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哈萨克民族的一首歌?

帕丽达·哈比亚西,女,1984年2月出生,哈萨克族,国家三级演员,酒泉市领军人才,现任阿克塞县民族歌舞团声乐队队长。从事演艺工作以来,帕丽达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先后获得了中国曲艺界最高奖项牡丹奖,第十三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甘肃赛区原生态唱法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最佳新人奖等多个荣誉奖项。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众所周知,哈萨克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歌声和骏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在哈萨克族所驻扎的广袤草原上,哪里有毡房哪里就传唱着哈萨克人的歌谣。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父辈们世代传唱的哈萨克民歌成为了帕丽达音乐梦想的启蒙和源泉。相对于其它民歌来说,哈萨克族民歌演唱起伏大,音域宽,除了对演唱者的嗓音条件、演唱技巧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之外,演唱者还必须有着高超的冬不拉弹奏技术。2000年9月,阿克塞县选拔了10名学生到新疆伊犁州奎屯市文化艺术学校学习冬不拉弹唱,年仅16岁帕丽达入选其中。“当时,我才刚刚会弹冬不拉,第一次晚自习的时候,教室里的同学们都各弹各的,不少人已经会特别难的曲子,我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拼命地学”对于当年的求学经历,帕丽达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为了学好冬不拉,帕丽达成了班里每天最早起床的学生。“好多时候天不亮就起床了,因为害怕影响同学休息,我只能偷偷跑到宿舍外练习弹唱,这也养成了我以后练琴练歌的好习惯”3年的专业训练转瞬而逝,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帕丽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阿克塞县民族歌舞团。参加工作以后,帕丽达更是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研究民歌演唱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歌唱技艺,帕丽达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参演的机会,大到赴外演出、参加比赛,小到同事交流、家庭聚会,她总是积极参加,在无数次的演出中,帕丽达的演唱技巧日益纯熟,更得到了老一辈哈萨克族民歌传唱者的亲自指点,学到了更为纯粹的原生态民歌唱法,逐步成为了阿克塞县民族歌舞团的骨干力量。

追寻梦想,深耕不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哈萨克民歌,让哈萨克民歌得到更广泛的传唱,让更多的人成为‘阿肯阿依特斯’艺术传承人”。传承弘扬哈萨克族原生态文化,是帕丽达孜孜以求的梦想和事业,帕丽达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十多年来帕丽达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她经常通过翻阅书籍自学、找老艺人请教、深入牧区边走边弹、边弹边唱,亲身研习,在继承和弘扬阿克塞哈萨克族原生态民歌文化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哈萨克族原生态民歌在她的世界里,迸发出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她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类比赛40余场次,多次受邀参加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的各类演出,累积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奖项40多项。她参与创作的《金色摇篮阿克塞》《纵情歌唱》《走进哈萨克毡房》等歌曲在哈萨克草原上广泛传唱。2010年7月她还应邀和著名的曲艺家江昆一行十四人前往加拿大,参加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文化艺术节和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会,帕丽达用她独特而又深具艺术魅力的表演赢得了世界级音乐艺术家们普遍好评,用自己的行动使得阿克塞民歌走向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倾心相授匠心传承“如何在更大的舞台上传唱原生态民歌,让哈萨克族民歌走出国门,甚至走上国际舞台,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传承和弘扬”。担任民族歌舞团声乐队队长后,帕丽达将如何传承哈萨克民歌唱法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经过精心挑选,她选中了民族歌舞团几名同事组建了合唱队,但合唱队中只有她一个人受过专业培训且具备舞台经验,于是她白天排练,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将所学知识汇编成册,认真分析每个队员的嗓音发音特点,选用单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方式挖掘队员的声音潜力,有时候为一句歌词的音调、情感、韵律,她需要重复几十遍,但帕丽达却从未有过丝毫厌倦。“要想唱好哈萨克民歌,你需要深深的了解并爱上这个民族的文化”。在培训过程中,她常常为大家详细讲解哈萨克民歌的发展历程,讲述每一首民歌背后的故事,分享她的演唱技巧,只为了让队员们真正的了解民歌、喜欢民歌,并用心演艺民歌。除此之外,作为非遗传承人的帕丽达还经常应邀在县小学免费给小学生上课。“我在孩子们身上看到了哈萨克民歌的未来,只要他们愿意,我会倾囊相授”。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在她的带领下,阿克塞县热爱哈萨克民歌弹唱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亲热的称呼她为阿克塞民歌的传唱者,“草原上的百灵鸟”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哈萨克族音乐的节奏特点,感受哈萨克族民歌热情、高亢的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演唱、合作等方式,学会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哈萨克音乐的特点,了解音乐对于哈萨克民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用明亮、欢快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把握活泼轻快,富有弹性的节奏,掌握好音高音准,节奏与节拍。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一、导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请学生思考歌曲的内容。

教师总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亲如一家。他们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歌舞风格也不同,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民族的歌曲,歌名叫什么?你能唱几句吗?

(1)播放视频《玛依拉》。

(2)出示哈萨克民族的图片。

(3)出示歌谱,学唱歌曲《玛依拉》。首先,教师弹奏钢琴演唱一遍;其次,学生演唱曲谱;最后一遍填入歌词演唱。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明亮、欢快的声音,准确的音高、节奏,自信地演唱。把握活泼轻快并富有弹性的音乐风格。

4.邀请两位学生分别演唱歌曲的前两段,第三段合唱。

(1)欣赏由《玛依拉》改编创作的歌曲《玛依拉变奏曲》。

《玛依拉变奏曲》由《玛依拉》改编创作而成,在《玛依拉》的基础上加了花腔,使歌曲变得更加丰富。

(2)欣赏哈萨克族其他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了解哈萨克族丰富的音乐,体会音乐对哈萨克族的重要意义。

四、课后小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人。在五十六个民族里,无论是哪个民族,都离不开音乐和舞蹈。今天我们学习了哈萨克族的民歌,感受到哈萨克族人民对音乐的喜爱,以及音乐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下节课我们再去了解其他民族的歌舞。

本周迪玛希将演唱哈萨克民族歌曲,大秀钢琴技能之后再度解锁新技能,亲自上阵弹奏冬不拉,其开挂般的手速令人叹为观止。

  新浪娱乐讯 湖南卫视2017全新音乐节目每周六晚22:30播出,本周迪玛希将演唱哈萨克民族歌曲《Daididau》,而继上周大秀钢琴技能之后,小哥哥这回再度解锁新技能,亲自上阵弹奏冬不拉,将奔放自由的哈萨克风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其开挂般的手速令人叹为观止,隆重之至的民族装扮也令这位翩翩少年颜值再攀新高峰。

  手速开挂弹奏冬不拉 迪玛希自带乐手演绎哈萨克风情

  作为名副其实的实力派唱将,迪玛希不仅拥有高低音随意切换、抒情摇滚说唱无压力“切频”的扎实音乐演绎能力,其对于乐器的研究也信手拈来,从架子鼓、钢琴,到电子琴,从吉它、贝斯,再到冬不拉,迪玛希都能娴熟驾驭。将于本周六晚播出的第七期节目中,迪玛希则使出了自己最得意的一门必杀技——冬不拉,琴声与其演唱的哈萨克斯坦的民歌《Daididau》交相辉映,令人惊喜不已。据了解,冬不拉是哈萨克斯坦民间最流行的弹拨乐器,也是哈萨克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元素,迪玛希本人相当喜欢,而为了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场景化、真实化的呈现给观众,他在备战期间费尽了心思,不仅从故乡特意邀请了的七位乐手坐阵,还为比赛量身定做了哈萨克斯坦传统服装,演出时的他一身出彩的造型美如画,加上别具特色的冬不拉solo作为开场,让观众久久沉浸在哈萨克风情中不能自拔。

  献唱“荣誉之歌” 迪玛希老师同学到场齐助阵

  自登上舞台后,迪玛希便得到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双方媒体的密切关注,他用音乐促进中哈文化交流的表现不仅得到哈萨克斯坦国民的赞赏,也受到中国观众的一致肯定,而之所以在本期节目中演绎这首民歌,迪玛希也有自己的思考。原来,《Daididau》是迪玛希十几岁就唱过的歌曲,这首歌曾让他在很多音乐比赛中获得奖项,称得上是小哥哥音乐道路上不折不扣的“荣誉之歌”,迪玛希希望通过舞台上这些古老的民族乐器和自己的歌声,带给大家最纯正的哈萨克风情:“很感谢中国观众对我的厚爱,这次我希望把自己家乡的音乐带给他们,这算是我的一个心愿。”而在此次竞演中,迪玛希不仅得到家人、好友的力挺,其恩师和同学也不远万里来到现场为其助阵,这也让身处异乡的他幸福满溢。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锁定本周六晚22:05《我们的歌手》及22: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萨克族和蒙古族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