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偶像李未可有没有粉丝群?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近日,第一财经旗下的《陆家嘴》杂志发布《虚拟数字人TOP50排行榜》榜单,榜单是由零壹智库、01区块链联合 《陆家嘴》杂志经过联调统计了虚拟员工、虚拟偶像等在内的多种虚拟数字人形态,根据虚拟IP综合影响力和主营业务范围等几个因素,做出的综合排名,洛天依、柳夜熙、李未可等IP入选虚拟偶像TOP30,小漾、华智冰等入选虚拟员工TOP20。

虚拟人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

随着制作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元宇宙概念的爆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布局虚拟人赛道,虚拟人产业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丰富。目前在业界,从应用角度出发,一般将虚拟人分为服务型虚拟人和身份型虚拟人。身份型虚拟人多为虚拟IP、偶像,具有明显的人设和IP属性,而服务型虚拟人主要用于代替真人服务。

此次榜单中,入选的20位虚拟员工就属于服务型虚拟人,服务型虚拟人能够投入生产和服务,以虚拟化身的形象执行偏标准化的工作。目前服务型虚拟人落地的领域包括虚拟新闻播报者、虚拟主播、数字讲解员、金融虚拟智能顾问等。依赖于系统算法的加持,服务型虚拟人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而身份型虚拟人这两年更是受到热捧。根据艾媒咨询报告,虚拟偶像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1年,虚拟偶像核心市场规模为62.2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120.8亿元。从初音未来到洛天依,再到如今的柳夜熙、AYAYI,虚拟偶像的制作越来越精良,内容越来越多元,竞争也进入白热化。

消费场景的跨界表达是虚拟人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虚拟人的竞争将聚焦在场景落地。百度智能云AI人机交互实验室负责人李士岩认为,当前虚拟人产业落地的最大痛点在于“场景没有有效打通”:演艺型数字人不具备客户所需的业务能力,而服务型数字人缺乏人设,难以与用户进行情感交流。杭州李未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茹忆也认为,数字人的制作已经不再是行业壁垒,将技术、创意、审美三者有效结合,做好消费场景的跨界表达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杭州李未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AI数字人李未可也在此次榜单之列。“李未可”团队表示,李未可正在创新虚拟人的场景落地方式。李未可不是功能型虚拟人,李未可拥自己的内容运营团队,为李未可构建立体的人格,目前李未可在社交媒体上已经拥有超过100万粉丝;同时李未可也不同于现有的“虚拟偶像”。杭州李未可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营产品是AI+AR眼镜。因此李未可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人IP,也是AI+AR眼镜的品牌。李未可以最终会落地在眼镜产品中,和用户产生智能交互,提供情感链接,给用户带来虚拟世界的沉浸式体验感。

在当前虚拟人的技术及理论逐渐成熟的背景下,虚拟人必将迎来更多的商业发展空间。在精美的外皮之下,找到有价值的落地场景,构建虚拟人的灵魂,才能让虚拟人真正“永不塌房”。

7月27日,中国网络语言文明论坛于商务印书馆召开,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李未柠发表主旨演讲《网络流行语新特点新治理》。千龙网记者 王结石摄 

千龙网北京7月26日讯(记者 张嘉玉)7月27日上午,中国网络语言文明论坛于商务印书馆召开,主题聚焦“文明网络语言 共建清朗空间”。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李未柠在论坛发表主旨演讲《网络流行语新特点新治理》,提出分类管理网络流行语,理性看待网络流行语的新陈代谢。

“网络原住民”群体带动网络文化形态演化

李未柠根据展示相关数据提出,中国网民年龄构成青少年网民比重持续增加,“网络原住民”代替“网络移民”成主力。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截至2015年12月,20-29岁的年轻人成中国网民的主力军,占29.9%。此外,19岁以下网民占24.%,30-39岁网民占23.8%,40-49岁网民占13.1%,50岁以上网民占3.9%。儿童触网年龄降低, 10岁以下网民达1800万。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56%的网民在5岁以下首次接触网络,29%的网民在6-8岁接触网络,12%的网民在9-11岁接触网络,3%的网民在12-15岁接触网络。

二次元文化是“网络原住民”自我标识

“网络原住民”是指90后、00后群体,他们随互联网发展而成长具备大胆、好奇、怪趣立场鲜明等特征。李未柠认为,二次元文化是“网络原住民”自我标识。“二次元”原义指二维的平面空间、“三次元”则是现实世界,“二次元文化”指由动画、漫画、游戏、小说、虚拟偶像等衍生的亚文化现象。“御宅族” 指热衷于某种亚文化,并有极深了解的人,尤其指ACG(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的缩写)爱好者群体,弹幕网站成为“御宅族”群聚之地。90后、00后通过建立和加入不同主题的兴趣圈,从而形成弹幕平台内的封闭舆论生态圈,表达集体认同、分享与吐槽,显示存在感。

网络语言构筑圈群识别的“隐形边界”

李未柠介绍,网络语言环境已经出现许多新现象,譬如谐音类网络流行语、颜文字及暗语等等。谐音类网络流行语包括hhh(哈哈哈,表示开心)、666(溜溜溜,指“牛”“有道理”“赞”)等。暗语比如“空降成功”,为跳过片头曲或无聊片段,而点击进度条某个位置,以直接到达想看的位置,跳过了就是成功,反之就称“空降失败”。

网络平台迭代,弹幕视频等促进流行语创意化使用

1994年网络流行个人主页,至1995年网络社区论坛兴起,产生“楼主”,200年博客火了,“博主”出现。进入2007年,弹幕视频网站异军突起,“up主”活跃。2007年,微博进入人们的生活,“大V”成为意见领袖。2010年,个人网络电台“主播”兴起。2012年,微信成为中国最常用的社交工具之一。2013年,自媒体写作平台催生一批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人。2015年,网络直播及其“播主”受到社会的关注。2016年,知识分享社区聚集大批“答主”……

李未柠认为从论坛、博客时代的“楼主”、“博主”,到“双微”时代的大V、自媒体人,再到现如今的“UP主”、“播主”、答主”身份、称谓的变换除了直观体现了网络平台的迭代和演变路径外,背后也折射出网络影响力群体正在加速分流。同时,二次元网站成为流行语生成与传播的重要平台。弹幕吐槽、自制视频等交互方式受到更多年轻一代网民追捧,激发和释放更多创造力。

网络直播捧热“网红”,成网络流行语典型使用环境

秒拍、映客、花椒、斗鱼等200余视频直播平台“乱战”,设备移动化、内容生产专业化、主题多样化,以及明星大咖逐渐参与等渐成趋势。网络直播集合图文声像等媒介形式,整合社交功能,网红主播带动交流,成为网络语言使用的重要情境。2016年5月25日,雷军在办公室内通过十几家主流直播平台举办线上发布会,小米直播App同时在线人数超50万,新浪一直播同时在线人数一度超100万。

“斗图”时代来临,网络流行语借图传播

李未柠总结了网络表情的5个阶段:从符号到图片、从静态到动态、从官方发布到网民自定义、从单一图片到图文结合,从花哨炫酷的PPT风格到简单明快的漫画风格。

流行语“斗图”进一步提升趣味性、娱乐性。起始于QQ群聊发送搞趣图片以相互娱乐,百度贴吧等论坛发帖组织斗图活动,集中在斗图吧、斗图神器等。斗图是多人发布图片相互娱乐,以“图片”内的文案和载体行为做串联,衔接得体即为在“图片”竞技中获得成就感。

九成流行语被媒体或权威机构采用,网络用语的“身份”界线模糊

高达九成的网络流行语在传播过程中被媒体或者权威机构采用,显现 “官”与“民”在话语风格上趋向靠拢,网络语言“身份”界线模糊化。

李未柠介绍了2015年权威机构使用热词的情况:47%的流行语进入媒体报道或权威机构宣传的话语体系,如主要看气质、获得感、颜值;38.6%的流行语及其背后的社会现象获客观报道,媒体梳理其生成根源、传播情况等;14.4%的流行语引发媒体评论,媒体批评其所反映的社会现象、问题等,如“春节霾”、“捂媚娘”、“直男癌”、“路怒症”。

分类管理,理性看待网络流行语的新陈代谢

李未柠认为,要理性看待网络流行语的新陈代谢,将流行语分类管理,严肃正能量词可正常使用,如“互联网+”“世界那么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非严肃正能量词谨慎使用,如“duang”“活久见”“社会主义体”;负能量词有除批判该词所针对的现象、开展正面舆论引导外不使用,如“证明你妈是你妈”“裤裆藏雷”;恶意词不使用并全网过滤,如“赵家人”等。

于蒙蒙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在近期的多个跨年晚会上,虚拟人成为焦点,也成为互联网巨头眼中的“香饽饽”。1月6日,杭州李未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已于近日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字节跳动独家投资,该公司打造了名为“李未可”的AR科技潮牌及同名虚拟IP形象。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技术的迭代推进和互联网巨头的加持下,虚拟人在商业舞台崭露头角。有券商机构预测,2030年我国虚拟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

  当前,虚拟人风头正劲,并在资本市场掀起阵阵浪花。

  在江苏卫视的跨年演唱会上,虚拟偶像团体VSinger家族登台表演《卡路里》,虚拟人“邓丽君”则与周深同台演唱《小城故事》。东方卫视、哔哩哔哩等亦将虚拟人元素融入跨年晚会。

  虚拟人“邓丽君”背后技术提供方数字王国1月3日大涨25%。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近一周虚拟人相关问题被提及141次,占近一年互动量的24.6%。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虚拟人技术其实并非新鲜事物,此次被关注到的虚拟人“邓丽君”其实在2018年就亮相荧屏。20世纪80年代,虚拟偶像的概念开始在日本形成,早期的虚拟偶像使用2D、3D动画的形式表现虚拟人物形象。随着CG技术、动作面部捕捉技术发展和社交平台的崛起,虚拟人逐步崭露头角。

  根据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所在团队的跟踪调研,近一年来,从事虚拟人的相关产业公司增长了20倍。沈阳表示,虚拟人走红是多种因素促成的。虚拟人技术不断进步,在有限的演示范围,已经能够与人进行比较好的交流。

  从政策方面看,2021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指出,要推动虚拟主播、动画手语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综艺科教等节目生产。

  2021年以来,虚拟人关注度显著提升,商业化潜力初显。

  相关上市公司也开启“造人”运动。芒果超媒推出了虚拟主持人“YAOYAO”,蓝色光标发布首个数字虚拟人“苏小妹”,浙文互联合资公司推出国风虚拟IP“君若锦”、Z世代虚拟IP“兰-Lan”两位虚拟人物形象。

  从功能定义区分,虚拟人主要分为偶像型和实用型,偶像型虚拟人核心在于其背后IP的价值和衍生能力,而实用型虚拟人核心在于技术能力,对建模、驱动、渲染、人工智能等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品牌代言成为偶像型虚拟人最重要的商业变现手段。以AYAYI为例,仅面世半年就已经与娇兰、天猫、安慕希、LV、Bose、保时捷等知名品牌合作。活跃于Instagram上的虚拟人网红Lil Miquela在2019年的收入折合人民币大约为7600万元,头部虚拟人的收入可观。

  虚拟偶像走红并非一蹴而就。“虚拟偶像其实和真人明星的模式差不多,需要‘人设’打造和运营,参加相应活动提高曝光度。”国内某营销类上市公司人士李敏(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接触到的广告主对于虚拟人多数以试水心态,投入金额普遍不大。

  华东某券商传媒互联网分析师黄烁(化名)直言,虚拟偶像的价值短时间被放大,但长期要看内容端能否补齐。

  目前,功能型虚拟人主要应用于虚拟新闻主播、电商主播、政务及银行客服等,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降本增效。沈阳表示,虚拟人尚处于发展早期,由于成本过高和功能不够全面,超写实风格的虚拟人尚未得到大范围使用。虚拟人发展亟待技术能力和工具的迭代,包括AI能力、动作面部捕捉等。以其团队为例,制作一个超写实的虚拟人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耗费至少数十万元,高门槛是限制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算力也是制约因素。黄烁指出,目前市场上虚拟人通常呈萌化形象,原因就在于算力不够。

  对于虚拟人产业,中信证券认为,2030年我国虚拟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业内人士表示,虚拟人的机遇在于高端定制,这是现实中的一种映射。

  谈及虚拟人产业未来的发展路径,沈阳认为,未来虚拟人的智能化会越来越高。相关衍生产业也会丰富起来,比如换脸、虚拟服饰、虚拟手办,虚拟文创产品。此外,虚拟人可能介入到提升生产力的过程中,比如虚拟人代替真人参会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定制虚拟偶像为什么进不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