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怎样学骑自行车技巧的频次比较高,怎样才能提升骑行的舒适感?

  导言:20161共享单车自投入各大城市以来,极大的方便了市民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深受市民喜爱,低碳健康的出行方式正在成为时尚和潮流。然而,作为一种新生业态,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监管不力、扎堆闹市、乱停乱放、安全事故、资源浪费等问题又把它推向了风口浪尖。那么便利与问题并存,共享单车应“骑”向何方?就此,笔者通过走访江北新区城管部门、运营公司以及对200名共享单车用户进行问卷调查(拦截式调查150名、微信调查50,了解江北新区居民使用互联网共享单车现状,力求探索共享单车的“江北新区之路”。 

  一、共享单车概念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二、共享单车投放使用情况 

  根据南京市有关的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今年7月份,先后有酷奇、ofo、摩拜、小蓝、町町等10家共享单车企业在南京开展单车运营业务活动,总计投放单车数目已达到45万辆,注册用户超过100万人,日均骑行次数为25万次。受数据可获得性的制约,本文选择企业已对外公布运营数据的ofo为例,目前已经在江北新区投放了约600辆车,其注册用户超过1万人,每辆车每天平均使用大概四五次,时间在30分钟左右,距离则在2-5公里,其中泰山街道、桥北、顶山街道、高新区、浦口码头、大学城等商业圈都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区域。由此可见,迅猛发展的共享单车已广泛融入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为人们所普遍认同与接受。 

  从使用时段而言,工作日期间早高峰7点至9点,晚高峰5点至6点是“一车难求”的用车高峰时段,周末期间,用车高峰时段始于中午1点,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 

  从单车使用地区分布看,泰山街道、顶山街道、沿江街道、高新区成为单车使用最多的区域,这跟江北新区商业办公分布相对集中有关。 

  从年龄和性别来看,使用共享单车的群体集中分布在20岁至39岁之间,占比达66.9%,男性比女性更爱用共享单车。 

  三、共享单车的使用特点 

  1人群中男性比例明显多于女性 

  本次的调查人群中男性占72%;女性占28%。(见图1 

  2路上看到为主要知晓途径 

  据问卷调查显示,有32.3%的被访者通过社交媒体知晓共享单车,7.6%通过广告推广知晓,通过朋友推荐知晓的占12.0%,在路上看到从而知晓共享单车占47.5%,通过其他途径知晓的占0.6%。(见图2 

  3、共享单车更受年轻人喜爱 

  调查显示,在被访的200人中,有139人使用过共享单车,占69.5%。分年龄段看,年龄越轻,使用过共享单车的比例越高。被访者中20岁以下的占12.6%20-40岁的占67.1%41-60岁的占17.8%60岁以上的占2.5%,可见共享单车更受年轻人喜爱(见图3 

  从职业来看,企业人员、学生、公务员以及自由职业人员使用共享单车的比例相对较高。调查人群中,公司职员占36%;公务员占17%;学生占21%;自由职业占26%。(见图4 

  4骑车出行频次高,骑行时间短 

  调查中,5.7%人被访者中使用共享单车的频率为每天使用,19.0%的被访者使用共享单车的频率为每月15-29次,每月使用5-14次的占38.0%,每月使用5次以下的占37.3%。这表明骑车出行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选择。(见图5 

  同时,共享单车已成为居民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79.7%的被访者平均每次使用共享单车的时长在半小时之内,其中选择15-30分钟的占48.6%,选择15分钟以内的占31.1% 

  5、主要用途为中转使用 

  被访者中,骑共享单车用于上班上学的占20.3%,用于锻炼身体的占22.8%,用于外出游玩的占17.1%,中转使用的占31.0%,其他用途的占8.8%。(见图6 

  6方便环保是受欢迎主要原因 

  享单车因为方便、环保而受到大众的喜爱。调查显示,有94.8%的被访者因方便而骑行,71.3%的人看中了它的环保特征。 

  7、对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积极影响 

  76.2%的被访居民认为共享单车优化了出行方式,降低了机动车出行频率;67.6%的被访居民认为提高了出行效率,出行时间明显缩短;51.9%的被访居民认为丰富了运动方式,增加了运动健身的机会。 

  8使用评价总体较好 

  使用过共享单车的被访者中,满意度(包括满意、比较满意和基本满意)达到97.4%,其中“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分别占41.1%40.1%,“基本满意”占16.2%。满意度体评价。(见图7 

  从分项满意度评价结果看,居民对共享单车的“骑行”满意度评价最高,为97.9%;对付费/押金和找车/开锁/还车流程的满意度分别为96.2%91.9%;对管理维护的满意度较低,为72.2% 

  9、居民看好共享单车发展 

  当被问及“您对共享单车今后发展前景的态度”时,选择“看好”的比例为86.6%,其中,“看好,认为今后应大力发展”的占52.2%,“看好,应适度控制发展规模”的占34.4% 

  四、优势、问题与期望并存 

  (一)共享单车的优势 

  1、方便短途出行。共享单车打通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用户可以骑行直达目的地。在交通拥堵时也能通行自如,便民的同时也做到了低碳环保,缓解了一定的交通压力。 

  2、操作简单快捷。借车、还车、缴费等过程只需在手机上完成,下载永安行APP扫描二维码即可借车,同时能在永安行APP上看到附近的共享单车,还车成功后就可手机支付缴费。 

  3、骑行费用低廉。对于偶尔有骑行需求的人来说,共享单车节省了买自行车的成本;直达目的地的短途出行时,相对于出租车或网约车,骑共享单车的花费也低很多。 

  (二)共享单车使用存在的问题 

  1、使用出现乱象。据永安行共享单车运营公司负责人表示,共享单车“入驻”江北新区以来,出现被用户骑入小区、停放在楼道内,甚至被恶意丢弃在草堆及垃圾堆里的现象。调查显示,13.3%的被访者遇到车辆被上私锁的情况,导致其他用户无法使用。 

  2、面向消费群体较局限。选择使用共享单车的大多为年轻人,老年人寥寥无几。作为“互联网+交通工具”衍生出的新事物,即使操作并不难,但在老年人看来并非易事,而且绝大部分老年手机(非智能机)不具备下载APP以及手机支付的功能。 

  3、随意停放影响公共秩序。部分共享单车用户为了方便,没有将车停放在规范区域,而是见空就停、随手乱放,占用公共空间,不仅扰乱了公共交通秩序,也影响了城市的文明形象。本次的调查人群中,52%的人会注意选择停放场合;37%的人会看情况,有时会随意停放;11%的人不会注意。2、存在乱停乱放现象。 

  4、高峰期车子短缺 

  在调查中,市民刘女士表示:“共享单车有时使用很方便,但是也带来了不少的坏处。高峰期车子短缺,急需用的时候找不到车,骑的时候车辆破损。调查显示,有58.4%的被访者在早晚高峰期间有过寻车困难的经历,在所有问题中位居第三位,其中,有19.4%的被访者认为这个问题最为严重。 

  (三)市民对共享单车的期望 

  据问卷调查显示,71.5%的被访者希望共享单车投放在居民区附近,50.0%的被访者希望投放在公交站、车站附近,47.5%的被访者希望投放在商圈附近,36.7%的被访者希望投放在学校附近,24.7%的被访者希望投放在企业聚集区。 

  对于共享单车需要提升的地方,认为应增加投放数量的占53.2%,希望降低押金和骑行费用的占51.3%,认为应增强运营管理、检查违规使用用户的占40.5%,希望加强单车维护工作的占37.3%,希望改进永安行APP的占25.9%,希望引进多家共享单车品牌的占19.0% 

  此外,有被访者提出共享单车坐垫不可调节,身材较高或较矮的用户骑行不舒适,建议车辆坐垫改造成可调高度的;也有被访者建议开启支付宝扫码租车的功能,而不局限于下载APP;其他城市出现的二维码骗局也是使用者关注的问题,一些被访者希望运营公司加大对二维码的检查力度,防止出现虚假二维码,以保障使用者的个人信息和钱财安全。 

  五、对策与建议 

  共享单车填补了公共交通的短板、满足了民众的出行需求,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共享单车在江北新区正处于发展初期,前景广阔,然而,想要共享单车健康长远的发展,监管部门、运营企业和市民还需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同维护,一起营造规范、文明、有序的使用环境。 

  (一)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作为政府相关部门,要主动作为,超前谋划,加强监管,推动新事物的发展。尽快征求和出台共享单车的管理办法意见,明确相关部门对共享单车的监管职责,完善相关监管细则对用户、运营企业进行指导及约束。规范用户行车及停放秩序,确保市民获得出行方便的同时不影响公共交通;引导运营企业注重经营和服务的改善,而不仅仅是以营利为目的。 

  本次的调查人群中,认为遏制“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现象的,必须由相关部门规划分配道路资源,合理提高单车使用空间,以及对不文明使用行为加大处罚,对文明使用实行鼓励的人群占总比33%;31%的人群认为要加大宣传,引导人们文明正确使用共享单车,以及对不文明使用行为加大处罚,对文明使用实行鼓励;36%的人群认为除了要相关部门规划分配道路资源,合理提高单车使用空间,还应该进一步完善交通法规和管理规范。 

  (二)建立适当机制,增强城市管理力量。 

  要建立共享单车管理适当机制,增强江北新区城市管理力量,给共享单车“上规矩”。 

  1、建立协商制度 

  由区交通运输局牵头组织,组织区公安局、区城市管理局、及江北新区直管区和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建立会议协商制度,并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和专家学者等广泛参与,每季度召开一次共享单车管理专题协商会议,可根据工作需要每月召开共享单车管理专题协商会议,及时解决共享单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协调推进共享单车管理工作。 

  2、加强部门联动 

  区级交通、公安、城管等部门加强联动,针对运营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投放车辆安全状况以及新闻媒体曝光、网络舆情反映和群众举报投诉的突出问题进行巡查,形成联动执法工作机制。 

  3、建立抄告制度 

  加强对运营企业的监督管理,针对日常管理及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除抄告运营企业外,也及时抄告给相关管理部门,纳入行业相关考核,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4加大宣传引导 

  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弘扬正气,抨击不良行为,为共享单车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调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专家学者等各方支援,为共享单车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发声发力。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宣传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示范和引导。鼓励群众积极通过微信平台及其他投诉渠道,举报乱停乱放、不文明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努力提升用户素质,共创文明有序的共享氛围。 

  (三)严格运营企业主体的责任落实 

  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对共享单车投放后运营管理维护表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17.8%9.3%;有35.0%的被访者希望加大投入,解决投放后的运营和维护。 

  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要严格落实自身的主体责任,根据各区道路状况设置共享单车投放点,合理安排投放数量;建立专门的服务团队,做好车辆的调度、清理、维修和保养工作;完善管理体系,建立文明用车和不当用车的奖惩机制;畅通投诉渠道,确保用户权益受损时获得合理的赔偿等。 

拆箱、晒零件、组装、评外观、吹设计、挑瑕疵(通常是不重要的)、试用、讲感受、安利……

这样千篇一律的套路测评你还在看吗?是否总是热热闹闹一大篇,看完还是迷茫脸?

今天给你点不一样的,来一场家用智能动感单车的灵魂测评!

这是我经过21天的艰苦体验和深入研究之后,拿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大测评,从底层逻辑到顶层设计,深度剖析家用动感单车的本质。

文章有点长,但只要你耐心读完,就能一扫迷茫!不但能了解动感单车该怎么选,还能让你融会贯通,掌握所有健身器材的选择标准,并重新认识健身,找到充分的动力与信心!

好了,话不多说,我们开始吧!

1、 购买健身器材的本质:你真正需要的不是某种器材,而是一个健身习惯

首先问你一个问题:“买动感单车、跑步机等健身器材时,你最担心什么?”或者说:“你还没下单买它,到底是在担心什么?”是怕选错?怕买贵?还是怕扰邻?怕没地方放?

都不是!你是怕失败!怕自己无法战胜人性,对健身这件反人性的事情缺乏信心,最后让自己买回来的健身器材沦为摆设甚至废品。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健身业内有个公开的秘密:购买家用跑步机的消费者,有90%都改变了跑步机的原始功能,摇身一变成了晾衣架。但其实这些消费者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清楚自己最担心的是什么,但他们天真的以为花了这个钱,投了这个资,就是给自己坚持下去找到了一个“动力源”——“花了那么多钱,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那这个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呢?或者说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是:你需要的,其实是一个习惯,而不是一台健身设备。

因为除了对某种事物近乎病态的热爱以外,任何事情要坚持下来,依靠的不是压力,也不是欲望,而是习惯。

在一项针对各领域成功者的调查中,在被问到“你是如何坚持下来的”这个问题时,95%以上的受访者回答都惊人的一致——“我没有想坚持什么啊,就是习惯了而已。”

原百度副总裁李叫兽说过:养成良好习惯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达到一定次数;二是期间必有定期反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习惯的背后是成瘾机制,所以习惯无论好坏,都离不开这两个条件。

所以,选择健身器材的根本标准,应该是它帮你培养健身习惯的能力。

而这个能力,又是由2个基本条件决定的,那就是:

① 能保证用户使用频率的能力;

② 使用过程中及时有效反馈的能力。

这两个条件不但能作为同一健身器材品类多个品牌及产品的测评原则,甚至可以作为健身器材全品类所有产品的测评标准。因为无论你的产品在颜值、工业设计、硬件质量和价格层面表现得多么优秀,如果不能有效地培养用户的健身习惯,那一切将毫无意义。

健身最好是能像手游一样,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天天进行,并且在操作时只要指头点下去,你的人物即刻就有相应输出,给予你即时反馈。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像游戏上瘾一样对健身上瘾!

接下来,我们就以这两大测评原则为底层逻辑,对比Keep和顽鹿两个品牌的顶层产品设计,来做详细的测评分析。

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一套双线测评模型:

① 在维度侧重上,“1人1车”测评线之所以侧重使用频率,主要是为了保证参与者在不了

解本次测评背后的习惯养成机制的前提下,能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这就要求参与者不能刻意关注产品的反馈机制。而其使用频率在无形之中受反馈机制影响的,也就是说反馈机制越好,理论上使用频率也应该越高。而“1人2车”测评线则要从专业角度深入分析反馈机制的有效性。

② 在综合判断上,“入手指数”是指2位参与者在经过14天体验后,对体验对象入手的愿

望强度。1~5分分别代表“白给都不要、愿意使用但不考虑自己购买、想入手但不值这个价、有优惠就入手、马上入手”。“分析得分”是指本人对反馈机制的整体分析,得出的综合得分。最终分数由“入手指数”和“分析得分”相加而成。

Keep智能动感单车C1基本资料:

Keep APP通过WiFi连接 电磁控阻 自动调阻 死飞 直播+录播课程 会员缴费后可练习所有课程

毛毛:先来说一下我的Keep单车初体验吧。第一次骑车首先要完成一个5分钟的骑行能力测试。这五分钟最大的体验就是累!骑完以后大腿都木了。因为整个测试的目标是把程序中所有灯泡点亮,而要完成这个目标基本是要全程冲刺的一个状态。所以对常年不运动的我来说,能完成这个测试是不容易的,回想一下,应该是程序自称“智能教练”的语音起到了很大作用。因为这个声音实在太亢奋太有煽动性了,再配上炸裂的音乐,整个人直接飞起。

虽然最后的测试结果功率只有110瓦(基本是女性选手水平了),但还是有点出乎意料的成就感。

不过到了第二次骑车时,我就有点打怵了。因为第二次我是体验当天的直播课。KEEP单车每天会有4堂教练直播课,分别是K1零基础级别的新手入门课、K2初学级别的燃脂课、K3进阶级别的燃脂课,以及K4强化级别的燃脂塑形课。而这个新手入门课就有足足35分钟。

想想当初的死亡5分钟,再想想疼了2天还在酸爽状态的大腿…...你懂的。

课程开始后,我的担心慢慢变成了现实,动辄110的踏频对我这个体重严重超标,懒癌重度患者来讲,确实太不友好。虽然期间我看着我的卡路里消耗数据一直在跳动,虽然我的实时排名一直在下降,虽然教练也点到了我的名,还不止一次地鼓励我,但在第21分钟的时候,我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这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其实第一次的骑行能力测试只是为我做了一个初始数据的记录,而课程是固定的,并没有像我想象的,会根据我的实际能力推荐合适的课程(因为作为程序猿,本人的工作其实就是编写个性化推荐的优化算法)。

这时候其实我就有一点泄气了。

但既然参与了测评,我觉得这就结束也确实说不过去,虽然参与测评的第一条规则就是跟从内心,只要不想骑了,我有权随时结束测评。所以两天后我再次尝试零基础的录播课(其实就是往期直播课的视频点播)。这次我改变了策略,不再执着课程要求的目标踏频,按照自己的体力情况自行决定踏频,目标就是体验整堂课。结果也确实如我所愿,虽然骑行表现依旧垫底,但我好歹完成了课程。

之后我又参加了3堂零基础直播课,总算是在测评期之前完成了零基础的挑战,也开始有点喜欢这个健身项目了。

总体而言,这款单车还是值得入手的,如果能赠送会员,我就会考虑买一辆。

本人:我也从骑行能力测试开始。

其实在测评之前,我就知道Keep单车5分钟的骑行能力测试其实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原因有二:

首先,和毛毛所说的一样,这个测试结果只是一个初始数据的记录,并不是个性化课程推荐的依据,课程还是由用户自主选择。

其次,真正的功率测试是专业自行车选手在安装有高精度功率计的智能骑行台上进行的,并要求选手以最大能力骑行1小时,这样才能完成有效数据的输出。而KEEP单车5分钟的骑行能力测试显然不能保证功率数据的准确性。

因此我也请刚刚做过功率测试的自行车选手朋友做了一次KEEP单车的骑行能力测试,最终的结果是KEEP单车的测试数据比他的专业测试数据低49%。我想这也可能是毛毛的测试结果偏低的的原因。

因此,从反馈机制来看,骑行能力测试显然是减弱了用户进一步体验的动力,虽然在测试过程中也有点亮灯泡等即时反馈,但最终偏低的骑行能力数据以及很累的初体验,都无疑是给了用户偏负面的反馈。

再说到直播课。这绝对是Keep单车目前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直播界面上有3个即时反馈数据,分别是实时踏频、实时卡路里消耗数据、骑行表现实时排名。

其次,直播过程中有1个真人实时反馈机制,就是教练可以实时掌握所有学员的实时数据,并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激励等反馈。

以上的反馈机制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骑行能力测试造成的负面反馈,同时为后期的习惯养成打下了很好基础。

在保证频次层面,Keep单车拥有8人教练天团,男女各半,全员颜值在线,且风格各异。这就使得用户在体验不同教练的课程的过程中,增加了初期的使用频次,对习惯的养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教练让用户与Keep之间建立了人格化链接,这也十分有利于习惯的养成。

除了以上因素外,Keep的单车硬件还存在着一些“硬伤”。

一、 车把设计傻大黑粗。Keep车把接近长方形的横截面设计,以及接近直角的二手位折弯

是所有测评车辆中最傻最呆的,伴随而来的握感也是最差的。而且用料居然是硬塑料!你没看错,你骑车时握着的,就是一块长方形硬塑料!

二、 脚蹬间距过宽。在人体工学设计上,自行车脚蹬之间的距离应该在150mm~155mm之

间,这个数值也被称为Q值,而Keep单车的Q值达到了185mm!这会使腿部两个大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受伤风险大大增加,尤其是体格较小、髋关节较窄的人。

综合以上,Keep单车因为其产品设计的原因,初期体验对健身小白的友好度偏低,更适合有一定运动基础的用户使用。对于小白用户而言,只要挺过了使用初期的挑战,后期的习惯培养还是有较强的优势。另外测评中的使用频次数据也中规中矩,总体而言是可以考虑入手的,只要你能包容它的两大“硬伤”。

② 顽鹿智能单车

接下来再通过测评人微微的自述以及本人的测评总结,来详细拆解测评结论。

顽鹿智能单车基本资料:

顽鹿竞技+顽鹿动感单车2款APP 蓝牙连接 电磁控阻 智能调阻 ERG模式 在线直播团练 3D仿真大场景模拟 赛事模式

微微:先告诉你,这辆车我已经决定留下了!所以,还需要我多说什么吗?

哈哈调皮一下!言归正传,就让我来聊聊这次顽鹿骑行之旅吧。

初见它,外形完全颠覆我过去对动感单车的认知。科技感代替了工业感,和它“智能单车”的定位很贴合。根据产品说明下载了两款App后,就开始了我的顽鹿初体验。

根据产品建议,我先是连接了“顽鹿动感单车”App。注册登录后,先是要求我回答了13个有关运动能力的问题,然后便是系统推荐的12分多钟的“首骑课”。课程安排非常明细,12分钟里你将进行几分钟的热身,几分钟的坐姿骑行,几分钟的坐姿爬坡,几分钟的站姿骑行,几分钟的站姿爬坡等,让你在开始课程之前就对课程环节和时长、难度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课程开始后,界面是一个小姐姐骑车的动画,先是通过语音和动画演示,讲解了单车骑行的正确姿势以及呼吸方式,然后便开始了骑行。说实话这12分钟的课程对常年不运动的我来说强度还是有点大,在进行到第8分钟的时候,我就已经汗流浃背了,实在跟不上课程要求的踏频,但我还是放慢速度跟了下来。

虽然没有表现不佳,但是骑行、卡路里消耗、踏频曲线、功率曲线等一应俱全。虽然不知道9300多的训练总得分是高是低,但看着数字还是又满满的成就感。然后就忍不住一键分享,把自动生成的首骑课海报发到了朋友圈。看着朋友圈满屏的点赞,感觉更满足了。

更惊喜的是,半小时后就有顽鹿教练联系我,并把我的数据分析和下一步建议详详细细告诉给我,然后在App推荐了6周18节的个性化课程。关键教练小哥哥说话还那么好听!真是怒赞!!!

之后教练拉我进了用户群,并发通知说第二天晚上在另外一款App “顽鹿竞技”有在线直播团课,所以第二天一忙完,我就迫不及待换上了健身服,准备体验团课。

起初我以为直播团课就是教练视频直播课程,大家看着屏幕跟着教练一起训练,但当我登入“顽鹿竞技”App,这和我玩过的赛车游戏差不多啊。一开始先选好自己的衣服和车辆,然后进入当天团课,我控制的游戏人物就出现在屏幕中央,然后当我踩动单车,游戏里的那个我也开始骑动自行车了。

随后团课正式开始,总时长39分钟。当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有点心虚了。因为首骑课的12分钟我都没能按要求完成,足足三倍时长的团练我能行吗?但随着教练磁性又富有激情的声音开始调动大家,再配上超燃的音乐,我的情绪也被点燃了,开始努力跟着教练要求的踏频踩动起来。同时看着身边其他的骑友你追我赶,我的好胜心也被激发了。

就这样,经历了各种高难度站姿爬坡、坐姿冲刺,早已挥汗如雨的我,居然完成了第一次直播团练课!这可是上次3倍的时长,6倍的难度啊!这时我才人在独自运动和一群人一起运动时,潜能的发挥有多大的差别!虽然和上次一样没有完全按要求完成每个动作,但我也算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啊!

这种激动的心情,不再群里分享一下,不在朋友圈晒一下那简直天理不容!

其实从那一刻起,我就已经完全爱上这款单车了。之后只要有空,我就止不住想要骑它的欲望。 14天时间,我不但体验了教练推荐的日常课程、在线直播团练课程,还尝试了实景地图自由骑行,小伙伴组团骑行小竞赛,甚至还参与了一段全国赛事,让我真正感受到了骑行这件事原来可以这么好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学骑自行车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