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日报刘伟是什么梗

聚焦“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8省区党媒联合推出融媒体主题报道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粤港澳大湾区被多次提及。今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连日来,泛珠三角区域多个省区提出,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全国两会期间,四川日报联合湖南日报、湖北日报、广西日报、贵州日报、南方日报、海南日报、江西日报7家党媒,围绕“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共同开展融媒体主题报道。

如何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来自四川等8省(区)的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主动出击,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发挥“龙头”和“支点”作用,辐射带动泛珠三角九省(区)实现更好发展。

“四川应该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主动出击、寻求合作、实现共赢。”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工商联主席陈放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粤港澳大湾区,这不仅是粤港澳自身的发展机遇,也是四川继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有力“跳板”。

在陈放看来,四川作为西部大省,与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发展上具有互补性。“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不仅有开放的通道,而且有开放的平台和资源。”陈放说,这些显然是内陆地区的短板,相互合作不仅能补短板,还能形成强大的合力。

“深化合作,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体制机制保障。”陈放说,四川已先后与香港、澳门建立川港合作会议机制、川澳合作会议机制。建立机制后,最终通过项目来推进具体的合作,陈放透露,四川已经储备了一批合作项目,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大的框架下,携手广东、香港、澳门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务实合作。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湖北联谊会会长谢俊明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也给湖北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和经贸合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湖北急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方面可借助香港的优势,学习香港产业转型的经验,大力引进服务业,如香港的餐饮、金融、保险、旅游、证券等产业。”谢俊明说,依托雄厚的科教基础,湖北可积极引进香港科研项目,共同研发科研成果并实现产业化。

在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谢俊明表示,湖北可争取粤港澳大湾区的商品通过湖北特别是武汉的辐射作用,将销售触角延伸至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此外,湖北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很好的原材料补给,还可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部分原材料加工。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澳门旅游业发达,广东拥有强大的先进制造业,这些都是衡阳有空间、能承接的产业。”全国人大代表、湖南衡阳市委书记郑建新表示,多年来,衡阳一直是湖南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前沿阵地,吸引了一大批优质产业项目落户。

香港建滔集团正在衡阳打造国内一流化工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在前期投资30亿元的基础上追加170亿元;深圳华侨城落户衡阳,计划滚动投资650亿元,打造现代化国际文旅新城……“我们要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历史机遇,用好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努力当好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郑建新说。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赣州市市长曾文明表示,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并与广东毗邻,“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赣州有优势、更有先机。”

围绕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曾文明介绍,今后,赣州将深化赣州港作为盐田港、大铲湾港和广州港的内陆腹地港作用,加快建设配套大湾区先进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重要基地和延伸带,有序承接大湾区优质产业转移。同时,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瞄准大湾区高端市场需求,实施优质农产品供应工程,以脐橙、蔬菜、油茶、生猪、黄鸡、茶叶为重点,推进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直供大湾区的优质农牧渔产品供应基地。

曾文明还透露,赣州将以赣州国际陆港为龙头,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形成以赣州港为龙头的“1+N”全市口岸发展格局,把赣州打造成为产业梯度转移承接示范地、赣粤开放合作高地、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桥头堡。

“梧州紧邻粤港澳,在接受大湾区辐射带动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市长李杰云说,梧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点是“六融”。首先是理念融和治理融,加快实现先进思想观念对接、先进管理模式对接、高效工作机制对接。截至目前,梧州先后与广州、佛山、肇庆等5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分别与5市商定共同推进产业发展、旅游文化、生态环保、社会事务等多方面合作项目。

李杰云说,还有交通融、生态融,以及产业融和人才融。以交通为例,梧州以粤桂交通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快建设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初步构建了“铁公水空”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格局。生态方面,梧州加强与大湾区西江流域城市的生态合作,大力推动流域生态保护。产业方面,梧州依托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重要平台,主动接受大湾区要素溢出,参与大湾区产业分工协作。

“港资企业在内地投资非常幸福,特别是处在海南自贸试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感觉发展前景广阔。”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朱鼎健认为海南和粤港澳大湾区近在咫尺,要让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产生更多关联,共促区域间开放发展。

如何促进区域间合作共赢?朱鼎健强调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便捷流动的重要性。“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多措并举吸引粤港澳人才参与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朱鼎健建议,应该推进财税改革,减轻港澳台人才在海南的税负水平;做好住房、教育等配套保障等。

“粤港澳大湾区携手泛珠三角打造中国新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全国政协委员、广州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认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有效发挥“支点”和“龙头”作用,辐射带动泛珠三角九省(区)实现更好发展,同时也能吸引泛珠地区的高端要素向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

刘伟以佳都科技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创新实践为例,“我们正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新技术改变交通产业,未来在广州100多个地铁站,将由全自动智能化设备为乘客提供服务,包括无人驾驶地铁、人脸识别过闸和智能机器人等。”刘伟说,这一规模化产业应用探索未来可复制到广阔的泛珠三角地区,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及要素资本加速流动。

“人缘相亲、情缘相连。”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发改委主任陈少波说,贵州是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点打造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大数据领域人才荟萃、技术密集、优强企业众多,贵州将以百企引领、万企融合为抓手,主动加强对接合作,共同推动大数据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大数据政用、商用、民用价值,共同推动大数据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共同培养大数据各层次紧缺人才等。

“真融实做,共赢发展。”陈少波透露,贵州将抓住用好重大机遇,制定实施贵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全力打造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实现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借力发展。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袁婧钟振宇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王淑宜

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黄颖川戴晓晓

江西日报记者魏星万仁辉

联系地址: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岭路164号赣州市人力资源产业园2楼A08号 联系电话:
招聘单位无权收取任何费用,请求职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按劳动法规保护自身权益,警惕虚假招聘,避免上当受骗! All Rights Reserved 797rs.com 赣州人事人才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 公网安备:

    这里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八山半水一分田”,发展受到限制。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一系列配套政策、扶持资金和重大项目密集落地,为赣州发展注入了持续强劲的动力。

    3年后的今天,《若干意见》明确的236个支持事项已落实和正在落实209项;42项重大规划和方案已批复和完成编制39项。全市小康总体实现程度由2011年的65.92%提高至2014年的74.25%。民生、经济、生态全面发展、处处开花,赣州这块浸润光荣与梦想的红色大地,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近300万农民告别危旧土坯房

    赣州市信丰县大塘埠镇的合兴村,一排排白墙青瓦的客家民居整齐划一,新修的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户。三层楼,带车库,房屋周围还有菜园。这其实是一个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中建设点,由政府牵头,理事会协调运作土地流转、小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事宜,2013年6月正式启动。

    房子一建好,赖斯财、李玉兰夫妇就搬过来了。“我嫁过去的时候,房子周围都是泥巴,脚都不敢踩。”李玉兰回忆起以前住的房子。他们有两个孩子,加上父母一共6口人,以前住在山上7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里,离镇上有10公里。

    现在,他们的房子有250平方米。修建房子时候,按照政策,贫困户可以享受1.5万元的补助。大塘埠镇镇政府还协调了大塘农信社开展信用贷款事宜,对符合条件的改造户给予贴息贷款。目前,信丰县累计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27383户。

    “能住上这样的房子,我想都想不到。”正在地里种植甘蔗的老表曹宗义老人感慨,“以前住的土坯房,一下大雨砖都湿了,好危险。”老人身后就是他的房子——一栋三层的水泥建筑。全南县城厢镇黄埠村有485户村民,这里的土坯房改造都是在原址重建,同时配套70万元进行改水、改电、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有了新房,还要让老表们住得安稳。黄埠村全村有耕地1919亩,流转出去1000多亩,成了蓝苺、草苺、葡萄等特色瓜果基地。村民大多在这些基地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曹宗义老人2014年搬入了新房,装上了太阳能,再也不用砍柴烧水了。

    赣州市于2012年7月底全面启动了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3年来,各级政府累计投入145.97亿元,全市69.5万户、近300万农民告别了透风漏雨的危旧土坯房,红军和烈士遗孀及后代全部住上了新房。

    不仅如此,赣州还集中力量解决了278.4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累计投入农村电网改造资金19.6亿元,完成低电压治理41.39万户,7.6万户不通电山区群众告别了祖祖辈辈点煤油灯、用松明子照明的历史;各级财政累计投资62.11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7900公里等。一批突出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

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4家

    五层的南康国际家具城中心市场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共有744家商户。

    “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待开发的土地。”中心市场的工作人员朱小燕介绍,“这里2013年9月建成开业,是目前南康单体面积最大、建设品位最高、运营管理最先进的家具市场。”目前,南康已成为全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家具产业基地。

    南康家具产业是《若干意见》明确扶持的特色产业之一,也是江西省重点打造的千亿产业集群之一。赣州进境木材监管区就设在南康区,这是全国首个进境木材内陆口岸,开创了内陆地区进境木材直通模式。为解决家具企业历史上形成的“散、乱、小”现象,突破制约发展的土地瓶颈,南康区建设了5000亩家具产业园,15个家具生产集聚区。在南康区,形成了包括物流、电商等在内的九大公共服务平台。

    去年和今年,南康区由政府牵头分别举办了两届家具产业博览会,南康的家具产品正远销海内外。

    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也因政策红利而快速发展。位于信丰县工业园区的江西兴邦光电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手机、数码相机镜头,主营业务收入由2012年的1000多万元提高到了2014年的8030万元。“企业所得税省下来的钱,我们都投入到了研发上。”副总经理邵万宏介绍,研发新产品的投入很大,而企业融资又困难,赣州市全面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企业所得税按15%的税率征收,为企业省了不少钱。目前,全市累计为551家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9.3亿元,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941.8亿元。

    市委常委、市长冷新生介绍:“三年来,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4家,总数达1095家,列江西省第二。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3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5个。”

    借《若干意见》的东风,赣州立足于打基础、管长远,强力推进平台建设。赣州、瑞金和龙南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赣州综合保税区、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三南”(全南、龙南、定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瑞兴于”(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等重大平台的相继设立,让赣州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拥有国家级先行先试平台最多的设区市之一。赣州振兴发展的基础愈加坚实。

综合治理稀土矿山59平方公里

    赣州素有稀土王国、世界钨都之称。早在20世纪80年代,这里就已经开始了稀土矿的开采。当时,由于采取堆浸工艺开采,大面积搬动表土,矿区植被破坏严重,进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这与黄土高原没有什么差别。”在定南县岭北镇南丰村来水坑废弃稀土矿前,水保局副局长詹高指着之前拍摄的照片这样说。照片上,光秃秃的山坡沟壑纵横,显出雨水侵蚀的痕迹,山坡下面村民的屋顶清晰可见。在定南县,大大小小的废弃稀土矿有56个。

    来水坑稀土矿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采,矿区总面积1246亩,其中严重破坏植被面积900多亩。矿区经过硫酸铵长时间的浸泡,土壤呈酸性,植物难以生长,每当遇到大暴雨就会泥沙俱下,影响山坡下面300多户群众、1000多间房屋的安全。

    詹高说,治理好一亩地需要2万元,这些钱是县财政无法承担的。《若干意见》出台以后,废弃稀土矿的治理才迎来了转折点——财政部、国土部和工信部2012年下达了关于做好赣州市稀土开发综合利用项目的文件,来水坑废弃稀土矿的治理获得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共900万元。

    为了彻底治理好来水坑废弃稀土矿,定南县探索出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种树与种草相结合的治理模式。“首先是开路,方便运输,然后根据地势辟水路,再平整土地,最后种植被。”詹高指着矿区已经齐腰高的桉树说,“关键是草与树要一起种,这两个缺了哪一个都不能固定地表土壤。”矿区种植的树木,由村民负责养护,收益也归村民所有。这里的治理经验,已经形成了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

    目前,赣州市已经综合治理稀土矿山59平方公里,完成矿山复绿2.7万亩,治理区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到52.6%。

    赣州市紧紧围绕建设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的定位,严格生态环境保护。2012年以来,全市关闭和搬迁企业2540家、限期整改1920家;淘汰钢铁企业落后产能112万吨、水泥建材行业落后产能449万吨;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累计完成造林263.5万亩;综合治理小流域212条,治理面积177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度达80%以上。(本报记者 蒋永峰 胡晓军 光明网记者 徐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伟 南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