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深 深圳湾一号都有谁买了1 号升值空间咋样?

4月2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深圳市国土空间规划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0年-2035年)。

规划范围为深圳陆域规划面积1997平方公里,海域规划面积2030平方公里。接下来十几年的规划发展重点就看这里了。

全文内容较多,@房地内参 把规划重点简要梳理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一、“十三五”期间”的成果

1、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断优化

●“二线关”15个关口全部拆除

●前海城市新中心开发建设和功能培育顺利推进,并增强了与南山中心、宝安中心的协同发展。

●盐田、龙岗、龙华、坪山、光明的公共服务中心职能不断完善,城市居住、就业等功能集聚趋势明显,区域辐射力持续提升。

●深入推进“拓展空间保障发展”十大专项行动,

●推出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面向全球招商

●高效完成近期可实施高中用地选址,全面提速中小学改扩建工程;

●新供应中保障交通、住房、公共服务与管理等民生设施的用地占比达到60%。

●新改扩建幼儿园347所,新改扩建义务教育中小学198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27万个,高校数量从9所增至15所,形成“一城四园”高校布局。

●三甲医院数量达到18家。

●“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新建22个大型体育场馆。

4、基础支撑系统持续完善

①深圳机场卫星厅、第三跑道等开工建设,国际航线数量突破60条;

②联通主要城市网络体系基本成型,“十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加速建设;

③建成运营城市路11条,里程超过400公里;

④公共交通占全市机动化出行总量超过50%。

一、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显著优化,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空间战略在区域和城市层次深入实施,大湾区核心引擎的辐射力和承载力显著增强;

●深圳建设高水平推进,城市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格局基本形成。

●总量管控模式基本建立,建设用地总规模保持在1032平方公里以内。

新增供应规模58平方公里,其中更新整备直接供应用地10平方公里。

二、国土空间生态系统明显,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稳固

●全市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保持在478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94平方公里。

●“四带、八片、多廊”的全域生态格局日益稳定,森林覆盖率保持37%以上,自然岸线保有率40%以上。

●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覆盖率达到75%。

三、国土空间资源配置科学合理,民生福利水平显著提高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及深圳国家高新区建设成效显著,低效产业用地全面盘活,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影响力取得新突破。

●到2025年,完成20平方公里产业空间整备,有序推进25平方公里产业空间连片改造。

●到2025年,每千床位数达到4.5张,新增义务教育学位数67.3万个,保证“十四五”期间供应居住用地15平方公里以上。

三、强化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推进现代化建设

1、推动大湾区城市群空间格局优化

●坚持“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辐射周边”,增强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功能。

●依托机场群、港口群、国家铁路及城际铁路网、高快速路网,构建发展轴带,形成主要城市间高效联系的网络化空间格局,推动大湾区城市群空间格局优化及珠三角核心区深度一体化发展,携手大湾区其他城市共建充满活力的城市群。

2、加强深港澳更紧密务实合作

●强化深港空间协调发展,全面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重点推港边界地区开发建设的整体协同互动。

●系统优化口岸功能布局,共同推进港深西部铁路、香港北环线支线等跨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优化提升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功能,进一步拓展前海发展空间,加快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建设,强化与香港、澳门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高标准规划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强深圳园区与香港园区的规划衔接和发展联动,支持落马洲河套地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发展,加强与港澳在科技金融、跨境技术研发和转化、和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打造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合作新平台。

●推动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等片区建设发展,推圳湾口岸地区加强深港合作,共同建设空间统筹、结构优化、错位协同的深港口岸经济带,打造深港合作新平台。

3、强化深、穗在珠三角的双核驱动引领作用

●加强与广州更紧密的空间联系,协同打造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协作发展,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展广州至深圳高速磁悬浮铁路前期工作,加快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加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会展海洋城与广州南沙自贸片区合作,共同引领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建设。

4、促进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

●加强与珠江西岸城市联系,完成深中通道建设,开展伶仃洋通道(深珠城际)、深南高铁等新跨江通道的前期研究,规划预留外环高速西延跨江通道和深大城际西延通道,提高深圳与珠江西岸城市联通水平。

●加强与中山、珠海、江门在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产业分工协作和创新协同。

●加强与粤西海洋经济产业发展联动,充分发挥深圳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与珠江西岸城市土地、人力、制造业基础等要素互补的优势,促进珠江东西两岸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1、优化深圳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形成“一主两副一区四轴”的总体发展布局,实现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协同联动:

一主:持续巩固和增强深圳作为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两副:加快提升东莞、惠州副中心发展能级;

一区:高水平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

2、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设施共建共享

●继续推惠城际及大鹏支线的建设工作,开展深莞增城际、塘龙城际的前期研究,

●加快深莞惠轨道交通设施及干线道路网络延伸对接,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形成城际铁路线网基本架构,探索都市圈交通、能源、资源、环境、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协调布局和建设运营的新机制。

●推动莞惠临深地区一体化发展,促进优质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建设跨界优质生活圈。

3、促进区域合作模式创新

临深;临深地区为重点,促进分工协作、设施对接和空间一体化发展,探索合作开发、委托管理等方式,打造产城协同一体化发展试验区;

西部:推动宝安北中心、会展海洋城与东莞滨海湾新区协同发展,形成全面开放的国际门户功能区;

中部;重点推动光明科学城与东莞松山湖片区的科技产业创新协作,推动龙华北中心、平湖中心与东莞凤岗-塘厦地区的产城一体化协调发展,打造集产业、居住和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深度融合发展试验区;

:优化协调龙岗国际低碳城、坪山高新园、大鹏国家南方海洋科学城等片区与东莞清溪、惠州惠阳、惠州大亚湾等地区的城市功能和产业发展布局,创新居住、教育、旅游等领域深度合作机制,辐射带动粤东地区发展。

4、高标准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

●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与深圳的规划连通、政策互通、产业贯通、交通畅通和要素融通,推进与深圳同城化发展,进一步辐射带动粤东地区,打造区域一体发展示范区。

●全面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坚持“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发展模式,全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成深圳市自主创新拓展区。

●加快交通体系建设,推汕高铁、深汕第二高速、深汕站枢纽等战略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实现深汕特别合作区与深圳0.5、广州1互联互通。

●高水平建设小漠国际物流港,打造深圳港拓展区,加快推汕通用机场规划建设。

第三节  加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

1、提升跨界交通效率与服务能力

●高标准完成皇岗口岸重建,有序推进沙头角口岸重建及罗湖口岸功能优化。

●结合梅沙、南澳码头和前海码头项目规划、建设和投入使用,适时开展水上客运口岸对外开放验收工作,同步配合推动设置跨境直升机起降点,打造“陆路/水运+直升机”复合型通关口岸。

●适应深港更紧密合作趋势,推动开展设立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跨境专用口岸的研究工作。

2、打造以深圳为核心的湾区“1”交通圈。

●构建“南北放射、东西贯通”的城际铁路交通网络,继续推进穗莞深城际机场至前海段建设,加速推动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前海至皇岗口岸段的建设工作,开展深珠城际、城际(广深中轴城际)的前期研究,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完善深圳面向湾区的城际铁路线网基本架构。

●结合城际铁路建设推动前海枢纽、皇岗口岸枢纽、五和枢纽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四、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格局,完善多中心组团式生态型空间结构

节  构筑生态安全底线和保护格局

1、坚守三条控制线不可逾越

●生态保护红线:全市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保持在478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94平方公里;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0平方公里;

●落实城镇开发边界管控要求,防止无序蔓延。

2、构筑“四带八片多廊”生态空间总体格局

四带:发挥罗田-阳台山-大鹏半岛生态保育带、清林径-梧桐山生态保育带、珠江口-深圳湾滨海生态景观带、大鹏湾-大亚湾滨海生态景观带的生态脊梁功能;

八片:夯实光明-观澜区域绿地、凤凰山-阳台山-长岭陂区域绿地、塘朗山-梅-银湖山区域绿地、平湖-甘坑-樟坑径区域绿地、梧桐山-布心山区域绿地、清林径-坪地-松子坑区域绿地、三洲田-马峦山-田头山区域绿地、大鹏半岛区域绿地的生态筑底作用;

多廊:强化24条生态廊道系统的稳定连通功能。

第二节  构筑“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空间结构

1、一核:提升都市核心区扩容区域的发展质量和功能

●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举措,促进新安、西乡、民治、龙华、坂田、布吉、吉华、南湾街道等扩容区域优先承接原中心城区服务功能外溢,逐步疏解转移效益较低的传统加工制造等非核心功能,

●加快推圳北站商务中心区、坂雪岗科技城等片区开发建设,提升深圳北站、深圳东站、机场东站、五和站等枢纽辐射能级,完善扩容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设水平,空间品质。

●通过逐步提升扩容区域服务水平,发挥都市核心区作为具有强大区域辐射带动力的湾区核心引擎功能。

2、多心:推进城市多中心体系构建

●推进香蜜湖片区、福田保税区、笋岗清水河片区、口岸经济带(罗湖)、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

●提升福田站、深圳站、罗湖北站、前海站、皇岗口岸站、深圳湾站等枢纽能级;

●不断强化福田中心、罗湖中心、南山中心和前海中心的综合性服务职能和辐射能力。

●推进盐田临港产业带、大运新城、九龙山智能科技城、坪山中心区、光明科学城、深圳国际生物谷(食品谷)、会展海洋城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

●支撑盐田、龙岗、龙华、坪山、光明、大鹏、宝安北、平湖等打造差异化的城市功能中心。

●培育西丽、蛇口、民治、坂田、布吉、机场东、松岗、石岩、横岗、坪地、坑梓、新大-龙岐等12个城市功能节点,承担所在片区的、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

3、网络化:构筑高效便捷的空间联系网络

以都市核心区为中枢,以城市各中心为节点,充分依托国家铁路、城际铁路、等区域交通设施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干线道路等城市骨干交通系统,强化各中心间网络化空间联系,推动全域均衡化发展。

五、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强化空间保障能力

1、推动各类再开发手段融合,实施整体连片再开发

●继续完善“案例+政策工具箱”工作模式,强化政府统筹作用,加强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和旧区改造等多种再开发手段的有机衔接与综合运用。

●通过重点更新单元、旧工业区成片连片改造、较大面积产业空间整备、土地整备利益统筹等再开发模式,加大政府主导力度,推动用地成片连片高质量开发,加速盘活规模成片土地。

优先开展设施不足地区的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和旧区改造,增加民生设施用地和住房用地供给,提升公共设施服务水平。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古树名木保护,避免大拆大建。

●倡导以综合整治、功能改变为主导的二次开发方式,推动低品质、低效益的工业、仓储等建筑功能,发展创新创意型产业。

●合理保留相对低成本的居住、和办公空间。

●继续推进南头古城、大鹏所城、清平古墟等七个有机更新试点项目,注重人居环境和历史文脉传承。

第二节  加强城市空间复合利用

1、适度促进立体开发和功能混合。

坚持地上、地下三维立体空间的统筹规划和利用,在保障公共安全和满足环境品质要求的前提下,建设功能多样的城市综合体。

2、加强地下空间利用与管理

●科学保护利用地下空间,优先保障市政及轨道交通等设施建设,支撑城市安全健康运行,有序、适度地安排其他设施,预控重大基础设施廊道,进行战略留白。

●依托前海、西丽、坪山、大运、五和等枢纽地区开发,建设地上地下一体化利用的示范性项目3~5处。

第三节  积极盘活用地

1、稳妥推进历史遗留建筑处置

●加快产业类与公共类历史遗留建筑的确权处置,促进历史遗留产业用地与公共服务用地的高效使用和规范管理。

●探索将居住类历史遗留建筑纳入体系,作为政府公共住房的补充路径之一。

2、促进已批未建用地再利用

●构建“以用为先、程序简化、方式灵活”的闲置土地处置机制。

●支持企业加快已批未建产业用地开发,提升产业用地效率。

●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将已批未建用地用于建设公共住房。

六、高效配置生产空间,支撑创新之都建设

节  推动次创新空间建设

1.加快推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建设

●高水平推进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高标准推动上述地区的空间规划编制,高质量开展土地整备和开发建设。

●积极推动光明科学城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等院校建设。

●大力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联合政策包”制定,加快推进新皇岗口岸重建和1号通道建设,开展“一地两检”查检场地规划研究,全面提升福田保税区综合环境,建设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放创新先导区。

●积极推动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打造成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示范区,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城、国家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高地,重点推进香港大学(深圳)、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等世界一流高校和鹏城实验室等重大科研机构集聚。

3、支持深圳国家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园区

●“一区两核多园”的统筹协同发展格局

一区:高品质建设各具特色的高新园区;

两核:重点推进南山和坪山两个核心园区建设;

多园:推动龙岗、宝安、龙华等园区空间优化调整。

●推进土地整备和二次开发,聚焦重点领域,系统部署、超前谋划,推动建设一批科技创新载体,加快推进重大交通设施建设,积极完善城市设施,形成多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化创新片区。

第二节  加大高品质产业空间保障

1、加强产业空间保障和精准供应

●重点保障重大创新载体、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八大未来产业集群、产业链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空间需求。

●加快推动全球招商大会产业用地出让工作,建立科学精准、高效落地的招商引资项目对接机制,高标准遴选产业项目。

2、推进两个百平方公里级高品质产业空间建设

●通过政府主导完成约20平方公里成规模产业空间土地整备,

●通过政府统筹、政企合作,有序推进25平方公里高品质产业空间连片改造

七、提升宜居空间品质:供应15平方公里居住用地、35万套、54万套公共住房

节  提升居住空间保障水平

完成10平方公里居住用地整备,确保“十四五”期间供应居住用地15平方公里以上。

●新增居住用地中公共住房用地比例不低于60%,建设筹集公共住房54万套(间)。●加大土地供应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力度,租赁住房用地面积不少于1.6平方公里。

●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给,严格控制大户型高档商品住房用地,新增建设商品住房35万套,提高住房自有率。

●推动大型安居社区合理布局与开发建设。

●鼓励以土地混合使用的方式在高等院校、大型科研机构、产业园区等就业集中区周边建设住房,有序引导用地功能优化调整,促进就业空间和居住空间的紧密融合。

●适当提高都市核心区及各类综合性服务中心地区居住用地比例,加大都市核心区以外各中心地区居住用地和住房供应力度。

●提高轨道站点周边住房开发强度,鼓励以轨道车辆场站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增加公共住房建设。探索区域共建共管的住房城际合作模式,引导居住空间在深圳协同布局。

●完善居住空间设施,鼓励居住用地与周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搭配出让、同步建设。

●按照小面积、高品质、舒适宜居、完善的标准建设公共住房,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第二节  公园城市建设行动:山海连城

1、打造山海连城的生态休憩网络

●实施“山海连城”计划,统筹公园、绿道、碧道建设及生态修复,打造以通山、达海、贯城、串趣为特色的多维度体验自然大美的魅力骨架。

●系统规划并预控城市通风廊道,打造“会呼吸的城市”。

●筹建公明、长岭陂、大脑壳(中央山)等森林郊野公园,推进铁岗-石岩湿地公园建设,夯实山脊和滨海公园带。

●加快推动坪山、宝安、龙岗、龙华等公园服务相对薄弱地区的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建设,均衡公园布局。

●推进专类公园建设,重点建设宝安区、龙岗区儿童公园。

●开展百花园、武艺公园、竹文化公园等特色主题公园建设,推进大小南山公园等一批老旧公园改造和品质提升。

2、完善亲自然游憩路径

积极推动竹子林、香蜜湖等生态游憩连廊建设,统筹城市绿道、远足郊野径、碧道等建设,为市民提供亲自然的世界游憩步道。

八、公共设施:将新增普高学位11万个,小初学位67万个以上

节  全力保障教育设施建设

1、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加快推进光明高中园、坪山高中园、龙岗高中园、深汕高中园等高中项目建设,打造国内领先的卓越高中、特色高中。

●“十四五”期间,高标准新改扩建约50所普通高中,新增公办普高学位11万个以上,高起点建设6~8所公办中职学校。

2、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到2025年,新增义务教育学位67.3万个。实施原特区外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3、学前教育:新增12.5万座

●争取五年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2.5万座,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00%;

●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儿童占比达80%以上,其中公办园在园儿童占比达50%以上。

4.高水平大学建设:5年高校20所,加快推进海洋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到2025年,全市高校数量争取达到20所,新增全日制在校生约9万人,总量达到20万人。

●重点推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圳国际大学园、光明科学城以及宝安区、坪山区、大鹏新区高校集群发展。加快推圳理工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音乐学院、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海洋大学等高校建设,加快筹建深圳师范大学,推进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建设。

●加快推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

第二节  医疗卫生设施

●规划建设约80项医疗卫生项目,加快推进市眼科医院、市中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改扩建,增加儿科、口腔等优质专科资源供给。到2025年,每千床位数达4.5张。

●加快推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市新华医院、市第二儿童医院、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大鹏新区人民医院等重点医院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公平分配和设施均衡布局。

第四节  高标准发展文化体育设施

1、推动“新十大文化设施”

●加快深圳歌剧院、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创意设计馆、国深博物馆、深圳科技馆(新馆)、深圳海洋博物馆、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书城湾区城、深圳博物馆新馆等“新十大文化设施”建设。

●大力推圳第二图书馆、深圳科技生活馆、深圳市文化馆新馆、龙岗区国际艺术中心、市工人文化宫等具有深圳特色的市级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全市重大文体设施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2、推动重大体育设施规划建设

●加快推圳市体育中心改造提升、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新建、深圳棋院新建、深圳市体育实验学校(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提升改造等工程建设。

●探索建设冰球、乒乓球、田径等国家队训练基地,提升竞技体育水平。积极推进福田国际体育文化交流中心、大鹏新区文体中心等区级体育设施建设。

九、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国际交通枢纽能级

节  持续强化联接全球的通达能力

1、打造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

●继续推动深圳机场第三跑道扩建,重建T1航站楼,新建T2航站楼及其设施,推动机场B2货站、机场北货运区等工程建设。

●积极参与惠州机场改扩建前期工作,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

●加速南头直升机场迁建项目建设,加快推汕通用机场规划研究,完成面向城市医疗救援、警务消防、短途运输等功能的直升机服务系统布局,同步开展城市低空空间利用规划、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机制等研究,形成珠江东岸城市群国际化、多样化的航空服务体系,提升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全球影响力。

●到2025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7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力争达到210万吨。

1、推进港口由大港向强港转变

●继续提升港区的国际地位,完成深圳港盐田港区东作业区集装箱、东部政府码头(引航基地)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盐田港后方陆域疏港体系建设。

●逐步推动西部港区局部转型发展,推圳港西部港区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大铲湾二、三期集装箱工程前期工作。

●构建高质量的港口体系、产业体系和城市协作体系,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3、国家铁路枢纽系统:推南高铁、深河高铁

●在既有广深、赣深、厦深、广深港四条国家高速铁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深茂、赣深(西丽段)、深汕国家高速铁路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同时加快开展深南高铁、深河高铁与广深第二高铁前期研究工作,推动深圳地区国家铁路实现网络化运营。

●加快西丽枢纽、机场东枢纽、罗湖北枢纽规划建设,打造高品质的综合交通枢纽。

第二节  确立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客运交通体系

1、强化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系统建设

●加快城市轨道四期和四期调整建设,适时开展轨道五期及相关工程的规划建设工作,到2025年,城市轨道总运营里程超过640公里。

2、强化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道路设施转型发展。

●继续推进外环、深中通道、深汕第二高速建设和机荷-惠盐高速改扩建,开展伶仃洋通道、外环高速西延等前期工作,超前预控深汕跨海通道。

●新建西乡-丹梓通道、大鹏大道等,开展外环快速等前期研究。

●考虑滨海地区发展需求,适时启动研究东部滨海地区往中心城区新增通道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推动滨海大道(深圳湾总部基地段)、广深高速改扩建、龙大高速市政化改造、罗沙路复合通道改造及盐田滨海观光公路建设。

第三节  优化以枢纽为核心的货运物流体系

1、构建三层级的货运物流枢纽体系

●逐步推进铁路枢纽、空港及海港分别承载的商贸服务型、空港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推动公路型物流枢纽建设前期工作,加快形成深圳“4+3”的综合对外物流枢纽。

●按照均衡分布原则,布局10处以上城市物流转运中心,推动城市配送站规划建设,形成公共导向的城市物流服务网络。

2、加强城市物流转运中心及配送站空间开发整合

研究物流转运中心与相关城市功能的立体化、集约化开发建设,推动附设式城市配送站的配建标准制定,提升物流用地效益及服务效率。

3、逐步调整全市货运通道布局

配合城市三级物流枢纽的建设,适时推动月亮湾大道、107国道、南坪快速路货运功能向沿江高速、妈湾通道(含赤湾连接线)、宝鹏通道、深中通道-机荷高速等外围道路的转移,逐步实现“西进西出、东进东出、外围转换”的深圳货运交通组织格局,缓解都市核心区货运交通压力。

十、统筹蓝色国土保护利用,助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节  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1.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加快建设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南方海洋科学城、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等重大平台。

●设立海洋教育科研机构,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

●谋划布局海洋综合试验场、全球海洋大数据中心等一批海洋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科技转化平台,加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交易综合服务。

2、支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支持建设智能海洋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

●增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实力,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中试平台和海洋生物基因种质资源库。

●建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

●合理谋划“海洋经济飞地”,加快布局海外远洋渔业基地。

●扩大海洋金融服务,推动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做强做优港航服务,打造自由贸易港。

4、统筹海洋发展空间格局

●打造“广深港”海洋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惠汕”海洋产业发展走廊。

●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为核心驱动,发挥南山区、福田区创新资源和高端高度集聚的优势,发展成为以海洋现代服务、科技研发、国际交往为主导的科技金融服务集聚区。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海发展,以会展海洋城、大铲湾片区为依托,支持前海北部片区和宝安区建设海洋新兴产业引领区,形成海洋新兴产业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条。

●推动建设盐田全域国际海洋城,着力布局高端航运服务、海洋科技研发、临港现代服务、特色金融、海洋生物、滨海旅游等海洋核心功能,发挥盐田区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中的独特作用。

●探索建设大鹏海洋科学城,引入海洋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平台与基础设施,提升海洋领域原始创新和高端人才培养能力。

第二节  打造绿色活力海洋名城

1、打造山海生态度假区、中部都市亲海休闲活力区、西部创新活力湾区。

山海生态度假区以海岸带生态保育、修复为重点,严格保护沙滩、珊瑚礁等生态资源,优化提升公共及交通服务,鼓励发展海上运动和特色滨海旅游。

中部都市亲海休闲活力区以强化水环境治理和岸线修复提升生态质量,进一步完善文体与休闲娱乐设施。

西部创新活力湾区集聚发展海洋科技和海洋产业,推进港口升级,引入海洋文化展示、亲海活动等滨海特色元素,塑造国际化城市滨海湾区形象。

●增加海洋公共文化载体,高标准建设深圳海洋博物馆、中国红树林博物馆。

●大力推进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增加特色优质邮轮国际航线。

●探索建设大湾区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

●推动蛇口渔港升级改造、盐田墟镇渔港功能提升和南澳渔村活化,建设大鹏半岛海上休闲客运。

●加快珠江东西岸战略通道、城际海上客运航线建设,推动与周边城市开展海岛旅游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深圳市身份证补办点在深圳市公安局各区户政窗口,南山区的上班时间如下: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白石路3609号深圳湾科技生态园9栋B座1楼深圳市行政服务大厅人口户政服务厅(南山深圳湾服务点)综合窗口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街道南山大道3020号深圳市行政服务大厅人口户政服务厅(南山公安分局服务点)综合窗口

大家微信搜索关注【深圳之窗】公众号,关注后回复关键词【身份证】,即可获取补办身份证、异地身份证、临时身份证等办理入口和相关办事指南哦!

最近,深圳财富阶层最为关心的消息,不是银行放水,不是美股异动,更不是豪宅热销,而是——深圳“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已经启动。

对于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三五”目标的深圳而言,在向香港新加坡学习多年之后,如今肩负大湾区+先行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已然需要迈向更高的台阶。有坊间传言,正在参与制定“十四五”规划的相关部门和智库的领导们,都希望将深圳对标纽约、伦敦,建设国际化的全球顶级城市。

如今对标纽约伦敦,不仅体现了深圳的“上进心”,更决定了这座城市距离天花板还有多远。至于为什么他们都在关心深圳的规划,因为对于城市的选位和占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未来的高度。

深圳最国际化的地方在哪里?

三年前,有个银发老人与几个外国友人参观深圳湾一带。当时,年过八旬的老人直截了当地说:“记着我说的吧。你们这一剎那站着的土地,就是这一点,分寸不差,有朝一日会成为整个地球的经济中心。”

夸张吗?那当然。会灵光吗?老人家对自己的预判很有信心。因为三十年前他就成功推断了上海的经济将会超越香港,所以他推断深圳将会超越上海,乃至硅谷,是因为国际经济发展的中心历来要靠一个湾区,而深圳便是这个湾区的龙头。

这个老人家就是张五常,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去年此时,他在深圳发表了那篇题为《深圳是个现象吗?》的演讲,引发全国热议。

老人家说的是深圳,但深圳的缩影与未来,其实都写在深圳湾里。如果说,40年前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那深圳湾就是在这个圈里面,又画出的另一个小圈。

如今这个小圈,就是深圳最国际化的地方。

2018年年底,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发布“世界城市分级”(2018)榜单。深圳首次进入世界一线城市行列,与香港、北京、上海、台北、广州一起,共同进入全球一线的55个城市之中。

但深圳身为一座国际级滨海城市的尴尬在于:不曾拥有独一无二的现代标志。例如,在北京看见天安门广场,你便确信自己身在帝都;在维多利亚港湾看到中银大厦,你会感叹这就是魂牵梦绕的香港;在外滩看着东方明珠,你知道这原来就是现代化的上海。

但好像深圳以前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位置,让大家马上就有一种生活的代入感,由此发出感叹:“啊!这就是深圳。”

以前的遗憾,如今随着深圳湾的崛起而被弥补了。在圳长看来,深圳湾,就是深圳现在及未来的最合适的城市封面。

读懂深圳湾,就是读懂深圳

从名不经传的小渔村到国际一线城市,深圳在砥砺前行中完成了传奇蜕变。深圳湾亦是如此。

很多人看到今天深圳湾的雄伟壮丽,都无法想象,几十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大海中的滩涂,但如今,这里却长出了近百个世界级总部,而且各个都是 “别人家的公司”:华润、阿里巴巴、恒大、腾讯、百度、今日头条、高通、联想、中国航天、中海油、安邦、百丽、天虹、海王、海信….

截至2019年底,深圳湾超级总部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已达到434.9亿元。而在深圳湾北面核心后海金融区,已进驻总部企业82家,世界500强企业22家,多数以“中”字头央企为主,投资强度达到286亿元/每平方公里,是中国总部企业最为密集区域之一。

这种“从无到有”的创造力,无论是从空间布局还是价值增势上,都是肉眼可见的城市奇迹。就像纽约有曼哈顿、日本有东京湾、香港有维多利亚港,一座城市的名片除了著名地标外,更在于标杆企业创造的城市价值和带来的前沿技术。未来,深圳湾这种凝聚力和辐射力也将扩散到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对于经济产业链条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外溢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表面的繁华,往往只是结果,而非原因。因为深圳湾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建筑和资源上,而是其核心精神的塑造与强化。深圳湾的价值,绝对不是只体现在GDP这些数字上,而是它带来了更多国际化的生活体验。

众所周知,坐落在曼哈顿摩天高楼耸立正中的纽约中央公园,正是国际化生活的典型代表。它就像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周边的建筑、社区都朝着这块地聚拢。正如造园家西蒙兹所说:“凡是看到、感觉到和利用到中央公园的人,都会感到这块不动产的价值,它对城市的贡献是无法估计的。”

如今在深圳湾,这种珍贵资源的汇聚也在向人们诠释一种国际化人文居住的理念。从滨海休闲带,到深圳湾公园、深圳人才公园,这里纯粹珍贵的景观,是一种城市稀缺资源的磁场力在深圳有且仅有这一处,不可复制,无法再生。

而除了国际化的自然景观,深圳更为稀缺的公共人文与艺术空间,也将在深圳湾被彻底补齐。例如最近刚刚上了央视的深圳湾文化广场,以活力共创的“城市之心”,面向未来的“湾区之星”为定位。

目前规划包含A区深圳创意设计馆和深圳科技生活馆;B、C区城市山谷文化商业区。未来以此为核心,将涵盖少儿图书馆、深圳湾戏院、深圳湾剧院等人文空间,利用文化设施和开放空间激活城市的中心价值,打造创新创意对外展示的国际窗口。

可以说,深圳湾从自然资源到公共配套,再到人文艺术的展示,未来都是代表深圳首屈一指的“软实力”封面。尤其是深圳湾文化广场这样先进的稀缺资源,在深圳只有极少数人能将其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恒裕深圳湾正是位于深圳湾文化走廊核心,咫尺深圳湾文化广场。走出社区,便可无缝对接国际级湾区生活与稀缺景观。

说到底,深圳湾的本质是连接,人与城市的的连接、人与自然的连接,人与人的连接,人与生活的连接。

当然这种连接的价值,大多只能通过占有资产来体现。而当我们翻开深圳短短数十年的豪宅史,便会发现豪宅的变迁足迹是深圳时代的年表,更是印着深圳一步步国际化的进程。

从2002年,深圳推出的第一个高端住宅蓝山润园,正是它连接了笔架山、银湖山、金银二湖等资源,满足了富豪的基本需求,成为了深圳第一代豪宅;随着福田的崛起,以水榭花都、熙园、香蜜湖一号为代表的豪宅区崛起,因为它们连接了CBD的城市资源与香蜜湖的自然景观,代表着一代富豪“大隐隐于市”的偏好;随着深圳一步步走向国际化,如今可以连接深圳湾顶级商务、稀缺自然、先进人文等资源的豪宅,正在一步步走向舞台的中心区。

但作为代表深圳走向世界的豪宅,深圳湾的价值放在今天却被低估了。开年至今,深圳进入了“价格豪宅”的局面。据悉,在去年突破10万+天花板后,如今龙华的多个普通住宅项目纷纷跻身10万+的行列。更令人惊讶的是,宝安中心区的10万+项目已经遍地开花,涨幅领跑全城,甚至有二手房业主喊出了20万/平的挂牌价,大有碾压深圳湾之势。

反观深圳湾,由于寸土寸金资源稀缺,凡有新房入市必被抢光。而深圳湾的大户型二手房却无法享受到去年的豪宅税调整,动辄几百万的二手税费无疑增加了业主的持有成本,但这并不妨碍深圳湾的价值被认可,反而给了深圳湾一个巨大的“补涨”空间,也给准备入手深圳湾的业主,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进场时机。

纵观深圳湾天际线就会发现,这头排VIP位置已经几乎瓜分殆尽。唯独恒裕深圳湾,恰恰是深圳湾最后一块含可售公寓指标的商业用地。难能可贵的是,这块项目,占据了深圳湾最核心C位,拥有整个湾区最美的观景位。

作为片区仅有的3个超300米以上地标,恒裕深圳湾A座约310米高超甲级写字楼,与春笋和,共同形成“三极鼎立”的湾区天际线。未来,这里就是代表深圳的城市封面,更是世界看深圳的窗口。恒裕深圳湾,便是这条天际线中的C位担当。

恒裕深圳湾由三栋超高层建筑以及下沉式商业组成,是集超甲级写字楼,顶级公寓,都会商业于一体的湾区新地标。作为代表深圳国际化居住的标杆项目,项目邀请了国际一线大师团队联袂打造,包含许李严、SWA、CCD等,集萃全球大师智慧,从建筑、园林、室内、交通等全方面多量考究,精筑湾区新地标。

而且,项目毗邻蛇口国际码头、太子湾邮轮母港,更有11号线机场快线直达深圳国际机场,港深西部快线支线直达香港机场,加上正在推进24小时开通的深圳湾口岸,恒裕深圳湾与世界的距离,实现了“一步之遥”的便捷。另外,周边坐拥深圳湾万象城、·湾汇、海岸城商圈、恒裕滨城香悦里等国际化商业旗舰配套,也能让你轻轻松松享受国际样板生活。

在产品方面,恒裕深圳湾目前主推建面约160-580㎡2-5房环幕海景公寓。约2.45米宽幅玻璃幕墙、3.6米层高、11米挑高大堂、23米观海面宽等指标,是深圳湾后海总部基地内稀缺宜居范本。放眼全球,都是国际化都市生活的空间“顶配”。近期只要验资500万,即可预约参观样板房。

房子是物理空间,但恒裕深圳湾带来了却是更与国际接轨的”META”超生活方式延展。其中,Metropolitan、 Extravagant、 Trendy、 Artistic等概念,既倡导了业主超越追求财富本身,突破本我和自我,实现“超我” 的过程,更是希望通过追求科学前沿、艺术人文等,来实现更高的精神升华以及个人标签。

“假如你够幸运,在年轻的时候待过巴黎,那么巴黎将永远跟着你,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这是海明威笔下的巴黎。如今,假如你足够幸运,能生活在迈向国际化的深圳湾,那深圳湾便将永远跟随着你。这将是一种全新的标签,一种代表城市不断向上的国际生活。

今天的深圳湾,更像深圳美好生活的共同体,成为国际都市生活的事件发生地,构筑属于深圳湾式的美好生活湾区模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德纪元陨落三大利空正式发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