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后我爸妈都想试试看骑行老年人骑车锻炼每天多长时间最好身体,求建议!我比较担心他们的骑行安全!

在家窝着长绿毛?那不是我们骑友的性格。但北京的精品骑行线路你又了解多少?小吉推荐几条精品路线,让你成为一个合格的北京骑友。春天来了,赶快出去活动一下全身“零部件”吧!

胡同文化骑行线路——适合初级骑友

路线1:钟鼓楼-烟袋斜街-什刹海胡同

路线描述:从地安门外北大街出发,可先参观钟鼓楼。顺着钟鼓楼往南走,便可看到烟袋斜街了。在烟袋斜街,特色的小店、餐馆、酒吧将这街装扮得热闹非凡。走出斜街就是有名的银锭桥了,在桥上若是晴天据说能看到遥远的西山,也就是燕京八景中的“银锭观山”。

沿途景点:钟鼓楼、烟袋斜街、什刹海

路线2:西交民巷-大栅栏-珠市口-琉璃厂

路线描述:前门大街一直向南,到达珠市口西大街,路口一直向西,会路过天主堂、丰泽园、纪晓岚故居、湖广会馆。到达湖广会馆后,向北进入南新华街,大约700米后到达琉璃厂。琉璃厂是一条著名的文化街,这里出售文房四宝的店铺很多。

沿途景点:前门大街、纪晓岚故居、湖广会馆、琉璃厂

京郊游骑行线路——适合有一定基础的骑友

路线1:张坊古战道-青龙湖水上游乐园-戒台寺

路线描述:沿途风光优美,适合休闲,只是路程稍远,对体能和车况都有一定的要求,不过初级的车友也可以分段选择骑行,降低疲劳感。

沿途景点:张坊古战道、青龙湖水上游乐园、戒台寺

路线2: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云梦仙境-龙潭涧

路线描述:基本都在云蒙山附近,适合骑行联游,途中能俯瞰密云水库,路况基本以S形路为主,时上时下,但从密云县城到密云水库之间大部分为半城市道路,宽阔平坦。

沿途景点: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云梦仙境、龙潭涧自然风景区

路线1:健翔桥-昌平-居庸关-八达岭-南口-阳坊-颐和园

路线描述:平路占大部分,山路主要集中在南口到八达岭,居庸关附近的坡度出现陡坡,由于是旅游区所以要格外注意游人和车辆。

沿途景点:坦克博物馆、居庸关长城、八达岭长城、颐和园

路线2:城区-居庸关-八达岭-延庆-松山-旧县镇-四海镇-琉璃庙镇-密云水库

路线描述:居庸关--八达岭路段以盘山路为主,八达岭--延庆则为缓下坡,琉璃庙镇到密云水库是绕着云蒙山绕过去,基本S形路,时上时下,总体以下坡居多。

沿途景点:居庸关长城、八达岭长城、松山森林旅游区、龙庆峡、密云水库

线路1:通州北运河大桥--大运河森林公园

路线描述:大运河通州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通州新城北运河、温榆河两侧,两岸堤路,是交通的路、安全的路,也是景观的路。路程上,有起伏、有变化,有景致。堤岸绿化与运河景观互借互动。融入复层种植、群落种植、混交林的基本概念。利用沿岸景致变化,形成了穿过树林的路、赏花的路和绚丽的路。

特色:安全顺畅、舒适平坦

线路2:妙峰山牌楼--樱桃沟

妙峰山与樱桃沟都处于门头沟境内,妙峰山上林木葱茏,风景优美,古多庙宇,有日出、晚霞、雾凇、山市等时令景观、有我国品质最好的千亩玫瑰花,以创建于明末的“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庙”著名。樱桃沟山清水秀,群山环抱,曲径幽谷,树密庶荫,溪水潺潺,巨石交错,潭潭叠连,形状各异。两处都是春日游玩的佳境。

特色:自然景观清新迷人

线路1:妫河生态走廊骑游线路

全长约70公里,紧邻县城,环绕妫水河,夏都公园、妫水公园、万亩滨河森林公园等景点,民俗村、采摘园分布沿线。锻炼身体,踏青赏花的同时,还可以去品尝柳沟的“火盆锅豆腐宴”、下水磨的“李记炸糕”、野鸭湖的“全鱼宴”。五六月间,在清风园内还可观赏400余亩槐花林。

线路2:香龙路骑游线路

全长约26公里,西起快乐假日大酒店,东至青山园。这里有北国漓江龙庆峡、云瀑沟等景点,民俗村、采摘园遍布沿线,可品尝盆窑的“盆盆宴”。还可观赏到新庄堡的万亩杏花。

线路3:千家店百里山水画廊骑游线路

全长约30公里,起点为秀水湾,终点为滴水壶。这里有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滴水壶、乌龙峡谷等景点,民俗村、采摘园分布沿线,柴鸡蛋、黄芩茶等土特产绿色健康,河口的“白河鱼”独具特色。

——————————————————

2014年达州自行车协会成立

      骑行者:指骑自行车的人。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骑行锻炼,世界自行车行业的重心正从传统的代步型交通工具向运动型、山地型、休闲型转变。

      1790年,法国人西夫拉克制成了自行车,木制结构比较简单。经英国机械工程师斯塔利改进,设计出的自行车与今天基本一致,他也被称为“自行车之父”。

      清光绪十一年(1886年),自行车进入中国,主要作为交通工具使用。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基地。

      现在,达州主要流行的自行车有:普通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等。普通自行车流行最早,不能变速。公路自行车设计重在高速,往往重量较轻。山地自行车设计为骑乘于山区车种。

       骑自行车是克服心脏功能毛病最佳运动之一,能提高心肺功能,提升代谢效率,防高血压,防发胖,并使骨骼强壮。

       民国时期,达县城零星可见自行车,算是稀奇物,市民叫“洋马儿”,多是达官贵人用于洋盘自己。只要自行车上街,小孩会跟随在后面拍手喊叫:“洋马儿,滚滚(儿)圆,上头搭的假洋盘。洋马儿,丁丁当,上头坐的死瘟丧。”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开始自己制造自行车。老达县城因地势不平坦,城郊公路系小石子铺成,坑洼起伏,达巴路口、罐头厂、凤翎关等公路陡坡令骑行者望而生畏,加上那时市民也不富足,骑自行车人不多见。

       1956年,达县专区体育运动会在北门大操坝举行,有自行车比赛项目,邮电局有一个送信使者,身材魁梧,骑着绿色邮政载重自行车,与几个骑自行车运动员在大操坝奔跑了10圈,每圈400米,邮电局送信使者荣获冠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城时兴“永久”“凤凰”“飞鸽”三个品牌的自行车。那时盛行“三转一响”说法:即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要转,收音机会响,又称四大件。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凭票购买。一般家庭若有“三转一响”,就觉得是“小康”幸福生活。同时也是许多女性择偶的重要标准之一。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逐渐富足起来,不少家庭拥有自行车。杨柳垭汽修厂工人郭宪恺购买永久牌自行车,用于上下班。他曾任京剧团指导员、团长,无官架子,无整人害人之心,与群众打成一片。***期间,因家庭成分不好,下放到杨柳垭汽修厂当工人,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一直工作到1990年8月,以县级待遇退休。改革开放初期,郭有多次机会落实政策调回剧团,重新回到领导工作岗位,也有多次机会调往其它单位升迁,郭均婉言推辞,只愿无官一身轻,平平淡淡生活。他不断要求入党,退休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终于完成自己一生的心愿。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郭为庆祝自己落实政策,决定骑车旅行。经武汉、合肥至南京,参加原南京军政大学同学聚会。再经济南、天津至北京,最后到内蒙呼和浩特。历时一年二个月,骑行回达城时,满脸络腮胡,京剧团职工闻讯很是惊叹,纷纷探望。郭与京剧演员于淑惠是夫妻,2007年因病逝世,给相濡以沫的妻子临终遗言:“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城有一个叫向崽儿的小伙子,个子中等,平头,任中医学校伙食团采购,待人热情,脸上总是堆满了微笑。物资匮乏年代,很多食品凭票供应。他凭着机灵的头脑,将中医校的医疗资源、学生的食品票证等,用于市场上交换其它资源,成为“交际大使”。看病的、买肉的、买豆腐的、买粉条的,喝酒的,或有其它困难的,都要找向崽儿。大街小巷常见他骑自行车的身影,农贸市场上喜欢他的人不少,常“崽儿、崽儿”叫得欢。左右逢源的向崽儿成为那时神通人,不少的餐馆或伙食团要向崽儿帮忙采购紧俏食品,并给予报酬。向崽儿自行车斜挂着背兜,到处奔跑,成为达城最早的万元户。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托五金公司朋友帮忙购买一辆自行车,用于上下班。有一天,我家刚读初中的孩子斜踩着自行车踏板在公路上跑得欢。他还小,个头不能骑上自行车。我见状,呵斥他下车,说:你这年龄不能骑自行车,并答应初中毕业就另购买自行车送他。初中毕业时,我为他购买了一辆女式自行车。回家时,孩子在茶几上给我留下一封信:“爸,我走了,我去成都,找罗林老师继续学习音乐。”罗林1990年曾在我经营的花园舞厅弹奏电子琴,孩子拜罗林为老师,一年后罗林离开达城。孩子留信离家出走后,随罗林在海南新疆等地漂泊。罗林取艺名刀郎,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走红。孩子成为职业音乐人,再没有回家。老婆见我常专注那辆自行车发呆,打算将自行车送人。一向惧内的我,竟勇敢地护着自行车说:“你敢!自行车在我在,自行车不在我不在!”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可变速新型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进入达城,达巴路口有一家专卖店。那些骑着新型自行车的人轻松地奔跑在罐头厂、凤翎关公路陡坡上,或凤凰山顶,下山时,自行车超越摩托车,吸引了不少羡慕眼光。

新世纪后,新型自行车时兴达城,成为大众健身的一个热点和亮点。2014年,达州市自行车运动协会成立,成员男女都有,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20多岁。选举李俊山为协会***。那天近200余人的车友统一着装,骑自行车从中心广场出发到西外,蔚为壮观。达城骑行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不少爱好者加入骑行行列。骑行者相继成立:达州铁骑俱乐部、达州飞鹰俱乐部、达州单车道俱乐部、达州318俱乐部、达州喜德盛俱乐部、达州自行车俱乐部等。这些俱乐部每周两个晚上,节假日白天,组织自行车爱好者城外骑行:环莲花湖、绕磐石公路,凤凰山顶或周边城市等。还不断组织爱好者参加本市或省、国家级自行车比赛,屡获奖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6岁的年轻骑行者漆怀能,网名“轮轮”,有10年的骑行历史。他从17岁开始,几乎年年参加全国比赛,获多个全国自行车比赛冠军或亚军或季军。漆怀能说:没有赢不了的对手,只有超越不了的自己!

      达州骑行者热爱公益事业,中心血站义务献血活动,常见他们宣传的身影。

鲁代平骑单车禁毒万里行:达县人,16岁时到广州做餐饮,18岁时资产超百万,后经不住别人诱惑,染上毒瘾入狱。2010年,戒毒成功出狱的鲁代平浪子回头金不换,一辆单车,一个背包,一面国旗,一面写着“禁毒宣传”的红旗,开始“禁毒万里行”活动。到四川、陕西、山西、山东、北京、云南、贵州等10多省市,进戒毒所,到社区、学校讲演,用亲身经历向人们控诉毒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呼吁人们远离毒品。

达州小伙蔡振峰骑共享单车去西藏:2018年,27岁蔡振峰在成都打工,打算徒步去西藏。他在成都用手机扫了一辆共享单车(普通自行车)骑行雅安寻找驴友。因驴友没找着,共享单车也没地方还,徒步旅行变成了骑行。共享单车不能放行李,蔡背着二十多斤重的行李骑车,体能消耗大,不仅速度慢,且异常劳累,川藏线变化莫测的天气让他备受折磨。很多骑行者对他骑行共享单车去西藏深感好奇,又是拍照又是录像,放到网上。这些骑行者都是骑着专业的山地车,每天能骑行百多公里,他骑的共享单车,每天不足五十公里。蔡振峰骑行40天后,终于到达拉萨,将共享单车归还,成为网红。

 自行车达人蒋良超:1947年生,中等个偏高,身体强壮,不多言多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在老达县城上后街挞挞面馆作主厨,后去北京开餐馆。他刚结婚那几年,天天骑自行车搭着爱人去罐头厂上班。罐头厂那个大陡坡,一般的骑行者要下车推行,蒋良超却搭着爱人骑乘而过。新世纪初,他购山地自行车,常骑行凤凰山顶上下往返三趟。他曾单车骑行西藏、北京、陕西等。他65岁骑行西藏那年,经过一片无人区时,在一个上坡路段,感到后面一直有东西在追他,甚至碰到了自行车后轮。原来是遭遇野狼,他不敢回头拼命骑行,一个下坡,将野狼甩得不见踪影。据查,顶级车手骑快速车短途每小时可超60公里,若是下坡,可超80公里。狼的奔跑速度每小时可达55公里。

       商人老总骑行者:姓张,1952年生,大学文化。原在达城一个局机关工作,改革开放初期下海经商,现在成都发展已成公司老总。每天骑自行车从郊外去市内公司上下班,驾驶员开着越野车在后面跟随。若有电话来临,需他洽谈业务,驾驶员告知他后,迅即将自行车放在越野车内,乘车前往。张老总常说,钱财身外事,身体才是革命本钱。

       83岁骑行者朱渝生:从小热爱体育。1958年达县第一届运动会跳高冠军,400米接力赛冠军、100米短跑亚军。60岁退休后爱好单车骑行。80岁后每周骑自行车至少两次,每次两个小时。2021年5月,83岁朱渝生用2小时15分钟徒步登攀泰山顶,写下如下诗文,证自己“老当益壮”:

八十三岁高龄,勇攀泰山登顶。游众多执手杖,更以棉绒裹身。

我自短袖单衣,笑对泰山低温。步履上下自如,何需拐杖助行。

索道缆车备座,虽是免费弃登。乐趣重在登味,登山着重在登。

更是考验身体,高龄能否适应。一鼓作气登峰,风雨交加相迎。

风雨又何所惧,自豪油然而生。一览众山感小,唯我五岳独尊。

老朽壮志犹在,游友点赞有声。老当益壮何觅,我以我举可证。

       爱好摄影骑行者朱达生:体魄强健,今年73岁。1964年读中学时母亲为其购蓝天牌120照相机,拍天拍地拍街拍房拍树拍人,将达县城有影响的建筑,街道一一拍摄,为老达城最早街拍人之一。近些年,网络流传老达城照片,很多系朱达生拍摄。现系自行车协会会员,骑车旅行时爱好拍摄沿途风景。

       结束语:骑行被称为“黄金代步运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世卫组织就曾鼓励人们多骑自行车。我是一个骑行爱好者,但不参加长距离骑行。我去西外南外北外,或滨河路喝茶,或廊桥与亲朋好友AA制聚餐,我都骑行前往。开车太快,徒步太慢,只有骑行,人生最宜!

     (本文达州晚报《闲士说事》专栏发表,另增设照片,多系朱达生提供)

本帖最后由 秦巴闲士 于 21:29 编辑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人骑车锻炼每天多长时间最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