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江南的书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书籍?

关于屈原,前人留下的资料不多,现在可以看到的最早有关屈原的记载是汉代书籍,最重要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这是第一篇比较完整的关于屈原的评传,是我们了解屈原生平仅见的可凭借的历史资料。另外,就是楚辞作品本身了。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人。

关于其生平,有这样几个要点:

⒈楚之同姓,很有才华,早年曾被委以左徒之职。

屈原是楚王的同宗贵族,“楚之同姓”。楚王族本姓芈,后来又以熊为姓。屈原姓屈,怎么与楚王同姓?春秋初楚武王的儿子瑕受封屈地,以屈为氏,屈原即是他的后裔。所以准确讲屈原本姓熊,以屈为氏。后来姓氏不分,遂以屈为姓了。这种情况在楚国还有景氏和昭氏,屈、景、昭为王族三大姓。所以后来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

屈原既与楚王同姓,又很有才华,本传说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可知偏于文才),所以起初甚得怀王信任,委以左徒之职。这个职位,有的说是三巨头之一(令尹、司马、左徒),还有的说是文书秘书之类,无论哪种情况,该职很接近怀王是肯定的,当时是“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可好景不长,后来他突然被怀王疏远了。

⒉贬官汉北,任三闾大夫。

屈原被疏远,与他做的两件事有关。一是制订宪令,二是坚持联齐抗秦政策。

关于制定宪令,据记载,他曾受怀王之命草拟了一份新的宪令,稿子尚未写好,被一个素来妒忌他的同僚上官大夫看到,欲夺之,屈原不与,他便在怀王面前倒打一耙,反诬屈原不守机密,自我吹嘘,夸口非己莫属。怀王听信谗言,便不再相信屈原了。其实,这恐怕只是一个导火索。楚国历来旧贵族势力极强,吴起变法就归于失败。此次屈原草拟宪令,应该说是又一次变法图强的尝试,其中有些内容不可避免地要触动旧贵族的利益,这引起了贵族集团的警觉和不满,他们纷纷进谗言,才使怀王疏远了屈原,新宪令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关于联齐抗秦,我们知道,战国中后期,战国七雄中实际上只有齐、楚、秦三国势均力敌,三国中又以秦为最强,齐、楚是盟国。秦要统一天下,就必须破坏齐楚联盟。秦便经常使用诡诈外交手段,挑拨离间,大施贿赂,这样,在楚国贵族中便形成了亲齐派与亲秦派。屈原坚决主张联齐抗秦,是亲齐派的代表,而那帮旧贵族则主张绝齐交秦,妥协求安。怀王受这帮旧贵族亲秦派的影响,当时是倾向亲秦的,这也必然要疏远屈原。

就这样,屈原被迫离开郢都,去了汉北。《九章·抽思》“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可证。有的认为这是第一次放逐,那么后来放逐江南就是第二次放逐。我们认为这只是一次贬官。史称屈原还做过三闾大夫,大概就在此时。所谓三闾,就是上面提到的王族三大姓的聚居之地。三闾大夫就是负责管理三大家的事务和培养他们的子弟。责任也比较重大,但较之在朝廷谋议国事,应对诸侯,倍受重视,反差还是很大的。这应该算是一种惩罚了。

后来,屈原又回到了宫廷。原来,楚国亲秦吃了大亏。这期间,秦欲伐齐,便先派张仪到楚国挑唆楚与齐绝交,假称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怀王利令智昏,真的与齐绝了交。然后派使臣至秦受地,张仪却反口说“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怀王大怒,“大兴师伐秦”,出兵两次,都大败,还失了汉中之地。齐当然不会来救,韩魏又来相攻,情况已十分危急。这时怀王才认识到联齐的重要,又把屈原招了回来,屈原出使齐国,使齐楚言归于好。

⒋放逐江南,投汨罗自沉。

不久,屈原又遭打击,被放逐江南。原因是楚重又倒向了亲秦。秦国深知齐楚联合对自己的危害,于是又表示愿退还汉中之地的一半与楚讲和。这时楚怀王恨张仪到了极点,声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看透了楚国贵族当权派的腐朽无能,竟自告奋勇重返楚国。至楚后大肆贿赂怀王近臣靳尚,又用诡辩打动了怀王宠姬郑袖,结果怀王竟又听信了郑袖,不但不杀张仪,反而优厚款待,并重又同秦亲善起来,甚至与秦结亲。但秦根本无诚意可言,动辄翻脸攻楚,最后竟骗怀王至秦会盟。楚贵族生怕失去秦的欢心,力劝怀王赴约,怀王在秦被扣要求割地,三年后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任其弟子兰为令尹。子兰是旧贵族的代表,典型的亲秦派,就是他力劝怀王入秦的。屈原痛恨子兰,子兰又向顷襄王进谗言诋毁屈原,顷襄王怒而放逐屈原去了江南。

江南(湖南沅湘一带),在当时是楚国极边远荒凉的流放之地,屈原忧愤抑郁,又怀念故都;身陷逆境,又不愿变心从俗,改变节操,对楚国的政治和前途更是一日比一日绝望。他只能用诗篇倾吐心中的郁闷。他的大部分诗篇就都是放逐期间产生的。只是诗并没有阻止他最终的选择。关于他的结局,《史记》有一段著名的文字: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醴?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

可知《怀沙》是屈原的绝命辞(遗书),该诗后来被收在《九章》中。联系着《史记》的记述和《怀沙》的内容,可以推知,屈原是因对黑暗环境的绝望和世莫我知的孤独、为保贞正清白之身而赴江自沉的。

二、关于屈原的几点认识:

屈原是一个很复杂的个体,从他的经历中,再结合他的作品,你会发现在他身上呈现出多重精神内容。有对怀王的不舍和忧怨,有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和操心,有与敌对势力针锋相对的勇气,又有清高不俗不与世人相容的孤独。因此,历来对屈原的评说见仁见智,甚至大相径庭。司马迁、王逸、洪兴祖称他是忠臣,班固说他是狂捐之士,苏轼说他是独醒者,现代人强调他的爱国情怀。

第一,屈原是一个爱国者,这个国当然是指楚国。之所以还要提这一点,是因为学术界对此已经反复讨论甚至争鸣了多次。对于屈原的爱国表现,有这样两点需要理解。一是春秋战国时代似乎无“国”的概念,士人们可以随便到其他诸侯国为官,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如此。更别说纵横家了。屈原在楚国屡受打击,为什么一定要执着于楚,自古至今,都有人对此感到不解,说重了,就认为是狭隘。关于此,要考虑到楚族的特殊性。长期受中原排斥,自上而下,都培养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关于国的概念,其他姬姓国、亲戚国可能没有,但楚有。另外就要考虑爱国,在屈原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对母国、对故土的深厚情感,是一种本能,本能情感是不可能用理性来衡量的,屈原是性情中人,而且是“楚之同姓”,楚之同宗,这种情感就更强烈一些,所以他才是“这一个”。还有就是联齐抗秦,也应该从情感逻辑上来认识。不希望自己的国土被他人吞并,这也是人之常情。不否认秦最终统一中国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的成功之举,但这一过程的残忍欺诈也引起了六国诸侯包括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当时主张抗秦的不只一个屈原,列国的仁人志士大有人在。秦国的成功值得总结,抗秦的仁人志士也可歌可泣,这就是复杂的历史,复杂的逻辑。

第二,屈原是一个执着于理想和人格追求的殉道者。他是一个把精神和理想看得高于生命的人。就人格而言,他的最大特点就是执着,是不渝,是守志,最终也是为了表白自己的高志、清白而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他是为了精神的追求而毁弃生命的。所以借用了“殉道”这个词。

第三,屈原是一位集楚辞大成的伟大的文学家。就屈原的出身和曾有的地位看,他无疑自幼受过很好的文化教育,熟悉楚族历史和文化传统,对北方文化也相当熟悉;被疏、贬官特别是流放的经历,又使他深入到民间,熟悉了民风民俗,大量接触了民间文艺,抒发郁闷、表白情志的需要,使他调动起这一切因素、条件,用自己的生命挖掘、升华和创制了一大批楚辞作品。所以说他是楚辞的集大成者。《文心雕龙》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同时,他主要也是因了这些作品而把自己的英名留在了文学史最显著的位置上。作为政治家,他是失败了,但作为诗人,他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用李白的诗句来说就是:“屈原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楚王的繁华,不过是过眼烟云,屈原则以他的作品和精神,获得了永恒。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10年4月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10年4月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0532),本试卷总共150分钟。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作品中,选自《诗经·秦风》的是( )

2.下列《离骚》诗句中,以香草象征品德修养的是( )

A.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B.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C.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D.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3.《哀郢》中,所提到的“郢都”是现在的( )

4.成语“退避三舍”山自( )

A.《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5.《侍坐》中,曾皙的性格特征是( )

6.先秦诸子散文中,分析透辟,切合事理,冷峭深刻,锋芒毕露的是( )

7.《过秦论》中,“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的秦国国君是( )

8.《论贵粟疏》的作者是( )

9.《项羽本纪》记述的参与钜鹿之战的人物是( )

10.《苏武传》中,苏武说:“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这里的“王”指的是( )

11.下列诗歌中,采用东南西北逐方铺叙手法的是( )

12.下列作品中,写听曲感心、知音难遇的是( )

C.《夜上受降城闻笛》

13.下列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为引用《诗经》成句的一组是( )

A.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月明星稀,鸟鹊南飞
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4.下列《洛神赋》句子中,写洛神对君王的传情作出回应的是( )

A.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B.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C.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D.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15.《出师表》中,指出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是( )

A.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B.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C.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D.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6.从《登楼赋》所写的地理环境来看,此楼应为( )

17.下列《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句子中,对山涛有讥讽之意的是( )

A.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
B.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C.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
D.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

18.下列诗句中,属于谢灵运的名句是( )

A.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B.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D.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19.下列江淹《别赋》句子中,描写夫妇之别的是( )

A.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B.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霑罗裙
C.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D.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20.下列《哀江南赋》句子中,反面用典故的是( )

A.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
B.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C.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
D.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

21.宋之问《度大庾岭》,大庾岭在今( )

22.王维《观猎》“还归细柳营”一句所用典故,其事发生在( )

23.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所送的将军是( )

24.李白《将进酒》中化用曹植诗句的一句是( )

25.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借以自许的古人之一是( )

26.下列《师说》句子中,可视为表达文章主旨的是( )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7.下列各篇中,主要运用类比手法的是( )

28.《琵琶行》中,与乐声美妙紧密相关的诗句是( )

29.下列各篇中,可视为“无题诗”的是( )

30.《人间词话》中,被王国维称为“开北宋一代风气”的词人是( )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 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1.《劝学篇》中,提出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

12.《项羽本纪》写项羽乌江自刎时,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有( )

13.下列作品为咏物之作的有( )

14.下列诗句中,写梦游天姥情景的有( )

15.李商隐《安定城楼》中用典的诗句有( )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1.简述庄子《逍遥游》一文的文学特征。

22.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3.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个写景句好在哪里?

24.简述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通过映衬或对比来写英雄人物的一例,并说明其艺术效果。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1.用《齐桓晋文之事》中“以羊易牛”一段为例,说明孟子散文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论辩技巧。

32.作为南朝民歌,《西洲曲》具有哪些艺术特点,有什么表现作用?

33.试述《长恨歌》主题的复杂性。

(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呜镝而股战,对穷庐以屈膝,又何劣邪!(1)本文作者是谁?文中所说的“将军”是谁?(2)“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此典故出自哪里?(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因)机开国称(孤)闻鸣镝而(股战)

       以下是湖南自考生网为考生们整理的“2014年4月自考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真题及答案”,考生可通过练习更有把握的面对考试,对题型更加熟悉,从而取得更佳的成绩。供考生参考。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9、同时出现在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和班固《苏武传》中的一个历史人物是

        14、王粲《七哀诗》“豺虎方遘患”,“豺虎”指作乱的军队,他们属于

        18、下列作品与古代著名歌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有关的是

D、孔稚珪《北山移文》

B、《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27、《段太尉逸事状》“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这里“副元帅”是指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D、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D、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38、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提到了哪些史实?

        40、《张中丞传后叙》中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哪几个细节来描写的?

        周处年少时,凶疆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江南的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