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片名,港片

谢霆锋的家中有一盏很特别的灯。他在上面放了一根铁丝,上面挂满了前辈送给自己的赠言。

刘德华写的是:“人善天不欺。”

15年前,陈木胜导演写的是:“坚守信念。”

时间过去了,少年成了中年,他终于明白了,这四字背后,蕴藏的到底是什么。

用什么来定义“港片”?

是邵氏电影、嘉禾电影、新艺城电影的三足鼎立,警匪片、武侠片、喜剧片为代表的多维创作,还是“双周一成”的港星时代?

《怒火·重案》的热映,让香港动作片重回大众视野。作为已故导演陈木胜的遗作,影迷们又一次在电影院里,体会到警匪硬汉之间的枪林弹雨与短刃肉搏。也许在某个瞬间,资深港片迷看到的,不仅仅只是《怒火·重案》,还有《特警新人类》《新警察故事》与《男儿本色》……而在2021年的今天,这些片名中的“新”字,似乎多了些苍凉的味道。

与《怒火·重案》一起被推到话题热点的,还有一个名字:谢霆锋。

是曾获第28届百花奖最佳男配角、第4届亚洲电影最佳男配角等大奖的演员?是参加过央视春晚,曾在世界音乐大奖中获全球最高销量之亚洲最畅销歌手奖的歌手?还是精通中西餐,荣获史上第一个“米其林之友”荣誉的厨师?

含着金勺子出生的谢霆锋,已经迈入了不惑之年。出生于香港的他,赶上了港片的辉煌时代,也见证了这个时代的没落。他和陈木胜导演合作过六次,曾经冠在他名头最特别的一个称号是——

《怒火·重案》的热映,唤回了观众对香港动作片的执念,激动中也透着不安——香港警匪片,是否就止步于此了?

即将41岁的谢霆锋,放下手中的厨具,在《怒火·重案》里耍起了蝴蝶刀——源自菲律宾的炫目刀法,谢霆锋为了这部电影苦学很久——颇有些少林扫地僧的传奇姿态。他成了港片里最后一位硬汉。

这位硬汉,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命运的不同。

1980年的8月29日,50多位记者围拥在医院,抢拍头条:红极一时的“四哥”谢贤与第一位港姐冠军“拉姑”的儿子出生了。一周后,婴儿谢霆锋登上了杂志封面。世界混沌如新。

如今不惑的谢霆锋面对着厨具,应该回想不起自己2岁时与父母合拍第一支广告的那一刻。那时自己代言的,恰好是味精。

顶级的资源、人脉、背景。谢霆锋的赛道,天然地与众不同。

平凡人渴望名利,红人奢求普通。为了躲避不日不夜的镁光灯,谢霆锋举家搬迁新加坡。避开了狗仔,少年谢霆锋从被动地接受来自上一辈的高光,开始真正地活出自我。14岁的他,爱上了音乐。

天赋异禀,良师指引。15岁的谢霆锋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歌,16岁签约飞图唱片(英皇娱乐前身)出道,17岁就发布了自己的首张专辑《My Attitude》。这张专辑,出世即爆,各类奖项拿到手软,大众市场证明了这位贵公子拥有的不仅是资源,傍身的更有才华。虽然彼时压在他身上更多的新闻是“替父还债”。

至此,谢霆锋完全可以以一名歌手的身份继续深耕,那会儿,离他发行百万销量的《谢谢你的爱1999》还有两年。一峰更有一峰高。

然而谢霆锋选择了演艺事业。俗话说,唱而优则演。与其说转型,演绎事业与谢霆锋,更像是一种双向奔赴。

1997年,未到18岁的谢霆锋主演了他的首部电影《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历史重演,第一部电影,第一个角色,谢霆锋获得了第十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

少年的脚,踏入了香港影坛大门。直到他遇到了陈木胜。

硬汉谢霆锋很少流泪,2021年6月《怒火·重案》的发布会现场,他流泪了。

那是在最后的合影环节。一把印着“Benny Chan Director(导演陈木胜的名字)”的椅子被搬上了台。主持人说,“我们一起来拍张特别合影好不好”。

谢霆锋克制了很久,脸上还是挂上了泪。

时光重回1999年,谢霆锋首次参演陈木胜导演的电影《特警新人类》,那时的他只有19岁。此后经年,他和陈木胜共合作过六次,是陈木胜合作过最多的演员,包括《新警察故事》、《男儿本色》、《新少林寺》等,后来又有客串过《宝贝计划》等诸多作品。

陈木胜之于谢霆锋,是导演、是引路人,更是忘年挚友。两人相遇的时候,正是港片的巅峰时刻。那时的香港动作片能够撼动整个国际电影界,美国影评人大卫·波德威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一书中称:90年代的港片“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癫狂的是导演,过火的是演员。

在那并不久远的港片时代,徐克的武侠片梦回江湖写意,吴宇森的警匪片诠释暴力美学,周星驰创造了无厘头搞笑,杜琪峰刻画着黑帮教父……周润发、周星驰、成龙、梁家辉、林青霞、王祖贤、朱茵……这所有的一切构成了当下80后90后的集体回忆。

其中自然也少不了陈木胜与谢霆锋。

那会儿,尽管题材不同,大多数港片都沾染着一股江湖的桀骜,尽是市井小人物在面对世界与命运中发出的仰天长啸。生而不凡的谢霆锋诠释最多的,正是这样的平凡人物。而平凡最接近的一个字,其实是“拼”。只有拼过的人,才懂得平凡,敬畏平凡。

据说,香港的保险公司黑名单上有两个人,一个是成龙大哥,另一个就是谢霆锋。两个都是“不怕死、不用替身”的动作演员。

早在第一部《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里,谢霆锋便表现出自己的狠劲。一场群殴戏,谢霆锋被铁栅栏刺穿了脚,鲜血淋漓,却执意不去医院。当时他的那段话被无数人记载——

“你明天还能找到三百个一模一样的人,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做一模一样的动作吗?” 

“这是我谢霆锋这辈子的第一部戏,我之前被人看不起,说我不认真,今天我就偏要证明给他们看。别管我了,这一次就算是死,也是我自己的选择。”

18岁的他,拼尽全力,只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靠脸靠关系的星二代,而是一个拥有热爱的普通人。

被绳子吊在香港会展中心馆窒息休克,从二层楼高的铁架上摔下弄伤脊椎神经,飞车、跳海、格斗……这样的疯狂,几乎都见证在陈木胜的电影里,只为了成就一个镜头。

成龙说:“没有人比他更疯了,今天的谢霆锋就是下一个成龙。”

谢霆锋火了,抛开上一辈的光环,真正地火了起来。粉丝的狂热追捧之后,自然紧跟着绯闻与非议,任何一点瑕疵都会被公之于众。

其中就包括2002年的“顶包案”,以及随后谢霆锋与王菲、张柏芝的种种情仇。谢霆锋短暂地沉寂下来。

巧合的是,谢霆锋自身的变迁,也在时间上,吻合了港片的没落。

上世纪90年代初,以《终结者2》和《侏罗纪公园》为代表的好莱坞电脑CG大片彻底兴起。这种全新的片种,将投资额登天般拉涨到1亿美元以上,形成了降维打击。千禧年后,《阿凡达》《复仇者联盟4》这样的大片,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票房市场。

梅艳芳和张国荣逝去;港片黄金时代的三巨头成龙、李连杰、周润发在1998年,离开香港,前往好莱坞。2002年之后,三巨头回到中国内地,开启了新的征程。纯港片被抛弃了,被观众,被时代,狠狠地甩在身后。到了2003年,港片几乎来到了低谷。

此时的陈木胜,成为香港电影辉煌后期的代表导演。而谢霆锋,复出后,在音乐与影视领域再次抵达高峰。谢霆锋感言:“我很希望可以把Hong Kong Action——香港动作电影这个标签,再延续长那么一丢丢。”可随着近年,电影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观众的观看需求迭代、资本投放的变向,香港动作电影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尽管谢霆锋出演了多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孤木难成林,也难以力挽狂澜。

他一度为称为香港电影的希望。

最终,谢霆锋转型做了综艺。2014年,《十二道锋味》诞生,谢霆锋拿着厨具,与朋友们一起挖掘美食背后的风土人情。年纪已至不惑,他的一生已经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时间久到,很多人都快忘了,谢霆锋最初,其实是一名歌手。

在《怒火·重案》之前,谢霆锋已经有五年没有接演过任何刑侦动作题材的电影了——这部电影双雄男主的复仇主题,是香港警匪片惯用的设定。几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挥去的是那一去不复返的鼎盛荣光。

拍完《怒火·重案》之后,谢霆锋和很多人都说,“好多年没打这么爽了”。

在如今,普遍使用电影特效,甚至连演员自己都被抠图的时代,谢霆锋所代表的,是坚持身体力行、拳拳到肉的“守旧派”。面对这种“旧”,谢霆锋甚至充满了希望,觉得自己50岁前再怎么打怎么摔,再怎么极限跳楼都OK。这股劲,他憋了好几年,已经做好了准备。

这种憋,是对港片没落的惋惜,对自身的不甘,对所有不公不正不诚不实的怒火。恰如电影中阿敖这个角色本人。

在演绎阿敖时,屏幕上那几抹邪气的笑容,总让人想起小丑:《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希斯·莱杰演的小丑;《小丑》中,杰昆·菲尼克斯演的小丑。让人屏住呼吸的悲情。

电影的最后,阿敖倒身一跃,死在了圣母雕像的怀抱中。电影之外,导演陈木胜因罹患鼻咽癌,于2020年8月去世,享年58岁。

而在本片的宣传团队群里,陈木胜最后的几句话里,格外提到了阿敖这个角色。他说,阿敖,就是这部电影里,作为香港电影未来的希望火种。

这句话,谢霆锋牢牢记住了。

有人说,《怒火·重案》让港片重回巅峰。谈及港片的未来,谢霆锋说,顺其自然,有时候每个地方辉煌的时间就像时尚一样,永远不可能是一种纹路,一种颜色,一个斑点,一个直纹,一直流行,还是会换。但是这个没关系,慢慢地,它也会有属于它自己的这个时代,所以不能强求所有东西,顺其自然。

那些该走的路已经走过了,该看过的风景已经看过了,该站的位置已经站过了,或许,就足够了。

与其执着于港片的文艺复兴,纠结香港电影为何突然断崖式衰落,不如探寻,是什么因素激发了港片从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辉煌。这个命题背后,或许更该追寻的,是每个人坚守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信念。这样的信念,让谢霆锋从青春到不惑,仍然怀抱初心,仍然可以去闯去拼。他可能是香港最后一个硬汉动作演员。但只要这份信念得以传承,放眼未来,他一定不会是最后一人。

柔情硬汉谢霆锋回忆说,自己的家中有一盏很特别的灯。他在上面放了一根铁丝,上面挂满了前辈送给自己的赠言。

刘德华写的是:“人善天不欺。”

15年前,陈木胜导演写的是:“坚守信念。”

时间过去了,少年成了中年,他终于明白了,这四字背后,蕴藏的到底是什么。

他诞生于星火,一辈子都在寻找平凡,终于在这寥寥几字里,找到了能被他传承下去的另一个火种。

谢霆锋:港片有属于它自己的时代,不可能是一种纹路  南方都市报 2021-8

谢霆锋的哭泣,撕掉了香港电影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超萌影酱 2021-6

知乎:为何港片没落至此? 口袋电影

谢霆锋:做一个护送火焰的人  出色WSJ中文版 2021-7

情节方面的败笔小高的死——那种情况下,两个人怎么可能关在房里心平气和慢慢悠悠地拉家常?抢救婴儿的设计也相当令人无语。导演可能觉得这会使得情况显得更加危急主题更加神圣,但事实上却是拉低了不止一个档次的整体逼格。不过当年那个被发哥抱在怀里的婴儿应该和我差不多是同龄人,不知道现在在做什么? 另外,为什么本片里毛舜筠看起来那么像王珞丹?  这是一部用“燃”字最能贴切形容的片子——看的时候已经晚上12点了,本来打算看看开头就睡,然后看了半个小时,然后又想等看到1个小时再睡,然后想看到1个半小时,然后就看到结尾了。看这种片子,就图个爽,那视觉刺激是杠杠的。看完之后两大感受:1.要是我也能在现实生活中如此酣畅淋漓地拿着机枪扫射、尽情草菅人命就好了——一直觉得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钱,要看他能否放心大胆地吸粉嗑药;

判断他是否有权,要看他能否放心大胆地杀人。这两样是我的奋斗目标,不过估计这辈子实现比较有难度。 2. 我真的很想拯救港片,真的很想写动作片的电影剧本——如果说前几天让我惊艳的《枪火》是灵动而凝聚的优雅小品,有着如中国水墨画意境的淡雅而意味深长留白;本片就是一副浓墨重彩、不留一丝余地的泼墨,看得人惊心动魄、火爆至极。相同点是它们都会让人荡气回肠——虽然在场景和动作设计方面,本片确实有些overacted。  全片战斗力最强、最屌的人物其实是mad dog。尼玛两大主角已经开挂到那种逆天的地步了,他还基本能一人吊打俩,也是太屌!而且主角们被他虐得那么惨,我居然还是不是很恨他。mad dog和tequila对决的那场戏也很经典,如同舞台剧的表现方式和光影效果,更充满了骑士或者武士道文化或者说中国古典的侠者之感。这个人忠义,不滥杀无辜,战斗力爆表,不声不响只专心做事,对要做的事情充满了偏执的狂热,真心是个比较出彩的配角,可惜最终还是死在一个不怎么出彩的大反派手里了。而且这个人物形象也与片头海叔和阿浪的对话相互呼

黄秋生在本片里不再是和伟仔并肩作战的那一个,而成了大反派。作为欧亚混血,总是在年轻的时候更偏欧而年老后更偏亚一些——虽然本片中,他的演技还很青涩,之后的那种霸气沉稳的风格还没有展示出来,可以说是一个比较不出彩的中规中矩的反派形象。但奇怪的是,当1992年两人似乎要一起杀人放火时,似乎要比2003年要一起拯救世界时看起来更有化学反应——看到那个时候时,还有点真心希望他们俩能志同道合地干一票大的。还有阿浪说起的要住到北欧去,因为“24小时都能见光”——《无间道》里:“你们卧底都喜欢上天台啊?”

“我不像你,我见得光。”不过这个卧底故事总有被腰斩之嫌,仿佛刚刚进展到最扣人心弦的部分就戛然而止——既然都痛下杀手地杀了旧日大佬海叔来获取新大佬的赏识,明明应该再展示一下在新岗位上的所向披靡,然而比如说被mad dog捅破秘密,然后在新大佬面前寻求自保的方法,最终还是政协对决。那样才妙嘛。其实发哥的角色已经尽量被设计的鲜活、不算是人人喊打的高大全了,奈何比起既灿烂又邪魅的阿浪,还是显得古板和老套——而且,毕竟伟仔还是更鲜嫩一些。而且突然发现其实论戏路,发哥才应该被算作是狭窄的那一个,所演的电影几乎都是动作片,所演的角色几乎都是狂拽酷炫的正面英雄人物。几个月前终于看了《英雄本色》,看完之后完全不理解这种片子是怎么风靡全国、影响这么多人怎么久的,基本跟看《大话西游》是一个感觉。但后来想想,在当时那个时代,确实是称得上光辉灿烂、历久弥新——我们看的不是电影,而且情怀。

伟仔发哥的那些国际友人影迷之所以成为影迷都是因为看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港片。正因为曾经是如此的NB过,现在的落魄才更加让人心痛。一个人物、一个时代,唯有因为不可复制,才能被称为真正的经典。  曾经对伟仔的演技很不了然,除了《无间道》里的陈永仁,

总觉得和陈道明有类似,那就是虽然投入但越来越类型化,看了本片真心被迷倒了!开场那灿烂傲娇!第一次杀人场景对感情变化的处理简直吊炸天有腔调得突破天际!当然,最佳的表演片段是必须要杀海叔时的眼神,我擦简直是又一个看着黄sir尸体的天才式表演!在光怪陆离中折着千纸鹤,好迷人!既能如此吴宇森,又能那样王家卫的人,应该只有他一个了吧!原本的片名摆明了是如日中天的发哥一人独大的戏,但愣是演出了双雄的感觉,更因为阿浪这个角色确实更容易吸引观众、发挥空间更大,而使得阿浪才成为了当仁不让的主角,片名几乎应该改成“辣手卧底”——话说突然发现伟仔好悲催啊!除了早年的戏剧,其它的角色也太多悲剧了的吧!

说到香港电影,相信大部分观众都不陌生。作为华语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香港一直是电影工业基地之一和电影出口地之一,人们把它称做"东方好莱坞",事实上也确实是名不虚传。在香港影坛之上,也曾涌现出不少经典的影片,甚至被许多国外的导演进行借鉴、翻拍。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盘点这六部让老外都啧啧称奇的经典港片。

还有比烧钱更骚的操作么

1986年徐克监制、吴宇森执导的《英雄本色》,可谓是一部港片经典。吴宇森真不愧是暴力美学的代表人物,当年拍摄《英雄本色》时,只有一个故事大纲,并没有具体的剧本,吴宇森也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边写剧本边拍摄。结果影片上映之后,不仅让周润发拿下了金像影帝,还让吴宇森名噪一时。国外的许多电影人,对于《英雄本色》也是赞誉有加,还对其进行了翻拍。

2006年,韩国的一家电影公司从吴宇森手中买下了《英雄本色》的翻拍版权,并于2010年推出了这部《无籍者》。《无籍者》在原有的故事框架中融入了韩国式的情感表现手法,加上导演宋海成所表现出来的细腻风格,悲伤和令人感动的情节以及与原作不尽相同的魅力成为了该片的一大亮点。

1987年,林岭东执导,周润发、李修贤联合出演的《龙虎风云》,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它的出品时间只比《英雄本色》晚一年,但它在当时引发的轰动效应却一点儿也不比《英雄本色》逊色。一个混迹江湖,当了多年卧底的警察,进退维谷的"无间道式"心理早在1987年就被周润发演绎得惟妙惟肖。作为一部写实类卧底警匪片,《龙虎风云》的故事结构、场景刻画,为其后的香港警匪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样是一个卧底的故事,同样是一个悲伤的结局。《落水狗》在剧情结构、场景设计上,都对《龙虎风云》进行了极大程度的模仿。1992年《落水狗》的上映标志着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正式登上世界电影舞台。它真实客观的体现了昆汀·塔伦蒂诺特立独行的电影风格,复杂的黑帮人物、浓厚的暴力美学、机智幽默的对话、极富时代特色的配乐,独一无二的叙事方法都是昆汀电影构成不可或缺的元素,昆氏电影的整体风格显露无遗。

1989年,由吴宇森执导、周润发出演的《喋血双雄》,可谓是“吴氏暴力美学片”的集大成之作。本片是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的代表作,也为他后来进入好莱坞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他此后的许多电影中,都还能看到《喋血双雄》的影子,而周润发和李修贤饰演的一警一匪、似友似敌的角色,让人津津乐道。

早在2011年,就曾传出韩国导演李宰汉翻拍《喋血双雄》的消息,曾出演《雏菊》、《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的郑雨盛也表明将挑战周润发,出演“杀手小庄”的角色,影片还被命名为《喋血双雄2012》、《杀手》等。然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部原定于2012年上映的《喋血双雄2012》无端跳票,之后就再也没有了消息。

”我想做个好人““对不起,我是警察”

2002年12月12日在香港上映的由刘伟强、麦兆辉执导,刘德华、梁朝伟、黄秋生、曾志伟等主演的一部警匪片——《无间道》,成为了华语影坛的一座里程碑。“无间”的意思是指“无间地狱”。该片以《无间道》作为片名,寓意两个身份都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人,他们几乎生活在一个类似无间地狱的环境里,做梦都怕别人拆穿自己的身份。进入无间地狱是没有轮回的,只有永远受苦,但片中的两位主角却在寻求轮回 。

2006年,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无间行者》上映,成功的本土化改编,以及演员们的实力出演,让影片的票房、口碑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该片在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上,一举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四项大奖。“小李子”蓝昂纳多也因为挑战梁朝伟的“陈永仁”角色,成功揽获了金球奖最佳男主角。

传媒手上的力量极其巨大

2004年《大事件》的故事描述警匪利用传媒去展开一场斗智角力的追逐战。配合这个新鲜的题材,金紫荆及金像奖最佳导演杜琪峰也突破了港片的界限,为了突出《大事件》开场的整体感和真实感,起用了一个新鲜的长达6分半钟的长镜头拍摄手法而放弃了一贯的剪接加工。

俄罗斯翻拍版《新闻制造者》由瑞典导演安德斯·班克执导,并在2009年上映。激烈的枪战场面,让俄罗斯版的《新闻制造者》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一场紧张刺激的“猫抓老鼠”游戏

2007年由杜琪峰监制、游乃海执导的《跟踪》,也是一部备受国际影人好评的港片。《跟踪》更多地以出色地运用镜头语言及氛围营造将一个原本并不鲜见、并不繁复的“猫鼠游戏”演绎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影片一开始就正邪两派各色人物、核心冲突事件齐齐亮相,整个过程没有多余的对白、没有多余的镜头,交叉剪辑干脆利落,一气呵成,影像风格强烈,令人击节称赞。

2013年,韩国翻拍版的《监视者们》上映,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类电影很大程度上依靠剪辑带来的节奏感。全靠一种"范",或者说是气氛的营造。一个特写,一组快速剪辑做得好坏,都对片子有直接影响。演员们的精湛演绎,成功的本土化转行,小场景的到位刻画,让《监视者们》成为了一部超越原作的佳片,影片还一度受邀参加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好看的穿越港片世界小说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