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发百中的人物有哪些主人公是谁?

  在自己成名之后,要学会怎样去维护自己的名誉。关于百步穿杨的故事你了解吗?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百步穿杨的主人公是谁?,希望大家喜欢!

百步穿杨的主人公是谁?

  百步穿杨的主人公是养由基

  百步穿杨: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高明。

  养由基(699-前559年),春秋时楚国将领,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射手。周代有养国,后来被楚国灭掉,春秋时为楚大夫神射手养由基的封邑。

  战国时代,战乱纷纷,人们在水深火热中,但是这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出现了很多的名人和名将,秦国的白起就是其中的一位。有一年,白起带领秦国军队去攻打魏国。

  当时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士,当他获悉白起要攻打魏国后,非常的着急。他知道,靠魏国的实力,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为了魏国的存亡,苏厉想尽了脑筋,最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要想保住魏国,不能硬来,只能采取一些办法让白起退兵。

  有一天,他很早出发去朝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在战国时期,由于诸侯争霸,周朝的中央权力已经名存实亡了。周朝的国君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对各诸侯国已没有管辖权。魏国如被秦国攻灭,秦国的势力将更强大,对周天子的威胁也更大。

  周天子一听,赶紧问苏厉怎么办?苏厉建议:周天子赶快派人去劝说白起停止进攻。周天子问:“派一个人去劝白起停止进攻,这能行吗?”于是苏厉把自己想好的计策告诉了周天子,周天子一听觉得可行,于是就派了一个人去劝白起停止进攻。

  周天子的使者到了白起的营中后,按照苏厉的吩咐给白起说:“白将军,你能听我讲一个故事吗?”

  白起一听,哈哈大笑:“你不是来劝战的吗?怎么讲起故事来了?”

  使者说:“将军先听我讲完故事好吗?”

  白起说:“既然来了,就请讲吧!”

  于是使者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话说楚国襄阳郡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由于两人的箭术很精,都互相看不起对方,都说自己的箭术才是最准的。

  有一天,两个人又比上了,许多人都围着观看。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彩声。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说:“请多多指教!”

  养由基微微一笑,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潘虎一听他要射一百步外的柳叶,觉得他是在说大话。养由基说:“你等着瞧吧!”

  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唆”的一声射去,结果,箭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在场的所有人都为这种不可思议的箭术惊呆了。

  潘虎心想:这怎么可能呢?世上根本没有这么高明的箭术。于是,他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他想:这次看你怎么射?上次只是你的运气罢了!

  养由基向前走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潘虎看到这种情况,大声惊呼:真是好箭法啊!在场的人在惊呆了一下之后,都发出了喝彩声。

  就在一片喝彩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他说:“喂,有了百步穿杨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养由基一听,心想:此人口气好大啊,于是,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那人平静他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养由基问:你说怎么保持呢?那人说: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白起听完这个故事后,问来使:“你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使者说:“白将军可是百战百胜的人啊,难道你不想保持自己的好名声吗?而要保持自己的这个好名声,就不应该轻易出战,万一战败了,名声不是全没了吗?”

  白起听后,停止了向魏国的进攻。

  作为一个名气大的人,要保护好你的名气,就要不断地要达到精益求精。

  • 百步穿杨的主人公是谁 相关内容:
  • 成语是语言外事实的一种反映形式,通过具体的表达抽象的,通过可感觉、可触摸的表达无形的。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成语典故解释加出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成语典故解释加出处篇一:万死不辞的故事东汉末年,朝政大权落在董卓手中。

    前程万里形容前途远大,不可限量。那么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前程万里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哦。前程万里的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有一个叫崔铉的人,是大臣崔元略的儿子。

    成语,作为语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任何一种语言中最大的宝藏和财富。成语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及其劳动和精神活动,而且还反映了该民族的道德价值体系、情感世界、宗教信仰等。情感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反映了人对现实的主观态度。

    成语,是汉语表达形式的闪光点之一,其言简意赅,体现了中华民族智慧的一面,大量的汉语学习者对成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的调虎离山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调虎离山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简介孙策(175年2...

    【成语】: 举案齐眉【拼音】: jǔ n q mi【解释】: 案:古时有脚的托盘。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举案齐眉的成语故事】:东汉学者梁鸿回老家时,有许多女子想嫁给他,他都谢绝了。

    成语故事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可与古诗词相提并论,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成语故事加配图。成语故事加配图1:火树银花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

    见卵求鸡比喻言之过早。那么你们知道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见卵求鸡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哦。见卵求鸡成语故事瞿鹊子是长梧子的学生。有一天,瞿鹊子请教长梧子说:我听先生讲了许多道理,获得了很大的益处。

    成语故事大全及寓意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东汉时,汉明帝召见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鄯(shn)善王交朋友。班超带着一队人马,不怕山高路远,一路跋涉而去。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了新疆。鄯善王听说班超出使西域,亲自出城迎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发百中的人物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