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车右指拨器指针是7,链条却在最小齿轮上怎么办?

很多人都喜欢自行车运动,山地车也越来越常见。山地车是可以调节速度的,但很多人都不懂调整变速器的技巧,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

山地车变速器有两个。前变速器即指拨器,有1到3档,共3个档,档位越大,代表的牙盘的直径越大,就是把变速器调到3档,下面的链条就会在最大的牙盘上面。还有后变速器,一般有9速、12速,以9速为例,后变速器有1到9,共9个档,数字越大,齿轮越小,假设调到9档,链条就在最小的齿轮上面。总的来说,自行车档位越高则越难踩,速度越快,反之档位越低踩起来越轻松,速度越慢。平路骑车,可以大功率,一般档位是前变速器在1档,后变速器在9档左右。

上坡时要前小后大,前变速器在3档,后变速器在2档左右。

下坡的时候主要用刹车来控制,前后拨调整跟上坡相反。前变速器在1档,后变速器在8或9档。


之前在网上看的是摄影装逼指南,觉得写得挺好,刚好有自身的自行车素材可以用于改编,以此向原文作者致敬!

其实这是一篇很严肃的文章,原来的标题是自行车装备指南,但就像原作者手下一抖一样,结果就也是打成了装逼指南,索性将错就错,不改了,雷同莫怪。
每当听完骑友们的往事痛陈,俺总是很坦然,做为一名医生,居然没走天天忙业务写文章发核刊的苦逼邪路,真是万幸。俗话说,单车穷三代,苹果毁一生,这话真不是盖的。其实苹果这东西,如果年轻的时候没为了买苹果卖肾,是毁不了一生的,单车倒真是能令屌丝们穷上三代。 但关键是一个“钱”字,钱能使一切变成相对论,对于土豪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因此俗话又说,穷玩车,富玩表,屌丝玩电脑,穷搞鸡,富搞基,屌丝搞XT......

欢迎各位骑友对号入座!

第一阶段:入门。最初想法很单纯,你想买一辆好点的自行车,原因可能体重飙升,或者要偶尔接触“高档”自行车到觉得又帅又拉轰。 你对自行车不甚了解,于是去找身边的骑行大神,求他给指条明路。 一般大师都会很专业的问一些问题,诸如“平常主要走什么路呀”“ 都骑过哪些自行车呀?”“想不想上软尾呀?”。这些问题让你很羞愧,因为你连问题都听不懂。正在尴尬的时候,突然听见大师冒出一个你能听懂的问题——“你预算多少呀?”,于是你就像看到救命稻草一般,报出一个数字! 通常来说,这是大师最后的一个问题! 通常来说,大师会建议你从中下档次入手,买一个品牌整车!价格从2K~5K不等。 通常来说,这个价格比你的预算要高不少,但又在你的承受范围之内。你在咬牙掏钱的同时,心里暗下决心“要充分利用这辆自行车锻炼身体,好好学习骑行” 恭喜,你有了第一台中档自行车(100%的是山地车,M或者G),价格4K。

第二阶段:上路 。做为神医我始终认为,到街边水货店升级某个零件是你走入骑行之路的分水岭,因为你在尝试之后开始持续投入了。 你的专业单车果然不负众望,“骑着真帅!好专业!车真轻!”是你能听到最多的赞赏。你也很是沾沾自喜。 很快你就接触到XC、AM、DH这些基本概念。你开始逛诸如东方红或者CB之类的自行车论坛或者看各种零件的评论,回头看看自己的骑行记录:平路速度不敢放快,冲土路过弯有惊无险,轮胎抓地性不够,再加上那整车上配的低档碟刹(有可能只是个BB5)下山时咯吱的怪叫伴随的手指酸痛,冥冥中脑海里有个声音对你说“先换套刹车,这一切都能够改变!” 于是你又去求教身边的大师。 大师照例问一堆专业问题。所不同的是,此时你对大多数问题能够对答如流,弄得大师很没面子。于是大师心里会掠过“小样儿我还治不了你”的想法,抛出那个经典问题“那你预算是多少呀?” 在你说出一个数字以后,通常大师眼里会飘过一个轻蔑的眼神,然后吐一个烟圈,指导你刹车是有线碟和油碟之分的,并且要根据各种骑行强度选择相应强度的夹器,而且还要根据车型选择相对轻量化的,你的预算,充其量只够买个刹把! 于是你上网搜索,查遍资料,知道什么是“BB5、BB7,445,596,E5,E7,油压、鲍鱼,来令片这些近似黑话似的单词。 这个过程你一定会看到一句话“买你能承受的最贵刹车”。 终于你出手了,大部分人,买入的无外乎是445或者596或者其中之一。 你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套油碟,姑且算是0.5K吧。

第三阶段:低烧 。596的油碟果然没有让你失望!手感、刹力、操控透着就是一股子专业味儿。如果你买的是个更高档一点的SLX,刹车从外观和手感与次顶级XT之间菜鸟无法分辨的焦灼更会让你沾沾自喜。
你开始四处找山路骑行,传播你的照片和视屏,在网上比对别人的路线和车辆。你也开始研究牙盘、前后拨和指拨对山地车的性能的影响...此时你的车辆和照片获得众多称赞,这让你很高兴。你觉得骑行已经向你打开大门,你所要做的,无非就是更多的骑行和练习——当然,这需要整车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最起码要提高舒适度和车身强度,以便应付足够的山路。
不用想,管它deore还是SLX,套件全部换一遍再说。你甚至会考虑X7的后拨与SLX牙盘这样的奇葩搭配。 至此,你已经拥有了至少接近专业训练级别的山地车,增加投资4K 。
你突然发现某天冲山途中路面的凹凸起伏以及各种石块特别多,直到颠得你腰酸背痛脖子疼,脚酸手麻头发晕。一看日历,今天刚好是发工资的日子,冲完山体内还未平息的热血乘着余温烘托着你的理智,你脑海里有了挥之不去的想法:“这只%&*(&……%¥@@¥%¥的前叉我现在就去把它换掉!”你的脑子里被牢牢的灌输了一个观点:山地车其他的并不重要,前叉才是关键!对自行车认知度不再停留在“交通工具”的你一咬牙一跺脚——整起! 没有一支高档的气压前叉,怎么对得起车上那一堆专业套件?如何体现骑行这一高大上的运动精髓? 于是您毫不犹豫的把三托或者R7换上车。当然,随着气叉的更换,一起因为规格制式一起被换掉的还有碗组、碟刹座,甚至还有前花鼓...大约总计2.5K 等等!诸如R7之类气叉,是没有配置前叉气筒的。0.2k的前叉气筒总是要的。 别拿低烧不当病,这一阶段,你拥有了中高档次的套件,气体作为压缩介质的前叉以及必要的骑行装备,保守投入也是10K。

第四阶段 :全避震。 全新的套件和气压前叉让你着实爽了一把。每次出游,你会不厌其烦的把车身上的些许泥土擦了又擦,穿戴整齐所有的骑行服饰,周围人无不投来羡慕的目光。走在海埂大坝上,总有大爷冷不丁停下来打量一下你的车,伸过手来捏一捏你的前轮轮胎,冲你说“小伙子,你这赛车怕不便宜吧,要不要2K?一看就是比较专业的那种。”
但是每当你翻阅杂志,或者上优酷浏览,对比“大神”的视屏,总觉得沮丧。“压弯”、“飞包”、“操控”这些词汇像噩梦一样折磨着你,它们是那么令人神往却遥不可及!同时你悲催的发现,当你刚把车骑到山下,准备征服前山的陡坡然后从后山的小路风驰电掣的时候,你的同伴早就找好拉车上山的皮卡准备来第二次了...... 这个世界不该这样,花了10K的自行车不该这样!——果断购置软架!
在第一次骑上软架车后,你会觉得所有山路上的坑坑洼洼都随风而去!哪怕是价格6K的捷安特“铲屎”,那个舒适、稳定、从容,以及面对小落差时候给你的信心,都远远好过10K的美利达TEAM Carbon。
最终选定5寸左右的前后行程,车架花费15K,这让你觉得突然进了一扇从没有想过的门。有了以前对SLX的信任,自然是直接换上XT,甚至有可能直接把刹车升级到sanit。
自行车及配件厂商当然知道,这个阶段的你早已明白一份价格一分货的道理,如果把价格定低了,显然不能满足你对高品质的追求。所以任何一个AM级别的小零件,哪怕是最小的一个坐管夹,都打着hope的logo,用的CNC的工艺,逼格提升的同时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你需要更换可变行程的前叉便于你爬坡及下山,更强大力度的刹车和与之相配的更大尺寸的碟片,当然还有需要同时更换的碟刹座和桶轴前花鼓,以及带张力开关的后拨和加装防止掉链的护盘。同时车胎要更粗,轮组需要更强壮。于是你精挑细选,仔细比对,选了FOX 34talas+XO套件+XTR988刹车以及E.13的护盘,Spank圈+king花鼓+ONZA 160tpi 2.25宽外胎+前203后180mm

第五阶段:更烧。你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AM级别的软尾,加上你之前XC积攒的体力和经验,你在和其他同级别车友们骑行的过程中表现可圈可点,大家很喜欢这个能和大家一起玩并且比较谦虚的你,邀约你的次数越来越多,你也经常跑到固定的一家自行车店和车友们谈自行车。那里就像个自行车沙龙,而你越来越千方百计想往那里跑。在那里你和大家讨论着各式各样的问题:零件、装备、性能、技巧……你的山地车知识呈几何倍速的增长,对眼前的车辆可以从踩踏平台到几何结构娓娓道来,而且还能最后加上“但是,就我看来……”以至于偶尔技师不在,老板有些问题还会问你。

第六阶段:回归 。此时你骑行可能已经接近3年了,已经拥有了2辆自行车,3个头盔,两个背包以及若干的服饰、装备和便携工具。然而一个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终于要直接面对了——冬季封山骑哪里?! 你已经没有兴趣骑着14公斤重的AM去当山马党;也无法再像当年一样什么车都尝试着爬上西山顶。你没有精力凌晨起来蹬着车到山顶看日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最想干的不是打开车把上的前灯去环湖而是找个能够看到日落的餐厅好好的吃顿海鲜。 此时你面对在杂物间挂满墙壁的山地车和各种头盔背包水袋和护甲,心里在想——当时一直无法理解的公路车真的那么琐杂无味吗?

现在解答为何之前我敢断言,第一辆车一定是山地车:相对公路车而言,山地车的入门门槛要低得多。在这也许有同学要问:那公路车没有便宜的吗?有!---但是对于现在真正已经理解自行车的你来说,那不算是“车”。
就算是在5年前,公路车的投资比起现在来说是也是极高的:6-10K左右的公路车是门外的4XXX套件+铝合金的车架,铝合金前叉,而且没有碳刀,只有重的一塌糊涂的高框铝轮…..你几乎不可能去选择。 好在科技进步了,材料的更新和工业化制作成本降低让你有很多更实惠的选择。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要有逼格的TREK或者说大C超六,或者colnago?好! 就像前面说的,你玩车已经快5年了,事业也应该稳步上升。20K左右,拿下一辆入门colnago对你来说毫无压力。

第七阶段:邪路! 公路车的轻盈和速度让你坠入其中不能自拔,做工好,重量轻,价格也不算…..太…..贵。但是有个小小的问题——之前你买的那些山地车上的码表不能用在公路车上,因为没有踏频。你经过恶补,搞清楚了除了踏频还需要整合一个心率计,以及在何种情况下保持何种心率才能达到何种目的……于是如此痴迷其中,富有钻研精神的你很快就找到了提升的捷径——碳刀! 这是通往一个无底洞的邪路!!!
俗话说穷玩架,富玩轮,哪啥捯饬套件。在此之前,你的轮组,还是整车标配的低端开口铝轮,档次大都停留在最入门级别,而初期耳濡目染各种碳刀的报价,你会坚定一个信念:绝对不倒腾公路车,骑骑玩玩装装就行了。正是因为你初期淳朴的坚持,为你日后变本加厉的翻骚,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偶然有一天(时间是偶然的,状态是必然的),你和车店老板聊起轮组,发现他收捡了一对过时了的但是级别偏中上甚至有可能是次顶级的铝轮,把它从高高的墙上取下来放在手上拂去尘土,发现5年前的它与你的渣渣轮子细节和结构上巨大的差异,你的心里荡起了一丝微微涟漪,很轻,轻到连你自己都没有发现。

fulcrum、campagnolo、shimano、lightweight和madfiber这些名字开始不断出现在你的眼前,碳轮、铝边碳轮、开口胎和tuber各种材质和制式你也烂熟于心。最后C50和C24各入一对,适时选用不同的轮组,你的公路车几乎可以适应任何蜿蜒曲折的铺装路面。 加上你之前的XC和AM,摆在你眼前的,几乎是无限的通过性。潘多拉的盒子被彻底打开了。

此时,“骑行”两个字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你脑海中了,取而代之的,是“竞速”两个字。 竞速其实是更高层次的骑行,已经开始无限接近专业级别。除了经济上的投入,更需要更多精力上和时间上的堆砌。为了方便计算,姑且在这里折合成RMB打上20K的标签吧 。

你一定听过“买到第3个骑行台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骑行台”这个说法。这话如此正确,好比吃到第3个包子才饱,前2个也是有功劳的一样! 你的第一个骑行台,估计也就是个几百块的货。搞不好还是你的土豪骑友升级换代弄来的。源于某一久连续的阴雨让你内心躁动的骑行热情在家压抑许久的爆发,但新鲜感之后很快你就会发现效果完全达不到你的期望。
你的第二个骑行台,估计是个2、3K的有品牌的高档货。坚固,稳定,调节档丰富,你很开心。直到某一天你在沙龙(其实就是经常去的自行车店)聊起来听到一大堆有关“磁阻尼”、“功率计”之类的术语后回家上论坛经过半个月的头脑风暴之后,又或者在欣赏环法的PRO们兔子集团紧张而又略带潇洒的突围中极为稳定毫无偏摆的行进之后,走火入魔的你有了2个选择:要么买个带磁阻尼和功率计的,要么换个滚筒式的。前者贵,后者技巧要求高,一句话,都不是省油的灯。
以带功率计的为例,面对15K的价格,正准备掏钱的时候,却悲催的发现,这个价格是不带前轮垫块的!而且,很多“专家”都说,还需要一起购入的还包括防汗布,静音垫... 无论如何,在最后一个骑行台上,你的投资不会小于16K。考虑到前面吃下去的两个包子,估计总投资是20K。

车店的JS不会告诉你,周边产品利润比例,可能比一台整车赚的都多。 外出比赛背车架是必需品。在看了各种品牌的评论后,你发现,几根金属管焊接起来的架子居然要卖2K~5K,完全不符合你理性消费的宗旨。然而JS用一句话就把你彻底打败了——“如果使用不好的背车架,万一出意外,会白瞎了你上万块的整车”。几万的车钱都花了,自然不能因为区区2K而白瞎掉。 山峰背车架——2K。

骑行怎么能少得了头盔呢?这是你最常用的骑行装备,也是你安全的基础。当知道你正在用的头盔根本无法为你提供完全的头部防护后,特别是身边一些胆子比你大的小年轻被冠以“跤王”的头衔后,你觉得一个安全的头盔是必要的。然而诸如你的车车们是用来走不同的路况一样,骑什么车戴什么头盔也是有讲究的。那就分别需要一个XC头盔——轻量透气,一个AM头盔——加强防护,和一个公路车头盔——符合空气动力学。另外,当你还处于AM发烧阶段时,路的难度会随着你的热情高涨而快速提升,让你每次都会有后怕的感觉,于是对于重度AM就会追加一套护具:全盔、风镜、护甲、护膝护肘,大概3K的价格你还是承受的起的。加上常规的头盔,一切为了安全,一共5K的价格,不过分!

专业的你骑着专业车,却发现尴尬的“屁股疼”一直困扰着你。骑行裤是必须的!一开始捡着便宜的买,后来觉得是不是厚的会更好?折腾了好几条,在看了无数资料后才发现,最好的垫裆材料,是“油揉革”,最舒适的裤子穿着方式,是背带裤。在这个方面,JS已经不用忽悠你了,囤货积压资金的压力使得店上的货色已经不能入你法眼。高科技含量的梯度压缩衣裤、windstopper面料的手套,排汗的美利奴羊毛袜……花2-3K配上一套,再翻一倍弄一套冬装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等等,还要一副像样的眼镜。通常oakely会是首选,自带的镀铱镜片之外还要再选一片偏光片、一片增光黄片和一片透明片……看来眼镜才是大头,花费4k,再加上AM和XC共用的shimano变色镜0.5k,林林总总一共小10k出头。鞋子忘记了……公路车锁鞋1K,山地车fiveten1到2双也算1K,那就是12K。

包:最大的附件应该是背包,2个,XC的小,AM的稍大,每个背包需要配一个水袋,公路车用水壶。2.5K
公具:为了防止某天独自骑行发生爆胎等意外而在某座风景如画的山上当“大王”,还要有一套内六角、截链器、翘胎棒的集成工具。外加备胎、气筒和魔术扣,算1K。
气瓶:公路车不用背包,如果你用的是管胎就连气筒也不用带,但是你要带1瓶橡胶泡沫和压缩空气混装,算0.1K。
码表:XC用来记里程、速度。AM可以不用。公路车的码表需要有速度、踏频、时间、心率……最好还有轨迹GPS。2.5K。

之前不觉得,感觉每次都是渴了喝水,饿了吃饭,多带点钱以防万一。但是当你走到“竞速”这个圈子里之后,你每次出发会在后包装几条能量胶,2条左右的士力架或能量棒,会在你的水瓶或水袋里加泡腾片……每次用不了多少,几十块而已,但小帐不可细算,正所谓滴水穿石,粗粗在这里一算,每年至少2K才够。

清洗:骑起车来很拉轰,对于有点点强迫症的你骑完之后当然要好好清洗干净。当然首先是脏兮兮的链条——做为自行车爱好者,多半都是在野外吃完能量胶都要把包装带回城里丢垃圾桶的环保主义者(你不是?我鄙视你),怎么能轻易用超级污染环境的煤油来清洗呢?一瓶finishline大豆提取有机溶剂,100,但这是消耗品哦。车身用洗衣粉?呵呵……只能用中性的专业洗车液,英国进口muc-off!外加一套专门配套的刷子、毛巾、海绵……还有车蜡,400。清洗完毕后专门针对不同骑行环境的链条油必不可少,大概4种,200。外加洗车高压水枪300,全套/一年:2K。
维护:或者说是简单的修理。首先修车架必备,价格不贵,300,但运费要100。其次,各种扳手、内六角、起子、落地式打气筒……其中,由于自行车高精尖的制作工艺以及大量碳纤维材料的应用,使得有一个工具成为必须——扭力扳手,1K。全套:3K。

老实说,你已经具备开工作室的条件了。唯一欠缺的就是装配技术。各种自行车杂志、书籍、视频分享让你如饥似渴,然而你悲催的发现,80%你需要的文档都是英文的……难道要上补习班!!??哈哈,开个玩笑,补习班可以上,费用就不算在这里了。杂志、书籍,大概每年1K。

用脚趾头也想得出来,这么多贵重物品,是不能随便放的。天气太热刹车油会膨胀,反复热胀冷缩以后万一漏油就玩完……碳纤维长期暴晒会缩短使用寿命……在厂家没有发明什么之前只有自己解决了——找一间通风但太阳晒不到的房子,自己DIY各种挂钩把车子一一挂起来,不挂起来会影响胎压,或者可能会造成外胎长期与地面接触面变形,增加滚阻和降低局部抓地性。 外加各种摆放附件装备的架子,共2K。

以上附件,总数大约超过60K。还没有算你的汽车升级,外出旅行等价格。也没有算你为了说服你老婆同意你买这些设备,可能要花更多的钱讨好她的成本。

公路车(连平路刀和爬坡刀):40K

终于尘埃落定,你满足的看了看偶尔随手发在朋友圈的骑行照片就召来的刷屏般的赞。查看码表,这5年来大约你骑了3万公路左右,投资150KRMB,每公里目前成本刚好5块钱! 你打开小房间,捏一捏每辆车的轮胎,轻轻转动每辆车的后轮品鉴棘爪的铿锵或者行星齿轮的绵密,用小电筒检查着山地车的来令片时,电话铃声响起,那头传来一个毛头小子的声音: “大哥,我想买辆自行车,给推荐一个呗~~~”

本人自从重新择业后,上班距离暴增,从原来步行10分钟变成了跨两区通勤,问题是每天坐公交要么爆堵,要么爆挤,挤得时候连车都上不去,偏偏发生几率极高。至于轻轨地铁换乘,除了费用上涨一倍以外,三号线坐起来也是挤死人不偿命,正应了那首宋胖子的歌:

坐地铁你就要坐一(san)号线

佛祖就住在一(san)号线

鉴于2015年国际经济不景气,加上年车企和百姓管理机构脑袋被驴踢,出台了各种真假政策(神马某地据说要限牌于是一夜之间4S店成交无数结果又不限了)和优惠策略,就这样一口气把全中国能力直接透支到了2020东京奥运会,所以2015年所在零配件企业简直是惨淡收尾,通过减少各种奖金发放终于满足了销售计划用来上市……好吧,这不是我离职最主要原因,但也是前三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俺悲催地发现即便不还信用卡那几千块账单,手上的钱也不够买个八手新款奔奔的(俺的梦想车型),要买最多也就够八手桑塔纳Vista,换了新工作不愿挤车,又买不起汽车,那就买辆小摩托?

浏览五八同城后,发现这年头,一两千块的摩托车提货都得跑璧山北碚大学城,干脆再降一档,变成了:

那么,我们的通勤指南,开始了……

一、重庆通勤指南之心理建设篇

5.3 山地车架的减震好像是个巨坑,千万做明白功课再去买。我目前还没弄懂就不说了。

6 轮组。关于轮组没啥好说的,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记得新车骑一段时间去正正龙,或者自己正。另外轮组尺寸要看车架,别买了装不上或者装上卡车架哈哈哈。

6.1 轮组尺寸也会影响你骑车子需要的力度,小轮车骑起来省劲,当然走的就慢……按需购买吧,小能上轻轨地铁其实也挺好。

坑其实还多呢,比如牙盘买的时候要注意中轴(方孔花键等),买错了可是装不上。还有把立和前叉把管的直径有的也不一样,还有C夹刹皮和V刹刹皮虽然能换着用,但最好还是买对应的,不然调起来也很麻烦……有时候你换个轮胎搞不好还能和刹车干涉了……当然这些都得你特别胡来才能遇上。

还有,车胎的气压值一定要看胎上的标注,比如我在度娘上查700C轮组气压值,好多网友说是100PSI还有110的,我后来看了看我的车胎上面写的是75PSI,尺寸看似一样的胎,实际上有很多区别的不要查了就浪,不然玩爆胎了别怪我。

不管好赖我都说,这样你们好参考。

1、车子前梁包……嗯,说实话都很鸡肋,放不了什么东西吧,还特容易来回歪,歪了就蹭大腿,最好别买。实在要装东西还是座包比较科学。

2、载物架子其实没多大用,因为如果想用的爽最好搭配专门的驼包,不然你还要买打包带,而且普通包用打包带也很难缠紧,颠一颠就开始滑了,有一次我有个小包在后架滑落,差点搅进辐条里,颇为危险啊。骑行背双肩包还好,单肩包很折磨人也不安全,腰包都比他强。

3、魔术巾是汗多的人的神器,戴上还特别**。不过头盔也可以阻止汗液往眼睛上流。骑车子擦眼睛挺危险的,即便不**,为了安全也应该搞一个。另外篮球场常见的毛巾头箍功能也一样,爱买哪个看个人。

    男女夏季骑行头巾防晒面罩装备围脖套无缝¥13.8天猫精选

4、头盔有没有用呢?我觉得有用,而且一旦有用就是有大用,不过重庆伏天太热了我实在不想戴……而且不戴的时候没地方放也很尴尬。但仍然建议大家戴头盔,戴头盔,记得买的时候量好头围。

    迪卡侬头盔骑行头盔公路车山地车自行车男女头盔装备500 H BTWIN这是我用的那个¥199天猫精选

5、水壶架最好有,而且不管贵还是贱都很管用,注意就是大部分水壶架支持的寻常饮料瓶一般都是脉动那种样子的,尖叫这个吧……细了。而且脉动在水壶架里也不是完全合适,如果你车架子上自带螺丝孔那最好,一般头朝上还不容易掉。我这个诡异的车架斜管没有螺丝孔不说,偏偏变速线还要从背后走,买了的水壶架适配器也没法往斜管上装,只能装在横梁上,这时水壶牢不牢靠就很关键了。

    迪卡侬 自行车水壶架转换座连接器可调节转接头 A

所以**买复古架子也是有代价的——其实好的复古架子也没这问题,都怪自己瞎省钱吧。

6、。如果你觉得全套骑行衣裤通勤用力过猛,买一套三里屯的裤也很方便剧烈运动挥洒汗水 ,何况还挺便宜的质量也好。为啥不用纯棉T瞎凑活?您挥洒一次汗水体验一下上面又黏又臭的感觉就不浪了。

7、前灯后灯,这个是安全装备,包括反光条这类产品。夏天先不说,冬天黑的早你肯定要摸黑骑车,别省钱省出一条命来答应我好吗。

——至于转向灯,我承认那玩意是高科技,不过安装过于麻烦,而且合理使用手势比那个小灯闪啊闪可能还安全,我个人不太推荐。

8、车铃。这个是我觉得最没用的几个装备之一,因为车铃的声音汽车听不到,行人听得到但是不理你——特别是在重庆,路上骑自行车的人太少了所以很多人听见铃声根部不知道那是干啥用的,依旧我行我素,还不如喊两句“小心开水!”“注意有车”或者“来来来!羊肉串!”管用……

如果你真的决定通过声音来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觉得你可以在车上装个,每天上路时最大声播放自己珍藏多年的歌单……我试过一次,既爽了自己,也提醒了他人……

    SAST/先科广场舞音响户外音箱移动手提便携式音箱大功率蓝牙音响¥916天猫精选

还可以顺便找回当年扛着大喇叭满街浪的的士高年华。

9、一个记录你运动的APP,之前放了些图,现在就不再给人家打广告了,只想说一般都用那三款,选选用吧。

10、和APP搭配用的附件,比如某家的那个鳍——或者各家蓝牙踏频器啊什么的,我觉得这些装备足够替代大多数中低端码表了,价钱不贵用起来还比较人性化,记录自己骑行数据还是很有用的,可以指导你进行人和车的提升,嗯。

11、差点忘了挡泥板——路上有水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东西多管用了……可以买快拆或折叠的。

    自行车通用伸缩挡泥板 山地车泥除 折叠自行车泥瓦 快拆泥挡水板¥39.8天猫精选

你还是应该备上这些东西,不管是自己瞎改还是遇到状况维修,都用得上……

六角扳手和螺丝刀组合工具

打气筒,最好带气压表的

螺母扳手一个,有多种尺寸专门修车的,可以在家放个,或者买活动扳手。

    自行车外六角扳手 多功能花片扳手 山地车维修工具 多孔梅花扳手¥6.9天猫精选

剪线钳,注意搜索关键词是钢缆,安装调整刹车变速或换线管必备,不然你根本剪不断它们,线管和钢线的硬度超乎你家里所有廉价老虎钳和美工刀的想象。

    日本钢缆剪电缆剪刀线缆钳断线钢筋钳子省力德国工具光纤剥线¥40天猫精选

辐条扳手,这个按需购买吧,其实出场频率不会太高,如果去车行方便不买也行

长途骑行必备撬胎棒,至少2根,搭配快速补胎套装使用,城市通勤我觉得还好,爆胎了自己不修打车到车行也行。

一般上面这几个就够啦!如果你真的准备爆改,还要买碗组安装专用工具、链条拆卸器、牙盘拆卸器(拉马)以及大号套筒扳手和8mm内六角(大扳手好用力,这玩意超难卸的我用小扳手把手都硌紫了,而且廉价扳手已经变形)中轴扳手、飞轮扳手……这些买齐你就可以开修车铺了。

好的,那么装备就讲完了,下面进入……

三、王胡子的马路通勤骑行姿势心得

三点一、基本技巧和禁忌

先说说刹车,首先提醒各位,在配车子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抱死力度的刹车器,很多人不禁要问了……抱死不是不安全吗?实际上,通勤中你的速度未必能很快,但是紧急情况远比郊游多。比如就是熊孩子熊大人或者意念司机什么的,退一万步即便没有这些特殊情况,在一个大下坡过程中遇到有车变道或者前方堵车你不得不准备一直刹车刹到死的时候,你就会感慨一个有力的刹车是多么有用。而且,通过控制手上力度,你也可以不让轮胎抱死,这就是常说的点刹法,注意不是活鱼点杀,是一下一下的点刹……

如果一下捏死,而你速度超过15km/h的话(随便骑骑差不多都能达到),你就能感觉屁股离开座位人好像马上就要飞出去(我这么干过吓了一跳),想要真人飞天的话骑快点或者找个大下坡,然后狠狠一捏

另外,特别需要禁忌的是:在高速状态下(后面不说明一律以20km/h以上作为高速状态)使用脚刹,就是伸脚出去往马路梯坎啊,路边栏杆啊台子啊上面去摩擦减速。为什么?首先,如果你不用力蹬踏用来减速的东西,减速作用会很低微,但是如果你心一横用劲上去,轻则脚腕膝盖扭伤,重则整个车子偏摆真人飞天……

脚刹在堵车的时候用用就算了,比如一个连续长下坡堵车,你贴着最右侧马路在汽车夹缝中缓行,不愿意捏闸了伸脚出去在人行道坎坎上慢慢磨着往下滑行还是可以的。

然后就是变速操作,首先保证你的变速已经调好了——换挡时干脆利落,换完以后链子不会在档位之间抖动(忽上忽下),另外快速蹬车时后变速狗腿不会乱蹬也没有异响(飞轮正常转动摩擦会有轻微响声,不要和异响弄混了)。

在山城什么时候换档呢?这个刚开始还挺不好判断的。有人说我看前面路不就知道了?但要知道人眼判断坡度往往是根据当前所处位置各种参照物估计出来的,实际上的坡度可能更缓或更陡,这个我画不出来,但是骑了你就会发现有些坡上去之前觉得好陡,实际上上去的很轻松,有些你感觉是平路的地方骑行却非常费力,或者感觉某段平路速度提的特别快,那就是遇上不明显的下坡了。

很经典的例子就是嘉华隧道,嘉华大桥由北往南通往谢家湾和袁家岗方向的那个洞子,如果你从九龙坡往江北骑,你会不知不觉发现越蹬越省劲然后干脆就是高速开始滑行了,还越滑越快,可是眼睛看来这个洞子里的路几乎没有坡度……所以判断坡度不要全部以眼睛为准,要根据脚上气力的变化和积累经验适时调整。

那么应该换几档合适呢?我觉得参考踏频或骑行时速(也能反推踏频)是个不错的办法。对于通勤人士我觉得全程踏频保持在70-90之间比较合适,这个区间肌肉较不容易过劳也能保持在合理速度上,踏频低于60的话要么是档位太高用力大蹬不动,要么也骑得太慢了难道你都不着急吗……

有个APP叫BikeGear Calculator的,可以换算你在各种齿轮比和设定踏频下的速度,记得选择轮组规格。算了以后你会发现车子要想骑得快还不是很容易类!

总之我的换挡建议是:不要怕慢,先易后难。从小齿比开始,保证自己不要骑得太用力,如果用力到干脆肌肉都觉得疼痛或膝盖都隐隐作痛那就伤身了,在比较连贯地以70-90的踏频骑行(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在那个蹬踏速度上)而又稍有负荷的状态下最好。既可以锻炼身体,又不会造成身体损伤。等你骑上个把月以后,你就会发现原来只能用一档上的坡,现在用三档也可以上去了……到时候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三点二、路况观察与手势交流

说完换挡再说说路面观察,对于自行车的刹车距离来讲,提前预判是非常重要的素质。你看马路上汽车摩托车动不动浪个四五十迈六七十迈,但人家一脚猛刹可以很快刹住,自行车一脚猛刹往往是真人飞天。所以提前预判提前减速或变道就非常重要了。

除了提前预判以外,在你和汽车相遇的时候,人家会用转向灯或喇叭向你提示自己要干什么(但是呵呵在路上乱开啥灯都不打的司机也挺多的),你也要有办法让对方知道你想干啥。吼是没有用的因为汽车隔音都非常好,所以一定要打!手!势!

下面说说那些地方一定要注意,还有配套的手势:

1、右侧有小区入口、加油站入口、右转岔路等,而你要保持前行。

提前向左后方观察,看是否有车接近,如果有车不论它是否打右转向灯,伸手向前表示自己继续直行。这时候一般守规矩有品德的司机,特别是他本来也在你身后位置的时候,一般都会减速让你先过了再拐进去。

当然,我遇到两次意识流的司机,第一次那个畜生猛加了一脚油先超到我前面然后在千钧一发的时候(我距离道路分界那个墩子也就一个车宽了)漂移入弯,我猛刹了一把才没撞上它的尾巴,当然说实话我俩都没有出车祸主要功劳还是在这位司机身上,他技术如果稍微差一点也许已经撞在拐角墩子上了。哦对了那车好像挺破的,能用这种车开出这个效果,中国F1夺冠有望。

第二次,过了红土地立交在兴盛大道通往新溉路的弯道大下坡上,一个私家车悄无声息地靠到我的身边,我当时不知道坡底有个小区入口(现在想想好像是天江鼎城的车库入口),当时我的速度大概30km/H,它靠过来时和我速度接近,然后我发现居然有个车和我并驾齐驱间距只有两三米了还打着右转向灯,当时已经刹无可刹的我天真地以为他会减个速然后靠边停车什么的,没想到这货直接开着车就别着我往小区里面拐,我赶紧捏住刹车顺便指望他能把车停下——因为这时我的车把已经快挨上他的了,我就不信我会处在他的盲点里——然后我发现我还是很天真,他继续拐弯直到我整个人和车子已经贴在了他汽车右侧车身上……然后继续一边猛往右躲一边猛捏刹把的我就从车头出溜到车尾,期间我听到了自己车把在他整个右边两扇门到后备箱摩擦的声音,顺便用大腿擦了一遍车……

我一边刹车一边喊因为当时我除了喊他停一下已经干不了什么了,路边的行人(吓坏了没看到谁在喊几个人在喊,就听有个女人)已经开始尖叫了,奇迹的是也许因为是靠着他的车而且我俩还有点默契(转向转的及时),所以我居然没倒!(当然我们俩速度都不高是关键)终于我也刹住车了停在路边,他还保持着刚刚的路径往前开了几米才停下(最后我俩距离好像有六七米?),我喘着气吃了口 压了压惊,那个路人还在惊呼(实际上可能也就是十几秒内的事),然后我看那车停在那也不动,车窗也没摇下来,车门也没开,估计是司机正在天人交战怕我碰它瓷。我想了想万一他看我没受伤,改成碰我的瓷怎么办?(虽说转向让直行,但是你知道能在右边车玻璃上贴着个人的状态下安然若素,那么最后我被他骂“你找死啊还挂了我的车给我赔钱”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我就转头骑车走了。

还有一次我在骑车的时候遇上了一个骑这种车子的大哥

    幽马变速越野雪地沙滩车4.0超宽大轮胎山地自行车男女式学生单车¥1976天猫精选

当时路上车不多,他比较悠闲,我决定超过去,刚加速骑到和他平行的时候,前面一辆大奔刚好准备开上人行道做个车辆大保健(汽车美容你懂的),右转灯一打我就知道药丸,赶紧急刹顺便忙着观察左后方有无车辆,然后猛打一把方向从大奔屁股后面绕过去了,紧接着听见大哥一声杀猪般的吼叫,原来他光顾着看我没注意大奔,大奔直接把他一块怼汽车美容里面去了……

所以一定要提前、提前观察路况,不要走神。并且打好手势。

2、变道,特别是你左右两边都有车道的时候。或者下面这种路

一条马路,往往不光是最右车道负责右面岔路,右数第二车道也常常担负着右转车道的任务,而偏偏它又有直行。这种状况下,你的手势就特别重要了,因为无论你直行还是右转,右数第二车道的车都可能和你背道而驰……

如果你要进入右面岔路,请提前观察右后方,如果有车,伸出你的右手向体侧不要太远慢慢摇动,总之让人知道你是在往右指而且不会因为手伸的太长下一秒就被直行车干断胳膊就行。同时往右侧变道——确认好后面的车已经减速给你让出空当的时候再变。如果你已经在第二道上那么恭喜你,变一道到最右就行了,如果你在右数第三道那就要小心第二道的直行车辆,先变道到第二道的右分界线上,同时给该道直行车让出通行空间,再观察、变道到最右。

如果你一直靠右行驶,但这里准备直行,向左后方观察是否有车辆右转,向左打出手势,变道到右转第一车道的最左分界线上,给后面的车辆留出右转通行空间,同时也不会影响左侧准备直行的车辆,然后继续观察左后方看是否有车辆准备右转,如果他在你的身后且速度不快,打出向前的直行手势告诉他我照直走……如果他高速向你开来,一种可能是他是直行的,你稍微再让开点路试试,如果他就是准备先超过你再拐弯(特别是当你距离右岔路还有一段距离时),不解释赶紧减速刹车让他先超过你,然后注意避让他的转向路径。

等等,你说有些司机就是喜欢压着线开车我在分界线上骑车还是挡他的路怎么办?

对于这种面前有宽度足以让一辆大金龙公交车和一辆摩托并驾齐驱还有避让空间的朝天大路(请仔细观察汽车道真的很宽的,就是为了工程车或特殊车辆也能开不然出紧急情况难道还要拆路迈),他偏偏喜欢压着分界线开车而且左右转向灯都不打的司机,其实不是他素质低,是因为他本来就在让旁边的车辆啊~!一辆我们都没看见,而他看得见的车……

3、前方有车靠边停车,你在道路最右直行距离它已经很近,感觉即便刹车最后还是会停在他靠边的地方时。

及时向他右后视镜的位置摇手,总之做出一个“压咩爹”的手势,如果对方速度本来已经不快,而且他已经看到你的话,应该他就会停止往路边靠了,一旦看到他明显停下了车,不要再减速了赶紧加速通过……

如果他没看见或者就是不管你,刹车吧,反正他停车最后也会和路坎保持一定距离,你减速慢下来后脚踩路坎慢慢蹭过去吧。

4、在堵的水泄不通的车流中穿行。

汽车堵住的时候,自行车摩托车往往也不能幸免,因为这时候车流缝隙会非常小。当然,其中意识流司机也出了很大力气,比如把本来3车道的路硬生生挤成了5车道,结果大家堵的更走不动……

这时候,自行车还是具备小快灵的优势,但是穿行过程中,除非人家汽车真的是停在那里不动的情况,还是要注意打手势的,毕竟堵车时大家总是愿意抢一步,结果你突然出现,那就出问题了。

另外,横向移动时,特别当心被两侧车辆挡住的视线盲角,也许你觉得霸气的一个公交车前甩尾成功脱身,结果公交车另一侧开过来一辆摩托……骑行者在顺行的时候也要当心两边突然从车缝中冲出来各种东西,包括过马路的行人,总之随时准备刹车,注意观察和用耳朵听是否有摩托车笛声或马达响声……

几点我认为能展现你骑行素质的TIPPS

1、如果一个司机在驾驶室看着你不清楚需不需要给你让路(一般这种司机已经把速度降下来了),而你确实不具备马上从他前面过去的能力或想法(比如你在上坡或者你今天累了不想用劲了),请用“请“的手势让人家知道可以一脚油先过去。别我行我素地顺坡下驴慢悠悠把人家卡后面,毕竟人家一脚油门就30km/h的速度,让人家先过根本不会影响你的节奏。

2、有车辆在你身后鸣笛,不要想当然就觉得这种司机狗@&¥的就知道按喇叭,要知道这种司机绝对是良心中的良心,是在提示你人家要从你身边过去请当心,这时保持好你的行进方向不要乱晃,顺便看看自己是不是骑在路中间真的把人家路挡了。要知道,真正素质低的司机从你身边过的时候才不会按喇叭,他们都对自己的驾驶技术极有信心,分分钟就能贴着你的车呼啸而过的。

3、自行车骑得慢,所以路上汽车和摩托都会礼让你,同样的,如果你跑到人行道上骑行,不要嫌人家行人走得慢不给你让路,因为相比你来说行人就是更慢的,你还是应该让着点人家,并且主动提醒有车接近。

4、除了变向等行为前要打手势,适当穿戴反光衣着和使用车灯也是对大家负责的玩法。前后都要有灯哦。

5、我承认堵车时有些缝隙自行车能过摩托车过不去,但这不是你牛上天的理由,如果大家都停在前面等待通行,不要强行瞎挤觉得人家挡了你的路,跟在后面一起等或者绕开吧。强行挤过去并不会让留在后面的人羡慕你,只会显得你和那些在车堆里挤来挤去抢那一两米的司机一个德行——反正过了这个点人家分分钟超过你。

6、红绿灯路口按照交规该停停该走走,除了安全以外也是素质的体现。你速度慢早走一两秒也许大家也不会觉得你是个刺头,你不想跟着车等红灯先跟着行人走人行横道也没人说你什么(只要你别在人群中骑太快)但是如果别的方向还车水马龙你就开始往路口中间怼,或者人行横道上行人还在通行你就往上冲,一边冲还一边摇铃铛,那和意念车手有什么两样?

除了座位高度和前后位置按照那个网站算出来的参考值调整外,新车子最需要调的无非就是变速和车闸。变速调节视频非常多,而且各个型号会小有差异:比如有些变速线松紧微调是在手拨上,我这个却是在变速器上,所以有问题只能下车调节……

这里说一下公路C夹器的调节心得,毕竟是实际用过的而且网上这方面内容很少,有个禧玛诺C夹的说明书但是按照上面的调有时不太对头,这里说我的顺序。型号是彦豪R540

1、先把夹器装上,注意夹器安装螺栓,长的是前夹器,短的是后夹器,长度差异非常明显(差了一半以上)我就不放图了。

2、按照禧玛诺的安装手册,他要求是捏住夹器使两边闸皮贴紧轮圈然后上紧螺丝,可以这么干,也可以不……因为我发现最终往往还要松开安装螺丝微调……这一步我的经验是上好螺丝但不要完全拧死

3、穿好线,把闸皮对正上紧,注意闸皮座上面有箭头,请把箭头朝向轮子前进的方向。

4、捏捏闸,看看闸皮两边是否同时贴上轮圈?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看看有没有蹭到轮胎,闸皮抱拢时上沿和轮胎至少要留出1mm间隙。闸皮摩擦轮胎可能造成爆胎,退一万步,闸皮直接抱轮子非常容易抱死。

4.1 如果闸皮不抱轮胎,恭喜,现在看看两边闸皮是否同时接触轮圈就行了,偏了的话就直接把夹器往另一边掰一掰。

4.2 如果抱轮胎,先确认差多少,如果你的闸皮几乎整个抱到轮胎上,而且是两边都抱,那恭喜你可以重新下单一个长臂夹器了。如果只有一边抱轮胎,而且接触面积在一半以下,还是有救的,下面是步骤:

首先保证两边的闸皮都已经放到最低,然后把夹器往抱轮胎的一侧压低,比如左边磨车轱辘,你就把夹器往左拧,一直拧到合拢时这边刚好不抱轱辘,记得给闸皮留出3-5mm与轮圈的间隙。

然后注意下图那个深陷结构的螺丝!那个是调整夹器中心的,用一个3mm的内六角(有的车子不一样)拧他,这时你会发现夹器两臂夹角开始变化

之前不是我们把夹器往一侧倾斜了吗?这时调节螺丝我们的宗旨是让两臂往中间合拢(合拢夹臂才能往下探,而不是抬高),同时观察两侧闸皮,感觉调整的高度差不多了,捏刹车看看,如果还是有一侧抱轮胎,就把这边往下按,让它离开车胎到车圈上,然后继续调节上图那个小螺丝,直到两边都不接触轮胎。

调好了?赶紧拧紧固定螺丝,一般调到这里,两侧闸皮应该是在一个平面上,而且距离轮圈的间隙也是一致的,这里的调节我们不需要让闸皮上沿距离轮胎非常远,虽说这样可以保证不磨轮胎,但是实际上你很难留那么多余量出来,调的太过很可能导致夹器行程过短,闸皮距离轮圈太近,导致刹车手感硬和轮组旋转时容易擦到刹车。

5、捏前后闸,看看刹车手感如何,如果感觉要捏很长行程闸皮才能抱住轮子,或者根本捏不死的话,调节红圈处微调螺柱,减小夹器行程,刹把上刹车线管那里的旋钮也有相同效果。

调节以后再检查一遍是否两侧闸皮同时接触轮圈,是否有摩擦轮胎的情况,如果有,先不放松刹车线,直接调节夹器角度和两臂夹角,直到两侧一致,然后看看行程是否过紧,适当放松刹车线。

之前没有让各位先把刹车行程调好的原因就是为了给步骤4留出足够的空间,当然如果你先调好行程,然后一点点把两侧调平衡,同时一点点松刹车线也是可以的。

注意:闸皮安装时并非要和轮圈面平行,一般是闸皮前端先接触轮组。

五、总结(请按照顺序阅读)

1、我不推荐重庆骑自行车通勤。嗯理由都写了。至于其它的——带着一身臭汗上班算吧?容易晒黑算吧!路上吸尾气算吧!很多地方停车不方便算吧!(我都是往摩托车堆里面塞)不能穿好看的衣服骑车子算吧!!关键还能省钱!

2、车子不要买太差的,最好先从山地车开始,毕竟舒适度明显有差异……上次自己在淘宝上搜罗了一遍零件,想看看根据我骑了一段时间后的经验和要求,车子至少要花多少钱,最后配出来4000块的配置……注意这还是自己攒哦,买整车还要加价哦。不过我觉得各位花2000入门应该问题不大,该有的肯定都有了。

3、新手不建议直接攒车,虽说攒的便宜点配置也好(特别是一些零件细节上),但是如果你找不到玩车子的朋友帮你的忙(当然,这些朋友一般会给你推荐比较贵的配置因为玩过了很多便宜零件就看不上了),从整车入手比较好,哪怕隔三差五换一个部件,至少这样前期可以按图索骥省的买回来一堆零件发现装不起来。

4、上路前戴好安全装备。初次上路前一定确认车子各个部位都已经调试好——变速器,车闸,车把,车座……所有螺丝已经上紧,快拆装紧别骑着骑着轮子掉了……

5、规划好路线,优先选择城市内的老路,因为路窄车慢。新路和老路坡度都差不多别以为在重庆内外环快速路上没坡……另外老路普遍绿化较好,凉快。最后要说的就是尽量避开车流高峰期骑行,安全又畅快。

6、上路后宁慢勿快,注意观察,多做手势,该停就停。

7、带好水,不要刚吃了饭就骑车。另外累了就下车推,别觉得LOW,骑了一个月有时候看见较陡的上下坡我还是会推车的……一个是没必要把自己整地太累,另一个——如果你看面前的坡明显陡得刹不住车(或者刚开始还没什么把握),推推就推推吧……

8、注意保护身体,感觉身上哪里不舒服,先停止骑车休息一天两天,顺便查查是不是车子调的不合适。如果没有好转请马上看医生。开始的半个月腿部会很酸痛,适当用点药或者按摩一下,多休息多吃蛋白质补充。路上勤补水,而且要加盐的……

9、别以为经常健身房,骑车子就小case,用的肌肉不一样好吧,而且骑车其实更注重耐力,通勤对你爆发力和绝对力量需求不多,但是如果健身房练过膝盖腰背肯定是有帮助的,有助于你更好操控车子。

最后,附不附真人兽呢?我刮胡子的晒单已经不少真人兽了那就算了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地车指拨线更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