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普陀区哪里打第三针?

林立的高楼大厦,散发着现代气息;景色宜人的公园,充满着欢声笑语……当下的舟山市普陀区,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风生水起,经济发展的滚滚热潮扑面而来,市民生活舒心的满足感处处洋溢。

这些都是“幸福普陀”的写照。2020年11月,普陀再次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称号,这也是普陀连续3年获此殊荣。

近年来,普陀紧扣“自由贸易先行区、海洋产业新高地、海上花园会客厅”的发展定位,围绕“打造最安全城区”的目标,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连续1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区”,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平安指数稳步提至全省前列,成功捧回“一星平安金鼎”。

“目前,我们已在99个住宅小区实现‘家园智治’,实施以来,住宅小区警情同比下降15%,传统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7%。”对于“家园智治”模式,普陀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江军用数据说话,最直接地展示了“家园智治”带来的成效。

普陀有226个住宅小区,在住人口近20万,但有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入驻的小区仅85个,各小区自治能力参差不齐、保安力量散而不精。针对这一问题,区公安分局探索并推动住宅小区“家园智治”模式。去年以来,借助老旧小区改造东风,当地大力推动“智安小区”“雪亮工程”建设,全面补齐住宅小区前端感知硬件缺口,实现治安要素“秒级采集、量化汇总”,同时还依托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专人落实24小时视频巡查,设置“公安-物业”单轨对讲频道,实现“人力+科技”无缝对接、双向互动,在给居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小区更具安全感。如今,“家园智治”已取得明显成效,普陀计划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逐步实现226个住宅小区全覆盖。

近年来,普陀大力推进“智安工程”建设,确保社会面持续稳定,目前已建成“智安小区”32个、“智安单位”50家、“智安校园”6家及东港520幸福街“智安街区”,同时实施“智慧管房”模式,全区网约房智能门锁、人证合一设备签约率达100%。

同时,结合沈家门渔港实际,以渔港为核心,2条沿港主干线、3条跨港通道为主线,划定7块重点区域,覆盖9个开放式码头,从港到岸,布建1000多套物联感知设备,普陀在沈家门渔港打造了一张科技智能“平安铁网”。

“渔港码头发现一名逃犯,请附近警力前去处置。”自普陀“科技管控港”建设以来,类似的场景经常出现在沈家门派出所综合指挥室。

如此精准的信息,来自于综合指挥室里一套科技感十足的设备——通过大屏可视化系统、VR虚拟实景视频投影、AR实景船舶移动跟踪等前沿技术,将港区实景直观立体地呈现出来。“后台系统高速运转,对港区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处理,如发现异常便会立即预警。综合指挥室根据预警情况,指令周边警力第一时间前往处置。”派出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高科技的助力下,去年以来,他们已抓获网上逃犯26人。

跑出矛盾化解“加速度”

近日,在普陀东港街道南岙村一家便利店门口,村民张某与黄某发生口角,双方亲戚加入后,扭打起来,有人受了伤。

得知情况后,南岙村网格二组党小组长暨网格长张善学与社区民警赵如军立即赶到事发现场开导劝说。当事双方随即冷静下来,黄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愿意赔偿对方医疗费,双方握手言和。至此,这场因琐事引发的邻里纠纷在村里便得到了妥善处理。

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纠纷化解地”,这句口号在普陀已经成为现实。近两年,普陀按照“争当县级矛调中心模范生、争做省域社会治理排头兵”的新定位新要求,着力把区级中心向镇街、村社延伸,全力打造“上下联通最敏捷、问题解决最快捷、人民群众最便捷”的三级矛调中心。

“区级矛调中心成立后,大量小矛盾小纠纷涌来,导致中心‘大马拉小车’‘杀鸡用牛刀’。”普陀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三级矛调中心建设全面推开以后,不仅这个问题解决了,还进一步实现了矛盾化解从“最多跑一地”向“就近跑一地”升级,目前已建成10个镇级中心和85个村级站,群众解纷的来回路途缩短55%以上。

而区级矛调中心作为“老大哥”,更是发挥了“全科诊所”的作用,不仅统筹整合诉讼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海事渔事调处中心等涉及矛盾纠纷较多的15个部门整体入驻中心,还统筹区人大、纪委监委、检察院等8个部门“轮驻”“随驻”中心,联动开展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司法调解等工作。

目前,区级矛调中心正积极打造“最多跑一地2.0版本”,为群众提供“一件事套餐服务”,通过让干部代跑、数据多跑,最大限度解决群众多头跑、重复跑和部门推诿扯皮等问题,全力推动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

普陀的东海嘉苑小区是一个拆迁安置小区,随着搬迁入住工作完成,城乡生活差异带来的各类矛盾便显现出来了,各种邻里矛盾不断。为此,在区、街道、社区三级妇联支持下,一支由“渔嫂爱心护苑队”“渔嫂和谐促进队”“渔嫂快乐文体队”及“渔嫂连心服务队”4支分队组成的“东海嘉苑渔嫂志愿队”正式成立,首要任务就是消融邻里矛盾。

“很多时候,矛盾双方也都是渔嫂,所以我们讲的话,她们愿意听,调解的效果也更好。”志愿队成员朱优芬说,每当有矛盾发生,渔嫂们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边耐心劝解一边出谋划策,想办法让矛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东海渔嫂”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矛盾调解上,诸多领域都有她们美丽的身影。如今,普陀共有“东海渔嫂”946名,在文明创建、防疫抗疫、平安建设、公益服务等方面都诠释着“妇女能顶半边天、巾帼何须让须眉”的风采。

“上午穿旗袍,下午穿马甲”,说的就是“普陀旗韵”志愿服务队的渔嫂们。平均年龄60岁的她们成立了旗袍表演队伍,穿上旗袍在各种公益活动中展现独具魅力的“旗袍美”;当文明城市创建需要她们时,她们便脱下旗袍,穿上志愿者马甲,穿梭在大街小巷,捡垃圾、擦洗公共设施、引导停车秩序……不遗余力地贡献着巾帼力量。

为最大程度帮助“东海渔嫂”提升专业素养,确保渔嫂组织有场地、实体化运作,普陀区还成立了舟山首家实体化运行的东海渔嫂参与社会治理指导中心。目前已有15家有影响、有特色的东海渔嫂组织进驻,主要提供心理疏导服务、亲子家庭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并组建了宣传、监督、禁毒、反诈、助老、调解、洁美、城管、渔安、代办、防线员等十一大员联盟。

另外,由85后女孩徐璐成立的普陀区千屿千行社工服务中心,是一家专门做家庭教育指导和儿童性教育普及的公益机构,为岛城孩子筑起了坚固的“防性侵”安全堡垒;由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社工、法律人士、爱心人士等轮流坐班服务的普陀区美丽心灵工作室,为冲动型、情绪化办理离婚的夫妻提供危机干预、情绪疏导、促进沟通、关系调适等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舟山普陀区领导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