小时(27km/h)。和上一篇文章提到的位于南岛的新西兰最高山峰Mount Cook一样,这里位于南半球的强烈西风带(Roaring
Forties)中,但是库克海峡的存在加剧了惠灵顿的大风天气。整个海峡像一个隧道一样,剧烈的西风灌进这个14英里宽的库克海峡中并最终全吹向了惠灵顿城区。北岛有记录的最大风速发生于1962年的Hawkins Hill,而这个地方离惠灵顿的市中心只有10公里,风速高达154英里每小时(254km/h)。在惠灵顿的街道上行走,可以被大风吹到怀疑人生。
左边蓝色大厦为Majestic Centre, 高116米,惠灵顿最高建筑
惠灵顿是许多新西兰最大的或者最古老的文化机构所在地,比如国家档案馆,国家图书馆,Te Papa博物馆等;也是很多艺术组织所在地,包括新西兰交响乐团和新西兰皇家芭蕾舞团等。在2019年的默瑟城市宜居调查(Mercer Quality of Living Survey)当中,惠灵顿高居第12名;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更是在2017-2018年度将其评为世界上宜居性最高的城市。世界最著名的旅行指导书《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称其为"世界上最酷的首都",将惠灵顿评为2011年全球十大最佳旅行城市中的第四名。简而言之,惠灵顿在其文化魅力方面表现非常抢眼,也是我个人认为最具有艺术气息的新西兰城市。尤其是整个城市的建筑,聚集了过去150年的欧洲风格,比如19世纪的木屋,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比较普遍的流线型建筑设计Art
Deco,以及CBD许多五颜六色的后现代居民房。由于地形多山,可供人类居住的面积并不多,所以总体布局非常之紧凑,像极了人口密集的西欧小镇。
Mt. VictoriaMt. VictoriaMt. VictoriaMt. Victoria
惠灵顿居民家庭的平均收入远高于新西兰全国的平均收入,是全国最高的城市。以2011年的统计为例,惠灵顿家庭年均收入为88,972新西兰元,奥克兰为86,632新西兰元,而当时全国平均为79,300元。同样的,其受高等教育居民的比例也远高于全国平均数字。
和新西兰其他所有城市一样,旅游业是惠灵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趣的是,新西兰本国国民才是惠灵顿旅游业的最大支持者,平均在这里每天花费2.4百万纽元,每年有约54万外国人到这里旅游并
贡献4.36亿纽元的花费。但是政府部门才是惠灵顿经济经久不衰的中流砥柱,其经济发展与政府有关活动的频繁程度息息相关。作为首都,这里是全国的政治与行政中心,议会、政府部门、中央储备银行等代表中央政府的国家枢纽是惠灵顿经济重要的客人。
即使是按照新西兰这种地震多发国家的标准来说,惠灵顿仍然是一个地震高发地区。新西兰北岛的主要断层——惠灵顿断层(Wellington
Fault)——从城市中心下方穿过,贯穿整个惠灵顿地区。除此之外,该地区下方还有着几百个小断层。惠灵顿市政府会对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判定,如果不达标会被政府强制进行整改。即使现在钢架和石材也在建筑上有所使用,但木制结构几乎是所有居民房屋的主要结构。
惠灵顿市政府对抗震不达标建筑所出的整改告示
最佳的惠灵顿CBD观景点位于维多利亚山(Mount Victoria),从市中心走路到顶部不过30分钟左右的样子,是老少皆宜的步行路线。除了可以步行上去以外,也有专门的山地自行车路线,或者可以开车,顶部有停车场。
从Oriental Bay看Mount Victoria
天气好的话这里是一个游客比较密集的地方,不宜久留,但是景色非常开阔壮观,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惠灵顿的大部分地区。
Wellington CBD
转过身,映入眼帘的则是惠灵顿机场和一望无际的南太平洋。这个地方一定是惠灵顿最棒的观景点。
Mt. Victoria
很多来到惠灵顿的游客会去乘坐惠灵顿缆车(Wellington Cable Car)从市区到地势更高的植物园(Botanic Gardens),这也是这个城市重点宣传的旅游项目。然而这个缆车所能看到的景色比较一般,虽然不及维多利亚山观景点,但也能给你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来端详这座城市。
Cable Car MuseumEverton Terrace
夏天的时候在惠灵顿植物园几乎每天晚上市政府都会组织免费的音乐演出,门口会有一周的节目告示。不论你是坐缆车还是走路,都可以选择晚上来这里,顺便休息一下。
Botanic GardensBotanic Gardens
议会是只有你在首都才能见得到的建筑,来到这里,新西兰著名的蜂窝(Beehive),也就是议会的行政翼(Executive Wing),是非常值得一看的。Beehive(蜂窝)这个词在新西兰特指新西兰政府,就如White
House(白宫)在美国指美国政府一样。Beehive于1969年开始建造,于1981年正式建造完成。1977年2月,新西兰女王,也就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这栋建筑揭牌。该建筑地上共有10层,最顶层为内阁办公室,第九层是首相办公室,再往下为副首相,以及各个内阁部长。你在内阁的地位越低,办公室所在的层数就越低。一个部长在Beehive办公室的层数,反应了这个部门在内阁的重要程度。
Beehive
作为游客,即使是外国游客,也有机会进入Beehive参观。但并非是一个全建筑内部游览,毕竟这里是新西兰中央政府现任首相和各个部长的办公室。当参观Beehive旁边的新西兰议会的时候工作人员会带你到第三层简单介绍一下,两者通过它们之间的连廊相通。
新西兰议会是新西兰一级保护建筑,采用爱德华时代的新古典主义设计(Edwardian Neoclassical)于1914年开始建造。由于建造时期赶上了一战,建筑劳动力的短缺使得建造计划很大程度得出现了滞后,直到1922年才完成,用以取代于1907年被火灾夷为平地的木制结构的前议会。那一场大火烧毁了除了议会图书馆以外的所有议会建筑。
Parliament Library
但是议会于1918年就搬进这个还未完工的建筑里工作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议会只是当时计划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由于各种原因从来就没动工过。而这个原计划的第二阶段的替代者则是现在的Beehive. 因为1960s的时候大家建议重新设计一个更现代的建筑而不是继续使用原设计。
Parliament of New Zealand
1991年至1995年间,议会完成了抗震改装,采用基底分离系统(Base Isolation
System)使整个议会的地基与地面分离了开来。这是一种在建筑界非常流行的抗震设计,也是最有效的抗震系统之一。简单来说,就是在建筑地基和地面间装了许多组弹簧(其实是铅片),这组装置会将地震的能量转化成动能而拖着整栋建筑左右摇摆,严重的时候和地面的位移差会达到几米,大大减轻地震对建筑的损伤。1995年11月翻修后的议会由新西兰女王,即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揭幕。
Beehive, 议会,以及议会图书馆三个建筑靠连廊联通,议员和官员们可以不出大门就在三栋建筑间穿梭。新西兰议会在除了一些重要的公共假日以外一周七天都接待访客,并且还会带你到地下近距离观看上面提到的抗震系统,参观具体时间和预订办法可以在议会官网直接查询到。由于议会内部不允许拍照,所以这里没有什么照片供大家观看。
Parliament Buildings
没有在惠灵顿海岸边闲逛的旅行是不完整的,这是一片居民散步娱乐的滨水区(waterfront). 去年11月美国著名的娱乐节目The Late Show的主持人Stephen Colbert的新西兰之旅系列节目其中的一集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每周日这里还有农产品市集,周末会有一些街头艺人(busker)表演。
Wellington WaterfrontWellington WaterfrontWellington Waterfront
来到这里很有意思,因为我来惠灵顿之前,在皇后镇看了Stephen Colbert的节目,很多节目上出现的场景我都亲眼见到了。比如他与新西兰家喻户晓的两个明星——露西·劳勒斯(Lucy Lawless, "Xena: Warrior Princess")和布莱特·麦肯齐(Bret McKenzie, "Flight of the
Conchords")——骑鳄鱼车(Crocodile Bike)爬的一个坡。
节目截图实际场景
从维多利亚山下来就可以顺着岸边一直走下去,中途经过的一个著名建筑就是新西兰的国家博物馆(Museum of New Zealand Te Papa Tongarewa),很明显后半部分是毛利语,我查了一下,Te Papa意思是our place(我们的地方),然而Te Papa
Tongarewa的意思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变长了很多,”我们的在地球母亲上的新西兰这里涌现的珍贵的物品和人们的容器(our container of treasured things and people that spring from mother Earth here in New Zealand)". :-O 但是人们以Te Papa这个名字来称呼此博物馆。
Te Papa耗时4年建设,重64,000吨,有36,000平方米的公共区域,是之前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和国家艺术馆整合后的结果,于1998年第一次正式公开展览,每年接待150万以上的游客。这个建筑同样采用了前面提到的基底分离抗震系统,地下共有152组分离器(Base Isolator)来保护建筑本身不受地震的破坏。
里面的展览非常棒,先进的科技大大提高了群众的参与度,目前为止,博物馆对我来说几乎都是比较无聊的地方,但这个博物馆可以说是我去过的最有意思的一个。
Te PapaTe PapaTe Papa
继续顺着岸边往前走,即可走到CBD办公楼区域。
CBDCBD
惠灵顿博物馆(Wellington Museum)由于靠近Te Papa, 其风光大大被它掩盖了,这里的人气明显少了很多。博物馆里面的内容更偏向海运史和海运重要事件,在2013年的时候被伦敦的泰晤士报(The Times)评为世界上50大博物馆之一。建筑本身1892年建造完成,是新西兰的一级保护建筑,距今已经近130年的历史。
Wellington Museum
离这里不远还有一个美术馆,该馆名字叫新西兰肖像馆(The New Zealand Portrait Gallery),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里面3/4的面积都用来展示新西兰华人的故事。整个展览馆没有什么实物,只是在墙上四周挂着一排照片,人倒是不多。
The New Zealand Portrait Gallery
在惠灵顿的时候我和两个英国人朋友Tim和Cat, 以及一个德国朋友Anna终于会和在一起了。我们连续三四天晚上bar hop到凌晨,真是解锁了不少惠灵顿的酒吧。多到什么程度呢,前面提到美国人Stephen Colbert的节目,他在节目中进的一个酒吧我们四个在完全乱晃的前提下竟然找到了。
节目截图实际场景
当我走进这个酒吧的一刹那就觉得很眼熟,但确信从来没到过这里。这个地方位于很偏的一个角落,真的非常隐蔽。直到我坐下快要喝完一个品脱的啤酒后才突然想起来节目中的画面。于是马上我把YouTube打开来给他们看,大家都感觉非常有趣。
我有一段和酒保的对话让Cat笑到不行,并且每遇见一个人都要对我公开处刑。因为新西兰的品脱是425ml, 而不是英制568ml或土澳的570ml(土澳只是把英制四舍五入了一下),所以那个杯子拿到手里就明显感觉大小不对。我在杯底寻找有没有写规格,然后酒保看我拿着杯子高高举起在找什么东西便走了过来,我严肃地提问“这不是品脱吧(This is not a pint is
it?)",可能很长时间没见人问这种问题,酒保诧异地说”这是新西兰品脱,不是英制品脱(imperial pint)"。我当时只是出于单纯的提问,后来由于语气和表情的原因被Cat认为我是在质问酒保是不是敲了我竹杠,结果是因为无知。
Birdcage
Tim也经历了很有趣的事情,在新西兰这个与英格兰相距了天涯海角的地方遇到了老乡。我们周日半夜12点多寻找着哪个酒吧在营业,随机进了一个里面没有客人但也没关门的酒吧,里面只有一个女酒保。当我们四个坐在一起说话的时候,酒保听出来英国口音,就问我们是哪里的。结果她和Tim一样来自曼彻斯特郡(Manchester),接着问曼彻斯特哪里,然后他们两个都是来自斯托克波特市(Stockport),再往下问,他们一个来自奇德尔(Cheadle),一个来自奇德尔休姆(Cheadle
Hulme),两家相距只有5分钟的车程。我开玩笑地告诉酒保“今晚Tim是你的了”。
左至右, Tim, 我, Anna, Catherine
在我离开惠灵顿之前,和位于南岛的德国朋友Sophia一起租了一辆车,我们两个打算一起驱车北上。我们定了上午11点取车,按计划Sophia乘坐从南岛Picton到北岛惠灵顿的轮渡于当天凌晨5点抵达轮渡客运站。为方便Sophia,这也是我们的取车地点。结果上午10点发短信告诉她我要出发了的时候,她回复“我已经在这里了,刚下船”。我纳闷为什么是刚下船,打算见了面再问她。Sophia是我见过的最不严谨的德国人。
让我没想到的是,由于她在Able
Tasman国家森林公园徒步野营了4天,当天凌晨又赶到Picton坐轮渡,她太累了,就在椅子下面铺了张垫子躺下,结果睡着了。全船人下船的吵闹声也没闹醒她,也没人发现她,结果她一直在船上睡到将近10点。我听了感到不可思议,一方面感叹日耳曼民族顽强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恭喜她的运气。幸好轮渡没有开走,否则麻烦就太大了。Sophia很淡定地说:是啊。
由于CBD到轮渡站没有公交或火车,出租太贵,迫使我解锁了澳新大城市街头流行的电动滑板车(eScooter)。这玩意类似于中国的共享单车,注册一个账号绑定银行卡以后就可以扫码骑行了,确实很好玩。但是我骑了30分钟一共花了10几纽元,价格不太友好。
Flamingo ScooterFlamingo Scooter
在路上 on the road
可能让你想不到的是,我和Sophia两个人,租了一个12座的柴油版Toyota Hiace,切身体会了什么叫空间。
手机镜头对光的色散拍出了彩虹Toyota HiaceToyota Hiace
我们需要在两天内赶到奥克兰(Auckland),不得不说路上错过了许多美景。由于我对北岛的期望并不高,所以也没有预留很多时间。第一晚我们要在陶波(Taupo)停留,一个位于新西兰最大的湖-Lake Taupo-旁边的大镇。从惠灵顿沿着1号高速公路(SH1)一直北上,路过位于惠灵顿地区(Wellington
Region)与马纳瓦图-旺加努伊地区(Manawatu-Whanganui Region)交界的小镇Otaki的时候,Sophia一眼看到了全新西兰仅有的两个icebreaker打折店之一,毫不吝惜自己想进去买点东西的欲望,因为“这是美利奴羊毛的呀!” "so?"
icebreaker outlet
结果我们在这里耽误了一个多小时,两件仅大小不一样的同款衣服,Sophia就对于买大买小纠结半个小时。因为偏小的一件更显身材,稍大尺码的可以在里面加衣服穿,比较实用。我说买大的实用,她说小号的好看;我说那买小号的吧,她又纠结大号实用。如此反复。
trouble maker- Sophia
不同于直接沿风景一般,路途无聊的1号高速公路直接前往Taupo,我们选择了一条更具有观赏性的路线。首先,我们于小镇Sanson左转进入3号公路后直接前往有4万多人口的Whanganui,在Castlecliff的海边休整了一会儿。
Castlecliff
接着我们穿过市区经过Whanganui City Bridge进入到4号高速公路,于小镇National Park右转进入47号公路直至重新并入1号公路抵达陶波(Taupo). National Park是很多打算徒步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的游客停留的地方,是一个游客中转站,而这条步行道可以说是整个北岛最值得徒步旅行爱好者体验的路。这片国家森林公园包括一座从1839至今共喷发了70多次的活火山Mount Tongariro, 以及新西兰最大的活火山,整个北岛最高的山峰Mount Ruapehu,绿色的湖Emerald Lake,Blue Lake等众多地形地貌奇迹。
很不幸的是,我在北岛的这段时间这条徒步远足的步行道上有人因为心脏病突发而去世,由于当地毛利人需要对这位去世在这片土地上的该男性举行仪式而使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的一部分关闭了若干天。而我由于时间的原因,也并没有徒步这条路的计划。
这条从惠灵顿到Taupo的路线应该说是你能获得的最具有观赏性的路,因为一路一直是我开车,所以我并没有拍到路上的照片,这也使得我更投入地欣赏着路上的美景。路途中也会遇到不少设置在马路边的观景点,我有选择地停了几处地方。
Raetihi远处则是新西兰最大的湖, Lake Taupo
很有意思的是,开着这辆丰田海狮,貌似所有人都以为我是拉游客的导游。和Sophia在Taupo住了一晚后,早上在旅店Check out, 前一天我在路边倒车的时候老板看到了我,当天早上走的时候他问,“今天要接很多人吗?” 我说“只有我和Sophia两个人啊”。
再一次地,我提前在外边等Sophia拿东西的时候,有一辆车停在了我的旁边,出于友好我们两个互打了招呼,然后对方问,“今天忙吗?”
很多住在Taupo的人也是为了去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 Taupo是离这里最近的大城镇,其附近我认为比较值得去的地方是胡卡瀑布(Huka Falls),离Taupo中心也就10分钟的车程。
胡卡瀑布是一组位于新西兰最长的河流-怀卡托河(waikato river)-上的瀑布, waikato river中的水来自于新西兰最大的湖泊陶波湖(Lake Taupo). 瀑布段的怀卡托河流速非常快,平均每秒流量200立方米(200,000升)。
Huka FallsHuka FallsWaikato River
离胡卡瀑布只有6分钟车程,是一个叫月亮山口(craters of the Moon)的地方。这里是位于陶波以北,新西兰最大的地热区域Wairekei的一部分,占地约36公顷。这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呢,说白了就是一片有许多会冒热气的坑的地热公园,并且这热气还有浓烈的臭鸡蛋味,因为其中含有硫磺,
门票8块。我本来是打算买票进的,但是Sophia并不想进去,因为冰岛有很多这种东西到处都是而这里还要花8块钱。但是我有点不甘心,于是从景区的停车场开出来把车开到附近的一个高地,直接从高处一览整个地热公园,不仅免掉了8块钱的门票费,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8块钱确实不值。
Craters of the Moon
新西兰的美景到处都是,在这片路边的草地上偷窥着这些冒着热气的坑,这里真是一个野餐的好地方。
Karapiti RdKarapiti RdKarapiti Rd
从Craters of the Moon这里沿5号公路行驶约40分钟,在右手边就是新西兰最缤纷多彩的地热公园怀奥塔普(Wai-O-Tapu),位于罗托鲁瓦市(Rotorua)南27公里。 Wai-O-Tapu占地约18平方公里,是整个陶波火山区(Taupo Volcanic
Zone)最大的表面地热活动区域。这片地方大约形成于160,000年前,有着23处具体的地热活动,每一处都有一个标牌科普该点的形成与现象解释,游览完所有活动耗时约1个半小时。这个地方也是收费的,成人票32.5块,包括场外的一个每天只在10.15AM喷射的间歇泉"诺克斯夫人(Lady Knox)"。
Wai-O-TapuWai-O-TapuWai-O-TapuWai-O-TapuWai-O-TapuWai-O-TapuWai-O-Tapu
另外,前文提到间歇泉只有每天10.15AM才可以看到它喷发一次,这个时间之外你的门票仍然是32.5块。我和Sophia都很奇怪,为什么一个地热活动能每天如此精确到分钟的喷发,让人怀疑其“自然”程度。
当我们中午开往Lady Knox的时候,路上遇到坐在高尔夫车上的工作人员向我打着掉头的手势,但我们两个都没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掉头,于是就继续向前开,发现偌大的一片空地除了我们以外只有一个房车,于是我停在了他们旁边。
我们的车与房车
原来这对情侣的房车电池坏了,正在等待救援。我问他们工作人员向我打掉头的手势是什么意思,才得知这个间歇泉表演完毕了,这里要关门了,我们是散场后才来的唯一游客 :)。果然当我们开车出去的时候,路口的铁门已经关了。也就是我们正好卡在工作人员去关门的路上这个时间空隙进来了。不过好在这个门是没有锁的,下去打开它就好。
即使如此,我们的收获颇丰。因为我们得以独享了整个间歇泉场地,这是很少见的。
Lady KnoxLady Knox
从Wai-O-Tapu出来后,我们前往了罗托鲁瓦市(Rotorua)见了Sophia的朋友Anna(与前文我的朋友Anna非同一个人), 她们两个曾经在德国就读于同一所大学,是比较要好的朋友,我们一起在Rotorua内转了几个地方。
Aorangi PeakLake RotoruaRedwoods Tree Walk
Sophia嚷嚷了一路要去游泳,后来闹腾得不行。我们就驱车前往了允许游泳的塔拉维拉湖(Lake Tarawera),又称为蓝湖(Blue Lake),与其相对应的是旁边的罗塔马哈纳湖(Lake Rotomahana),又称为绿湖(Green Lake)。我也是第一次到这里。
Blue Lake
奥克兰 Auckland
奥克兰是新西兰第一大城市,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在2018年的新西兰第34次人口普查中,城镇居民达到157万,包括外延的乡村区域和豪拉齐湾(Hauraki Gulf)中的所有岛屿在内的话,整个奥克兰地区(Auckland
Region)的人口则高达161万,占据了整个国家三分之一的人口。奥克兰是一个人口组成非常多元的移民大都市,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波利尼西亚人口(Polynesian). 波利尼西亚(Polynesia)指跨越太平洋中部及南部的地理上的三角区域,北至美国夏威夷州(Hawaii),西南至新西兰本土全境,东南至智利(Chile)东岛省(Eastern
Island)的复活节岛(isla de pascua).
虽然奥克兰的人口显著为欧洲人,但最近几十年亚洲人的数量急剧增加。在2018年的人口数据中,奥克兰居民中出生在海外的最多为中国人,达到96,540人,其次为印度,71,358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移民新西兰几乎等于移民奥克兰,因为大量的工作机会集中在这里。
该图反映了奥克兰地区的居民分布,红色区域组成了奥克兰的城镇区
从地理上来说,奥克兰就是一个管峡(isthmus),城市介于塔斯曼海(Tasman Sea)一侧的曼努考港(Manukau Harbour)和南太平洋一侧的怀塔玛塔港(Waitemata Harbour)之间,最窄处只有2公里。
天空塔(Sky Tower)是奥克兰的地标建筑,主要功能是电视电台信号发射塔,同时也作为观景平台对公众开放,平均每天接待1,150名游客。除了观景以外,第52层还有新西兰唯一的旋转餐厅,每小时转360度。在天空塔上蹦极,以及在建筑外面行走等极限运动也是吸引很多人到这里的因素。高328米,它是整个南半球最高的独立建筑,也是世界上第27高的塔。
Sky TowerVictoria Street
市区内另一个比较值得去的地方是奥克兰大学旁边的Auckland Domain,这片公共绿地中包括1929年建成的奥克兰战争纪念馆(Auckland War Memorial Museum).
Auckland War Memorial Museum
以及冬季花园(Domain Wintergardens)
WintergardensWintergardens
这里几乎是市区最好的休闲野餐的地方了。
Auckland Domain
奥克兰最好的城市观景点可以说是伊登山(Mount Eden),海拔196米,这里是奥克兰管峡上最高的自然点。奥克兰遍布着许多死火山,而这座山的顶部就是一个深50米的碗状火山口。在这里你可以俯瞰奥克兰的大部分区域,整个CBD的布局和城市内的主要建筑都可以尽收眼底。Eden这个名字取自于曾三次担任英国海军部第一大臣(First Lord of the
Admiralty),1836-1842年的印度总督(Govenor-General of India),第一任奥克兰伯爵(First Earl of Auckland)乔治·伊登(George Eden)。
Mt. EdenMt. EdenMt. Eden
奥克兰说白了就是个大城市,没有什么好玩的。世界上的城市太多了,这根本不是个特色。我这个人并不喜欢城市,尤其讨厌大城市。其实,当我第一天到达奥克兰还车的时候就厌倦了,急着想逃跑,本应计划在奥克兰待4天,结果第二天我就重新租了一辆车北上了。
Wynyard CrossingBritomart PlHigh Street
霍顿(Holden)这个汽车品牌今年已经彻底停止运营了。作为通用旗下的一个土澳品牌,2017年10月的时候就已经关闭了所有工厂,今年所有4S店也全部撤销,除了路上已经在跑的车,这个品牌已经不复存在了。这次租了一个挂着霍顿标的车,以表敬意。
Holden Trax LTZHolden Trax LTZ
北国地区 Northland Region
帕系亚(Paihia)是北岛远北区(Far North District)的主要旅游小镇,距离奥克兰260公里,人口只有两千人。前面提到新西兰的立国条约怀唐伊条约(Treaty of Waitangi)就是在这里签订的,所以这里有着著名的毛利文化游景点——Waitangi Treaty Grounds.
除此之外,Paihia更因为它亚热带搬的沿海小镇风景而吸引着游客来到岛屿湾(Bay of Islands)这个地区,正如其名,这里有着144个岛屿,提供种类繁多的游艇游览项目、潜水和航海与其他水上运动。
town centrePaihia BeachHorotutu Scenic Reserve
Paihia的码头每一个小时就有一班前往对面拉塞尔(Russell)的轮渡,往返票价只需要13块。Russell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因为这里是新西兰第一个欧洲人的永久定居地,可以说是新西兰白人历史的起始点之一,这也是签订怀唐伊条约的起点,并且差点成为了新西兰的第一个首都。由于当时欧洲的法律在此毫无影响力,毛利人自己的法律又很少被执行,以至于后来这里发展出了非常差的名声,无法无天充满卖淫活动,被称为’太平洋上的地狱洞(hell
hole of the Pacific). 总督于是选择了位于Russell南边5公里的Okiato为新西兰的第一个首都,虽然没过多久他就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而迁都奥克兰。
Kororareka BayKororareka Bay
Russell本名叫Kororareka,意为“企鹅真甜啊(How sweet is the penguin)"。传说一个毛利酋长在一次战斗中受了伤,想喝企鹅汤,喝完说了一句‘Ka reka te koroka(企鹅真甜啊)', Korora意为蓝企鹅(blue penguin),
reka为甜(sweet)。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1844年,新西兰第一任总督威廉·霍布森(Captain William Hobson)将这个地方重命名为Russell。如今的Russell, 是一个宁静的海边村庄,人口在700人左右。
Russell
新西兰的第一个教堂Christ Church就在Russell, 1836年建立。
Christ Church Russell
凯里凯里(Kerikeri)位于Paihia西北24公里处,是整个北国地区(Northland Region)最大的小镇。在有些场合,凯里凯里被称为‘国家的摇篮(Cradle of the nation)’,因为这是新西兰历史上第一个永久的传教点(mission station)。1814年,英格兰国教牧师塞缪尔·马斯登(Samuel
Marsden)用了48把斧子从当地的毛利人酋长手里买下了用于传教的土地,他也是欧洲人在凯里凯里最早的定居者。凯里凯里的农业非常发达,可以说是新西兰的农业先驱。如今,新西兰是世界上著名的高品质葡萄酒生产国,新西兰的第一株葡萄就是在这里种植的。不仅如此,这个国家第一棵柑橘树,第一棵商业百香果,第一批牛油果,第一次使用犁杖,这些历史全部在凯里凯里发生。
在现代,凯里凯里同样因为农业、种植业而再次繁荣起来。2001年的人口普查中,这里的人口达到了4,878人,较1996年增长了16.3%,2006年继续增长20%达到5859人,2013年人口多达6503人。在最近的2018年人口普查中,人口持续稳健增长到7520人。
Kerikeri
Kerikeri附近有一个瀑布非常棒,叫彩虹瀑布(Rainbow Falls). 整个区域有三个观景平台,从停车场出发10分钟就可以走完所有的平台,非常容易到达,坐轮椅都可以。瀑布落差27米,环境还是比较惬意的。
Rainbow FallsRainbow Falls
旺格雷(Whangarei)是新西兰最北边的城市,离奥克兰以北160公里,也是北国地区唯一的一个城市,全国第13大城市,人口52,600人左右。这个城市整体地势比较平坦,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值得去的地方,因为我来这里只是为了还车的。
city centreHatea River
当时疏忽了一点,由于我的日程都是按着公历来的,也没太注意是每天星期几,结果到了机场还车才意识到是当天是星期天,整个城市不运行公交,没有任何公共交通。最后我只能看着地图在炎热的夏天花了1.5个小时走了8公里回到市区。
Whangarei Airport居民区Onerahi
从这里,我买了城际巴士(intercity bus)票坐了三个多小时的大巴回到了奥克兰。
intercity bus at Kaiwaka
公路旅行是能够充分欣赏旅途美景的最佳方式之一,新西兰靠着这种非常依赖公路与汽车的特质,给游客与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相当浸入式的旅行体验。
晚上8点多,大巴从1号公路的奥克兰海港大桥(Auckland Harbour Bridge)上穿过怀塔玛塔港(Waitemata Harbour),我回到了该死的奥克兰。
Waitemata Harbour
结尾
正如你从图片中可能感受到的,新西兰的南岛与北岛在地形地貌、风景文化上差别极大。前者多雪山多湖泊,后者遍布火山和地热活动,两个大岛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我一开始对北岛并没有抱太大期望,也没有在这里预留足够多的时间,但它给我展示了新西兰非常迷人的另一面。
新西兰的人口和经济活动严重倚向北岛,它的存在更像是充当着这个国家的发动机。与南岛的孤立游离相对应,北岛生机繁荣,活泼热闹,两个岛屿性格迥异,很好的平衡着这片土地,共同成就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之一,新西兰。
北岛和南岛一样,有着太多的东西去提供给我们,但局限于时间,我所了解的新西兰远远不够,知之甚少。不论我在哪里,我想,我会把新西兰作为我一生的旅行目的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克兰惠灵顿哪个宜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