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帆为什么嫁82嫁给杨振宁后悔了吗?

  “杨先生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的一面旗帜”,清华大学前校长顾秉林这样评价杨振宁。

  “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美国物理学家赛格瑞这样称赞他。

  显然,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杨振宁都是科学界举足轻重的物理学家,也是世界顶级奖项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他为人类作出的贡献是前所未有,不可磨灭的,但是他的生活却备受诟病,尤其是跟小54岁的翁帆的婚姻。

  2004年,28岁的翁帆不顾世俗的眼光和外界的反对,嫁给了82岁的杨振宁,两人相差54岁,相当于隔了两代人。

  要知道杨振宁最小的女儿都已经59岁了,比翁帆大15岁,而翁帆的父亲比杨振宁小21岁。

  所以外界一致认为,翁帆嫁给风烛残年的杨振宁,就是为了名利,肯定不是爱情。

  然而,如今两人结婚17年了,过得怎样呢?

  作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为国争光的杨振宁早已被写进了教材,成为莘莘学子的楷模,所以翁帆也对杨振宁十分敬仰。

  1995年,汕头大学邀请杨振宁和妻子杜致礼出席物理学家大会,这时学校派遣大一的翁帆前去接待他们,当时杨振宁73岁,翁帆19岁,三人拍了唯一一张合照。

  这一次见面,让翁帆十分激动,因为第一次能这么近距离接触自己的偶像,当时杨振宁对她的印象也很不错。

  之后,翁帆成了他们两人书信往来的密友,三人关系非常好。

  可没过多久,年迈的妻子杜致礼就因病去世,杨振宁变成了孤寡老人,但是他不想一直单身,因为太孤独了。

  得知杨振宁夫人过去的消息后,翁帆开始写信安慰杨振宁,两人一来二去,开始熟络起来了。

  其实在这之前,翁帆在大学毕业后,也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只是因为性格不合而离婚了。

  所以2002年后,恢复单身的翁帆将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业中去,她开始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进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攻读硕士。

  在这里顺便说下翁帆的家庭背景,她父亲翁云光曾担任过潮州中国旅行社负责人,收入不菲,而且十分爱好古诗词和音乐,对中国文学有很深的造诣。

  在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下,父亲翁云光非常注重孩子们的学习和精神世界的追求,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更高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修养。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翁帆不像是一个追求物质生活的现实女人。

  两人频繁的书信来往,让他们渐渐互生好感,尽管相隔54岁,可是杨振宁作为一个物理学家,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所以他的精神世界仍旧年轻。

  杨振宁曾说:“虽然岁数上已经年老,但精神上还是保持年轻,这也是翁帆觉得他有吸引力的部分原因。”

  2004年2月,杨振宁主动提出见面的要求,相约中山大学,翁帆答应了。

  两人两面后,翁帆发现时隔9年,杨振宁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无论行动还是说话都那么敏捷。

  这一次见面,失去夫人的杨振宁,内心第一次感到了温暖,之后,他开始有意无意间打电话给翁帆。

  因为两人联系比较频繁,翁帆的室友打趣道:“杨教授是不是喜欢上你了?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如果不是喜欢上你,不会这么频繁地给你打电话。”

  听到这话,翁帆并没有反驳,而是面红耳赤,明显她也喜欢上杨振宁了。

  后来,杨振宁约翁帆到石澳游玩,当天刚好下雨了,所以路上比较湿滑,走着走着,两人不约而同牵了手,也许是内心的触动,他们这一次牵手,就成了一辈子。

  相处了几个月后,两人的关系发展的很快,杨振宁已经将翁帆视为携手下半生的伴侣。

  两人外出旅游后,杨振宁回到了北京,翁帆回到了学校。

  几天后,杨振宁通过电话向翁帆求婚,翁帆得知后,这样回答:“哪有向人求婚不送玫瑰的?”

  听到翁帆的肯定后,杨振宁赶紧许诺:“下次见面一定补给你。”

  就这样,杨振宁求婚成功,两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随后翁帆向父母透露了这个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父母被吓了一跳,毕竟两人相差54岁,但经过翁帆的解释、说服后,向来开明的父母同意了。

  2004年12月24日,翁帆和杨振宁在双方家属的陪同下,在汕头领证结婚,正式结为夫妻。

  媒体将这对“忘年恋”誉为“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因此外界更多的是质疑,而不是祝福,但杨振宁却坚信翁帆对他是真心的,他这样回击外界的质疑:

  “花整个青春骗一个老人,这种事情有谁愿意呢?”

  是的,几乎没有人愿意花费整个青春去骗一个老人,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慕才会不顾一切,不在乎外界的非议,嫁给一个比自己大54岁的老爷爷。

  每一次外出,翁帆都会伸出手让丈夫靠着,回头一笑,你便是世上最美好的馈赠。

  有了翁帆的陪伴,杨振宁变得更加幸福,尽管两人牵手度过了16个年头,可他仍如当年那般年轻,行动敏捷。

  而嫁给杨振宁后,翁帆也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了,举止间尽显大方,谈吐有节,气质优雅,要是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绝对不会具备的,这就是丈夫带给她的改变。

  结婚10年后,被问及会不会要孩子?杨振宁坚定表示:“不宜要孩子,因为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不在了,翁帆一个人带着一个或者两个孩子,那将是很困难的事。”

  在杨振宁心里,翁帆能嫁给自己已经是最大的福气了,自己已经半只脚踏进棺材了,而她的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不但不生小孩,还希望自己百年以后,她也能改嫁。

  爱情就这么简单,活着的时候相互陪伴,我去世了,希望你路上有良人相伴。

  婚后,翁帆比之前更加朴素了,住在普通的房子,穿着简单的衣服,一个包包用了十多年不舍得换,毕竟对于她来说,物质并不重要。

  两人以夫妻的名义向清华大学捐赠近200万美元,希望能帮助更多学子完成学业,激励他们能力向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这不禁让人反问,要是翁帆贪图名利,她还会让杨振宁捐款上千万吗?

  而且网上也爆出了杨振宁已经立好遗嘱,并没有给翁帆留下什么遗产,有的只是一栋房子的使用权。

  没错,就是使用权不是所有权。

  当然,这个消息是否属实,还有待考证。

  虽然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很难相信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孩子嫁给一个耄耋之年的男人。

  可这也不能肯定别人就是带有目的,带有企图。

  有时候,爱情也很简单,只是情窦初开刚好遇见你。

  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相信爱情的,它虽然离不开物质基础,但决定因素往往是性格、灵魂、生活习惯。

  也不要用自己的遭遇和生活方式去评判别人的选择,因为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

  最后,我还是很佩服翁帆的,她能够不顾众人的目光和非议,坚决嫁给杨振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破锅自有破锅盖,丑人自有丑人爱,只要情深意似海,麻子也能放光彩!

讲真,从高大上的道理出发,我们没有什么可以指责杨翁恋的。选择时,他们都已成年、或远远超越成年,这是他们自由意志的体现,他们并没有用感情炒作,他们也没有妨害到谁

但是看到这俩人,我就内心违和,就被一树梨花压海棠碾压而过

大约内心违和的不止我一人,不然“翁帆的父亲娶了杨振宁孙女后,这家人该怎么互相称呼”的谣言段子,不会多年经久不息。不然翁帆怀孕,不会成为和金庸去世、余秋雨离婚并列,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出来刷屏的假新闻。

不然在股灾中,关于“这个姑娘也真不容易,本来想做个短线,结果一套十多年”的段子,不会在朋友圈刷屏。

翁帆怀孕的消息为啥会被反复炒?讲白了人们猎奇的是,在这段婚姻中是否有肉体交互。

这很八卦,窥探他人生活,很不雅,或者很不道德。可是由无能的一方带领无知的一方,开始的一段大约是无性的婚姻,是否更加不道德?我们的身体,就那样不值得被尊重么?

小时候,我妈跟我说,女孩子长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好、心灵美,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妈骗我,脸太tm重要了。

十几岁的时候,那些脑残文学作品告诉我肉体好虚妄,纯爱好神圣。直到第一次摸过松弛下垂的肉体,我才知道,肉体太尼玛重要了

1995年,杨振宁与发妻杜致礼去汕头参加海外华人物理学大会,翁帆是当时的接待。2003年,杜致礼离世后,老物理学家开始有事儿没事儿跟翁帆煲电话粥。2004年,杨振宁给翁帆电话求婚,便有了那段82岁的新郎与28岁新娘的婚姻。

关于为什么要跟翁帆结婚,杨振宁对媒体讲过两个版本。

第一次讲的比较实诚,说了自己对这段婚姻的刚需。他说如果没有与翁帆结婚,也可能和别的女士结婚。他说,英国数学家哈密顿在太太去世后,过了相当漫长的孤独日子,甚至书页上都有饮食的污渍。杨振宁说,他不要过那样的日子,不要过老年孤独生活。尤其是老人,最怕孤独。

第二次讲的比较鸡汤,杨振宁说“媒体很注意我,一点风吹草动都逃不了他们的眼睛。我一直和一个年轻女孩在一起,我怕他们会乱写,反正我和翁帆的关系也确定了,那就干脆明朗化吧!哈,所以我们结婚了。”

尼玛彼时你们都是单身男女,大大方方宣布个恋爱,有什么乱写的空间呢?自己对把关系固化下来有刚需,还把责任推给媒体,整得我们跟丘比特似的。

翁帆对媒体说过,杨振宁是智慧老人,杨给了她一个纯净的世界,给了她象牙塔中的象牙塔。

我看过一段媒体对他俩生活的采访,他们住在清华园内的归根居,那篇报道悉数了翁帆每天如何准备早餐、午餐、晚餐,几时散步几时安排杨老午睡,晚上如何与杨老相拥而眠。

报道的语调极尽温和浪漫色,却让人细思极冷。这段婚姻究竟给了她象牙塔中的象牙塔,还是象牙塔中的囚禁,斩断了她与世界相处的其他技能?

如果不是翁帆,杨振宁也还要选择另一个28岁的姑娘。他清清楚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是陪伴、是照顾、是青春延续的综合体。

如果不是杨振宁,翁帆不会跟街边儿哪个82岁的大爷携手。她还不懂自己要选什么,她爱上的是别人递过来的一道光环,是那些blingbling闪耀、却没啥大用的人生智慧。

翁帆决定与杨振宁在一起那年,她28岁,其实并不能明白一个老人的生活是怎样的,不能体会日日照顾一副衰老之躯的厮磨。杨振宁却懂,他老了,也年轻过,他明白肉体衰败下的缓慢、迟钝、昏聩,他却用爱之名把翁帆圈禁了这场,要她扮演半个小保姆的婚姻生活。

反正在我庸俗不堪的价值体系中,在这段婚姻关系里,翁帆亏大了。她把自己本可以活色生香的岁月付诸给风烛残年,她掏出了娇媚的青春、母性的关爱、鱼水之欢的权利、延续后代的自由,这尼玛都是实实在在的硬通货

她拿回来的是那个说不清道不明、时时刻刻变化的精神世界,是与一个曾经站在世界之巅的老人相爱的感觉,是那个人暂时可以给她的庇护。这个姑娘真金白银的,买回了一些价值不明的次级债。连她所谓的象牙塔中的象牙塔,清华院内供他们居住的归根居,也不能视为归她所有的学区房。

我哥的一位朋友在香港的银行曾碰到过杨振宁与翁帆,杨振宁死死抓着翁帆的手,讨好着说话,翁帆则一脸不耐烦地慢应。我猜,对于这场婚姻,翁帆是萌生过悔意的,或者还有利益的牵绊,或者是她已失去了出走这段婚姻的力量和勇气。

我哥的同窗闺蜜,学生时代迷恋过耄耋之年的导师。那是个有点儿蔫儿坏、挺迷人的小老头,年少成名、看过世界,为庙堂之高筹谋过利益,也能处江湖之远诙谐有趣地活着。

闺蜜喜欢他,导师看闺蜜的眼角眉梢中,亦有欢喜神情。不过,俩人谁都没说破过什么。毕业时,导师送了她一条鹅黄色的围巾,那个颜色仿佛能让人能闻到春天的气息。

几年前导师病危,闺蜜在病榻前垂泪,导师说“丫头,你知道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是什么感觉吗?就是他站在一条围巾前,想象着这个女人系上这条围巾的样子”。

这位导师虽然不如杨教授般显赫,可是也有足够的影响力与财力,也是可以一树梨花压海棠的。何况那时,是彼此动了心的两个人。

不过,他没有。他没有用自己的落日余晖,圈禁另一个人二十几岁的光阴。

李鸿章说,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慎而重之。诺贝尔奖之于杨振宁,何尝不是一把利器,让他可以于这世界更加放肆地活着。

他恐惧漫长孤独的时日,恐惧书页上有饮食污渍的生活,他又萌生了对一个二十多岁的生命的渴望,于是,便把这个姑娘引入那早衰的生活。抉择时,她还不懂什么是老迈的生活,不懂自己究竟通向了哪里。

所谓不伦之恋,不伦的并不是年龄,而是识字的人拿出卖身契来让文盲画押;是古董鉴赏家佯装无事地用买狗食盆的价格买走了宋朝的瓷;是站在活死人墓里的人对洞外的少女喊,进来呀,外面的阳光恶毒,这里荫凉。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觉得小弟我回答的还不错,恳请大家给小弟我点个赞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翁帆为什么嫁8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