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广场到同里坐公交怎样走?

  在生活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类实习报告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期两周时间的艺术写生结束了,在这当中,我们品尝了辛苦,领悟了生活;走过了艰辛,思考了人生。疲累与我们为伴,快乐与我们作友。记忆中留下的许许多多,令人回味,让人沉思。仍然难忘石板岩的那一草一木,大自然的天然氧吧;山里人的纯朴、善良、厚道,感觉一下子从车来人往、拥挤喧闹的城市,回归到了宁静、安详、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那种心情无以言表。同学们依依难舍,一句话:“石板岩的景色好,石板岩的人更好。”。

  在石板岩写生的日子是美好的日子,也是我难以忘怀的日子;它将时刻提醒我在以后的人生路中要正确地对待任何一件事物,也使我的心境逐渐平静,也再次学到了,思考到了以前并不知道的东西。

  7月8日早我们整装出发,坐北上的车,心中有许多说不出激动,许多的憧憬。当到林县境内,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的山,那绿色,那天然的成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们。有些同学就开玩笑说,我不会回去了,这里真是世外桃源,我打算好了,就在这边找个人嫁了,以后你们来看我哦!一路说说笑笑,六,七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下午到达石板岩,稍作休整,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写生了。这里到处是大大小小的石板,人们住的房子也都是由石板盖成,这样的房子结实耐用。山里空气清新凉爽,不仅适合写生,也是避暑的好地方。林州市石板岩的自然风光很美。这里独特的居民也堪称一景,它非常自然、和谐地融进了太行大峡谷的山水之中,令游客们赞叹不已。

  石板岩的居民有什么特色?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石梯、石楼、石板房,石地、石柱、石头墙,石街、石院、石板场,石碾、石磨、石谷洞,石臼、石盆、石水缸,石桌、石凳、石锅台,石庙、石炉、石神像”即使你从没有到过石板岩,也可以从民谣中听出来,石板岩的民居是由石头组成的。在太行大峡谷里,你不管走到哪个村,见到的都是石头房。关于这种房子,散文作家唐兴顺在散文《石板岩之韵》中写道:“此间人家所居之屋在全国乃至世界居民中也有异常特色,一律用石头建造。一座房屋只有门子、窗棂是木头的,像童话中的建筑一样美丽。”

  对墙的内壁,山里人先用麦秸泥泥一层,然后再泥上一层白灰泥,屋内便变得整洁、亮堂。这种房住进去冬暖夏凉。就地取材成就了富有特色的石板岩居民。古时石板岩山道崎岖险峻,交通运输极为不便,人们进山出山运点儿东西都是靠肩挑手抬,山下的砖瓦是很难运到山里的。再者,石板岩是个非常贫瘠的地方,多数村民没有财力到山下买来砖瓦建房,即使有的人有财力,勤俭的人们也不原意花那冤枉钱,眼前、身边、脚下,那塞满天地间的石头就是最亲切、最经济、最顺手、最理想的建筑材料。

  他们只需要花些力气把这些石头开出来,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凿成形,就可以建成一座称心的房子。这种房子在发展旅游业的今天,形成自己独有的地方特色,形成一种极富地方文化魅力的建筑。一开始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的石板、房子有点手足无措,不知从何画起。于是老师就耐心地讲解并亲自作范画给我们看。按照老师的讲解,先构图,注意疏密关系,画多了自然就好了。

  在这里,大自然的绚丽壮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恶劣和险峻的路途,艰苦的历程,都强烈地吸引和刺激着同学们的感官,激励求知探索的欲望,唤起强烈的画画冲动。这种被真实所打动的激情所迸发的创造活力,又使笔下的作品随情感的涌动而产生激动人心的视觉效果、生命力与凝聚力。一周的写生活动中,我们的凝聚力得到了煅造,行走在不平的山路上,相互关照、互相提醒,同学情谊、师生情怀,无一不显示在山谷中、悬崖边、飞瀑旁。

  晚上,我们进行讨论和总结,老师点评。由于画的是速写,对于收集素材和锻炼手绘能力很有帮助。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名家作品,知道速写非常严谨,线的虚实、画面的疏密、线条的美感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仅增长了专业知识,而且陶冶了情操。那种回归自然的恬淡心境,真是无法用确切的、精美的词句去描写,太美了。校外写生,让我们学到了如何思考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听到的是山民的欢歌笑语,感受到的是山民的热情厚道、真诚好客。

  写生使我对《色彩》这门基础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再单纯的认为只是学校开设的一门填充学时的无关紧要的课程了。色彩课的学习使我们对色彩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色相方面,对色彩的明度纯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提高了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情,像老师说的那样,即使一天也不画一幅画,也不要抱着单纯为了完成任务的心态去画,因为那样作出来的东西只能算是一张作业,而不能说是一张作品。那它就无疑要被专业的称作“狗屎”的。当然在别人看来这样说很不文明,但要想自己的东西不被轻视,首先自己是要用心去作的,不自己看轻自己,不看轻自己作出来的东西。在写生期间天气变化很大忽晴忽雨,这就为我们深化对光和色彩的规律认识,锻炼掌握视觉色彩和运用色彩的能力,培养表现色彩的能力和对技法的掌握能力提供了条件。老师教会我们理解因环境,气候,季节,时间等条件变化而产生变化的自然景色的色彩调和,体会到事物总会不断变化的。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说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人生的哲学。

  当然,写生完后,我对写生作为教育社会实践,其意义也做了总结和思考。学校所安排的社会实践教学,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核心,在许老师和其他两位老师帮助启发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找准定位。一般结合专业训练的特殊性,多选择偏远地区、有特色的地域或原生态保存较好的地区做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尽可能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往往这些地区的偏僻或交通不便,每次都能使大家克服极大困难,团结合作。

  外出社会实践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同学们从书本的图片所获得的文化传统中走出,进入壮美河山的实地艺术考察,教育同学们对中国文化从了解、接受,直至喜爱。每去一地都有目的地引导同学们注意观察当地文化演进,民俗、民间艺术和历史文化遗存。观观赏错落有序的山里建筑、收集地方民间特色形象资料,注意研究不同地域的、民居生活、家具的风格样式,为今后艺术创作积累形象素材。这一切都极大地丰富同学们文化修养和审美趣味,拓展视野和获取知识的渠道。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十几天同学们先后到过的林滤山王相岩,桃花谷瀑布群、太极冰山,桃花仙子洞等地方,体会连山人的热情好客,这种社会实践的文化体验无疑是感受“美的历程”。

  总之,我们学校这次社会实践教学对培养创造型艺术人才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也是艺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因为艺术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要努力使自己在生活中陶冶心灵,善于了解普通民众,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成为普通大众的代言人。要培养学生有丰富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和坚韧的毅力,将全身心实践体验及丰富炽热的想象和创造真正融入到具体的、生动的、个性的、人的内心世界,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艺术观和美学观。创造出能反映时代,体现主旋律的力作和产生良好社会效果,激动人心的优秀精品。

  写生实习结束,我们回到校园中,对以后的学习目的我们更加明确,对美的感受更加深刻,对人对物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不同角度去观察,不同位置去分析,得到的就不同,要多角度的看问题,进而更好的解决!

  我们的写生目的是:

  一、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深化对光和色彩的规律认识,锻炼掌握视觉色彩和运用色彩的能力,培养表现色彩的能力和对技法的掌握能力

  三、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选材取景构图和深入加工能力

  四、理解因环境,气候,季节,时间等条件变化而产生变化的自然景色的色调和,这些的目的在我们努力下基本达到了。但我们也有好多的不足,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等有待提高。

  写生结束了,学校给了我们这次外出实习的机会,把握这次机会我们学会了,懂得了很多,包括专业和专业之外的许多事情,在石板岩……留下的是思考,待续的是行动。

  一、实习时间:20xx年5月18日――20xx年5月30日

  二、实习地点:苏州、杭州、上海

  三、实习形式:专业考察

  四、实习目的: 本次写生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实体建筑的感知和认识,结合平时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对不同风格和时代的建筑的观察和理解,来更好的学习设计和创造出新的设计。

  五、实习报告内容:

  (一)苏州艺术考察

  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此次实习我们去了古典园林中的拙政园和狮子林。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中国园林之母”――拙政园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拙政园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

  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72年的历史。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差,神妙夺天工。

  2、 山塘街、平江路

  山塘街东起阊门渡僧桥,西至苏州名胜虎丘山的望山桥,长约七里,所以苏州俗语说“七里山塘到虎丘”。山塘街历史悠久,它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据传说乃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建。山塘街一直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

  800多年来平江路依然在原址保留了它河路并行的格局、肌理和长度,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房屋的体量、街道的宽度和河道,比例恰当,显示出疏朗淡雅的风格;平江路两边小巷特别是东边,还较好地保留了多条水巷,很有水城味道。

  坐落于苏州名园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之间的苏州博物馆,是由世界著名建筑师、美籍华人贝聿铭所设计建造的,由于新馆的地理位置特殊,同时又考虑到苏州作为一个文化古城,博物馆不能够太过沉重,不要粗重高大,而是要轻巧,灵便,精致,这样才会和苏州整体的风貌比较统一,但是又不能完全相像。因此,贝聿铭为新馆确定了一个叫做“中而新,

  苏而新”的设计理念。以及被称为“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形态上,色彩的把握,和周围建筑保持一致。

  在庭院的处理上,保留了很多和苏州过去的园林相似的地方。但在反映园林文化的同时,但又并不是照搬过去的形式,而是将许多苏州传统的东西,通过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达出来。在新馆建筑的构造上,大量使用玻璃,和采用开放式钢结构,现代的钢结构替代了苏州传统建筑的木质材料,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既传承了苏州城内古建筑纵横交叉的斜坡屋顶,又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充分体现了“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理念。此外,中央展厅顶部是以米字形钢结构构成,完全没有任何支撑,然而嵌在结构中的石材,每块重达三四百公斤。这些都完全是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的。

  面对像拙政园、狮子林这样的苏州园林经典,不仅在建筑上超越是一种挑战,而园艺上更是无法超越。贝聿铭认为,传统园林的假山已经做到了极致,后人是无法超越的,为此,他则选择了另辟蹊径。以和拙政园相邻的一面白墙为背景,在前面以石片作为假山。“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在朦胧的江南烟雨笼罩中,将其喜爱的米芾山水画加以立体呈现,远远望去就像连绵不绝的山峦将新馆与拙政园相连。

  同里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典型水乡风格的古镇。同里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镇内由15条河流纵横分割为7个小岛,由49座桥连接。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明清民居,鳞次栉比;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它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赢得“东方小威尼斯”的美誉。

  (二)杭州艺术考察

  浙江美术馆是中国工程院程泰宁院士的代表作,是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美术馆之一,毗邻西湖。分为四层的现代建筑,采用全玻璃顶的优质采光。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依杭州而名,杭州因西湖而盛。自古以来就有“天下西湖三十六,此中最美是杭州。”西湖四周,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把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

  (三)上海艺术考察

  1、 上海外滩及南京路步行街

  上海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而外滩夜景却是绝不可错过的。

  南京路是上海最繁华的街区,素有“中华商业第一街”之誉,东起外滩,西至静安寺与延安西路交汇,全长5.5公里,两侧商厦鳞次栉比,云集着约600多家商店。商业繁荣是南京路永恒的主题。

  中华艺术宫场馆原是由何镜堂先生主持设计的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值得一提的是:中华艺术宫的馆标基本延用世博会中国馆馆标的主要元素和设计理念,包含了繁体的“华”字,同时勾勒出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的形象外观,颜色则选用东方红。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了《海上生明月――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 “名家馆”首批将推出贺天健、滑田友、关良、谢稚柳、程十发、吴冠中等七位艺术大师的作品,还有上海摄影家尔冬强的《一个人的丝路:尔冬强视觉文献展》,对第一部分:聆听之旅印象

  深刻,头顶上做成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屋顶的发生装置与放出的极富民族色彩的音乐让我感受到了建筑与音乐课堂上讲的场的概念。

  通过这10天的学习和考察,还有对建筑的亲身体验。通过对古典的苏州园林和苏州博物馆的观察理解,对苏州博物馆与浙江美术馆的对比,对中华艺术宫的理解与体会,对建筑与音乐的切身感受与认识,更深刻的理解了理论知识。收获颇多,在这里按以上几个部分简单的做一下阐述。

  苏州园林作为中华建筑艺术之瑰宝竟如此超前的体现出当前建筑设计师所提倡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流。“十分值得学习。其中体现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正成为当今建筑界研究的热门。这里的天人合一,我们可以理解为人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苏州园林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先堆山、理水,随机种植花木构成园林之基础,而后再顺应自然地势增加建筑,开合相适,讲究自然情趣的不对称。

  在空间划分中,苏州园林在面对实际面积狭小与意境宽广的矛盾中运用以小见大扩大视觉空间的手法。园与园之间以墙分隔,又借以花窗相互渗透,一步一景。

  苏州园林中的将藏与露,疏与密,虚与实,迂回曲折的空间变化,相互渗透的空间层次发挥到了极致,诗情画意尽在这灰墙黛瓦围合的小小空间里。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

  (二) 苏州博物馆与浙江美术馆的对比

  07年建成的由程泰宁先生设计的浙江美术馆与06年建成的由贝聿铭设计的苏州美术馆在先天条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个位于西湖之畔,另一个与苏州拙政园仅一墙之隔,设计者分别是建筑大师程泰宁和名满天下的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在浸润着江南文化的苏杭,两顿建筑都探索了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代建筑中的延续问题。

  今天是我们整个实习出发的第一天。

  在此之前,老师已给我们简略的介绍了这次写生的地点――安徽古徽州聚居地(包括宏村西递南屏等地),并交代了各项注意事项。

  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后 我对古徽州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宏村西递有着江南水乡特有建筑风景。从图片上观看的马头墙也终于让我决定这次的速写主要用钢笔和水性笔描绘。至于色彩,我认为水彩比水粉更适合表现出古徽州水乡的风景。

  大约早上7点钟,大家齐聚崇文广场。半小时后,我们便起行了。对于长达8小时的车途,除了激动期待的心情外,更希望能有一些其他收获。艺术的培养是一个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综合审美包括感官欣赏上的提高。即使是在旅途中,也会有收获,也会有成长,绝对不会是到了目的地才算学习的开始。

,大巴特有的超大车窗和干净的玻璃更让窗外的风景一览无余。绿色的稻田,远方的农家的屋舍以及淡蓝色的天空组成美丽的构图,从华中的武汉到偏华东的安徽,建筑风格也在变换中,九江以后,屋舍的墙就面渐渐就变成白色了。我的家乡在太行山脚下,习惯了北方山的险峻挺拔后,华中等地山更给我一种柔美的感觉,连绵不绝的绿色依然使人惊喜。相机拍摄的同时,我也和同学相互交流了拍照经验,提高了快门速度捕捉画面。对于风驰电掣迎来的汽车及公路,重新放慢了快门体现运动中的效果。

  下午四点钟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了安徽宏村。

  今天是正式实习的第一天,地点定在宏村。

  一早天气还下着蒙蒙细雨,由于不方便带色彩工具,只带了速写本。

  虽然之前有看过照片和相关文字介绍,真正的宏村展现在眼前还是给我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听导游的介绍,整个外观上说,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兴步其间,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然而,这却让我更加不知所措,除了不断在激动中用相机来记录这一切以外,我都忘了自己还附有写生任务。这处处皆景反而让人难以选景,哪里都想画。

  一个上午我连一张速写都没有完成,中午平静下来以后,下午我终于开画了。先选了一处延伸的小巷,周围还有房屋和流水小道。在完成这张速写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些阻挠,对于流动的水竟然不知道如何去概括。一番思考后 我决定用周围的石板和植物来表现,最终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趁势,我又画了一幅的小桥的速写并结束了当天的写生。

  今天的写生地点依然是宏村。

  在众多景致中,我认为南湖和月沼两处水景最为诗意。

  月沼,老百姓称月塘,就是所谓"牛小肚"。月塘水色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塘中鹅舞红掌,鸭戏清波,岸边可以看到妇女在浣纱洗帕,实际上,月塘四围成了人们的共享空间,“风俗民情“的露天舞台,

  村民自发地聚会期间。

  南湖位于宏村南首,始建于明万历年。后来由于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够用,又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建成南湖。湖成大弓形,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岸边垂柳,枝叶婀娜。湖面绿荷摇曳,还可以在荷叶下看到鸭群戏水,另有一番景致。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树荫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协调,动静相宜,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我认为如果说画色彩的话,这两个地点都应该是首选。 考虑到此,于是我将画架架在了南湖湖边。

  画水彩的时候,岸上的风景刻画的还是比较成功的,可惜在描绘水中的倒影时却把颜色画花了。其实应该保持正常的心态将画面一气呵成的。之后我又完成了两幅速写。

  晚上老师依次点评了大家的作品,并指出我速写的缺点。首先是徽派建筑的表现,应该将马头墙这一细节刻画出来,才能体现出体积感和建筑特色;其次是墙面的刻画,应该有取舍,尽量不画砖为好,过多刻画反而有画蛇添足之感。第三点就是我的色彩缺乏颜色对比,这些意见我都将在今后的作画中注意,去弥补不足。

  今天的写生地点有所变动,一大早我们便乘车赶往西递了。

  大约半小时后,便到达目的地。西递和宏村虽同为皖南古村落,风景上还是有很多差异的。西递并不像宏村一样四处环水 但牌坊和祠堂却多很多,墙面略灰。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西递村已开放的保存较好的古民居有十二三个,已开放民居中的村民照常过着自己的生活,只是在有人参观时辅助做些讲解并推销其旅游商品。

  在昨天接受了老师的意见以后,我在这次的速写上有很大改动。首先我选中了几个较为代表性的西递屋舍,基本上达到高墙组合错落有致。又重点刻画了马头墙,把它的厚度表现了出来。至于瓦片的排列,虽然画起来麻烦了点,还是非常有效果的。这应该就是线描课老师以前强调的“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吧。看到一些失误的速写后,我认为结构和透视的重要性也明显在此体现出来。速写虽然不像素描那样严谨,也应该有正确的透视的。

  由于暂时没有其他出行活动,我们还是在宏村写生。

  上午我来到了月沼,四周已经围坐了很多学生。

  月沼虽然风景漂亮,却并不好刻画。首先一个问题在于透视不好表现,容易出问题,再一个就是水的倒影。因为第二天在南湖画色彩时出了差错,所以更希望能把这幅作业做好。经过仔细的起形后,我便上色了。即使墙体大眼一看为白色,也不为纯白。建筑本身还是有色彩偏差的,比如有的偏土黄 有的偏冷灰 。找到差别后,色彩随之越来越有感觉。一个上午后,终于完成了水彩。下午,我在大桥下画了一幅速写。随后,又深入巷子,画起房屋。 除了建筑风景外,顺便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风土民情。宏村村民到现在依然过着自己的生活,尽管现在已经有了自来水,他们还是会用天然的泉水洗浣。那些手工艺品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走在巷子中便可以看到当地人直接娴熟的在竹片上刻风景。等到再次路过的时候,笔记本大小的竹雕画便已完成了。还有蜡染的民族服饰,古老的装饰却有着现代的时尚韵味。我也明白了艺术家摄影家们迷恋这个地方的原因。此外还有一些意外收获,比如在小店中买到的一些有关皖南民居等地的摄影集和明信片,让我懂得了摄影选景的一些技巧和窍门。

  上午我又再次来到了宏村。

  必须承认,宏村的风景让人百看不厌。南湖雨后荷叶使其颜色更为鲜艳,所有的植物都显出勃勃生机。远处的山和天自动连成一体,真可谓世外桃源。之后,我又画了有关荷叶的速写。

  下午我们辗转到南屏。南屏素有“中国影视村”之称,众多名导演在这里创作出享誉国内外的影片。当年拍摄时的花絮剧照及搭制的场景和道具都留在了这里,成了南屏诱人的另一景。南屏最具特色的建筑应属祠堂群。南屏至今还保留着八座祠堂,大多坐落在村前横店街长约两百米的一条中轴线上。南屏村大姓叶氏宗祠“序秩堂”是一座占地两千平方米,歇山重檐、端庄轩敞的古祠。大门上端悬挂着的金字匾额,显示着先祖的勋业。祠堂门前照壁矗立,门楼高大,一对一人多高的大石鼓,雕刻十分精致。厅内张贴着张艺谋导演的《菊豆》剧照,堂中摆放着染布、晒布的台架、绞车、染池等,“老杨家染坊”的横匾也高悬在序秩堂大门上方。整个祠堂建造高大、宽敞、华美、气派,与各宗族在祭祀上追求隆重的场面相适应,使人在它面前产生肃穆和敬畏之情。

  在参观了南屏的.街巷鱼塘等其他景致后,我们便离开了。

  今天是所有行程中最丰富的,先后去了三个地方。

  大早的第一站便是渔梁。渔梁是古徽州昌盛数百年的水路码头,交通要塞,至今仍保持着古代街区 水埠和码头的风貌。渔梁老街一公里有余,用清一色鹅卵石铺成,旧式店号 庄好依稀可辨。而这里的渔梁坝,更为安徽省歙县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唐宋年代,人们就曾在此垒石为坝,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整个坝长128米,气势恢宏。我们跟随导游参观完老街后便集体坐上了游船,直到坝端结束,岸上青山绿水,如诗如画,整个渔梁风景一览无余。

  在渔梁吃完农家饭后我们便驱车开往呈坎。呈坎一地比起其他村落来说,最大的特色是集宋、元、明等朝代古建筑群体为一体,更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呈坎整个村落按《易经》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使呈坎在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独树一帜,历来被视为徽州的风水宝地。通过导游的介绍,我也明白了明清建筑的一些区别。比如明代的纹饰较为简单,注重大方简洁;而清代的装饰则较为华丽,崇尚繁复的工艺。这里的古建筑汇集了徽派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精湛的工艺及巧夺天工的石雕、砖雕、木雕,把徽派建筑艺术体现的淋漓尽致。

  第三站是潜口民居,包括清园,明园两个部分。潜口民宅又称“紫霞山庄”。整座山庄,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将散落在各地的10座典型明代建筑集中一处,亭、桥、楼、阁、厅及内部陈设俱全,重现了明代山庄之风貌。山庄把徽州区和歙县各地数百座明代建筑中精选集中。有方氏宗祠石牌坊、善化亭、曹门厅、司谏第、方文泰宅、乐善堂等著名建筑。依势坐落在山坡之上,错落有致。现建为潜口民宅博物馆。

  今天一早,我们来到了屏山。

  与以往看到的皖南村落相比,屏山一地的风景并不算突出。但在途中会看到一种特别的石阶。这种石阶是用单个较大的石块依次插在石岸堤上的,远看很像腾空的梯子,别有一番情致。在通往小巷的叉口处,我们看到古老的水井。有别于其他水井,它还盖着一层石盖,只在中间有两个直径三十公分的圆洞,刚好够水桶放下。我想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水源更加干净吧。在大菩萨厅的屏障上,我们可以看到彩色的装雕,蓝黄红三色突出主人的贵气,绿松下栖息着两只仙鹤,寓意高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植物特别丰富,有很多形态颜色各异的花种。其中有一种蓝紫色的小花,只有指甲盖大小,碾碎后颜色入肤,应该是天然的

  离开村子的时候恰逢一位爷爷赶鸭归来。整个鸭群足有上百只,壮观而又有趣。和这山山水水共同组成了一幅朴实的民间风情画。让人感到大自然的惬意。

  后来基本上就是就是自由整理画作了。由于所住的旅馆望月楼后面就是宏村,在楼顶天台可以纵观宏村之景。下午我便将工具转移到天台,完成了最后一幅色彩。

  早上六点半,我们便要乘车返回了。

  经过这些天的写生,我的感受绝不是一两句能说清的。对这个地方竟也有了留恋。刚来的时候大家还叫嚷着食宿条件不好想家什么的,想不到写生这么一眨眼就过去了。路上我们继续用相机记录着最后的画面。

  说起这皖南古居,不论是小桥流水还是青苔石板都给人一种喜悦舒适的心情。正是因为景区如此吸引人的缘故,每年在这里写生的学生特别多,随处都可以看到画画的学生。当然,这同时也是个很好的交流的机会。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样的风景,人们的解读方式却不同,让我更看到了不同的绘画以及相关的表现手法。原来在一旁观看也可以学到了不少东西。

  综合说起来,我认为自己已经在速写上慢慢找到感觉,不像开始一样犹犹豫豫,下笔不肯定了。至于色彩上也有了很大提高,希望今后的还有机会去写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练习色彩的运用,构图,了解徽派建筑。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徽州的九月,山清水秀,稻香点点,丝毫没有让人察觉秋已临近。金黄的稻田,翠绿的桑叶,清零的池水,加之徽派建筑特有的黑白相见,徽州呈现出她特有的秋的韵味。丰富的色彩,恬淡的景致,想把这些画面准确的表现出来,需要我们对色彩的高度把握。

  首先要来了解我们经常运用的几大色系,红色系:深红、大红、朱红、玫瑰红、肉色、橙红,棕色系:赭石、熟褐,黄色系:橘黄、土黄、中黄、柠檬黄,绿色系:深绿、橄榄绿、中绿、粉绿、淡绿、黄绿、翠绿、草绿、等,蓝紫色系:普蓝、群青、湖蓝、紫罗兰、青莲, 灰度:煤黑、钛白、培恩灰 。

  了解水粉色彩的特性,水粉颜料大部分颜色是比较稳定的,如土黄、土红、赭石、桔黄、中黄、淡黄、橄榄绿、粉绿、群青、钴蓝、湖蓝等等。但是,深红、玫瑰红、青莲、紫罗兰等颜色就极不稳定,容易出现翻色,不易覆盖。水粉颜色的透明色彩种类较少,只有柠檬黄、玫瑰红、青莲等少数几种颜色。而且,水粉在湿的时候,它颜色的饱和度很高,而干后,颜色失去光泽,饱和度大大降低,这就是它颜色纯度的局限性。 水粉明度的提高是通过稀释或含粉质颜料较多的浅颜色来实现的。它的干湿变化非常之大,往往有些颜色只加少许,在湿时和干时,其明度就表现出或深或浅的差别。

  当地色彩丰富,如何进行色彩的组合,不仅要有色彩的感觉,还要清楚色彩的组合搭配规律,了解色彩的性格。

  这次实习过程中还尝试了多种构图方式。垂直式构图,南屏的水车和树林强调竖向线条,充分显示出了树木的高大,同时增强了画面的深度感,更体现出了树林的苍幽。水平式构图,南屏的河岸,更多的是强调水平线条,以及水面,给人以平静,舒缓稳定之感。交叉构图,巷子的刻画,两侧的房屋,所有的线条向巷子的中心收缩,强调出其透视感,把人们视线引向深处。 应用的最多的应属三角形构图,主要在刻画建筑单体时,为了保持画面的平衡。S形构图,对田间小路的刻画,S形的道路将大片的黄色稻田分隔开,将景色引向深处,看上去更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

  徽派建筑给人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应该是白墙黑瓦,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南屏的倚南别墅,叶氏宗祠,西递的牌坊。马头墙,小黑瓦,加上石雕、砖雕、木雕更加显现出了徽派建筑独有的古雅,简洁中不乏富丽。

  以山为屏,建筑聚集,高低错落,青山绿水间,黑白点点,如诗如画。徽州古民居受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

  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装饰在门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砖、木、石雕,工艺精湛,形成多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有“民间故宫”之称的宏村承志堂前厅横梁上的“唐肃宗宴客图”和“渔樵耕读”、“琴棋书画”等木雕精品,每每令旅游者惊叹不已。徽州民居讲究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房屋布局重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自古有“无山无水不成居”之说。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境界。宏村,背靠古木参天的雷岗山,前临风光旖旎的南湖,傍依碧水萦回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湖广场到市肿瘤医院坐多少路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