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师范学院动画专业在哪个校区?

计算机应用技术(高职(专科)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具有应用软件和交互式多媒体作品的开发和制作的能力,具备广告制作、动画制作和影视编制能力,能从事多媒体素材采集、音频编辑、视频制作、图像处理、动画制作及多媒体合成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相关专业——平面图形设计、二维动画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动态网站开发、三维动画设计以及广告设计制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美工和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网络动画制作、三维建模和动画制作、素材采集、视频处理、后期特效制作等能力,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的平面设计、三维动画制作、网页设计、视频处理、电子出版和数字媒体制作等工作。
主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动画设计基础、动画美术基础、关系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ASP编程与网站设计、数字图像处理、平面图形设计、计算机二维动画、计算机三维动画、数字摄像、流媒体技术、影视制作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等。

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精神,激励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技术、技能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满足就业需要,提升四川省大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的水平。经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四川省级赛组织委员会,四川省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研究,报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批准,决定由成都工业学院承办2020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四川省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已于2018年纳入国家学科竞赛排行榜。

根据四川省级赛组织委员会的预通知,学校将组织全校各专业学生(可以跨院、跨专业)组队报名参加20206月在成都工业学院举办的四川省级赛以及国赛的直报平台。具体实施细则如下:

本次四川省级赛参赛由教务处指导,计算机科学学院具体承办。组织机构如下:

根据我校学生情况,参赛作品类别分为12大类:

(7)数媒中华优秀名族文化元素

(8)数媒中华优秀名族文化元素(专业组)

(9)数媒动漫与微电影

(10)数媒动漫与微电影(专业组)

(11)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

(12) 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专业组)

各类(组)下面分设若干小类见附件。具体分类及其要求与国赛公布的一致。专业组和普通组的划分方法参照国赛规定。

2020年所有在校的本、专科学生。

附件: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四川省级赛赛事项目分类

附件: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四川省级赛赛事项目分类

1Web 应用与开发。

3)移动应用开发(非游戏类)。

4)算法设计与应用。

1)每队参赛人数为 1-3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2)每位作者在本类只能提供一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3)每校参加省级赛区作品数量由各省级赛区组委会或省级直报赛区自行规定。

本大类每校最终入围国赛决赛作品不多于 2 件。

1)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类课程微课(或教学辅助课件)。

2)中、小学数学或自然科学课程微课(或教学辅助课件)。

3)汉语言文学(唐诗宋词)微课(或教学辅助课件)。

1)微课为针对某个知识点而设计,包含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环节。要有完整的某个知识点内容,既包含短小精悍的视频,又必须包含教学设计环节。不仅要有某个知识点制作的视频文件或教学,更要介绍与本知识点相关联的教学设计、例题、习题、拓展资料等内容。

2)“教学辅助课件”小类是指针对教学环节开发的课件软件,而不是指课程教案。

3)课程教案类不能以“教学辅助课件”名义报名参赛。如欲参赛,应进一步完善为微课类作品。

4)虚拟实验平台是以虚拟技术为基础进行设计、以支持完成某种实验为目的、模拟真实实验环境的应用系统。

5)每队参赛人数为 1-3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6)每位作者在本类只能提供一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7)每校参加省级赛区作品数量由各省级赛区组委会或省级直报赛区自行规定。

本大类每校最终入围国赛决赛作品不多于 2 件。

1)城市管理小类作品是基于全面感知、互联、融合、智能计算等技术,以服务城市管理为目的,以提升社会经济生活水平为宗旨,形成某一具体应用的完整方案。例如:智慧交通,城市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监控,城市应急管理,城市安全防护,智能建筑,文物保护和数字博物馆。

2)医药卫生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实现智能化医疗保健和医疗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建议但不限于如下方面:医院应用如移动查房、婴儿防盗、自动取药、智能药瓶等。家庭应用如远程监控、家庭护理,如婴儿监控、多动症儿童监控、老年人生命体征家庭监控、老年人家庭保健、病人家庭康复监控、医疗健康监测、远程健康保健、智能穿戴监测设备。

3)运动健康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以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大众健身

质量为目的,建议但不限于如下方面:运动数据分析、运动过程跟踪、运动效果监测、运动兴趣培养、运动习惯养成以及职业运动和体育赛事的专用管理训练系统和设备。

4)数字生活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通过稳定的通信方式实现家庭网络中各类电子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以提升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便利程度为目的,包括如下方面:各类消费电子产品、通信产品、信息家电以及智能家居等方面。鼓励选手设计和创作利用各种传感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满足生活需求的作品。

5)行业应用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解决某行业领域某一问题或实现某一功能,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价值为目的,包括如下方面: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零售、物流、农林、环保以及教育等行业的应用。

6)作品必须有可展示的实物系统,作品提交时需录制系统演示视频(5 分钟-8分钟)及相关设计说明书,现场答辩过程应对作品实物系统进行功能演示。

7)每队参赛人数为 1-3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8)每位作者在本类只能提供一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9)每校参加省级赛区作品数量由各省级赛区组委会或省级直报赛区自行规定。

本大类每校最终入围国赛决赛作品不多于 2 件。

大数据实践类竞赛说明:

作品必须以特定领域大数据为基础,针对某一领域的问题,提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大数据驱动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求作品以研究报告的方式呈现,需要提供数据源的描述,可运行的系统,必要的实验分析结果,以数据来源和相关处理软件程序为附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数据来源、应用场景、问题描述、系统设计与开发、数据分析与实验、主要结论等。作品可涉及以下领域:

1)环境与人类发展大数据(气象、环境、资源、农业、人口等)。

2)城市与交通大数据(城市、道路交通、物流等)。

3)社交与 WEB 大数据(舆情、推荐、自然语言处理等)。

4)金融与商业大数据(金融、电商等)。

5)法律大数据(司法审判、普法宣传等)。

6)生物与医疗大数据。

7)文化与教育大数据(教育、艺术、文化、体育等)。

1)除了上述提交物以外,需要现场进行作品演示。

2)参赛对象专业不限,每队参赛人数为 1-3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3)每位作者在本类只能提供一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4)每校参加省级赛区作品数量由各省级赛区组委会或省级直报赛区自行规定。

本大类每校最终入围国赛决赛作品不多于 2 件。

1)人工智能实践赛。

2)人工智能挑战赛。

针对某一领域的特定问题,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与思想的解决方案。这类作品,需要有完整的方案设计与代码实现,撰写相关文档,主要内容包括:作品应用场景、设计理念、技术方案、作品源代码、用户手册、作品功能演示视频等。本类作品必须有具体的方案设计与技术实现,现场答辩时,必须对系统功能进行演示。作品可涉及但不限于以下领域:

1)智能城市与交通(包括汽车无人驾驶)。

2)智能家居与生活。

3)智能医疗与健康。

4)智能农林与环境。

5)智能教育与文化。

6)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

7)三维建模与虚拟现实。

9)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10)机器学习方法研究

1)人工智能挑战赛采用组委会命题方式,一般为 3-5 题,各参赛队任选一赛题参加,赛题将适时公布。挑战类项目将进行现场测试,并以测试效果与答辩成绩综合评定最终排名。

2)人工智能类参赛对象专业不限,每队参赛人数为 1-3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人。

3)每位作者在本类只能提供一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4)每位指导教师在本类全国决赛中,不能多于指导 3 件作品,每小类不能多于指导 2 件作品,无论指导教师的排名如何。

5)每校参加省级赛区作品数量由各省级赛区组委会或省级直报赛区自行规定。

本大类每校最终入围国赛决赛人工智能实践赛的作品不多于 2 件,人工智能挑战赛的作品不多于 2 件。

2)动态信息影像(MG 动画)。

1)信息图形指信息海报、信息图表、信息插图、地图、信息导视或科普图形。

2)动态信息影像指以可视化信息呈现为主的动画或影像合成作品。

3)交互信息设计指基于电子触控媒介的界面设计,如交互图表以及仪表板设计。

4)数据可视化是指基于编程工具/开源软件(如

5)上述 4 类作品均需要提供完整的方案设计与技术实现的说明,特别是需要说明设计思想及现实意义,作品均需要提供源文件。

6)该类别要求作品具备艺术性、科学性、完整性、流畅性和实用性。

7)作者需要对参赛作品的信息数据来源的真实性、科学性与可靠性提供备注。

8)数据可视化作品需要提供完整的方案设计与代码实现,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作品应用场景、设计理念、技术方案、作品源代码、作品功能演示等。

9)每队参赛人数为 1-3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10)每位作者在本类只能提供一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11)每校参加省级赛区每小类作品数量由各省级赛区组委会或省级直报赛区自行规定。

本大类(组)每校最终入围国赛决赛作品不多于 2 件。

1)数媒静态设计类分普通组与专业组进行报赛与评比。

2)属于专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专业组的竞赛,不得参加普通组的竞赛。属于普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普通组的竞赛,不得参加专业组的竞赛。专业组直接标明,未标明的属普通组。

3)数媒普通组与数媒专业组的划分见前面“一、说明”中第 3 点所述。

4)参赛作品有多名作者的,如有任何一名作者归属于专业组作者清单所述专业,则作品应参加专业组竞赛。

5)每队参赛人数为 1-3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6)每位作者在本类(组)只能提供一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7)环境设计的含义限指有关空间形象设计、建筑设计、室内环境设计、装修设计、景观园林设计、景观小品(场景雕塑、绿化、道路)设计等。

8)工业产品设计的含义限指传统工业产品设计,即有关生活、生产、运输、交通、办公、家电、医疗、体育、服饰的工具或设备等工业产品设计。

该小类作品必须提供表达清晰的设计方案,包括产品名称、效果图、细节图、必要的结构图、基本外观尺寸图、产品创新点描述、制作工艺、材质等,如有实物模型更佳。要求体现创新性、可行性、美观性、环保性、完整性、经济性、功能性、人体工学及系统整合。

9)每校参加省级复赛作品每小类数量由各省级赛组委会或省级赛直报赛区自行规定。

本大类(组)每校最终入围国赛决赛作品不多于 2 件。

8. 数媒静 态设计 (专业组)

1)数媒静态设计类分普通组与专业组进行报赛与评比。

2)属于专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专业组的竞赛,不得参加普通组的竞赛。属于普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普通组的竞赛,不得参加专业组的竞赛。专业组直接标明,未标明的属普通组。

3)数媒普通组与数媒专业组的划分见前面“一、说明”中第 3 点所述。

4)参赛作品有多名作者的,如有任何一名作者归属于专业组作者清单所述专业,则作品应参加专业组竞赛。

5)每队参赛人数为 1-3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6)每位作者在本类(组)只能提供一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7)环境设计的含义限指有关空间形象设计、建筑设计、室内环境设计、装修设计、景观园林设计、景观小品(场景雕塑、绿化、道路)设计等。

8)产品设计的含义限指传统工业和现代科技产品设计,即有关生活、生产、运输、交通、办公、家电、医疗、体育、服饰的工具或设备等领域产品设计。

该小类作品必须提供表达清晰的设计方案,包括产品名称、效果图、细节图、必要的结构图、基本外观尺寸图、产品创新点描述、制作工艺、材质等,如有实物模型更佳。要求体现创新性、可行性、美观性、环保性、完整性、经济性、功能性、人体工学及系统整合。

9)每校参加省级复赛作品每小类数量由各省级赛组委会或省级赛直报赛区自行规定。

本大类(组)每校最终入围国赛决赛作品不多于 2 件。

9 . 数媒动漫与短片

1)数媒动漫与短片类分普通组与专业组进行报赛与评比。

2)属于专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专业组的竞赛,不得参加普通组的竞赛。属于普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普通组的竞赛,不得参加专业组的竞赛。专业组直接标明,未标明的属普通组。

3)数媒普通组与数媒专业组的划分见前面“一、说明”中第 3 点所述。

4)参赛作品有多名作者的,如有任何一名作者归属于专业组作者清单所述专业,则作品应参加专业组竞赛。

5)每队参赛人数为 1-3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6)每位作者在本类(组)只能提供一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7)每校参加省级赛区每小类作品数量由各省级赛区组委会或省级直报赛区自行规定。

本大类(组)每校最终入围国赛决赛作品不多于 2 件。

10.数媒动漫与短片(专业组)

1)数媒动漫与短片类分普通组与专业组进行报赛与评比。

2)属于专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专业组的竞赛,不得参加普通组的竞赛。属于普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普通组的竞赛,不得参加专业组的竞赛。专业组直接标明,未标明的属普通组。

3)数媒普通组与数媒专业组的划分见前面“一、说明”中第 3 点所述。

4)参赛作品有多名作者的,如有任何一名作者归属于专业组作者清单所述专业,则作品应参加专业组竞赛。

5)每队参赛人数为 1-3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6)每位作者在本类(组)只能提供一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7)每校参加省级赛区每小类作品数量由各省级赛区组委会或省级直报赛区自行规定。

本大类(组)每校最终入围国赛决赛作品不多于 2 件。

3)虚拟现实 VR 与增强现实 AR

1)数媒交互设计类分普通组与专业组进行报赛与评比。

2)属于专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专业组的竞赛,不得参加普通组的竞赛。属于普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普通组的竞赛,不得参加专业组的竞赛。专业组直接标明,未标明的属普通组。

3)数媒普通组与数媒专业组的划分见前面“一、说明”中第 3 点所述。

4)参赛作品有多名作者的,如有任何一名作者归属于专业组作者清单所述专业,则作品应参加专业组竞赛。

5)交互媒体设计,需体现一定的交互性与互动性,不能仅为版式设计。

6)每队参赛人数为 1-3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7)每位作者在本类(组)只能提供一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8)每校参加省级赛区每小类作品数量由各省级赛区组委会或省级直报赛区自行规定。

本大类(组)每校最终入围国赛决赛作品不多于 2 件。

12. 数媒交互设计 (专业组)

3)虚拟现实 VR 与增强现实 AR

1)数媒交互设计类分普通组与专业组进行报赛与评比。

2)属于专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专业组的竞赛,不得参加普通组的竞赛。属于普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普通组的竞赛,不得参加专业组的竞赛。专业组直接标明,未标明的属普通组。

3)数媒普通组与数媒专业组的划分见前面“一、说明”中第 3 点所述。

4)参赛作品有多名作者的,如有任何一名作者归属于专业组作者清单所述专业,则作品应参加专业组竞赛。

5)交互媒体设计,需体现一定的交互性与互动性,不能仅为版式设计。

6)每队参赛人数为 1-3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7)每位作者在本类(组)只能提供一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8)每校参加省级赛区每小类作品数量由各省级赛区组委会或省级直报赛区自行规定。

本大类(组)每校最终入围国赛决赛作品不多于 2 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江师范学院有几个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