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冬天的景色

迎来冬日,我们或说寒,或说美,当苏轼遇上冬天,会留下怎样的感慨?我们就从苏轼的冬日诗作里,来寻找答案吧!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

苏轼的朋友梅庭老,要到上党(今山西长治)任学官,词人写诗相送,充满激昂。

门外的雪,洒落在你的衣襟上,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苏轼只说“雪洒裾”,不说“泪沾衣”,颇有豪爽气质。

下片,苏轼将性格中的豪爽体现得淋漓尽致,“先生您志向远大,即使是被派去上党那样地势显要的地方,也应无所畏惧。”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好友刘景文年迈不遇,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苏轼在杭州见刘景文时,刘景文已58岁。

这首诗写初冬景色,却色彩鲜丽,充满了希望。

他说:荷花凋谢,连那荷叶也枯萎了,开败了的菊花还在傲斗寒霜。

诗人赞美春天,不过是为了勉励朋友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打倒,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苏轼对友人的一片赤诚,为友人带去温暖,令人感动。

冬夜夜寒冰合井,画堂明月侵帏。

青缸挑欲尽,粉泪裛还垂。

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

欲知肠断处,梁上暗尘飞。

这是苏轼写给友人徐君猷侍女的。

徐君猷是苏轼在杭州为官时原同僚,徐的侍女胜之,要离开杭州,苏轼写此诗相送。

上片写侍女离别前夜的悲伤生活环境与心态。下片写侍女惜别前夜的歌声,令人动心、消魂和断肠。

全词情真意切,恸天感人,笼罩在灰暗、悲凉的气氛中。

冬天、寒夜、冰井、明灭青灯、悲啼、粉泪、清悲歌声、肠断、暗尘等词语的巧妙缀合,淋漓尽致地塑造了一位声情并茂、声泪俱下、令人倾倒的侍女形象。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蜒雨愁黄昏。

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

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泠艳排冬温。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在这松风亭下,在荒杂的荆棘丛里,两株寒梅俏然开放,花蕊洁白如玉似冰。朝辉映耀它的艳容,显得分外明丽晶莹。

莫不是海南娇娜神女驾着仙云,深夜降临在寂静阶庭?听,正是这位白衣仙子,正在月下轻轻敲门。

我酣梦已觉酒也醒,起身徘徊梅树边;花姿在目,妙意存心,然而唯有长叹,终无一言。

花儿说,先生还自饮美酒,不要再为我连连叹息;幸好在你的酒杯里还有探看你的天边落月。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元丰四年,黄州大雪,苏轼在雪后游乾明寺,在寺中留宿赏雪的喜悦快意。

看到门外下了雪,苏轼赶紧来到到乾明寺,一睹雪之风采。

“我先行”可见苏轼的急迫之情。寺庙被大雪覆盖,犹如梨花开遍。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这是苏轼写给侍妾朝云的一首悼亡诗,他以梅花比喻朝云。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怳如梦遽遽。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这年冬天,苏轼在杭州任通判,这个腊日,苏轼不在家陪妻子儿女,而去访孤山的僧人惠勤惠思。

诗中叙述了苏轼拜访两位僧人的经过:天空将降瑞雪,楼台与青山隐隐约约。我漫步山中,景致优美,幽深的树林没有人迹。

到了禅房时,惠勤与惠思,裹着僧衣,正在蒲团上打坐。

天寒路远,仆夫催着回家,告别时,还未到黄昏日暮。

出山回望山中景色,树木都笼罩着烟云,一片模糊;有一只野鹘,在佛塔上空盘旋回环。

这次出游虽然淡薄,但我心中充溢着快乐。

回到家中,神思恍惚,真像是刚从梦中醒来,那山中状况还历历在目。

这首诗如一个可爱的友人一般,娓娓道来,充满了对山中冬景的喜爱,对淡泊生活的喜爱与向往,颇有意趣。

苏轼笔下的冬天,有达观,有悲凉,而这些,不就是人生百味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冬天有哪些景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