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龙套演员需要什么条件?

  春节档几部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有些喜出望外,远远高于期待值,环绕在一片此起彼伏的笑浪中,基本绷不住了,快笑出腹肌,可能是个人心中“开心麻花”最好的片子。

  电影这门艺术已经存在了100多年,笑泪之中陪伴人类走过了很多难熬的时光。而表演这门艺术出现得更早,无论是大舞台还是小舞台,民间或庙堂,大银幕还是小屏幕,模拟人类正常和非正常的生活、制造戏剧性借以娱人,走过了无数年。关于拍电影的电影,关于表演的电影也是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从这个角度看来,《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可能算是近期一部比较有意思的喜剧电影。 

  片中的男主角魏成功,就是一个无脑的Loser,一个奇幻世界的闯入者,虐并快乐着。整个电影故事发生的地方,设置在一个海岛的中央,它就像一个人造影视基地,又像一个纯天然的片场,充满了一种缥缈的魔幻和一种不真实的质感。而这种奇幻和不真实形成的诡异气氛,又让这里多了一种天然密闭舞台的离间效果。

  在虚虚实实,亦幻亦真之间,《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主角魏成功就是一个戏剧实验品,看他摸爬滚打不断受虐,就是一个闯关游戏。实际上,这个电影在热闹之中,也有一个关于演员自我修养的深层命题,一个跑龙套的人怎么在这个功利的圈子立足,找到活下去的理由,怎么在屡屡打击之下找到自己的表演节奏,成就一番事业。

  米兰和那个失败的导演弟弟,他们是另一种Loser,作为不成功的电影人,他们在食物链上的位置也很尴尬,被资本绑架,被别人胁迫,后来只能去欺负比自己差的人,但米兰心不黑。魏成功、米兰姐弟两组Loser反差带来的“笑果”亦很有趣。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可能是这个春节档的一匹逆袭黑马,因为在一片枪炮隆隆的战争片轰鸣和虐心催泪的片子当中,这个电影是唯一一个让人笑成狗的片子,片子的表演节奏拿捏准确,在荒诞戏谑之外,有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故事外壳,一边哈哈大笑,一边会有心灵上的小小触碰。

  一部喜剧电影,如何不是为了搞笑而搞笑,去制造笑点,如何科学有效地抖包袱,连续设置一个又一个密集的笑点,做到娴熟自然,不刻意,也是很不容易的。比如杀手舔刀的过程,一次次类似于在NG之后的重新来过,重新进入这个虚拟片场的过程,让人有一种疏离又亲近的感觉。就像手持一个月光宝盒,不停地让时间倒流,倒流到某个节点,重新开始,又重新开始。这种重来和重复产生的笑点,一次次击中了人们麻痹的笑神经。

  这个电影也具备一种表里一致的梦幻与励志效应,扮演魏成功的魏翔,以前一直都是担任配角,类似卑微的小龙套,《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是第一次担纲主演。他就像片子里面的魏成功,在表演之路上努力奋斗,一丝不苟,力求让人留下印象,因而很珍惜这次主演机会。

  两两对比,虚实辉映,影片里面的魏成功和真实世界的魏翔在某种意义上达成了一致,他们都越过内心屏障,走向了想像中的自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最近,最热看头的电视剧恐怕非《县委大院》莫属。

正午阳光团队出品的它,本来就相当于天生拥有一个免检标签,再加上大咖云集、剧情紧凑、镜头真实、台词扎实等特点,一举将成为爆火剧似乎不足为奇。

除此之外,《县委大院》的导演——孔笙,也是该剧收视率的一大保障,经他出品的《闯关东》、《战长沙》、《琅琊榜》、《父母爱情》、《山海情》……无一不在热播期间霸榜。当然,这次的看大家都很期待《县委大院》》这部精品剧应该也不会例外。

那么,导演孔笙究竟何许人?他是怎么做到的拍一部火一部的呢?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作为一名导演,孔笙非专科出身,是正儿八经的野路子,1960年孔笙出生于山东,没想到这个憨厚朴实的山东汉子,虽长相粗犷彪悍,内心却细腻如水。

大学专科毕业后,他曾在一家小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对于这份职业,尽管收入稳定,他却并不热爱,于是他破天荒的辞了职,开始学习摄影,也正式向演艺圈幕后踏进。

1991年,他只是一个助理摄影师,先后参拍过《孔繁森》、《公司山的姑娘》等作品,并获得了优秀摄影奖及剪辑奖。由于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摄影又极具天赋,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开始担任起了影视剧主摄像的职位。

孔笙的导演之路走得不快,但是胜在每一步都走得很稳。从最开始的执导起步,孔笙厚积薄发,直到1996年独立完成的《民警程广全》在中国飞天奖中大放异彩,他的能力才被广泛认可,于是他就一直坚持导演事业,再也没有停下。

可以说孔笙的作品是兼备数量和质量的,截止到2022年,他共拍摄的影视作品高达300多部,而且几乎所有作品评分都在8分以上,在观众挑剔、影视剧云集的互联网时代,这个成绩实属不易。

那么,为什么孔笙导演的作品能在众多同类影片中脱颖而出呢?网友似乎给出了答案:“他的电视剧总是充满着浓浓的生活烟火气。”

比如《山海情》中,演员那干燥又粗糙的脸,整体镜头那灰黄的色调,将山村里的贫瘠和朴实展现得淋漓尽致;《父母爱情》中,从家庭琐事入手,台词真实,剧情代入感强,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的参与着这平淡又不平凡的人生;《战长沙》中,女主角原本天真烂漫,在战火纷飞的动荡时代,被磨砺得坚韧时尚,小家的细腻真情与家国大义的反差对比,让人潸然泪下……

孔笙的剧红,自然剧中演员也跟着红。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被他捧红的王凯、靳东,以及二次翻红的胡歌和刘涛了,娱乐圈从来不缺千里马,对于很多实力派演员来说,孔笙就是那个难得一遇的伯乐。

谁也不会想到,《琅琊榜》和《欢乐颂》两部风格迥异的影片,孔笙竟然能轻松驾驭,而且还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熟悉孔笙的观众都知道,在选角上,他很少选用年轻流量明星,而更喜欢重用老戏骨。

一部《琅琊榜》,让胡歌炸裂的演技得到完美释放,也让王凯与靳东跟着人气暴涨,《伪装者》中王凯和靳东的出演更是巩固了他俩在演艺圈的地位,之后《温州一家人》、《鬼吹灯》等剧,靳东凭借不俗的表演成为了中老年妇女的第一偶像。

而另一部《欢乐颂》,王凯与王子文的甜蜜CP,刘涛的霸气出境,也为几位演员积累了不少观众缘,翻红后的刘涛在事业上走得顺风顺水,拿奖拿到手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凯和靳东俨然是孔笙剧中金字招牌般的存在,而王凯也曾在颁奖典礼上公开单膝下跪,为孔笙献上自己的奖杯,以此感念他的知遇之恩。

比起大部分粗制滥造的国产剧来说,孔笙的每一部用心之作,都有着不同凡响的影响力,无论是情节的逻辑走向,还是布景的协调搭建,都给人一种踏实稳重的感觉。

孔笙的戏之所以收视率频频攀升,也得益于他对台词剧本的把控,以及对镜头审美的独到理解,每一帧剧情都细腻完美到无可挑剔,其反复打磨的痕迹及走心程度显而易见。

虽然孔笙捧红过很多明星,有一个人他却怎么也捧不红,尽管在剧中出境多次,始终是个连十八线都算不上的龙套演员,而这个人就是他自己

在孔笙导演的影视剧中,经常能够看到孔笙本人的身影,比如《大江大河》中春红饭店门口报刊亭的老板;《琅琊榜》中的猎户老头;《父母爱情》中医院及照相馆的员工;《欢乐颂》中大包小包拎着外卖的路人甲……

孔笙不光自己喜欢跑龙套,剧组中的其他同事他也从不放过,他不仅把王永泉、赵一龙等人拖下水,就闲来无事去剧组打打酱油的人,他也会把人家临时拉过来应急。

无论是节奏轻快的现代剧,还是仙风道骨的古装剧,似乎都成了整个剧组人员不可或缺的副业。于是,他被称为最敬业导演的同时,也被戏称为最不着调的导演。

面对外界的戏言,孔笙羞涩的为自己辩白道:“其实我也不是很想演,主要剧组经费有限,群演不够的时候,他们硬拉着我上,我就上去了,而且我也比较清楚应该表达出什么样的感觉。”

尽管孔笙一直讲述自己做龙套演员的束手无措经历,却还是被靳东无情的戳穿,在采访中,靳东直言:

“事实根本不像导演自己说的那样,没有人硬拉着他上,每次他都很积极的客串角色,镜头一过来的时候,他比谁都爱抢戏……”

得知真相的观众都忍不住莞尔一笑,真是个可爱又好面子的男人,这便是“孔萌萌”这个绰号的重要来源之一。

其实,孔笙喜欢做龙套演员的最真实原因有三个,一是动用自己人,剧组经费大大缩减;二是他确实热衷于表演事业;三是孔笙对剧本的逻辑性要求极高,看似简简单单的故事,其实就冬笋一样,拨开一层还有一层。

而剧中每一个演员对于剧情走向的推动作用都至关重要,孔笙的亲力亲为,让剧中小人物也成为了点睛之笔,也让整个剧情更柔和、更自然。

除了客串剧中角色,孔笙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充当剧中摄影。每次工作人员出现空缺的时候,全能型导演孔笙总能第一个顶上,一部剧演下来,作为掌控大局的导演,他永远不是颐指气使的那个人,而是跑前跑后、最辛苦、最忙碌的那个人所有跟他合作过的演员及工作人员,提到孔笙的职业操守和人品道德,无一不敬佩得竖起大拇指。

孔笙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几乎每一个跟他合作的演员都饱受摧残,他对镜头表现感的严苛程度,绝对不是演员不走心的糊弄一下就能过关的。

也正是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每一个演员都备受打动,在团队的倾力协作下,成就了一部又一部堪称经典的影视作品。

有人说,孔笙凭借一己之力顶起了国产影视剧的半边天,

而孔笙却低调的说:“没有哪个导演一开始就奔着获奖使劲,以玩的态度拍戏,自然能让人享受到其中的乐趣;观众只看到了导演获得的成绩,却没看到导演累成狗的窘态。导演的初衷就是作品让观众喜爱,也给自己的付出有一份交代!”

(影视幕后人物/灿烂风平)

横店群众演员招聘条件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看一下吧,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横店群众演员应聘条件是:男演员要求160厘米以上,女演员则在155厘米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而且必须年满18周岁以上。去横店当地的派出所办暂住证,有暂住证才能办演员证,然后带着办好的暂住证和两张一寸照去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里的横店群众演员公会去办理 。

许多招聘启事几乎都能看到类似这样的提示:招群众演员,无任何年龄、学历、户籍限制,无需经验,带上行李直接来影视基地,只要有强烈的表演欲即可。

在上海,一般的群众演员干8小时/一天的报酬是150元左右,如果加班的话一天也就拿150元到200元不等。对很多人来说,虽然一天150元是很低的酬劳,但是许多群众演员认为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他们热爱“演戏”,即使这个“演戏”仅仅是在镜头前一晃而过,他们也是觉得很值。有的群众演员若是刚开始接触上演戏这行,只要能参与拍摄就很高兴,不在乎这点钱。

按照规定,群众演员一般每天工作8个小时,剧组负责群众演员们一日三餐。但是,由于拍摄的需要,不少群众演员需要加血包、哭丧、淋雨,剧组要发红包10元至30元。

群众演员如果做到“特约”级别了,收入自然就会高一些。所谓的“特约演员”,就是在戏中有台词有镜头的群众演员。如果一天能拿到几百上千元的特约演员就说明他(她) 确实有“戏”,也就是说能在戏里说上几句台词,或露个脸什么的。这就要靠机会和有圈内人推荐。

千里马还要有伯乐去提拔他,所以如果单单是当群众演员也有可能成为明星,但是希望比较渺茫,因为群众演员这么多, 导演如果挑演员的话,现在都是去电影学院或者戏剧学院挑选、面试。除非正好有这么个导演或者是制片之类的剧组人员发现了你,然后让你试镜一些角色,你演的不错的话,就有希望成为明星了。

当群众演员既是残酷的也是幸福的,只要肯努力就可以一举成名,等成为特约演员后就算是小有名气的演员了。但同样也是残酷的,很多人都被没有台词没有镜头的群演磨平了心志,最后都是在混日子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娱之小演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