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安吗,哪看尖锐优比较好的 是否有人知道?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隋、唐、五代(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需要说明的是,汉高祖既非刘邦的庙号,也非谥号。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但自汉武帝时代的史学家司马迁开始,称刘邦为“高祖”,后世多沿用之,因此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帝”或“汉高祖”。刘邦死于公元前195年,终年62岁(虚岁),葬于长陵,谥号高皇帝。

王莽既无庙号也无谥号,虽然自称新朝皇帝,但后来刘姓君主并没有对王莽进行追封,所以王莽也是封建王朝进行之中唯一一个没有追封庙号的君主,但王莽在位时为前代多个皇帝追封庙号,庙号也从他这一代开始泛滥。

“前秦”既然是在秦朝的后边,为什么不叫“后秦”而叫“前秦”?前秦的“前”是指其在十六国中是前,十六国里有两个秦,氐族苻健的前秦和羌族姚苌的后秦。后秦是反前秦建立的,也自称秦,故以前后秦区分。“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且像孙功达《氐族研究》所称,还是“最早尝试由少数民族来统一全国”的历史政权。“先秦”通常指秦始皇建立的秦朝之前,特指春秋、战国时期。

北燕的第一代皇帝是高句丽人高云(高句丽王族,高云的祖父高和,是高句骊族群的分支。慕容宝收以为养子,赐姓慕容,因又名“慕容云”,称帝后恢复原姓高),实际的建立者是鲜卑化的汉人冯跋(太祖文成皇帝)。

慕容泓在前燕时期慕容俊在位时被封为济北王。慕容泓在位时虽未正式称燕王或燕帝,且原本有意归附慕容垂,惟建立年号已表示有独立于其他政权之意,故一般以慕容泓为西燕之建立者。

西蜀,有时亦称后蜀、谯蜀,由汉人谯纵建立的政权,不属于传统定义下的十六国之一,其统治地区大抵以四川盆地为范围。

北魏后来和汉族融合为汉族。命令鲜卑贵族改姓汉姓,与汉族大地主通婚,学习汉语,穿汉服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改说汉语,三十岁以上的人改口比较困难,可以暂缓,三十岁以下、现在朝廷做官的,一律要改说汉语,违反这一条就降职或者撤职;规定官民改穿汉人的服装;鼓励鲜卑人跟汉族的士族通婚,改用汉人的姓。北魏皇室本来姓拓跋,从那时候开始改姓为元。魏孝文帝名元宏,就是用了汉人的姓。魏孝文帝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

李世民一家祖籍在今河北省赵县,而李渊生于关陇,自称祖居关陇,是西凉王李皓的后代,借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其中,在历史上还有这一段插曲,本来西魏以前以山东地区的李姓一门为望族,这一地区有五大望族姓氏--王、卢、崔、李、郑,其中李姓又是鲜卑族中的一大姓氏。而自西魏宇文泰以关中为根据地建国,由此就硬性规定了关陇李姓为望族。有人据此认为李氏一门是破落贵族,还有人说李氏是鲜卑族大野部的姓氏。

根据可考证的历史资料证明,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即唐高宗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隋文帝的一名后妃的姐妹,属于非汉族,所以李世民和隋炀帝之间还有着姨表关系。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氏也是鲜卑族人。而李渊一方的血统还没有足够的历史证据进行论证。历史上有以下几种说法:赐姓大野部、河南破落李姓、老子李耳的后代等。其中最有可能性的说法是李世民是受胡人影响比较深的汉族人。现在一般的习惯说法是,唐太宗李世民是各民族的混血儿,民族大融合的产物。

清朝(公元1616年~1911年),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简称“清”,1644年清军入关,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

中国历史上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国号及其由来:

夏: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蜀:刘务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历史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逼魏帝卦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卦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辽: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 “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也有传说努尔哈赤早年逃难时骑着一匹大青马,慌急赶路,马被累死。努尔哈赤为此难过地说:“大青啊,大青,将来我得了天下,国号就叫大清。”于是皇太极改国号时改为大清。

从夏朝到清朝,中国经历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国的王朝更是多的让人眼花缭乱。那么这些国号是怎么来的呢?归纳了一下,主要有六类。

一是以族名为国名,以族名为国名在中国上比较常见。夏、商、周三代都是以族为名的。再比如契丹,也是以族名为国号。

二是以地名为国名,在周朝时的诸侯国最常见。比如陈、蔡等即是地名又是国号。

三是以姓为国号,战国初期的赵、魏、韩三国就是典型的以姓为国号。

四是以原封号为国号,开国皇帝在未当皇帝前,有过封号后来就以封号为国号。比如:曹丕在当皇帝前被汉朝皇帝封为魏王。当皇帝后就以魏为国号。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刘邦当过汉王,杨坚当过隋国公,司马炎当过晋公等。其实封号也是地名,指被封的地方。

五、从文化角度确定的国名。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的晚期比较常见。国号都寄托了某种愿望。比如:元朝,就是取自《周易》中的一句话“大哉乾元”。元为首,为刚。而明则是和朱姓有联系。清又是五行属水,水克火,明属火。是从五德文化角度上确定的。

六、继承历史上同姓或同族人的国名。比如:清朝在前期叫金,就是继承女真族完颜部建立的金。再比如,宋朝前期在山西北部的北汉,皇帝姓刘,就继承汉朝的国号。这些无非是显示皇族的历史悠久和血统高贵。

历史上我国有哪些封建政权是有少数民族建立的?

北魏(386年~534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拓跋珪于太初元年(386)称王,初称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建元登国。史称北魏、拓跋魏、元魏、后魏。北魏太延五年(439)北魏灭北凉,结束十六国时期,统一北方,传17帝,历171年。天兴元年(398)称帝,都平城。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北、山东、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区,河南、陕西、内蒙古的大部,辽宁、安徽、江苏、青海、新疆各一部分以及蒙古国南端一部分。后迁都洛阳(今属河南)。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拓跋弘迁都洛阳,加速鲜卑族汉化及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改拓跋氏为元氏。永熙三年(534)孝武帝逃往长安投靠宇文泰。高欢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改元天平。史称东魏。北魏亡。

东魏(534年~550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34年魏北魏宗室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境内),史称东魏,传1帝,历17年。

西魏(535年~556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35年魏宗室元宝矩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传3帝,历22年。

北齐(550年~577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50年高洋废东魏帝自立,都邺城,国号齐,史称北齐,传6帝,历18年。

北周(557年~581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57年宇文觉称天王,都长安,国号周,史称北周。北周建德六年(577)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传5帝,历25年。

辽朝(916年~1125年),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历时210年,传9帝。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纪。907年耶律阿保机为契丹酋长。916年,契丹酋长耶律阿保机做了皇帝,辽建立。918年建都皇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947年改皇都为上京,1007年迁都至中京道大定府。“辽”的疆域的东北至今日本海黑龙江口,西北至蒙古国中部,南部至今天津的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是当时统治中国北方与宋朝对峙的一个王朝。“辽”最初建国时,国号为契丹,947年改国号为“辽”,其间于983年至1066年间曾重称“契丹”。开国君主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历经9位帝王,1125年(辽保大五年)灭于金。

金朝(1115年~1234年),女真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国号“大金”;“金”建于1115年,先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镇),后迁都燕京(今北京),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金开兴二年(1234年)时灭于蒙古,共经历10位帝王。

元朝(1206年~1368年),蒙古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忽必烈(即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1279年灭南宋,定都于大都(现北京市)。1368年灭亡于明朝。

清朝(1636年—1912年),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爱新觉罗氏。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都城为赫图阿拉(又名兴京、赫图阿喇、黑秃阿喇、黑图阿拉,满语“横岗”之意。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西永陵镇老城)。1636年(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称帝。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明崇祯帝自杀。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乘机入关打败农民军,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瓦解。清帝于1912年退位,清朝正式灭亡。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嘻嘻网备注:元朝、清朝是最为完整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中国历史朝代里的西周东周,西汉东汉,南朝北朝,西晋东晋,南宋北宋是后人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称呼的,南北东西怎么来区分的?

宋代及宋代以前,大小国家的国号都是依照地望取的。春秋国家诸如晋、宋、汉、周、赵、魏、楚、吴等等这些明星国号,在后代也经常反复出现,就是因为后代建国或者起兵或者领袖的封地,都在这些古老的区域内。为了表达自己的传承(绝大部分就是刻意追祖认宗,比如匈奴人刘渊自认是刘禅的后人,嗯,就是那个乐不思蜀的扶不起的阿斗,建立的政权也叫“汉”),后世的一些朝代非得要跟前朝同名,因此中国好多朝代名称并不是只有一次使用,所以现在的史学家往往在前面加一些词以示区别,比如五代的时候,梁唐汉晋周前都加了一个“后”字,因为这些朝代以前都出现过,同样的还有努尔哈赤建立的金,历史上亦称为后金,区别于女真族与宋朝同一时代的金朝。有时又以统治的中心来区别,比如两汉,为了有所区别,因为刘邦建立的汉定都是在长安,而刘秀的汉朝定都在洛阳,由于洛阳在西安以东,于是就把刘邦的汉称为西汉,刘秀的汉为东汉,同样的情况还有西晋和东晋,北宋和南宋的划分。

这些全部都是现代人或者后世人对以前的称呼,当时不会这么叫的,只会自称大汉,大宋,大周之类的。

一、“东南西北”都是以都城的位置来区分的,就分成了东西两汉,宋朝、晋朝、周朝皆如是。例如:

1、西周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东周建都洛邑(今河南洛阳附近)。后人于是根据镐京在西,洛邑在东,所以称为西周、东周。

2、西汉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附近),东汉在洛阳(今河南洛阳附近)。同上,称西汉、东汉。

3、西晋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附近),西晋灭亡后晋室东迁,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附近)。同理,分西东两晋。

4、南北朝,是因为他们的统治区域,南朝基本是在黄河以南,后来也萎缩到淮河以南。北朝基本是在今中国北方。也可以这样理解,南朝都城,基本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附近),北朝都城,平成(今大同附近),洛阳(今河南洛阳)等,都在建康北边,所以,分南北朝。

5、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南宋临时都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一北一南。称北宋、南宋。

这些都是该王朝经过一重大事件导致几近倾覆,但是皇统皇权犹在或者可以复建,但是国都变迁过并且东西南北相距甚远,如西周东周国都为镐京和洛邑,就是长安和洛阳,西汉东汉也是长安和洛阳,一个在西一个在东——后来史书,更多的是口头上,为了更好的记录描写述说,就用东西南北来区分,让人一看一听,就知道发生在什么时候,历史背景如何。但有一个例外,就是西夏,因为当时夏国在北宋西面,当时就已经有宋人称夏国为“西夏”。

另外一个朝代的命名在国号前往往加上主体位置,如蜀汉,刘备在四川建立的汉政权。

二、“前”、“后”是以建立的时间先后来划分: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后凉等。五代十国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前蜀,后蜀等。

在朝代里标注“前”、“后”在十六国(“”)里和五代十国里非常普遍。不过有人要问了为什么十六国里有个叫“前秦”?既然是在秦朝的后边,为什么不叫“后秦”而叫“前秦”?前秦的“前”是指其在十六国中是前,十六国里有两个秦,氐族苻健的前秦和羌族姚苌的后秦。后秦是反前秦建立的,也自称秦,故以前后秦区分。“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且像孙功达《氐族研究》所称,还是“最早尝试由少数民族来统一全国”的历史政权。而“先秦”通常指秦始皇建立的秦朝之前,特指春秋、战国时期。

我的尖锐湿疣的就是在这医院看好的,医院不大是保证疗效的!中药治疗为主,收费还低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文章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确定的依据是什么?答: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7月1日.确定的依据是一九四一年六月三十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规定七月一日是党的诞生纪念日.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

1、中国共产党成立于_1921年_。

2、中国共产党"一大"是在_上海_召开的。

3、党的_二大_全国代表大会首次区分并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4、中国共产党"三大"是在_广州_召开的。

5、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中国共产党第_三_次代表大会上做出的决策。

6、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_青年_杂志,从此拉开了近代中国第一

次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7、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下午1时,北京13所高等学校

的学生3000余名汇聚在 _天安门_,发表宣言,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要求,然后举行示威游行。

8、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一期由_李大钊_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专号》。

9、五四运动迅猛发展,特别是_工人阶级_成为群众爱国运动的主力,奠定了

五四运动胜利的基础。迫于全国人民群众和旅法学生、工人的压力,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于6月28日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至此,五四爱国运动取得重大胜利。

0、1927年12月,广州起义的发动者是_张太雷,叶挺,叶剑英_。

11、_三湾改编_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2、 称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南陈北李"是_陈独秀_和_李大钊_。

13、1935年1月召开的_遵义_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14、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克敌致胜的"三大法宝"是_武装斗争_,_统一战线_,_党的建设_。

15、1942年开展的延安整风的主要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

主义以整顿党风和_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_。

16、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人是 _王稼祥_。

17、毛泽东在_《反对本本主义》_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

18、 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对_主观主义_。

19、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的具体内容是_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

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_,_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_。

20、 党的七大确立_毛泽东思想_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使全党在思想

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

21、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中,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的三大战役是辽

沈战役、平津战役和_淮海战役_。

22、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_北

23、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标志是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同纲领》_成为中国人民的大宪章,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正式法律是 _《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

26、建国初期进行的"三反"斗争的内容是反贪污、反浪费和 _反官僚主义_。 27、1964年10月6日,中国第一颗_原子弹_爆炸成功。

28、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强调了_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_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29、1978年12月召开的_十一届三中全_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

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30、第一篇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揭开真理标准讨论序幕的

文章是_《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_。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知识问答

1.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分别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 d )。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解放思想 d、党的建设

2.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国共产党( b )全会上确立的,内容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a、十六届一中 b、十六届三中 c、十六届五中 d、十七大

3.黄埔军校是( b )创办的。

4.我国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的工作到( c )年春全部结束。

5.“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摘录毛泽东的以下哪个著作?( a )

a、《反对本本主义》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实践论》d、《矛盾论》

6.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倡导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从( c )年开始评选。

7.1961年毛泽东在( b )会议上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a、中国共产党八届七中全会 b、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七届七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七届八中全会

8.首次明确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命题的会议是(d)。

a、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d、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9. 中国共产党人建立苏维埃政权的首次尝试出现在( c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会议; c 广州起义;

d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0.“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是(b)讲的。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1.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b)。

a、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c、理论联系实际

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2.在《沙家浜》中,阿庆嫂丢了什么进水里引得胡司令开枪给八路军报了信(a)

a、茶壶 b、毛巾 c、草帽 d、围裙

1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形式是( b )

a.联合政府 b.“三三制”政权

c.共产党一党执政 d.国共合作政府

14.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的土地分配办法是( a )

a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 按阶级成分分配土地;

c 按实际劳动力分配土地; d 按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标准分地

15.党章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有正式党员( a )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a、三人 b、五人 c、七人

16.中国最早撰文歌颂俄国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b)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17.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一诗中说:“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根本原因是( d )

a 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b 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c 解放军的作战方针正确; d 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18.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8月2日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继续举行并胜利闭幕。在南湖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 b ),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a、第一个章程 b、第一个纲领 c、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

19.1921年9月爆发的( a )农民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最早的农民运动。

a、广东海陆丰 b、湖南岳北 c、浙江萧山衙前

20.我党召开七大时全国拥有党员( a )。

21.1951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一场( a )的“三反”运动。

a、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

b、反对骄傲自满、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

c、反对行贿、反对偷盗国家财产、反对官僚主义

22.1942年的整风运动为争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主要是因为(d)

a 彻底纠正了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b 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c 确立的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 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

23.1951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b)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周恩来; d 陈云

24.1980年11月,在中纪委召开的座谈会上,( b )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a、彭真 b、陈云 c、李先念

25.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颗( a ),成为世界上第5个用本国火箭发射同步卫星的国家。

a、同步通讯卫星 b、同步气象卫星 c、同步测量卫星

26.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是(a)

a.《新华日报》b.《解放日报》c.《人民日报》d.《红色中华》

27.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a )。

a、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b、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

28.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着重从( a )上建设党。

a、思想 b、组织 c、政治

29.党的纪律“四个服从”最重要的是( a )。

a、个人服从组织b、下级服从上级c、全党服从中央

30.中国共产党历来认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a )就是决定的因素。

a、干部 b、党员 c、纪律

专题,是指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题目。党史专题,就是党史的专项问题,是反映党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某一领域、某一方面领导人民进行的一项活动。指的是客观、系统地记载党史上发生的重大、重要事件的资料。

二、为什么要编写党史专题?

1.党史专题是记载党的历史的一种重要载体。古代的史学著作有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专题实际是纪事本末体的史料。单个的专题能够让人们了解一个历史事件的详细情况,为人们从事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2.党史专题是党史编纂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史工作的三大功能是存史、资政、育人。存史是基础功能。实现存史功能,通常要完成三大任务,即编纂大事记、专题和党史正本。大事记、专题、正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大事记反映的是历史的脉络,提供基本线索。专题是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研究,是片断。它是经过搜集资料、分析比较、研究考证等诸多环节,最后综合而成的对发生在党的历史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事件的准确而详实的记述。编纂党史正本,必须有无数个党史专题文章对某些重大问题的论述,才能组织有骨有肉的内容。因此,专题在党史正本的编写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如果把一部中国共产党地方史稿比作是用广角镜头拍摄出来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的话,那么党史专题就是用特写镜头表现出的精彩画面。

3.党史专题是各级党组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的有力武器。人类是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前进的。我们党包括各级党组织能够不断地取得各项工作的成绩,都是以研究过去的是非得失为基础的。专题可以系统完整地反映出一个行业、一个单位、一个系统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发展轨迹,总结出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从而发挥为现实提供借鉴,资政育人的作用。所以,利用编写专题的机会,把各单位和部门自身的发展历史比较系统全面地整理出来,对各单位自身建设也是一个积极的推动。

三、党史专题的主线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史发展总的主线,一般指的是党带领人民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在各个历史时期,由于工作重点不同,主线所反映的内容也不同。为党史三卷本()作准备的党史专题的主线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这一历史阶段如何分期?

根据中央党史研究室精神,综合党史专家的研究意见,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的历史()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二大(1978年12月—1982年8月),是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大至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1982年9月—1991年12月),是改革开放全面展开阶段;第三阶段,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至党的十六大前夕(1992年1月—2002年11月),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五、党史专题的结构应如何把握?

党史专题文章的结构没有固定的模式,常用的有三种结构形式:一是纵横相结合的结构,即在写作中既注意从不同的侧面作横向的论述,又注意到历史的发展过程。究竟采用哪种结构,一要看专题的情况,二要考虑如何有利于表达主题思想。我们目前开展的这些专题,有的涉及各单位的发展历程,有的涉及单位某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这三种结构模式都能运用,其中第三种结构模式使用较多。二是纵向三段式结构,即按照历史的发展过程,把文章分为背景(原因)、经过(内容)、结果(影响、经验教训)三部分。这种结构比较适合于历史事件和会议等专题写作。三是横向研究式结构,即将某一个历史问题从各个侧面加以分析、阐述,或对复杂的问题作逻辑的概括、综合性的阐述。这种结构,比较适合于对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专题的写作。

六、党史专题写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党史专题应观点正确、主题鲜明、内容真实、史料丰富、行文规范。专题内容主要包括起因或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经验和教训四大要素。一是写清起因或背景。对重大事件、重要决策、重要活动等要简单交待起因或背景,交待背景开门见山,紧扣主题,一些与全国和省有联系的运动、活动和事件,除要交待本市、本部门的背景外,还要对中央、省的有关背景作较简单的介绍或叙述,以便能使读者清晰地把握整个运动、活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在交待背景时要侧重于交待本市、本部门的背景。二是写好过程。过程是专题的重点,对过程的记述应有始有终,时间跨度大的专题,过程应按时间顺序分阶段叙述。叙述要客观、真实、准确,在叙述时必须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事件的来龙去脉、事实真相、事情的全过程交待清楚,不能有含混不清的地方。叙述情节时,要朴实无华,不要虚饰夸张,过分描写;叙述人物时,要功过分明,不能因亲疏定褒贬,以成败论英雄。要把成绩写够、把问题写透。三是有恰当的评议。在全面准确地记述历史、反映实践过程的同时,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客观公正地评价事件和人物,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议论的成分不可过多。在对运动、活动和事件下结论时,要依据党的有关文件精神,准确、实在、严密,不能主观臆断、模棱两可。在评论成绩和意义时要恰如其分,不能随意拔高。对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不能回避,要实事求是,以便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七、党史专题语言表述应如何把握 ?

语言文字关系到党史专题文章的质量。因此在编写过程中要做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编写地方党史专题,一律采用现代通用的语体文,不应使用口语或半文半白的语言,以及其他公文体、政论体、文学体或通讯报道等文种使用的语言(引文除外),也不应使用现代流行用语写当时的历史。一些历史上的习惯说法,现在写史时不一定再用。要正确使用党史语言,用词要准确、恰当、规范。一是要注意文字、数据、史实等正确无误;二是语言要精炼简洁、朴实无华,力求通俗易懂,避免用生僻的语言,不说空话、套话、大话、废话;三是对于人名、职务、地点及组织名称等,凡今昔相异者,可沿用历史写法,括号内注明今名,不以今代古;四是对名词、术语、符号、代号等前后要一致,所表达的观点结论前后要一致;五是对事件和人物的褒贬,要用事实讲话,均不加修饰性的定语。语言文字除要求规范化外,还要加强文字的生动性、可读性。一段的开头要提纲携领,有提神之笔,要引人入胜。撰写时可插入一些重要报纸、记者、作家的议论、评论中动人的描写。重要事件、场面要重点描写,动笔要有感情。

八、党史专题编写中如何征集资料 ?

史料是专题的支撑。专题的资料征集要广泛深入,着眼点是全面、具体、系统地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资料征集的方法和途径,一是查阅档案馆中各部门的相关档案;二是查阅同期的报刊资料、统计部门的统计资料;三是通过个别访问、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形式,征集关键人物,包括领导(组织实施者)、当事人、知情者口述资料,内容侧重于背景、过程、影响的回忆,着眼点在于弄清事实;四是收集与专题相关的照片、音像、信函、工作记录等其他原始资料。要多领域、多角度、多层面地发掘具体细节性资料。在广泛征集资料的基础上,要认真进行分析、比较和鉴别,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考证和整理,保证史实和数据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在对资料的分析整理中理清思路,明确观点,拟定提纲,合理取材,确定详略,赋予褒贬。提纲应尽量详细并在拟定后广泛听取相关领导、重要当事人的意见。在研究提纲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检验史料的占有程度,发现薄弱部分,有针对性地挖掘补充;同时通过与领导、当事人思想沟通的过程,化解分歧,使文章内容尽可能符合实际,提高各方面的接受度。

1.丰润县发展的第一名共产党员?

2.中国共产党丰润县委员会是什么时间建立的?第一任县委书记是谁?

答:1930年3月建立丰润县委,第一任县委书记陈贵生.

3.冀东区党分委机关报《救国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正式创刊的?它是今天什么日报的前身?

答:1940年1月1日在遵化县芦各寨村正式创刊出版,它是唐山劳动日报的前身.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7月1日.确定的依据是一九四一年六月三十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发表《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规定七月一日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参加会议的代表多少人?都是谁?

答: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一0六号秘密举行,大会最后一天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和旅日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代表十二人:毛泽东、何叔衡(湖南)、董必武、陈潭秋(湖北)、李汉俊、李达(上海)、邓恩铭、王尽美(山东.邓是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水族)、刘仁静、张国焘(北京)、陈公博(广东)、周佛海(东京)、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陈公博、周佛海分别在一九二三年、一九二四年脱党,抗日时期成为汉奸.张在一九三八年叛党.刘仁静后成为托派.包后脱党.李汉俊脱党后,一九二七年被军阀杀害.李达一九二三年退党,一九四九年重新入党).

6.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答: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联合共产国际.纲领明确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确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

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长时期的艰苦探索,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正确的革命理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他们对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跃.

7.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中的三次罢工?

答: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京汉铁路总同盟罢工.

8.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标志?

答: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9.井冈山时期红军游击作战的“十六字决”是什么?

答: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朱德把红军和赤卫队的作战经验,概括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十六字诀是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它对红军游击战争起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10.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及历史意义?

答: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问题.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作了重要发言,尖锐地批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实行单纯防御、在长征中实行退却逃跑的错误.会议将毛泽东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并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1.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及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状况?

答: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1936年10月8日、10日、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先后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结束时,党员从二十万人减少到四万人左右,红军从三十万减至三万人.

12.“九一八”事变?

答: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经济危机,加紧侵略中国的步骤.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于1931年9月18日夜,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铁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他们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驻军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13.瓦窑堡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历史意义?

答:中国共产党中央结束长征到达陕北后,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军事战略问题、全国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问题.毛泽东在会上指出,战略方针应该是坚决的民族革命战争.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重性,是可以争取的.会议通过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指出,目前党的基本战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全民族的力量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并指出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

瓦窑堡会议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全民族抗战兴起过程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表明党已经克服“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不失时机地制定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使党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表明党在继遵义会议着重解决军事路线问题和组织问题之后,开始努力解绝政冶路线问题;表明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能够从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答: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标志性事件.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一部在卢沟桥附近借“军事演习”之名,向中国驻军寻衅,并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方的拒绝.当交涉还在进行时,日军即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驻军发动攻击,并炮轰宛平县城.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一部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战的开始.

15.八路军是怎样形成的?

答:1937年8月,国共双方达成将在陕北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国民党统治区若干城市设立八路军办事处和出版《新华日报》等协议.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表中国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中国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第一一五师、第一二0师、第一二九师.全军编制45000多人.

16.新四军是怎样形成的?

答:在八路军开赴前线抗日的过程中,国民党和共产党于1937年lo月在南京达成协议,将留在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琼崖红军游击队除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军部于同年12月在湖北汉口组建,并于1938年1月6日迁到江西南昌,后又移驻皖南岩寺.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四个支队.第一、二、三支队由长江以南各省的红军和游击队编成,第四支队由长江以北鄂豫皖、豫南、鄂东北的红军和游击队编成,全军共1.03万人.同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央东南分局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项英任东南分局书记兼军分会书记,陈毅任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成立后,陈毅、粟裕等部相继进入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和创建根据地.

17.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什么?

答: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1.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全国军事的总动员;3.全国人民的总动员;4.改革政治机构;5.抗日的外交政策;6.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7.改良人民生活;8.抗日的教育政策;9.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10.抗日的民族团结.这是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的纲领.实行这些纲领,就能争取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朝着有利于人民胜利结局的方向发展.

18.西安事变暴发的时间、原因及历史意义?

答: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威逼张学良、杨虎城执行“剿共”计划.张杨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都遭到无礼训斥,他们于12日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阴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中央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19.什么是平型关大捷?

答:抗战初期八路军取得的一次重要的对日作战胜利.1937年9月25日,第一一五师一部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首战告捷,一举歼灭日军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1000余人,击毁日军一百余辆,缴获了一批辎重和武器.平型关这一仗是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它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胜利信心,提高了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使许多人由此相信共产党不但坚决抗日,并且是有能力战胜敌人的.

答:抗战时期国民党顽固派蓄意制造的一起针对新四军的严重事件.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9()00余人,遵照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命令并经中国共产党中央同意,移师北上,6 日行至泾县茂林地区,突然遭到预先埋伏的国民党军七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在双方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新四军英勇拼杀,血战七昼夜,终因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突围外,大部被俘、失散或牺牲.军长叶挺被无理扣押,副军长项英突围后遇害.严格说来,皖南事变不是一场战争,而是蒋介石背信弃义,利用他的最高统帅的地位,布置陷阱,消灭异己.17日,蒋介石竟诬称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它的番号,并声称要将叶挺交军法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

21.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新提出的关于抗日战争三个阶段是什么?

答:毛泽东指出,持久的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在论述这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时,他着重分析相持阶段到来的条件,指明相持阶段中,在犬牙交错的战争态势下敌我优劣形势转换的各种因素,论述了相持阶段是持久抗战转到最后胜利的“枢纽”.这是毛泽东持久战理论的要点.在相持阶段,游击战将成为我方主要的作战形式,而运动战和阵地战是辅助形式.相持阶段是最艰苦的,时间也最长,中国抗战力量的生长主要是在这个时候.经过相持阶段中的努力,中国的力量将转弱为强,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时,抗日战争就能够进入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了.在战略反攻阶段,运动战将成为作战的主要形式.毛泽东对持久战特别是对相持阶段的种种特点的论述,起到了战略指导的重要作用.

22.什么是百团大战?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1940年8月20日至12月初,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军的进攻.陆续参战的部队达到100多个团,约20余万人,被称为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指战员英勇杀敌,到12月初,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俘日军280多人、伪军1.8万人,缴获一批枪炮和军用物资.八路军伤亡1.7万人.百团大战给日军企图分割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囚笼政策”以沉重打击,钳制了日军大量兵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百团大战既锻炼了人民军队,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又在抗日局面比较低沉时振奋了全国民心.共产党坚持长期敌后抗战和进行百团大战的事实,有力地驳斥了所谓共产党在抗战中“游而不击”的谬论.

23.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内容是什么?

答:1939年7月,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演说,阐述了共产党员进行革命锻炼和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要求党员必须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认真学习马思列宁主义,努力参加革命实践,研究社会发展规律,遵循共主义道德规范.他号召共产党员要勇于克服困难,既要有远大共产主义理想,又要有求实精神.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所阐发的思想观点,是对马列主义的学说及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对加强党的建设具有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24.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

答: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

25.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报告中提出的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八字方针?

答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26.七大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

答:七大总结历史经验,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强调三大作风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对实现党的政治任务和组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27.七大提出的党的任务?

答:七大指出,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形势下,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28.哪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9.新世纪党的三大历史使命是什么?

答:在新的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肩负的三大历史使命.

30.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的时间?

答: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答: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为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接连打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谈判中签定了《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还规定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等权利.

32.中国共产党中央为什么决定参加重庆谈判?

答:中国共产党中央认为,无论如何,在当时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是必要的:第一.由于和平、民主、团结是战后人民的强烈愿望,只要有可能,党就应当争取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第二,由于蒋介石的内战部署一时难以完成,党和全国人民是有可能争取实现国内和平局面的,即使是暂时的和平,也应该积极争取,这对于需要作应变准备的革命力量来说,也是有利的.第三,通过和平谈判,可以使全国人民看清楚国民党反动派究竟是真要和平民主,还是在这个幌子下实行独裁内战,这对于提高人民的革命觉悟有很大作用.

33.双十协定的内容?

答: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政府与中国共产党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公开发表.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双方协议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这是国共会谈取得的主要成果.双方还确定召开各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大计.这也是会谈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会谈达成协议的还有:迅速结束国民党的“训政”,实现政治民主化,承认人民享有一切民主国家人民应享有的民主自由权利;党派平等合法;取消特务机关;释放政治犯;积极推行自治,实行自下而上的普选,等等.谈判中未能达成协议的,主要是解放区政权问题和国民大会问题.军队整编问题实际上也没有解决.对于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会谈纪要》载明,双方将“继续协商”或提交政治协商会议解决.

34.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重庆谈判的举行和《会谈纪要》的发表,表明国民党方面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承认了各党派的会议,同时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从而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对于重庆谈判的意义,毛泽东指出: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35.全面内战爆发初期,国共双方力量对比的状况?

答:全面内战开始时,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地超过中国共产党.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双方总兵力的对比为3.4:1.国民党军队接收了侵华日军的大部分装备,又得到美国政府庞大的军事援助,因而拥有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人民解放军不仅没有海军和空军,就是陆军的装备也很差,主要是缴自日、伪军的武器,人力物力的补充基本依靠战争中的缴获和解放区军民的供给.国民党政府统治着约占全国76%的面积、3.39亿人口的地区,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拥有全国大部分近代工业和人力、物力资源;解放区的土地面积只约占全国的24%,人口约l36亿,近代工业很少,基本上依靠传统的农业经济.

36.孟良崮战役及其意义?

答: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1947年5月中旬,华东解放军在临沂以北山区的孟良崮地区,经过鏖战,一举围歼被称为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等部3万余人,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给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孟良崮战役胜利的意义,是在蒋介石最强大的进攻方向,打击了蒋介石最精锐的部队,这一打击出现于解放区举行全面反攻的前夕,因而具有特别重大的影响.

37.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

答:1947年12月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8.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总路线是什么?

答: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扩大会议,即十二月会议.会议通过了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其中提出了土地改革总路线,即:依靠贫农,巩固地联合中农,消灭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的和半封建的剥削制度.

39.放战争时期党的基本政治纲领?

答: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扩大会议,即十二月会议.会议通过了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其中提出了党的基本政治纲领,即: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40.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

答: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4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142天,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战略决战中产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以及随后在和平解放绥远西部地区中产生的“绥远方式”,成为解决残存国民党军队的基本方式.

42.1949年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是什么?

答:为了彻底揭露蒋介石的“和谈”毛泽东以中国共产党中央主席名义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指出蒋介石的和平建议是虚伪的.声明表示,虽然人民解放军有足够的力量能在不很久的时间内全部消灭国民党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但是,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和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在下列条件的基础之上进行和平谈判.这些条件是:(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 (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这一声明及八项和谈条件,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意愿,获得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

43.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

答:1949年3月5日到13日,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报告,制定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方针,确定了革命胜利后新民主主义建设的蓝图;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的任务和主要途径;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实行战略转移的问题.为实现这个转移,全会号召全党要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任务,努力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在城市工作中,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一切可以合作的人,尤其要坚持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

全会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44.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

答: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结束了100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各族人民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党从建立的时候起,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夺取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不单是中国从古未有的大胜利,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是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它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近1/4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从而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

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意义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45.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答: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十分英勇的.但在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近80年的时间里,由于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那样的先进的革命政党作为领导核心,这些斗争都失败了;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曲折的英勇斗争,终于取得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46.我国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彻底废除的标志?

答: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彻底废除的标志.

47.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

答:土地改革运动,基本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打碎了几千年来套在农民身上的封建枷锁,改变了农村旧有的生产关系,使农村各阶级占有的土地大体平均,贫、雇农基本获得相当于平均水平的土地和其他生产、生活资料.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而进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担负巨大的战争勤务,并以粮草、被服等物资支援自己的子弟兵.土地改革运动为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4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

4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歌?

答:国旗是五星红旗,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50.什么是抗美援朝的精神?

在异常残酷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指战员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三年来,志愿军战士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英雄功臣,在他们身上集中展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51.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及主要内容?

答: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这是我国反封建斗争深入的表现.《婚姻法》对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离婚、离婚后子女的抚养和教育、离婚后的财产和生活等,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新中国的第一部婚姻法,以调整婚姻关系为主,同时涉及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关系的调整.随着婚姻法的宣传和贯彻,人们逐渐摆脱封建主义婚姻制度的束缚,旧的婚姻家庭关系有了很大变化.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一个涉及广大社会范围、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移风易俗运动.

52.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间?

53.第一个五年计划确立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

答: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54.简述我国派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的情况?

答: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1955年4月,有共同历史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面对着帝国主义对会议的破坏阴谋以及与会各国问矛盾分歧错综复杂的情况,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着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合作,推动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会议通过的最后公报提出促进世界和平合作的十项原则,实际上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体现和引申.

55.1957年整风运动的主要任务?

答: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使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56.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

答: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5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及历史功绩?

答: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揭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这次全会前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5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指导思想和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有哪些根本性的转变?

答: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开始实现战略转移的同时,党的指导思想和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也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或半封闭到对外开放,从墨守成规到各方面改革的三个根本性转变.这些转变不但将在中国掀起一场彻底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革命,而且还将在世界范围内突破已经落后于时代、日渐僵化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旧模式,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新理论.

59.《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建国以来特别是“文革”的教训总结为十点,其基本内容有哪些?

《决议》把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总结为十个主要点:一、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量力而行,积极奋斗,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的状况,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四、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五、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之一.六、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七、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这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八、在战争危险依然存在的国际条件下,必须加强现代化的国防建设.九、在对外关系上,必须继续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十、根据“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和党的现状,必须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具有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党.这十条基本经验的总结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已经逐步确立.

60.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6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答:“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实行两种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相互尊重,共同繁荣.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现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也不变.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甚至可保留军队.

62.农村第一步、第二步改革的成果分别是?

答:农村第一步改革最令人瞩目的成果是普遍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带来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一次飞跃式发展;第二步改革最令人瞩目的成果就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它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飞跃式发展.

63.我国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分别在什么时间?

答: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人民解放军分别进驻香港和澳门,中国正式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64.随着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基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党中央对外交方针政策进行了哪些重大调整?

答:基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党中央作出一系列符合实际的判断,对外交方针政策进行了重要调整.最主要的是:

首先,在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新的科学判断,改变了过去认为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看法,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一步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

第二,在对外政策和策略上,改变了过去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威胁而采取的“一条线”战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边,谁推行霸权主义就反对谁,谁发动战争就反对谁.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念的不同为借口,对别国的主权和内政进行干涉.

65.十三大确定的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什么?

答: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66.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6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68.面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复杂情况,邓小平提出的外交“二十八字”方针?

答: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藏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

69.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农村改革开展的“两个飞跃”是指什么?

答: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

70.哪次会议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1.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o年力争比二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72.在台湾问题上的“四个决不”是什么?

答:2005年3月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民盟台盟台联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谈话时指出在台湾问题上的“四个决不”.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73.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答: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八项看法和主张:(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三)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五)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六)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七)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的一切正当权益;(八)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74.新时期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75.进入新世纪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进入新世纪,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要求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76.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哪些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

答:这次大会作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

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写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会要求,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抓紧制定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大会一致认为,现在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既有挑战,更有机遇,是加快发展、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好时机,要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78.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认清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二、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提出要在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前提下.大胆地进行试验.

三、强调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邓小平反复强调:现在就是好机会.

四、坚持两手抓,两只手都要硬.

五、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

六、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的科学回答,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京医院治尖锐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