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凉州词王翰的诗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
杨柳:指的是《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王之涣辞官,过了15年的自由生活。《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即727年(开元十五年)至741年(二十九年)。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本文内容由网友整理或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第一时间删除。”

  王之涣一生作诗无数,但是留存于世间的并不多,其中较的就是他所写的《凉州词》,这首诗一共有两首。王之涣写的诗一般都是气势磅礴,意境深远。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瞬间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壮阔景色,后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更是让人肃然起敬,下面我们就来回顾这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共二首,我们常说的是二首中的“其一”,我们先来看看诗的全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一、注释:1.《凉州词》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凉州是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市。2.万仞---这里是说极高的山。仞,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一仞约合八尺。3.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4.杨柳---《折杨柳》,古代的一种歌曲。唐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5.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

  二、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古代凉州一带的荒凉辽阔景象,后两句借凄凉哀怨的笛声,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景象的感想。大致意思是:远远看去,黄河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万丈高山和孤城玉门关耸立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吹《折杨柳》那样哀怨的曲子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要知道玉门关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啊!

  三、王之涣的这首诗主要写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雄壮。虽然极力渲染了士兵不得回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何须怨”三字不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委婉含蓄,还可看到即使戍边将士思乡之情难禁,但还是意思到戍守边疆责任重大。正是因为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苍凉而不失慷慨,悲怨而不失雄壮,所以在当时脍炙人口,并受到了无数后人的喜爱和传唱。

  四、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蓟门人,一说并州人(今山西太原)。他与当时的高适、王昌龄齐名,都是写边塞风光的诗人。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和《凉州词》较为。

  王之涣的《凉州词》写的气势恢宏,描写的景色壮阔无比,让人读起来的时候,都是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郑重声明:本文王之涣《凉州词》表达了(王之涣的凉州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作为商业用取,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拼音版及古诗翻译赏析(王翰)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 )朝(  )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表现出豪放、开朗、兴奋的情形,有一点视死如归样子。此外还可能感慨战争的无情与残酷。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 李白《塞下曲》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马上作》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拼音版及古诗翻译赏析(王之涣)

  1、“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写皇帝的恩泽不能到达玉门关以西。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

  2、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

  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皇上的恩惠或朝廷的关心)。

  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4、这首诗中“孤”字的含义特别丰富,你认为它有什么含义?

  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明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突出了戍边将士的荒凉境遇;二是暗写戍边将士的孤苦。这里不但环境荒凉,而且远离家乡亲人,内心孤寂。

  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不顾。

  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宽广胸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凉州词王翰的诗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