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哪座城市?

关注公众号“新浪微整形”,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

  原文节选自:《让我们相逢在更高处》

  作者:王潇、趁早团队

  生活最好突如其来,画面斑斓快如美剧,

  入镜者都是对手戏,一个回合接一个回合,

  逼人尽情接招做出准备。

  第五次到纽约,我住在第54街,这样步行两个街区就可以到达曼哈顿西57街和第8大道交界处的赫斯特大厦。

  这是我预备接任《时尚》中国大陆版主编的第一站,需要在纽约工作七天,其中两天要接受赫斯特国际版权负责人的面试。22年来,这本杂志的中国大陆版只更换过两任主编。如果面试通过,我就是《时尚》中国大陆版第三任主编;如果面试没通过,后面五天的培训就可以取消了。

  从北京到纽约的飞机上,我一分钟都没有睡着过。

  因为我全无章法。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没有出题范围和参考题型的考试,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让面试通过。而整件事也有些玄幻,我从未在时尚杂志行业工作过,两个月前我还在自己的创业公司开着例会,接到一个猎头的电话之后,现在就到了纽约来面试主编。

  但是纽约,我是确切地梦想过。

  你可能在许多个下班后的夜晚,在走回家的路上,不论干冷还是湿热的气候,不论晴朗还是混沌的天光,你一直在想,到底哪里的生活是我想要的;有没有那么一个地方,供我热血长期沸腾。生活最好突如其来,画面斑斓快如美剧,入镜者都是对手戏,一个回合接一个回合,逼人尽情接招做出准备。又或者节奏突然放慢,阳光洒向广场,你坐在长椅上捧一杯红茶拿铁,面前人来人往。手机一震,终于接到一个消息,心里一喜或者一沉,转头望向秋日黄叶,对世事又顿悟一分。

  这样的地方,应该是纽约吧,尤其是曼哈顿。

  我出生在北京,之后的很多年,我都以为北京是宇宙的中心,直到 23 岁那年我办公室的邻座女生 Heidi 无限骄傲的向我展示了一个offer,来自纽约大学。

  然后她打座机给她的朋友,大意如下:

  “之前考过的试,都是小范围的。考得再好,就赢那些人,没意思。往上赢就是得基数大,水平高,国际化。”

  “嗯当然了,国贸桥和曼哈顿还是区别很大的。我这些同事觉得国贸桥已经最洋气了,哈哈哈哈。”

  那时的我坐在她的身后静静地听着,在认知里把国贸桥的洋气悄悄抹去。种草的最高级别,就是种下这样的城市草吧,城市就是生活本身。吃穿用度都可以向往后解决,唯有城市,拔草就意味着对新旧生活的拥抱和诀别。

  我的纽约草种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33 岁那年,我等待生育,人生第一次体验网购婴儿车,又兴奋又温馨。但就在那天,我怀疑自己可能注定无法成为一个甜蜜温柔的妈妈了。

  因为,在浏览完所有舒适度、防震系数和便携度的婴儿车测评后,我被一辆纯黑色限量版婴儿车的广告击中。

  画面上的妈妈推着婴儿车走在繁华城市的街头,纯黑色装扮,连同衣裙、墨镜、婴儿车;只有高跟鞋是银色的,连同身后大楼的玻璃幕墙,闪着凛冽的光泽。

  文案说:“在整个曼哈顿,只有极少数的妈妈,可以驾驭这辆全黑色碳素限量版婴儿手推车。”

  我看呆。好的,就是这辆婴儿手推车,毫无犹豫,一秒下单。

  女儿生下后,刚能说完整句子就开始问我,为什么其他女孩的婴儿车是粉色的,为什么她的婴儿车在夏天那么热。

  我说:“因为在曼哈顿,只有极少数的妈妈,才可以驾驭这辆手推车呀。”

  面试这天,我做了纯黑色装扮,连同衣裙、墨镜,只有高跟鞋是银色的。我站在赫斯特大厦门口向上仰望,三角形钢结构的玻璃幕墙折射出凛冽的光,仿佛一个超级城市的光辉。当然我知道光辉是我内心情结的投射,我也知道这建筑本身就是国际顶级时尚传媒业一百年的传说。

  赫斯特国际版权负责人 Kim,已经在 16 层等我了。是的,赫斯特大厦 16 层办公室的装饰和布局就像你在《穿普拉达的女魔头》里看到的那样,开放通透,落地窗可以俯瞰整个曼哈顿;墙壁上和门廊陈列着当代艺术品,没有冗余装饰。

  我把这样的风格叫作:雪白华丽。

  Kim 出现,就像你在《穿普拉达的女魔头》里看到的角色:高挑、神情倨傲、银色短发、极简黑衣,手腕上缠绕着金色的大型首饰。你只知道她又老又美,却无法判断她的年龄。Kim 从落地窗深处向我走来,在一张雪白的桌子前坐下,就像电影中的一幕。

  没有寒暄,面试开始。

  几张空白的 A4 纸,一支铅笔。我的双手开始出汗,纸一上来就皱了。

  我不知道这属于哪种考试,是考逻辑、考概念、考审美、考沟通、考价值观、考标题艺术,还是考讲故事。因为都考了。两个小时里,Kim没有笑过,提问越来越快,并且追问,问题之间不留思考时间。最初我期待能从她的反应里揣测出偏好,后来我放弃了。我明白这是一个根本无法有备而来的面试,你就是你本人;或者说,对于这样一种面试,你的准备就是你之前的人生总和,一五一十。

  我的人生总和走到今天,几乎只剩下一种逻辑,我说如果我是这本杂志的 CEO,杂志是产品,收入是发行和广告,读者是用户。针对中国用户的特点123,产品特点是应该相对应的 123,市场和品牌的做法也许是 123。Kim 最后嘴角动了一下总结:You are a real business woman。

  完蛋之后,我慢慢走回54街换上紧身衣裤和运动鞋,跑去了中央公园。我在湖边长椅上坐了一个中午,看着景色和人来人往,等心跳慢慢平静。这里是纽约啊!我对自己说。

  开始琢磨后面几天的溜达计划。

  突然间 Kim 的助理给我打来电话,让我现在立刻马上,再过来办公室一下!

  简直是破罐破摔,本来已经完蛋,曼哈顿黑裙和银色高跟鞋也在酒店,回去换已经来不及,穿个紧身衣裤就要去女魔头的办公室,我真是太棒了。而且祸不单行,说是奥巴马进城交通管制,出租车也打不到。跑到赫斯特 16 层我已经一头汗,还是迟到了。

  我内心有点悲怆,隐约觉得这是命运。

  Kim 问我:“你是跑步来的?”

  我说:“对不起。”

  Kim 问:“你跑过马拉松吗?”

  我说:“跑过。两个半程马拉松。”

  Kim 竟然笑了,指着身后柜子里的几个马拉松奖牌说:“这是我的。”

  然后又说:“你上午说杂志主编就是 CEO 管理产品和用户。如果重新建立一个新媒体团队,按照这个思路,你画一个团队结构和工作流程,你怎么画?”

  我边画边想,天啊,怎么还有加试。

  画完了,Kim 认真看了一会儿,把我的作业收起来,又问:“Facebook 有个谢丽尔·桑德伯格,写了一本畅销书叫《向前一步》 ,对很多职业女性非常鼓舞。中国有类似的畅销书作家吗?”

  “这个人怎样的?”

  “这个人就是我。我就是职业女性励志类畅销书作家。”

  我大言不惭地笑起来。

  趁 Kim 还在惊讶地看着我,我拿出手机搜给她看我的书的照片和各种链接,吹嘘了二十分钟。

  她很认真地听我吹完,盯住我的眼睛对我说:

  “你应该来纽约生活。你这样的女人,竟然结了婚,还生了孩子,你真是疯了。”

  从赫斯特大厦再次出来,我慢慢走到中央公园,阳光洒向草坪。手机一震,接到一个消息:“《时尚》中国大陆版新主编,恭喜你!”

  这是我第五次来纽约。前四次旅行,我逛遍了整个城市;第五次是面试,从酒店到赫斯特大厦,七天里除了中央公园哪都没去。但是我知道,纽约草,我拔掉了。

《让我们相逢在更高处》

  作者简介:王潇,“趁早”和“SHAPEYOUR LIFE”品牌创始人,《时尚 COSMOPOLITAN》前主编,畅销书作者,出版著作包括《和潇洒姐塑身 100 天》《三观易碎》《米字路口问答》 《女人明白要趁早》(繁体中文版和三周年纪念版)及《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对于即将踏入大学的高考生来说,选择哪座城市,意味着未来很可能在这里工作生活;而对城市来说,这些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就是城市未来的核心“资产”。

这几天,1000多万刚刚经历高考的年轻人都在思考一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要去哪?我要做什么?

有人说:“志愿如投资,填错毁一生。”如果把出生看作人在地理空间上的一次自然分配;那么高考志愿,则可视为涉及千万人的一次重新选择。而且,是各大城市都想抢的年轻人。

对于即将踏入大学的高考生来说,选择哪座城市,意味着未来很可能在这里工作生活;而对城市来说,这些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就是城市未来的核心“资产”。

此时不抢,更待何时?果然,四座城市已率先行动——6月24日,成都、杭州、西安三座城市的官方微信平台同天发布消息:

  • 《志愿填上“成都”,接下来四年有这些大事件等着你……》

  • 《志愿填上“杭州”!未来4年,7大“福利”,错过一个都后悔!》

  • 《高考志愿填上“西安”,接下来四年你会发现这些惊喜!》

第二天,《济南日报》又直接在头版刊文,邀请高考生填报济南高校。

《济南日报》6月25日头版截图

从抢大学生到抢高考生,这种迫不及待的姿态,恰恰再一次说明:城市对人才到底有多渴望。

如何才能向考生证明自己是一支值得投资的“潜力股”?从本地美食到文化底蕴,从交通网络到产业实力,四座城市可谓如数家珍。

近年发力会展、赛事经济的杭州和成都,不约而同将2022年亚运会和2021年世界大运会拉出来“镇场”,这也是城市能级的重要体现。

不仅如此,成都还罗列了更多标志性活动:成都马拉松、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杭州也毫不示弱,亮出杭州马拉松、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城市“名片”。

两座经常在各类排行榜上“缠斗”的城市再度“撞题”,隔空形成对垒之势。

再看西安、济南,两座历史文化名城,不约而同打出人文牌。

济南这边,拉上一堆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为自己“站台”。比如,杜甫曾感慨:“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印度诗人泰戈尔,则为济南留下“我怀念满城的泉池,他们在光芒下大声地说着光芒”的颂词。当然,还有众所周知的老舍在这里写下《济南的冬天》。

另一边十三朝古都西安,则搬出西安大学都是“古墓派”的“杀手锏”:

“吹过的风都是文化,脚下的土地全是历史。”

“西安的大学没挖出过文物,都不好意思说在西安。”

“西安现有一百多座博物馆,暑假(各位同学)可以安排起来……“

不管四座城市如何“花式”自夸,其实潜台词归根结底只有一句:选我选我,不要犹豫~

送房子、给补贴、发现金......此前日趋白热化的城市“抢人”大战,丝毫没有结束的趋势。尤其进入2019年以来,包括杭州、西安等多个城市在内,纷纷加码人才政策。面对大批即将走出校门的高校毕业生,不少城市都伸出“放宽落户”的橄榄枝。

如果说,之前的“抢人”大战抢的是刚刚发芽的“小苗”;如今,这场“战火”似乎已经开始蔓延到更幼小的“种子”身上。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此前指出:“随着大家的意识逐渐转到认为中国应该更多依靠人力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所以很自然就从原来拼投资、拼产业转变到争夺人力资源的路上。”

实际上,西安、成都及杭州三座城市,在“抢人”大战中一直是积极分子,并且战果颇丰。相比之下,济南则显得低调很多。

西安两年内7次升级户籍政策,落户政策宽松程度居全国前列。

今年2月,西安最新发布的放宽部分户籍准入条件通知显示,本科(含)以上学历、本科(不含)以下学历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全国高校在校生可直接落户。数据显示,自2017年3月1日西安户籍新政实施以来,至2019年4月30日,西安共迁入落户115.1万人,户籍人口达1004.9万人。

而早在2017年7月,成都就正式实施“人才新政12条”,明确“具有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凭毕业证来蓉即可申请办理落户手续”。这也被视为成都历年来“含金量最高、惠及面最广、支持力度最大、针对性最强”的人才政策。如今,成都人才新政实施近两年,累计落户人才达28万人。

杭州虽放宽落户条件更晚,但同样早在2017年6月,就开始为(符合条件的)新引进到杭州的硕博士毕业生一次性发放生活补贴2-3万元。今年5月底,杭州大专落户新政细则出炉,凡是大专以上学历、35周岁以下,缴纳一个月社保即可落户。“抢人”门槛之低,令许多二线城市倍感压力。

而喊出要扬起省会龙头的济南,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却似乎在“抢人”方面没有多少水花。

实际上,同样在2017年6月,济南就公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征求意见稿,提出放宽城市落户政策。不过,其中规定,大学毕业生要落户济南,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缴纳社保,另一个是落实就业单位。相比其他城市,这样的力度无疑显得太过保守。这一次,济南终于觉醒了吗?

城市要有发展后劲,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年轻人才,对大学毕业生乃至准大学生的争夺,可以说是一个城市吸引人才诚意的试金石。不过,能不能脱颖而出,还得靠实力说话。其首要指标,就是高校数量和质量。

摆在眼前的现实情况是,我国高校大部分聚集在省会城市,非省会城市即便心有余,似乎也力不及。比如深圳、宁波、青岛、苏州等经济大市,虽然在人口竞争中占有优势,但在这条“赛道”上,只能默默掬一把心酸泪。

而此次率先“出手”的四座城市,不仅都是省会,而且各自拥有数十座高校,底气十足。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西安共有63所高校,紧随其后的成都57所,杭州和济南则各有47所、43所。

与之相应,截至2018年年末,西安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127.13万人、成都91.3万人、杭州49.6万人。济南截至2017年年末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也有54.44万人。

但“拥有”只完成了抢人第一步,最终仍要看“留下”的功力。

根据财新数联发布的《2018毕业季消费报告》,成都与西安留人水平在全国平均水平(36%)之上,分别为48%和45%。杭州、济南则为35%、34%。

究其原因,成都、西安作为高首位度省会,在“留下”本地应届毕业生方面表现不错。而杭州虽经济活力十足,但周边强邻环绕,面临更多分流压力。济南则不仅面临青岛、烟台等省内强市分流,且近年整体势头欠佳的山东正面临江苏、浙江人才虹吸。

不过,在吸引全国名校生就业上,杭州有较强优势。此前,城叔梳理了2018年11所名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杭州吸引力排在第四位,仅次于北上深。

留人,最终看的还是城市自身实力。正如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所说, “学子的选择,也会对城市发展前景、就业机会进行一些考虑”。城市在选择人才,人才也在选择城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该去哪个城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